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知识点及例题(有答案)解读

合集下载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析版)--2024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精华版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析版)--2024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精华版

第1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考点分析】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是高考中必考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而在高考试卷中的形式可谓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真正实现了常考常新的考试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方法.2.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是高考命题热点,每年都会考一道选择或者填空题,分值5分,一般与指数,对数结合起来命题【题型目录】题型一:函数的定义域题型二:同一函数概念题型三:函数单调性的判断题型四:分段函数的单调性题型五:函数的单调性唯一性题型六:函数奇偶性的判断题型七:已知函数奇偶性,求参数题型八:已知函数奇偶性,求函数值题型九:利用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题型十:给出函数性质,写函数解析式题型十一:()=x f 奇函数+常数模型(()()常数⨯=+-2x f x f )题型十二:中值定理(求函数最大值最小值和问题,()()()中f x f x f 2min max =+,中指定义域的中间值)题型十三:.单调性和奇偶性综合求不等式范围问题题型十四:值域包含性问题题型十五:函数性质综合运用多选题【典型例题】题型一:函数的定义域【例1】(2021·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1,2B .[]1,4C .()1,4D .[]2,4答案:C解析:对于函数()f x =,有1040x x ->⎧⎨->⎩,解得14x <<.因此,函数()ln 1f x -=的定义域为()1,4.故选:C.【例2】函数()21log (3)f x x =-的定义域为【答案】()()3,44,⋃+∞【详解】由题意知()230log 30x x ->⎧⎨-≠⎩,得()223log 3log 1x x >⎧⎨-≠⎩,所以331x x >⎧⎨-≠⎩,所以()()3,44,x ∈⋃+∞.【例3】(2020·集宁期中)已知函数)32(-x f 的定义域是]41[,-,则函数)21(x f -的定义域()A .]12[,-B .]21[,C .]32[,-D .]31[,-【答案】C【详解】因为函数)32(-x f 的定义域是]41[,-,所以41≤≤-x ,所以5325≤-≤-x ,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55[,-,令5215≤-≤-x ,解得32≤≤-x 【例4】若函数()12log 22++=x ax y 的定义域为R ,则a 的范围为__________。

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及例题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及例题: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

-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函数的所有可能的因变量值的集合。

- 奇偶性:奇函数的图像以原点对称,即满足$f(-x)=-f(x)$;偶函数的图像以y轴对称,即满足$f(-x)=f(x)$。

- 单调性:递增函数的图像从左到右逐渐升高;递减函数的图像从左到右逐渐降低。

例题:给定函数$f(x)=2x^2+3x-1$,求其定义域和值域。

解答:由于函数是多项式函数,所以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接下来求值域,可以求出函数的导函数$f'(x)=4x+3$,根据导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导函数的系数为正数4,所以原函数是递增函数。

考虑到函数是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所以函数的最小值就是导数的零点,即$x=-\frac{3}{4}$。

将$x=-\frac{3}{4}$代入函数中,得到最小值为$f(-\frac{3}{4}) = -\frac{7}{8}$。

所以值域为$[-\frac{7}{8},+\infty)$。

2. 基本初等函数:- 线性函数:$f(x)=kx+b$,k为斜率,b为截距。

- 幂函数:$f(x)=x^a$,a为常数,当a>0时,函数递增;当a<0时,函数递减。

- 指数函数:$f(x)=a^x$,a为常数,a>1时,函数递增;0<a<1时,函数递减。

- 对数函数:$f(x)=\log_a x$,a为常数,a>1时,函数递增;0<a<1时,函数递减。

-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例题:已知函数$f(x)=2^x-3$,求解方程$f(x)=0$的解。

解答:将$f(x)$置0得到方程$2^x-3=0$,移项得$2^x=3$。

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x=\log_2 3$。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含例题和答案)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含例题和答案)

函数的概念总结一、知识梳理1.映射的概念:设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单值对应叫做从到的映射,通常记为,f 表示对应法则注意:⑴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⑵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但原象不一定唯一。

2.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的每一个数,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到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中,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的定义域;与的值相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1).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3).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等式来表示。

