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渗流的基本理论-cdut

合集下载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发展:深度—宏观微观相结合 广度—物理化学渗流、多重介质渗流、 非牛顿流体渗流、非等温渗流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四、渗流力学课的特点
• 渗流力学是研究油、气、水在油层中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 科学。
• 由于油层深埋在地下几千米处,看不见,摸不着,形式多样, 结构复杂,故渗流力学的研究以实验为基础,数学为手段。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一、力学分析
• 油、气、水在岩石中流动,必须要有力的作用
1.流体的重力和重力势能
流体由地球吸引受重力,和其相对位置联系起来,则表现
为重力势能,用压力表示:
Pz—表示重力势能的压力,Pa;
Pz gz
ρ—流体密度,g/cm3; z—相对位置高差,m;
g—重力加速度,m/s2。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 油气层的概念 • 油藏类型 • 多孔介质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一、油气层的概念
• 油气层是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流动空间,在其中油气水构成 一个统一的水动力学系统,包括含油区、含水区、含气区 及它们的过渡带。
• 在一个地质构造中流体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每一局 部地区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三、驱动类型
驱动类型不同油藏的开采特征就不同,故鉴别油藏 的驱动类型对油气田开发有重要意义。几个重要的开发指 标:
地层压力:油藏地层孔隙中流体的压力,也称油藏 压力,记为Pe;
井底压力:油井正常生产时在生产井底测得的压力, 也称流压,记为Pwf;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五、本课层物理
渗流力学
油藏工程 采油工程 数值模拟 试井分析 提高采收率原理 油藏保护
渗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六、主要参考书

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1

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1

渗流区或渗流场:假想水流所占据的空间。
2 典型单元体
五、渗流速度 过水断面:垂直于渗流方向的一个岩石截面。
渗流速度:通过单位面积的渗流量。
v=Q/A 渗流速度与地下水的实际平均流速有如下 关系: v=nu
六、地下水的水头和水头坡度 1 地下水的水头
u2 H Z 2g 式中:Z——位置水头; P/γ——承压水头; 二者之和为测压管水头。 u2/2g——流速水头(很小忽略不计)。 我们所说的水位就是测压管水头,这是基准 面取的是海平面。 p
水文地质学基础中,水力坡度定义为:沿渗流 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七、地下水运动特征的分类
1. 按地下水运动要素(渗流量、渗流速度、压强、 水头)将地下水分为稳定流和非稳定流。 稳定流:地下水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 非稳定流:地下水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 2. 根据地下水的运动方向与空间坐标轴的关系分为 一维运动、二维运动和三维运动。 地下水的一维运动:地下水的渗透速度只沿一坐标 轴的方向有分速度,其余坐标轴方向的分速度均为零。
四、渗流 1 渗流
渗流是一种假想水流。 假想水流应有以下特点: ( 1 )假想水流的性质(如密度、粘滞性等)和真 实地下水相同; (2)假想水流充满含水层的整个空间; ( 3 )假想水流运动时,在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岩石体积内所受的 阻力等于真实水流所受的阻力; ( 4 )通过任断面的流量及任一点的压力或水头均 和实际水流相同。
地下水位下降,水压力减小,有效应 力增大,多孔介质被压缩。 多孔介质的压缩包括固体颗粒的压缩 和孔隙的压缩。但固体颗粒的压缩忽略 不计。 即: (1-n)Vb=常数 其对数等于0。即:
此二式厚度变化和孔隙度变化与水的压强变化的关系

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参考资料

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参考资料

目录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 (1)1.1渗流的基本概念 (1)1.2渗流基本定律 (7)1.3岩层透水特征及水流折射定律 (11)1.4流网及其应用 (14)1.5渗流连续方程 (19)1.6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24)1.7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2)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1.1 渗流的基本概念1.1.1 多孔介质及其特性1.1.1.1多孔介质的概念多孔介质(Porous medium):地下水动力学中具有空隙的岩石。

广义上包括孔隙介质、裂隙介质和岩溶不十分发育的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的介质,统称为多孔介质。

孔隙介质:含有孔隙的岩层,砂层、疏松砂岩等;裂隙介质:含有裂隙的岩层,裂隙发育的花岗岩、石灰岩等。

1.1.1.2 多孔介质的性质(1) 孔隙性:有效孔隙和死端孔隙。

孔隙度(Porosity)是多孔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多孔介质总体积之比(符号为n),可表示为小数或百分数,n=Vv/V。

有效孔隙(Effective pores)是多孔介质中相互连通的、不为结合水所占据的那一部分孔隙。

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是多孔介质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多孔介质总体积之比(符号为n e),可表示为小数或百分数,n e=V e/V。

