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629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江苏大学629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江苏大学629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考试范围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基础医学约40%(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医学免疫学约20%)

临床医学约60%(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2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第61-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X型题第141-20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肽键和肽

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4.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一级结构

2.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

4. 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技术

(三)酶和维生素

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

2. 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

3. 酶促反应动力学

4. 酶活性的调节

5. 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6. 维生素与辅酶

(四)糖复合物

1. 糖蛋白与寡糖链的功能

2. 蛋白聚糖及功能

3. 糖脂及功能

第二篇物质代谢与调节

(五) 糖代谢

1. 糖的无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

2.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 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六) 生物氧化

1. 生物氧化的特点

2. 呼吸链的组成

3. 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4. 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5. 胞浆中NADH的氧化

6. 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七) 脂类代谢

1.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2.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3.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4. 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5.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八) 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2.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

3.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4. 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5. 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6. 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九) 核苷酸代谢

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

2.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3. 核苷三磷酸的生成

4.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十)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

2. 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

3.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相互联系

第三篇生物信息的传递与调控

(十一) DNA的生物合成

1. 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2.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 逆转录、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及意义

4. 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十二) RNA的生物合成

1.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2. 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3. 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十三)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2.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3. 翻译后加工

4.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十四) 基因表达调控

1.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原理及生物学意义

2.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3.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十五) 细胞信号转导

1. 细胞信号和受体

2. 跨膜信号转导及下游胞内信号转导

3. 细胞核内信号转导

(十六) 细胞增殖、分化与调往的分子基础

1. 细胞周期与调控

2. 细胞凋亡

3.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十七) 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

1. 基因组与基因组学的概念

2. 后基因组学概念

3. 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四篇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应用

(十八)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1. PCR技术原理和应用

2.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原理和应用

3. DNA测序技术原理和应用

4. 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和应用

5. 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技术原理和应用

(十九) 基因工程

1. 基因克隆的工具酶

2. 基因克隆的载体

3. 基因克隆的一般过程

4. 克隆基因的表达

5. 基因工程的意义

(二十)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1. 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

2. 基因诊断的内容与基本策略

3. 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及应用

4. 基因治疗的概念、分类及总体策略

5.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和应用

二、医学免疫学

(一)绪论

1. 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应答及其分类与特点

2. 免疫的发展简史

(二)免疫器官和组织

1. 免疫器官的分类、组织特点与功能

2. 淋巴细胞再循环

(三)抗原

1. 抗原的定义、基本特性、物质基础

2. 表位的概念及其类别、半抗原、交叉反应

3. 抗原的种类,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4. 佐剂、超抗原、丝裂原

(四)抗体

1. 免疫球蛋白概念

2. 抗体的基本结构、类与型、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3. 抗体的免疫原性,人工制备抗体

(五)补体系统

1. 补体的组成、特点、激活途径

2.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3. 补体的调节及与疾病的关系

(六)细胞因子

1. 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点、作用方式,细胞因子的分类

2. 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受体共有链、可溶性受体

3.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七)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与疾病

2. 黏附分子的功能及其分类

(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 人MHC基因分类、结构、遗传特点

2. 人类白细胞抗原蛋白(HLA)的分类、结构、分布及功能,HLA与医学的关系

(九)B淋巴细胞

1. 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基因重排及机制

2. 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3. 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CR复合物

4. B1、B2细胞亚群及其特征

(十)T淋巴细胞

1. 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2. 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共刺激分子

3.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各亚群的功能

(十一)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1. 抗原提呈细胞、DC细胞的分类、成熟过程及DC细胞的功能

2. MHC-I和MHC-II分子途径抗原提呈过程及其特点

(十二)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1.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MHC限制性、免疫突触、细胞免疫应答

2.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途径

3. 活化CD4+T和CD8+T细胞的分化及其免疫效应

4. CTL细胞毒机制

5.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6. 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

