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成诵。
体会苏词豪迈词风。
2.掌握情景交融写法。
3.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教学模式诵读法旁批式诵读法:就是并用心、眼、口、耳出声阅读的一种教学法。
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它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其标准:声情并茂合一。
其精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
旁批式:在正文旁边写的评语。
旁批就是对字词句的含释,或内容的深入理解,或写作技巧的分析,或由此引发的联想想象,或语言风格的品味,或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人物潜台词的填补,或前后的钩连,或读者的抒情议论,总之它就是认真品读原文,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不断追问、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有所获的过程。
力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语言凝炼精辟,一语中的。
其标准:准——整体把握,准确理解;深——品味语言,深入挖掘;美——显现积淀,体现文辞美。
诵读是旁批的基础,旁批是诵读的提升,两者相依相随,互为促进。
教学过程激情导课积蓄情感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一个人,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对,这个人就是苏轼,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不一样的人生。
(课前分发苏轼的材料,尤其“乌台诗案”前后、诗文书画成就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便于学生能角度了解苏轼,有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演示教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幻片1】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问,他是谁?——苏轼。
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
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课题】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2、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
请大家看时结合词的内容想象。
你看完之后,有何感受?结合你刚刚读诗的初步理解(豪放)。
宋词在风格上有豪放和婉约之分,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这首词是豪放派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犹如贝多芬的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教学重点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书,上面写了“虫二”两字,表示这块地方风光美好宜人。
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两个字应该加上两个边框,读作风月无边,盛赞风景之美。
古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总会产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著名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后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历时五个月,苏辙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8729;赤壁怀古》【乌台诗案】(四)解题这首词词牌是?“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

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这是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再现了苏轼命途多舛的一生,但他并没有被命运击垮,而始终以一颗平常心,优雅地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人境界,即便是他人生最不称意的时候,他依然从容镇定,携着半生的荣辱华丽地转身,潇潇洒洒走遍了半壁江山,留下了后人无法企及的篇章,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同词人共游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词人的旷达情怀。
二、请同学交流课后自主学习成果:1、知人论世明确:早年有远大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1079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2年,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赋、一词。
(多媒体展示)2、重点字词:公瑾羽扇纶巾还酹江月3、诵读本词学生诵读本词,指导学生如何诵读豪放词。
引典故以加深学生对苏词豪放特点的感悟:“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
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多媒体展示)充分说明了苏词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特点,这与低沉感伤,绮罗香泽的婉约派不同,读词时要感受。
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整体感知:1、解题通过题目就可感知这是一首怀古词,借游览赤壁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那词中哪些内容直接体现了“赤壁怀古”这个题目?明确:“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为写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为是怀古。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的作用?明确:过片承上启下四、分析上片问题1:词的前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写的非常有气势,这种气势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分析:长江波涛滚滚向东流去,空间上给人以空旷辽远之感;千古英雄人物都随江水逝去,时间上思接千载缅怀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幻片1】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问,他是谁?——苏轼。
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
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课题】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2、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
请大家看时结合词的内容想象。
你看完之后,有何感受?结合你刚刚读诗的初步理解(豪放)。
宋词在风格上有豪放和婉约之分,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本词;2、体会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3、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并体会词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难点: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课时:一节课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部《三国演义》,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当我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豪放派词人苏轼在缅怀这些英雄时抒发了怎样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让我们踏着音乐,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情境)二、生生对话,了解作者1、回忆作者,指生回忆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2、简介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这时苏轼年已四十七,事业无成,政治失意,借怀古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老师总结,点击幻灯片,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三、朗诵课文,生生对话1、欣赏课文朗诵:注意朗诵的语气。
(结合视频,配乐朗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指三名学生朗诵,后全班齐读。
(学生朗诵,配以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有种美感。
)四、检查预习,疏通词意。
(指生说词意,教师总结。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赏析词意,师生对话(一)朗诵并思考:齐读上阕,思索:1、在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由景想到了什么?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赤壁矶头怀古的情感。
教学时,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苏轼怀古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诗,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怀古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和寓意,感受苏轼的怀古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历史画面: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国时期的历史,当时英雄辈出,赤壁之战更是家喻户晓。
请大家谈谈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意境美。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
(2)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寓言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怀古之情。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2)回答课后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朗读、讨论,我们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美,感受了苏轼的怀古之情。
希望大家能够背诵这首诗,将苏轼的豪放派风格融入自己的文学修养之中。
