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用汉语课本 51课母爱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母爱》语文教案

《母爱》语文教案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母爱》这篇课文;(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推理和归纳的方法,理解母爱的伟大;(3)学会通过课文,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感受母爱的温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母爱》;(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课文,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感受母爱的温暖;(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母爱的伟大;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亲情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母爱》全文;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母爱》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母爱》;(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2)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3)教师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推理和归纳的方法,理解母爱的伟大。

5. 感受母爱:(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感受母爱的温暖;(2)学生分享自己感受母爱的经历和故事。

《母爱》语文教案

《母爱》语文教案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母爱》这篇文章。

能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爱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母爱》文章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2 教学辅助材料:与母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相关文章或诗歌,用于比较和拓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母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母爱的关注和思考。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母爱》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排比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写作与表达4.1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母爱相关的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2 表达与分享:学生依次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表达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5.2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学生思考如何将母爱的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母爱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每组选择一种表现,准备分享给全班。

6.2 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解释选择这种表现的原因。

全班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感想。

鼓励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母爱》语文教案

《母爱》语文教案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母爱》诗文。

能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能够描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母爱的存在,培养感恩之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冰心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母爱》诗文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2 诗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母爱》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母爱的意义。

2.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识别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母爱主题的作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一个关于母爱的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定义和意义。

3.2 诗文朗读与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母爱》诗文,感受诗的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对母爱的理解。

3.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让学生通过例子来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母爱主题的作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评估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4.2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母爱。

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母爱》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其他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母爱主题。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讨论,培养文学素养。

5.2 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母爱的存在,培养感恩之心。

鼓励学生通过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孝顺父母的美德。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母爱》教学设计

《母爱》教学设计

《母爱》教学设计
《母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动物的母爱。

2、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体会课文第4、5自然段的作用。

3、抓住重点、语言简练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感动自己的情节。

2、能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能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第4、5自然段的作用。

【课前准备】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读了《母爱》这篇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复习的情况。

二、复习词语——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大屏幕出示)
洗漱、牲畜、挣脱缰绳、呵斥驱赶、倔强、仰天长哞、鲜血沁了出来
三、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选择课文中最感动自己的情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朗读最感动你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是什么感动了你。

【第4自然段】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

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

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

老牛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的悲壮。

运水的战士哭了,有的司机也哭了。

最后,运水的战士说:
“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老牛面前。

语文有关《母爱》优质教案

语文有关《母爱》优质教案

语文有关《母爱》优质教案《母爱》语文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深入体会老牛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2.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读法,能抓住重点词句,揣摩语言,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爱》。

(板书课题,齐读。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答)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打开书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自己读)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从哪看出来的(生答)师:几斤水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却是非常珍贵的,水真是太重要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认识了一位母亲,他是谁(老牛)它是位什么样的母亲读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生读书)师根据学生回答汇报并板书:慈爱、倔强(一)第二自然段师:现在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圈一圈,划一划哪些词句体现了老牛的这种倔强呢(先读书再汇报)随机出示:(1)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僵持着。

(2)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

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师:僵持和对峙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又有什么区别呢(对峙与僵持都能体现当时的紧张气氛。

但对峙的程度更深一些。

)谁能够把这种僵持、倔强的紧张场面读出来呢(读句子)生读(评价: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师:边读边感受老牛此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同桌读----再指生读。

(二)第三自然段师:这么倔强的一头老牛接下来会做什么呢大声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句进一步体现了老牛的倔强呢(先交流再汇报)适时出示:(大家看这句话)谁来读一读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

老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是还是不肯让开。

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出示:去掉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再看一下。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扬起长鞭,()抽打()老牛。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情感。

(2)懂得感恩,珍惜母爱,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分析,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形象。

(2)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2)分享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分析:(1)小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形象。

(2)教师总结: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感悟。

(2)教师引导:珍惜母爱,感恩母亲。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

(2)观看一部关于母爱的电影,写下观后感。

母爱教学设计

母爱教学设计

母爱教学设计《母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母”“爱”两个汉字。

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学生能够背诵关于母爱的诗歌或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让学生懂得珍惜母爱,学会关心和照顾母亲。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母爱”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背诵关于母爱的诗歌或文章。

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学会关心和照顾母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母爱”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讲解关于母爱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母爱”的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关心和照顾母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关于母爱的诗歌或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让学生阅读自己写的关于母爱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让学生写一封感谢信给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关心。

1. ◦ ◦ ◦2.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4. ◦ ◦演示法播放关于母爱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展示学生写的关于母爱的文章,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视频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你对母爱有什么理解?讲授新课讲解“母爱”的含义。

母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一种无私的、伟大的情感。

《母爱》教案

《母爱》教案

《母爱》教案《母爱》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母爱》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母爱》教案1目的: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培养对母亲的真挚情感,明确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活动形式:演讲、问答、演唱、朗诵等相结合。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母亲节的来历,赞美母爱的诗歌、名言、感人的母爱故事,并每人写一两句诠释母爱的话,写一篇《母亲与我的故事》的作文。

2、教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懂你》。

3、创作电子课件。

4、邀请一名学生的母亲到场参加班会。

活动过程:一、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主持人上台,宣布班会开始。

二、全班哼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主持人:生命其始之时,便是母亲诞生之日。

母亲——一切美好情感的代名词。

母爱――世上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的爱。

母爱是蹒跚学步的扶杆,是咿呀学语的老师,是灯下密缝的暖衣,是村口守望的身影,是病痛折磨中焦急的叹息和无眠,是鲜花簇拥时没有结尾的掌声和泪滴。

母爱是上苍赐给我们的最丰厚的礼物,是甜美的甘泉。

母亲要有自己的节日。

于是,儿女们安排了在母亲般的春天-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普天下所有的母亲的节日。

