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言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是为了确保计算机培训的有效性和高质量而制定的指导文件。
本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以便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课程和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并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第二章:培训目标本章将详细列出计算机培训的目标和目标。
主要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和热情;3.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基本的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和网络使用;4. 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第三章:课程结构本章将介绍计算机培训课程的整体结构。
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等;2. 办公软件应用模块:介绍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等;3. 图像处理与设计模块:教授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技巧;4. 网络应用模块: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包括网络搜索、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5. 编程与开发模块:教授编程基础知识和开发技巧。
第四章:教学方法本章将介绍计算机培训中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将包括: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方法来传授知识;2. 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来展示操作过程;3. 实践:学生将通过实际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4. 个性化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辅导;5. 小组合作:学生将被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
第五章:评估与考核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培训的评估与考核方法。
评估和考核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授课期间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估;2. 作业与项目: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和项目的质量和完成程度;3. 考试:定期进行笔试和实践考试以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4. 综合评估: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综合评估其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计算机培训计划大纲

计算机培训计划大纲一、培训目标1. 培养学员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 提升学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办公技能。
3. 帮助学员在计算机领域找到就业机会或提升现有工作能力。
二、培训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网络基础知识- 数据存储与管理2. 办公软件操作- Microsoft Office套件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 - Adobe Acrobat等PDF编辑软件的使用- 其他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3. 网页设计与开发- HTML、CSS基础知识- 网页设计工具的使用- 网页开发技术和流程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数据可视化技术5. 编程语言及软件开发- 常用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软件开发流程与方法- 软件测试与调试技巧6. 网络安全与维护- 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技术与工具-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三、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 通过讲座、PPT等形式,向学员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
2. 实践操作-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员进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项目实战- 设置项目实践环节,让学员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4. 综合演练- 安排综合性演练,考核学员的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
四、培训环境1. 教室设施- 配备投影仪、电脑及网络设备,满足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需求。
2. 软件工具- 提供最新版的办公软件及开发工具,确保学员学习的软件版本与实际应用的接轨。
五、培训师资1. 教师团队- 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专业教师,熟悉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2. 助教支持- 配备助教协助教师进行实操指导和学员辅导。
六、培训评估1. 考核方式- 定期组织笔试、实操考核等方式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
2. 考核内容- 考察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项目实战表现。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是指用于教育部门或教师参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定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及其编制原则。
二、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目标是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其中,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信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提供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能够指导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既定的能力水平。
三、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全面、合理地覆盖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个专业和方向。
它应涵盖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常用应用软件等;同时也要包括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大纲还可以根据学校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传统的面对面授课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但应辅之以实验、案例研究、团队合作和项目制等形式。
此外,信息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应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实验,通过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应包含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采用多种形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和项目展示等。
评价应公正、客观,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编制原则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原则:大纲的内容和方法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保持与时俱进。
2.系统性原则:大纲的内容应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可操作性原则: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应具体、明确,便于教师和学生操作。
计算机培训计划及大纲

计算机培训计划及大纲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提高学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使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与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培训对象欢迎所有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的人员报名参加,不限年龄和性别。
