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合集下载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宋史·徐处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

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

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

知济州金乡县。

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

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

”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

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

”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

诏处仁赴阙。

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

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

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上曰:“非卿不闻此言。

”明日,除侍读。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

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

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

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

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

召为中书侍郎。

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

”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

高宗即位,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有删改)译文: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

进士甲科及第,任永州东安县令。

蛮人反叛,徐处仁进入峒寨,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感动哭泣,发誓不再反叛。

担任济州金乡县知县。

因为推荐被召见,徽宗问京东收成的情况,徐处仁用旱蝗来回答。

问他:“城镇有盗贼吗”回答说:“有。

”皇上认为徐处仁不欺骗他,任命他为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宋史·徽宗二(本纪)(3)原文-翻译

宋史·徽宗二(本纪)(3)原文-翻译

宋史·徽宗二(本纪)(3)原文|翻译冬十月二十一日,升澶州为开德府。

二十二日,向开德府颁布德音文告,囚犯减罪一等,徒刑以下释放。

十一月初四,陈王赵亻必逝世。

十八日,下诏立武士贡法。

二十四日,京畿提刑并入转运司。

十二月初一,日食没有出现,大臣们称赞庆贺。

初二,刘逵被罢免。

初五,下诏臣僚休息时间请对,特到便殿。

十二日,下诏:监司按察事情,有怀奸挟情不尊重事实的,流放不再录用。

这一年,广西黎洞韦晏闹等内附朝廷。

大观元年(1107)春正月初一,赦免全国。

初七,任命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十一日,到兴德禅院。

恢复废官。

十三日,重新在尚书省设置议礼局。

甘露降到皇帝大鼎内,大臣们称赞庆贺。

十五日,吴居厚被罢免。

二十一日,进封卫王赵俣为魏王、定王赵..为邓王。

二十五日,任命何执中为中书侍郎,邓洵武为尚书左丞,户部尚书梁子美为尚书右丞。

二十八日,封赵仲损为南康郡王,赵仲御为汝南郡王。

二月初五,任命向宗回为开府仪同三司,迁封为安康郡王。

初七,因黎洞纳土依附,特赦免广西。

十八日,恢复医学。

二十二日,重新实行方田法。

二十九日,封平昌郡君韦氏为才人。

三月十一日,赵挺之被罢免。

任命何执中为门下侍郎,邓洵武为中书侍郎,梁子美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朱谔为尚书右丞。

