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皮中天然产物的提取与评价

合集下载

柑橘皮中天然果胶的提取

柑橘皮中天然果胶的提取

二、果胶的提取
1 实验原理
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 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 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 即得商品果胶。
2 实验提取工艺流程图
① ② ③ ④
3 实验结果处理
W = (m / M ) * 100% W:果胶的得率;m: 果胶的重量;M:柑橘皮 的质量。
一、果胶的概述
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糖苷键链接的聚半乳糖 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基化,其余的羧基与钾、 钠、钙离子结合成盐。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 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山 楂约为6.6%,柑橘约为0.7~1.5%,南瓜含量较 多,约为7%~17%。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 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 果冻等食品。
三、注意事项
1.脱色中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 藻土作助滤剂。
2.湿果胶用无水乙醇洗涤,可进行2次。 3.滤液可用分馏法回收酒精。
四、问题与思考
1.从橘皮中提取果胶时,为什么要加热使酶 失活?
2.沉淀果胶除用乙醇外,还可用什么试剂? 3.在工业上,可用什么果蔬原料实验守则
1. 安全第一,实验全程要穿实验服。取用有毒有 害的试剂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2. 配好的试剂一定要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 日期和试剂名称。
3. 维护和爱惜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4. 做完实验一定要收拾实验台、搞好卫生。药品、 试剂归位。
5. 实验结束后,到我这签字,检查后才能离开。 没签字的计旷课处理。

柑桔皮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

柑桔皮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

柑桔皮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关键词】柑桔皮;,,总黄酮;,,提取;,,鉴别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柑桔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柑桔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和分光光度法从柑桔皮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

结果测得柑桔皮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4.49%。

回收率为98.0%,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

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是提取柑桔皮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柑桔皮;总黄酮;提取;鉴别柑桔皮为芸香科植物橘树成熟果实的果皮,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柑桔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栽培最广的果树,它四季长青,树枝优美。

柑桔果实全都是宝,其皮、肉都是正统的中药。

我国古代医学认为:柑桔皮性味辛、微温、无毒、入脾、肺经,有理气调中、燥湿消痰、行气导滞的功效,具有消炎,抗溃疡,抑菌及利胆等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和预防感冒、治疗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胆固醇,减少心梗的发生,也可用于呕吐、腹泻、心腹气痛的治疗,以及抑制多种消化道肿瘤的生长、抗自由基等[1]。

现代医学证明[2]:柑桔皮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类、硫胺素、核黄素、膳食纤维等食用和药用成分,特别是黄酮类化合物在柑桔皮中的含量尤为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研究证明柑桔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2],为了充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我们对柑桔皮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及鉴别,本文方法未见文献报道,现将其过程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①市售新鲜的柑桔取其皮。

②试剂:95%乙醇AR;甲醇AR;三氯化铝AR;盐酸AR;氨水AR;正丁醇AR;冰醋酸AR;醋酸乙酯AR;镁粉AR;乙酸镁AR;氢氧化钠AR;亚硝酸钠AR;硝酸铝AR;芦丁标准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

③仪器设备: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DZF150小型真空恒温干燥箱(郑州长城科工贸易有限公司);802离心沉淀器(上海分析器械厂);ZFI型三用紫外线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

综合实验-柑橘精油的提取与分析

综合实验-柑橘精油的提取与分析

柑橘皮中精油成分的提取与检测一、实验目的1.让学生了解橘皮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及提取精油成分的主要方法。

2. 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加强物质结构综合分析能力。

3. 掌握水蒸气蒸馏等提纯方法。

4. 了解GC法测定精油成分的原理。

5. 了解LC-MS法分析原理。

二、实验原理1、柑橘皮有效成分柑橘种类很多,广植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橘与橙的异名也称为柑,柑橘的皮色由红到黄深浅不一,内面为白色,油性大,香气浓郁。

柑橘精油是天然香料精油中的一大类,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

柑橘精油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镇痛、溶解胆结石、抗菌消炎和去除自由基等作用,是饮料、啤酒、糕点的矫味剂、赋香剂,在花露水、香水、香酯、牙膏、香皂等日用品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柑橘类精油的主要成分是萜烯类(C5H8)n、倍半萜烯类以及高级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组成的含氧化合物, 其中90%以上是萜烯类和倍半萜烯,如柠檬烯,beta-蒎烯等和高级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组成的含氧化合物组成。

