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答案 2
201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 进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第II 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B. 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C. 毛坯./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D. 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B. 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C. 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D. 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 处置,严防火势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 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B. 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C. 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D. 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2014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解析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解析:A、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jī/jī,gōng/hóng,hè/huò;C、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jìng/jìn,xiào/ jiào,zhuó/ 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答案:D解析:A振聋发聩B俯卧撑C脉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②曼延③总算B.①反应②蔓延③总算C.①反映②蔓延③终于D.①反应②曼延③终于答案:B解析:反映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③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反应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VIP专享]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答案)
![[VIP专享]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d689866c175f0e7cd137f7.png)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胚/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1○2○3A.反映曼延总算○1○2○3B.反应蔓延总算○1○2○3C.反映蔓延终于○1○2○3D.反应曼延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大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新闻类文本阅读

新闻文体和结构类题目
会泽小城惊现巨款捐资人
财富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
尹老师捐千万资产建设家乡
本报讯 我县原茚旺高中教师XXX在投身教育工作20年后突然神 秘辞职,消失在学校教师们眼前两年后突现校园类,外形气质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原来一身朴素身材臃肿眉头紧锁满脸斑点皱纹的她突然摇 身一变成为干练有型、英姿飒爽的企业家,亮瞎众师生尤其是13级37 班、40班学生的大眼!
(1)点明了新闻的核心人物。 (2)“视力过人”易于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3)“视力过人”与文中小男孩的盲人身份形 成强烈反差,有助于突出主题。
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5分析” 第一,分析新闻标题特点及其作用 第二,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第三,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第四,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第五,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对吸 引读者的作用
考纲分析:
一、C级(分析综合)
二、D级(鉴赏评价)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三、F级(探究)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今,身份发生720度大转变的尹老师不忘爱家爱国的初心,将 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捐献出来用于建设家乡。。。。。。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 评价的简短文字,是新闻中常考的一个考点。新闻 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具有划分与组 织新闻内容、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 等作用。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 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具有交待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 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解析)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解析)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附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堤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佝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反映曼延总算B.反应蔓延总算C.反映蔓延终于D.反应曼延终于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寒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实在是各有千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聚义明确的一项是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她不像在荧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三.1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均是“所”字结构。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详解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详解高考研究0614 1938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详解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学科网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胚/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解析:A(A读音分别是zhàn/zhēn,júe/jùe,dī/tí;B读音分别是jī/jī,gōng/hïng,hâ/huî;C读音分别是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读音分别是jìng/jìn,xiào/jiào,zhuï/zhu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学科网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解析:D(A震聋发聩-振聋发聩,B伏卧撑-俯卧撑,脉博-脉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201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真题与答案(word精校对版) 2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与答案本试卷分第 1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
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 36 分)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②曼延③总算B.①反应②蔓延③总算C.①反映②蔓延③终于D.①反应②曼延③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参考答案1.A2.B3.C4.D5.B6.B7.D8.B9.C 10.B 11.D12.①如果②甚至③因此④否则13.(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岈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15.(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16.(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人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17.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缝好的衣服不能穿示例二:盖的房子无法居住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18.(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19.(1)鸡鸣桑树颠(2)烟光凝而暮山紫(3)此情可待成追忆(4)烽火扬州路(5)惶恐滩头说惶恐(6)援疑质理20.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21.①海区特点;②地质构造;③历史记载。
22.【示例】美德让你一生收益23.【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24. 【参考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25. 【参考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而写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26.【示例】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27.示例1: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示例2: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28.示例一:她像一只燕子那么轻盈,她像一只苍鹰那么矫健,她就是传说中的动人的飞天。
示例二:中国选手刘璇凌空跃起,在空中自如舒展的瞬间,像轻盈的鱼儿游在水底,像振翅的海鸥翔在海面,像矫健的紫燕飞在蓝天。
29.efhi四处。
30.⑥②①③⑤④31. 【示例】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
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32.【示例】你用捐肝拯救我的生命,你用作品鼓励无数读者,你用行动为世人立下精神高标,你用生命书写生命。
您的生命就是一本书,您的故事写尽感动。
你是轮椅上的哲人,永远的大师。
谢谢您,史老师,祝您一路走好……33.D34.“寄奉”改为“惠赐”;“过目”改为“拜读”;“些许”改为“莫大”;“惠存”改为“珍藏”;“光临”改为“前往”。
35. (1)大部分(或“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网络语言会经过规范,进入日常生活。
(2)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是比较宽容的(或“接受”“认可”),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36.【示例】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也不曾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37.【示例】“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1分)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1分)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1分)“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一只手托起一滴水”,寓意节水。
(2分)整个标志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38.【示例】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运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场,北邻森林公园。
39.(1)B (2)C (3)A (4)C(5)①(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②(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③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番大事吗?那么就—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
40.(1)B (2)D (3)C (4)B(5)①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②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41.(1)A (2)B (3)A (4)C(5)①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②光武帝称许阴兴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
③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
42.(1) C (2) B (3) D43.(1)B (2)D (3)C44.(1)用意: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
理解: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一‘湘援游”,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①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②a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b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c黑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3)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4)第一问: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
第二问: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
45.(1)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2)①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②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3)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4)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46.(1)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2)①撒谎想掩饰自己偷拿面包的行为。
②感觉妻子可能发现,继续撒谎时慌乱不安。
③面对妻子的宽容,感到愧疚。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主题: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度过困境。
分析:①在深夜的厨房里,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都发现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之间的爱怜之情。
②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
③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而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传达了对丈夫的爱。
丈夫深感愧疚。
(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两点结合情节进行分析即可,不要面面俱到。
主题明确给2分,分析合理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47.(1)“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
娜拉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后者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2)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3)说明娜拉的动作,表示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决心坚定。
(4)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48.(1)①夸张。
突出了他走路速度之快。
②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梁宗岱在辩论时全身心投入的样子。
[4分。
修辞,各1分;效果,各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性格特点:①有激情(热情);②执着(求真、好胜);③直率(真挚);④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5分。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梁宗岱活得有滋有味。
他爱锻炼,爱辩论,爱文学,兴趣广泛,热爱人生,生活充满激情,这会让人觉得活着是美好的,从而给人感染和启发。
②梁宗岱从不灰心失望,他每天都表现的高高兴兴,总能在生活中看到光明和希望,无忧无虑,乐观自信,从而给人感染和启发。
[6分。
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