(十三)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与活化

2. Th细胞与B细胞应答的关系

3. B细胞增殖与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高频突变、Ig亲和力成熟和类别转换

4. 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5. 体液免疫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一般规律,体液免疫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十四)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1. 固有免疫的组成(屏障、细胞、分子)

2. 模式识别受体、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固有免疫识别中的作用

3. NK细胞活化性受体与抑制性受体、NK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4. 固有样淋巴细胞(NKT、γδT、B1细胞)的特点

5.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

(十五)免疫耐受

1. 免疫耐受的特点、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2. 中枢耐受、外周耐受、免疫豁免

3. 免疫耐受的诱导与打破

(十六)免疫调节

1. 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调节、抗体的独特型

2. 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的调节,免疫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的调节

3. B细胞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

4. 不同T细胞亚群对免疫的调节

5. AICD的免疫调节

(十七)超敏反应

1. 各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参与组份

2. 与各型超敏反应有关的常见疾病

(十八)自身免疫病

1. 自身免疫、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细胞

2.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基本特征

3.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

4.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十九)免疫缺陷病

1.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共同特点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发生机制

(二十)肿瘤免疫

1. 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性抗原

2.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抗瘤免疫效应机制

3.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4. 肿瘤免疫治疗的类型、原理、特点

(二十一)移植免疫

1. 移植的分类

2.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抗原基础、免疫识别机制

3.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二十二)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

1. 抗原-抗体反应(体外)的特点

2.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酶、生物素-亲和素、化学发光、免疫胶体金技术、荧光)的技术原理、特点

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常见分离方法

4. T细胞功能测定、B细胞功能测定

(二十三)免疫学防治

1.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2. 疫苗的种类、特点

3. 免疫治疗(抗体、细胞、生物应答调节剂)

三、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

(一)绪论

1.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进展

2.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二)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标本的采集技术

2.标本的处理、运送和保存

3.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三)血液一般检验

1.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

2.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

3.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

4.红细胞检验

(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5.白细胞检查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2)白细胞形态学检查

6.血液分析仪检查

(1)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2)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复查规则

(3)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

(四)血型检验

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及临床应用

3.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

(五)尿液一般检验

1.尿液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验

2.尿液分析仪检验

(六)粪便检验

粪便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

(七)精液和前列腺液检验

1.精液和前列腺液的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

2.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

(八)阴道分泌物检验

阴道分泌物理学、显微镜检验

(九)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

(十)浆膜腔积液检验

浆膜腔积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

(十一)羊水检验

1.羊水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

2.胎儿成熟度检查

3.羊水检验的临床意义

(十二)关节腔积液检验

关节腔积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

(十三)脱落细胞学检验

1.正常细胞学形态

2.良性病变的细胞学形态

3.肿瘤细胞学基础

4.脱落细胞学诊断及应用评价

(十四)诊断学基础

1.常见症状

(1)发热的概念、发生机制、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2)水肿的发生机制、病因及临床表现

(3)胸痛、腹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注意事项

2.体格检查

(1)视、触、叩、听、嗅诊的检查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皮肤的颜色、皮疹、淤斑、出血点的鉴别及临床意义

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一)绪论

1. 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概念

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

(二)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

1. 实验室生物安全、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生物恐怖的概念

2. 预防实验室相关感染发生的措施

3. 实验操作中发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因子暴露时的处理方法

4. 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1. 标本的采集一般原则

2. 血液标本、厌氧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四)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

1. 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应用

2. 各种培养基的概念及其应用

3. 细菌培养方法及接种方法

(五)细菌耐药性检测

1.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及敏感、耐药、中介、MIC、MBC、MIC50、MIC90的含义

2.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六)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七)细菌学概述

1. 细菌分类的等级

2. 细菌的标准名称中文及英文书写的正确方式

(八)球菌

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的鉴定试验及临床意义

(九)肠杆菌科

1.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的生物学特性及诊断意义

2.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特征

3.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的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1. 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概念

2.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十一)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1. 流感嗜血杆菌、布鲁菌的生物学特点、培养特性及常用检验方法

