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认知行为干预方案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智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大脑的损伤或发育异常导致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儿童。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受限,他们往往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干预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积极行为支持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改善问题行为。
积极行为支持是一种基于理解儿童需求和积极引导的干预方法,旨在建立有益的互动和增强儿童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下面是一个针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的建议:1. 了解儿童需求:首先要深入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通过观察和与儿童互动,了解他们的喜好、压力来源和情绪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
2. 创设积极环境:为智力障碍儿童创设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
提供一个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的框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3. 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与儿童沟通时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规范。
使用简短的句子和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相关行为的期望。
4. 教授适应技巧:教授智力障碍儿童一些适应技巧,如情绪调节、解决问题和有效沟通等。
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技能培训和游戏等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5. 引导社交技能: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存在社交交往困难,需要引导他们学习社交技能。
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训练他们与他人互动、分享和合作等社交行为。
6. 奖励和鼓励:及时提供奖励和鼓励,以增强智力障碍儿童积极行为的频率。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特殊活动或特权等。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激励他们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行为。
7. 与家长合作: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与家长共同制定和实施干预计划,并分享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进展情况。
8. 监测和评估进展:定期监测和评估干预计划的有效性。
根据儿童的反应和进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儿童认知发展中的认知障碍及干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中的认知障碍及干预方法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有些儿童可能会面临认知障碍的挑战,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认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
一、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认知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
干预方法之一是应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来帮助儿童提高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也可用于帮助儿童学会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障碍(LD)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阅读、写作、数学等学习领域中出现持续困难的情况。
一种常见的学习障碍是阅读障碍,也称为失读症。
针对学习障碍的干预方法包括个别辅导和专门设计的学习计划,以帮助儿童克服学习困难。
此外,使用多感官教学法和学习策略也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认知障碍,其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方法,如使用甲基苯丙胺(俗称Ritalin)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除药物治疗外,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教育也是帮助儿童管理注意力和行为问题的有效手段。
四、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指儿童在智力水平方面存在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发展。
针对智力障碍的干预方法包括个别辅导和智力训练,以帮助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取得进步。
此外,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其潜力。
五、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难。
干预方法包括语音矫正和语言治疗,旨在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能力。
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提供支持和创造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环境。
通过提供适当的干预方法,儿童认知障碍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管理。
然而,每个儿童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根据个体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此外,及早发现和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尽早解决问题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导致认知和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一类儿童。
对于他们的问题行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提供适当的干预计划,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往往是由于他们的认知和适应能力的限制所导致的。
我们应该采取耐心、尊重和理解的态度,避免对他们施加过高的期望。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们倾诉自己的困惑和不满,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应该为智力障碍儿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通过与他们沟通和合作,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制定行为规范,并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些规范是重要的。
我们还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视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这些规则。
我们应该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改善问题行为。
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奖励系统,根据他们达到的行为目标给予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还可以给予他们肯定和赞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支持和欣赏。
第四,我们应该提供适当的辅导和培训,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自理和社交能力。
通过教授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巧,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提高自立能力,并提升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我们应该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家人和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干预计划。
家庭和学校是智力障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他们的支持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与他们分享我们的观察和建议,并与他们一起分享关于孩子行为改善的策略和方法。
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和提供适当的支持。
通过理解、规范、激励、培训和合作,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身能力,并逐渐融入社会。
智力落后儿童的干预方法

智力落后儿童的干预方法
一、早期干预: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及早发现孩子的智力落后状况,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孩子的智力发展。
早期干预包括婴幼儿早期教育、言语训练、感官刺激和亲子互动等。
二、个性化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干预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这需要教育者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认知评估,了解他们的弱点和潜在优势,为他们制定特别的教育计划,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三、特殊教育:智力落后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方法包括个别教育、小班教育、多媒体教学等,其中多媒体教学能够满足孩子对视觉和听觉的刺激需求,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家庭支持: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这包括鼓励孩子坚持学习、参与有益的活动、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等,家庭支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有利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
