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的分类

合集下载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表11-1):(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
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激素以及雄激素等。

另外,胆固醇的衍生物棗1,25-二羟维生素D
3
此外,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之中,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主要在组织局部释放,可对局部功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可将前列腺看作一组局部激素。

高中生物知识点激素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激素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激素总结一、激素的定义与分类激素最初定义为在某器官生成分泌,进入血液中,或者进入另一器官从而改变其功能,或者是形态结构的微量化学物质。

激素目前至少有两百种,根据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肽激素和蛋白质激素:这类激素由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的一级结构。

胺类激素:由氨基酸合成转换而来,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氨基酸类激素:如T4、T3由酪氨酸经碘化偶联而成。

类固醇类激素:其化学基本结构是类固醇,在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内,胆固醇经链裂酶、羟化酶等酶作用下转变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以及孕激素。

二、激素的来源与功能内分泌激素:由内分泌腺(如松果体、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卵巢等)分泌并释放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递到作用器官。

这些激素在极微量下就能产生显著作用,调控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

外分泌激素:由外分泌腺(如胃肠道、肝脏、肾脏等)分泌,主要对消化、吸收、代谢等功能起作用,同时影响胃肠蠕动、水盐平衡、血压调节等生理过程。

三、激素的生理作用调节生长发育:如生长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对身体的线索生长和细胞增殖起重要作用。

此外,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等还能调控生长发育的速度和方向。

调节物质代谢:激素对人体的化学物质代谢产生广泛影响,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以及核酸的代谢,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参与体内代谢的平衡和稳定。

影响神经系统:激素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影响情绪、欲望、记忆、学习以及其他行为活动。

调节心血管和肾脏功能:多种激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心房肽、内皮素等,广泛调控心血管和肾脏功能,维持这两个关键脏器的正常活动。

影响生殖系统:激素对生殖系统具有促进发育成熟、影响性激素分泌与调节的作用,涉及到生殖过程的多个环节,如生卵、排卵、生精、受精、着床、妊娠及泌乳等。

调节免疫系统:不同激素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抑制免疫反应,而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和催乳素等参与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激素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激素的分类与调节作用,并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理解。

一、激素的分类(一)按化学性质分类1、含氮类激素含氮类激素包括蛋白质激素、肽类激素和胺类激素。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生长激素是一种肽类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能够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是一种胺类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2、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是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和性腺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这类激素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3、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主要是前列腺素,它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血压、促进平滑肌收缩等。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1、远距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大多数激素都属于这种分泌方式。

2、旁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至邻近的靶细胞发挥作用,例如,胃黏膜中的 D 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可以抑制邻近的壁细胞分泌胃酸。

3、自分泌激素分泌后作用于自身细胞,如胰岛素可以抑制胰岛 B 细胞自身进一步分泌胰岛素。

二、激素的调节作用(一)维持内环境稳态激素参与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血糖、血脂等物质的代谢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抗利尿激素可以调节水的重吸收,维持体内的水平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作用,调节血糖的稳定。

(二)调节新陈代谢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促进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三)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对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药的作用、分类和应用

激素药的作用、分类和应用

激素药的作用、分类和应用激素(hormone)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对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根据化学本质,可将激素分为以下四类:①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②肽及蛋白质: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心肌激素、胃肠道激素、某些胎盘激素等;③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④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失常,将引起糖代谢及无机盐代谢紊乱而出现病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hormones)是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

可分为三类:①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由球状带分泌,有醛固酮(aldosterone)和去氧皮质酮(desoxycortone,desoxycorticosterone)等。

②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由束状带合成和分泌,有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和可的松(cortisone)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调节。

③性激素(sex hormone),由网状带所分泌,可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两类,它们与动物的性别及第二性征的发育有关。

性激素的分泌受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调节。

(一)生理效应1.糖代谢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并升高血糖,其机制为: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分解为CO2的氧化过程;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蛋白质代谢促进淋巴和皮肤等的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久用可致生长减慢、肌肉消瘦、皮肤变薄、骨质疏松、淋巴组织萎缩和伤口愈合延缓等。

