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管理(选人技巧)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秦朝官员选拔
向官吏学习律令为官
故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以
法为教;无先王
秦朝选任官吏有严格的道德和才能标 准。《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吏应具备的道 德和行为准则,其中“五善”包括:“一 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 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秦
之语,以吏为师。
——贾玉英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明朝的都御史负责就查内外百官,弹劾一切不法人员,此外,还有代皇帝 巡按各省的职责,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
积极: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消极:东汉后期,察举制已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
魏晋南北朝官员选拔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曹丕为什么 要实行九品中正制?
原因:东汉末年政治社会动荡,豪强大族 控制了地方察举权;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 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魏晋南北朝官员选拔
元明清官员考核
明朝
名称
考核内容
目的或结果
考满
满三年 满六年 满九年
初考 再考 通考
考核结果是决 定官员正常升 迁或降、调的
依据
外地官员 考察
京官
三年一次 六年一次
朝觐 考察 重点查处官员
的贪、酷和不
京察
作为
清朝
考课制度
名称
考核内容
京察 三年一次 考察京官
大计 三年一次 考察外省官员
元明清官员监察
◎睡虎地秦简《语书》
《汉书·百官公卿表》 记载,“御史大夫,秦 官,……掌副丞相,…… 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 书,……受公卿奏事,举 劾按章”。
秦汉官员监察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 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 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 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 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 ——《汉书》卷 19《百官公卿表上》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重要概念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时空坐标
古代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
上计制 御史大夫
刺史 制度
吏部 御史台、道 路
考满 六科
西周—春秋
战国
秦朝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朝
明朝
世官制
荐举 军功
察举制
九品 中正制
古代选官制度
科举制
考课 都察院
清朝
主题线索
01 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目
02 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录
03 古代的官员监察制度
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促进阶层流动。
——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提勤高官员素质,
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汪洙《神童诗》推动儒学发展。
材料三 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加强集权,
科举制:所谓科举,就是分科考试举人;所谓科举制度,就是按照不同
的科目通过考试来选取人才的考试制度。
隋
唐
宋
元
明
朝
朝
朝
朝
清
隋文帝废除 继承科举制并将 宋代,进行 科举制时断
九品中正制, 其完善
全方位改革, 时续,科举
分科取士; 武则天:开殿试, 真正做到了 录取人数不
隋炀帝设进 设武举
不论出身。 多,官员中
唐太宗看见新进士络绎而 出,大笑说:“天下英雄,尽入 我彀中矣!”
由此,唐人也有诗曰:“太 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 头”。
科举制度成功地将人才选拔与仕途联系在一起
一 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官员选拔 1、隋唐时期——科举制
2、两宋时期——科举制 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 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二)官员管理 1、考核
(1)隋唐 ①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 ②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 到州县巡行考察。 ③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变化原因: ①世官制自身的局限性(血缘固化); ②世官制受到冲击: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需要尚贤择能。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1.秦朝: 重法吏
思考1: 秦朝采用了怎样的官员选拔制度?目的何在?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
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李斯
概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指百姓和普通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学 习律令而为官,后者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 目的: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为官或提拔任用。 内容: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 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评价: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3.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2)特点: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2.汉朝:察举制
(1)产生: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公元前134年) (2)概念: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 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官职。(先考察后举荐)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ppt课件

问题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近代以来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过程。
