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旅游需求预测
第三章旅游供需规律(第二节旅游供给)

(3)Esp大小所代表的意义 ① 当Esp>1时 ③ 当Esp<1时 ⑤ 当Esp=∞时
② 当Esp=1时 ④ 当Esp=0时
P Esp=0 Esp<1 Esp=1 Esp>1 Esp=∞
S
S
0
Q0
Q1
Q
(4)不同时空条件下价格与旅游供给的关系是不同的。 ① 不同时间条件下:有短期与长期之分 ② 不同空间条件下:有大小空间范围之分
第二节 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1. 供给
供给,即供应和给与,和需求是一组相互对应的概念。需求 是对消费者而言,供给是对生产者而言,是指生产者在一 定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某种产品的行为。
2. 旅游供给: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旅游经营者(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向
旅游市场(消费者)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为。
3. 旅游供给的基本含义
80 50 E xp 50 3
Q1=80份.
则根据公式有:
3 4 12 5 2 .4 25 20 1 5 1 5 20 4
价格为20——25元时的弧弹性系数是:
80 50 E sp ( 80 50 ) 2 25 20 ( 25 20 ) 2 30 65 5 22 . 5 6 13 22 . 5 5 135 65 2
能力限定的旅游供给价格曲线
五、旅游供给弹性
旅游供给弹性是指旅游供给对各种影响因素变化 作出的反应。
1.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1)旅游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旅游供给量对旅游价格
的反应及变化关系。
(2)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是指旅游供给量变化的 比值与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的比值之比,其计算 公式是:
旅游经济学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
➢ 从价格和汇率方面看,旅游需求与价格具有负相关关系。当旅游产品价格上 升,旅游需求量就会下降;当旅游价格下跌,旅游需求量就会上升。另外, 在国际旅游中,汇率变化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表现在:当旅游目的国对客源国 的汇率上升,旅游目的国的货币升值,则前往该国的旅游者或旅游停留时间 就减少;反之,当旅游目的国对客源国的汇率下跌,旅游目的国的货币贬值 ,则促使前往该国的旅游需求增加。可见,汇率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国际旅游 总量增加或减少,但是会引起对货币升值的目的国的旅游需求减少,而对货 币贬值的目的国的旅游需求增加。
旅游供给的构成相当复杂,根据供给对旅游者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重要程度,可将旅 游供给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两大类。基本旅游供给是指一切直接与旅游 者发生联系,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亲身接触和感受的旅游产品,它包括构成食、住 、行、游、购、娱各要素的所有产品。
二、旅游供给的特点
旅游供给 的综合性
三、旅游需求的特点
旅游需 求的整 体性
旅游需 求的季 节性
旅游需 求的多 样性
旅游需 求的敏 感性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1.人口因素
➢ 人口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行为。 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构成对旅游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 的旅游需求规模和结构。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 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
欲望
需求量是愿意而且能 够购买的数量,但不
是已经购买的数量
旅游需求是指一种旅 游产品的需求量与其
中级经济师专业旅游提纲

第一部分旅游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需求与预测考试内容第一节旅游需求的特征与规律旅游需求的类型与特征;旅游需求与产品价格、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关系;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相互制约弹性和替代品弹性及其计算;旅游需求与替代品、互补品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与旅游需求测量指标影响旅游需求的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和客源地与目的地的距离因素;旅游需求测量指标与计算。
第三节旅游需求预测方法营销人员综合意见法;游客意向调查法;专家意见法;一元线性回归法重要知识点:第一节旅游需求的特征与规律一、旅游需求的概念与特征(一)旅游需求的含义1、旅游需求的定义2、旅游需求的类型(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支付能力、闲暇时间2、主观条件:旅游动机(三)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1、旅游需求的指向性旅游需求的指向性包括旅游需求的时间指向性和旅游需求的地域指向性。
旅游需求的时间指向性是指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旅游需求的地域指向性是指旅游需求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冷热性。
2、旅游需求的整体性S需求的整体性是指人们对旅游活动的需求具有多面性或系列性,即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的需要。
3、旅游需求的敏感性旅游需求的敏感性是指人们对出游环境发生变化所做出的敏感反应,这种环境变化既包政治社会环境也包括自然经济环境。
4、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是指人们在旅游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等级、旅游时间和旅游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二、旅游需求规律(一)旅游需求规律的概念与一般消费需求的满足不同,旅游需求的实现是一种异地消费或哦的那个,除了受价格、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影响以外,还受到闲暇时间的约束。
