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
第四章 旅游需求总结

(2)旅游需求的特征
• 旅游需求具有弹性较大、季节性明显、集中度较高、敏 感性较强等特征 。
• A. 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 B. 敏感性:旅游需求除易受经济变动影响外,还易受旅
游目的地的社会状况、政治因素、环境条件、健康水平 及旅游风尚的影响。
(2)旅游需求的特征(二)
• C. 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中暂时不平衡现象
出游的次数,是指一个人在多个地方的移动 • 重访率是指针对同一个目的地再次访问的频
率。
4.2 需求影响因素
• 市场自身特征
人口特征 收入 闲暇时间 旅游动机
推动作用
• 外部因素
产品供给 抵达目的地距离 价格因素
拉动作用
• 外部因素可分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4.2.1 推动因素(Pushing Factors)
1.游客(访客) 2.旅游者 3.一日游游客(速访者) 4. 国内旅游者(中国定义) 5. 国内一日游客(中国定义)
简答题
• 简述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客的区别和 联系。
• 试简述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区别。 • 旅游动机有哪些基本类型?旅游动机的主
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 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请描
何影响需求的 • 了解市场调查分析、旅游需求预测基本知识
旅游需求的定义及约束条件
• 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 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 两个约束条件:
消费意愿 消费能力(支付能力、闲暇时间)
4.1 了解旅游需求
4.1.1 需求特征
• 旅游需求的分类 从旅游需求约束条件的完备程度上划分,分为真 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 与其它工业产品比,旅游消费具有______、 ______、 ______和________等特征。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就是在闲暇时间所专门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就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返回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较长时间地抵达某个目的地展开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多各种旅游招待设施以满足用户其须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必须著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目前对资源,旅游研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居多,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秉持理论研究与新颖研究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必须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当主动稀释相连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消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专门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返回居住地地至其他地(国),已连续停留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专门从事活动赢得报酬的人。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第一章绪论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一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中国的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建立组织,加强合作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它涉及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旅游动机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模式与规律- 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 旅游地的发展与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旅游地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旅游地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制定4. 旅游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旅游区域影响的评价与调控5.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三、旅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的旅行模式2.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旅游企业的市场策略4. 旅游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等)- 旅游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旅游环境的质量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2. 定量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3. 实地考察方法- 考察目的地的选择- 考察内容与方法- 考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经济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五、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 早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确立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第四章:需求预测:时间序列分解法和趋势外推法(旅游地理学(PPT))

4.6 曲 线 拟 合 优 度 分 析
一、曲线的拟合优度分析
如前所述,实际的预测对象往往无法 通过图形直观确认某种模型,而是与几种 模型接近。这时,一般先初选几个模型, 待对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后再确定究竟用 哪一种模型。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拟合优度指标: 评判拟合优度的好坏一般使用标准误差来作 为优度好坏的指标:
解这个四元一次方程就可求得参数。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4.4 指 数 曲 线 趋 势 外 推 法
一、指数曲线模型及其应用 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为:
yt = aebt
(a > 0)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t = aebt 做线性变换得: 对函数模型 y
ln yt = ln a + bt
令
Yt = ln yt , A = ln a
进行预测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二、三次多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三次多项式曲线预测模型为:
yt = b0 + b1t + b2t + b3t
2
3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y 设有一组统计数据 y1 ,y2 ,…, n ,令
Q(b0 , b1 , b2 , b3 ) = ∑ ( yt yt ) = ∑ ( yt b0 b1t b2t 2 b3t 3 ) 2 = 最小值
(2)假定事物的发展因素也决定事物未来的发展, 其条件是不变或变化不大。
回总目录 回本章目录
二 、趋势模型的种类 多项式曲线外推模型: 一次(线性)预测模型:
y t = b 0 + b1t
y t = b 0 + b1 t + b 2 t 2 二次(二次抛物线)预测模型:
旅游地理学PPT——第4章 旅游需求预测

4.职业和教育水平。
职业不同,意味着收入、闲暇和教育程度不同,旅游的
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 国外一般来说,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以及医生、 律师、会计师、教师等自由职业者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 国内,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
