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原理_期末考试复习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一、化工原理的基础知识1.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者分子之间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化学反应速率由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2. 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根据化学平衡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由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决定,并受到温度、压力或者浓度的影响。
3.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关系。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公式可以推导出各种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4. 化工流程图化工流程图是化工生产过程的图示表示,包括物料流程图、能量流程图和设备图等。
根据化工流程图可以设计化工生产过程,并进行操作控制。
5. 化工物性化工物性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熔点和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反应性、溶解度和稳定性等。
6. 化工热力学化工热力学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原理。
根据热力学定律可以推导出系统的能量平衡和热效率等问题。
7. 化工传质学化工传质学研究物质的传输和分离原理。
根据传质学理论可以设计分离设备和传质设备,提高化工生产效率。
8. 化工反应工程化工反应工程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化原理。
根据反应工程理论可以设计反应器和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
9. 化工系统控制化工系统控制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原理。
根据系统控制理论可以设计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装置,提高化工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0. 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安全与环保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保原理。
根据安全与环保理论可以设计安全设备和环保装置,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和环保。
二、化工原理的应用1. 化工生产过程化工生产过程包括化学反应、传质过程、分离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等。
根据化工原理可以设计化工生产装置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2. 化工产品制备化工产品制备包括化工原料的合成、加工和制备等。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

生物分子:介绍有机 化学中的生物分子, 如蛋白质、核酸、糖 类和脂质等。
生物化学反应:介绍有 机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反 应,如氧化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 功能关系,如蛋白质的 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 构与功能等。
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探 讨生物化学反应的机理, 如酶的作用机理、光合 作用的机理等。
色谱分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使不同物质在 色谱柱上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与原理
仪器分析方法的 分类:电化学分 析法、光谱分析 法、色谱分析法 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原理:以物理或 化学方法为基础, 通过测量待测物 质与仪器之间的 相互作用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反应自发 性的关系
酸碱反应与pH值计算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pH值定义: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范围通常为0-14 pH值计算:通过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物质,如酚酞、甲基橙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应用:在化学、 生物、医学等领 域中用于测定物 质的组成、含量 和结构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 展趋势: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仪器 分析方法也在不断 发展,未来将更加 注重高灵敏度、高 精度和高可靠性等 方面的研究
样品处理与实验误差
样品处理: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
分析化学基础