2. 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常用检验方法

(十二)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弯曲菌属、螺杆菌属

1. 弧菌科细菌的共性

2.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幽门螺杆菌的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

(十三)棒状杆菌属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与染色、检验程序、检验方法、鉴定依据

(十四)其他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常用鉴定试验

(十五)分枝杆菌、放线菌与诺卡菌

1.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培养特征及鉴定方法

2. 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十六)厌氧菌

1. 破伤风芽胞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别要点

2. 厌氧菌感染的条件及临床特征

(十七)螺旋体

1. 螺旋体的概念、致病性螺旋体的种类

2. 梅毒螺旋体和问号状钩端螺旋体的临床意义、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

(十八)支原体

1. 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概念

2. 支原体的基本特性和检验程序

(十九)衣原体

1. 衣原体的概念及对人致病的衣原体种类

2. 沙眼衣原体的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

(二十)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的概念、共同特点及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

(二十一)真菌学概述

真菌的形态特点及培养特性

(二十二)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

1. 常见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种类

2. 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及小孢子菌属的常见类型及其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二十三)引起侵袭性感染的真菌

念珠菌、隐球菌及曲霉菌的常见类型及其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二十四)病毒学概述

1. 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快速诊断技术

(二十五)呼吸道病毒

1.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十六)肠道感染病毒

1. 各类肠道病毒的主要特点

2. 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及临床意义

(二十七)肝炎病毒

1. 肝炎病毒的概念及种类

2. 五种肝炎病毒的标本采集、临床检验、报告及解释

(二十八)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的概念、共同特点及种类

(二十九)黄病毒、出血热病毒

1. 黄病毒的共同特点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临床意义、微生物检验程序和方法

(三十)反转录病毒

1. HIV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及综合性预防措施

2. HIV抗原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

(三十一)其他病毒、朊粒

1. 狂犬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细小病毒B19的临床意义及检验方法

2 .朊粒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五、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绪论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检验

1. 血浆蛋白质主要成分的性质、功能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2. 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3. 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生物化学诊断

4. 氨基酸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

(三)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 糖尿病及其代谢紊乱

2. 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检验指标与方法评价

3. 主要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四)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特性

2. 异常脂蛋白血症

3. 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4.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检验指标与评价

5. 高脂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6. 血脂异常的防治

(五)诊断酶学

1. 酶含量的表示方法

2. 酶催化活性的测定方法

3. 同工酶检测技术

4. 临床常规酶类测定方法与应用

5. 代谢物酶法测定的方法分类、两类常用指示系统测定代谢物的优缺点

6. 酶循环法及其应用

(六)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检验

1. 重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2.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七)体液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 体液平衡及其紊乱

2. 酸碱平衡及其紊乱

3. 钾、钠、氯检测方法和评价

4. 酸碱平衡紊乱的主要检测指标与临床应用

5. 血气分析仪的性能、维护与注意事项。

(八)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肝胆疾病时的代谢变化

2. 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

3. 胆汁酸代谢异常

4. 肝胆疾病主要检验指标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九)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肾脏疾病的生化变化

2. 肾损伤时的早期生化诊断,主要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

3. 肾功能试验检验指标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十)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生物化学指标

2.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评价

3.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4. 利鈉肽的性质及其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

(十一)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1. 胃肠胰疾病的生物化学指标

2. 主要生物化学指标在胰腺炎的应用

(十二)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

1. 骨矿物质代谢异常与代谢性骨病

2. 骨矿物质的激素调节与代谢性骨病

3. 骨代谢疾病的生化标志物检测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十三)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甲状腺功能检验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2. 肾上腺功能检验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3. 性腺功能检验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4. 垂体功能检验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十四)肿瘤标志物

1.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2. 常见实验室诊断指标的检测方法与评价

(十五)遗传代谢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遗传代谢病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遗传代谢病的生物化学检测