十八日,确立八行取士科。

二十七日,赵挺之去世。

夏四月初九,命淑妃王氏为贵妃。

五月初四,封儿子赵木或为扬国公。

朝散郎吴储、承议郎吴侔因与妖人张怀素谋反获罪,被处以死刑。

贬吕惠卿为祁州团练副使。

初五,邓洵武被罢免。

初九,下诏向全国颁布新乐。

十八日,下诏:自今以后凡是总管一路事务及监司的职任,不要选择元..学术及不同意元..学术的人担任。

因安化蛮犯攻边境,增兵赴广西征讨。

二十日,儿子赵构出生。

六月初四,任命梁子美为中书侍郎。

初七,下诏景灵宫建造僖祖殿室。

初九,以黎人地设为庭州、孚州。

十八日,赐上舍生二十九人及第。

二十日,朱谔去世。

二十二日,讯察囚犯罪状。

二十九日,以才人韦氏为婕妤。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文学常识易错字汇总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文学常识易错字汇总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文学常识易错字汇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中考复习备考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19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简介:易错字汇总爱带(戴) 白晰(皙) 爆乱(暴) 报筹(酬) 暴炸(爆) 辩析(辨)恶耗(噩) 材华(才) 喝采(彩) 翱游(遨) 娘两(俩) 雕彻(砌) 陷井(阱) 明片(名) 吉详(祥) 肖象(像) 开消(销) 贮立(伫) 绉纹(皱) 躁热(燥) 肿涨(胀) 振撼(震) 渲泄(宣) 宣染(渲)延申(伸) 欧打(殴) 座落(坐) 拥带(戴) 煤碳(炭) 按磨(摩) 爆躁(暴) 下功夫(工) 显象管(像) 爆发户(暴) 照像机(相) 暖哄哄(烘) 明信片(名) 坐右铭(座) 天然汽(气) 冷不妨(防)百练成钢(炼) 火山暴发(爆) 和霭可亲(蔼) 爱不失手(释)爱乌及屋(屋乌) 安份守己(分) 按居乐业(安) 暗然泪下(黯)黯无天日(暗) 绝不罢休(决) 英雄倍出(辈) 半途而费(废)哀声叹气(唉) 山洪爆发(暴) 百战不贻(殆) 变本加力(厉)变换莫测(幻) 别出心才(裁) 兵慌马乱(荒) 彬彬有理(礼)涣然一新(焕) 摒息凝神(屏) 病入膏盲(肓) 不记其数(计)不加思索(假) 不可思异(议) 不求深解(甚) 宁死不曲(屈)兴高彩烈(采) 张灯结采(彩) 出奇不意(其 ) 出奇致胜(制)出人投地(头) 穿流不息(川) 吊虎离山(调) 独挡一面(当)度过难关(渡) 费寝忘食(废) 汗流夹背(浃) 轰堂大笑(哄)历尽坚辛(艰) 坚难困苦(艰) 金壁辉煌(碧) 决无仅有(绝)一应具全(俱) 赞不决口(绝) 厉厉在目(历) 留恋忘返(连)无与论比(伦) 漫条斯理(慢) 慢不经心(漫) 名列前矛(茅)无精打彩(彩) 面面具到(俱) 莫明其妙(名) 目不瑕接(暇)披星带月(戴) 迫不急待(及) 出奇不意(其) 气极败坏(急)气势凶凶(汹) 千锤百练(炼) 巧夺天公(工) 山青水秀(清)大现身手(显) 伸东击西(声) 谈笑风声(生) 提心掉胆(吊)走头无路(投) 完壁归赵(璧) 万古常青(长) 忘恩负意(义) 左右开工(弓) 作贼心虚(做) 自立更生(力) 自名得意(鸣) 自食其利(力) 终生大事(身) 指手划脚(画) 珍重其事(郑) 直接了当(截) 专心至志(致) 震奋人心(振) 真象大白(相) 斩钉接铁(截) 口干舌躁(燥) 再接再励(厉) 语无论次(伦) 永往直前(勇) 一涌而入(拥) 受益非浅(匪) 一视同人(仁) 眼花撩乱(缭) 和言悦色(颜) 一泄千里(泻) 别出新裁(心) 心旷神饴(怡) 无是生非(事) 反来复去(覆) 头昏脑胀(涨) 趁心如意(称) 三翻五次(番) 情不自尽(禁) 丰富多采(彩) 轰堂大笑(哄) 错手不及(措) 出人投地(头) 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璜) 众口烁金(铄) 中流抵柱(砥) 直接了当(截) 自曝自弃(暴) 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 张慌失措(皇) 仗义直言(执) 责无旁代(贷) 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 营私舞敝(弊) 沓无音信(杳) 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 图穷匕现(见) 退化变质(蜕) 文过是非(饰) 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 消声匿迹(销) 心浮气燥(躁) 形消骨立(销) 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 宣宾夺主(喧) 诩诩如生(栩) 暇思迩想(遐) 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 言简意该(赅) 挺而走险(铤) 叹为观只(止) 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 磬竹难书(罄) 轻歌漫舞(曼) 前踞后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带月(戴) 披肝历胆(沥) 篷筚生辉(蓬) 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 弄巧成绌(拙) 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 并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 缠绵悱测(恻) 陈词烂调(滥) 穿流不息(川) 惮精竭虑(殚) 耳儒目染(濡) 飞扬拔扈(跋) 愤发图强(奋) 蜂涌而至(拥) 斧底抽薪(釜) 富丽堂黄(皇) 肝脑途地(涂) 感人肺腹(腑) 膏梁子弟(粱) 功亏一匮(篑) 鬼计多端(诡) 海角天崖(涯) 汗流夹背(浃) 好高鹜远(骛) 和霭可亲(蔼) 轰堂大笑(哄) 怙恶不俊(悛) 涣然一新(焕) 积毁消骨(销)急流勇退(激) 坚如盘石(磐) 金榜提名(题) 金壁辉煌(碧) 精神焕散(涣) 苦心孤旨(诣) 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 离经判道(叛) 礼上往来(尚) 历兵秣马(厉) 历精图治(励) 缭原烈火(燎) 留芳百世(流) 流言非语(蜚) 龙盘虎据(踞) 录录无为(碌) 落英宾纷(缤) 貌和神离(合) 美玉无暇(瑕) 明辩是非(辨) 名列前矛(茅) 明火直仗(执) 名记不忘(铭) 摸糊不清(模) 莫不关心(漠) 默守成规(墨) 目不交捷(睫) 脑羞成怒(恼) 凤冠霞佩(帔) 振人心魄(震) 民生凋弊(敝) 不温不火(瘟) 坐想其成(享) 前扑后继(仆) 兵慌马乱(荒) 融汇贯通(会) 巾国英雄(帼) 日新月益(异) 背景离乡(井) 如洪气势(虹) 空空如野(也) 淋漓尽至(致) 蛋丸之地(弹) 怨天由人(尤) 无可非异(议) 洁然一身(孑) 直言不诲(讳) 锋芒必露(毕) 故名思义(顾) 相反相承(成) 事得其反(适) 劳役结合(逸) 占了上峰(风) 包罗万项(象) 轻而一举(易) 不可名壮(状) 道貌暗然(岸) 无精打彩(采) 浮想联篇(翩) 物及必反(极) 无可质疑(置) 及及可危(岌) 人才倍出(辈) 养尊处悠(优) 受益非浅(匪) 不求慎解(甚) 出类拔粹(萃) 自立更生(力) 不可就药(救) 忧心重重(忡) 孩啼时代(提) 争争日上(蒸) 功不可抹(没) 致关重要(至) 应辨能力(变) 珊珊来迟(姗) 人至义尽(仁) 义气用事(意) 余勇可估(贾) 永保青年(葆) 举旗不定(棋) 无则加免(勉) 冒然行动(贸) 哀声叹气(唉) 针贬时弊(砭) 当物之急(务) 辛辛学子(莘) 腆不知耻(恬) 彼彼皆是(比) 苇编三绝(韦) 百孔千窗(疮) 炉火纯清(青) 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 势均利敌(力) 悬梁刺骨(股) 名思苦想(冥) 珠丝马迹(蛛) 全宜之计(权) 老声常谈(生) 一獗不振(蹶) 立杆见影(竿) 大气晚成(器) 精兵减政(简)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针(绵) 合盘托出(和) 举止安祥(详) 大名顶顶(鼎) 立案侦察(查) 勾通南北(沟) 纷至踏耒(沓) 以老卖老(依) 口密腹箭(剑)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离(即) 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发聋震聩(振) 惩前必后(毖)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宋史·徐处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