三、培训内容及大纲1. 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原理(2)操作系统及其功能(3)计算机网络基础(4)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技巧2. 互联网应用(1)互联网发展历程(2)浏览器的使用技巧(3)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4)网络安全意识培训3. 计算机编程基础(1)编程语言概述(2)基本编程逻辑(3)常用编程工具的使用(4)简单的编程实践4. 数据库应用(1)数据库基础知识(2)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4)数据库运维基础5. 前端开发(1)HTML/CSS基础(2)JavaScript(3)网页设计技巧(4)响应式设计与移动端适配6. 后端开发(1)服务器端技术基础(2)数据库连接与操作(3)服务器端框架的使用(4)Web API的设计与使用7. 安全技术(1)网络安全基础(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3)安全漏洞与修复(4)网络安全管理8. 项目实践(1)团队合作项目(2)自主开发项目(3)应用技术实践(4)项目总结与展示四、培训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技术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培训师资本培训将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担任讲师,为学员提供精准的讲解和指导。
六、培训时间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将于每周末或工作日晚上开设培训课程,时间将灵活调整。
七、培训地点培训地点将选择设施完备、环境舒适的现代化培训基地进行授课。
八、培训收费针对此次培训,收费将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优惠政策,更多详情请咨询培训机构工作人员。
九、培训保障1. 培训机构将提供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确保学员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案手册: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教案手册: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是一份旨在帮助教师规范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学效果的文件。
作为信息时代的代表,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必修课程,涉及面广,应用不断拓展。
在这个背景下,制定一份全面、具体的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课程的实际目的和教育效果,也是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
通过设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网页设计、编程语言、多媒体制作、网络安全等。
这些内容广泛、复杂,针对初中、高中生的发展和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有条理的讲解和演示,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法、网络学习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织中不断深化认识、提高技能。
四、评价标准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评价标准是评价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
评价标准包括考试成绩、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
评价要科学公正,不应单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长。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软件,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
应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多媒体教学和虚拟实验等教学活动,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的使用范围,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是中国信息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旨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当保持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共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讲堂教学大纲

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一代信息技术学时:32学分:2授课对象:高职专科大一学生课程性质:面向数字经济发展和专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通识课程。
主要授课内容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兴产业三个篇章。
基于各行各业数字化升级背景,教学内容与各专业需求紧密结合,选用体验感强的日常生活新一代信息技术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有机融入了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贡献和新技术活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思政元素,润物无声,涵养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和技能。
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知识点对应案例应用实践,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本课程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使学生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真实场景应用,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前沿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项目1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1.1新一代信息技术1.2科技创新1.3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1.4产业革命1.5我国的创新驱动战略项目2大数据技术2.1大数据概述2.2大数据的处理流程2.3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框架及开源大数据平台2.4大数据技术的行业应用2.5大数据安全项目3人工智能技术3.1人工智能的概念3.2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发展3.3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3.4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技术3.5人工智能应用领域3.6人工智能产业链3.7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项目4云计算技术4.1云计算的演变4.2云计算的定义4.3云计算的五个特征4.4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4.5云计算的四种部署模式4.6云计算的基础技术4.7云计算的加速技术4.8云原生应用程序4.9云计算的安全与隐私4.10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项目5现代通信技术5.1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5.2现代通信系统的总体愿景5.3现代通信发展的需求驱动力5.4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5.5现代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项目6物联网技术6.1物联网概述6.2物联网的历史与发展6.3物联网的特征6.4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6.5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趋势项目7虚拟现实技术7.1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7.23R技术7.3虚拟现实的特点7.4虚拟现实的组成7.5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7.6虚拟现实的应用领域项目8区块链技术8.1区块链的定义8.2区块链的“前世今生”8.3区块链中的关键概念8.4区块链的工作机制8.5区块链的特点分析8.6区块链技术的优势8.7区块链的分类项目9网络空间安全技术9.1什么是网络空间?9.2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要素9.3网络空间安全的隐患及威胁的根源9.4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框架结构与防范体系层次9.5P2DR网络动态安全模型9.6网络安全设计原则9.7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9.8网络安全类型与法律法规9.9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9.10个人信息安全防护9.11网络空间安全发展趋势与新兴技术项目10信息技术应用创新10.1信创概述10.2发展信创的意义10.3信创产业的发展历程10.4国家新创战略10.5信创产业布局10.6信创发展助力青年发展项目11数字经济11.1数字经济的概念11.2数字经济的发展历史11.3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11.4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11.5数字经济的主要平台11.6数字经济的模式业态11.7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三、教学安排及方式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室讲授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培训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计算机培训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理解,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库等;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技能,包括编程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等;3. 