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四,教学设想: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

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牛牛范文】皆情语" 。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感知全文: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多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多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

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

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能文能武的曹操)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__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

__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__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

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

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

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

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第四课《宋词四首》中的一首。

这课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

本词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

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学设想: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

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语言特点、手法、思想感情等等。

联系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本词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了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

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

在本课教学上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推荐6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推荐6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推荐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推荐6篇本文将为大家推荐6篇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把握全词主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了解豪放词风。

教学重难点:朗读技巧,作者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设想:1.在初读中,熟悉全词,把握诗词主要内容。

2.在精读中,赏析精美词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豁达超脱的情感态度。

教学步骤及设计:一、导入环节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败转头空。

无论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顿。

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应当怎样面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一代文豪苏轼的词,看看他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读学习目标三、作者介绍师: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

那谁来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作者?生:介绍苏轼年代及主要成就师: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下——其实除了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建树。

正如林语堂先生评价所说: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刚才__同学谈到了苏轼的成就,那么关于苏轼的经历,有没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生:谈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比如乌台诗案等教师:正如你所说,苏轼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文坛得意,官场失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正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所写。

四、初读识词师傅:简单的知人论世后,我们一起来初读识词。

给同学们3分钟,大家反复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请句读,并思考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师:刚才大家读的都比较投入,现在谁来回答一下:本首词的主要内容?生:上阙主要写了赤鼻矶的景色,下阙主要是抒情(板书写景怀古抒情)师:好,那现在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读成果?侯华富朗读师:谁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李怿卓:点评:字音、节奏、感情等角度师:点评的比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来示范一下。

李怿卓示范师:效果确实更好一些,俗话说“词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读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二、问题思考(见课件)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四、意境分析: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

(内容见课件)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

(师生问答、讨论)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这样解释对不对?[这样解释不对]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幻片1】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问,他是谁?——苏轼。

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

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课题】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1.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2.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

请大家看时结合词的内容想象。

你看完之后,有何感受?结合你刚刚读诗的初步理解(豪放)。

宋词在风格上有豪放和婉约之分,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这首词是豪放派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犹如贝多芬的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

因此我们读时要铿锵有力。

3.生个别读。

谁来读一读?将这种气势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评价:读出点气势,朗读时如行云流水。

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4.齐读。

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

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

【幻灯片3】三、合作探究(一)上阕1.人说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要唱苏轼的词都要高歌“大江东去”,可见开篇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然成了苏轼作品的象征,这是唯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

下面请同学们来品一品,你品味出了什么?【明确】“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①字面:难道江浪真的像淘沙一样,淘洗着风流人物,把他们都淘洗净吗?②面对长江我们会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谁的感慨?(孔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已”喻指时光的流逝。

孔子早就有这样的嗟叹,苏轼登赤壁临长江,也会由这滚滚的江水想起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再有当年的光彩。

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三国)什么地点?(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

郎”3.在我看来,“周郎赤壁”四字更耐人寻味。

这里,周郎是指周瑜,能否改成“周瑜赤壁”?联系课下注释揣摩一下。

明确:“郎”显得特别年轻潇洒,这是一个有亲切意味的美称。

赤壁,原不属于哪个人,词人却让他归了周瑜,赤壁因周瑜而著称。

反过来,周瑜指挥了赤壁大战而扬名,周郎与赤壁密不可分地联在一起。

接下来,词人浓墨重笔描写赤壁的景色。

【齐读】4.我们知道,古人作词讲究炼字,留下许多炼字佳话。

【幻灯片4】下面请同学们品一品,你喜欢哪几个字?【讨论】结合图片来细细的咀嚼。

【明确】“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

“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石:从形的角度,写出了山石奇峭高峻。

“惊”: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

水:从声的角度。

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卷”: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犹如白雪。

从色的角度。

“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

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

5.词人从不同角度而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描写出赤壁景色的什么特点?(雄奇壮阔)【板书赤壁雄奇景】把我们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这种境界能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环境,通过这种描写能体现三国时怎样的社会环境?用四字成语概括一下。

