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合集下载

示差分光光度法

示差分光光度法

示差分光光度法
示差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在分子取向反应或光谱特性中应用广泛的
分析方法。

首先,示差分光光度法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取向下的吸收光谱,来
探测反应中的分子结构变化。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反
应的机理和特性。

其次,示差分光光度法在不同波长或时间段内测量光谱信号,可
以得到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这使得该方法在许多不同领域都有应用,如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等。

此外,示差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于探测微量物质的存在和浓度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药物代谢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示差分光光度法需要设备精细和技术娴熟的操作。

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才能获得准确
的测量结果。

总之,示差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的
分析方法。

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示差分光光度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和挖掘。

仪器分析:差示法测定样品中高含量镍

仪器分析:差示法测定样品中高含量镍
3.作差示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求算试样溶液的 浓度
附表:溶液配制一览表
No 1
2
3
4
5
镍标液 0.1 0.2 0.3 0.4 0.5
(ml)
柠檬酸铵溶液0.5 mL
67 0.6 样品
0.5
0.1mol/L碘溶液0.25 mL,摇匀
0.2%丁二酮肟溶液1 mL,用蒸馏水稀释至5 mL , 摇匀
A 参比
• 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
• (1)检查检测波长是否是530nm
• (2)先按模式键调到透射比档,把溶液放 进仪器内,用1号管开盖调0%,关盖调 100%。
• (3)按模式键调到吸光度档,进行检测。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镍标准溶液体积 V/mL
镍标准溶液浓度C/ (mg/mL) 镍标液与参比液浓 度差⊿C 吸光度A
0.20
0.30 0.40
0.50 0.60 试样 溶液 0.5
作差示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 求算试样溶液的浓度。
注意事项: 1.移液管的使用 2.标准曲线绘制的注意事项 3.数据处理报告的形式 4.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比色皿) 5.实验结束,清理实验用品。值日生打扫 卫生及清点实验用品。
二、实验原理
高吸光度差示法是以一个浓度比待测 溶液稍低的已知浓度溶液作参比溶液, 调节透光度为100%(或吸光度为0), 然后测量一个或数个标准溶液(其浓度 均必须大于参比溶液的浓度)的吸光度 和待测试样溶液的吸光度,用比较法或 工作曲线法求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显色原理:
1
Ni2+ + 2 H3C C NOH H3C C NOH
差示法测定样品中高含量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高吸光度差示法的基本原理及其 优点 2、掌握高吸光度差示法测定的基本操作

实验五 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实验五 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实验二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一、目的:通过标准曲线的绘制及试样溶液的测定,了解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点。

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普通吸光光度法是基于测量试样溶液与试剂空白溶液(或溶剂)相比较的吸光度,从相同条件下所作的标准曲线来计算被测组份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准确度一般不会优于1~2%,因此,它不适合于高含量组份的测定。

为了提高吸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度,使其适合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可采用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示差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一个待测组份的标准溶液代替试剂空白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量待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它的测定步骤如下:(1)在仪器没有光线通过时(接受器上无光照射时)调节透光率为0,这与比色法或普通分光光度法相同。

(2)将一个比待测溶液(浓度为C+△C)稍稀的参比溶液(浓度为C)放在仪器光路中,调节透光率为100%。

(3)将待测量溶液(或标准溶液)推入光路中,读取表现吸光度A f。

表观吸光度A f实际上是由△C引起的吸收大小,可表达为:A f=ab△c上式说明,待测溶液(或标准溶液)与参比溶液的吸光度之差与这两次溶液的浓度差成正比。

无论普通吸光度或高吸光度示差法,只要符合比尔定律,而且测量误差仅仅是由于透光率(或吸光度)读数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则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分析的误差。

仪器刻度上透光率读数改变数(dT)所引起的浓度误差dc为绝对误差,它与透光率有关,其关系式容易由比耳定律推得:A f=ab△c=k△clgT=-A f=-k△c0.43lnT=-k△cKT dc 43.0 ·dT式中k 为标准曲线(A ~C )的斜率。

