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第1集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第一册知识提纲(精简版)

世界历史第一册知识提纲(精简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标准】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希腊城邦(1)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2)著名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特点:小国寡民。

(3)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2.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1)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最终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课程标准】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罗马城邦(1)建国: 公元前509 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统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扩张: 公元前2 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危机:公元前73年, 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1)政权更迭:公元前49年, 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世界历史100集

世界历史100集

《世界历史100集》:探寻人类文明的足迹一、史前时代:文明的曙光1. 人类的起源:从非洲大陆走出的智人2. 石器时代:人类学会制造工具,开启征服自然之路3. 农业革命:从狩猎采集到农耕定居,人类社会迎来第一次飞跃4. 村落与城邦:人类开始聚居,文明初现曙光5. 早期宗教与信仰: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二、古代文明:辉煌与衰落6.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畔的永恒之谜7.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的兴衰8.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的传奇9. 中国古代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繁荣10. 爱琴文明:希腊半岛的早期文明之光三、世界三大宗教:信仰的力量11. 佛教:释迦牟尼的启示12. 基督教:耶稣基督的教导13.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传承四、古希腊罗马时代:西方文明的基石14. 希腊城邦:民主与哲学的摇篮15. 希腊战争:波斯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16. 罗马共和国:征服地中海的霸主17. 罗马帝国:辉煌与衰落的历程18.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罗马帝国的宗教变革五、中世纪:封建社会与宗教改革19. 欧洲封建制度:骑士、城堡与领主20.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的辉煌与衰落21. 伊斯兰世界的繁荣: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22. 十字军东征: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2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与宗教分裂(文档第一部分完,后续内容敬请期待)六、文艺复兴与探索时代:人文主义与地理大发现24. 文艺复兴:意大利的兴起,艺术的复兴25. 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天才的艺术成就26.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欧洲殖民时代27.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新教的诞生28. 麦哲伦埃尔卡诺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七、启蒙时代与工业革命:理性之光与生产力飞跃29. 启蒙运动:理性、自由、平等等理念的传播30. 伏尔泰与卢梭:启蒙思想家的呐喊31. 美国独立战争:民主与自由的胜利32. 法国大革命:君主专制的终结33. 工业革命:从手工生产到机器制造八、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国家崛起与殖民扩张34. 意大利统一:加里波第与加富尔的事业35. 德意志统一:俾斯麦的铁血政策36.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37. 英国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38. 俄国的扩张:从彼得大帝到苏联九、两次世界大战:全球动荡与秩序重建39.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火药桶爆炸40. 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4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秩序的重建42.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与灭亡43. 原子弹与冷战: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十、现代世界:变革与发展44. 联合国成立:世界和平的守护者45. 殖民地独立运动:非洲与亚洲的觉醒46.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冷战的较量47. 欧洲一体化:从煤钢共同体到欧元区48. 中国改革开放:东方巨龙的觉醒十一、科技革命与全球化:未来已来49. 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50. 人类基因组计划:解开生命密码5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面临的挑战52. 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融合与发展《世界历史100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历程,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继续前行。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31-40集第31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公元前139年,张骞奉西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

他们首次从长安出发经过康居-今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之间、大宛-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塞尔甘纳盆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到达安息-今伊朗,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由于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所以,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和赫尔曼将此路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张骞的两次西行之后,使世界的东方与西方之间,使者相望于道、往来不绝,使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诸王国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关系,丝绸之路由此始然。

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

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

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

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大夏-在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

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这条道路。

古代相当多的东南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利用此道。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新疆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以及其它许许多多中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形式多样的、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的造像、壁画、器物、服饰和碑刻等,构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丝绸之路博物馆,向人们展开了一幅生动鲜活的丝路画卷,讲述着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畅通、商贸繁盛,敦煌经济得以发展,石窟营造也进入了繁盛时期。

敦煌石窟艺术绵延千年,既继承了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了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又不断融合域外的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向人们展现了中国佛教美术的发展历程。

