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组织设计三站两区间
某地铁区间施工组织设计

某地铁区间施工组织设计1. 介绍本文档旨在为某地铁区间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该区间施工包括铁路线路、站点、设施等方面,需要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施工工作,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质量可控。
本文档将涵盖施工组织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步骤,并提供相应的 Markdown 格式输出,以便于操作和修改。
2. 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质量可控。
具体目标包括:•合理规划施工进度,使施工能够按计划进行;•合理分工,协调各施工单位的工作,保证施工工序之间的衔接;•组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任务按要求完成;•确保施工现场秩序,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控制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组织设计的关键要素施工组织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3.1 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包括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工序、工作内容和工序之间的关系。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明确各个工序的具体工作内容,确定施工顺序和时间节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各个工序之间的依赖关系,合理组织施工工作。
施工组织机构是指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编制和职责分工。
施工组织机构的合理设计可以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3.3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他们直接参与到施工工作中,对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明确各个施工岗位的人员编制和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的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施工设备和材料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要素。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确定需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并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4.1 确定施工目标和需求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开始阶段,需要明确施工的目标和需求,包括施工工期、质量要求、成本控制等。
这些目标和需求将直接影响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和实施。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一、编制依据1. 地铁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图;2. 地铁工程施工现场条件及周围环境调查;3. 地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方法;4. 地铁工程施工资源需求及配置;5.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及环保要求。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地点:某城市中心区域;2. 工程规模:地铁车站一座,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3. 工程结构:地铁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包括站厅、站台、换乘通道等;4. 工程地质:主要为软土地层,局部存在硬岩地层;5. 工程水文:地下水丰富,需进行降水处理。
三、施工总体筹划1. 施工顺序:先进行围护结构施工,再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最后进行安装装修施工;2. 施工阶段:分为前期准备、围护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安装装修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3. 施工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确保施工顺利进行;4. 施工组织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组织协调。
四、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 围护结构施工:(1)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确保墙体质量;(2)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保证施工安全;(3)合理布置临时支撑,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空间稳定性。
2. 主体结构施工:(1)采用明挖法或暗挖法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根据地质及交通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2)加强施工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3)针对不同地层条件,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3. 安装装修施工:(1)按照设计文件及标准要求进行安装装修施工,确保设施功能齐全、美观大方;(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安装装修施工与主体结构施工的协调;(3)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安装装修施工质量。
五、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内容和技术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六、施工资源需求及配置1. 人力资源:根据施工内容和工作量,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2. 材料资源: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准备所需材料,确保材料供应充足;3. 设备资源:根据施工需求,合理配置施工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4. 资金资源:合理估算工程成本,确保资金供应充足。
地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地铁模板及分项工程做法)

