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与特征
宪法学课程简答题、论述题2

简答题40道(考其中5道)1.简述宪法学的基本特征1、宪法学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政治性。
因其研究对象的政治性,且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地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
2、宪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
宪法学的知识体系对于各个法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许多学科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都根源于宪法;许多部门法问题的研究同样以宪法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各个部门法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违宪问题通过宪法监督制度予以纠正。
3、宪法学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和实践性。
宪法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与事例。
2.简述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简述宪法的分类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3、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4、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5、近代宪法与现代宪法4.简述宪法解释的原则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宪法解释机关在解释宪法时,应当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这是宪法解释是具有正当性和法律效力的前提。
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
宪法解释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宪法规定一系列根本原则,需要综合认识不同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分析宪法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宪法的实际内涵。
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宪法解释机关通过解释宪法,最大限度地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5.简述宪法的效力1、纵向效力:宪法在多层级的法律体系中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
2、横向效力(适用范围):宪法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具有法律约束力。
(1)、空间效力:宪法在什么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家行使主权的全部空间,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领土、领海、领空、驻外使馆、驶离本土的船舶和航空器),我国宪法的效力包括港澳台地区。
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除国务院办公厅之外的组成部门: 共28个: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 业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 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 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 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 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 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4
二、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依据 (二)隶属关系 1、垂直领导 如海关、民航、铁路 2、业务指导 如国家体委、国家科委 3、双重领导 有的驾校规定:“车管所”和“交通部门”共管,公 安部门发了“学”字头牌照,交通部门发了“教”字 牌照,两个部门互不承认,教练员既要有“教练证” 也要有Leabharlann 准教证”,学员交的费用也增加了一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
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
一、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二、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执行色彩的组织。 三、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 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县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种类 (一)、所辖区域的范围不同,可分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 关 国务院的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 任,审计长、秘书长。我的地方政府分为省、市、县、乡四级。 村委会和居委会不是一级人民政府。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0
第五章 公务员 一、定义 二、法律地位
1、双重身分2、冲突及划分 C、按法律适用划
A、按时间 B、按职责界限划分 分 3、公务标志及其意义
每二节行政职务关系
一、内容和属性 二、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哪种是处罚?
行政的涵义

行政的涵义:行政就是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特定手段发生作用的活动。
行政的特点:(1)国家职权性--国家强制力实现其意志的活动。
(2)执行性--体现在国家权力机关的从属性。
(3)公共性--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管理和调控。
(4)积极性--行政职权的行使具有主动性。
行政—执行、管理; 国家行政—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现国家行政只能的活动.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体系行政关系--是公共行政组织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其他行政组织或者与行政组织所属公职人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一)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技术性较强。
2、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命令、服从性。
3、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易于变动。
(二)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律规范数量繁多,表现形式多样,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相互交织,往往共存于同一法律文件之中。
依法行政原则,包括法律创制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
行政合理原则,包括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公共原则(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行政公开原则,包括行政立法公开、行政行为公开、行政信息公开。
行政法的地位行政法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1)行政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2)行政法是与宪法关系一最为密切的普通法律部门,是宪法最重要的实施法(3)行政法是最具社会影响的部门法行政法的作用(1)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2)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加快法制建设、促进依法行政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形成的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其组成机构及公务员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以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行政法律关系以特定的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必有一方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中行政主体的意志和行为具有单方性行政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也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享有者和义务承担者。
第四章 行政体制一、行政体制的含义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

