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基础知识串讲
自考古文史一串讲之作家作品常识

作家作品常识1、汉朝赋的分类和代表作家作品2、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曹操孟德魏武帝“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诗评》)《步出夏门行》《短歌行》《蒿里行》曹丕子桓魏文帝“子桓诗有文士气”(沈德潜)《燕歌行》《典论.论文》《与吴质书》曹植子建陈思王“骨气奇高,辞才华茂”“建安之杰”(钟嵘)《与扬祖德书》《白马篇》《洛神赋》《赠白马王彪并序》鲁国孔融文举孔北海“体气高妙”(曹丕)“气盛于为笔”(刘勰)《论盛孝章书》《荐妳衡表》山阳王粲仲宣王侍中“七子之冠冕”(刘勰)《七哀诗》3首,《登楼赋》广陵陈琳孔璋陈记室《饮马长城窟行》《为袁绍檄豫州》陈留阮王禹元瑜《架出北郭门行》《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东平刘桢公干《赠从弟》北海徐干伟长《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汝南应汤德琏陈留蔡琰文姬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你衡、繁钦、诸葛亮4、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6、南朝骈文的代表作家作品?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瓜布山檄文》孔稚桂:《北山移文》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徐陵:《玉台新咏序》庾信:《哀江南赋序》《拟连珠》8、南朝赋的代表作家作品?鲍照:《芜城赋》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江淹:《别赋》《恨赋》萧纲:《晚春赋》萧绎:《采莲赋》《荡妇秋思赋》庾信:《枯树赋》《朱杖赋》《伤心赋》《小园赋》其他:诗经的内容与分类盛唐两大诗派代表人物唐传奇的作家作品。
00422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7.10自考真题

绝密★启用前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课程代码0042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诗经・王风》中的“王”为王城的简称,故址在今A.河南洛阳B.河南安阳C.陕西西西安D.山东曲阜2.《大雅・崧高》的作者是A.家父B.寺人孟子C.吉甫D.奚斯3.《《庄子〉集释》的作者是A.成玄英B.陆德明C.陈鼓应D.郭庆藩4.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老子》、《庄子》并称“三玄”的作品是A.《准南子》B.《列子》C.《周周易》D.《韩非子》5.开启以西方理论研究《史记》先河的学者是A.鲁迅B.李长之C.梁启超D.钱玄同6.《(史记)正义》的作者是A.方苞B.司马贞C.茅坤D.张守节7.随渊明最早的作作品集子《陶渊明集》的编者是A.李公焕B.萧统C.宋庠D.何孟春8.随陶渊明今存散文作品的篇数是A.4B.6C.5D.9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A.《行路难》B.《送蔡山人》C.《南陵别儿童入京》D.《古风》10.李白诗文集中,清代最完备的注本是A.《李诗通》B.《李翰林集》C.《李太白文集》D.《李白集校注》11.杜甫的《三别》作于A.漂泊西南时期B.读书与壮游时期C.困食长安时期D.陷贼与为官时期12.新时期研究李白、杜甫的第一部论著是罗宗强的A.《李白与杜甫》B.《简论李白与杜甫》C.《李杜简论》D.《李杜论略》13.在散文创作方面与苏轼并称的文学家是A.黄庭坚B.陆游C.欧阳修D.辛弃疾14.在诗歌创作方面,苏轼各体兼善,其最优者为A.七律B.五律C.七古D.七绝15.清代常州词派对待辛弃疾词的态度是A.充分肯定B.批评贬扣C.褒贬兼半D.不予置评16.《稼轩词编年笺注》的著者是A.胡适B.鲁迅C.邓广铭D.梁启超17.关汉卿描写才子佳人之恋的作品是A.《谢天香》B.《救风尘》C.《拜月亭》D.《调风月》18.从题材上说,关汉卿的《鲁斋郎》属于A.爱情剧B.历史剧C.公案剧D.寓言剧19.今存明清刊本中唯一一部以题目正名、末句作为该本名称的《西厢记》的校刻者是A.徐文长B.徐士范C.毛西河D.凌濛初20.胡适以翔实的资米料确认《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著作是A.《〈红楼梦〉评论》B.《〈红楼梦〉辨》C.《〈红楼梦〉考证》D.《〈红楼梦〉释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110-全国-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1110-全国-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第一个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是()(1分)A:苏轼B:梁萧统C:刘勰D:钟荣2、王国维认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成书时间是()(1分)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代3、朱熹研究《诗经》的专著是()(1分)A:《毛诗正义》B:《诗经通论》C:《诗集传》D:《诗经小学》4、清代,《西厢记》版本中影响最大的是()(1分)A:徐文长本B:金圣叹本C:毛河西本D:凌蒙初本5、今见《庄子》定本33篇,其中“内篇”共()(1分)A:12篇B:15 