解题关键:明确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演变的重要代表性事件。 思路引领:分阶段罗列出近代以来(分为中华民国不同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阶段)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过程并对其进行叙述。 [答案提示] (一)中华民国时期 (1)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 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国 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考选、铨叙事宜,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1929年颁布了《考 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初步形成了公务员法律法规基础。
科举制 20世纪初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
度的变 科举制度 蒙养学堂。② 1905 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于城乡各处遍设
化 的废除 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1.干部制度(1)改革开放前干部制度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 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 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 善阶段。在坚持贯彻
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对照课文相关内容,分析其中的变化。
解题关键:明确新时代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新要求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思路引领:一是找出变化的具体内容,二是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提示]
主要变化:改非领导职务为职级,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重新设置了职级序列。原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些规 定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修订完善。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统一领导,党管干部等要 求要进一步体现到具体规定中。
21-22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创新设计)

(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秦统一后,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目录
(4)察举制 ①选拔方式:先__考__察___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 能力,然后 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经过中央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②特点ba..常_特_科_科_:__为:岁有举具,体有标人准数但规无定固,定有时_间具__。体__标__准___。 ③作用: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自主学习
2
///////
提能力
合作探究
目 录
3
///////
讲方法
题型对接
4
///////
学业质量
课后评估
1
读教材 自主学习
认知
预习
质疑
目录
读教材 自主学习
认知 预习 质疑
///////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 (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_官__位__世__袭__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_尚__贤___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②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 军功大小 授予官职。
目录
(5)九品中正制 ①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 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地方豪强势大是东汉一朝的显著特点
②实施:220年,魏王__曹__丕___推行九品中正制。
a.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
体现了中央对选官权控制的加强
③内容b.中正根据家世、_道__德___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
导 段的特征
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古代中国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对
航 2.知道中央集权体 加强中央集权的深远影响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②方式: A.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 B.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 “ 状 ”。吏部根据资品授官 。
③影响: A.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 中央集权;一定时期内起到了选贤举能的积极作用。 B.后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选人只看家世,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意义:察举制度为王朝提供了大量各种人才,最大限度地将社会上 优秀人才集中到政府体系中,保障了王朝的兴盛与强大。同时,催生了士 大夫阶层,为后世提供了既能主宰主流文化,又提供行政人才的群体。
(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20年魏王曹丕推行)
①背景:豪强名士控制地方选人权,察举制弊端显露;战争频繁,士人流散, 察举制度失去社会基础,事实上难以实行。
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科举制度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制 答案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使大批知识分子入仕,
文官队伍壮大;
出现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事”的局面。
探究:唐至宋,科举制更加周严的表现 唐朝,科举考试原则上允许自由报考,“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呈文去留”;由于取士原则兼
