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探评井层位划分

合集下载

塔河油田托普台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判别方法及应用

塔河油田托普台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判别方法及应用

塔河油田托普台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判别方法及应用李功强;赵永刚;江子凤;邓钰英;宋立志【摘要】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测井解释评价难度很大,利用常规测井信息构建能够反映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和裂缝特征的导电效率、孔隙度、裂缝孔隙度、深电阻率减小幅度四个参数作为划分储层类型的参数,通过对39口井153层不同类型的储层进行参数统计,确定了塔河油田托普台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判别标准,经过2011年4口新井15层的成像测井资料验证,认为采用导电效率等参数来判别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是可行的,与地质研究划分储层类型吻合程度较高,使常规测井资料得到了创新应用.【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3(010)003【总页数】6页(P338-343)【关键词】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测井【作者】李功强;赵永刚;江子凤;邓钰英;宋立志【作者单位】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河南新乡453700;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河南新乡453700;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河南新乡453700;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河南新乡453700;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河南新乡45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碳酸盐岩储层含有世界上60%以上的石油地质储量[1],中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分布广、厚度大,古岩溶发育,目前已在中国古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十多个大型油气田[2]。

海相碳酸盐岩的可溶性为油气田的形成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良好的储层和油气层,因此,对碳酸盐岩的储层的分析评价特别重要。

碳酸盐岩储层多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系统非常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的求取难度很大,其与储层特性的关系要么很复杂,要么没关系[3,4]。

近年来,人们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研究很多,但还没有一种能够广泛应用的有效方法。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输导体系与勘探方向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输导体系与勘探方向

t n efc r sh d o a b n c rirs s m e c nr l a m i F ed a l a d i o c mi n t cu a i f t o e wo k a y r c r o a e y t i t e t f O l il .F u t n t c n o t t r t r l e n h aT i s a su
e p o a i n die to n Ta i ed,Ta i sn x l r to r ci n i he 0if l i rm Ba i
W a gXin ,Li u in ,Lu Gu y n h n n ig ,Ja ewe n a g t Xixa g i o o g ,Z a gYa pn ioW i i ,Hu a l ' aXioi
( . colfE r c ne, hn nvrt o e o u B q g12 4 C ia 1Sho o at Si cs C i U i sy fP t l m, ei 0 29, hn ; h e a e i re n 2 S t KyL brt yo eoem R sac n rs cn ,C iaU i rt o eoem, ei 0 2 9 C ia . t e e a oa r Pt l eor s dPo et g h n e i Pt l a o f r u ea p i n v syf r u B in 124 , hn ; jg 3Rs r ntu xl ao n eep et P t C i dn i e o p n , agh n H bi030 C i ; . e ac Istto po tna dDvl m n, e ohn e h i efE r i o r a ̄ ogOl l C m ay Tnsa , ee460 , hn i f d a 4 C og i e ac stt o el ya dMie l e uc,C ogig4 0 2 C i ) . hn q gRs r I tuef G o g n nr s r n e h ni o a R o e hnqn 00 , hn 4 a

