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2,人口: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
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
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中国的地理特征
1,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2,地貌:中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3,自然资源: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
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
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状况: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台风、寒潮,而地质灾害包括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
— 1 —
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 2 —。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一、地理位置和疆域陆地面积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海陆疆界达40000km,陆界22000km,海域大陆岸线 18000km, 岛屿岸线 14000km。
古丝绸之路、现欧亚大陆桥贯通中国和欧洲。
二、地形地貌1、概况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地形的主要特征是:(1)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2、分述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三、河流水系1、概述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内外流区域兼备。
总的来说,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多为内陆咸水湖。
2、河流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
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中国的河流,按照河流径流的循环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沟通的内流河。
长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
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
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
初一地理常见地理地貌与自然环境特点归纳

初一地理常见地理地貌与自然环境特点归纳地理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是地球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了解常见地理地貌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常见地理地貌与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归纳。
一、平原平原是一种地势低洼、平坦的地貌类型,大部分由沉积物构成。
平原地区通常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
中国的京津冀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都是著名的平原地貌。
由于平原地势平坦,易于人类活动,经济发达,人口数量众多。
二、山地山地是指地势高耸、海拔较高的地貌类型,山地通常由山脉、山系、山峰等构成。
山地地貌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气候和植被多样,山地地貌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旅游价值。
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脉等都是著名的山地地貌。
山脉中的山峰常被视为人们向往和崇拜的目标,也是登山运动的热门地区。
三、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缓的地貌类型。
高原通常位于山地之上,地形复杂,由砾石、岩石构成。
因为地势高,高原地区气温低、气压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
中国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都是著名的高原地貌。
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农业和畜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盆地盆地是指地势较低、四周环绕有山脉或山地的地区,地形呈现盆状或碗状的特点。
盆地通常由沉积物和含水层构成,水资源较为丰富。
中国的四川盆地、松辽盆地等都是著名的盆地地貌。
盆地地貌的特点是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和渔业发展。
五、河流河流是地表水在地势较低处自然流动的通道,河流常常形成独特的地形特征,如峡谷、三峡等。
中国的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等都是著名的大河。
河流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在流经的地区形成了河谷农业和水力发电等。
六、湖泊湖泊是地表积水形成的淡水水体。
湖泊多种多样,有大湖、小湖、深湖、浅湖等。
中国的青海湖、洞庭湖、太湖等都是著名的湖泊。
湖泊会对周边的气候和生态产生影响,同时也是旅游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来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描述及分析 最新版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描述及分析【总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模式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候、生物(植被)、水文(河湖)、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地理位置专题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地形部位4.大洲交界或国界、国家位置5.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6.经济和军事位置7.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气候专题【气候的描述】一、气候特征的描述1.气候类型名称2.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冬季、夏季、最低月气温、全年气温及温差(年较差和日较差))“恒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3.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冬季、夏季、全年)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水热组合5.风6.光照(太阳辐射)7.主要气象灾害名称二、气温特征的描述1.年均温2.季节(全年、夏季、冬季)或年际变化“衡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3.年温差4.气候单调区的气温日较差三、降水特征的描述1.年降水总量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变化)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降水的年际变化4.雨季和旱季长短四、风的描述1.风向、源地2.风力3.风的水热性质4.影响的时空范围5.如要比较两种风,还要比较“成因”五、天气特征的描述1.气温及其变化2.大气湿度、气压3.晴雨情况及变化4.风向、风力5.紫外线强度(光照)6.大气舒适度【气候的分析】一、气候的成因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2.大气环流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 ) 季风环流3.海陆分布、海陆位置4.地形海拔高度、阻挡水汽情况(迎风坡\背风坡)5.洋流 (寒暖流)6.下垫面比热7.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拓展资料】⑪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

地理我国的自然地理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系水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各异,东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平,中部地区以高原和丘陵为主,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山和盆地为主。
在东部沿海地区,有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流经中国的中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交通干线。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流经中国北部,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在中部地区,有巴蜀平原、江汉平原和河南平原等广阔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人口聚居。
另外,中国还有一些著名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条件极端。
二、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夏季湿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而北方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则属于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中国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也为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中国还受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水系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
黄河、长江、松花江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它们为中国的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持。
此外,中国还拥有许多大型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这些湖泊不仅美丽风景,还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保护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了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自然灾害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尤其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经常发生地震,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描述自然环境特征

描述自然环境特征
描述自然环境特征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点描述、区域气候特点描述、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植被、土壤特征、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特征由地球表层中无机、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
具体详情
⑴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⑵地形特点叙述
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
⑶区域气候特点叙述
气候类型;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光照状况;气候分布;气象灾害。
⑷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
水系特点——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水文特点——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有没有凌汛;水能。
⑸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类型;水平原产规律;横向自然拎特点。
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⑹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运与水能;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貌、气候和生物资源。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濒临太平洋,东临日本海、东海和南海,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相接,包括俄罗斯、蒙古、印度等。
中国东部与韩国、日本相对,西部与中亚、印度次大陆相连,南部与东南亚相望,北部与俄罗斯、蒙古相接。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在地理上具备了与多个国家交流合作的优势。
二、地貌特征中国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
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分布在西南地区。
丘陵地带主要位于长江和黄河流域,如川渝丘陵和华北丘陵。
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这些不同的地貌特征给中国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条件。
三、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因地理位置的广度而多样化。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冬季漫长且寒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较短,以亚热带和季风气候为主。
西南地区气候多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以海洋性气候为主。
这种气候条件为中国的农业、旅游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四、生物多样性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境内有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竹子资源,以及丰富的草地、森林和湿地资源。
中国的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熊种——大熊猫、藏北岩羊、华南虎等。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之一,吸引着数百种候鸟在中国境内停留或迁徙。
总结: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
了解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于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加以详细解释和分析。
一、地形1. 地形的分类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高低不平程度。
按照不同的标准,地形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峡谷等。
2. 地形的形成地形的形成受到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地壳运动是地形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和气候、水文等密切相关。
3. 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不同的影响,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而高山地区则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二、气候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
气候受到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的类型根据降水和温度状况,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农业、工业和人口分布。
三、水文1. 水文的要素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海洋等水体,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2. 水文的作用水文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文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层的可耕植物的外部,其类型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壤质土壤、粘质土壤等。
2. 土壤的养分土壤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3. 土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保护自然地理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保护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牧草地。
解析图示区域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图中呈现的信息加以描述。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
[
模板构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对点练]读“世界某地区略图”,简述图中甲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①地形以平原为主;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③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④含沙量小;⑤多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自然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特征,即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甲地位于
赤道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平原上,降水多,年际变化小,植被覆盖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