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_
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阶段测试(培优)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B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22S+O =SO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25 4P+5O 2P O 点燃C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2234Fe+3O 2Fe O 点燃 D .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232CaOH+CO =CaCO +H O3.已知:Cu +2H 2SO 4(浓)ΔCuSO 4+SO 2↑+2H 2O 。
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 .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 .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D .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可推理SO 2溶于水生成酸4.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A.活性炭净水—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B.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水电解可产生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氧分子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加压时氧分子变小5.如图装置有较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瓶内为空气,要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B.如瓶内装满水,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进入C.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也有类似装置(瓶内装半瓶蒸馏水)。
病人吸氧的塑料管接在b 端D.输氧时,可通过此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6.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差异。
江西南昌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测试卷(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C.转化观: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D.守恒观:100mL酒精中加入100mL水,总体积等于200mL3.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B.石墨质软—作电极C.木炭可燃—作燃料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A.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物质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稀硫酸中加入石灰石,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液体微粒之间的空隙比气体微粒之间的空B.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C.探究微粒在不停的运动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A B.B C.C D.D7.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变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中氧原子数不同C.石墨质地很软,而金刚石坚硬﹣碳原子的结构不同D.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8.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A.A B.B C.C D.D9.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D.用二氧化锰溶液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10.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11.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好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阶段练习(提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
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
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构成:碳原子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C.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D.用途:用作导热性材料3.在密闭容器中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有()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4.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B.石墨质软—作电极C.木炭可燃—作燃料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A.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物质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6.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取二氧化碳B.检验二氧化碳C.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D.证明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7.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则甲、乙、丙、丁分别是()A.C CO CO2CaCO3B.C CO CO2H2CO3C.CO C CO2CaCO3D.CO2C CO H2CO3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
2023年中考人教化学一轮复习素质养成题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

2023年中考人教化学一轮复习素质养成题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人教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D.金刚石、石墨都有润滑作用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木炭与O2反应可生成CO2,也可生成COB.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C.木炭与O2生成CO的过程放出热量D.木炭与O2的反应是化合反应3、“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
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硅的硬度很大B.元素符号为SI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单质硅由分子构成4、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B.所制气体的性质C.所制气体的颜色D.反应的条件5、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先左后右、先下后上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7、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B.循环使用教科书C.不使用一次性木筷D.大量燃放鞭炮,增添节日气氛8、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干冰能溶解在水中,用于人工降雨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燃料C.石墨有导电性,用作干电池的电极D.稀盐酸受热易挥发,可用稀盐酸除水垢10、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加入石灰水D.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11、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C.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D.用金刚石钻头钻凿岩石12、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③向锥形瓶内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1)第1课时碳的单质 (1)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4)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7)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第1课时二氧化碳 (10)第2课时一氧化碳 (15)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使学生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帮学生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材料”。
你能总结出它们性质的特点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碳的单质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化学方程式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化学方程式好呀,今天我们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石墨和金刚石的关系。
嘿,这两者可有意思了。
你们知道石墨吗?就是那种我们用来写字的铅笔芯,黑黑的,软软的,搞得满手都是。
而金刚石呢,哇,那可就是闪闪发光的宝石啦,尤其在求婚的时候,大家都想送一个“钻石”给心爱的人。
想想就觉得幸福,对吧?石墨和金刚石,看似截然不同,但它们其实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形态,都是碳。
简直就像是两兄弟,一个是憨厚老实的土块,一个是穿着西装的绅士。
要知道,石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写字、润滑剂,甚至一些电池都离不开它。
而金刚石呢,除了用来做珠宝,还被用来切割、磨削,简直是工业界的“硬核”代表。
石墨是怎么变成金刚石的呢?这其中的故事就有点儿戏剧化了。
想象一下,石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被施加上巨大的压力,慢慢地,它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像是经历了一场“蜕变”的修炼,最终摇身一变,成为了光彩夺目的金刚石。
这过程可不简单,听起来像是在讲修仙小说,嘿,其实也有点道理。
你知道吗,石墨的结构就像一层一层的纸,简单又松散。
而金刚石则完全不同,像是一个坚固的立体结构,每个碳原子都和其他碳原子紧紧相连,形成了一个超强的网状结构。
真是让人觉得“厉害了,我的哥”。
所以当石墨被加热到几千度,压力又达到几千个大气压的时候,它就被迫进行了“深度改造”,这就成了我们常说的化学方程式,虽然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只要记住“C(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变成C(金刚石)”就行了。