塔河油田12区S94CH缝洞单元油水关系研究

塔河油田12区S94CH缝洞单元油水关系研究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单元 油水 关系 注水替 油
塔河油 出奥陶系油藏储层溶 洞和裂缝发 育主要受 多期构造 及古岩
溶作 州控 制 ,凶而所形成的岩溶缝 涧型储层具有极强 的非均 质性 , 油 藏精 细描 述 十分 凼难 ,部 分学 者在 研 究 中提 出了缝 洞 单元 的概
念 缝涧单元是指 : 。. . 在碳酸盐岩油气藏 中,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 水动 力条件 ,在横l 上和纵I 上连通的 ,以溶蚀的孔 、涮 、 为主 要 U , J 缝 储集空 和渗流j j 匝 莛,并被致密岩体隔挡 、影响流体流动 的储 集体 。 ¥ 4 H 涧单 元 位 于 l 区东 部 的 构 造 高地 。¥ 4 H 涧 单 元 包括 9C 缝 2 9C 缝
多元 函数 智能 学 生 源自可 估量 的 现 实意 义
关键词
教学的职能是传授知 和培养学生能 力两个方面. 在 一 . 元微1分 { { 教学中 ,山于学生的研究对象 ,对变量数学的思维 方法儿乎是 一无所 矢 的 ,凶此在课堂教学中 ,我侧重干以传授 知 来组 织教学 而对 多 ¨ 元微积分 ,考虑到它在分析的结构上与一元徽秋分相蚓的特点 ,这正 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机会 ,所以在课堂教学L ,我注意了以发展学生 } l
极强 ,油水 关系复杂 油井 出水导致的产量下降 已成 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 因素 本文在s4 9 cH缝洞单元单井储层特征 、开发 动 态研 究的基础上 .对¥4 H- 单元油水关 系进行分析,认 为S4 9C  ̄ 9 CH ̄ 单元总体呈现 “ 油高水低” 的现 象,但 开发 中的 油水关 系却 十分复杂 j 由井开采后期 对该类型的缝洞单元进行单井注水替油,能够起到稳油控水的作用
4 结论 ( 7页 ) 转 3

溶洞分类及识别

溶洞分类及识别

2.溶洞分类及其识别模式由于溶洞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时间漫长性,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如何对溶缝洞进行系统的划分和识别的分类方法。

而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中的溶缝洞更是经历后期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故对其进行分类就更具复杂性。

2.1溶洞分类方法及识别伍家和等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溶缝洞建立了5种溶洞综合识别模式,包括:落水洞、潜流洞、溶道、表层溶蚀带以及洞边缝。

落水洞、潜流洞和溶道识别模式的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和产能特征非常明显,容易综合识别;表层溶蚀带模式测井曲线特征和产能特征明显,而地震剖面特征不明显;洞边缝模式严格来说是溶洞模式派生出来的,不能算是单独模式,但塔河油田这种情况较多而单列出来。

2.1.1落水洞及其识别特征落水洞是在溶蚀通道的基础上遇到断裂发生纵向溶蚀作用,形成纵向上规模大,平面上基本不发育的溶洞。

该类型洞顶裂缝带发育厚度大,洞底有较厚的垮塌堆积,洞中净放空规模大,一般有几十米。

落水洞钻井特征:钻井中出现大段放空漏失、井涌,泥浆失返现象,钻时由40-50 min/m正常钻时逐步下降为0,再逐步变为低钻时,之后恢复到正常钻时,放空段长,伴有断续低钻时段、漏速快,总漏失量小,泥浆完全失返,后期伴有井涌现象。

测井曲线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顶部电阻率由高到低的漏斗状、中部放空段、底部电阻率由低到高反漏斗状的三段式特征(图1c),与落水洞的顶部裂缝带(裂缝由不发育——很发育)、中部放空段、底部垮塌堆积段(裂缝由很发育——不发育)模式相对应。

图1 落水洞综合识别模式地球物理特征:地震剖面为典型的串珠状强反射(图1b),与落水洞正演模型对应,振幅变化率为点状强振幅变化率区,地震测井约束反演结果低波阻抗区呈球状分布。

生产动态特征:试井曲线为明显洞+不渗透(或低渗透)边界特征(图1d),生产动态表现出初期高产,很快停产,人工举升严重供液不足等。

2.1.2潜流洞及其识别模式潜流洞是发育在古潜水面附近的水平延伸的溶洞(图2a),一般高度小,呈树枝状或河道状分布,多数溶洞由于上覆压力的挤压造成上部地层的下凹或垮塌。