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普通化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2、石墨是层状晶体,层内碳原子采用杂化轨道形成正六边形的平面层,每个碳原子的另一p 轨道相互“肩并肩”重叠形成遍及整个平面层的键,使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3、已知Cr 2O72-+14H++6e-2Cr3++7H2O,φ(Cr2O72-/Cr3+ ) =1.23V;I2(s) + 2e-2I-,φ(I2 / I- ) =0.54 V;在标准状态下,组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其配平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4、填充下表。
5、往原电池(-)Pb|Pb(NO3)2CuSO4|Cu(+) 负极的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氨水,能使其电动势,这是由于。
6、25℃时,Ag2CrO4的饱和溶液中,若c(Ag+)=2.0⨯10-6mol⋅dm-3,则c(CrO42-)=mol⋅dm-3; 若c(CrO42-)=4.0⨯10-6mol⋅dm-3,则c(Ag+)= mol⋅dm-3。
[已知25℃时,K(Ag2CrO4)=9.0⨯10-12]7、钢铁在水中主要发生腐蚀,阳极反应式:,阴极反应式:。
8、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分布式:O2- :;Fe3+ 。
9、将2 mol·dm-3的NH3和2 mol·dm-3的NH4Cl溶液等量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值为;此时NH3的解离度为;若将该混合溶液稀释一倍,则其pH 值为 。
(已知NH 3 的K b =1.8×10-5)10、写 出 反 应 NH 4NO 3(s)2H 2O(g) + N 2O(g)的 标 准 平 衡 常 数 的 表 达 式:。
11、对 于 化 学 反 应:2 ICl(g) + H 2(g) → 2HCl(g) + I 2(g), 经 动 力 学 研 究 知 其 反 应 机 理 为: (1) ICl(g) + H 2(g) → HI(g) + HCl(g);(2) ICl(g) + HI(g) → HCl(g) + I 2(g)。
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化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稳定单质在298K时的∆f H mӨ和S mӨ均为零。
答案:×2、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分子空间构型都是四面体。
答案:×3、在NH3分子中三个N-H键的键能是一样的,因此破坏每个N-H键所消耗的能量也相同。
答案:×4、共价单键一般是σ键,而共价双键一定有一个π键。
答案:√5、在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Ө=1。
答案:×6、NH3和H2O的分子构型虽然不同,但其中心离子采取的杂化方式都是sp3不等性杂化。
答案:√7、两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时,首先形成的一定是σ键。
答案:√8、BF3和NH3都是极性分子。
答案:⨯9、内轨型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采用内层轨道进行杂化,(n-1)d轨道的能量比nd轨道低,所以内轨型配合物[Fe(CN)6]3-比外轨型配合物[FeF6]3-稳定。
答案:√10、FeCl3的熔点比FeCl2的熔点高,是因为Fe3+离子的电荷数多、半径小,比Fe2+离子的极化力强。
答案:⨯11、0∆S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答案:×12、原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池电动势等于零(EӨ=0)。
答案:×13、在电解反应中,用普通金属做电解电极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一定是金属阳极溶解。
14、角量子数等于2 时为d轨道,共有五个轨道。
答案:√15、sp杂化轨道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16、升高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都得到提高。
答案:×17、一切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
答案:×18、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19、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诱导力。
答案:×20、配位化合物都是由内界和外界所组成的。
答案:×二、单选题1、在0.05 mol·L-1HCN溶液中,若HCN的解离度为0.01%,则其解离常数KӨa近似为()。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4、利用van’t Hoff方程
ln K2 = ΔH (T2 − T1 ) K1 R T1T2
三、过程熵变的求算途径
1、利用标准摩尔熵 Sm ΔrSm = ΣvBSm (B)
2、等温等压、可逆过程中
Δ r Sm
=
Qr T
四、物质熵值大小的变化规律
五、过程Gibbs自由能变的求算途径
大学化学期末复习
考试注意事项
1. 学术诚信—严禁作弊、抄袭 2. 计算器 + 笔 + 身份证明 3. 上课 + 作业 + 期末
第一章 气体与稀溶液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 饱和蒸汽压下降 Δ p = k·∙b 溶液沸点升高 ΔTb = kb·∙b 凝固点降低 ΔTf = kf·∙b
例三、反应MnO2(s)→MnO(s)+1/2O2(g)的 ΔrHm= 134.8 kJ·mol–1,反应MnO2(s) + Mn(s)→2MnO(s)的ΔrHm= –250.1 kJ·mol–1, 则MnO2(s)的标准生成焓ΔfHm是多少?