壁画中的舞蹈形象,如西域乐舞、民间宴饮和嫁娶场面的歌舞,宫廷吉庆、天宫仙界的飞天、供养伎乐,乃是丝绸之路歌舞的博物馆。

世界通史1到100集笔记

世界通史1到100集笔记

世界通史1到100集笔记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闭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

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

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

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净、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

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

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

”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

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而能认清复杂现状,抓住要遇,应对挑战。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

世界历史1至100集每集概括50字

世界历史1至100集每集概括50字

世界历史1至100集每集概括50字第01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第51集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第02集文明的曙光第52集欧洲1848年革命第03集古代文字的起源第53集德意志统一第04集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1) 第54集俄国农奴制改革第05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2)第55集美国西进运动第06集古代埃及文明(1)第56集美国内战第07集古代埃及文明(2)第57集日本明治维新第08集印度河文明之谜第58集英国对印度的征服第09集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第59集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第10集古代希腊文明的回声第60 集列强瓜分非洲第11集古希腊文化第61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第12集希腊化时代第62集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第13集罗马共和国第63 集三次早期帝国主义战争第14集罗马帝国第64 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15集古代罗马文化第65 集马克思主义诞生第16集欧亚民族大迁徙与中世纪的开端第66集第一国际第17 集西欧封建国家第67 集巴黎公社第18集拜占廷帝国第68 集英帝国的兴衰第19 集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第69 集美国的崛起第20集历史上的伊斯兰世界第70 集欧洲近代生活的变迁第21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第71 集近代文化与艺术(1)第22集十字军东侵第72集近代文化与艺术(2)第23集文艺复兴(1)第73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24集文艺复兴(2)第74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第25集古代印度第7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26集古代日本第76集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27集古代非洲黑人文明第77 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28集美洲古代文明(上)第78 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29集美洲古代文明(下)第79 集苏联的成立第30 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第80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31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下)第81 集印度的非暴力运动第32集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第82 集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第33集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第83 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第34集尼德兰革命第84 集罗斯福新政第35集三十年战争第85 集德意法西斯主义第36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86 集日本法西斯主义第37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87 集西班牙内战第38集七年战争第88集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39集英国工业革命第89集第二次世界大战(2)第40集西欧北美工业革命第90集第二次世界大战(3)第41集美国独立运动第91 集第二次世界大战(4)第42集法国启蒙运动第92 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第43集法国大革命第93 集联合国的诞生第44集拿破仑时代第94 集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第45集神圣同盟第95集冷战的形成第46集非洲奴隶贸易第96 集犹太复国主义及以色列建国第47集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97 集古巴革命第48集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第98集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第49集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第99集埃及七月革命第50集英国议会改革第100集万隆会议。

《世界历史》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世界历史》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世界历史》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课文知识结构图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课文知识结构图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课文知识结构图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单元知识结构图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课文知识结构图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课文知识结构图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单元知识结构图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课文知识结构图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文知识结构图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知识结构图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 世界古代文明奠定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2. 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3.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_____________。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 ___地区的霸主。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__________,罗马帝国建立。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476年,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___________最终灭亡。

4. 481年,克洛维建立的,在查理曼统治时期,又被称为。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形成以后、 _________、三个国家的雏形。

5. “中世纪”是西欧逐渐进入社会的时期。

这一时期,西欧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世界历史第一册第01课人类历史的开端

世界历史第一册第01课人类历史的开端

世界历史第一册第01课人类历史的开端此课为选学课文,指导学生自读完成。

一、人类的出现1、从猿到人的转变现代人类学研究表明:现代猿类和现代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古猿。

古人类学家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已发现的有埃及猿、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3500-1000万年之间。

这些古猿大小如猫,均栖息和攀援于林间,与人相去甚远。

2、"完全形成的人" 人类学家几乎都同意,两足行走成为区分人和猿的重要标志。

人类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

最初的人类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我国人类学家把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类再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早期猿人:肯尼亚1470号人和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都处于东非,距今约250万年。