3.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其合成。

久用能增高血胆固醇含量,并激活四肢皮下脂酶,使四肢脂肪减少,并重新分布于面部、胸、背及臀部,形成满月脸和向心性肥胖。

4.水和电解质代谢也有较弱的盐皮质激素的作用,能潴钠排钾。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广义定义: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

狭义定义:通常,在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

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1 分类激素类药物可以分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该类药物常见使用方式:静脉使用、口服、外用及其他。

常见剂型:注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霜剂、膏剂、气雾剂。

依不同方法分类若按药物类别来划分,共可分为以下五类: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2、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类.孕激素类.雄激素类.同化激素类.促性腺激素类3、甲状腺激素类: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类.4、胰岛素类: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中效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类.5、五垂体前叶激素类:包括生长激素类.生长抑素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及类似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其中,第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指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多种激素的总称。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面的一个内分泌腺体,左、右各一,重约5g,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

肾上腺可划分为皮质部分与髓质部分。

其中,皮质部分分泌三大类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少量性激素。

所以,男性也会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也会分泌雄性激素。

分泌紊乱时,会导致第二性征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若按种类划分:(1)盐皮质激素:由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分泌,以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为代表,对水盐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故称盐皮质激素。

较少用于药物。

(2)糖皮质激素类:由皮质的束状带合成和分泌,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且能对抗炎症反应,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应用较广。

主要药物以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一般所说的“皮质激素”即指这一类。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到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各个部位中,对植物发育、生长、开花、结果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高三生物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植物激素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1. 植物激素的分类植物激素可分为五大类:生长素、赤霉素、乙烯、植酸和脱落酸。

每一类激素在植物体内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2. 生长素生长素是最重要的一类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

它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含量呈极不均匀分布。

生长素还参与了植物的生活节奏调控、光变形成和促进根系生长等。

3. 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复杂的三萜类植物激素,它是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的激素。

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并影响植物的休眠、芽分化和花期。

4. 乙烯乙烯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并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

乙烯可以调控植物的发育和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促进果实成熟和脱落。

5. 植酸植酸在植物中主要存在于种子和果实中,它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

植酸在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6. 脱落酸脱落酸是一种维生素族植物激素,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脱落酸能够促进叶片老化和脱落,参与植物的休眠和开花等过程。

7. 植物激素的应用植物激素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调节作用,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例如,通过施用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发育;通过合理利用赤霉素和乙烯可以调控植物的坐果和保鲜等。

8. 植物激素的互作和平衡在植物体内,各种激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

它们之间的调控作用决定了植物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总结起来,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涉及了植物激素的分类和作用,以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在高中生物考试和学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植物激素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植物激素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激素是一类由内分泌腺或其他组织释放到体内,对特定细胞或组织产生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中,通过在细胞间隙或血液中传递信息,调控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维持身体内部稳态的平衡。

激素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分泌方式、作用机制和靶细胞位置等不同特点进行划分。

一、按化学结构分类:1. 类固醇激素:由胆固醇合成,包括皮质醇、雄激素、雌激素等。

2. 蛋白质激素:由氨基酸聚合合成,包括胰岛素、肽类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3. 脂质激素:由酚酸与脂肪酸的酯化反应生成,包括五酮塑化酮、白三烯类物质等。

4. 氨基酸衍生激素:由氨基酸转化而成,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二、按分泌方式分类:1. 內分泌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进而通过血液循环沟通过去靶细胞,如胰岛素、睾酮等。

2. 外分泌激素:通过管道直接分泌到体外,如胃液和胰液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

3. 神经递质:由神经末梢分泌,通常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三、按作用机制分类:1. 控制生理过程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调节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调节代谢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影响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

3. 调节电解质和水平衡激素: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调节体内的盐和水平衡。

4. 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激素:如白细胞介素、肾上腺素等,调控免疫系统和炎症过程。

5. 调节性腺激素:如性激素、催乳素等,调节性功能和生殖过程。

四、按靶细胞位置分类:1. 靶细胞在同一组织器官:如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组织、胰岛素对胰岛细胞的作用。

2. 靶细胞在不同组织器官:如雄激素对骨骼、肌肉和生殖系统的作用。

总结来说,激素可按照其化学结构、分泌方式、作用机制和靶细胞位置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通过对激素的分类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激素是如何通过体内外的传递和作用,调节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的。