(十六)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分析

1. 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原理

2. 干片式生化分析仪的分析原理

3.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技术

4. 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十七)自由基与临床疾病

1. 自由基的生化基础

2. 自由基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3. 自由基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十八)临床生化检验方法、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

1.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分级、标准品分级

2. 方法评价方案与方法性能指标

3. 试剂盒的分类和特点

4. 试剂盒的性能评价方法

5. 临床生化诊断试验评价指标

6.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应用

7. 参考区间的建立与应用

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2017年9月) Ⅰ.考试性质 西医综合(科目代码699)考试是为我校招收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约70%(其中生理学约25%;生物化学约25%;病理学约20%) 临床医学约30%(其中诊断学约25%;外科学总论约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第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B型题第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X型题第15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2010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附答案)

2010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附答案) 一、(20分)系统由下列微分方程组描述: []1 1323312 23(()() dx k r t x dt dr t x dt dx T x x x dt dc t k x dt βτ ==+=+=)-c(t)- 式中,()r t 是输入量,()c t 是输出量,x 1、x 2、x 3为中间变量,τ、β、k 1、k 2为常数。 试画出系统的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 ()() s R s C 。 二、(15分)图(a)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k 1、k 2和a 。 (a) 0.1 (b) 三、(20分)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要求当()r t t =时稳态误差0.5ss e <,且具有1σ=的稳 定裕度(所有闭环极点的实部均小于1-),试确定 k 的取值范围。 四、(20分)(含现代部分专业的考生不做,其它专业考生做)

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试绘制以τ为参变量的根轨迹(0τ=→∞),并讨论τ逐渐增大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五、(15分)系统结构如图(a),1(G s )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图(b),试确定下列情况下为使闭 环系统稳定,比例环节的比例系数k1的取值范围。 (1)1(G s )在右半s 平面上没有极点; (2)1(G s )在右半s 平面上有一个极点; (3)1(G s )在右半s 平面上有二个极点。 (a) 六、(20分)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 (G s )= s(s+1) ,若要求系统的开环截止频 率 4.4/c rad s ω≥,相角裕度45o γ'≥,系统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0.1ss e =,试确定校正方式,并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七、(20分)(含现代部分专业的考生不做,其它专业考生做) 一非线性系统如下,输入单位阶跃信号 (1)在e e -平面上大致画出相轨迹; (2)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 确定系统的稳态误差()e ∞。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技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食品开发、食品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工程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企事业部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大学品牌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具有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无损检测系统、食品农产品分析检测大型仪器、天然产物有效成份萃取分离设备和多条中试实习生产线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与设备。通过学习,学生获得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掌握食品、生物、化工和机电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拥有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与科学研究等方面技能,具有食品加工、储藏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原理、发酵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加工工艺学、畜产食品加工工艺学、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物理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深造机会:本专业所在学科设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食品营养与安全等5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70多人。 就业状况及趋势: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97%以上,毕业生中多人考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30%左右。毕业生可在各类食品企业以及有关公司、科研单位、管理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和教学等工作。

2017江苏大学校长奖学金名单

江大校〔2017〕465号 全校各单位: 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辛勤培育下,我校学生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实践,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全面发展的先进个人。为树立典型,进一步营造我校大学生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根据《江苏大学校长奖学金评选办法(试行)》(江大校〔2017〕358号),经各学院初选和学校评审,评选出洪远志等25名研究生、李想等50名本科生为2016-2017学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现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学戒骄戒躁,再创佳绩。希望全校学生以先进学子为榜样,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附件:江苏大学2016-2017学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名单 江苏大学 2017年10月27日

附件: 一、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材料学院:洪远志 食品学院:杨雪 硕士研究生: 机械学院:温娟、张文昊 农装学院:徐习习 汽车学院:苏伯凯 能动学院:夏禛 材料学院:王文智 电气学院:刘陆 食品学院:王瑶瑶 环安学院:周嘉伟 计算机学院:宗炜雯 土力学院:马国鑫 化工学院:荣坚 管理学院:李军强 财经学院:尹琪璐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宏雷