由于早期猿人化石目前都出现于非洲,很多人都认为人类的祖先可能来自非洲。

晚期猿人:主要特点是完全用两足行走,直立人有两个著名代表:一是"爪哇猿人",二是"北京猿人"。

引导学生回忆"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同时向学生指出:世界史的学习一定要立注重和中国历史的结合和联系。

早期智人:约20万年至10万年,人类进化达到新的水平。

德国尼安德人和中国丁村人。

体质结构与现代人无异。

晚期智人:主要的代表是中国的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回忆"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此外还有法国克罗马人。

二、氏族公社学生讨论:原始社会时期,女子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情景。

女子是生产和组织者。

随着男子加入原始农业的生产,生产能力为断提高,男子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人类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联系中国历史中的有关知识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开始有了剩余,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发展起来。

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部分土地逐渐变成家庭私有。

《世界历史》100集电视片解说词第7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100集电视片解说词第7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7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1)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让人们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钋和镭,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就象我们今天在千年之交憧憬美好未来一样,当时的人们也把人类最善良的愿望都寄托给了新的世纪。

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的进步却并不能消灭战争。

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奥地利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俄国为核心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这场人类历史上首次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战火燃遍了欧洲大陆,还蔓延到非洲和亚洲,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33个,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15亿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3,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显然,一战的枪炮声给世纪初的人们心头蒙上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之后,人们不断地思索,这样残酷战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闻歌)“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奴役和掠夺,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结果。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全球殖民化体系的建立,世界已基本瓜分完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希望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体系中夺取自己的份额,因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矛盾不可避免。

1898至1905年连续发生的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1905和1911年德法之间挑起了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至1909年俄、奥、德之间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这些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争夺的体现。

然而,这些战争和危机,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更加剧了矛盾。

为了在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相争取盟友,建立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第一集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我们的世界充满惊奇,从原始的蛮荒,经过无数的年代,生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自然界简单的生命形式演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植物和动物,重大的气候变化曾经威胁到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但生命延续了下来,就在大约200万年前,改变这个星球命运的生物出现了。

站在世界史最远端的是石器时代的人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是自然界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对这一长期的人类演化过程,人们并不总能体会得到,人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过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人们把人类的起源归结于某个万能、全知的神。

所以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说法。

现代科学家把这种上帝造人的说法称为神创论或特创论。

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却是完全不同的人类演化过程。

现在请与我们共同来探索,人类先祖在创造辉煌壮丽的人类历史时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基督教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先用5天时间造昼夜、天地、植物、水生动物以及日月星辰。

到了第6天,用泥土造了一个叫亚当的男人,后来见亚当孤独,又抽出他一要根肋骨将它变作一个叫夏娃的女子,与亚当结为美满夫妻,所以我们人类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孙。

人们曾经对这一说明深信不疑,并因此还引发了一些有趣的理论,有个叫厄谢尔的爱尔兰大主教根据《圣经》的说法,推算出上帝造人的时间是公元前4004前。

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神父进一步把亚当诞生的时间精确到小时,即公元前4004年3月23日上午9时整。

在这些神父看来,我们的世界史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

特创论虽然在各地长期占有统治地位,但是世界各族人民并非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应声虫。

比如古希腊就有一批爱好智慧的脑力劳动者,专注于仰观宇宙,俯察人生,其中米利都学派专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唱反调。

这个学派中的阿纳克西曼德甚至断言,人是从海里一种很像鱼的动物变化过来的,如果不算原始人的图腾崇拜,这恐怕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最早说法了。

我们把这种说法称作:“自然发生说”。

按照今天人类的认识水平,自然发生说比神创论接近真理一些,但是,二者其实都是古人跟着感觉走而得出的假设,其中充满了孩童般的天真,不过,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和后见之明,我们很容易排除这种见解。

18世纪,现代生物学分类的鼻祖瑞典植物学家林耐发现人类和类人猿有许多相同之处,因而在拟定动物分类系统时将人和类人猿分到一起,通称为灵长类,就是头等聪明的意思。

这种分类为揭开人类起源和世界史开端之谜提供了新的思路。

法国科学家布丰使这一学说得也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人猿共祖的假设,但他还处在基督教思想专政的末期,所以,他的想法刚一提出,便遭到《圣经》捍卫者们的围攻,在巴黎大学当众检讨才勉强过关。