常规测井曲线说明

常规测井曲线说明

ECS
图24. T760井ECS元素俘获分析图
本段为低RT特征层,含沙特征同上层,GD异常 出现部位较零星,碳酸盐含量相对稳定。
ECS
图25. T760井ECS元素俘获分析图
粘土含量与GD存在近似的线性特征
粘土含量与AL和SI 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碳酸盐含量与Ca具有明显的线性特征
图26. T760井ECS元素俘获分析图
基 本 原 理
具体应用请看专门的倾角多媒体资料
二、碳酸盐岩常规测井曲线
碳酸盐岩常规测井曲线包括八条,具体如下: 自然伽玛(GR):一般泥值充填洞穴高值,灰岩低值,含放射性物质段(铀等)高值。 岩性 自然电位(SP):看不出规律。 井径(CAL):灰岩段缩径或者不扩径,泥值充填洞穴或者洞穴处扩径。 常 规 测 井 曲 线
二、碳酸盐岩常规测井曲线
常 规 测 井 曲 线 图
GR高值, KTH值不高,U 值高,因此GR值高主要 是由铀引起的。
洞穴处: CAL扩径,电阻率降低, 三孔隙度增大。
二、碳酸盐岩常规测井曲线
常 规 测 井 曲 线 图
PE值在4左右,偏离灰岩 值(5),因此岩性不纯,
分析电阻率低值主要是
岩性不纯引起的。
固井质量好:
固井质量中等:
固井质量差:
一、地层倾角测井(DIP)
地层倾角测井主要用来测量地层的倾角和倾斜 方位(王曰才、王冠贵)。地层倾角和倾斜方位角 不是直接测井的,是通过倾角测井的测量值计算出 来的。因此,倾角测井的测量值要保证一个层面的 产状能被计算出来。确定一个层面在空间的产状至 少要有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空间点的坐标,通过计 算求得地层倾角与倾斜方位角(张占松)。
在泥岩夹层处, CAL扩径,

塔河油田6区、7区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连通性及缝洞单元划分

塔河油田6区、7区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连通性及缝洞单元划分

塔河油田6区、7区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连通性及缝洞单元划分杨小峰;康志宏;陈夷;胡佳乐;周磊【摘要】塔河油田6区、7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以表生岩溶和构造运动为主形成的非均质性极强的溶洞-裂缝型复杂油藏.溶洞、溶蚀裂缝和溶蚀孔,是主要的油藏储集孔隙系统;裂缝,是其主要的流体通道系统.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油藏储集体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孔洞系统的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奥陶系油藏后续的开发效果.针对储集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利用油藏动态资料,分析井间储层的连通性,进而对研究区缝洞单元的划分就十分必要.油藏动态资料包括:井间类干扰、示踪剂注采响应以及流体物性差异等资料.通过应用塔河油田6区、7区的动态资料,对研究区内的井组进行了连通性的确定以及缝洞单元的划分.这对于研究区后续的注水开发及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01【总页数】7页(P182-188)【关键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动态连通;缝洞单元划分【作者】杨小峰;康志宏;陈夷;胡佳乐;周磊【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塔河油田6区、7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处在沙雅隆起中段阿克库勒凸起的轴部。

在早期海西构造运动作用下,研究区岩溶逆断裂较为发育。

岩溶断裂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进行储层改造、油气向上运移、局部构造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

研究区油气相对较为富集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构造轴部的北东向大断裂两侧。

研究区奥陶系顶面埋藏深度在5 300~5 600 m,顶面构造整体上表现为北东高南西低的趋势,中部高、向四周变低,呈现为一系列北东走向的残丘。

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构造特征简析

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构造特征简析

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构造特征简析摘要: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TP208井实钻录井、测井及区域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和奥陶系内各层系界面纵横向展布形态进行对比,阐述不同期次的地质构造运动对本区块地层沉积的影响,以及最终形成目前的构造格局特征。

关键词:区域构造阿克库勒油气藏地质背景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是中石化西北油田近年来的勘探开发新区块,也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

TP208井位于托甫台区块的东南部,该井于2009年10月13日开钻,2010年3月8日完钻,完钻井深6462.00m,层位O2yj。

通过对该井的实钻录井、测井、测试及区域邻井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对托甫台区块的构造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1 区域构造特征TP208井位于托甫台构造东南边缘带,塔河油田七号区块西南部,属阿克库勒凸起西南斜坡部位。

阿克库勒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段南翼,西邻哈拉哈塘凹陷,东靠草湖凹陷,南接满加尔凹陷及顺托果勒隆起,北邻雅克拉断凸、库车凹陷。