于是,我们要为母亲过节,今天是5月9日,今天就是母亲节。

同学们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吗?三、学生介绍母亲节的来历。

四、主持人:母亲节虽然是从国外传入的,但我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历史上也曾留下无数母爱的赞歌。

请问大家知道哪些赞颂母亲的诗?五、两位学生介绍并朗诵《游子吟》、《无家别》。

六、主持人:母爱就像一首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是伟大的,正因为它的伟大,才使它成为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

请看名人对母爱的理解。

七、学生齐读母爱名言。

八、主持人:这些是名人对母爱的理解,那同学们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是怎样的呢?九、3-5名学生各用一两句话谈对母爱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1课母爱
第一部分
一、生词
1.母爱:母亲的爱,那么父亲的爱呢?【注意:向学生解释书面语&口语,现在学习的很多词语已经是书面
语了,要求写作时注意】伟大的~
2.显得:V. 给人的感觉、印象;表现出。

~很慢。

穿黑色的衣服,可以显得我瘦一点。

皮肤黑的人,穿什
么衣服会显得白一点?什么样的发型可以显得很年轻?他说话的样子显得他很紧张。

3.成人:那么长大以后不是孩子了,那是什么?成年人、~教育
4.各自:每个人自己人+各自+v+……。

成年后,孩子们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很少回家大家都各自做各自
的事情,互相之间不说话。

下飞机后,他们各自拿自己的行李。

下课后,大家回自己的家,怎么说?
5.匆匆:成人以后我们要工作,每天都会非常忙,我们可以说匆匆,书面语,脚步~/时光~/来去~
6.当年:以前的一年或几年,用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母亲还是那么年轻。

7.情景:感情与景色、环境,当年的~/现在的~/离开的~/~剧
8.如今:现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往往会有一种比较。

如今的生活,比以前幸福了。

如今,儿女都长大了。

他现在已经是领导了,很少能见到他。

如今,怎么说?
9.冷清:不热闹。

家里少了孩子很冷清。

这家店生意不好,怎么说?
二、课文
母亲的儿女现在都在做什么?
以前母亲的家里是什么样子?
如今想起来好像是在梦里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讨论:为什么母亲的家变冷清了?
第二部分
8. 眼泪:哭我们也可以说,掉眼泪。

9. 扣:v.&n. 扣子,扣扣子,扣起来,猜一猜什么是杯子扣起来。

二、课文
我从湖南回家以后,母亲非常高兴,哪里能看出母亲非常高兴呢?
我在喝酒的时候,第三杯的时候,母亲说了什么?第五杯的时候呢?
讨论:为什么母亲一会儿不让我喝酒,一会儿又劝我喝酒?
第三部分
一、生词
1. 涌:与水有关,水涌上来/眼泪~上来。

2. 幢:量词,比较高的楼,一幢小楼、一幢大厦;可以重叠,一幢幢,描述楼比较多,举例子,还有哪些量
词能重叠?一条条、一排排、一粒粒。

5. 衣架、玻璃、书柜:PPT 展示。

二、课文
母亲到我的新家来,母亲上了四楼怎么了?为什么喘不上气?
画一张我放书的小屋的平面图。

第四部分
2.
灰尘、干燥:灰尘很多,非常麻烦,什么时候灰尘会特别多?干燥的天气。

冬天开着暖气,也会很干燥。

3.
枕头、被子、褥子:PPT 4.
地震:PPT ,四川地震。

7. 遇:遇到/遇见,今天你在来的路上遇到谁啦?也可以说,遇到困难
/~问题,书面语:百年难遇,猜一猜
意思。

8. 挪VS 搬:挪动,公交车上,请你往旁边挪一挪,比较小的移动。

搬家,搬桌子,物体比较大。

11. 摸:学生演示动作。

摸头发
12. 入睡、漫漫长夜、不安:开始睡觉,已经睡了是入睡,有了舒服的枕头、被子褥子我们在晚上可以安心入
睡。

夜晚很长很长,我们可以说漫漫长夜或者长夜漫漫,如果不能入睡,这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什么时候我们会不能入睡?感到不安的时候,还有呢?发散思维。

二、课文
母亲又说朝西睡觉不好,为什么?
母亲说脸朝里睡觉不好,为什么?
母亲又说脸朝外睡觉不好,为什么?
讨论:为什么母亲会又这样子的反应?
第五部分
一、生词
1.张望:有种等待的意思,不停地~
2.扶、擦:学生演示动作。

扶着桌子、擦手
3.当年母亲年轻美丽,现在的母亲老了,矮小、白发苍苍,但有一个地方没有变化,母亲还是那么慈祥,什
么慈祥啊?
二、课文
“我”还能为母亲做点什么?
讨论:现在的你能母亲做点什么吗?
语法
(一)……就……
用法: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会出现的结果。

常用来表示假设的结果。

前面常用“如果、要是、只要、既然”,也可以省略,省略之后,往往变成一个单句。

例句:酒如果喝多了,吃菜就不香了。

要是你想喝,就再喝一杯吧。

只要有问题,你就来找我。

练习: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要是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逛街了。

既然你今天有事,我们就以后再说吧。

(二)复句:一般并列关系
复句,一个句子里有两个以上的分句,两个分句的情况比较多,分句也是完整的单句。

并列关系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PPT图形表示。

分句是几件同样重要的事情或者一个事情的几个方面。

2.紧缩句:
这双鞋不大不小。

这双鞋既不大又不小。

今天天气不冷不热。

他能文能武。

他既能问,又能武。

我们边走边说。

我们一边走,一边说。

3.并列句群
句群,两个或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表示一层意思。

句子之间的关系与复句一样。

关联词:
第一,……第二,……第三……。

首先,……其次,……然后,……最后……。

有的……有的……有的……
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