因此,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价格、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相关性和变动关系。
所谓旅游需求规律就是只在影响旅游需求量变动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成正方向变化。
7-第三章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10月28日)

(四)质量
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旅游供给之间的矛盾。
旅游产品多是一种以旅游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 无形产品。旅游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旅 游者自身的感受。——恰当的营销
第三节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一、均衡
三、旅游供求均衡的调控
重庆市“黄金周”旅游主要供求矛盾
从2000年“十一”开始,在重庆市“黄金周”旅游接待中,“中长线温而不火, 主城区都市游和周边游异常火爆”的形势越来越趋于稳定。 每逢“黄金周”旅游潮,游客的出游热情高涨,而在重庆市旅游市场上,由于 设施的相对不足,导致旅游市场的有效供应不足。在重庆市旅游旺季“买票难”、 “乘车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春节“黄金周”与“春运”、学校 “寒假”叠加,客运量激增,供不应求尤为明显。在旅游住宿方面,重庆市现有的 旅游住宿设施基本能满足旅游旺季的住宿需求,但部分热点景区(点)在旅游高峰 期仍存在住宿难问题。 在旅游设施方面,交通表现最突出。重庆市的航空和铁路交通不畅;长江沿岸 码头差、乱、脏,长江三峡水运航速较慢,缺乏旅游专用游轮;部分景区可进入性 差,进出景区的公路等级亟待提高;市区车速较慢,路况欠佳;出租车档次较低, 缺乏豪华观光车和特色观光车等。在旅游服务方面,重庆市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从 业人员的素质在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中相对较低,如重庆市旅行社行业普遍存在着规 模小、组织结构松散、实力弱、开发市场的能力差等问题。另据初步估计,重庆市 旅游从业人员中大专文化程度及以上人员比重不足 10% ,有职称的人员占总数的比 重不足5%。 从恩格尔系数看,重庆市居民收入在全国居第23位,在西部排在新疆、陕西、宁 夏、云南后面,说明重庆的富裕程度不仅在全国靠后,在西部也只能算中等。下岗 职工不断增多,城市已开始出现贫困现象。根据重庆市旅游局调查资料显示,中等 收入者是来渝游客的主流,来渝的旅游者在重庆每天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仅为34 0元左右……重庆市国内旅游在近中期仍将以中低档消费水平为主。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就是在闲暇时间所专门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就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返回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较长时间地抵达某个目的地展开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多各种旅游招待设施以满足用户其须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必须著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目前对资源,旅游研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居多,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秉持理论研究与新颖研究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必须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当主动稀释相连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消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专门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返回居住地地至其他地(国),已连续停留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专门从事活动赢得报酬的人。
第3章旅游需求与供给(精)

=外出旅游人次/外出旅游人数 旅游开支率(旅游消费率)——反映居民外出旅游需求强度
=外出旅游消费总额/居民消费总额
习题:
1、在影响旅游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价格上升,请在需求价格曲线图中表示需 求量的变化或需求水平的变化。
物质容量 环境容量 心理容量 社会文化容量 经济容量
(2)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
习题:
1、在影响旅游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价格上升,请在供给价格曲线图中表示供 给量的变化或供给水平的变化。
2、在影响旅游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目的 地旅游产品生产要素价格下降,请在供给价格曲线图 中表示供给量的变化或供给水平的变化。
计算公式是: 设:EDc——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Qx0,Qx1——变化前后x 旅游产品的需求量; Py0,Py1——变化前后y 旅游产品的价格。
则有: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根据旅游产品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特点,计算出来的旅游需求 交叉弹性系数有两种情况。 1、如果旅游产品y 对旅游产品x 具有替代性,那么旅游产品y 价格下降必将引起对旅游产品x 的需求量减少;反之,旅 游产品y 价格上涨则引起对旅游产品x 的需求量增加。因 此,对于具有替代性的旅游产品而言,其旅游需求的交叉 弹性系数EDc 必然是正值。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点弹性与弧弹性的重要区别: 点弹性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点上的变化程度。 弧弹性则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区间上的变化程 度。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二、旅游需求弹性 旅游需求弹性:指旅游需求对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性, 即旅游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状况的 程度。 由于旅游产品的价格和人们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旅游需 求的最基本因素,因此旅游需求弹性可具体划分为: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三节 旅游者的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按照不同的标准,旅游者有不同的分类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年龄划分:少年(6~16岁)、青年