外国语学院:刘敏 艺术学院:刘晓丹 医学院:蒋孟林、何品芳 第一临床医学院:张华峰 药学院:陈嘉欣 流体中心:熊志翔 生科院:葛奇 二、本科生 机械学院:李想、盛佳男、王小莹 农装学院:王俊杰 汽车学院:王为凯、闫梦如、潘宇豪 能动学院:仇兴雷、季均、魏爱博 材料学院:商枝坤、王闯、张慧慧 电气学院:纪友州、诸言、薛瑞 食品学院:张宇皓 环安学院:杨鸣凤 计算机学院:吴楠、王志忠、齐妍薇 理学院:孙春雷、邹嘉辉 土力学院:孙佳宁 化工学院:陈妍 管理学院:陈丹黎、周丽金、余丽、刘凌燕 财经学院:吴佳棋、刘茜茜、关荣迪、潘慧凡、张艳丽

2019年西医综合大纲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含诊断学)、外科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及法律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理学约14% 生物化学约12% 病理学约12% 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 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第41-115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

B型题第116-135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X型题第136-16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自命题考试科目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自命题考试科目“(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706西医综合 1.生理学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 (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牛欣,张志雄主编。 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唐炳华主编。 3.病理学 《病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 (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黄玉芳主编。 4.内科学 (1)《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8月,戴万亨,张永涛主编。 (2)《影像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

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王芳军主编。 (3)《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倪伟主编。5.外科学 《外科学》(第8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陈孝平等主编。 总分300分,其中生理学占60分、生物化学占45分、病理学占45分、内科学占90分、外科学占60分。

2019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706西医综合 1.生理学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 (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牛欣,张志雄主编。 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唐炳华主编。 3.病理学 《病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 (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黄玉芳主编。 4.内科学 (1)《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8月,戴万亨,张永涛主编。 (2)《影像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王芳军

主编。 (3)《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倪伟主编。 总分300分,其中《生理学》占75分、《生物化学》占60分、《病理学》占60分、《内科学》占105分。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28西医综合一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一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考试范围为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基础医学约60%(其中生理学约2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病理学约20%) 临床医学约40%(其中诊断学约30%;外科学总论约10%)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第61-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X型题第141-20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的三个水平;生命的基本特征,兴奋、抑制和兴奋性等概念,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方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生物电产生的机制,兴奋的传导及传递,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及肌丝滑行理论。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三)血液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及其功能,生理性止血,血型与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评定、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和储备,心音产生的原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特征,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决定血流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及测定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及其通路。组织液生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器官循环的生理特点。 (五)呼吸 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原理及有关概念,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肺换气的动力、过程及影响因素,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及化学因素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和电生理特性。消化液分泌的步骤和主要生理作用,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胃肠内分泌细胞和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分泌调节,咀嚼和吞咽。胃液的性质、成份、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胃运动的主要形式、作用和调节,胃排空及其控制。胰液、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小肠液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大肠内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和途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过程。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机体的能量来源、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和原理。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体温的概念及正常体温的波动,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结构的特征,肾血流的调节。肾脏的泌尿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尿液浓缩和稀释,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血浆清除率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其生理意义。尿的排放过程。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和一般生理特征。眼折光系统的折光原理,简约眼的概

江苏大学629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考试范围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基础医学约40%(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医学免疫学约20%) 临床医学约60%(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2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第61-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X型题第141-20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肽键和肽 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4.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一级结构 2.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 4. 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技术 (三)酶和维生素 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 2. 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 3. 酶促反应动力学 4. 酶活性的调节 5. 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699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699西医综合 Ⅰ.考试性质 西医综合考试是我校为招收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臵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理学30%、病理学30%、内科学40%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第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B型题第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X型题第15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江苏大学届优秀毕业生