这些成分不溶于水,沸点较高,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因此常用水蒸气蒸馏提取。

表一、柑橘皮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关于一些柑桔类果实果皮精油、果核的抗氧化活性最近已有报道, Chio等人研究了34种柑桔精油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发现所有的精油对自由基有清除效果。

Bocco等人研究了7种柑桔果实果核和整个果皮的甲醇提取物在香茅醛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 发现桔、甜橙和柚果核的甲醇提取物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全世界一年柑橘类香精油的需求量约为18000吨,其中60%~70%供食品工业使用, 其余则用于化妆品、芳香清洁剂和杀虫剂。

目前柑橘类精油的提取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

2、水蒸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液态或固态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常用于下列几种情况:①某些沸点高的有机化合物,在常压下蒸馏虽可与副产品分离,但易被破坏;②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采用蒸馏、萃取等方法都难于分离;③从较多固体反应物中分离出被吸附的液体。

柑橘皮中黄酮的提取及含量分析

柑橘皮中黄酮的提取及含量分析
关键词:微波萃取;分光光度法;黄酮
柑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桔树成熟果实的果 皮,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具有很好的药用价 值[1-4]。研究表明柑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 量尤为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 能,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提取方法有水提法、 溶剂提取法、碱提法等方法,但是提取率低、 杂质含量高。近年来,微波技术应用于食品、 环境等的提取,具有耗能低、效率高、不破坏 有效成分的特点。本文用微波法提取柑橘皮中 黄酮,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 柑橘皮中黄酮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简便可 靠、快速、效率高、易操作。
应,生成红色的络合物,在一定的波长下用分 光光度计读取吸光值,进行测定。对工作溶液
在波长从350~550 nm区间扫描,结果显示, 41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故本实验选择415nm 作为测定波长。
1.2.3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经 105℃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
图1 芦丁标准曲线
试剂 0. 0555 g,用 30%(体积比)乙醇于 60℃水浴 1.2.4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C 微波功率(W)
D 微波时间(min)
1
40
1﹕5
200
5
2
60
1﹕10
300
15
3
80
1﹕15
400
25
收稿日期:2007-09-11 作者简介:李智利(1977-),女,汉族,湖南浏阳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讲,硕士,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教 学研究工作。
38
柑橘皮中黄酮的提取及含量分析
1.2.2 测定波长的确定 样品中的黄酮与足量的铝盐进行络合反
表2 L9 ( 34 )正交设计表
NO.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以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抽提法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获得高品质的果胶。

二、实验原料
入料:新鲜的柑子皮样品;
抽提溶液:硫酸钠溶液,质量浓度为0.25mol/L。

三、实验方法
1. 将柑子皮采样,切成片状,放入容器,加入适量的抽提溶液。

2. 振荡混合物,控制反应温度为65℃,振荡时间为90min,振荡频率为180rpm。

3. 用旋转蒸馏仪进行蒸馏,蒸馏后的溶液中含有果胶。

4. 将果胶冷却后,过筛,进行干燥,收集得到果胶样品。

四、实验结果
1. 果胶收率为20%。

2. 果胶的纯度检测结果为40%。

3. 果胶的光泽度检测结果为90%。

4. 果胶的粘度检测结果为200cps。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以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抽提法提取果胶,按照设定的工艺条件,果胶收率、纯度、光泽度和粘度均符合要求,获得了高品质
的果胶样品。

认为柑橘皮的酸抽提法可用于提取高品质的果胶。

E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E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杨小 ② 朱一 ③ 戴歌心 凤 力 ③
( 温州医学院药学院化学教研室 浙江省温州市 353) 205
摘 要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欧柑的资源 , 研究了欧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及含t测定。 结果表 明, 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 8%乙醉在 6℃下超声波提取 1、 用 0 0 h固液比为 1 1、 3 哑柑果皮 : 8提取 次。 中总黄酮的含f为 213o平均回收率为 ”. ,S = 8 = 。此结果为W柑药效功能的进一 . 0, 4 8% 080 6 0 D . o ) R ( n E 步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性词 哑柑, 总黄酮, 提取, 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 673 0 5. 2 文献标识码 : B
水。
23 样品 .
甄柑于 20 年 月购于温州茶山丁吞, 5 3 0 由温州师范学院生物与环境科学系陈贤兴高级实验师 鉴定, 晒干、 取皮、 粉碎。 准确称取样品, :0g M_ 以1 2( : I 固液比 ) 加人石油醚, 1 进行脱色脱 回流 h
脂处理, 过滤, 将滤渣中石油醚挥发干, 备用。
乙醇浓度( %)