顾士子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考试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显贵或闻士名流投呈作品,官员不避讳直接 向选举机关推荐人才,仅就考试规则而言,则尚不周严。宋朝确立三级考试制度,有地方选拔的“乡 试”,全国性选拔的“省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 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糊名”、“誊录”,避免辨识字迹,防范 录取中作弊。考试内容出现了章法、格式相对固定并适于考试的“时文”,它的作文体例为考生和考 官提供了相对客观、标准的评价框架,但是忽略了思想见识,实际开了明清八股文之先河。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更迭过程,对察举制及科举制的评价。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新课导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始终围绕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化而不断变化,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出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
设问: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具体的更迭过程是什么?是如何体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服务的?讲述:本课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选拔,二是管理(考核和监察治吏),选拔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进入官僚系统。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1)标准:血缘(2)结果:贵族世代垄断高官、重血缘、轻才能,阶级固化,阻碍社会进步讲述:注意:世官制≠世卿世禄制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制并不等于世职(不能世袭父亲的官位,但可以当官),并不局限于某家族担任某一固定官职。
世卿世禄制是爵位和禄田的世袭制度,父死子继,世代相袭。
设问:秦朝之后,官僚政治取代了以血缘宗亲为纽带的贵族政治。
世官制是否还有体现?引导学生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与本课相对应的知识,同时说明世官制在后世以土司制、恩荫制等形式,还是有所体现的。
讲述:秦朝之后实行官僚政治,但世官制并没有就此消失,一方面在后代的少数民族控制地区或王朝有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恩荫制”(官僚子弟凭借先人之功绩循例而仕的一种选官制度)的形式遗存下来。
2.春秋战国时期:荐举(毛遂自荐、鲍叔牙举荐管仲)、军功爵制、客卿制等(1)背景: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2)标准:才能或军功、道德(3)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讲述:此时这种选官方式还是临时的,缺乏制度化。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0)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2.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 (1)选拔方式: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 两种方式。 (2)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 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3)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 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 也举行过数届。
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 时务策命题。选拔实用人才。设京师大学堂。
袁②停世新科凯政举等时之《期奏立:,停1决科9定0举5自年推1,广90光学6校年绪折帝起》诏,(准所19袁有05世乡年凯试) 、、张会之试洞一等律人停的止立。
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 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2.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 (4)文官甄别制度 ①对象: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 ②方式: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 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③作用: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 知施识,拓用展意在北于洋保政府持在行南政京的临连时续政性府与颁稳布定的性《。文官考试令》基础上,
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变革,资本主义经 济在满清中国社会的发展,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分裂出两个新兴 的阶层:无产阶级和中国自己的资产阶级。新兴的中国资产阶 级急迫地想要争取自己的权益,参与国家的政治社会管理。他 们试图营造有利于资产阶级自身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为自己 谋求壮大发展的机会。……因而,从经济变革来看,满清政府 固守的以科举为首的旧有选官制度已然不能满足新兴的工业经 济对于整个社会中习得新知识的科技人才的需求,以及新兴的 资产阶级参与国家管理的意愿,旧有选官制度的改革不可逆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职业专家,你在选的时候看他什么行为? 叫看标志行为。 职业专家有两种标志行为: 第一种,叫传播特征。 第二种,叫生活特征。 你抓住这两点,你就能选到职业专家。 什么叫传播特征,一个人,三句话不离他的本行, 而且,特别开心的向别人传播自己的专业,说起 来特开心,两眼放光。 什么叫行为特征,就在生活当中,他的职业行为, 会不知不觉的表露出来。比如说,我自己,我在 生活中和老婆说话,经常就跟讲课一样,老婆也 说我多次,但是,我没有感觉,不是刻意的。 有了这两条,说明这个人一定在某方面是个职业 专家。
Hale Waihona Puke 农场里面有一个老爷子,辛辛苦苦忙了一春天、一 夏天。到秋天他丰收了,粮满仓是谷满顿,特开心, 但是不幸的是,农场里面,闹了耗子,这老鼠来偷 粮食,那当然得需要猫了,但更加不行的是,这猫 吃耗子药被毒死了。农场里缺一只抓耗子的猫,这 老爷子就跟家里人商量,说,我们是外部引进一个 呢,还是内部提拔一个呢,后来就翻了管理学的书, 管理学书上写着,内部提拔比较好,因为呢性格了 解,因为呢背景了解,因为呢有磨合这个过程,文 化比较一致,而且这种内部提拔呢能鼓励其他的人 前进,总而言之,内部提拔很不错,于是老爷子准 备从这农场一大堆动物中,提拔一个动物,授予捉 鼠大将军的职位,去抓耗子。
2012之前,说啊马上要过2012了,我们得到消 息,说2012冬至这一天,世界要毁灭,但是呢人 类有出路,我们只要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一定能 度过难关。于是呢有关部门就说了,选人吧,我 们的人事部门就找了三个候选人;让我们大家投 票。 这三个候选人,每个人都三个优点,三个缺点;
A的名字叫罗斯福。美国总统; B的名字叫丘吉尔。英国首相; C的名字叫希特勒。纳粹头子;
1、能力(特点:攻击性、有耐力、身体要强 壮。 2、业绩(特点:过去他干没干过,干的好不 好,过去干过,干得好,此人可以选。) 3、态度(先得有态度,只要有了态度,没能 力,长能力;没业绩长业绩;没本事,长本 事)。
选人,4条16个字当中只要有3条以上符合,这 人就一定会把这工作做好,他真是能力少差点, 都没关系。 给大家具体的通俗化一下: 什么叫社会角色:就是解决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什么叫自我认知:就是解决自信不自信的问题。 什么叫个人特质:就是解决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什么叫行为动机:就是解决喜欢不喜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