思路:首先要明确标准生成焓所对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然后利用盖斯定律把两个已知热效应 的反应式和标准生成焓的反应式联系起来。
解:途径 I
Q = −184.6 (kJ·mol−1) W = 0 ΔrU = Q + W = −184.6 (kJ·mol−1)
ΔrH = ΔrU + pΔV = −184.6 (kJ·mol−1)
因途径 II 是可逆过程,ΔrS 可由途径 II 求得
ΔrS
= Qr = 6.0 × 103 = 20 (J ⋅ mol−1 ⋅ K−1) T 298
大一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内能:体系中各种形式运动能量的总和,用U或E表示。
目前仍无法测量、计算一个体系内能的绝对值,但是内能变化的相对值(ΔU),可以通过两个状态之间能量的得失来求出,与过程无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W=-P外ΔV(只有体积功的时候)※通过不同途径从同样的初态膨胀或压缩到同样的终态环境对体系的功不同。
由此给出一个重要结论:压强-体积功是一个和途径有关的物理量。
※物理学上把一个体系能通过原途往返而环境无功损失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而把往返路径不一致因而环境有功损耗的过程叫做不可逆过程。
※对于理想气体体系的各种可逆过程(没有化学反应),功、热和体系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1.等容过程:V=0,W=0,QV=n・CV T体系的内能变化为:U=QV=nCV T(Cv等容热容,书P123~125)2.等压过程:W=P V,QP=nCP T体系的内能变化为:U=P V+nCP T=n R T+n CP T=n(CP R)T=n CV T 3.等温过程:W=nRTln(V2/V1)U=0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则为Q=W=nRTln(V2/V1)4.绝热过程:Q=0,W=U,U n CV T,W=U=n CV T无论什么过程,没有化学反应的理想气体体系的内能变化都是:U n CV T(因为等温过程的T=0,所以U=0)※热容比=VPCC=VVCRC=1+VCR(可以得出CV=R/(1)所以绝热过程中环境对体系所作的功为:W=U=n CV T=nRT1)※对没有化学反应的理想气体体系:U=nCV T(W和Q不是状态函数,与具体过程有关)所有过程(可逆、不可逆过程)都必须服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考虑体积功):化学反应发生后,产物(终态)温度恢复到反应前反应物的温度(始态),过程中体系只对抗外压力做体积功,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为此反应的反应热a)恒容反应热:等容过程W=-PΔV=0故ΔU=Qv,ΔU=Qv=nCvΔTb)恒压反应热:在等压过程中W=-PΔV,ΔU=Q+W=Qp-PΔV→Qp=ΔU-W=(U2+PV2)-(U1+PV1)说明等压反应热不仅与内能有关,也与体积变化有关Qp=nCpΔTΔU=-PΔV+nCpΔT对理想气体:ΔU=-nRΔT+nCpΔT=n(Cp-R)ΔT=nCvΔT※状态函数焓(H):H=U+PV;Qp=H2-H1=ΔH在等压过程中,体系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或减少)体系的焓。
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副本

学好大学化学很简单 就是要学会 “穿线” 正文如下:大学化学第一章 热化学与反应重要概念1.系统:客观世界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物质。
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被划分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2.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3.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 、体积V 、温度T 、质量m 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函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5.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
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
如温度与压力,密度等。
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
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8.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
9.化学计量数:0=∑BVB B表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VB是B 的化学计量数,量纲为一;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是各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
11.反应进度ξ:b b v /n ∆=∆ξ 对于化学反应来讲,一般选未反应时,0=ξ 引入反应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是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来表示反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总是相等的。
