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汇编)
山水田园诗鉴赏练习

田园诗鉴赏姓名:一、概念: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主要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二、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三、画面的共同特征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四、常见的写景技巧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例如:《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4.运用炼字技巧:解释字义(贴切)——描绘景象(具体充分)——抒发情感(整体把握)5.运用描写技巧:白描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山水田园诗专项练习

山川田园诗专项练习一、知识回首山川田园诗,一般是指描绘山川田园风景的诗,在一首山川田园诗中,并不是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一般的山川田园诗歌,不行能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老是带着必定的目的来写山绘水的,在山川的描述中融注自己的思想及感情。
综合来看,一般的山川田园诗歌,其创作目的是以山川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水流,创建出一种山川清静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神往自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对山川自然生活的神往和热爱之情,及安逸淡泊、悠闲自得的心境。
那么,关于“情”的表达,山川田园诗歌有其独到的方式和技巧。
一是情形交融法。
马上自己特定的情及志融入特定的“景”,这里的“景”即山川。
二是虚实相生法。
这类方法也为诗人常用,一般借助于侧面衬托来进行,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诗人虚写对象是为了侧面衬托实写对象。
写山之高,而想象轻云之缭绕,飞鸟之难进;状水之险,而假想环境之恶劣,行人之艰辛。
三是各样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对照衬托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等。
正是这些表现手法的灵巧运用,才使诗歌生动开朗,持久不衰。
二、专项练习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⑴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⑵,莺为故国声。
赖⑶多山川趣,稍解分离情。
说明:⑴树杪:树梢。
⑵殊方语:他乡语言。
⑶赖:多亏。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明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有条不紊,二水流过,格外澄明。
D.“莺为故国声”借鸟雀之声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
”所表达的感情同样。
E.诗人在暮春之际到达巴峡,山川之趣宽心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畏人①(杜甫 )早花随地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夕阳低。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对比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劬:劳苦,勤劳。
1.下列对这两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诗首联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各有分工,紧张忙碌又秩序井然。
B.杨诗颔联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盔甲,形象鲜明,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而且更寓有深意。
C.韦诗中没有描绘“微雨”,而突出“众卉新”,既写出万木欣欣向荣,又表达诗人欣喜之情。
D.两首诗都直接从现实中截取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口语描绘劳作场景,朴实畅达,自然轻快。
2.两首诗歌都写劳作,但是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春晚书山家(其一)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①浴蚕: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3.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描写鸡鸣反衬春天山村宁静,村路竹溪掩映、小桥流水,有曲径通幽之美。
B.王诗中婆媳互相招呼着去浴蚕选种,既表现了家人情感融洽又表明了春事繁忙。
C.贯诗一二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山家夕照之景,表现山家的生活美。
D.贯诗中小儿哭着要抓黄莺鸟的描写看似闲笔,实则隐含诗人对山民贫穷的同情。
4.两首诗都写到了花,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日挑菜节①大雨不能出[北宋]张耒久将菘芥芼②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整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 愚溪住宅以西。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体验高考
(2007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 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 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 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 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以静现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 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谈谈《宿建德江》和《终南望余雪》 两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谈谈《宿建德江》和《终南望余雪》两诗 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谈谈《宿建德江》和《终南望余雪》两诗在写景 方面有什么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岑参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①,袖里淮南方②。
唯爱隐几③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
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
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
③隐几:靠着几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观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第二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了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
②掇(duō多):采摘。
③英:花。
④泛:浮。
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4.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一《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句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二《暮春归故上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请你选两点作简要的赏析。
2“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同样,诗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请你说说这首诗的言外之意。
三《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后人对三、四句中的“侵”与“拂”推崇倍至,请你对此作简要的赏析四《后游》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上元二年(761)春,杜甫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这是他第二次到此是写下的。
1有人认为“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是很有含蕴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窅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窅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整首诗没有一句正面写楼高,却又处处写楼高,请你对此作简要分析。
2“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七《栾家濑》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注释:濑:从石沙滩上急急流泻的流水。
浅:音jian 水流急的样子。
1这首小诗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做简要的赏析。
2这首诗描写了栾家濑怎样的特点?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八《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水田园诗试题汇总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 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7、(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经常同友人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岂不很美好,不要突然抛弃它。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6、(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译文: 沿着山崖有一条的小路,我踏着深青色的崖壁, 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 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答:①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 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②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 “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 描表现出来的。
2、(07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 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 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 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全家都在田亩间忙碌呢。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
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 3.农具: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锸【chā铁锹】、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
三、描写景物的手法 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四、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
凝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三)听声响:(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3)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四)感冷暖:暖阳春风带来温暖,西风秋雨送来寒冷。
日光温暖,月光清冷。
朝阳充满蓬勃生气,落日则带着苍凉。
苔藓生于阴湿之地,竹林之中感到凉爽,霜露冰雪无不是寒冷的象征。
(五)察物象: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五、古诗中表意境的术语 1.优美类:宁静恬淡、宁静美好、清新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清爽宁静、恬淡闲适、明丽优美闲适恬淡、闲适自然、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蒙迷茫、空灵蒙胧、艳丽优美生机盎然、生意盎然、恬淡宁谧、闲适恬然、优美迷人、华美壮丽、艳丽迷人、
2.清冷类:
孤寂、萧条、萧瑟、荒凉、苍凉、清冷、凄凉、衰败、孤清冷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萧瑟冷寂、破败、颓败、冷清、凄清、寥落、寂寥、冷寂、悲凉、苍凉萧条、冷清凄凉、冷落寂寥、冷清悲凉
荒凉颓败、荒凉破败、荒凉残败、衰败凄凉、衰败悲凉、悲壮苍凉、惨烈悲壮、萧瑟苍凉 3.宏阔类:
雄浑、雄奇、辽阔、开阔、壮阔、壮观、壮丽、壮阔恢弘、雄浑壮阔、雄浑开阔、雄浑阔大、雄浑壮
观、瑰丽、恢弘、高远、深远、莽苍、苍莽、苍茫、雄奇阔大、雄浑壮丽、雄奇瑰丽、恢弘高远、高远辽阔、辽阔苍凉
六、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
如《过故人庄》(孟浩然)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2.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三)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如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如王绩《野望》七、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5.寄托寂寞、感伤的人生感慨或羁旅愁思。
6.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7.禅意的寄托,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山水田园诗感情的常用术语:热爱自然、钟情山、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生活闲适、悠然自得、淡泊宁静、志趣高远、寄情山水、渴望归隐
3
练习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练习2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练习3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1)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
(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练习4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练习5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山水田园诗的参考答案:
1.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写“野径”“桑麻”“篱边菊”,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侧面表现了他的高洁脱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表现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3(1)幽静。
(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
(3)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
4.(1)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5.答案: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状夏木之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动静结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开阔而深邃,画意盎然,境界幽深,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