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能力,包括应用软件的使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应对现实工作中的挑战。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原理1.2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1.3 计算机网络基础原理与应用1.4 数据库基本原理与应用2. 计算机编程技术2.1 编程语言基础(选择一种主流编程语言)2.2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与方法2.3 算法设计与分析3. 计算机实践操作3.1 应用软件使用与操作3.2 网络管理与维护3.3 系统安装与配置3.4 数据备份与恢复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4.1 项目管理与协作4.2 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培训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授课讲解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编程技术的相关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或电脑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并实践所学的知识;3. 项目实践:设计一些小型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五、评估方式1. 平时作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及时性进行评估;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总结能力;3. 项目评估:通过团队合作项目的成果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4.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理论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六、参考教材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作者: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s;2. 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Andrew S. Tanenbaum;3. 数据库系统概论,作者:Abraham Silberschatz。
计算机培训大纲范文

计算机培训大纲范文一、课程介绍1.1课程概述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员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具备计算机编程和网络应用的能力。
1.2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硬件组成-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习计算机编程基础,包括算法设计和程序语言-熟悉网络应用和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1.3适用对象-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初学者-需要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从业人员-准备投身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学生二、课程内容2.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计算机存储器和外部设备2.2操作系统-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和比较-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文件管理和数据备份2.3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的概念和分类-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网络安全和常见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法2.4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算法设计和程序流程图-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和比较-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函数2.5网络应用-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和技巧-网络浏览器和引擎的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的配置和使用-网络应用软件的选择和安装三、教学方法3.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员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3.2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3.3作业练习布置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评估方式4.1平时成绩根据作业、实验以及课堂表现等进行评分。
4.2期末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测试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5.1教材推荐-《计算机基础教程》-《操作系统导论》-《程序设计与实践》-《网络应用与安全》5.2参考资料-互联网上的相关教程和文档-计算机科学相关的期刊和论文六、师资和教学资源6.1师资力量本课程由具备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授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中级)浙工大之江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一、制订的依据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和在校生的特点制订该大纲。
采用教材:国家统一试题库不同模块的培训教材。
二、性质与任务随着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及部门已将其作为一种必备的基本工作技能,相应的培训及技能鉴定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是原劳动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根据劳部发[1996]19号《关于开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授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
开展这项考试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促进其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应用人员的使用水平和高新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对高新技术应用人员的择业、流动提供一个应用水平与能力的标准证明,以适应劳动力的市场化管理。
本课程的培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的。
三、基本要求和内容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培训面向全体劳动者。
本课程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注重实践环节,兼顾理论知识。
学员学完该课程后,将在理论与职业技能上得到系统的训练,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要求。
四、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培训和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考试方法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程序完成具体的作业任务,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
采用模块化的培训考试设计,根据不同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情况,以职业功能分析法为依据建立若干个使用软件的独立模块,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模块,有效地解决了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特殊问题。