江苏大学届优秀毕业生 江苏大学2011届优秀毕业生复核名单公示 来源:石昌瑞的日志 根据《江苏大学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江大校[2009]171号)和《关于初选江苏大学2011届优秀毕业生的通知》文件精神,经学生个人申请、学院初审公示、学工处复核,确定张泉泉等730名同学为校级优秀毕业生,现将名单公示如下: 机械学院(36) 张泉泉、缪小花、刘丹、徐辰杰、何娟娟、孙超、邓卫翔、荀斌、王蕾、纪漫、朱云峰、徐弘博、王成红、沈建波、徐超、王慧婷、王俊、徐金星、龚丽霞、张立云、周倩云、王逸馨、张家银、武欣、谢意维、陈婷婷、李英杰、王祖声、房凯、马田雨、牛小丫、吴瑶、朱璐、朱晓玲、许瑞华、欧阳占欢 汽车学院(41) 仲二召、何梦谷、胡东海、顾娅欣、施航、刘文烨、薛开鑫、王梓、傅万昆、马亮、刘恒、金书彝、潘绪平、路鑫伟、周恒倜、潘科、荆丽娟、唐诗晨、朱伟伟、叶昕、陈冠延、魏泽宇、龚佳璐、吴强、房怀庆、仲春艳、李雨浓、钟蔚、唐古南、朱晓煜、李仁春、陈艺鹏、周晨夏、施薀曦、蔡瑶、张文雯、王佳俊、王红梅、荆堤、李祥、徐军 能动学院(22) 胡斌、魏艳、胡维维、卜豪杰、于慧、张光建、曹彦涛、温谦、张宁、张鹏、徐燕、郭嘉、史祥东、何海斌、夏雪、徐玮玮、吴何来、高理想、韩立杨、蓝小波、杨梅、魏婷 材料学院(27) 罗雅、吴浩、任丹、王鑫雨、周婷、黄玉明、吴丹妮、姚佳梅、季晓瑞、方舸、丰英、钱静、施小娟、周丹、鲁丹、刘晓君、张在强、张欢、宋泽琳、陈锋、王秋菊、唐叶、张双鸽、毛福祥、陈金锁、曾杰、曹贺 电气学院(41) 孙海洋、宋宝举、史辉萍、王逸萍、杨俊勤、祁娟、颜妙君、闫剑利、李磊燕、杜娟、张薇、王李东、韩海霞、汤殷霞、吴婷、祝尧、王萍、张新、李雪峰、陈超、焦鋆萍、马丹丹、夏颖瑛、吴静菲、孙韵、蒋琛、张凤杰、吴燕、沈燕华、许晓春、高鸣宇、孙晓军、汤鹏、樊彪、杨冬琴、许李俊、赵晓丛、范雪梅、吴明明、戴张敏、陈静 计算机学院(28) 吴静丽、邹翔、兰晓晔、杨书君、杨立凡、顾振国、郭娟、魏月娥、程铃、冯进兰、全吉、门晓玉、陈正萍、陈萍、丁文霞、蔡连如、沈年凤、赵茜茹、王鸿、乔甜甜、龚赛丹、刘静、王义波、万靖、吴园圆、李久武、杨翔、薛莹 食品学院(11)

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是为全国医科院校(独立设置)研究生院联盟高校招收学术型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约70%(其中生理学约25%;生物化学约25%;病理学约20%) 临床医学约30%(其中诊断学约25%;外科学总论约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 型题第1~9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135 分 第91~1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B 型题第121~15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45 分 X 型题第151~18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 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

2019年西医综合考研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及法律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理学约14%,生物化学约12%,病理学约12%,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第41-115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B型题第116-135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X型题第136-16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西医考研大纲.doc

2019西医综合研究生硕士考试大纲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胃运动和胃排空及其调节。 4.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5.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作用,排便反射。 6.小肠内的物质吸收及其机制。

西医综合学术学位考试大纲2017年9月

西医综合(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2017年9月) Ⅰ.考试性质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是为招收学术型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约70%(其中生理学约30%;生物化学约20%;病理学约20%) 临床医学约30%(其中诊断学约20%;外科学总论约10%)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105小题,共105题,每小题2分,共210分 X型题第106~150小题,共45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颈动脉突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