实验中三条曲线的三个k 很接近。

根据k 值及上述关系可以计算出实验中各点的绝对误差(假设透光率读数误差为l%,即dT=0.01)。

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更有意义的是浓度的相对误差(c dc),或者相对百分误差(c dc×100)。

化学物质的吸光度测定

化学物质的吸光度测定

化学物质的吸光度测定引言:吸光度测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方法,通过测量溶液或气体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可以获得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信息。

本文将介绍吸光度测定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吸光度测定的原理吸光度测定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原理的一种分析方法。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溶液中溶质的吸收光强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即A=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样品溶液的光程长度,c为溶质的浓度。

二、吸光度测定的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样品溶液:将待测化学物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得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

2. 设置仪器参数:根据待测物质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和光路,调整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的参数。

3. 建立工作曲线: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一系列测定,得到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工作曲线。

4. 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使用建立的工作曲线,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据此计算出溶质的浓度。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误差分析、结果统计等。

三、吸光度测定的应用1. 环境监测:吸光度测定可用于水质、大气、土壤等环境样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测定,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数据。

2. 药物分析:在药物研究和生产中,吸光度测定可用于药物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药物稳定性研究等。

3. 食品安全:吸光度测定可用于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测定,确保食品安全。

4. 生化分析:吸光度测定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酶活性等生化实验中,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可靠分析手段。

结论:吸光度测定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和生化分析等领域。

通过建立工作曲线,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可以获得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结合具体样品的特点和实验条件,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和参数,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第章:吸光光度法

第章:吸光光度法

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um
S3
h
S2
S1
E3 A E2
E1
S0
E0
纯 电子能态 间跃迁
S2
h
A
S1
S0 分子内电子跃迁
锐线光谱
带状光谱
讨论:
(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Er:0.005~0.050eV,跃迁
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Ev约为:0.05~1eV,跃迁产
式中:Io1、Io2分别为λ1、λ2 的入射光强度; It1、It2分别为λ1、λ2 的透射光强度;
ε1、ε2分别为λ1、λ2的摩尔吸光系数; 因实际上只能测总吸光度A总,并不能分别测得A1与A2,故
因实际上只能测总吸光度A总,并不能分别测得
A1与A2,故:
A总 = lg(Io总/It总 ) =lg(Io1+Io2)/(It1+It2) = lg(Io1+Io2)/(Io110-ε1bc +Io210-ε2bc )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mol·L-1;
ε: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1·cm-1;
或:
A=lg(I0/It)= a b c
c:溶液的浓度,单位g·L-1
a:吸光系数,单位L·g-1·cm-1
a与ε的关系为:
a =ε/M (M为摩尔质量)
吸光度与光程的关系 A = bc
• 布格(Bouguer)与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
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A∝b
•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与吸收物

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实验二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一、目的:通过标准曲线的绘制及试样溶液的测定,了解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点。

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普通吸光光度法是基于测量试样溶液与试剂空白溶液(或溶剂)相比较的吸光度,从相同条件下所作的标准曲线来计算被测组份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准确度一般不会优于1~2%,因此,它不适合于高含量组份的测定。

为了提高吸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度,使其适合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可采用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示差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一个待测组份的标准溶液代替试剂空白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量待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它的测定步骤如下:(1)在仪器没有光线通过时(接受器上无光照射时)调节透光率为0,这与比色法或普通分光光度法相同。

(2)将一个比待测溶液(浓度为C+△C)稍稀的参比溶液(浓度为C)放在仪器光路中,调节透光率为100%。

(3)将待测量溶液(或标准溶液)推入光路中,读取表现吸光度A。

f实际上是由△C引起的吸收大小,可表达为:表观吸光度Af=ab△cAf上式说明,待测溶液(或标准溶液)与参比溶液的吸光度之差与这两次溶液的浓度差成正比。

无论普通吸光度或高吸光度示差法,只要符合比尔定律,而且测量误差仅仅是由于透光率(或吸光度)读数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则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分析的误差。

仪器刻度上透光率读数改变数(dT)所引起的浓度误差dc为绝对误差,它与透光率有关,其关系式容易由比耳定律推得:=ab△c=k△cAf=-k△clgT=-Af0.43lnT=-k△cKT dc 43.0 〃dT式中k 为标准曲线(A ~C )的斜率。