考试模块目录序号模块模块名称编号平台1 初级操作员001 Windows/Office2 00 办公软件应用002 Windows(旧)Windows XP(新升级)Windows平台(高级)011 FoxBASE+平台3 01 数据库应用012 Visual FoxPro平台4 02 计算机辅助设计021 AutoCAD平台高级031 3D Studio平台5 03 图形图像处理032 PhotoShop平台高级034 3D Studio MAX平台035 CorelDraw平台051 Netscape平台6 05 因特网应用052 Internet Explorer平台7 07 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071 IBM-PC兼容机081 Windows NT平台8 08 局域网管理082 Novell NetWare平台091 Director平台9 09 多媒体软件制作092 Authorware平台10 10 应用程序设计编制101 Visual Basic6平台102 Visual C++平台103 Delphi平台11 12 网页制作121 Dreameaver平台122 Fireworks平台123 Flash平台FrontPage2002平台网页制作高级考试适用对象:1、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软件开发●调试检测●设备维护●网络管理2、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信息管理●制图、辅助设计●排版.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3、其他职业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办公软件、因特网●Auto CAD●会计软件●Photoshop、3D Studio MAX、CorelDraw计算机类职业是国家实行准入控制的职业,而计算机应用技术是现代职业的必备技能。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即OSTA认证,是最权威的是IT行业的就业通行证。
其考培标准统一,考试题库公开,实行随培随考,考核真实能力,OSTA证书具有唯一编号。
该证书作为反映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的基础性职业资格证书,在要求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实行岗位准入控制的相应职业作为上岗证,在其他就业和职业评聘领域作为计算机相应操作能力的证明。
我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以下模块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的培训考试:1.办公软件应用技能模块(操作员)2.数据库应用技能模块(数据库操作员)3.因特网应用技能模块(网络操作员)4.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5.图形图象应用技术(图象制作员)6.应用编程技术(程序员)7.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技能模块(微机系统维修员)申报条件申请参加考核的人员,经过要求的培训后,根据本人能力和实际需要,可参加本模块设置的相应等级、平台的考试。
培训与鉴定方式采用短期强化培训,培训课时为60~80学时。
鉴定方式使用全国统一题库,按照操作要求,完成指定的考试题目;考试全部在计算机的相应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完成,实际测试操作技能。
鉴定时间:120分钟。
五、各模块技能培训和鉴定标准5.1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培训和鉴定标准掌握微机及常用外部设备连接和使用方法及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命令的使用知识;熟练掌握一种中文平台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知识;熟练掌握一种办公应用软件的基本使用知识;掌握防病毒基本知识。
具有熟练的操作系统使用能力;具有熟练的文书处理软件使用能力;具有熟练的数据计算、分析和图表处理软件应用能力;具有熟练的文件管理和打印操作能力。
实际能力要求达到:能使用办公应用的相关软件和设备熟练完成日常文字、数据的处理。
5.2数据库应用技能模块(数据库操作员)掌握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命令的使用知识;掌握一种中文平台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包括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掌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使用知识与方法。
具有基本的操作系统使用能力;具有数据库工作状态下汉字输入与输出的能力;具有在数据库命令工作方式下,正确使用数据库命令与函数完成一般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运用简单数据库处理程序完成一般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
实际能力要求达到:能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设备,独立完成一般数据处理工作。
5.3因特网应用技能模块(网络操作员)掌握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因特网的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因特网的虚拟网络软件IP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因特网的可靠传输软件TCP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因特网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因特网的IP地址和主机域名的基本知识;掌握浏览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因特网的统一资源定位符的概念和书写方法;掌握因特网上常用的英语词汇(150-200个左右)。
具有熟练的将本地计算机以PPP和仿真终端的方式连入因特网的能力;具有熟练使用因特网进行网络通讯的能力(包括电子邮件,网上会议,网上聊天,网上电话和网上传真等);具有熟练使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搜索和信息查询的能力;具有根据实际需要熟练配置因特网WWW浏览器的能力;具有熟练使用因特网完成各种网上作业(下载软件,收听在线音乐,收看在线电影,网上找人等)的能力;5.4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掌握微机绘图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操作系统的一般使用知识;掌握基本图形的生成及编辑的基本方法和知识;掌握复杂图形尺寸、复杂文本等的生成及编辑的方法和知识;掌握图形的输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知识。
具有基本的操作系统使用能力;具有基本图形的生成及编辑能力;具有复杂图形尺寸、复杂文本的生成及编辑能力;具有图形的输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能力。
实际能力要求达到:能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软件(如AutoCAD)及相关设备以交互方式独立、熟练地绘制产品的二维工程图。
5.5图形图象应用技术(图象制作员)了解平面及立体构图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彩色模式及基本配色原理;掌握微机及常用图形图像处理设备(如鼠标器、扫描仪、打印机等)基本连接和简单使用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DOS和Windows两种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命令的使用,特别是文件管理、图形图像文件格式及不同格式的特点和相互间转换的基本知识;掌握点阵图像和矢量图形的特点;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
具有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基本的使用能力;具有基本的图像扫描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使用能力;实际能力要求达到:能使用图形图像处理相关软件和图像扫描、输出设备独立完成三维静态图像和动画制作工作。
5.6应用编程技术(程序员)掌握 windows 程序的基本概念、界面风格与运行机制;掌握 Basic 语言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简单的条件控制与循环控制语句;掌握 windows程序设计中对象、对象属性、对象方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了解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了解windows 文件及文件类型。
具有使用程序设计软件建立标准EXE工程、编译该工程及运行结果的能力;具有设计SDI、MDI窗体,加入菜单、工具条、按钮、文本框等控件的能力;具有设计响应基本的windows事件(如按下按钮、菜单、工具条等)的程序过程,并在过程代码中改变窗体中部分控件属性的能力;具有编写程序过程读写文本文件内容的能力。
5.7 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技能模块(微机系统维修员)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配置要求及相关外设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微型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如:DOS/Windows),能熟练操作机器;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安装、调试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相关测试软件、诊断软件的使用方法,理解常见错误信息;了解计算机系统运行基本环境要求(用电、温度/湿度、常用设备禁用环境等);了解系统的CPU、中断、内存、I/O地址、DMA、BIOS等及相关参数;了解更换设备的方法(板极维修)和操作注意事项;具备计算机系统维护的知识。
熟悉常见的微型计算机板、卡、存储器、驱动器、外设及其规格、型号、接口和使用要求,能正确熟练地连接和设置微型计算机和打印机等常用外部设备;能熟练拆装微型计算机,完成板、卡和外设的硬件开关设置,完成常用设备硬件及驱动程序的安装和设置(例如CD-ROM、声卡等);能熟练使用系统维护软件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压缩/还原、软盘拷贝、软盘数据镜像等;能熟练完成一般消耗材料的更换;能熟练地使用简单的维修工具和仪器;能完成计算机的病毒检测、清除和防病毒;能完成微型计算机硬件板极故障定位、维修和设备更换。
实际能力要求达到:能完成微型计算机的板级维修工作。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