12.反应热的测定:T C T m c T T m c q s s s 12s s ∆⋅-=∆⋅⋅-=-⋅⋅-=)(所用到的仪器是弹式热量计又称氧弹 弹式热量计中环境所吸收的热可划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是加入的吸热介质水所吸收的,另一部分是金属容器等钢弹组件所吸收的。
前一部分的热用)(O H q 2表示,后一部分热用b q 表示,钢弹组件的总热容b C 告诉了则直接求得b q 。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doc

普通化学期末复习. 《普通化学》最终评审问题一、对还是错1.因为h=upv,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和t有关。
( )2.系统状态改变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会改变()3.任何循环过程都必须是可逆的。
( )4.因为δH=QP,H是一个状态函数,热也是一个状态函数。
( )5.一定量的气体从初始状态A变为最终状态B。
系统吸收100焦耳的热量,做200焦耳的外部功,这不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6、在用于放热反应的绝热刚性容器中,δU=δH=0()7.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系统的体积和压力无关()8、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不得进行反应。
( )9.标准平衡常数的值不仅与反应公式的编写有关,还与标准构型的选择有关。
( )10,因为,吉布斯函数在平衡中的变化也是如此。
()11,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大于零,它必须小于1。
()12.化学反应的rGmθ也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极限。
()13.反应的一氧化碳(g) H2O(g)=二氧化碳(g) H2(g),因为反应前后的分子数是相等的,不管总压力如何变化,它对平衡没有影响。
()1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某一反应的δg > 0,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使反应进行。
()15.反应的取代值越小,反应的自发性越大,反应越快。
()16.0.1摩尔/升氯化钠溶液的酸碱度高于相同浓度的氟化钠溶液,表明(氯化萘-一、对还是错1.因为h=upv,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和t有关。
( )2.系统状态改变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会改变()3.任何循环过程都必须是可逆的。
( )4.因为δH=QP,H是一个状态函数,热也是一个状态函数。
( )5.一定量的气体从初始状态A变为最终状态B。
系统吸收100焦耳的热量,做200焦耳的外部功,这不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6、在用于放热反应的绝热刚性容器中,δU=δH=0()7.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系统的体积和压力无关()8、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不得进行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稳定单质在298 K ,100 kPa 下,下述正确的是
A. △ ,
为零 B. 不为零 C. △ 不为零, 为零 D. △ , , 均为零 m S C m f G ∆ m f H ∆ m S m f H ∆ m f H ∆ m f G ∆ m
S 2、已知298K 时,反应2A(s)+B(g)→C(l)的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此反应在标准态、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B.此反应在标准态、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此反应在标准态、高温时能自发进行
D.此反应在标准态、低温时能自发进行B 1105r m H KJ mol θ-∆=⋅11220r m S J mol K θ--∆=-⋅⋅3.对ΔG=0的反应,加入正催化剂后,则
A.v 正> v 逆
B. v 正< v 逆
C. v 正= v 逆
D.不能确定
C
4.某温度下,反应SO 2(g )+1/2O 2(g )=SO 3(g )的平衡常数K θ=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 3(g )=2SO 2(g )+O 2(g)的K θ值应是
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
(C )
6. 的数值随pH 的升高而A.增大 B.不变 C.减少 D.无法判断
(C) 7. 已知 2NO + O 2 = 2NO 2,v=k[NO]2[O 2],则该反应是 A. 基元反应,三分子反应 B. 复杂反应,三级反应
C. 复杂反应,三分子反应
D. 基元反应,三级反应(D)
5.反应2SO 2(g )+O 2(g ) 2SO 3(g )达平衡时,保持
体积和温度不变,加入惰性气体He ,使总压力增加一倍,则
A 、平衡向右移动
B 、平衡向左移动
C 、平衡不发生移动
D 、无法判断
(C)θ
+-327
2/Cr O Cr E
12.在H2S溶液中,加入NaS会导致:
(B)
(1)同离子效应(2)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3)盐效应(4)降低溶液中Ac-浓度
13.决定弱酸和强酸因素是?
(C)
(1)浓度(2)电离度(3)电离常数(4)溶解度
(C)
1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2Cu(S)+1/2O2(g)=Cu2O(s) K1