二、考点分析考点1:映射的概念例1.(1)A R =,{|0}B y y =>,:||f x y x →=;(2)*{|2,}A x x x N =≥∈,{}|0,B y y y N =≥∈,2:22f x y x x →=-+;(3){|0}A x x =>,{|}B y y R =∈,:f x y →=上述三个对应是A 到B 的映射.B A 、f A B A B B A f →:B A 、f A x B A B A x x f y ∈=),(A x x f y ∈=),(x x A )(x f y =x y {}A x x f ∈)()(x f y =例2.若}4,3,2,1{=A ,},,{c b a B =,,,a b c R ∈,则A 到B 的映射有个,B 到A 的映射有个,A 到B 的函数有个例3.设集合{1,0,1}M =-,{2,1,0,1,2}N =--,如果从M 到N 的映射f 满足条件:对M 中的每个元素x 与它在N 中的象()f x 的和都为奇数,则映射f 的个数是()()A 8个()B 12个()C 16个()D 18个答案:1.(2);2.81,64,81;3.D考点2: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方法总结:看化简后的表达式定义域值域是否完全一样。

函数的积分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函数的积分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函数的积分知识点及例题解析积分是微积分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函数的求导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函数积分的基本知识点并通过例题解析来帮助理解。

知识点1: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不定积分不定积分是对函数进行积分时不限定积分范围的积分形式。

它的符号表示为∫f(x)dx,其中f(x)是要积分的函数,dx表示对x的积分变量。

定积分定积分是将不定积分限定在一个区间上,求得该区间内的积分结果。

它的符号表示为∫[a,b]f(x)dx,其中[a,b]是积分的区间,f(x)是要积分的函数。

知识点2:积分的基本方法基本积分法则基本积分法则是求各种类型函数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之一。

包括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常见函数的对应积分公式。

分部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利用导数与积分的基本关系来求积分。

通过对被积函数进行分解然后对其中一部分求导,可以将积分转化成求导的形式。

替换变量法替换变量法是一种通过引入新的积分变量,将原积分问题转化为更易解的形式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替换变量,可以简化积分计算。

解析示例例题1计算不定积分∫(3x^2 + 2x + 1)dx。

解析:根据基本积分法则,我们可以得到不定积分的结果为x^3 + x^2 + x + C,其中C为常数。

例题2计算定积分∫[0,π/2]sin(x)dx。

解析:由于sin(x)是三角函数,根据基本积分法则,对sin(x)进行积分得到-cos(x)。

将积分区间代入,得到积分结果为cos(0) - cos(π/2) = 1 - 0 = 1。

例题3计算定积分∫[1,3]e^(2x)dx。

解析:利用替换变量法,令u = 2x,可以将原积分转化为∫[2,6]e^udu。

对e^u进行积分得到e^u,将积分区间代入,得到积分结果为e^6 - e^2。

通过以上例题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积分的知识点和求解方法。

以上是关于函数的积分知识点及例题解析的文档。

《高等数学》函数考点精讲与例题解析

《高等数学》函数考点精讲与例题解析

《高等数学》函数考点精讲与例题解析 第一部分 函数 极限 连续函数是微积分的研究对象,极限是微积分的理论基础,而连续性是可导性与可积性的重要条件。

它们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 函 数内容考点一、函数的定义给定两个非空数集D 和M ,若有对应法则f ,使得对于D 内的每一个x ,都有唯一确定的M y ∈与之对应,则称f 是定义在数集D 上的函数,记作)(x f y =,D x ∈,数集D 成为函数的定义域,)(D)(M f ⊂称为值域。

【考点一】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其表达式,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二、函数的奇偶性(1)首先必须要求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例如,)(x f y =的定义域为),(a a -)0(>a 关于原点对称。

(2)验证对于任),(a a x -∈,都有)()(x f x f =-,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x f 的图形关于y 轴对称。

(3)验证若对于任),(a a x -∈都有)()(x f x f -=-,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x f 的图形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考点二】会判定函数)(x f 的奇偶性,不管)(x f 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都需要计算)(x f -的值。