实验中三条曲线的三个k 很接近。

根据k 值及上述关系可以计算出实验中各点的绝对误差(假设透光率读数误差为l%,即dT=0.01)。

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更有意义的是浓度的相对误差(c dc),或者相对百分误差(c dc×100)。

浓度相对百分误差与参比溶液的浓度关系密切。

示差吸光光度法

示差吸光光度法

A bc
两种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为:ε=aM (2)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S • 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灵敏度指数) 用 S来表示。S是指当仪器的检测极限 A=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 测出来的吸光物质的最低含量,其单位为 μg· cm-2,S 与ε及吸光物质摩尔质量M 的关系为: M
2.吸收系数和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 (1)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a 当浓度c用g· L-1,液层厚度b用cm为单位表示时,则K用 a来表示称为吸收系数,单位为L· g-1· cm-1,它表示物质的 量浓度为l g· L-1,液层厚度为lcm时溶液的吸光度。
A=abc
* 摩尔吸收系数 molar absorptivity 当浓度c 用mol· L-1,液层厚度b 用cm为单位表示,则 K 用另一符号ε来表示。ε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 L· mol-l· m-1,它表示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 L-1,液层厚度 为l cm时溶液的吸光度。
克服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的措施是使用比较 好的单色器,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单色光”, 使标准曲线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入射光波长选择 在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处,保证测定有较高的灵 敏度,此处的吸收曲线较为平坦,在此最大吸收 波长附近各波长的光的ε值大体相等,由于非单色 光引起的偏离要比在其他波长处小得多;测定时 应选择适当的浓度范围,使吸光度读数在标准曲 线的线性范围内。 (2)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尔定律要求采用平行光垂直入射。 若入射光为非平行光,就不能保证入射光全部垂 直通过吸收池,可能导致平均光程大于吸收池厚 度,实际测得的吸光度将大于理论值,引起正偏 离。
8.3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分光光度计按工作波长范围分类,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应用于无机物和有机 物含量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 结构分析。分光光度计又可分为单光束和 双光束两类。722型分光光度计是数字显 示的单光束、可见分光光度计 (recording spectrophotometer)。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有光源、单色 器、比色皿、检测器和显示装置。如图8. 4

吸光度准确度的测试方法

吸光度准确度的测试方法

吸光度准确度的测试方法
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吸光度准确度的测试方法!你可别小瞧了这玩意儿,它在好多领域那可都是相当重要的呢!
你想想看,就好像咱要去衡量一个东西到底有多靠谱,吸光度准确度不也是这么个道理嘛!那怎么测试呢?
首先啊,咱得准备好那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有称手的兵器呀!然后呢,得设置好各种参数,就跟给机器调好频道似的,可不能马虎。

有一种方法呢,是用标准物质来进行测试。

这就好像找个标准的榜样来对比一样,看看咱测出来的和标准的差距有多大。

把标准物质放进去,测一测吸光度,再和已知的标准值比一比,不就心里有数啦?
还有一种呢,是通过重复测量来验证。

就跟咱反复确认一件事儿是不是真的一样,多测几次,看看结果稳不稳定。

要是一会儿一个样,那可不行,说明准确度不咋地呀!
再比如说,可以和其他已知准确的方法进行对比。

这就像你有个好朋友,他的水平你知道,你自己的水平和他一比,不就清楚啦?要是差得远,那可得找找原因,好好改进改进。

咱在做这些测试的时候,可一定要细心再细心,不能有一点马虎。

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放对地方,不然房子可就不结实啦!
吸光度准确度的测试,那真的是个技术活。

但咱只要认真对待,按
照正确的方法来,肯定能把它给搞定!你说是不是?咱可不能在这上
面掉链子呀,这关系到好多重要的实验和研究呢!所以,大家都得重
视起来,把这个吸光度准确度的测试给做好,让咱的实验结果更可靠,更有说服力!这样咱在相关领域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一、目的:
通过标准曲线的绘制及试样溶液的测定,了解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点。