Cu2O(s)+1/2O2(g)=2CuO(s) K2
则可指出反应 2Cu(S)+O2(g)= 2CuO(s) 的K等于:
(1)K1+K2 (2)K1-K2 (3)K1×K2 (4)K1/K2
D
15、下列溶液中不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NH3和NH4Cl
B. H2PO4-和HPO42-
C. HCl和过量的氨水
D. 氨水和过量的HCl
16、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A. n=3 l=2 m= 0 ms=+1/2
B. n=2 l=3 m=-1 ms=-1/2
C. n=3 l=3 m=+1 ms=+1/2
D. n=5 l=3 m=+4 ms=-1/2
B
17、下述化学平衡A(g)+B(g) C(g), 在相同温度下,若体积缩小为原来
的1/3 ,则压力商Qp和平衡常数的关系为
A. Qp= 2/3 Kp
B. Qp= 1/3 Kp
C. Qp= 3Kp
D. Qp=Kp
18、在能量简并的 d 轨道中电子排布成,而不排列成D
,其最直接的根据是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原理
C.原子轨道能级图
D.洪特规则
A
19. 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A)CO2 (B)CO (C)H2O (D)NH3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CS2的C原子采取sp杂化成键,是直线型分子,键有极性,分子
无极性
B. CH3Cl的C原子采取sp3杂化成键,是四面体型分子,键有极
性,分子有极性
C. CH2Cl2的C原子采取sp3杂化成键,是四面体型分子,键有极
性,分子无极性
D. CCl4的C原子采取sp3杂化成键,是四面体型分子,键有极性,
分子无极性
21. 在[Co(en)(C 2O 4)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A) 3 (B) 4 (C) 5 (D) 6D 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的质子条件
(1) H 3PO 4 , (2) Na 2HPO 4 ,(3) Na 2S
[H +] = [ H 2PO 4- ] + 2 [HPO 42-] + 3 [PO 43-] + [ OH -]
[H +] + [ H 2PO 4- ] + 2 [H 3PO 4] = [PO 43-] + [ OH -]
[H +] + [ HS - ] + 2 [H 2S ] =[ OH -]
1s22s22p63s23p4三ⅥA p 1s22s22p63s23p63d10
五ⅡB ds 4s24p64d105s2
同理
2. 298K时,水的蒸发热为4
3.93kJ·mol-1。
计算蒸发1mol水
时的Q p,W和ΔU。
解:(1)H2O(L)=H2O(g)Δr H mθ=43.93kJ·mol-1即:Q p=Δr H mθ=43.93 kJ·mol-1
(2)1mol水蒸发过程所做的体积功为
W=-pΔV=-ΔnRT=-1mol×8.314×10-3KJ·mol-1·K-1×298K =-2.48kJ
(3)ΔU=Q+W=43.93-2.48=41.45kJ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C2H2(g) + 5/2O2(g) → 2CO2(g) + H2O(g);∆r H m= -1246.2 kJ⋅mol-1(2) C(s) + 2H2O(g) → CO2(g) + 2H2(g);∆r H m = +90.9 kJ⋅mol-1(3)2H2O(g) → 2H2(g) + O2(g);∆r H m = +483.6 kJ⋅mol-1
求乙炔(C2H2,g)的生成热∆f H m。
解:反应2⨯(2)-(1)-2.5⨯(3)为:
2C(s)+H2(g)→C2H2(g) (4)
∆f H m(C2H2) = ∆r H m(4)
=2⨯∆r H m(2)-∆r H m(1)- 2.5∆r H m(3)
=[2⨯90.9-(-1246.2) -2.5⨯483.6] kJ⋅mol-1
=219.0 kJ⋅mol-1
在0.10mol.L-1 HAc溶液中,加入HCl使其浓度为0.10mol.L-1,求此混合溶液中H+浓度和HAc的解离度及溶液pH值。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加入物质对原物质解离度的影响。
(已知
(HAc)=1.8×10-5。
0.10mol.L-1 HAc的H+浓度为1.34×10-3 mol.L-1,解离度为1.3%,pH为2.87)
解:加入HCl后: HAc + H2O H3O+ + Ac-
起/(mol.L-1) 0.10 0.10 0
平/(mol.L-1) 0.10-x 0.10+x x
≈0.10 ≈0.10
解得,c(H+)/mol.L-1 = x = 1.8×10-5,pH=4.74
解离度为1.8×10-5/0.10=0.018%
说明:未加HCl时0.10mol.L-1 HAc的解离度为1.3%,加入后,由于同离子效应使得HAc的解离度由1.3%降
低至0.018%.
已知 MnO4-+8H++5e = Mn2++4H2O E =1.507V
Fe3++e =Fe2+ E =0.771V
(1)判断下列反应的方向
MnO4-+5Fe2++8H+→ Mn2++4H2O+5Fe3+
(2)将这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用电池符号表示该原电池的组
成,标明电池的正、负极,并计算其标准电动势。
(3).当氢离子浓度为10mol·L-1,其它各离子浓度均为1mol·L-1
时,计算该电池的电动势。
解:(1)MnO4-+5Fe2++8H+→ Mn2++4H2O+5Fe3+
正向进行
(2) (-)Pt| Fe2+(c1),Fe3+(c2)ǁMnO4-(c3),Mn2+(c4) | Pt(+)
E 电池=1.507-0.771=0.736V
(3) E电池=[1.507+(0.0592/5)lg108]-0.771=1.602-0.771=
0.83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