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机能制的优点是: 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 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 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机能制的缺陷是: 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
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 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第四章 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的含义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
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 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上 来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 机关的权力划分。因此,行政体制是相 对于国家的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而言的。
二、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 5、历史的继承性。
制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 (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
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3)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
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科举制,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4)聘任制。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 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 度。一般适用于聘用社会上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担任 学术型的行政领导职位。
2、行政领导权力的构成 (1)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是从合法的权力中产生的,因此,具 有强制性和威胁性。它使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不得不服从,不能抗拒的感觉。 权力性影响力包括以下因素:①职位因素;②资历因素;③传统观念因素。 (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叫自然性影响力,它不是从合法的权力和职位中产生 的,对领导对象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也不能使用惩罚和奖励的手段。被领 导者服从领导者从不得不服从变为愿意服从,甚至是心甘情愿追随领导者。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产生是很复杂的,但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品格因素;② 能力因素;③专业因素;④感情因素。
简述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简述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特征行政组织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公共目标而设立的一种机构体系,它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
行政组织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组织的定义行政组织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公共目标而设立的一种机构体系,它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
行政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负责实施国家的政策、法律和规章,以及处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
二、行政组织的特征1.行政组织是政府权力的实施机构。
行政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它负责实施国家的政策、法律和规章,以及处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
2.行政组织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组织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政权的三大机关。
行政组织是政府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政府的决策和指令,以及处理社会事务。
3.行政组织具有权力和责任。
行政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它具有权力和责任,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4.行政组织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行政组织的行政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它可以对公民和组织进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5.行政组织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行政组织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变化。
三、行政组织的分类1.中央行政组织。
中央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
2.地方行政组织。
地方行政组织是指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包括省、市、县、乡、村等地方政府机构。
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现公共目标而设立的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机关。
4.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现公共目标而设立的非营利性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博物馆等。
四、行政组织的职能1.执行国家政策、法律和规章。
行政组织负责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和规章,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行政行政组织

第五章 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的含义 行政组织特指国家行政组织,即狭义的政府组织,是指为执行国家政府而结成的系统的第四节 组织原第五节 组织一、一般社会环境 二、特定社会环境 第六节 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与过程组织机构。
①广义: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结构。
狭义:指未执行国家政府而组成的有系统的组织结构。
2、国家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区别国家行政组织是综合的、整体的,享有完全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主体。
行政机关是单一的、部分的享有有限法律和行为主体,隶属于国家行政组织并构成整体的行政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
3、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①政治性。
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阶级性和决策性。
②社会性。
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
它存在两个层次:服务性和管理性。
③权威性。
指行政组织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
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特点:约束性和强制性。
④法制性。
即依法行政,可以分为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和其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性。
⑤系统性。
突出特点有: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
⑥发展性。
表现为动态性和适应性。
4、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①法律制度健全。
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是行政组织健全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
②组织目标明确。
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社会行为的方向。
③人事调派恰当。
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调派、使用、培训人员直接影响行政组织的效能,是行政组织的一个基本要素。
④权责分配合理。
权责分配合理将使上下级间、机关间、成员间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形成促进整体效能的内在机制,促进行政组织发展。
⑤财物数量适中。
财物是行政组织的物质条件,财物数量过大过小都不利。
⑥运行机制有效。
运行机制的有效性,是各国政府长期致力追求的目标,也是行政组织的一大要素。
⑦行为方式优化。
只有通过优化的行为方式,才能产生最佳的管理效应。
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区别

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区别:1.任务和职权。
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有权制定相应法律规范,并依法采取各种法律措施。
2.组织和活动方式。
国家行政机关采取首长负责制;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实行合议制;法院、检察院实行委员会制。
3.能动性。
行政机关可以主动制定法规,司法机关是相对被动的。
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构的区别:国家行政组织:是为实现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由国家按照宪法、组织法和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并负责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的特殊社会组织。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行政机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具有法人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单位。
行政机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他是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服务的,对外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皆归属于其所属行政机关。
只有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可以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定主体。
行政机构一般可作为行政相对人而成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只有在法定授权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一)中央行政机关所辖区域及事务范围涉及全国的行政机关。
1.国务院(1)行政法规的制定权、行政措施的规定权、行政决定和命令的发布权。
(2)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监督权。
(3)对全国各项行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
(4)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1)部门规章的制定权;(2)对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3)对行政纠纷的裁判权。
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和直属机构,主管某项专门业务,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前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者:国家税务总局直属机构:行政首长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其法律地位低于各部、委员会。
同时,具有独立的职权和专门职责,可以在主管事项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和指示。
政府国家行政机关ppt