• 关中民谣:“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
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 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挂麻谈糖,推个车 车逛咸阳”。就是写这个字的顺口溜。
• biángbiáng面”,或者连读:“比昂”、 “比昂”。是
陕西的一种面食。biáng这个字有57画,是笔画最多的汉 字。
不多,带薪假日少,利用出差顺便旅游的多,干部、工程技
术人员、教师等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受教育程度越高, 对旅游的需求越大,越是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通过旅游 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
5.资源和交通。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强,旅游需求越大,反之亦然。
交通条件的好坏与旅游需求也呈正比例关系,交通条件
改善,旅游需求增大。如西双版纳1990年通航后,从昆
而且随选择分析的时段长短而变化,它较适用于不同年份
(时段)的比较和不同旅游地(设施)的比较。
以深圳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为例分析。
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占地30万平方米,是中国五千年历史 文化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锦绣河山的荟萃和缩影,也是目
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实景微缩景区,82个景点均按中国版图
位置分布,比例大部分按1:15复制,错落于景区内的五万多 个栩栩如生的陶艺小人和动物,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多民族国 家风格迥异的建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该景区以“花的 世界,绿的世界,美的世界”为目标,将中国传统盆景工艺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1

分析杭州、桂林昆明的主要国际客源 地地理分布
分析表4.6
第三节、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旅游需求模型可以分为四类: 趋势外推模 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 一、 趋势外推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利用一系列资料来推测未来 的形势。包括简单回归模型,二次方程模 型、幂函数模型及时间序列模型。
1、季节性强度指数: 反映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R
(x
i
8.33) / 12
2
式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 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 值越 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案例:深圳锦绣中华表4.4
我国入境游客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200 系列1
趋势需求图形
250
150
100
200
50
150
系列1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0
季节性需求图形
1 2 3 4 5 6
0
水平需求图形
常用的季节时间序列模型
水平时间序列模型 线性趋势模型 季节时间序列模型 ★季节性趋势交乘模型 季节性叠加趋势模型 Box——Jekins 模型 自回归模型 :AR模型 滑动平均模型:MA模型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模型
2
第四步:建立预测模型
y=a+bx
第五步 预测游客量
利用模型预测1986——1990年颐和园的游客
量(利用表4.10的资料) 式中年份x取1981年第一度为1,1981年第二 季度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水平影响人们外出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
吃、住、行、游、购、娱
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总收入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不大,对旅游需求真正有影响的是扣 除税收、购房和基本生活费之外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4、闲暇
人类活动的时间可以分成4种:
谋生活动的时间 生理的必需活动时间 家务社会活动时间 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的分布:
3、仿真模型
旅游需求预测中最复杂的一种方法。 比较典型的仿真模型是由趋势外推模型和结构 模型结合而成的一组更综合的系统方程,变量 之间的反馈、协同、阻抑效应等关系通过一组 相互联系的方程来阐明。 系统动力学是建立仿真模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4、定性模型
应用最广泛的定性预测模型:特尔菲法 创立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创立。 应用: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 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 定义:以问卷形式,通过特定的几轮征询步骤, 对一组专家进行征询,直到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 利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问 卷的设计和所选专家的合作程度。
n 2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 客数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 G值越接近100,表明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 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 对于任何一个旅游地,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越 趋稳定,如客源太集中,易受到客源地社会、经济、 政治等变化的冲击。
地理集中指数可以用来比较同一时段不同旅游 目的地的客源集中程度,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 时期单一旅游目的地的客源集中程度。(P79)
第二节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 集中性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时间变化而出 现剧烈变化,从数量上度量旅游需求随时间的 变化对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有重要意义。 旅游需求时间分布集中性的度量指标: ①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②季节性强度指数 ③季节变动指数 ④高峰指数
实例: 已知北京香山公园1979-1985的游客量, 预测1986-1990年的游客量。
(2)时间序列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中,预测过程首先是通过过去需 求量的历史资料求出统计形式的拟合曲线。然 后向前延伸这条拟合曲线,用以估计未来时段 的需求量。 拟合曲线,通常称为需求图形,随需求量历史 的不同而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水平需求图形 趋势需求图形 季节性需求图形
既有钱又有空闲时间,活跃的旅游群体
③性别结构
一般,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公务外出机会和可 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旅游可能性大。
3、收入
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
能否实现外出旅游
当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超过某一临界点之后, 该家庭用于旅游度假的消费便会随之增加。这 一收入的临界点会因国而异,并且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年收入为 1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游度假的可能性 比年收入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大2倍; 年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游度假 的可能性更高,相当于年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 家庭的5倍。