五、社会支持:社会应该给予智力落后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给予智力落后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提供更好的特殊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潜力。
- 1 -。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也越来越多。
智力障碍儿童在生活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例如情绪不稳定、自我伤害、攻击性行为等,这些问题行为给他们的家庭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制定一份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明确的是,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意,而是由于他们的认知和情绪困难所导致的。
在干预计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首先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干预目标,明确希望改变的行为和预期的结果。
希望儿童能够自我情绪调节,能够有效表达情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等。
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干预计划,包括具体的干预策略、时间节点和评估标准等。
二、建立积极的支持系统在干预计划中,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需要得到针对问题行为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同时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亲子关系,增强儿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学校和社区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参与到干预计划中,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三、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帮助他们掌握适应性和有效的行为方式。
这包括情绪管理、社交技能、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教育,可以帮助儿童逐步改变问题行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在干预计划中,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激励机制,及时给予儿童积极行为的认可和奖励。
这可以通过表扬、奖励或者其他形式来进行,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他们改变问题行为的动力和信心。
五、加强团队合作和监督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需要各方的合作和监督。
家庭、学校、社区以及专业机构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干预计划、监督实施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计划

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计划一、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智力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障碍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行为问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个体发展,也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如何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受到限制,他们在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存在困难,这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很难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求。
2. 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普遍较差,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常常会遇到困难,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难以有效地沟通。
3. 情感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较弱,他们往往难以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这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4. 行为问题: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如冲动、攻击性、自伤等,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干预计划的理论基础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干预方法。
其中,以应用行为分析学(ABA)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正反馈的方式强化有益行为,抑制不良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还有人提出了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是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
三、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干预计划的具体措施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计划:1. 认知训练: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障碍,可以通过各种认知训练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干预策略

智力障碍儿童的干预策略
1. 定制化治疗:把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和所需要的支持作为前提,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出一整套干预策略。
2. 社会融合:注重智力障碍儿童全方位的社会融合,指导其与正常儿童一起行动,让其既有正常儿童友谊和丰富的活动,也有正常人群中未受过智力障碍训练的专业教育。
3. 治疗家庭关系:利用家庭治疗,及早纠正家长对子女的不当教养方式,改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4. 识别领域:妥善处理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以及在不同领域的表现能力,为儿童定制适宜的认知能力训练,从而实现有效的认知发展。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智力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的障碍。
针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需要积极的行为支持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社会和学习中获得成功。
下面是一个针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和策略。
1. 设计个性化的行为规划:针对每位智力障碍儿童的个别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行为规划。
这个规划需要侧重于积极行为的培养,例如设置具体的目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
2. 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结构化的环境:智力障碍儿童往往需要事先明确的指导和具体的任务安排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结构化的环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任务的要求和顺序,并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
3. 强化积极行为:智力障碍儿童通常会出现问题行为,如焦虑、冲动和易怒。
在干预计划中要重点关注积极行为的培养,例如提醒和表扬儿童积极的行为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
4. 提供社交技能训练和同伴支持:智力障碍儿童常常因为社交技能不足而容易与同伴隔离,在干预计划中应提供社交技能训练,包括交流、合作和问题解决等。
创造机会让智力障碍儿童与同伴互动,促进他们的社交支持。
5. 提供情绪管理和应对策略:智力障碍儿童常常面临情绪调节困难,如情绪爆发、焦虑和抑郁。
在干预计划中,需要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策略,例如深呼吸、自我安慰和寻求帮助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
6. 建立家庭和学校合作:智力障碍儿童的行为干预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
家庭和学校应该定期交流、分享信息,并共同制定和实施干预计划。
家庭成员和教育工作者都应接受培训,以增强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支持能力。
7. 持续跟进和评估:干预计划需要持续跟进和评估效果,根据儿童的需求和进展及时调整计划。
家庭和学校可以定期开会讨论儿童的进展和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积极行为支持对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计划非常重要。
这个计划需要提供个性化的行为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结构化的环境,强化积极行为,提供社交技能训练和同伴支持,提供情绪管理和应对策略,并建立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干预方案
大石桥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0年9月
智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干预方案
智障儿童早期认知训练的重点是概念的掌握,包括认识颜色、形状,认识自然、人与事、内外环境、时空关系、因果关系及计数等,可结合生活自理及语言训练一起进行。
一、学生的个人信息
尹诗文:男,生于2003年1月25日,智障儿童,家住永安镇前辉村。
蔡恩旭:男,生于2002年11月23日,智障儿童,家住南楼经济开发区。
冯鑫泽:男,生于2000年10月25日,智障儿童,家住大石桥市博洛铺镇。
王家旭:男,生于2003年9月19日,独生子女,智障儿童,家住高坎后中。
路金兴:男,生于2004年3月9日,智障儿童,家住建一镇路会村。
二、学生认知行为
1,注意力不持久,行为没有明确目的,任性、克制力差、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
2,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3,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4,注意力分散,无意意识占优势.