篇C:11篇D:7篇6、《鲁斋郎》属于()(1分)A:公案剧B:爱情剧C:道化剧D:历史剧7、最早怀疑郭象所注《庄子》中保留有他人掺入之作的人是()(1分) A:林希逸B:陈景元C:苏轼D:王安石8、与关汉卿为“莫逆交”的作家是()(1分)A:纪君详B:杨显之C:梁进之D:王实甫9、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人是()(1分)A:胡适B:茅盾C:钱玄同D:鲁迅10、提出“东坡之词矿,稼轩之词豪”观点的人是()(1分)A:胡适B:梁启超C:王国维D:钱玄同11、辛弃疾对前宋王朝的和议倾向,献给宋孝宗的陈述自己观点的论文是()(1分) A:《思治论》B:《九议》C:《美芹十论》D:《进策》12、苏轼最为擅长的诗体是()(1分)A:七律B:五律C:七古D:七绝13、最早对苏轼生平给予系统论述的人是()(1分)A:张先B:陆游C:苏辙D:黄庭坚14、千家注杜的局面出现在()(1分)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5、《<史记>三家注》不包括()(1分)A:《<史记>集解》B:《<史记>评林》C:《<史记>索隐》D:《<史记>正义》16、李白诗文集中,清代最完备的注本是()(1分)A:《李诗通》B:《李翰林集》C:《李太白文集》D:《李白集校注》17、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第一个全面而深刻论述陶渊明的人是()(1分)A:王国维B:梁启超C:陈寅恪D:朱自清18、裴斐研究李白的专著是()(1分)A:《李白十论》B:《李杜论略》C:《李白个性论》D:《李白研究》19、杜甫的《北征》作于()(1分)A:漂泊西南时期B:读书与壮游时期C:陷贼与为官时期D:困食长安时期20、关于《诗经》风,雅,颂三类的分类依据,较为接近事实的说法是()(1分) A:思想意义B:作者C:地域D:音乐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符合两宋《诗经》研究的选项是()(2分)A:第二个高潮B:存序派与废序派之争C:《毛诗正义》问世D:蔡卞著《毛诗名物解》E:陈奂著《毛诗笺》22、李白创作的诗歌作品有()(2分)A:《悲陈陶》B:《蜀道难》C:《长相思》D:《远别离》E:《将进酒》23、苏轼本人编辑或参与编辑的文集的有()(2分)A:《南行集》B:《和陶诗》C:《东坡集》D:《东被诗文案》E:《苏轼文集》24、下列属于关汉卿《窦娥冤》中的人物是()(2分)A:梼杌B:张驴儿C:欢郎D:谭记儿E:蔡婆婆25、下列属于旧“红学”索隐派的学者是()(2分)A:王梦阮B:脂观斋C:沈瓶庵D:蔡元培E:邓狂言三、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26、辛弃疾的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________体。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504-福建省-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1504-福建省-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总分:100.0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哪一部作品的出现,把志怪传奇小说的创作推向思想和艺术的高峰()(2分) A:《剪灯新话》B:《中山狼传》C:《辽阳海神传》D:《聊斋志异》2、《东周列国志》的编撰者是()(2分)A:冯梦龙B:余邵鱼C:陈继儒D:熊钟谷3、“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2分)A:《史记》B:《镜花缘》C:《儒林外史》D:《三国演义》4、黄天霸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2分)A:《新民公案》B:《施公案》C:《明镜公案》D:《详情公案》5、《幻影》别名()(2分)A:《三刻拍案惊奇》B:《西湖二集》C:《石点头》D:《警悟钟》6、《博物志》的作者是()(2分)A:干宝B:张华C:王嘉D:吴均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元代末年,伟大作家罗贯中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他参照的两部重要作品有新安虞氏刊印的________和陈寿的________。
(2分)8、《水浒传》的续书主要有三部,即《水浒后传》、________和________。
(2分)9、明代出现了两种有关包公的小说,一是《包龙图断百家公案》,二是________。
海瑞是明代中叶著名的刚正廉洁的官吏,被称为________。
(2分)10、李渔一生著作丰富,除了《无声戏》、《十二楼》外,主要有诗文杂著合集________,他在文学史上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________在两方面。
(2分)11、宋元时代,“说话”艺术勃兴。
在“说话”四大家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家。
(2分)12、《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镜花缘》的作者是________。
(2分)三、文字题(共8题,共76分)13、名词解释:“三言”、“二拍”(5分)14、名词解释:人情小说(5分)15、简述上古神话传说对志怪小说的产生和发展的意义。
最新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2015年1月自考真题及答案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2015年1月自考真题及答案一单选1. 迄今为止对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作过清晰、准确描述的是()。
A.吴世昌B.陈思C.邓广铭D.王伯祥正确答案C知识点名称不同时代的辛词研究难易程度困难讲解邓广铭是辛弃疾研究用功最深、成就最高的学者,他在关于辛弃疾的生平和稼轩词的编年注释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穽界所推重。
第一,在辛弃疾生平的研究方面,邓广铭用力最勤。
第二,在辛弃疾词的整理、编年、注释方面,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
统计刷题次数 : 255 错误率 : 80%2.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有“陕西”、“京东路”等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而这些名称,都是宋初至道三年(997)才确定的,晚唐五代根本就没有这些行政划分,故认为还是确定该书成于()为宜。