如果)()(x f x f =-,则由定义知)(x f 为偶函数;如果)()(x f x f -=-,则由定义知)(x f 为奇函数。

三、函数的周期性对函数)(x f y =,若存在常数0>T ,使得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T x +仍在定义域内,且有)()(x f T x f =+,则称函数)(x f y =为周期函数,T 称为)(x f 的周期。

【考点三】判断函数是否为周期函数,主要方法是根据周期函数的定义,要先找到一个非零常数T ,计算是否有等式)()(x f T x f =+成立。

特别要求掌握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四、函数的有界性设函数)(x f y =在数集X 上有定义,若存在正数M ,使得对于每一个X x ∈,都有M x f ≤)( 成立,称)(x f 在X 上有界,否则,即这样的M 不存在,称)(x f 在X 上无界。

函数知识点及例题(有答案)

函数知识点及例题(有答案)

集合与函数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C B A x y y x C x y y B x y x A 、、,,,如:集合lg |),(lg |lg |======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B 表示的是值域,而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答:,,)-⎧⎨⎩⎫⎬⎭1013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

故B 只能是-1或者3。

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

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和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若,;2A B A B A A B B ⊆⇔==(3)德摩根定律:()()()()()()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M M M a --<∈∉50352的取值范围。

()(∵,∴·∵,∴·,,)335305555015392522∈--<∉--≥⇒∈⎡⎣⎢⎫⎭⎪M a a M a aa注意,有时候由集合本身就可以得到大量信息,做题时不要错过; 如告诉你函数f(x)=ax 2+bx+c(a>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函数的连续性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函数的连续性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函数的连续性知识点及例题解析1. 函数的连续性概念在数学中,函数的连续性指的是当自变量的值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和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如果在某个区间内,函数在该区间的任意一点都存在极限,并且极限与该点的函数值相等,则称该函数在该区间内连续。

2. 函数的连续性条件函数f(x)在点x=a处连续的条件是:- 函数在点x=a处存在- 函数在点x=a处的左极限等于右极限- 函数在点x=a处的极限与函数在该点的函数值相等3. 函数的连续性的判定方法3.1 图像法: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来确定函数是否连续。

如果函数的图像没有跳跃、断裂或间断现象,那么该函数在相应区间内是连续的。

3.2 极限法:通过计算函数的极限来判定函数是否连续。

如果函数在某个点的极限存在并与函数在该点的函数值相等,则该函数在该点连续。

4. 函数的连续性例题解析例题1:考虑函数:\[ f(x) = \begin{cases} x+1, & \text{if } x \leq 0 \\ x-1, & \text{if } x > 0 \end{cases} \]问:函数f(x)在点x=0是否连续?解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在x=0处存在极限,即\(\lim_{x\to0^-}f(x) = 0+1 = 1\)和\(\lim_{x\to0^+}f(x) = 0-1 = -1\)。

由于左极限和右极限不相等,所以函数在x=0处不连续。

例题2:考虑函数:\[ g(x) = \begin{cases} \sin(x), & \text{if } x \neq 0 \\ 1, & \text{if } x = 0 \end{cases} \]问:函数g(x)在点x=0是否连续?解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在x=0处存在极限,即\(\lim_{x\to0}g(x) = \lim_{x\to0}\sin(x) = \sin(0) = 0\)。