02 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
政策制定与执行
制定政策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政府工作的有序进行。
政策执行
负责将制定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政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确保政策的有效 实施。
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
促进社会公正
通过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 公正。
市场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
通过制定和执行市场监管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
保护消费者权益
监督市场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公共服务
提供公共产品
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 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 。
优化公共服务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 量和效率,提行国 家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 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以及对外代 表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等。
组织结构
中央行政机关
包括国务院及其下属各部门,主 要负责制定国家政策和决策,协 调和管理全国性的社会公共事务
。
地方行政机关
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等地方政府 及其下属部门,主要负责执行上级 政策,管理本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 。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加强公众参与和 监督。
德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战略”
加强信息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05 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的未来展望
智能化行政
总结词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智能化决策。
详细描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政府国家行政机关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行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 术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智能化决策。智能化行政将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 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
(二)按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划分
(三)按照行业和产品不同进行划分, (四)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 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和监督机关。
第二节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一、适应需要的原则 二、精简的原则 1998国务院组成部门从40个减少到29个,移交给企业、中介机构 的和地方的职能120项,人员总数少了一半。2002年10月,在近 五年的时间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共精简了115万名、市、县、 乡退掉了43万超编人员。1998年国务院将部委由40个减少到28个。 国务院各部门精简了47、5% 党中央和省级党委各部门减少了20%,省政府减少了48、2%, 市、县、乡各级党政减少了19、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4
二、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依据 (二)隶属关系 1、垂直领导 如海关、民航、铁路 2、业务指导 如国家体委、国家科委 3、双重领导 有的驾校规定:“车管所”和“交通部门”共管,公 安部门发了“学”字头牌照,交通部门发了“教”字 牌照,两个部门互不承认,教练员既要有“教练证” 也要有“准教证”,学员交的费用也增加了一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2
国家公务员分为十五级:总理,一级。 国务委员:二至三及 部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科员:九至十四级 办事员:10至15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
第三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调整
一、要使行政机关组织方面的立法系统化
二、要健全组织法中的编制法规 1、行政编:凡是国家机关、各党派、人民团体均实行 行政编制,经费由行政机关出,人员的增加带来了拔 款的增加 2、事业编 3、企业编 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各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至4人, 各委员设主任1人,副主任2至4人,委员5至10人。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副职领导人的设立法律没有明确规 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0
第五章 公务员
一、定义 二、法律地位
1、双重身分2、冲突及划分 C、按法律适用划
A、按时间 B、按职责界限划分 分 3、公务标志及其意义
每二节行政职务关系
一、内容和属性 二、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哪种是处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1
民警张某下班到饭店吃饭,遇两人打架, 其中一人用刀向对方剌去。张捉拿罪犯 心切,拿去枪来,但被桌子绊倒,手枪 走火,将群众王某打伤。王某要求公安 局赔偿与行政诉讼法
9
(三)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了解组成部分与直属机构的区别
(四)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七)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如公安派出所、税务所、 工商所、土地管理所是不具有行政主本体资格? 职能部门的内设机构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7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二)层次制与职能制
(三)集权制与分权制
第五节 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 (一)、国务院
(二)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1、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2、将国家发展计 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员3、设立中国银 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4、组建商业部5、将国家经济贸 易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 直属机构。6、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8
我国除国务院办公厅之外的组成部门:
共28个: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 业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 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 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 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 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 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5
(三)职责权利:1、概括规定2、列举规定 3、拆衷规定 (四)任职期限:期限长或是短的利、弊各是 什么 (五)机构设置 (六)人员编制:超编人员的工资发放问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6
第四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与体制
一、结构
纵向结构 什么叫管理层次?我们国家的行政机关一般分几个层 次?什么叫管理幅度?二者的关系如何? 横向结构 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咨询机关等 二、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 (一)首长制 定义、优点、缺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
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
一、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二、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执行色彩的组织。 三、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 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县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种类 (一)、所辖区域的范围不同,可分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 关 国务院的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 任,审计长、秘书长。我的地方政府分为省、市、县、乡四级。 村委会和居委会不是一级人民政府。
第四章
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与特征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 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 机关。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既包括横向的,与包括纵向的。而行政机关只是指组织 机构本身。 (二)、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 行政机关内部的各单位才是行政机关,而其整体才是行政机关。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3
第六章被委托的组织和被授权的组织
一、定义和特征 二、类型 三、法律地位 第二节、被委托的组织 一、定义和特征 二、条件 三、法律地位 四、二者的区别(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4
下面哪些有行政主体资格: 1、行政机关委托的治安联防队 2、县公安局的消防科 3、某区街道办事处 4、法律授权颁发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 5、国家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6、街道办事处 7、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 8、从事计生管理的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