但他的思想影响了他的学生拉马克(法国生物学家)。

当时,法国大革命吹来思想解放的春风,创造了一种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

拉马克是进化论的伟大先驱,他于1809年发表动物学哲学一书,系统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物种进化说,认为一切生物都因自然的作用才得以产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化,开始简单,逐渐复杂。

布丰和拉马克师生二人打破了特创论的一言堂,在人类自我认识史上功不可没,剩下的任务就是为进化论再添一把火,将进化论这块生铁炼成令人信服,坚韧无比的好钢,说服仍然相信特创论的知识界。

担当起这项历史重任的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831年底乘英国的贝格尔号参加了一次周游世界的考察,走了五年,到了很多地方,到过美洲,到过澳大利亚,收集了很多的标本,1836年10月回国以后,他又用大约20年的时间收集资料,潜心研究,于1859年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他指出,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但没有涉及人类的进化问题,1871年,他出版了《人类的由来及其性选择》,第一次描述了人类进化的图景。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条件下,一切生物都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能够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能生存和发展,不能发生有利变异的物种就必然被周围环境所淘汰,这个基本原理,在同时代的中国,即清末的时候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概括为8个字,叫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此时在西方,达尔文的理论提出的时候遭到教会的猛烈反对,在社会上也引起广泛的争论。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其晚年时学术界已经不再怀疑进化论了。

随后的工作就是在世界各地寻找我们人类祖先的遗迹了。

早在进化论确立之前,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许多古人化石以及伴生的打制石器及其它工艺品,但在进化论确立之前,人们还想像不到,在亚当夏娃出现之前会有人类存在,所以,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发现的含义(北京人头盖骨)。

进化论确立之后,欧洲知识分子的目光越出了教会划定的界限,开始到世界各地寻找远古人类的痕迹(周口店考古挖掘现场、北京人的牙齿和肢骨化石)。

陆续成功地发现大量古人类的化石与他们使用的工具。

这些努力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祖先所走过的艰苦历程。

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发现的能人,发现者是英国古人类学家利基夫妇,利基在剑桥大学完成非洲史前史学学业后一心到东非去寻找古人类化石,他的这个想法在当时人看来十分幼稚,因为在20世纪前半期,有关早期人类的大发现都集中在亚洲,比如印尼的爪哇人、中国的北京人,但是利基却执意要去非洲,他选择了坐落在坦桑尼亚北部平原上的奥杜威峡谷。

这是一道长40公里、深100米的谷地,利基夫妇在那里锲而不舍的工作了几十年,结果有志者事竟成,他们终于在1961年发现了最早的人类遗存,定年在170至190万年前。

在能人之前,还有更早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的一组变异很大的化石,存在的时间大概从五百多万年前到一百万年前,这些化石的发现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此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两个基本的特征就是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这两个特征是同时出现的。

然而,南方古猿的发现推翻了这个结论,南方古猿普遍能直立行走,但不会制造工具。

有关这方面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利基夫人在1976年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以南的一个叫做莱托利的平原上发现的两个南方古猿个体的脚印,莱托利平原上曾经有一座火山,火山曾经喷发过,在它的周围形成很厚的火山灰的沉积层,考古队员们有一次在打闹中用大象粪相互击打,有一个队员倒地后发现火山灰的凝结层当中有动物脚印的痕迹,考古队员们就顺着这个痕迹挖了下去,挖出了一条几十米长的脚印带,在脚印带中,有两个南方古猿个体的脚印,一个是成年的,一个是小孩的。

在他们脚印周围还有许多动物的脚印,所有这些脚印都显得从容不迫,看来它们已经对火山的喷发司空见惯了。

从能人开始,世界历史进入了它的最初阶段——石器时代。

石器是人类祖先生存斗争的基本武器,根据工具制作技术的不同,石器时代又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大阶段,两大阶段之间插着一个过渡阶段,人称中石器或细石器时代,所谓旧石器,是指打制的石器。