实际痕迹测量法:是指调研人员不是直接观察消 费者的行为,而是通过一定的途径来了解他们的 痕迹和行为。例如: ①国外有家饮料公司曾根据垃圾站饮料瓶的回收状 况,来分析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②某公司为了弄清哪种媒体可以把更多的商品信息 传播出去 ,选择了几种媒体做同类广告并在广告 中附有回条,顾客凭回条可到公司去购买优惠折 扣的商品 ,根据回条的统计数 ,就可找出适合该公 司的最佳的广告媒体。
水平需求图形
一次滑动平均模型、一次指数平滑模型
趋势需求图形
线性趋势模型:线性回归模型、二次滑动平均模型、二 次指数平滑模型、一次平滑模型 非线性趋势模型:二次回归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模型
季节性需求图形
季节性水平模型、季节性交乘趋势模型、季节性叠加 趋势模型、三角函数模型
2、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 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关系的确 定。这种关系通常应用多元回归数学方法来确 定,一旦旅游需求与原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 下来,就可以利用原因变量的未来估计值对旅 游需求的未来情形作出预测。 包括:引力模型、ADML模型、ECM模型、 VAR模型、TVP模型和AIDS模型。
②季节性强度指数
如果特定时段为一年,一年内采用12个自然月作为 时间分段,那么修改时间分布强度指数可获得旅游 需求的月强度指数R,也称“季节性强度指数”。
R为旅游需求的月强度指数,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 的比重。
③季节变动指数
季节变动指数是指连续多年的每月平均指标值 对连续多年的各月总平均值的相对数,用百分 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每日闲暇 每周闲暇 公共假期 带薪假期(对旅游需求影响较大,大尺度的旅 游活动基本都是在带薪假期中进行)
5、职业和教育水平
旅游目的地
1、资源和交通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强,旅游需求越大。 交通条件的好坏与旅游需求呈正比例关系。 2、价格和汇率 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总是随着 价格的变化而呈反向变化。
旅游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人 口特征、政治制度),旅游者个人的情况(旅游者 个人收入、职业、带薪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 个人偏好等)。 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吸引力、旅游价格、货币汇率、 交通速度、接待设施条件、旅行组织机构。
旅游客源地
1、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
国际上有这样的经验统计: 当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 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 达到4000-10000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动机; 超过100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
第二手资料
资料收集节省时间和经费 与调查的目的、口径、方法往往不能合拍 时间性和精确性达不到要求
二手资料来源:
①企业内部杂志 ②旅游报纸、杂志、调研专辑 ③国际和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机 构年报及其他资料 世界旅游组织 、亚洲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 美洲旅行代理人协会、欧洲旅游委员会、 国际会议协会、国际旅馆协会、美国数据中心 ④网络中心
①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利用标准差原理, 反映特定时间分段 客流量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可简称时 间强度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R=
(X
i 1
n
i
100 2 n
) / 12
R为特定时段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n 为特定时段内的时间分段数;Xi为相应时段游 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 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如果时间分段不相同,则n值、100/n也会相应地 发生变化。 R值不仅取决于旅游需求变化,而且随选择分 析的时段长短而变化,它较适用于不同年份的 比较和不同旅游地的比较。
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 引力模型 潜在游客市场模型 特菲尔法
第一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 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对新地方和新体验充满好奇和憧憬,但经济上尚未独 立,靠家长给予,旅游消费能力低。
婚后(分为3个阶段)
孩子出生之前—旅游倾向高(收入高,限制因素少) 孩子出生之后—倾向于短途旅游(时间和金钱上都受 到限制,旅游主要是看望亲朋好友) 孩子长大成年独立后—旅游倾向增强(时间和金钱的 限制降低)
退休之后—旅游倾向较大
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一个旅游目 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从数量上度 量旅游需求随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对旅游 规划和经营决策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需求空间分布集中性的度量指标: ①地理集中指数 ②首位度
①地理集中指数
Xi G 100 i 1 T
这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需求相互关系的一般 性规律。
2、人口特征
包括总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分布、 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家庭结构等
从以下角度思考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情况: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②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性别结构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旅游需求较大
--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较稳定;
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
第一手资料
为专门的研究目的而收集的资料。 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资料。 可以保证资料口径的前后一致。
成本高、耗时长、往往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
收集方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调查法: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普 查(个人面谈、小组讨论、电话询问、邮寄调 查表、混合调查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实际痕迹测量法、行为 记录法
式中:S为首位度,P1表示最大客源地的游客 数量,P2表示第二大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第三节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旅游需求预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影响旅游市 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见 其发展趋势,掌握旅游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为 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用:旅游需求预测在国家旅游发展政策制定和 战略规划、旅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旅游企业战 略计划和决策制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④高峰指数
指最大时段客流量与参照时段客流量的平均时 段差值,用来度量游客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 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 主要用途是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考察某一设施 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