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ppt

合集下载

大运河—我们身边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大运河—我们身边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大运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展示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 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大运河沿线地区涉及多个国家和民族,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理分布
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途经河北 、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省 市,全长约2700公里。
特点
大运河穿越多个水系,连接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 大水系,具有沟通南北水路运输 的重要作用。
大运河的水文特征及功能
水文特征
大运河的水位受季节性气候影响,流 量和水位变化较大。同时,大运河水 质较为浑浊,部分河段受到污染。
06
大运河的未来展望与思考
大运河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01
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大运河将结合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推动沿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02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大运河将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推广非
遗技艺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
03
跨区域合作与交流
大运河将加强跨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等
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大运河的国际
影响力。
大运河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大运河沿线地区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 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确保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
隋唐时期的开凿
隋唐时期,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隋朝开 始开凿大运河,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展,形成了今天的大运 河。

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①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 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②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如涿郡、江都、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③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 南北动脉的作用。
5、大运河的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 运 河 开 凿 的 原 因 及 条 件
①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②隋统一后,南北、政治、文化联 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③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 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 ④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


隋 运 河 图
隋朝大运河 长四五千里, 以洛阳为中心, 北起涿郡(今 北京),南到 余杭(今杭 州),是古代 世界上最长的 运河。
第15课 隋朝大运河
隋文帝(581─604),姓杨 名坚,隋代的开国皇帝,弘 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父 杨忠,北周时封「随国公」。 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 袭封父爵,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 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 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 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 杀周室诸王。大象三年(581 年)二月,杨坚代周称帝, 建立隋朝,改元开皇。
隋运河示意图
永 济 渠 黄河 通 济 渠 淮河 邗沟 长江 江 南 江苏 安徽
京、津 涿郡 河北 海河
河南
洛阳
余杭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2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2张PPT)

隋中期 结论(表现)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粮仓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耕 地面积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604年七月,隋文 帝病危,杨广派人入 宫将父文帝杀死,又 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 死,缢杀之;遂即位, 为隋炀帝。
3.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 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一、隋的统一
一、隋朝的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北朝


西
魏 国


东魏
北方:
十六国 并存
北魏
(鲜卑族) 西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隋
南方: 东晋 宋 齐 梁 陈 589年
南朝
2.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_5_8_1_年——___杨_坚_建立隋朝,定 都__长_安__,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_5_8_9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3.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__长_期__分_裂___的 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 展大趋势。
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
随堂训练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A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A D.②③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朝廷得到了什么?

大运河漕运兴衰.ppt

大运河漕运兴衰.ppt

清中期后弊端重重
由于年久失修,运河河道日见窄浅,有些地段 竟成为了“死河”,严重影响了南北的运输。加 上旱涝灾害及湖堤决口造成河道不畅,以致漕运 屡次受阻。多年来,清朝廷不断拔出专款用于修 理河道,采取“蓄清刷黄”、“束水攻沙”等措 施确保漕运。地方官员也将治河作为一项重要任 务,但也只能解决一时问题,难以根治漕运不畅 的顽疾,收效甚微。
元代改建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全国政 治、经济中心移到这里。在洛阳拐了一个大弯子 的隋代大运河,就显得不是很顺畅。1289年, 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开凿会通河,北始临清,南到 东平路(今山东境内)的安山;又在北京到通县 间开了一条通惠河,与原有的旧河道沟通。这样 一来,由北京直下杭州,就可以不绕道洛阳。隋 朝开掘的运河,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未加清理, 逐渐废弃了。元朝开凿的运河较隋朝大运河大幅 度东移,采取“弃弓走弦”的线路连通北京和杭 州。如此走势,全长只有1794公里,比隋大运 河缩短近800公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 运河。
昔日辉煌虽已不再,但是大运河一直在期待着,期待着淹 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运河两岸文化珍珠串成链,散发出熠熠 光芒,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绚丽奇葩,期待着在新时期 的南水北调工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大运河漕运兴衰
概况
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千米, 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 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 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 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北起 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 京、天津、河北、山东、 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
隋代初成
隋统一中国后,隋文帝于584年下令重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 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 通渠,604年改名永通渠。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 造通济渠,同年改造邗沟;608年,又征发百万河北民工开凿永济 渠,610年沟通长江。至此,运河工程基本完成,从长安到江都, 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并建有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隋 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 全长2500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当时运河上“商船往返,船乘不绝",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 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制,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后,唐、宋、 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并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文帝像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 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唐朝兴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7.盛唐气象政治上的主要表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8.盛唐气象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
9.盛唐气象民族关系上的主要表现: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遣唐使来华 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的繁荣
开放的社会风气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政治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经济
经济的繁荣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与交融
对外关系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定都长安
政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10.盛唐气象社会、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盛行
11.盛唐气象对外关系上的主要表现: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1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
13.唐朝灭亡后的局面: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诗:黄金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对外关系