石器时代当中以旧石器时代时间最长,从180万年前一直延续到约15000年前。

由于时间久远,考古学家为了认识的方便起见,又把这个时期分为三个较短的时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旧石器时代早期自180万年前至20-30万年前,这个时期的人类还带有猿的特征,所以被称为猿人。

比如最早的能人脑量还只有500至700毫升,身高在1.2至1.4米,能直立行走。

较晚期的猿人,如非洲的奥科托姆人、欧洲的海德堡人、亚洲的北京人、蓝田人等,脑量虽然增大到750至1059毫升,身高增长到1.6米左右,但还是同现代人有显著的区别。

尤其头骨构造仍具有猿的特征,吻部、眉脊突出、前额矮平,没有或只有很小的下颌,猿人的食物来源要靠采集和狩猎,他们采集和狩猎的工具主要是主要用砾石相互敲打成多面体、棱锥体、石片之类砍砸器,他们用这些粗糙的工具刺杀、措捕和切割性情比较温和的大中型动物,如长颈鹿、大象、野马、羚羊等等,至于鸟类、鱼类、昆虫、鸟蛋、植物块根、果实甚至昆虫就更是早期人类的果腹之物了。

随着上百万年生存经验的积累,旧石器早期的人们逐渐能按照自己的预想去生产自己的产品,于是出现多用途的石器,像两面打击成型的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坚状器之类。

在100多万年前至50万年前这段时间里,世界一些地区的古人类相继掌握了人工控制天然火的技能,考古学家分别在肯尼亚的切斯旺贾以及我国山西芮城西候度、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了人工用火的痕迹,火的使用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怎样估量都不过分,火被用来加工食物、取暖取及自我保护,烧制的食物不仅味道好,而且易于咀嚼和消化,高温加热的食物可以形成200多种新的化合物,促使人体、内脏、大脑、骨骼、口腔的进化加快,火还被用来驱赶野兽,加工木器,导致人类猎取动物的水平空前提高,披毛犀、野牛、剑齿象这些大型野兽也就成了原始人的猎物,更重要的是,有了火,人类从此不再风餐露宿,迁入了可以遮风避雨的洞穴。

这样,在100万年前开始的四次大冰期当中,人类不仅在北半球的冰天雪地中生存下来,而且还迁徙到了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至于他们的社会结构,公社的领袖,通常是由公社的成员集体推选产生的,在氏族和部落阶段,公社实行严格的外婚制,公社内部的成员必须到公社的外部去寻找自己的配偶,公社内实行严格的社会分工,比如说男人出去狩猎,女人在驻地照料孩子和采集各种野生植物。

北京猿人的颅骨内腔结构证实,人类的分节语能力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约50万年前左右,与人工用火的发明在同一时期,时钟转到大约25万年前,也就是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开始从猿人阶段向我们现代人过渡,直立行走实际上不仅仅是解放了人的双手,而且它还引起了身体部位的某些相关的变化,具体到发音器官上,随着人的直立行走和腭部的隆起,人的吻部会萎缩,口腔和喉会形成一个直角,这个直角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之一,非常有利于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另外,从当时人类的情况来看,熟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咀嚼器官逐渐萎缩,牙床变小,口腔内发音器官的活动余地变得更大,这样非常有利于人类语言当中的共鸣和唇音的形成,大约5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这时的人在体质形态方面已经同我们现代人没有什么差别,三大人种的形成过程也已完结。

现代人类学认为,人种或者叫作种族,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大体分成三类,第一种是蒙古利亚人,也叫黄种人;第二类是高加索人种,也叫白种人;第三种是尼格罗人种,也叫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美,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各人种之间体质形态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皮肤、眼睛、头发的颜色和体型,这些不同的特征是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比如说,黑人大多数皮肤黝黑,是因为这种黝黑的皮肤有利于保护身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大多数黑人的头发是卷曲的,是因为这个卷曲的发型可以提高身体的隔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