六、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怀古之情七、作业设计1. 请将《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美,不少于1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 niubb.n et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幻片1】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问,他是谁?——苏轼。
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
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课题】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2、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
请大家看时结合词的内容想象。
你看完之后,有何感受?结合你刚刚读诗的初步理解(豪放)。
宋词在风格上有豪放和婉约之分,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这首词是豪放派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犹如贝多芬的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
因此我们读时要铿锵有力。
3、生个别读。
谁来读一读?将这种气势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评价:读出点气势,朗读时如行云流水。
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4、齐读。
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
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
【幻灯片3】三、合作探究(一)上阕1、人说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要唱苏轼的词都要高歌“大江东去”,可见开篇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然成了苏轼作品的象征,这是唯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
下面请同学们来品一品,你品味出了什么?2、【明确】“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①字面:难道江浪真的像淘沙一样,淘洗着风流人物,把他们都淘洗净吗?②面对长江我们会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谁的感慨(孔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已”喻指时光的流逝。
孔子早就有这样的嗟叹,苏轼登赤壁临长江,也会由这滚滚的江水想起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再有当年的光彩。
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三国)什么地点(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
3、在我看来,“周郎赤壁”四字更耐人寻味。
这里,周郎是指周瑜,能否改成“周瑜赤壁’联系课下注释揣摩一下。
明确:“郎”显得特别年轻潇洒,这是一个有亲切意味的美称。
赤壁,原不属于哪个人,词人却让他归了周瑜,赤壁因周瑜而著称。
反过来,周瑜指挥了赤壁大战而扬名,周郎与赤壁密不可分地联在一起。
接下来,词人浓墨重笔描写赤壁的景色。
【齐读】4、我们知道,古人作词讲究炼字,留下许多炼字佳话。
【幻灯片4】下面请同学们品一品,你喜欢哪几个字【5、讨论】结合图片来细细的咀嚼。
【明确】“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
“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石:从形的角度,写出了山石奇峭高峻。
“惊”: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
水:从声的角度。
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卷”: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犹如白雪。
从色的角度。
“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
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
词人从不同角度而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描写出赤壁景色的什么特点(雄奇壮阔)【板书赤壁雄奇景】把我们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这种境界能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环境,通过这种描写能体现三国时怎样的社会环境?用四字成语概括一下。
(群雄逐鹿,三国鼎立。
群雄割据。
问鼎中原。
英才辈出。
)从形、从色、从声上,我们能一起感受到也仿佛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写景的目的是为抒情,也是为写人,只有这样的赤壁,这样的长江才能和英雄周瑜相配,就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能写伊人一样,就像杨柳岸晓风残月只能写离情一样,这样的赤壁长江才能千呼万唤出周瑜的形象。
作者通过长江写赤壁,通过写景这种描写手法,最终为人物出场作出铺垫,这种写法叫(衬托的手法)我们齐读上阕,再次感受这赤壁雄奇景。
(二)下阕6、既然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你们的心中,可堪称英雄的有谁呢(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曹操,流行歌曲;驰马射虎的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隆中对策的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真是“一时多少豪杰”!7、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作者却情有独钟地认为周瑜是英雄,我请个同学读描写周瑜的句子,【个别学生读】词人是怎样描写周瑜这个英雄人物形象的【讨论】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制了一个表格。
【幻灯片5】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正意气风发。
②“小乔初嫁了”,“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
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周郎与她结婚,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
在这里,老师有个疑问,小乔在赤壁之战前十年嫁给周瑜的,把他和赤壁之战放在一起写,是不是诗人的疏忽了?应把“初”改成“出’比较好吧?写他的婚姻生活,是否是闲笔?【明确】“初”刚刚开始,“出”既可现在时,也可过去时。
在这里,词人玩了个时空穿越,因为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看似闲笔,其实不闲,有意用这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嫁给他主要衬托周瑜的,这是侧面描写,衬托周瑜什么呢(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③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深谙兵法,八十万大军直下江南,不可一世。
当时周瑜只有34岁,作为东吴的主帅,本来应一身戎装,一脸严肃,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装束的(羽扇纶巾),什么是羽扇纶巾(羽扇是鸟羽所制的扇,纶巾是青丝编成的头巾。
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这是儒将的行头)把周瑜描写成儒将,风度翩翩。
④接下来,又写其谈笑。
于是写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赤壁火光中,在刀光剑影中,周瑜这一笑,比星空还灿烂,写出了周瑜临战前的从容镇定,稳操胜券。
曹操八十万大军化为灰、化为烟,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很容易挫败了敌人。
老师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一个版本,把“樯橹”写成“强虏”可以吗?【明确】“樯橹”指船桅杆,船桨,这里泛指船。
借代的修辞,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在这里,词人怀着极大地热情赞颂周瑜【板书英雄周瑜颂】。
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我们一开始不是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吗,他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难道他也有不如意吗在哪一方面政治上。
谁来说说这首词的背景。
从某种程度上说,周瑜是他热切向往的,又是难以企及的梦。
8、接下来,我们看苏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个倒装句,词人形象和周瑜形象构成什么关系(对比)在诗中如何呈现有几层我们看大屏幕,填一下表格:【幻灯片6】【明确】①年龄: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
而苏轼被贬黄州是四十七岁,可谓知天命年,这是年龄对比。
②外貌: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的周瑜与早生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③婚姻生活;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告贬黄州之前,【幻灯片7】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妻王弗,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他曾经为她写了一首读后令人柔肠寸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远处话凄凉。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三组对比,都是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下文重要对比应是什么对比?④事业上的对比。
周瑜34岁就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而苏轼被贬时是四十七岁,可谓报国无门,【幻灯片8】所以苏轼在他《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这样自嘲:“心似已灰之木,心若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什么意思?想我一生的功业,就是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被贬到更远的惠州,儋州,可谓满纸芳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在泪眼朦胧之中,我们似乎看到词人孤独的背景,事业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强烈的对比导致一种失落,一种悲剧的美。
【幻灯片6】我们看一下表格: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在这里,苏轼写周瑜就是为了写自己,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9、【幻灯片3】最后词人,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明确】“人生如梦”,写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
正如苏轼《赤壁赋》在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