《宋史·徐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徐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徐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徐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徐的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

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

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

”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

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

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

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

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众皆敛手听命。

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

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

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

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火遂息。

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

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

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

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

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

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

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

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

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译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考中进士,补任钦州军事推官。

钦州林木浓密,许多人死于瘴气瘟疫。

徐的去求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求说:“把州府搬迁到水边就没有病患了,请转告皇上使他听到。

”郑天监听从建议,郑天监就请求把徐的留下让他办理相关事情。

宋史苏轼传徙知徐州译文

宋史苏轼传徙知徐州译文

宋史苏轼传徙知徐州译文苏轼徙知徐州,是一个古代典故,是指苏轼调任徐州,出自《宋史苏轼传》。

一、原文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二、注释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

CCTV记录定风波[1]②涂潦:道路泥泞积水。

③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⑤诣:拜访。

⑥全:保全。

⑦虽:即使。

⑧败:倒塌。

⑨庐:搭起茅屋。

⑩卒:终于。

⒒知:主持。

⒓谁与:与谁。

⒔走:逃跑。

14.畚锸【běn chā】:箕畚铁锹三、译文苏轼调任徐州。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

”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

”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

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板。

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

他又请求调发明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第二次来。

朝廷同意他的做法。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徐处仁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徐处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徐处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

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

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

知济州金乡县。

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

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

”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

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

”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

诏处仁赴阙。

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

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

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上曰:“非卿不闻此言。

”明日,除侍读。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

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

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

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

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

召为中书侍郎。

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

”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

高宗即位,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有删改)译文: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

进士甲科及第,任永州东安县令。

蛮人反叛,徐处仁进入峒寨,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感动哭泣,发誓不再反叛。

担任济州金乡县知县。

因为推荐被召见,徽宗问京东收成的情况,徐处仁用旱蝗来回答。

问他:“城镇有盗贼吗?”回答说:“有。

”皇上认为徐处仁不欺骗他,任命他为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代理开封府事,裁断判决如流,狱中囚犯常空。

宋·吕本中《官箴》

宋·吕本中《官箴》

宋·吕本中《官箴》原⽂:(1)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清,⽈慎,⽈勤。

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原⽂: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克,常⾃以为不必败。

持不必败之意,则⽆所不为矣;然事常⾄于败⽽不能⾃已,故设⼼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借使役⽤权智,百端补治,幸⽽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司马⼦微《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