中南大学2018年硕士生入学考试“781西医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_中南大学考研网

中南大学2018年硕士生入学考试“781西医综合(自命题)”考试 大纲 Ⅰ.考试性质 西医综合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和外科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约50% 其中生理学约20% 生物化学约15% 病理学约15% 临床医学约50% 其中内科学约30% 外科学约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案例分析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江苏大学学年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结果

江苏大学2014-2015学年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结果公示 根据《江苏大学学生手册》和学工处〔2015〕2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我校2014-2015学年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工作已初步结束。经学生个人申请,学院初评、公示及学生工作处审核,现将我校2014-2015学年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结果公示如下:机械工程学院 校三好(111人): 王金山、刘强、李志岗、陈锂权、姜平静、陈铭 曹斌、徐鹏、王萱、范林生、王紫筠、冷田丰 李涛、江帆、胡雪枫、柳雨肃、李想、宗圣康 赵晓琪、杜婷婷、曹帅、阿不都西库尔·阿不来提 唐宁静、李鑫鼎、蔡成彬、杨健、廉益超、张海恩 郭青、杨震、曹姜钰、王飞、袁广、张林 凌俊、印学浩、苏印红、张美玲、梁静、陈剑秋 杨舒颖、陈健、陈汉辉、何文渊、尹叶芳、丁振兴 冒文彦、邵亦锴、孟凡琳、王松松、吴蓉、冯江华 陆施海、熊杭锋、祝心宇、庞晨涛、汤冰影、徐磊 薛振宇、王杰、许金堡、杨晓琼、饶立锋、齐若森 徐宇轩、马卓航、周炜容、孙源、袁玉芬、孙阳阳 刘涵、江菲、彭会会、寇谦雨、蒋婷、任慧 朱可、徐颖、严旭平、林家豪、田万杉、沙磊 王庆伟、王小莹、胡才会、浦云飞、杨泗华、汪亮 王昭、解超、庞婧、郭庆、曹一涵、嵇绍波 王雯、王浩、史鹏飞、李康、王宇、陈凯 杨萍、王睿、王燕、於伟杰、吴庆文、陈亮 张浩堃、安峻毅、孟思华、胡文景、周武超 校优干(25人): 侍宝玉、刘宁、徐子豪、王逸帆、高鸿飞、赖泽豪 王鹏飞、黄梦、石云杰、沙德利、蒋志远、陈郁 黄瑞、杨佳、孙彩玲、冷亭玉、李晓国、邝德福 龚道磊、王天伦、陈奕旭、叶昕、黄建斌、杨栋 刘明星 农业装备工程学院 校三好(5人): 何俊增、陈培盛、汪航、杨亚男、卞晓慧 校优干(3人): 倪焱、严超、孙田田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校三好(106人): 何刘鹏、章晓星、蒋振宏、张晟、金彤、许珍珠 陈勇、唐彦鋆、孙东、王浩祥、崔义忠、陈晨 高旭、刘伟、刁凯凯、孙坚添、张瑶、盛富鹏 张蕴超、彭满才、欧阳、卢鑫、张凡、王爽 刘阳、张健、樊杰、陈铭、方妍月、田瑞 殷文倩、张田、孙洁洁、江昕炜、吴超、顾天 邱鹏、徐万强、范淏、吴剑煌、赵磊、徐如玉 周新宸、喻康颖、赵晓聪、秦晴、臧勇、吴宇 戴磊、李琳、王军、范鹏程、周明源、钱怡 梁聪、施天玲、唐成、汤伟杰、胡乐利、张振宇

2020年考研大纲:西医综合基础医学

2020年考研大纲:西医综合基础医学 Ⅰ。考试性质 西医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 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 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 等学校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 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和外科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 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 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约50% 其中生理学约20% 生物化学约15% 病理学约15%

临床医学约50% 其中内科学约30% 外科学约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第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B型题第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X型题第15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