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在区域南东-北西向的挤压背景下,碳酸盐岩台地遭受改造、淹没、消亡,鼻凸形成以及陆屑海岸沉积发展时期,形成向西南倾伏的北东向展布的大型鼻凸,总体表现为南西低、北东高。

地表淡水沿断裂下渗、溶蚀,形成加里东期古岩溶缝洞。

晚奥陶世-中泥盆世,随着满加尔周边沉降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原台地建造在晚奥陶世末消亡。

中泥盆世末的海西早期运动,强烈的构造隆起与陆源碎屑注入,使塔河地区主体上奥陶统-中泥盆统剥蚀殆尽,中-下奥陶统也受到部分剥蚀。

海西中-晚期,本区进入以挤压为主的构造开合旋回,志留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以上,泥盆系东河塘组-下石炭统向鼻凸高部上超。

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末,发生海西晚期和末期运动,本区受强烈南北向挤压,发生构造变形,断裂活动强烈,形成晚二叠世岩浆裂隙型喷溢。

海西晚-末期运动,还使本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大部分地区缺失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中-上二叠统仅在鼻凸周围局部残存,个别地方下石炭统也缺失,三叠系超覆于中-下奥陶统之上。

塔河油田四区缝洞性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塔河油田四区缝洞性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石 2011 年 5 月





程 第 25 卷 第3期
P ET R O LE U M G E )L(刃 Y A N D E N G IN E ER IN G
文章 编号 : 1673 一8217 ( 2011 ) 03 一0061 一04
塔 河 油 田 四 区缝 洞 性 油 藏 缝 洞 单 元 划 分 方 法 研 究
妇 巨} 卜 曰
图 1 地层压力变化特征分析法原理
从 理论 上 讲 , 同一单 元 应 具有 相 对一 致 的压力 降 落或压 力变 化趋 势 ; 不 同缝 洞 单 元应 具 有 不 同 的 地层 压力 变化 特征 在 对 油 藏 所 有 的地 层 压 力 进 行 系统 分 析 和 整 理 筛选 的 基 础 上 , 从 构 造 图 上 找 出相 邻 的井 对 出 发 , 采用 局部就 近 的原则 进行井 间对 比分 析 , 观察相 邻 井组地 层压 力变 化 是 否 随 时 间递 减 具 有 一致 性 若趋势 一 致, 判 断 连 通, 可 以 划 归 为 一 个 单 元 ,
塔 河油 田 4 区连通 井组平面图
TK 4 3 2
图 裸 遥 山 .
0 .e 曰. s e . e ! 臾珍刊 玲刊 M 2仪 盯 刁 3 ~0 2 2 0 略 刁 8一 ( 9 2 20 0 一 2 一 0 5 2 2 加 1一 8一 4 0 2 2以 犯刁 2- 2 0
时间护 月一日 年一
图 4
2. 2 5 48 井 组
此 井组 中的 T K4 25C H 井 和 5 48 井类 干扰 信 息 特 别 明显 ,例 如 T K4 5C H 井一 投 人生 产 , 5 8 井 产 2 4 量 大 幅下 降 , 说 明为 同一单 元 ( 图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200
5610
4 0
5620
4 0 4 0 4
5630
0 4 0 4 0 4
5640
D3d
5650
0
5660
4
5670
0
5680
6 0 6
5690
0 6 0 6
5700
0
5710
6 6 6 6 6
5720
6
5730
6
岩性特征: • 本组以砂岩为主与泥岩呈略等厚互层,砂岩 呈灰白色,顶部局部见灰色粗砾岩。 电性特征: • 砂岩层:电阻率数值多在0.4-2.5Ω·m之间, 自然伽玛数值在30-45API之间,自然电位呈 负异常。 • 泥岩层: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或浅探测电阻 率小于深探测电阻率;自然伽玛多为尖峰状 高值。 界线划分依据: 本组砂岩石英含量高,多为石英砂岩,岩屑 呈现灰白色;下部地层岩屑、长石含时明显增 多,且砂岩多含沥青而呈现灰黑色、黑色,顶部 也见灰绿色砂岩,颜色为划分界线较为直观的方 法。上下地层砂岩钻时均较快且平稳。 界线之上自然电位负异常较为明显且曲线呈 锯齿状,之下电位值急升后趋于平衡,界线处呈 明显台阶状;自然伽玛值变化大,曲线呈尖锋 状,之下亦较平直,两条曲线在界线处均呈台阶 状。东河塘组砂岩电阻率曲线分异性明显好于界 线之下砂岩。由自然电位和电阻率分异性亦可说 明东河塘组砂岩孔渗性好于下部地层砂岩。
0.2 200
K1kp
4190
6 2
4200
6
4210
2
4220
6
4230
2
4240
6
4250
2
4260
6 2 6
4270
2
4280
4290
J1
6
4300
4310
0
4320
2
4330
6
2
4340
6
TP7