初三数学函数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数学函数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数学函数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x≠2.【解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试题解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即:x-2≠0,解得:x≠2.【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2.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C.x≤2D.x≠2【答案】C.【解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的条件,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故选C.【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答案】x≥﹣1【解析】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CD放置在第一象限,且AB∥x轴.直线y=-x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被平行四边形截得的线段长度l与直线在x轴上平移的距离m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BCD面积为()A.4B.4C.8D.8【答案】C.【解析】根据图象可以得到当移动的距离是4时,直线经过点A,当移动距离是7时,直线经过D,在移动距离是8时经过B,则AB=8-4=4,当直线经过D点,设交AB与N,则DN=2,作DM⊥AB于点M.∵y=-x与x轴形成的角是45°,又∵AB∥x轴,∴∠DNM=45°,∴DM=DN•sin45°=2×=2,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AB•DM=4×2=8.故选C.【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A(2,3)为顶点任作一直角∠PAQ,使其两边分别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Q,连接PQ,过点A作AH⊥PQ于点H,设点P的横坐标为x,AH的长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应用特殊元素法和排他法求解:如图1,当点P与点O重合时,x=0,y=2.故可排除选项C;如图2,当点Q与点O重合时, y=3.故可排除选项A;如图3,当x=2时,∵AH⊥PQ,∴,即,故可排除选项B.故选D.【考点】1.动态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2.勾股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户4.特殊元素法和排他法的应用.6.函数y=+3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x≠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知:x-1≥0解得:x≥1.故选B.【考点】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7.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答案】.【解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的条件,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8.如图1,AB是半圆O的直径,正方形OPNM的对角线ON与AB垂直且相等,Q是OP的中点.一只机器甲虫从点A出发匀速爬行,它先沿直径爬到点B,再沿半圆爬回到点A,一台微型记录仪记录了甲虫的爬行过程.设甲虫爬行的时间为t,甲虫与微型记录仪之间的距离为y,表示y 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微型记录仪可能位于图1中的()A.点M B.点N C.点P D.点Q【解析】D.应用排他法分析求解:若微型记录仪位于图1中的点M,AM最小,与图2不符,可排除A.若微型记录仪位于图1中的点N,由于AN=BM,即甲虫从A到B时是对称的,与图2不符,可排除B.若微型记录仪位于图1中的点P,由于甲虫从A到OP与圆弧的交点时甲虫与微型记录仪之间的距离y逐渐减小;甲虫从OP与圆弧的交点到A时甲虫与微型记录仪之间的距离y逐渐增大,即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只有两个趋势,与图2不符,可排除C.故选D.【考点】1.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2.排他法的应用.9.如图1,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从点B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从点B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若P,Q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C.当0<t≤10时,D.当时,△PBQ是等腰三角形【答案】D【解析】(1)结论A正确,理由如下:分析函数图象可知,BC=10cm,ED=4cm,故AE=AD﹣ED=BC﹣ED=10﹣4=6cm.(2)结论B正确,理由如下:如图,连接EC,过点E作EF⊥BC于点F,由函数图象可知,BC=BE=10cm,,∴EF=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与函数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C B A x y y x C x y y B x y x A 、、,,,如:集合lg |),(lg |lg |======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B 表示的是值域,而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答:,,)-⎧⎨⎩⎫⎬⎭1013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

故B 只能是-1或者3。

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

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和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若,;2A B A B A A B B ⊆⇔==(3)德摩根定律:()()()()()()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M M M a --<∈∉50352的取值范围。

()(∵,∴·∵,∴·,,)335305555015392522∈--<∉--≥⇒∈⎡⎣⎢⎫⎭⎪M a a M a aa注意,有时候由集合本身就可以得到大量信息,做题时不要错过; 如告诉你函数f(x)=ax 2+bx+c(a>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6、熟悉充要条件的性质(高考经常考)x x A |{=满足条件}p ,x x B |{=满足条件}q ,若 ;则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 A _____⇔; 若 ;则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B A _____⇔; 若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B A _____⇔;若 ;则p 是q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___________⇔;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注意映射个数的求法。

如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从A 到B 的映射个数有n m 个。

如:若}4,3,2,1{=A ,},,{c b a B =;问:A 到B 的映射有 个,B 到A 的映射有 个;A 到B 的函数有 个,若}3,2,1{=A ,则A 到B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x y ϕ=的图象与直线a x =交点的个数为 个。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例:函数的定义域是y x x x =--432lg ()()()(答:,,,)022334函数定义域求法:● 分式中的分母不为零; ● 偶次方根下的数(或式)大于或等于零; ● 指数式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对数式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一,真数大于零。

●正切函数x y tan = ⎪⎭⎫ ⎝⎛∈+≠∈Z ππk k x R x ,2,且 ● 余切函数x y cot = ()Z π∈≠∈k k x R x ,,且 ●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函数y =arcsinx 的定义域是 [-1, 1] ,值域是,函数y =arccosx 的定义域是 [-1, 1] ,值域是 [0, π] ,函数y =arctgx 的定义域是 R ,值域是.,函数y =arcctgx 的定义域是 R ,值域是 (0, π) .当以上几个方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出现时,先分别求出满足每一个条件的自变量的范围,再取他们的交集,就得到函数的定义域。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答:,)a a -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已知)(x f y =的定义域为[]n m ,,求[])(x g f y =的定义域,可由n x g m ≤≤)(解出x 的范围,即为[])(x g f y =的定义域。