(群雄逐鹿,三国鼎立。

群雄割据。

问鼎中原。

英才辈出。

)从形、从色、从声上,我们能一起感受到也仿佛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写景的目的是为抒情,也是为写人,只有这样的赤壁,这样的长江才能和英雄周瑜相配,就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能写伊人一样,就像杨柳岸晓风残月只能写离情一样,这样的赤壁长江才能千呼万唤出周瑜的形象。

作者通过长江写赤壁,通过写景这种描写手法,最终为人物出场作出铺垫,这种写法叫?(衬托的手法)我们齐读上阕,再次感受这赤壁雄奇景。

(二)下阕6.既然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你们的心中,可堪称英雄的有谁呢?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曹操(流行歌曲);驰马射虎的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隆中对策的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真是“一时多少豪杰”7.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作者却情有独钟地认为周瑜是英雄,我请个同学读描写周瑜的句子,【个别学生读】词人是怎样描写周瑜这个英雄人物形象的?【讨论】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制了一个表格。

【幻灯片5】①“遥想公瑾当年”中的“当年”指何时?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正意气风发。

②“小乔初嫁了”中的“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

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周郎与她结婚,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

在这里,老师有个疑问,小乔在赤壁之战前十年嫁给周瑜的,把他和赤壁之战放在一起写,是不是诗人的疏忽了?应把“初”改成“出'比较好吧?写他的婚姻生活,是否是闲笔?【明确】“初”刚刚开始,“出”既可现在时,也可过去时。

在这里,词人玩了个时空穿越,因为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看似闲笔,其实不闲,有意用这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嫁给他主要衬托周瑜的,这是侧面描写,衬托周瑜什么呢?(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③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深谙兵法,八十万大军直下江南,不可一世。

当时周瑜只有34岁,作为东吴的主帅,本来应一身戎装,一脸严肃,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装束的?(羽扇纶巾),什么是羽扇纶巾?(羽扇是鸟羽所制的扇,纶巾是青丝编成的头巾。

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这是儒将的行头)把周瑜描写成儒将,风度翩翩。

④接下来,又写其谈笑。

于是写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赤壁火光中,在刀光剑影中,周瑜这一笑,比星空还灿烂,写出了周瑜临战前的从容镇定,稳操胜券。

曹操八十万大军化为灰、化为烟,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很容易挫败了敌人。

老师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一个版本,把“樯橹”写成“强虏”可以吗?【明确】“樯橹”指船桅杆,船桨,这里泛指船。

借代的修辞,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在这里,词人怀着极大地热情赞颂周瑜【板书英雄周瑜颂】。

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我们一开始不是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吗,他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难道他也有不如意吗?在哪一方面?政治上。

谁来说说这首词的背景。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瑜是他热切向往的,又是难以企及的梦。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接下来,我们看苏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8.这是个倒装句,词人形象和周瑜形象构成什么关系?(对比)在诗中如何呈现?有几层?我们看大屏幕,填一下表格:【幻灯片6】【明确】①年龄: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

而苏轼被贬黄州是四十七岁,可谓知天命年,这是年龄对比。

②外貌: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的周瑜与早生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③婚姻生活: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告贬黄州之前,【幻灯片7】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妻王弗,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他曾经为她写了一首读后令人柔肠寸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远处话凄凉。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三组对比,都是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下文重要对比应是什么对比?④事业上的对比。

周瑜34岁就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而苏轼被贬时是四十七岁,可谓报国无门,【幻灯片8】所以苏轼在他《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这样自嘲:“心似已灰之木,心若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什么意思?想我一生的功业,就是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被贬到更远的惠州,儋州,可谓满纸芳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在泪眼朦胧之中,我们似乎看到词人孤独的背景,事业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强烈的对比导致一种失落,一种悲剧的美。

【幻灯片6】我们看一下表格: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在这里,苏轼写周瑜就是为了写自己,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9.【幻灯片3】最后词人,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明确】“人生如梦”,写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

正如苏轼《赤壁赋》在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尤其会有这种喟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