死端孔隙(Dead-end pores )是多孔介质中一端与其它孔隙连通、另一端是封闭的孔隙。

(2) 连通性:封闭和畅通,有效和无效。

(3) 压缩性:固体颗粒和孔隙的压缩系数推导。

(4) 多相性:固、液、气三相可共存。

其中固相的成为骨架,气相主要分布在非饱和带中,液相的地下水可以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形式存在。

固相—骨架matrix气相—空气,非饱和带中液相—水:吸着水Hygroscopic water薄膜水pellicular water毛管水capillary water重力水gravitational water1.1.1.3多孔介质中的地下水运动比较复杂,包括两大类,运动特点各不相同,分别满足于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的特点。

渗流的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38页PPT文档

渗流的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38页PPT文档
第一章 地下水运动基本概念
重要知识点: 渗流、典型体元(REV) 地下水质点实际流速、空隙平均流速,达西流速及其关系 达西定律基本式,微分式,推广式及应用条件 渗透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渗流分类
均质、非均质,各向同性、各向异性区别 流网绘制
§1.1 渗流基本概念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seepage flow/ groundwater flow)。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2.临界渗透流速vc(巴甫洛夫斯基): 3.临界水力梯度Jc(罗米捷): 4.达西定律下限问题(J0)
达西定律的应用条件 达西定律的上下限?
非线性渗透定律 1.1901年福希海默提出Re>10时:
2.1912年克拉斯诺波里斯基提出紊流公式:
四、达西定律的微分形式 微分形式:
渗透系数K
从达西定律V = KI可以看出。水力梯度I 是无因次的,故渗 透系数K的因次与渗透流速V 相同。一般采用 m/d 或 cm/s 为单位。令 I = 1 ,则V =K 。意即渗透系数为水力梯度等 于 1 时的渗透流速。水力梯度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 渗透流速就愈大;渗透流速为一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 水力梯度愈小。由此可见,渗透系数可定量说明岩石的渗 透性能。渗透系数愈大,岩石的透水能力愈强。
L——渗透途径(上下游过水断面的距 离) ;
I ——水力梯度(相当于h / L,即水头 差除以渗透途径) ;
K——渗透系数。 此即达西公式。
二、达西实验条件
稳定达西实验:得出渗透流速与水力坡度成 正比即线性渗流定律,说明此时地下水的流 动状态呈层流。
实验条件:均匀介质,一维流动,稳定流, 层流。
一、典型体元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第一章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一章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PZ1 PZ2 PZ
Q KA Z L
要求记忆
对于水平地层,则有: Q KA P
L
第一节 线性渗流规律
二.达西定律的讨论
v w ①渗流速度 与真实速度
v Q A
w Q A
渗流流量 渗流面积
孔隙度
v w
第一节 线性渗流规律
②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ⅰ:流体为牛顿流体.
ⅱ:渗流速度必须在适当的范围内(即流体为层流流动).
纯溶洞结构 裂缝孔隙结构 双重介质 溶洞孔隙结构 裂缝溶洞结构 三重介质 溶洞--裂缝--孔隙结构
二 储集层外部形状及简化
① 根据储集层的厚度:层状油藏,块状油藏 (球形流)
② 根据边界条件:定压边界,封闭边界 ③ 根据平面延伸系数:
长轴 <3 圆形地层 短轴 >3 条带形地层
三 储集层的特点
① 储集性 a e m
第三节 油藏能量及驱动方式
三.油藏驱动方式
驱动方式:在油藏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种能量来驱 动,就称为何种驱动方式.
①刚性水压驱动:边水或注入水动:边水供应不足,油藏压力变小,水区 和油区的流体及岩石弹性膨胀.
第三节 油藏能量及驱动方式
③弹性驱动:岩石及流体的弹性能为主要 的驱油动力.(封闭边界,无 气顶,无注入水)
第二节 渗流的基本概念
④ 真实速度:
Q V A
A ---真实渗流面积
A A
V V
—透明度 在数值上与孔隙度相等
第二节 渗流的基本概念
三.油藏中压力的概念
① 原始地层压力Pi 油田未开发前的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 对于同一水动力学系统其压力梯度曲线
(即P~H曲线)应该为一直线. 一个油藏若处于多个水动力学系统,其