升官渡停车场基坑开挖深度12.02m~14.16m,围护结构分别采用双排支护桩、放坡加土钉墙支护、悬臂桩支护等形式。
(1)混凝土等级:
围护桩、临时立柱桩:C30(若水下灌注,提高一个等级采用C35);
冠梁、支撑、混凝土系梁:C30;
冠梁和顶板间回填素混凝土:C30微膨胀混凝土;
2.综合楼
综合楼由办公、食堂、公寓等房屋组成。建筑面积8294.5㎡,地上建筑面积6716.1㎡,地下夹层建筑面积1578.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及公寓部分5层。建筑高度21.9m,厨房餐厅部分为2层,建筑高度为9.3m。其中一层层高为4.5m,其余每层层高为4.2m。
综合楼的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防水等级为二级。
项目承包范围
基坑开挖土石方工程、围护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工程、防水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门窗工程、室外道路、室外围墙、门卫室、室外构筑物(电缆沟、电缆井等);以及给排水工程、低压配电工程、轨道工程。包含综合楼大厅、候梯厅、会议室等精装修施工。
主要施工条件
2.1.6
武汉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特征。冬夏温差大,历年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8.8℃~31.4℃,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8.10),历年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为2.6℃~4.6℃,极端最低气温-18.1℃(1977年11月30日)。每年7、8、9月为高温期,12月至翌年2月为低温期,并有霜冻和降雪发生。多年平均降雨量1204.5mm,最大年降雨量2107.1mm,最大月降雨量为820.1mm(1987.6),最大日降雨量317.4mm(1959.6.9),最小年降雨量575.9mm,降雨一般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年平均蒸发量为1447.9mm。最大风速27.9m/s(1956.3.6和1960.5.17)。多年平均雾日数32.9天。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7%。大气影响深度3.0m,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1.35m。
地铁车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地铁车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部署1.1 施工段划分1、****车站以7—8轴变形缝、14轴为界分为三段进行流水施工。
2、****北街站以基础形式的不同分为两段施工。
然后划分7个小流水段进行施工。
车站流水段划分详见图10-1。
1.2 施工安排1、贯彻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结构后装修的施工原则。
2、水电随结构施工做好预埋,预留及相应的穿插配合施工。
3、垂直运输:由于****车站、****北街车站工程平面尺寸较大,高度较底,垂直运输采用提升架,****站设置2部,****北街车站设置3部提升架。
负责结构模板、钢筋、砌筑、装修材料的运输。
4、基础及主体结构混凝土主要采用商混,罐车运输到工地,泵车输送到浇筑部位。
少数零星混凝土及砌筑、装修用砂浆由现场搅拌站拌制,提升架运至作业地点。
5、现场各设一座木工加工棚、钢筋加工棚,分别负责模板和钢筋的现场配置。
设砼搅拌站负责少数零星混凝土及砌筑、装修用砂浆的拌制。
2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2.1 测量方案1、工程概况(1)****北街车站本车站站厅层地面相对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740,有效中心里程为K38+735.000,线路方位角为354O22′38″,车站总长124.36m,车站主体建筑总宽度37.23m,车站高12.4m。
(2)****车站本车站站台层地面相对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3.300,车站线路方位角为177O54′57″,车站有效中心里程为K37+600。
车站总长124.6m,主体建筑总宽20.1m,高12.9m。
2、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1)、熟悉、校核施工图轴线尺寸、结构尺寸和各层各部位的标高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对照总图,现场勘察、校测建筑用地红线桩点、坐标、高程及相邻建筑物关系。
(3)、测量仪器准备:光学经纬仪(DJ2)一台,激光经纬仪一台,带弯管目镜;有机玻璃十字接收靶;水准仪(DS1)一台;50m钢卷尺3把。
上海地铁施组(三站两区间)

1.4.3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安排
主体基坑先开挖东区后开挖西区,东区开挖施工从H2区开始往东推进,计划2006年9月28日开始开挖施工至2006年12月26日完成东区基坑挖土;西区从西端(1轴)往东推进,计划2007年4月3日开始施工至2007年5月12日完成西区基坑挖土施工。
3.附属结构H5、H6、H7坑内降水井点施工预防水;
4.附属结构H5、H6、H7基坑开挖与支撑;
5.附属结构H5、H6、H7结构施工;
6.附属结构H5、H6、H7防水及覆土施工;
7.附属结构H5过街顶管施工。
管线处理
已处理完毕
交通组织
业主所提供的第三阶段交通方案进行
1.3.1航中路站总体施工流程图
详见车站附图07-车站施工分段图
详见车站附图06-车站施工分区图
1.2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内容
1.2.1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内容
划分原则:必须先施工航中路H2区域,以满足第二阶段新镇路管线和交通翻交要求,所以H2区域为航中路车站施工的重点。根据航中路阶段交通翻交和管线搬迁方案、设计各工程部位分布情况将航中路站划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进行:
1.1.2施工区域划分
根据现场交通组织和管线搬迁情况设计在航中路车站主体新镇路口东侧设一道600mm厚地下连续墙封堵墙。以封堵墙为界航中路站划分为西施工区(1-16轴)和东施工区(16-44轴)分两阶段进行施工。
根据关键节点期、交通组织情况和工程部位将航中路站划分为7个施工区域,编号分别为:H1~H7。
地铁施工组织设计