”此天下之要⾔,当官处事之⼤法,⽤⼒简⽽见功多,⽆如此⾔者,⼈能思之,岂复有悔吝耶?注释:1清:清明、正直、廉洁的意思。

2慎:谨慎、持重的意思。

3勤:尽⼒、勤奋的注释意思。

4禄位:俸给与爵次。

泛指官位俸禄。

5设⼼:⽤⼼;居⼼。

6权智:权谋,机巧的⼿段。

7司马⼦微:唐代道⼠司马承桢字⼦微,天宝年间隐居于浙江天台⾚城⼭,所著《坐忘论》阐述道教“清净⽆为、坐忘遗照”的教义。

8巧持:⽤虚伪、欺诈的⽅法谋取。

巧:虚伪;欺诈。

《淮南⼦·本经训》:“及伪之⽣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上。

” 9拙戒:坚定地保持警戒,不做不合道义⽽谋利的事。

拙:笨拙;迟钝。

戒:防备;警戒;鉴戒。

10悔吝:灾祸。

《易·系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译⽂:当官的⽅法,只有三个:⼀是清廉;⼆是谨慎;三是勤奋。

做到这三样,就可以保译⽂:持你的官位俸禄,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器重,可以得到下属的尊重服从。

然⽽世上有些当官的⼈,在钱财⾯前,遇事不能克制⾃⼰的私欲,常常认为⾮法的⾏为⼀定不会败露。

抱着这种⾮法⾏为⼀定不会败露的想法,就会⽆所不为,什么⾮法的⾏径都敢做了,常常到了败露的地步还不能约束⾃⼰,不知收敛。

所以在考虑处理事务时,开始就应该有所警戒,不做违法的事,不能不详细地分辨⾏事的对错。

做了⾮法的事后,纵然使⽤权谋机巧,⽤各种办法去补救,幸⽽得以避免败露,⾃⼰损失的已经很多了,不如当初不做为好。

司马⼦微《坐忘论》说:“与其后来⽤虚伪欺诈的办法去寻补救,怎么⽐得上开始就坚定地保持警戒,不做不合道义⽽谋利的事。

徐坚传文言文翻译

徐坚传文言文翻译

徐坚,字子坚,吴郡吴人也。

少而聪颖,好学不倦。

年十五,以文才著称于乡里。

父慈母孝,教诲有成,故坚立身端正,志向高远。

坚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高第,授秘书省正字。

时值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坚以文学才干,深得太宗赏识,遂擢为太子洗马,侍讲经史。

太宗曰:“徐坚此子,才识过人,吾欲委以重任。

”于是,坚官运亨通,累迁侍中。

太宗崩,高宗即位。

高宗英明睿智,知人善任。

坚因才德兼备,迁为中书侍郎,参与朝政。

高宗曰:“徐坚忠诚贤良,朕甚信任之。

”遂委以国政,令其辅佐太子,教诲后嗣。

坚居相位,政事修明,勤于政务,百姓安居乐业。

时值吐蕃侵边,边境烽烟四起。

高宗命坚为元帅,率兵征讨。

坚临危受命,不负所托,屡立战功,边境得以安宁。

坚在朝,以清廉著称,不谋私利,一心为国。

曾有一人献上珍宝,坚不受,曰:“吾为臣子,当以忠诚报国,岂可贪图财物?”其人叹服,以为贤臣。

高宗晚年,皇太子李贤聪颖过人,深得人心。

坚以为贤太子,竭力辅佐。

后太子不幸早逝,高宗悲痛欲绝。

坚劝慰高宗,曰:“陛下勿忧,太子虽逝,然陛下圣明,必有贤嗣。

”高宗感其言,悲痛稍减。

永淳四年,高宗崩,李显即位,是为中宗。

中宗即位之初,朝政混乱,外戚擅权。

徐坚以老臣身份,力挽狂澜,整顿朝纲,使国家得以安定。

景龙四年,徐坚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朝廷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师,谥曰文贞。

徐坚一生,忠诚贤良,功勋卓著,被誉为一代贤臣。

译文:徐坚,字子坚,吴郡吴人。

自幼聪颖,好学不倦。

十五岁时,因文才在乡里闻名。

父亲慈爱,母亲孝顺,教诲有方,故徐坚立身端正,志向高远。

徐坚二十岁时,举进士,对策高第,被授予秘书省正字之职。

当时正值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徐坚凭借文学才干,深受太宗赏识,于是被提拔为太子洗马,负责讲授经史。

太宗说:“徐坚这孩子,才识过人,我想要委以重任。

”于是,徐坚官运亨通,逐步升迁至侍中。

太宗去世后,高宗即位。

高宗英明睿智,知人善任。

徐坚因其才德兼备,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参与朝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徐处仁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宋史·徐处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

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

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

知济州金乡县。

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

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

”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

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

”转运使阿贯意,
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

诏处仁赴阙。

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

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

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上曰:“非卿不闻此言。

”明日,除侍读。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

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

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

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

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

召为中书侍郎。

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

”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

高宗即位,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
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