A.晚唐五代B.宋代C.南宋D.元代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难易程度简单讲解我们经过考察,发现《西游记》中有“陕西”、”京东路”等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而这些名称,部是宋初至道三年(997年)才确定的,晚唐五代根本就没有这些行划分,故认为还是确定该书成于宋代为宜。
统计刷题次数 : 663 错误率 : 46%3. 学术研究界习惯上称胡适以前的“红学”为()“红学”。
A.现代B.传统C.新D.旧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旧"红学"代表人物、代表作难易程度困难讲解“红学”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人们称胡适以前的“红学”为旧“红学”,称胡适、俞平伯和顾颉刚以后的“红学”为新“红学”。
从时间上说,以“五四”时期为界线,分为旧“红学”和新“红学”。
旧“红学”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派别,其中评点、索隐两派影响最大。
统计刷题次数 : 408 错误率 : 62%4.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2篇《庄子》在区分为“内篇”、“外篇”之后,再区分为“杂篇”的学者是()A.郭象B.成玄英C.陆德明D.司马彪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庄子》的编订及主要版本。
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

自考复习专题: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串讲资料(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一)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屈原和楚辞1.宋人黄伯恩说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2.第一个编辑楚辞作品为集的学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3.《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的楚辞注本,其中列在屈原名下的作品共25篇。
4.《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的楚辞注本。
5.“窃攀屈宋宜方贺,恐与齐梁作后尘”民杜甫诗句,“屈宋”指导屈原和宋玉。
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司马迁的说法,语出《报任安书》。
7.收入《楚辞》中的作品既有屈原、宋玉之作,也有汉人之作。
8.《楚辞·九歌》包括11篇作品,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9.《楚辞·九章》包括9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河》、《思美人》、《悲回风》、《惜往日》、《橘颂》。
10.“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是李白的诗句。
11.在《橘颂》中,作者热情赞美了“受命不迁”、“苏世独立”和“秉德无私”三种美德。
12.《招魂》的内容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
关于本诗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王逸认为是宋玉。
13.“楚辞”之称,似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4.《哀郢》中的“郢”在今湖北江陵一带,当时是楚国国都,诗中“登大坟以远望兮”句中的“大坟”指水边高丘。
15.屈原主要担任过的官职是三闾大夫和左徒。
16.王夫之认为,《哀郢》作于秦将白起破郢之后。
17.“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句出自《离骚》,句中的“高阳”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一颛顼,“皇考”指抒情主人公已谢世的父亲。
18.关于《离骚》的题义,古今学者看法不一,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罹)忧也。
”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填空题1.干将莫邪的故事出自《搜神记》。
2.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归纳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3.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
4.《金瓶梅》三个女角色分别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
5.《列国志传》的编纂者是是明代撰写的历史演义长篇小说。
(余邵鱼)。
7.“威而能谐,婉而多讽”说的是《儒林外史》的美学风格。
8.《无声戏》的作者是李渔。
9.红楼梦的形成过程是经历由____。
二、名词解释11.志怪小说【题目答案】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2.讲史话本【题目答案】宋元时流行的以讲述历史王朝兴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话本,又叫“平话”。
宋元讲史话本艺术上较粗糙,多是对史料的敷衔联缀,加上大量的虚构。
中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直接源头。
较著名的作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宜和遗事》、《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等。
13.武侠小说武快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
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快、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