京杭大运河介绍 ppt课件

京杭大运河介绍 ppt课件
京杭大运河介绍
京杭大运河介绍
运河历史
第一个时期是东周春秋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隋朝时期
• 一是开凿东通黄河的广通渠 • 二是整治南通江淮的御河 • 三是修建北通涿郡的永济渠 • 四是疏浚纵贯太湖平原的江南河
第三个时期是元朝时期
• 一是开凿济州河和会通河 • 二是开凿坝河和通惠河
京杭大运河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 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早期
• 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 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 江苏和浙江三省。京杭大运河沿线是我国最富庶 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也很发达。在兖州、济 宁、枣庄、滕县、丰县、沛县、徐州及两淮等有 大中型煤矿,并连接上海、南京、镇江、常州、 无锡、苏州、杭州等工业城市。为了使“黄金水 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 纷纷下大力气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 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我国 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介绍
• 我国古代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江淮 地区的经济却有了很大的发展。北方城市所需要 的物资,特别是粮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 地区供应。怎样把这些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 地区,这是摆在统治阶级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 题。
• 在现代陆路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的古代,人们主 要靠肩挑、手抬、人力车或牲畜拉车,以及船运 的办法运输物资。我国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 东横向流动的,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 是很必要的。
• (1)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县,连接温榆河、 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 (2)北运河:通县至天津市,通县至天津市, 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 (3)南运河: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的下游 挖成

知识拓展:大运河的历史课件(25张)优秀课件

知识拓展:大运河的历史课件(25张)优秀课件
大运河的历史
一、什么是“运河”?
运河界定历来不一。按人们约定俗成的提法: ①狭义上讲,运河是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 ②广义上讲,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 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 ③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
二、中国大运河的概况
春秋吴国的邗沟: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
交流需要
南方和北方经过长期的分裂,之间 缺乏联系、文化制度不合、矛盾由 来已久。
而且南方的世家、豪强的力量和影 响力非常强。在隋朝灭陈,重新完 成统一后,南方爆发过规模庞大的 叛乱。杨广曾经出镇扬州,相信最 清楚其中的矛盾。自己的帝国内部 有这样的隐患,隋炀帝必须尽快加 强对南方的控制力,促进南北方之 间的交融,消弭矛盾,保证隋朝能 够稳固地发展。
隋朝大运河:大运河里程最长
元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形成
三、为什么要修建“运河”?
功能: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
军事 交流
经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治
经济需要:
①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
用。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 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 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 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 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②经济重心南移,开发南方
军事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军事运输十分频繁。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争霸中原,当时,江、 淮之间没有水路可通,只有由江入海,这样走,不但航程长,而 且海上风狂浪急,易失战机。为了安全和便利进军,缩短军需路 线,夫差决定在蜀冈之上筑邗城,在蜀冈脚下凿邗沟,开通江淮 之间的水道。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 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 州观赏。
隋炀帝南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隋朝的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由学生自主阅读,完成表格内容
隋朝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一全国的时间 意义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589年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顺应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发展大趋势。
“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三千多万 人 一千九百 多万顷
长安太仓
隋盛时
四千六百 多万人
五千五百 多万顷
洛阳含嘉 仓;洛口 仓
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炀帝南巡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 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 州观赏。
经济、文化交流
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
涿郡 北京 通济 渠
余杭 杭州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 1、作者对隋朝大运河是怎样评价的?
2、你怎样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
❖ 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利大于弊
❖ 虽然大运河开通一方面是隋炀帝为赏琼花,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花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 却是起到了加强南北交通和经济交流,也巩 固了对全国的统治,至今有些河段还在使用。 并是世界最长的运河。
▪ 提示一:金榜提名 ▪ 提示二:名落孙山 ▪ 提示三:范进 ▪ 提示四:江南贡院
▪ 答案: (三个字) 科举制
预习问题:
隋唐以前的政府是 怎样选拔官员的?
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运河的开通
千里江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胡曾
隋朝的大运河
原因 概况 作用 评价
原因:
1、传说。
2、运输粮食,巩固统治。
3、加强对江南地区控制。
从605年起,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 用;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南 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 北送的主要渠道。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陈苑)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北京时间)对本届会议中国 提交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进行了表决,该项目 今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世 界遗产数量共46处。 “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 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 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三条河 流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 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 、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 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 响力的水道。
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作用:
1、贯通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问题; 2、促进了沿岸城镇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 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成为了南北政治、 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3、维护和加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弊端: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
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 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2) 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 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C ) A.乘汽车 B.坐轿子 C.乘船 D.坐火车
解析: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 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隋朝末年6世纪的时候还没有发明火车 和汽车。而坐轿子速度太慢。所以应该选择通过大运河坐船的方式。 (3)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A) A.南北商船云集洛阳 B.少数民族聚长安 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D.文成公主入藏 解析:本题考查对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的理解能力。综观四个 选项,少数民族聚长安和文成公主入藏都不可能沿着大运河行进。 而农民用曲辕犁耕作与大运河也毫不相干。只有A项的南北商船云 集洛阳,是隋朝大运河开通后,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的表现,并 且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
巩固练习
1.(2007年淄博市)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 B 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 A.故宫 B.大运河 C.长城 D.地动仪 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新颖,真正做到了让历史走进现实生活。通 过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的古代作用是古代皇帝的居住和处理国家 事务的地方,而现在主要是供人们参观;B的古今作用都是水上运 输的通道,只不过现在的利用价值不如古代那样大就是了;C的古 代作用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现在主要是供人们参观;D 项的古代作用是测定地震的方向,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科 技价值已经不被现代人们所利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