旅游者(16~40)、中年旅游者(40~60)、 老年旅游者(60岁以上)。据调查,中青 年旅游者在旅游者总数的50%以上。
2.按性别划分:男性旅游者、女性旅游者
✓人数相对较少,可能是三五个人,也可能 是一个人出行,但出行次数较多,根据工 作需要,他们可能多次往返于同一个目的 地。
✓2.季节性不强
✓由于他们的出行是出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 因而不受季节的影响,或者说出行没有季 节性。只要业务需要,可以在任何季节外 出。除非该目的地发生严重自然灾害而影 响到该次差旅之行,否则,一般季节、气 候不会构成影响外出的因素。
11.按照旅行距离划分:可分为短程旅游者、 远程旅游者;
12.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划分:可分为文化旅 游者、人文旅游者、观光旅游者、访古旅 游者、会议旅游者、疗养旅游者以及形形 色色的专项旅游者等。
✓13.按受教育程度划分,可将旅游者划分为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学 历的旅游者。
✓一般来说,学历越高,旅游者出行的概率 越大。
(二)消遣型旅游者
消遣型旅游者是指通过娱乐、消遣来获 得精神上的放松,以解除紧张,享受临时 变换环境所带来的欢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者。消遣型旅游者主要包括度假旅游者、 观光旅游者、文化旅游者、探险旅游者等。
消遣型旅游者的消费具有以下特点:
✓1.旅游活动的自由度较高
✓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时间、旅行方式的选 择方面,拥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因而成为 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行业中同类企业竞争 最激烈的市场部分。
✓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较强 ✓跟观光旅游原因相同。
3.对价格较为敏感
第3章旅游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T X
式中 ——观光区规划期的旅游交通量; ——人均旅游出行次数; X ——居民人数。 其中,人均旅游出行次数 可根据现状居民旅游出行调查资 料得到,居民人数 X 是旅游交通区的规划预测值。
T
(2)容量限制法 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 一,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 ,如图所示:
c.弗雷特法 此法认为,两区之间未来的旅游交通量不仅与两区的交通生 成增长系数有关,而且还与整个规划区域的各区的旅游交通生成 增长系数有关。 弗雷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Tij 1 i (Tij Tijj ) 2
式中
T t ij i j
i ij
t
j j
ij
t ij j
P a0 a1 X 1 a2 X 2 a3 X 3
式中
到。
——旅游出行发生量; A ——旅游出行吸引量; Y1 ——景点数量 X 1 ——居民人口; Y2 ——景点质量; X 2 ——居民收入; X 3 ——居民工作影响; Y3 ——景点级别; a0 , a1 , a2 , a3 ——系数; b0 , b1 , b2 , b3 ——系数。 其中系数 a0 , a1 , a2 , a3 和 b0 , b1 , b2 , b3 可以根据调查资料计算得
第3章 旅游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干线交通需求预测
OD调查 四阶段预测法
观光线旅游需求预测
生成率法 容量限制法
3.1干线交通需求预测
干线交通需求,即旅游者所在地与旅游区之间 各种旅游交通运输工具所承接的需求,以及作为旅 游交通运输体系的的载体所承担的交通负荷。
1 OD(Origin-Destination)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寻求新的体验、了解别人生活、寻求冒险刺激、品尝新奇食品、观赏文化景 观、感受历史、追逐阳光、大海和沙滩、购物、寻求宗教圣地、经商、修学、 浪漫;
变换生活环境、恢复体力、体验自然、娱乐、随心所欲、寻求自由、猎奇、 观察世界、探险; · · · · · ·
• •
2014.9.13
• 不同的旅游动机意味着旅游者在旅游形式、出游时间、旅游组织方式 和旅游目的地类型选择上的差异。 • 不同的旅游动机决定了旅游者类型的多样性。 • 多样性又会带来旅游者消费水平的多样性。
2014.9.13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四)旅游需求的特征
1、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2、旅游需求是弹性较大的需求 3、旅游需求是一种多样性的需求 4、旅游需求是一种主导性的需求 5、旅游需求是一种复杂性的需求
2014.9.13
(四)旅游需求的特征
1、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表现为人们 追求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方面的满足。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旅游需求的概念、特征和旅游需
求产生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了解旅游
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掌握
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及交叉弹
性,熟悉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及需求调查
和预测的方法。
2014.9.13
教学内容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一)旅游需要、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的区别。 旅游需要就是指当人处于旅游缺乏状态时而出现的个体对旅 游愉悦行为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是心理内驱力在潜在 旅游者头脑中的意识反映。 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范准则所影 响、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
由于人们的个性差异,生活条件的不同,经济收入的差别和 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因而旅游 需求也表现为一种多样性的需求。 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是旅游供给多层次性的前提和条件,也是 造成旅游供给技术性矛盾的重要原因。