这对于认识和应用激素的相关领域,如内分泌学、药理学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及解读生物激素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调节生物生长发育、代谢和行为等生物现象的发生。

在动物世界中,激素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控制着跨越不同器官和组织的信号传递,使得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可以相互协调并得以平衡。

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对动物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进行一些简单的解读。

一、激素的分类1. 前腺激素:包括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卵泡刺激素(AMH)和甲状腺刺激素(TSH)等。

这些激素主要负责鼓励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等过程。

2. 原肾上腺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这两种激素主要涉及身体应激反应。

肾上腺素会在应激情况下快速释放,并刺激身体呼吸和心跳加速、体力提升等应对环境威胁的调节机制。

3. 甾体激素:包括类固醇、雌激素、睾酮等。

它们主要在生殖系统的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雄激素的作用是在妊娠期滋养受精卵并促使胎儿生长,在出生后,它会调整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而雌激素则在女性中调整月经周期,促进女性性机能的恢复和发育。

4. 胶质激素:是由腺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会刺激肾上腺分泌泌醇、皮质醇等激素。

这些激素的功能是抑制免疫系统、减缓身体负担,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5. 胰岛素和姑娘激素:对于糖代谢和食欲控制十分重要的激素。

它能促进血糖的吸收利用,在食欲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激素的作用激素在动物身体的调节机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感知器官、热量和其他信号来刺激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合成或释放,从而控制它们的行为。

1. 生长发育:GH对于骨骼和软骨的发育至关重要。

它通过刺激生长板的增殖和软骨细胞分化,并促进骨骼横向、纵向的增加。

睾酮和雌激素则是在性腺培育中起主要作用。

2. 新陈代谢:胰岛素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该激素会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并促进糖原的合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

它们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

这种调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配比变化,进而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与平衡来实现。

传统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新公认的包括油菜素甾醇,还有独脚金甾醇、水杨酸、茉莉酸等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国际通用的是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

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

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

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生长素具有双重性,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

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2,4-D曾被用做选择性除草剂。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赤霉素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中,至今已发现的赤霉素(GA)达126种,按发现的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为GA1,GA2,GA3,……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

赤霉素分布在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

(如嫩叶、根尖、茎端、果实、种子等)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植物雄花的形成、单性结实、茎的延长、侧枝生长、种子发芽、果实生长等;抑制植物的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的形成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

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

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腺嘌呤结构,但也具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如二苯基脲(diphenyluea)。

在园艺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激动素和6-苄基腺嘌呤,使用时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再用清水稀释。

激动素在酸液中易受破坏,配制时应加入少量的碱。

细胞分类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促进地上器官分化、侧芽发育、种子发芽、果实生长等;抑制不定根、侧根的形成;消除顶端优势、抑制器官衰老、增加坐果和改善果实品质等。

4.乙烯类
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释放乙烯。

但不同的组织、器官和发育时期,乙烯的释放量是不相同的:成熟组织(如机械组织、厚壁组织等)释放乙烯较少;而分生组织、种子萌发、花刚凋谢和果实成熟时产生的乙烯较多。

乙烯利在生产上的主要作用是催熟果实、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促进脱落、促进次生物质分泌等。

乙烯抑制剂,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氨基氧乙酸(AOA)、硫代硫酸银(STS)、硝酸银(银硝)等,在生产上用于抑制乙烯的产生或作用,减少果实脱落,抑制果实后熟,延长果实和切花保鲜寿命等。

5.脱落酸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别名天然脱落酸。

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

可能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

除促使叶子脱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使芽进入休眠状态、促使马铃薯形成块茎等。

对细胞的延长也有抑制作用。

脱落酸可由氧化作用和结合作用被代谢。

脱落酸可以刺激乙烯的产生,催促果实成熟,它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6.其他植物激素
主要有油菜素甾醇、水杨酸、茉莉酸等,目前比较公认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是油菜素甾醇(BR)。

油菜素甾醇是甾体类激素,与动物甾体激素的作用机理不同。

其具有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维管分化、促进花粉管伸长而保持雄性育性、加速组织衰老、促进根的横向发育、顶端优势的维持、促进种子萌发等生理作用。

在水稻中,如果将BR合成途径的一个C-22羟化酶DWARF4突变,内源BR量减少,水稻变矮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