第一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第⼀章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内容概要:油⽓渗流是在地下油层中进⾏的,因此学习渗流⼒学⾸先需了解油⽓储集层和多孔介质的概念;流体在地下渗流需要⾥的作⽤,故还要了解流体受到哪些⼒的作⽤、地层中有哪些能量;然后学习渗流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流体渗流不总是遵循达西定律,就有了⾮达西渗流或称⾮线性渗流;对于地层中有多相流体同时参与流动的情况就是两相或多相渗流了,在本章也做⼀简单介绍。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式内容概要:地层流体渗流规律复杂,但⼀般情况下符合渗流的基本规律,即达西定律;渗流的⽅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对各种渗流⽅式进⾏归类、化简,变成三种基本的渗流⽅式,复杂渗流再由这三种⽅式进⾏组合。

本节应牢固掌握达西定律,真实流速与渗流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三种基本渗流的⽅式。

课程讲解:讲解ppt教材⾃学:第三节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式本节导学地层流体渗流规律复杂,但⼀般情况下符合渗流的基本规律,即达西定律;渗流的⽅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对各种渗流⽅式进⾏归类、化简,变成三种基本的渗流⽅式,复杂渗流再由这三种⽅式进⾏组合。

本节重点1、达西定律★★★★★2、真实流速与渗流速度的关系★★★★★3、单向流★★★4、平⾯径向流★★★5、球⾯向⼼流★★★⼀、渗流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多孔介质组成复杂,流体渗流规律复杂。

⼈们最初研究渗流规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宏观研究⽅法。

1.达西定律实验步骤:(1)、调节⼊⽔阀,保持⼀定的进⽔⽔位(2)、调节出⽔阀门,得⼀流量Q ;(3)、流动稳定后测流量和压差。

a:出⽔⼝(稳定⽔位) b:滤⽹E:阀门,控制流量和⽔头压差 D:量杯,测流量达西实验装置图做多组实验:不同砂层横截⾯积、L 、流量、砂粒⼤⼩、液体、压差。

1-1截⾯总⽔头⾼度2-2截⾯总⽔头两截⾯⽔头差其折算压差为⼤量实验研究表明,流量Q 与折算压⼒差△Pr 、岩⼼截⾯积A 成正⽐,与液体粘度µ、测压管两截⾯距离△L 成反⽐,其⽐例常数与填砂粒径有关,砂粒粒径越⼤,流量越⼤,反之流量越⼩。

【免费下载】渗流力学基本理论

【免费下载】渗流力学基本理论

目录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 (1)1.1渗流的基本概念 (1)1.2渗流基本定律 (7)1.3岩层透水特征及水流折射定律 (11)1.4流网及其应用 (14)1.5渗流连续方程 (19)1.6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24)1.7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2)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1.1 渗流的基本概念1.1.1 多孔介质及其特性1.1.1.1多孔介质的概念多孔介质(Porous medium):地下水动力学中具有空隙的岩石。

广义上包括孔隙介质、裂隙介质和岩溶不十分发育的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的介质,统称为多孔介质。

孔隙介质:含有孔隙的岩层,砂层、疏松砂岩等;裂隙介质:含有裂隙的岩层,裂隙发育的花岗岩、石灰岩等。

1.1.1.2 多孔介质的性质(1) 孔隙性:有效孔隙和死端孔隙。

孔隙度(Porosity)是多孔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多孔介质总体积之比(符号为n),可表示为小数或百分数,n=Vv/V。

有效孔隙(Effective pores)是多孔介质中相互连通的、不为结合水所占据的那一部分孔隙。

有效孔隙度(Effective Porosity)是多孔介质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多孔介质总体积之比(符号为n e),可表示为小数或百分数,n e=V e/V。

死端孔隙(Dead-end pores )是多孔介质中一端与其它孔隙连通、另一端是封闭的孔隙。

(2) 连通性:封闭和畅通,有效和无效。

(3) 压缩性:固体颗粒和孔隙的压缩系数推导。

(4) 多相性:固、液、气三相可共存。

其中固相的成为骨架,气相主要分布在非饱和带中,液相的地下水可以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形式存在。

固相—骨架matrix气相—空气,非饱和带中液相—水:吸着水Hygroscopic water薄膜水pellicular water毛管水capillary water重力水gravitational water1.1.1.3多孔介质中的地下水运动比较复杂,包括两大类,运动特点各不相同,分别满足于孔隙水和裂隙岩溶水的特点。