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2014.9.13
旅游需求和旅游需要有区别。
旅游需求是一个经济化了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在旅 游者旅游购买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概念。 社会进入相对富裕阶段,就会产生旅游需要。但从 旅游需要到旅游实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只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使潜在的旅游需要转化为 具有现实意义的旅游需求。
2014.9.13
(四)旅游需求的特征
2、旅游需求是敏感性较大的需求
表现在对社会政治条件的敏感性和对经济环境的敏感性。但相对 而言,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旅游需求对经济短期波动的敏 感性要稍弱。 社会政治条件的敏感性主要针对旅游目的地而言。 经济环境的敏感性主要针对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客源 地与目的地国之间的汇率变动状况而言。
• 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不断丰富,网络时代的不可阻拦,以及旅游消 费的模仿性,旅游动机见会呈现更大的变动趋势。
2014.9.13
2、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
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因素是指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闲暇 时间的增多及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三个重要因素。 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前提条件)
旅 的 游 客 需 观 求 因 产 素 生
闲暇时间的增多 (必要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重要条件)
2014.9.13
从旅游需求的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来看
旅游需求 潜在旅游需求
实际旅游需求
2014.9.13
• 实际旅游需求是指三大前提条件都具备时的状态; • 潜在旅游需求是指旅游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不同时具备 时的状态; • 在旅游研究中人们更多的关注实际旅游需求; • 潜在旅游需求在短期内进入旅游经济循环的可能性不大; • 但潜在旅游需求是实际旅游需求的基础,反映了旅游市 场的潜力,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潜在旅游需求的 转化非常重要。
2014.9.13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三)旅游需求的产生 1、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 2、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
2014.9.13
1、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
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实质上是人们在 各种外在因素和条件综合作用下,所反映出来的
从生理和心理上对旅游的一种渴望。它包括生理
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
值得注意! ▲ 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和时限性 ▲ 旅游需求是从旅游地的角度来看的 ▲ 旅游价格指的是合成价格
2014.9.13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二)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
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的购买欲望;
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的购买能力; 3、旅游需求是一种有效的需求。
2014.9.13
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呈正向
关系,经济发展良好,则旅游需求旺盛,反之,则旅
游需求萎缩。 价格、个人收入、汇兑替换性、目的地形象、距 离和市场等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都会引起旅游需求
的变化。旅游需求呈现敏感性特征。
2014.9.13
(四)旅游需求的特征
3、旅游需求是一种多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需求
2014.9.13
需要(need)、需求(demand)、欲求(desire) 有区别。 当一个人感到饥饿时,他就有“吃”的“需要”; 如果此时有两种食物可以满足果腹需要 ——粗面窝头 和细面馒头,那么,经验告诉他,馒头会比窝头好 吃,于是他有了对馒头的“欲求”;然而,可能很不 幸,他囊中羞涩,只有能买下窝头的“支付能力”, 于是,他的需求就只能是“窝头”。
2014.9.13
• 上述例子可能多少揭示了社会的残酷
性,但实际上,这种依条件而转移的社会 选择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它的脚步。
• 人们如果要旅游,也免不了这种经济上
的选择。
2014.9.13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二)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有旅游 欲望和足够闲暇时间的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旅 游产品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的旅游产品 的数量。
2014.9.13
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所催发、受社会观念和规 范准则所影响、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 泉。 旅游动机是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主观条件,因而成 了各国旅游学者和旅游管理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4.9.13
•
• •
身体健康、文化动机、人际动机、地位与声望;
逃避世俗环境、自我发展、放松、显其声望、回归、密切亲属关系、增进社 会交往; 情感梳理、自我提高、想入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