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
普通吸光光度法是基于测量试样溶液与试剂空白溶液(或溶剂)相比较的吸光度,从相同条件下所作的标准曲线来计算被测组份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准确度一般不会优于1~2%,因此,它不适合于高含量组份的测定。

为了提高吸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度,使其适合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可采用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示差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一个待测组份的标准溶液代替试剂空白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量待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它的测定步骤如下:
(1)在仪器没有光线通过时(接受器上无光照射时)调节透光率为0,这与比色法或普通分光光度法相同。

(2)将一个比待测溶液(浓度为C+△C)稍稀的参比溶液(浓度为C)放在仪器光路中,调节透光率为100%。

(3)将待测量溶液(或标准溶液)推入光路中,读取表现吸光度A f。

表观吸光度A f实际上是由△C引起的吸收大小,可表达为:
A f=ab△c
上式说明,待测溶液(或标准溶液)与参比溶液的吸光度之差与这两次溶液的浓度差成正比。

无论普通吸光度或高吸光度示差法,只要符合比尔定律,而且测量误差仅仅是由于透光率(或吸光度)读数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则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分析的
误差。

仪器刻度上透光率读数改变数(dT )所引起的浓度误差dc 为绝对误差,它与透光率有关,其关系式容易由比耳定律推得:
A f =ab △c=k △c
lgT=-A f =-k △c
0.43lnT=-k △c
KT dc 43
.0 ·dT
式中k 为标准曲线(A ~C )的斜率。

实验中三条曲线的三个k 很接近。

根据k 值及上述关系可以计算出实验中各点的绝对误差(假设透光率读数误差为l%,即dT=0.01)。

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更有意义的是浓度的相对误差(c dc
),或者相对百分误差(c dc
×100)。

浓度相对百分误差与参比溶液的浓度关系密切。

随着有色参比溶液浓度的增加(或A 的增加),相对百分误差也随之减小。

当所用参比溶液的A=1.736时,最低的相对百分误差也可减小至0.25%。

由此可见了,差示法中高吸光度法可达到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的准确度。

三、仪器与试剂
721型分光光度计(附2只1厘米比色皿)
0~10ml 微量滴定管1支(刻度准确至0.005ml )
25ml 容量瓶×16
0.2500M Cr (NO 3)3
四、实验步骤
l、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16支25ml容量瓶中,用微量滴定管分别放入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ml,0.2500 M Cr(NO3)3溶液(也可放置相接近的毫升数,但须正确读到0.005ml),再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待测溶液的测定
选择一对合适的厚度为lcm比色皿,在550nm波长下分别测量下列三组溶液的吸光光度。

(1)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测量1.0~5.0m1 0.2500M Cr (No3)3/25ml溶液的吸光度。

(2)以5.0m1 0.2500M Cr(NO3)3/25m1溶液为参比溶液,测量6.0~11.0ml0.2500M Cr(NO3)3/25ml溶液的吸光度。

(3)以10.0ml 0.2500M Cr(NO3)3/25ml溶液为参比溶液,测量11.0~16.0ml 0.2500M Cr(NO3)3/25ml溶液及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4)为了消除由于标准溶液浓度、液槽厚度与光学性能不一致所带来的误差,常采用中性滤光片代替参比溶液,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以中性滤光片(相对空气其A约为1.0)代替参比溶液,测量11-16毫升0.2500 M Cr(NO3)3/25ml溶液及试样溶液的吸光度。

(注意:应固定中性滤光片的位置)
五、结果与处理
1、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制(l)-(3)组的A-C标准曲线。

2、从(3)组标准曲线上求算待测溶液的溶度。

3、根据(1)-(3)组标准曲线,分别求其K值,然后计算出每个实验点
的c dc ×100,绘制(1)-(3)组c dc
×100~T 图,从图可以引出什么结论。

六、思考题.
1、在普通分光光度法中,若透光率读数改变0.01,最小误差点(即T=36.8%)的相对百分误差是多少?
2、根据实验数据,指出哪一个实验点的相对百分误差最低?比普通分光光度法中T 为36.8%处精确多少倍?
七、参考资料
1、朱世盛,《仪器分析》,第3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2、田笠卿,化学通报,第5期,301页,196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