14.儿女英雄小说【题目答案】“儿女英雄小说”是指清乾隆以后的把儿女情与英雄气结合起来,才子佳人故事和神魔或使义故事融合面成的小说。
15.霍小玉传的思想内容【题目答案】小说通过霍小玉与李益的恋爱悲剧,控诉了封建婚姻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重点(吉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复习资料目录导论两汉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第一部分理论阐释 (1)第二部分作家作品研究 (7)★★★(1)从文学本身的发展与继承关系而言,赋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制约。
赋是从多种文学体裁汲取艺术营养而逐渐形成的,是前代诗、辞与散文的流变,是综合各种文学样式的特长和修辞技巧的积极成果而新生的一种文体。
(2)汉赋的兴盛除了文学发展与继承的自身的原因而外,还同两汉社会的生活条件与历史发展形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是封建帝国雄厚的实力及以帝王为首的统治集团追欢逐乐、纵情声色的奢侈生活为汉赋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3)汉代统治阶级大力提倡辞赋,也是作家们倾心于写赋从而促成了赋的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武帝本人就能辞赋。
由于帝王提倡写赋,汉代有献赋、考赋的制度。
这样,汉赋的创作日益兴盛,以致蔚成大观。
3、汉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简答题)汉赋作为汉代正统文学,其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的约七十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
(2)从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约二百年间,是汉赋的必盛期。
(3)东汉后期至东汉末年,是汉赋发展演变的第三个时期。
汉代的散体大赋的主要特征★★★4、简述汉代的散体大赋的主要特征。
(简答题)首先,注重铺陈“体物写志”。
对于赋来说,“体物”,即摹写客观事物是首要的,而“写志”则常是通过“体物”间接实现的。
其次,句式取韵散相间的形式,即具有半诗半文的特点。
再次,赋不像古代诗歌那样入乐歌唱,而是“不歌而诵”的。
由是可见,赋是供通读的一种文学样式。
最后,赋在行文结构上,多采用虚拟的人物之间对话的体制。
以主客问答来结构文章,篇前有类似引序的一段话作为引子,篇末有类似楚辞中“乱辞”的一段作为结束。
散体大赋的共同倾向★★5、简述散体大赋的共同倾向。
(简答题)(1)它们继承并发展了《诗经》“颂”诗和秦代刻石文的颂扬文学的传统,在思想内容上有较多的局限性,在艺术形式上有较强的保守性,体现了供帝王贵族玩赏的宫廷文学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屈原和楚辞1.宋人黄伯恩说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2.第一个编辑楚辞作品为集的学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3.《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的楚辞注本,其中列在屈原名下的作品共25篇。
4.《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的楚辞注本。
5.“窃攀屈宋宜方贺,恐与齐梁作后尘”民杜甫诗句,“屈宋”指导屈原和宋玉。
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司马迁的说法,语出《报任安书》。
7.收入《楚辞》中的作品既有屈原、宋玉之作,也有汉人之作。
8.《楚辞·九歌》包括11篇作品,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9.《楚辞·九章》包括9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河》、《思美人》、《悲回风》、《惜往日》、《橘颂》。
10.“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是李白的诗句。
11.在《橘颂》中,作者热情赞美了“受命不迁”、“苏世独立”和“秉德无私”三种美德。
12.《招魂》的内容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
关于本诗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王逸认为是宋玉。
13.“楚辞”之称,似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4.《哀郢》中的“郢”在今湖北江陵一带,当时是楚国国都,诗中“登大坟以远望兮”句中的“大坟”指水边高丘。
15.屈原主要担任过的官职是三闾大夫和左徒。
16.王夫之认为,《哀郢》作于秦将白起破郢之后。
17.“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句出自《离骚》,句中的“高阳”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一颛顼,“皇考”指抒情主人公已谢世的父亲。
18.关于《离骚》的题义,古今学者看法不一,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罹)忧也。
”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王逸认为:“离,别也;骚,愁也。
”游国恩则认为“离骚”的意思近于“牢骚”。
19.“昔三后之纯粹兮”句中的“后”指君主。
20.“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
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是班固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亦谓“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