比例尺1:500


2 0.2

HT02(ohm-metre)
200
一、三叠系下统柯吐尔组
0.2 200
C1b
5510
6
5520
5530
6
5540
6
5550
2
5560
6
5570
2
6
5580
2
0
5590
0 0 6
5600
0
5610
4 0 4 0 4
岩性特征: 上部为灰岩、石膏夹泥岩,即“双峰 灰岩”;中部为大套泥岩 ,即石炭系 下统下泥岩段;下部为泥岩与细砂岩 不等厚互层,即石炭系下统下砂泥岩 段。 电性特征: • 区域性标志层“双峰灰岩”,测井曲 线特征表现为低自然伽玛、低声波、 高电阻率。 • 中部泥岩段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自 然伽玛数值多在75-90API • 下部砂岩电阻率曲线数值在4-8Ω·m之 间变化;自然伽玛数值在45-60API之 间。 界线划分依据: 界线处上为泥岩,下为砂岩 。巴楚组 及东河塘组砂岩石英含量均较高;但巴楚 组砂岩灰质含量重,滴稀盐酸起泡,较致 密,岩屑略带黄色;东河塘组砂岩滴稀盐 酸不起泡,较疏松,岩屑呈灰白色。两地 层砂岩钻时明显变快。 界线之下东河塘组电阻率分异性比上部 地层好,自然伽玛曲线分界处形成一个明 显下降的台阶,下部地层自然电位总体低 于上部地层。
HR60(ohm-metre)
0.2 200
6
6 6 6
6340
6350
6
6360
6
6370
6
6380
6
6390
6 6
6400
6
6410
6
6420
6
6430
6
• 本组以泥岩为主,与泥灰岩、泥晶 灰岩呈略等厚互层,夹粉砂岩、泥 质粉砂岩。 电性特征: • 电阻率值多在5.0-30Ω·m之间,当 灰质含量增加时电阻率数值增大; 自然伽玛值变化范围较大,在30105API之间。 界线划分依据: • 桑塔木组下部灰岩泥质含量较上部 减少,而下伏地层灰岩质较纯,用浓 盐酸酸洗可以进行鉴别;界线之下灰 岩表面光滑、断口具贝壳状略带油脂 光泽,而桑塔木灰岩有点模糊,不清 澈。界线之处钻时略有变化。 界线之下灰岩变纯,其自然伽玛值 下降且变得平直;电阻率曲线较界线 之上也变得较平直。
200 200
伽玛曲线(API) 层 位
0
钻时曲线
100
0
150
井 深 剖 面
自然电位曲线(mv)
0 100
颜 色 6 代 号
6 6
HT06(ohm-metre)
0.2
4830
(m)
HT12(ohm-metre)
0.2
4840
6
6
4850
6 6
T1k
4860
4870
6
4880
4890
4900
7
4910
一、白垩系下统卡普沙良群 1、岩性特征:
上部为泥岩夹灰、棕褐色粉砂岩、细 砂岩;中部泥岩与砂岩等厚互层;底部为 砂岩夹泥岩。
2、电性特征:
砂岩层电阻率曲线呈高侵特征,地层 电阻率值为0.65-0.25Ω·m,电阻率随着 泥质含量增加而增加。自然伽玛为5075API,自然电位呈明显负异常。 泥岩段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或浅探测 电阻率小于深探测电阻率,自然伽玛为 75-110API。
6
TP7