第1章渗流理论基础

第1章渗流理论基础

25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1.1.5 渗流速度
渗流是充满整个岩石截面的假想水流。在垂直于 渗流方向取的一个岩石截面,称为过水断面。 地下水的过水断面是整个岩石截面,既包括空隙 面积也包括固体颗粒所占据的面积。
当渗流平行流动时,过水断面为平面,弯曲流动
时则为曲面(图1-6 )。
26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2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实际的地下水流仅存在于空隙空间。为了便于研
究,用一种假想水流来代替真实的地下水流。这 种假想水流的性质(如密度、粘滞性等)和真实 地下水相同;但它充满了既包括含水层空隙的空 间,也包括岩石颗粒所占据的空间。
23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假想水流运动时,满足以下条件:
3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1.1.1 地下水在含水岩石中的运动
在地下水动力学中,把具有孔隙的岩石称为多孔介质。 含有孔隙水的岩层,如砂层或疏松砂岩等称为孔隙介质, 也称多孔介质。 含裂隙水的岩石,如裂隙发育的石英岩、花岗岩等称为裂 隙介质。 广义地说,可以把孔隙介质、裂隙介质和某些岩溶不十分 发育的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的介质都称为多孔介质。
渗透速度,比流量)为:
Q A
渗流速度代表渗流在过水断面上的平均流速。它不代表任 何真实水流的速度,只是一种假想速度。假设整个过水断
面都被水充满时,地下水就以这种速度流动。
28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实际上,地下水仅仅在空隙中流动。在空隙中的不
同地点,地下水运动的方向和速度都可能不同,平 均速度 称为实际平均流速。速度v 和地下水的实际
1)地下水的状态方程 在等温条件下,水的压缩系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向异性介质:同一点各方向上渗透性不同的介质。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均质各向同性 均质各向异性
非均质各向同性
非均质各向异性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K为标量;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K为张量。
就以上四种介质,分别举例说明自然界哪种岩层属于相应的介质类型。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标量:亦称“无向量”,只有数值大小而没有方向,部分 有正负之分。标量之间的运算遵循一般的代数法则。如质 量、密度、温度、功、能量、路程、速率、体积、时间、 热量、电阻等物理量。无论选取什么坐标系,标量的数值 保持不变。 张量:是几何与代数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从代数角度讲, 它是向量的推广。向量可以看成一维的“表格”(即分量 按照顺序排成一排),矩阵是二维的“表格”(分量按照 纵横位置排列),n阶张量就是n维“表格”。张量的严格 定义是利用线性映射来描述的。从几何角度讲,它是一个 真正的几何量,不随参照系的坐标变换而变化。向量也具 有这种特性。
地下水动力学 Groundwater Hydraulics
第一章 渗流的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 渗流的基本定律 §3 地下水在均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运动特征 §4 地下水在非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运动特征 §5 描述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及解算方法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测压管水头hn:为位置水头Z 与压力水头之和。
压力水头h:含水层中某点的压力水头(h)指以水柱高 度表示的该点水的压强,量纲为L,即:h =P/γ ,式中 P为该点水的压强; g 为水的容重。 速度水头hv:在含水层中的某点水所具有的动能转变为 势能时所达到的高度,量纲为L,即 ,式中u 为地下水在该点流动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P

Z
P g
hw:水头降是怎么产生的呢?
渗流场中任意一点的水头实际上反映该点单位质量液体 具有的总机械能,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克服阻力, 消耗总机械能,因此沿地下水流程,水头线是一条降落 曲线。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承压含水层中的压强与水头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潜水含水层中的压强与水头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渗流(真实状态)的特点: 通道是曲折的,质点运动轨迹弯曲; 流速是缓慢的,多数为层流; 水流仅在空隙中运动,在整个多孔介质中不连续; 通常是非稳定的; 通常为缓变流。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水力学研究水在管、渠(明流)——流速快 地下水在多孔介质的细小空隙中流动,水流很缓慢— —渗流 从流态来看——地下水多为层流(除岩溶管道外),很 少紊流
表达式为: K=κ×ρ×g/μ 式中: μ :动力粘滞性系数;ρ:流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

κ:介质的渗透率,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
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 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 透系数<0.001米/昼夜。

若流场中所有空间点上一切运动要素都不随时间改变 时,称为稳定流,否则称为非稳定流。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地下水水头:渗流场中任意一点的总水头近似等于测 压水头,通常称为渗流水头。即:
总水头线
2
P hn Z

流速水头 V 测压 管水 头线
2g
hw
水头降
在水力学中定义总水头:
2
P u2 H Z 2g
流线:某时刻在渗流场中画出的一条空间曲线,该曲线 上各个水质点的流速方向都与这条曲线相切(某时刻各 点流向的连线)。
(区别)迹线:流体水质点在渗流场中某一时间段内的运动轨迹。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流线、等水头线与流网
等水头面:渗流场中水头值相同的各点相互连接所形 成的一个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为曲面。 等水头面在渗流场中是连续的,不同大小的等水头面 (线)不能相交。 等水头线:等水头面与某一平面的交线。在某时刻, 渗流场中水头相等各点的连线(水势场的分布)。
u2 hv 2g