例 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2,21,则)(log 2x f 的定义域为 。

分析:由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2,21可知:221≤≤x ;所以)(log 2x f y =中有2log 212≤≤x 。

解:依题意知: 2log 212≤≤x 解之,得42≤≤x∴ )(log 2x f 的定义域为{}42|≤≤x x11、函数值域的求法1、直接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

例:求函数y=x1的值域 2、配方法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值域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例:求函数y=2x -2x+5,x ∈[-1,2]的值域。

3、判别式法对二次函数或者分式函数(分子或分母中有一个是二次)都可通用,但这类题型有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化简,不必拘泥在判别式上面下面,我把这一类型的详细写出来,希望大家能够看懂.112..22222222ba y 型:直接用不等式性质k+xbxb. y 型,先化简,再用均值不等式x mx nx 1 例:y 1+x x+xx m x n c y 型 通常用判别式x mx n x mx nd. y 型x n法一:用判别式 法二:用换元法,把分母替换掉x x 1(x+1)(x+1)+1 1例:y (x+1)1211x 1x 1x 1==++==≤''++=++++=+++-===+-≥-=+++4、反函数法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通过求其原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例 求函数y=6543++x x 值域。

5、函数有界性法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来确定函数的值域。

我们所说的单调性,最常用的就是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例:求函数y=11+-x x e e ,2sin 11sin y θθ-=+,2sin 11cos y θθ-=+的值域。

110112sin 11|sin |||1,1sin 22sin 12sin 1(1cos )1cos 2sin cos 1)1,sin()sin()11即又由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x x x e yy e y e y y y y y y yx y x x y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6、函数单调性法通常和导数结合,是最近高考考的较多的一个内容 例求函数y=+-25x log31-x (2≤x ≤10)的值域7、换元法通过简单的换元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其题型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 函数公式模型。

换元法是数学方法中几种最主要方法之一,在求函数的值域中同样发 挥作用。

例 求函数y=x+1-x 的值域。

8 数形结合法其题型是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公式直线斜率等等,这 类题目若运用数形结合法,往往会更加简单,一目了然,赏心悦目。

例:已知点P (x.y )在圆x 2+y 2=1上,2,(2),2(,20, (1)的取值范围 (2)y-2的取值范围 解:(1)令则是一条过(-2,0)的直线.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为半径)(2)令y-2即也是直线d dyx x yk y k x x R d x b y x b R +==+-≤=--=≤ 例:求函数y=)2(2-x +)8(2+x 的值域。

解:原函数可化简得:y=∣x-2∣+∣x+8∣上式可以看成数轴上点P (x )到定点A (2),B (-8)间的距离之和。

由上图可知: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 y=∣x-2∣+∣x+8∣=∣AB ∣=10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 y=∣x-2∣+∣x+8∣>∣AB ∣=10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0,+∞) 例求函数y=1362+-x x+542++x x的值域解:原函数可变形为:y=)20()3(22--+x +)10()2(22+++x上式可看成x 轴上的点P (x ,0)到两定点A (3,2),B (-2,-1)的距离之和, 由图可知当点P 为线段与x 轴的交点时, y m in =∣AB ∣=)12()23(22+++=43,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3,+∞)。

注:求两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 9、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a+b ≥2ab ,a+b+c ≥3abc 3(a ,b ,c ∈R+),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须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

例:33()13()32x (3-2x)(0<x<1.5)x x+3-2x =x x (3-2x) (应用公式abc 时,应注意使3者之和变成常数)a b c +⋅⋅≤=++≤ 10、倒数法有时,直接看不出函数的值域时,把它倒过来之后,你会发现另一番境况 例 求函数y=32++x x 的值域20112022012时,时,=00y x y y x y y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总之,在具体求某个函数的值域时,首先要仔细、认真观察其题型特征,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优先考虑直接法,函数单调性法和基本不等式法,然后才考虑用其他各种特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