HR10(ohm-metre)
0.2 200
比例尺1:500
伽玛曲线(API) 层 位
0 0 150
• 八、奥陶系上统桑塔木组 岩性特征:
200
钻时曲线
100

6320
自然电位曲线(mv)
0 100



颜 色 6 代 号
6
HR30(ohm-metre)
0:
本井界线上下地层岩屑颜色易于区 分,之上地层砂岩为棕褐色,之下砂岩为 灰白色;岩屑粒度下部地层粗于界线之 上,且下部岩屑含砾。界线处为泥岩与砂 岩接触,但钻时变化不明显。 界线之上砂岩层因为砂泥互层,自然 伽玛曲线呈锯齿状,之下砂岩不夹泥岩, 曲微齿状线近直线;自然电位也因下部地 层砂岩纯呈箱形负异常,而上部呈齿状。 界线处伽玛及自然电位值均明显上升 ,呈现台阶状。
HR60(ohm-metre)RD
2
岩性特征: 本组岩性为大套灰岩,部分含泥质为泥质 灰岩、泥灰岩
6410
6

6420
6
6430
6440
6
O3l
6450
6
6460
6
6470
6
6480
6490
6
6500
O3q
6510
6520
6530
6540
6550
O2yj
6560
6570
6580
6590
电性特征: 自然伽玛曲线呈中、低值,约为30-60API ;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底部电阻率曲线 呈高侵或低侵,电阻率值为12-120Ω·m。 界线划分依据: 区域上多数井包括本井进入恰尔巴克组为 棕红、棕褐色(灰质)泥岩 ,即为区域标志 层,颜色及岩性易于区分;但本区块完钻的 TP6井却为灰色泥岩,因此钻够设计厚度时 未出现棕、棕红色泥岩则要引起足够重视, 以免引起地层误判。 界线之下泥岩钻时较上部灰岩慢,钻进时 钻时出现变化时则要考虑是否进入新的地层 界线处自然伽玛变化明显,下部地层泥岩 伽玛值上升,具倒钟形,与区域曲线特征一 致。
七、志留系下统柯坪塔格组 岩性特征: • 该组为大套泥岩,颜色为绿灰、 灰色,底部灰色灰质粉砂岩。 电性特征: • 泥岩自然伽玛曲线近直线,阵列 感应电阻率曲线基本重合。 界线划分依据: 本组界线现场划分有一定难度: 首先上下地层钻时变化不明显,其 次是两地层泥岩颜色不易区分,第 三是本地层泥岩掉块多,有的井滞 后几十米,岩屑 混杂。但下部地层 的泥灰岩颜色及岩性均易识别,只 要看到有泥灰岩出现表明已经进入 桑塔木组,我们就得向上追索界线 界线上下自然伽玛均呈锯齿状, 不易识别;但电阻率曲线进入下部 地层后多呈锯齿状、尖锋状且值变 化大,而上部地层基本重合近直线
2
TP7





4

HR10(ohm-metre)
0.2 200
2
比例尺1:500
伽玛曲线(API) 层 位
0 0 150
4 2
钻时曲线
100
井 深 剖 面
自然电位曲线(mv)
0 100
颜 6 色 代 号
2
HR30(ohm-metre)RS
0.2 200
4180
(m)
HR60(ohm-metre)RD
0
四、石炭系下统巴楚组
6
TP7





2

HR10(ohm-metre)
0.2 200
比例尺1:500
伽玛曲线(API) 层 位
0 0 150
钻时曲线
100
井 深 剖 面
自然电位曲线(mv)
0 100
5500
(m)
颜 色 代 号
HR30(ohm-metre)
0.2 200
HR60(ohm-metre)
TP7





6

HR10(ohm-metre)
2 20000
九、奥陶系上统良里塔格组
20000 20000
比例尺1:500
伽玛曲线(API) 层 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