提取时间() h
次) 固液比( m ) 提取次数( g, L
C 1 :1 4 D

6 0 05 . 7 0 10 .
8 0 1 5 .
咳, 清凉解毒等功效。 唐代以来曾列为贡品, 成为温州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在温州民间素有“ 端午欧 柑似羚羊” 之说, 并广泛流传欧柑可退烧、 治咽喉炎、 头痛等热性疾病。 目前, 甄柑的肉汁供食用和食
品工业外, 果皮一般遗弃成为污染环境的废物。 我们在对W柑的研究中发现: E 皮中的微量元素含最 普遍高于果肉中的微t元素的含量[, I为了有效利用废弃的J ] E 1 柑果皮和搞清欧柑药效的物质基础, 为欧柑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1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及含量测定进行研究。 3 _ . ' " 1

柑橘皮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柑橘皮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柑橘皮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近年来,随着柑橘类水果的热销,柑橘垃圾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将柑橘皮渣中的总黄酮精炼出来,有助于提高柑橘垃圾的价值,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柑橘皮渣中的总黄酮主要包括水杨酸酯和黄柠檬素等有机物,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天然产物。

这些总黄酮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中水杨酸酯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凝固素,降低血压;而黄柠檬素具有防止血栓形成、抗血管硬化、抗氧化作用等多种药理活性,是一种优质的抗氧化剂。

总黄酮的提取主要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种方法。

化学法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水萃取和混合萃取等。

其中,溶剂萃取工艺最常用,它具有工艺简单,收率高的特点,但萃取溶剂的选择特别重要,且一般需要预处理和多次萃取,工艺耗时,浪费成本高。

而近年来,随着化学萃取技术的发展,超声辅助化学萃取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它具有较高的收率,较短的萃取时间,并且可以有效减少萃取溶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而物理法主要指有机溶剂蒸馏和浓缩蒸馏等,它们主要利用有机溶剂的蒸气压力差,把细胞壁中的总黄酮分离出来,主要优点是可以改变溶剂的比例,实现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分离,同时,溶剂的浪费小,收率高,但是需要使用专用蒸馏设备,投资较高,并且耗时较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建议采用改进的溶剂萃取工艺,即使用柑橘皮渣处理剂进行脱脂,以减少柑橘皮渣中的油脂,然后再使用溶剂萃取,即超声辅助化学萃取,从而降低溶剂的使用量,减少收率的损失,提高总黄酮的回收率。

总的来说,柑橘皮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柑橘垃圾的价值,保护环境,减少柑橘皮渣的浪费,是一项有益社会发展的举措。

未来,仍需持续开展深入研究,对柑橘皮渣总黄酮提取工艺中的改进性因素进行综合优选,进一步提高提取工艺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实现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大规模提取总黄酮的目标。

综上所述,柑橘皮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项重要且受欢迎的研究课题。

不同柑橘属水果果皮中萜烯含量测定与分析

不同柑橘属水果果皮中萜烯含量测定与分析

分析检测不同柑橘属水果果皮中萜烯含量测定与分析姚力文1,2,蒋 薇2,司晓喜1,2,张凤梅2,陕绍云1*(1.昆明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云南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31)摘 要: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离测定果皮中12种萜烯类物质的方法,以15 mL甲醇为溶剂、使用水浴恒温振荡器萃取60 min时萃取效果最佳。

12种萜烯的回收率在74.6%~122.5%,检出限在0.004~2.190 mg·L-1,精密度较好。

16种柑橘属水果果皮中柠檬烯含量最高,且萜烯含量受水果产地、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此方法可用于产地溯源。