“助”指庄助(严助),“买臣”指朱买臣,“帝”指汉武帝。
21.班固普批评屈原“露才扬己,责数君王”。
2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一首楚歌,歌题为《孺子歌》。
23.“就重华而陈辞”中的“重华”指帝舜。
24.《九歌·东君》中的“东君”指日神,《国殇》中悼念的是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
25.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国楚辞作家是宋玉,其代表作是《九辨》。
26.孙次舟提出了屈原身份的“文学弄臣”说。
27.“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说法。
28.“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离骚》中的句子,“众女”指从小人。
29.“皇天无私了可兮,览民德焉错辅”是《离骚》中的句子,反映了屈原的民本意识。
30.从《离骚》看,屈原的“美政”理想主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举贤而授能”,二是“循绳墨而不颇”。
31.一般认为,《诗经》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的产物,“楚辞”则为南方巫官文化所孕育。
32.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提到的屈原作品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
(二)司马迁与《史记》1.东汉中期以前,《史记》被称作《太史公》、《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
东汉后期,始称《史记》。
2.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写了不少人物追求物质财富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3.司马迁家族曾“世典周史”。
司马迁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曾说自己“年十岁则诵古文”。
他所诵古文,即用籀文写就的历史文献。
当时的名师孔安国、董仲舒等曾授业于他。
4.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班固称《史记》的记事特点是“实录”,即“其文志,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进一步认为司马迁著史法的特点是“怀抱深远之目的又忠诚于事实”。
5.与《左传》、《国语》相比较,《史记》在记载“骊姬陷害申生”一事时,特别突出了骊姬与晋献公的三次对话。
6.《史记·酷吏列传》中所写的酷吏共10位,其中9位都是汉武帝时代人。
7.最充分地倾泻了遭受“李陵之祸”(受宫刑)后悲郁之情和发愤著书以实现“死有重于泰山”的人生价值的心态和文章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8.司马迁曾主持修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
9.李广和郭解都昌司马迁很赞赏貌不惊人而事功不凡的汉代人。
司马迁亲眼见过郭解和李广。
李给他的表面印象是“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郭给他的印象则是“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10.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全力肯定了道家思想,而对儒、墨、名、法诸家思想予以批评。
11.司马迁以“怒发上冲冠”夸张地写蔺相如的愤怒状。
12.《史记》70列传的首篇是《伯夷列传》。
13.司马迁20岁南游,足迹所及有会稽、梁楚、彭城、邹峰、齐鲁、长沙等。
14.《悲士不遇赋》是司马迁仅存的一篇辞赋。
15.任郎中后,司马迁曾奉使西到过巴蜀以南地区。
16.有感于伯夷的遭遇,司马迁喟叹:“所谓天道,是邪?非邪?”17.项羽和刘邦都见过秦皇出巡的场面,但反应不同,项羽的反应是:“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的反应则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18.《史记·魏公子列传》主要通过礼迎侯赢一事突出信陵君魏无忌的“好客”性格。
19.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自谓著述《史记》的动机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0.在《白起王剪列传》、《蒙恬列传》、《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等人物传记中揭示人物性格时,司马迁对“天命”的在胆怀疑已转化为清醒的历史理性。
21.司马迁出生于夏阳龙门,即今陕西韩城,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曾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22.汉武帝对司马迁治罪的根子不是后者为陵辩护,而是《史记》中有异于正统地记载。
23.司马迁的第三次漫游是侍从汉武帝巡狩、封禅。
24.《史记》共130篇,记载了从轩辕黄帝到汉武帝时代3000年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上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和70列传。
25.遭受宫刑后,司马迁以孔子、屈原、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为榜样发愤著述,乃成《史记》。
(三)李白1.在《赠张相镐》(其二)一诗中,李白曾自叙家世说“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2.李白诗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乐府诗、古风和绝句三个方面。