5,记忆的容量小,注意范围狭小,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三、干预目标
1、学会控制自已,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
2、认识形状,认识物体的存在,能把物品归类,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3、认识颜色,能分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4、认识方位,分清里外、上下、前后。
5、认识三种以上蔬菜、水果。
6、知道天气情况,了解什么是晴天、阴天、雪天、雨天。
7、学会点数,认识时间,知道上午、下午、早中晚。
8、知道因果关系:知道吃了脏东西会肚子疼,知道天冷了要多穿衣服,知道下雨天出门要打伞。
四、教育方案
通过主/客观评估、观察了解到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之后,确定以下治疗方法
1、干预方法:
早期干预的方法很多,可根据干预对象的年龄、智力落后的程度,采用相应的干预方法。
(1)注意形象直观教学。
根据智障儿童一般认知过程中,具体形象性占优势的特点,在他们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有意注意、有意记忆)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状况下,教育教学尽可能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趣味性。
1.(2)注意引导性发展
引导性发展就是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对他们迁移功能的开发与发展。
在引导性发展中,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必须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
其次,必须注意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第三,必须注意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
(3)注意引导他们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干预内容:
(1)、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孩子学习离不开注意
力。
智力障碍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缺乏。
加强注意力的训练可试用以下方法:
①检查学习内容是否过难或过易,过易会使孩子觉得没兴趣,因而不注意听讲。
应该适当调整,把学习内容变浅或加深,因为兴趣是孩子注意事物的前提。
②训练时要反复提醒孩子,并可用声响引导他的注意力,尤其在进行面对面教育时,可让他:“看着我的眼睛!”这样有助于集中他的注意力,稍有进步即表扬。
③在训练时尽可能地使用游戏的方式,使孩子保持情绪愉快。
游戏中还可利用放大镜看昆虫,或用听耳语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注意力。
(2)、记忆力训练
记忆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储存在脑子里,在需要时拿出来用。
它包括三个方面,即识记、再认、回忆,这是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智力障碍孩子记忆的特点是:记忆新材料缓慢,需多次重复才能记住;回忆不全面,不准确;机械记忆相对好,有意记忆差。
①取物训练:不要让孩子去记许多与他过去生活经验无关的事物,如火箭上天等。
最好选他生活里熟悉的人物或事件去记。
他们的记忆力很差,要记的东西越具体、越接近他们的生活越好。
如“把布娃娃拿来”,把球和积木也拿来”,甚至提出拿三件物品的要求,以此训练他的短期记忆。
②背儿歌:让孩子背儿歌,是家庭中常做的训练。
例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最好是一边说一边表演,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反反复复训练,直到孩子自己可以说出。
经验证明,智力障碍的孩子记忆力差,且喜欢重复,在重复中可以把学到的东西记下来。
尽可能寻找机会让他表演,这样才可以记牢。
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给孩子讲他爱听的故事,不时穿插提问,要他回答。
训练多了,他就会主动去记。
(3)、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是高级的认识活动。
智力障碍的孩子多伴有语言发育障碍,所以思维的发展也较缓慢。
在训练时,要想到这点,让他边干边想,以实际行动解决直观、具体的问题。
①分类:可按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动物、植物等大类分别准备一些图片。
开始时可只呈现同一类的图片。
如先从水果教起,“这是苹果,这是梨,这是桔子,这是香蕉”,等认熟了,可告诉他“这些都是水果”,然后让他从图片中挑出某种“水果”;等学会了,再呈现另一类图片,如交通工具类;最后可把这两大类图片混在一起,要他区分开来。
②排列顺序:顺序是事物进展的规律,有了顺序概念,才能进行逻辑思维。
智力障碍孩子因为平常从不注意观察事物的进程,所以训练起来较困难。
事物的顺序有两种:自然的顺序,如观察一棵树春、夏、秋、冬叶子的变化,这个过程不会改变;人为的顺序,如两个小朋友在一块玩,一个小朋友打了另一个小朋友,老师来了,批评打人的小朋友,
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的小朋友说“对不起”,两人又一起玩了。
教孩子观察其中的顺序,反复训练,对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好处。
训练五六岁智力障碍的孩子可结合生活的自然顺序,让孩子回答:“做完了某某事以后干什么?”“起床一坐盆一洗脸一吃早饭”或“收拾玩具一洗手。
坐好。
吃午饭。
睡午觉”。
然后把画有这两套内容的图片给孩子看,让他按先后顺序排列。
(4)、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训练
数字概念是孩子体会数量的不同所作出的认知反应,如对多与少、长与短、大与小、宽与窄、粗与细、胖与瘦、高与矮的认识,以及简单加减的能力。
①利用身边的一切机会训练孩子,如:这些苹果多,那些苹果少。
当孩子很容易掌握时,还可以就此把训练延伸,训练点数,数出多的是几个,少的是几个,相差几个,多的拿掉几个就和少的一样多,少的加上几个就和多的一样多。
当然,很多智力障碍的孩子需要一步步慢慢训练,才能最终完成加减运算。
②点数:学点数可从学顺口溜开始,从1~1 0,先让他知道1后面是2,2后面是3一这还没有形成相关的对应的关系;教他“1”可以代表1块糖、1个苹果、1个玩具等,“2”可以代表2(两)块糖、2(两)个苹果、2(两)个玩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