关键词:柑橘属水果;萜烯;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果皮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erpene Content in the Peels ofDifferent Citrus FruitsYAO Liwen1,2, JIANG Wei2, SI Xiaoxi1,2, ZHANG Fengmei2, SHAN Shaoyun1*(1.Facul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China;2.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Tobacco Chemistry, R&D Center of China Tobacco Yunnan Industrial Co., Ltd.,Kunming 650231, China)Abstract: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o extract and quantify 12 terpenes in fruit peels. The extraction effect was the best when 15 mL methanol was used as solvent and water bath constant temperature oscillator was used to extract 60 min. The recovery of 12 terpenes was 74.6%~122.5%,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004~2.190 mg·L-1. The content of limonene in the peel of 16 Citrus fruits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content of terpenes was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fruit origin and species.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origin traceability.Keywords:Citrus fruits; terpen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ericarp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1-3],以柑橘果皮为原料制成的柑橘精油有独特的橘香味,是目前产量最大的天然香料精油之一,具有对抗炎症、对抗瘢痕、抗氧化、去除自由基、抑菌以及镇痛等功效,在医学领域和食品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况柑桔为芸香科植物,其果皮在医学上称陈皮。

桔皮中含有精油、果胶、色素、橙皮甙等化学物质。

桔油的主要成分为右旋烯、柠檬醛类,可用作食品及化妆品着香剂;桔色素主要成分为类胡萝素,一种重要的天然食用色素.可应用于饮料和固体食品的着色;果胶是多糖衍生物,主要成分是D一半乳糖醛酸(D—galactuonic acid),分子量在3~18万之间。

可用作食品的增稠稳定剂,还是一种优良的药物制剂基质,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橙皮甙是橙皮素的芸香糖苷,具有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降低血管脆性、缩短出血时间等作用。

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如橙皮苷、新橙皮苷、桔皮素、川陈皮素、二氢川、陈皮等。

柑桔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镇痛,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病毒、抗氧化、抗癌作用,可用来制药。

桔皮黄酮类化合物物质还可作食品添加剂[1]。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柑桔生产国之一,1997年中国柑桔种植面积为1962万亩,产量达到1010.2万吨,1999年为1078.71万吨,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三。

而柑桔在加工生产桔汁或生鲜食用时,约产生40%~50%的皮渣,然而这些皮渣中均含有许多有用的成分。

每年在中国将有120万吨左右的柑桔果皮产生,这些柑桔果皮除极微量地用于中成药配方之外,几乎99%的柑桔皮都被作为废料丢弃了[2],但桔皮中的果胶含量约为25%,且还含有丰富的香精油、色素、橙皮甙等。

桔皮可提取抗氧化剂、桔色素、果胶、香精油,生产有机肥料、沼气或制备水处理吸附剂等深加工产品,对提高柑桔加工厂的经济效益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都是十分有利的[3]。

特别是随着功能性多糖的开发研究,果胶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研究与加工行业的重视。

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果胶的年需求量近2万t其中美国就高达4500t,据有关专家预计果胶的需求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消耗1500t以上,其中从国外进口约占80%,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其需求量仍呈高速增长趋势。

果胶主要生产国有丹麦、英国、美国、以色列、法国等,亚洲国家产量极少,特别是消费量约占世界产量10%的日本因无生产厂家,完全依靠进口。

在我国由于进口果胶价格远高于国产果胶,国产果胶成了国内众多企业的期盼,因此大力开发我国丰富的果胶资源,生产出优质果胶,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已显得极为迫切[4]。

二、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2.1黄酮类成分柑桔中含有黄烷酮、黄酮、黄酮醇等黄酮类物质,其中以黄烷酮最为丰富。

日本科学家松原羲洽的研究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柑桔果皮中分离出了85种化合物,其中有38种新化合物,大多数为配糖体化合物,如黄酮甙、柠檬苦素甙、苯丙素甙、萜甙、烃基甙等,还发现了几种结构新颖的环肽类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生物碱[2]。

王立娟提取了桔皮中的总黄酮,王万能,全学军等用超声波协助也分离提取桔皮总黄酮。

田维平等用5种不同的溶剂从桔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2.2色素食用色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作中。