3.杜甫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李白诗句“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中的“洗耳翁”本指指上古隐士许由,“跖”本指古代的盗跖。
5.“大风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出自李白诗《临终歌》。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二句诗分别用了姜尚和伊尹的典故。
7.李白曾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指儒家“六经”,“百家”指诸子著作。
8.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
9.李白供奉翰林后,贺知章“首访之”,李示贺以《蜀道难》,贺称赞李白是“天上谪仙人也”。
10.李白的早年生活内容,大体包括隐居读书、漫游求仙和仗剑任侠三方面。
11.李白诗句“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匀邯郸人”批评的是内容贫乏形式雷同的作品。
12.“长风破浪会有时”句中用了宗愨的典故。
13.“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是杜甫赞扬李白诗的诗句,“庚开府”指庚信,“鲍参军”指导鲍照。
14.一般认为李白死于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病故的地方是当涂。
15.李白曾在《与韩荆州书》中自述志向:“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囊区大定,海县清一。
”16.道士司马承祯称誉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17.李白晚年因参与永王李璘幕事而遭流放,行至中途遇赦。
李被流放的地方是夜郎。
一般认为,《早发白帝城》作于遇赦后东返途中。
18.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李白在洛阳首次与杜甫相遇。
两人同游到梁,又遇高适,三人慷慨怀古。
19.郭沫若认为李白的出生地是中亚碎叶。
陈寅格认为李白先世“本为陇西胡人”。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句中的“君”指王昌龄。
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了李白的审美趣味,这二句诗本是用以赞扬韦良宰诗的。
2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3.古代注释李白诗的集大成者是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
24.《古风·大车扬飞尘》主要为两类人画像,一类是中贵人,另一类是斗鸡童。
25.“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的“锦城”指今成都市。
26.对李白思想性格曩最大的是道家思想。
27.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有句:“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可见其任侠做派。
(四)杜甫1.杜甫自幼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他的读书与壮游,正当开元盛世时代。
2.杜甫深受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影响。
3.杜甫《又呈吴郎》诗中有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4.杜甫有诗题名《愁》,诗后自注:“强戏为吴体。
”所谓“吴体”,即指“拗体”诗。
5.《杜诗详注》的作者是化兆鳌。
6.杜甫七古的代表作是《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自叙体古诗的代表作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500字》、《北征》、《彭衙行》、《壮游》等,篇幅最长的五言排律是《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7.明人胡应麟《诗薮》中赞为“古今七律之冠”的杜诗是《登高》。
8.困守长安期间,杜甫曾投诗士谒过驸马郑潜曜,汝阳王李进、尚书左丞韦济等权贵。
9.在6个月的幕府生活中,杜甫关心时局和民生疾苦,提出了均亩、均赋、均役的主张。
10.杜甫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直接导引出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
11.在《进雕赋表》中,杜甫自述出身于一个“奉儒守言,未坠素业”的家庭。
杜甫一生主要经历了读书壮游、困守长安、隐贼与为官、漂泊西南四个时期。
12.《兵车行》中有句“汉家山东二百州”句中的“山东”指华山以东。
13.杜甫诗《兵车行》反映的是杨国忠遗御史分道捕人以征南诏的事件。
14.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句“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怀念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15.杜甫在长安期间直斥皇亲国戚的作品是《丽人行》。
16.杜甫旅居秦州时“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所梦者是李白。
17.杜甫诗中表现人民淳朴真率情怀的作品有《夏日李公见访》、《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漫成二首》首一、《春日江村五首》、《野人送樱》等。
18.杜甫七古的代表作是《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19.杜甫山水景物诗创作的高潮期是漂泊西南时。
20.杜甫诗歌创作的丰硕期也是漂泊西南时。
21.杜甫曾自述曰:“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