这个转变也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哲理,经历过风雨的人,往往更闪耀。
石墨虽然不起眼,但它里面潜藏着金刚石的“灵魂”。
人生就是这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很多时候,我们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也许就像那块石墨,暗淡无光,但只要我们耐心地坚持,待时而动,终究会迎来自己的金刚石时刻。
金刚石在我们的文化中,象征着永恒的爱和不屈的精神。
谁能想到,曾经默默无闻的石墨,最后能成为爱意满满的象征呢?这就像是那些低调的朋友,或许不起眼,却在关键时刻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支持与帮助。
化学人教版(24新版本)九年级初三上册 碳单质的多样性(1)教学教案含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五单元已初步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最简单的碳的单质入手,系统的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角度仔细的研究碳的单质,对随后学习复杂的碳的氧化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第六单元从联系生活的碳及其碳的氧化物出发,本节课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碳单质的用途和一些新型碳材料的前沿科学,淡化学生在上一单元的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前沿科技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眼界。
以学生兴趣和心理出发,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设置、小组讨论及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掌握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60的相关信息,从而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2.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展示使学生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试验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知道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
【教学难点】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知道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仪器和用品:活性炭、红墨水、烧杯、药匙、玻璃刀、玻璃片、“钻石”、转笔刀,8B铅笔。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并查阅资料了解金刚石、石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举例: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提出问题: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最常见元素C 所组成的不同单质。
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学习内容。
【探究新知】:一、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1.无色透明、折光率很高,具有强色散性。
经仔细琢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以及装在钻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100分,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墨制成金刚石B.木炭生火取暖C.CO2制成干冰D.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同学们通过一年来的化学学习,了解了一些物质的“个性”,小真同学对物质“个性”认识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金刚石硬度大C.CO有毒性D.石墨有润滑性3.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4.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它是一种透明的电的良导体,是目前最薄、最硬的纳米材料。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硬度较大C.具有良好的导电性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5.对含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解释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用来灭火——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B.石墨能够作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6.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属于碳单质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O B.CO2→CaCO3C.CO→CO2D.CO→H2CO38.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2可用于灭火10.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常见碳单质B.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①物理性质相同②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③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①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②把还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③植树造林C.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D.原因解释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①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②石墨能制铅笔芯:石墨很软③金刚石制钻石:硬度大11. 一种无色气体X通过灼热的碳,得到另一种气体Y,Y和灼热的CuO反应又得到铜和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CO Y是CO2B.X是O2Y是COC.X是CO2Y是CO D.X是O2Y是CO21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试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死亡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1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4.将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A.N2B.CO2和N2C.O2和N2D.CO2和CO15.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 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马仓,冬写
j
问
题
解
答
与讨
论
`
叭的
兔
愈
吩
石
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这个转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来回答这个间题。1化学变化的特征我们知道,化学变化通常叫做化学反应。化学变化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性质上完全不同的新物质,这就是化学变化的特征。当石墨这种由碳组成的单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时,虽然金刚石也是由碳组成的单质,但金刚石的性质和石墨大不相同(化学性质石墨比金刚石活泼些);它是碳的另一种单质。这就可见变化过程中金刚石是由石墨变成的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不是物理变化。2晶体结构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时,石墨晶体结构被破坏,石墨中层与层之间不牢固的结合力拉断或变动,或同时也将六角平面上各碳原子间的化学键和结合方式来个“大变动大改组”,使它们之间的结合按照金刚石的形式和要求,有规则地结合成为立方面心结构。即由石墨的层状结构转变为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结构。根据同一种物质只有一种结构的事实,石墨和金刚石是晶体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既然变化过程中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就不是物理变化。由此可见,物质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是个化学变化过程。3热效应一个化学反应在进行时,常伴有
能量的变
化,这个能量变化可以表现为光能、电
能、机
械能或热能等形式。而常表现为热能形式;有
时要释放热量,有时则吸收热量。金刚
石
在
隔
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lo0o0C,可转变
为
石
墨
:
~10(刃℃~
一
q金刚石》二竺二与q石组)十。045千卡
这个转变是个放热反应。说明了在这个转变过
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能量转化为热的形式
。
当石墨变成金刚石时就是一个吸收热能的化
学
反应。因此,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金
刚
石
不是物理变化
。
4
催化剂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须在高温高压下进
行
,
甚至在温度2000一4000OC和压强
6
万
—
12
万个大气压下,这个转变速度仍然不大,还
需用
铬、铁和铂等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
化学反应速度的原理,催化剂就不能改
变物理
变化的速度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时,使用催
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如果这一转变是
物
理变化的话,使用催化剂不就失去了意义吗?可
见这个转变不是物理变化
。
综上所述,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
下
的
相互转化是个化学变化。凡是同素异形体在
一
定条件下的互变都是化学变化。有
人说金
刚
石
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
转化是个物理变化
过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
的
。
湖南平江四中
李
良文
为
什么不可用“摩尔数”表示“物质
的
量
”
?
众所周知,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作为微粒的计算单元来衡量物质所含某种指定微粒有多少这样单元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按第十四届国际计量会议(1971年
)
的
规
定,12克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是阿佛加
德罗常数,数值为602xl。”。实
际上,我
们
把
2一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