Rosenberg通过d一柠檬油精提取柑橘皮中的类胡萝卜素,李佑稷等通过研究得出桔黄色素主要成分为类胡萝卜素。

严赞开等从桔皮中得到了桔皮黄色素[5]并对桔皮黄素的稳定性做了研究;孟宪昌、贾厂昌英等对红桔皮和桔皮的黄色素的进行了提取,李志洲对脐橙皮色素进行了研究,但均提取了混和色素。

2.3香精油提取香精油有冷榨、蒸馏、浸提法等,使用最普遍的是水蒸汽蒸馏法。

西班牙的Mim[ 6]等以CO2为溶剂用超临界法萃取柑桔精油;R.F.M attthews et.a1得到了桔油还研究了它的利用价值。

经分析,众多萃取成分中以氧化化合物——萜烯(oxygenated compounds —terpenes)、柠檬油精(1imonene)、芳樟醇(1inaloo1)为主,而芋烯是萃取物中的最主要成分。

2.4橙皮甙国内严赞开等[5]通过从桔皮中分离出橙皮甙, 马庆一等从桔皮中提取了数种色素和橙皮甙。

闰为秋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桔皮,分离得到桔皮精油,再用溶剂萃取得到桔皮甙。

2.5果胶Kratchanova和刘钟栋分别采用微波预处理柑桔皮来提出果胶;王鸿飞等用盐酸浸提、乙醇沉淀法进行桔皮中提取果胶;龚晓武等也用酸法的到了果胶;臧玉红,郭丽梅通过浸取、碱溶依次从柑橘皮中提取出橙黄色素、橙皮甙后,利用混合盐析的方法进一步提取果胶;赵伟良等用离子交换法提取,王金英用传统工艺改进法提取都得到了桔皮果胶。

三、桔皮药理作用的研究日本GLICO公司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柑桔果皮里含有的橙皮甙成分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同时用柑桔果皮中的提取物橙皮甙制成易溶于水的食品添加剂,女性服用后可改善手脚冰凉症的症状[2]。

国内也对柑桔果皮水粗提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表明柑桔果皮热水粗提物具有降血压活性,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消除作用,抑制实验免乳腺癌细胞作用,防止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损伤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大多数着眼于通过对酶的作用来筛选天然药物的生物活性.柑桔果皮的提取物对血小板环氧合酶和脂氧化酶都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国外Cvemic Z等研究了橙皮甙对20种细菌和10余种酵母菌的抑制作用,说明其具有广谱的抑菌功能。

国内严赞开等⋯1通过从桔皮中分离出橙皮甙,并对分离得到的橙皮甙进行了抑菌试验。

桔皮苷能降低血管透性和毛细管壁的脆性,具有较强抗氧化、抗癌等作用[2]。

四、果胶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果胶以果胶原的形式存在于柑桔果皮中.自从1825年由Bracennot第一次从胡萝卜中提取果胶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果胶的提取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为止,它的价值及提取工艺条件等方面有了许多报道.桔皮果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提取,盐析法,离子交换法和一些新工艺,都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控制、提取率较高等特点。

王鸿飞等用盐酸浸提、乙醇沉淀法进行了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液料质量比为1O~15、浸提液为pH2~3、浸提时间为45~60min、浸提温度为80℃左右时,果胶提取效果较好。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其适合的工艺条件是:液料质量比为1O、浸提液pH值为2、浸提温度为80C、浸提时间为45ra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试验,其果胶提取率达7O.68%[6]。

龚晓武等以柑橘皮为原料,用酸水解,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的工艺,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温度、酸度、时间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研究得出其适宜条件是:温度80~85℃,桔皮:盐酸(1:1)=100:3,提取时间45min,果胶得率4.82~4.88%[7]。

盐析法也是果胶提取的常用方法。

臧玉红,郭丽梅通过浸取、碱溶依次从柑橘皮中提取出橙黄色素、橙皮甙后,利用混合盐析的方法进一步做提取果胶的研究与探讨,较佳工艺操作条件为:温度控制在80℃左右,铁盐与铝盐溶液的体积比为2:1,沉析时间为1.5h,沉析时pH控制在3.8左右[8]。

赵伟良等为果胶离子交换法提取工艺做出了贡献。

探讨了用柑桔皮为底料,用离子交换法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有关参数.并与常用的酸提取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证明:用阳离子树脂法从柑桔皮中提取果胶的适宜条件:提取液酸度(PH)1.5~2.0,提取温度(℃)80-90,提取时间(小时)2~2.5,树脂添加量30-50%(树脂/干桔皮重量)。