H
p u2 Z 2g
测压水头 势 能 速度水头 动 能
总水头 机械能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P u2 hw 总机械能: H Z 2 2g

由于在地下水中水流的运动速度很小,故速度水头常常
被忽略,hn近似等于H,即:
H Hn Z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流网:渗流场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 equipotential lines )与流线( flow lines )组成的网 格。 平面流网:潜水等水位线图,承压水等测压水位线图
剖面流网:含水量厚度较大时,常需要刻画剖面的水流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二维流网图: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概化后的理想渗流:
颗粒
孔隙
A
图1-1-0b 在一般管道中的普通水流 颗粒
孔隙
图1-1-3a 地下水实际流线
颗粒
孔隙
B
图1-1-3a 地下水实际流线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真实的水流状态:
流量Q:单位时间通过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通过该断面的渗流量。 渗流速度V:假设水流通过整个岩层断面(骨架+空隙)时所具有的 虚拟平均流速,定义为通过单位过水断面面积的流量,Q=V×ω。 研究水量时,只考虑水流通过的总量与平均流速,而不去追踪实际 水质点的运移轨迹——简化的研究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概化后的理想渗流与真实水流:
地下水实际流速—质点流速在以P点为中心的微体积 上的平均值称为地下水在P点的实际流速。
渗透流速——假想渗流的速度,是假想的平均流速。
1 v( P) V0

V0 v
u' dVv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概化后的理想渗流与真实水流:
渗流速度ν:又称渗透速度、比流量,是渗流在过水断面上的平均 流速。它不代表任何真实水流的速度,只是一种假想速度。它描述 的是渗流具有的平均速度,是渗流场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是一个 虚拟的矢量。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做水文地质边界?
水头边界:
流量边界: 混合边界: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流网特点: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正交,在各向异性介 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斜交;
按一定规则绘制的:
等水头线—相邻两条等水头线间的势差为常量(等水头 差) 流线—相邻两条流线间的通量为常量 等水头线的疏密代表水力坡度的大小,流线的疏密反映 径流强度的大小。
一、渗透与渗流


渗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 。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渗流场由固体骨架和岩石空隙中的水两部分组成。 渗流只发生在岩石空隙中。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Q1:什么叫渗透及渗透压力?
渗透:地下水受重力作用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 透。 渗透压力:又称动水压力(hydrodynamic pressure) ,是指在渗流方向上水对单位体积土的压力,单位为 千牛/立方米。
vA uAv Q Av vu une A v neu
过水断面——ω,假想的断面 实际孔隙断面——ω n, n为孔隙度 实际水流断面——ω’=ωne, ne为有效孔隙度
比照水力学, Q/ω =V ;实际流速 u =Q/ω’=ωV/(ωne)=V/ne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渗透压力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随渗流方向不同而异。如坝基 下当渗流方向与重力一致时,渗透力能提高岩土体稳定性;如与 重力方向相反,则将减小颗粒间压力,即产生扬压力对土体稳定 不利。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Q2:渗透水流与普通水流有何区别?

共同点:1.总体流向取决于水头差
2.流量取决于水头差及沿程损耗 区别:水在管道中运动取决于管道大小、形状及粗糙度; 渗流运动取决于空隙大小、形状、连通性。

物理涵义上来看J/I:代表渗流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率。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总机械能:
P u2 H

Q4:如何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裂隙 溶洞
孔隙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渗透系数K:在各项同性介质(均质)中,用单位水力 梯度下单位面积上的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 程度,称之为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 hydraulic conductivity)。

孔隙介质:含有孔隙的岩层,砂层、疏松砂岩等;

裂隙介质:含有裂隙的岩层,裂隙发育的花岗岩、石 灰岩等。
岩溶介质:溶孔、溶隙、溶腔、溶洞、岩溶管道…… 多孔介质:地下水动力学中具有空隙的岩石。广义上包括孔隙
介质、裂隙介质和岩溶不十分发育的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的介 质,统称为多孔介质。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表 松散岩石渗透系数参考值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Q5:如何确定不同直径颗粒中的地下水位?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渗流场:地下水流动(运动)的空间,是用来描述渗 流场中地下水流动状况的有效工具.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渗流场:
地表高程
初始地下水位 隧道线高程
§1 渗流的基本概念


流线、等水头线与流网
实际平均流速u:地下水流通过含水层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是多 孔介质中地下水通过空隙面积的平均速度;其值等于流量除以过水 断面上的空隙面积,量纲为L/T。记为 Q= u ×ω’。它描述地下 水锋面在单位时间内运移的距离,是渗流场空间坐标的离散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