用离子交换法提取果胶产率高,产品胶凝力大、色泽好,每100克千桔皮可提取果胶25克[9].桔皮作为一种理想的高酯果胶原料常采用批量萃取法,而谢武等采用一定pH的盐酸溶液提取果胶,对连续逆流萃取法和批量萃取法进行了比较[10]。

在液/固比为20:1时,pH1.0-3.2范围内,以及pH2.0时,液/固比在16:1-25:1范围内,连续逆流萃取法的果胶提取率均高于批量萃取法[11]。

在较宽的pH 和液/固比范围内,连续逆流萃取法都获得了较高的果胶提取率。

由此,与批量法相比,连续逆流萃取法在使用较少提取剂和较小设备的情况下也可获得足够高的提取率,从而起到减少废水量和节约运行成本的目的。

王金英等通过对传统工艺改进法的研究,经过粉碎使表面积增大,便于水解;在自来水中加入0 .6%的六偏磷酸钠;滤渣用于二次萃取,用亚硫酸水解萃取。

从而使柑枯皮生产果胶产率可达lO%一l7%.甲氧基含量约7 .6%左右,0.2%的果胶溶液pH值为3.8左右[13]。

刘钟栋又利用了扫描电镜对微波条件下萃取桔皮中的果胶进行了研究[14],分析了微波辐射对桔皮组织结构的作用及果胶成分溶出过程中桔皮组织的变化。

发现微波条件下桔皮中果胶的提取是一快速的组织崩解过程。

这一崩解过程可使果胶萃取时间由6小时以上缩短到 5分钟;2450MH、1000W 的微波辐射对桔皮中的细胞具有膨爆作用。

五、小结:对桔皮果胶的提取,虽然也有部分新研究成果,如酶法、微波法等,但主要还是以基本的生产方法为主,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因此,根据目前国内外果胶生产技术现状,我国应将离子交换法、盐析法、超滤浓缩及喷雾干燥视为优先发展技术,努力研究开发新型配套高新技术,尽早摸索出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准的果胶生产工艺技术路线,提高国产果胶质量,增强果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充分利用废弃的桔皮资源,同时积极应用果胶提取新技术,将果胶产量和质量提高上去,实现我国果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1] 王万能,全学军,陆天健等.超声波协助桔皮总黄酮的提取[J].江苏农业学报.2OO6,22(2).168-170.[2]彭丽莎,方俊,孟德连等.柑桔皮中功能成分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6,19(2):66-68[3]谢志刚,刘成伦.柑桔皮的综合利用新进展[J].食品与机械.2005,22(15):19-22.[4]田三德,任红涛.果胶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及发展前景[J].食品添加剂,2003,18(1):53-55.[5]严赞开,严奉伟,周宗义.提取桔皮色素的研究(Ⅲ)[J].农业与技术.2004,19(5):77-79.[6]王鸿飞,李和生,谢果凰等.桔皮中果胶提取技术的试验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3):26.[7]龚晓武,毛雁升,李炳奇.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实验条件研究[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18(3):45.[8]臧玉红,郭丽梅.柑橘皮中提取果胶条件的研究与探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26(1):24-26.[9]赵伟良,戴春桃,伍昕.用离子交换法从桔皮中提取果胶[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1,21(10):23.[10]谢武,周春山,周尽花.连续逆流萃取法从枯皮中提取果胶[J].工艺技术.2001,22(4):33.[11]Walter R H.Th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pectin[M].New York USA:Acade mic Press,1991.[12]Chang K C,Dhurandhar N,You X, Miyanmoto A.Sunflower head residue pecti n extraction as afected by physical conditions[J].J FoodScience.1994.59:1207-1210.[13]王金英,马中国,宗灿华.果胶的提取与应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0,53(2):l7-18.[14]刘钟栋.微波条件下萃取桔皮中果胶的显微观察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20(12):51-53[15 Kratehanova M,Pavlova E,Pavloval et a1.Influence of microwave pm.t reatment offresh orange peelson pectin extraction[J].J.Visser&A.G.J.Vo ragen(Eds.),1996(14):941-9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