地铁施工组织设计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确保地铁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工程成本和工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概述首先,对地铁项目进行简要介绍。
包括线路的起止点、长度、途经的主要区域和站点设置。
同时,明确工程的建设目标,如提高城市交通运力、缓解交通拥堵等。
还需阐述工程的特点和难点,例如地下施工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众多等。
二、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技术准备,如熟悉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施工方案等;现场准备,如平整场地、搭建临时设施、修筑施工道路等;物资准备,如采购建筑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设备等;劳动力准备,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岗前培训等。
三、施工部署施工部署是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部分。
要确定施工的总体顺序,一般是先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再进行区间隧道施工。
对于车站施工,可以采用明挖法、盖挖法或暗挖法,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区间隧道施工则可选用盾构法、矿山法等。
同时,要合理划分施工区段和施工流水段,明确各施工区段的施工任务和施工顺序,以实现施工的高效、有序进行。
四、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分项工程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通过横道图或网络图的形式展示,以直观地反映工程的进度安排。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节假日、材料供应等,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五、主要施工方法1、车站施工(1)明挖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
先进行基坑支护,然后开挖土方,依次施工车站的底板、侧墙、顶板等结构。
(2)盖挖法:分为盖挖顺作法和盖挖逆作法。
适用于城市中心地段,能够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
(3)暗挖法:如矿山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地面建筑物密集的区域。
通过开挖小导洞,逐步扩大施工断面。
引导及三站两区间反方向运行监控装置操作

三间房西场, 88803次接近。
62
对
63
当列车压上进站信号机时,主班司 机杨军与副班司机马宝民确认出站信号 为红灯,重新拿电台再次与三间房西场 联控。
88803次是不是前部进联 络1线峰前场,后部停在 站内,尾部过三标间后房你西喊场
我停车,对有不没对有??
列车运行至800米左右时,司机杨 军按规定输入支线号“1”。
2000年研制 成功
主机箱和显示器实物图
引导接车: 技规285规定
沈山线下行从“红旗站”开始
下行沈阳方向
区间
红旗站
石山站
区间
沟帮子 站
上行山海关方向
红旗站
下行线 上行线
石山站
红旗站
下行线 上行线 反方向行车
石山站
具体要求
进站引导 (红黄闪)
红旗站
站内操作
1.站内停车输入反方向数据 2.输入路票电话记录号,解锁+确认 3.开车对标进入反方向运行。
入反方向运 行
进站 按信 号显 示
站内输入
路票电话
记录号, 解锁+确 认
进站按 信号显 示(双
黄)
站内降 级输入 正方向 数据后 对标
重点:三站两区间反方向运行 时监控装置的操作
难点:临时或有计划使用路票 反方向行车时,监控装置的操 作有何区别
课后作业
石山站临时与有计划使用路票走 反方向监控装置操作有何区别?
具体要求
进站引导 (红黄闪)
红旗站
课堂提问
引导接车时机车信号的另外 一种显示及监控解锁方式是 什么?
解锁
红旗
具体要求
进站引导 (红黄闪)
地铁站的施工组织设计

地铁站的施工组织设计地铁站的施工组织设计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地铁站的建设工程,保障施工进展和质量,提高工程效益。
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包括工程组织结构、工期计划、施工方案、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份针对地铁站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具体描述如下:1.工程组织结构:为了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工程组织结构。
建议设立一个由总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司机、施工队长等组成的施工组织管理小组,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协调、管理和监督。
2.工期计划: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队伍的人员和设备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工期计划。
要合理安排每个施工阶段的工期,并确保组织协调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以确保施工进度的准确性和流程的连贯性。
3.施工方案:根据地铁站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地下室结构施工、地上部分施工和装修等内容。
根据工程的特点,在施工方案中应该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作业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并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难点,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4.施工机械设备:5.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直接参与施工工作,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影响很大。
因此,招聘和培训合适的施工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队伍的工种和人员数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高效。
6.安全管理:地铁站的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之,地铁站的施工组织设计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有效管理和控制施工过程,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以上只是一份基本的设计思路,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施工总体筹划1.航中路站1.1施工分段及施工区域划分1.1.1施工分段航中路站全长344米,主要根据设计结构缝分布情况和工程部位将航中路站划分为个施工段分别为:标一段、标二段、标三段、标四段、标五段、标六段、标七段、标八段、标九段、标十段、标十一段、标十二段、标十三段、标十四段、标十五段、东端头井、1号出入口及其过街顶管、3号出入口、4号出入口等19个施工段。
1.1.2施工区域划分根据现场交通组织和管线搬迁情况设计在航中路车站主体新镇路口东侧设一道600mm厚地下连续墙封堵墙。
以封堵墙为界航中路站划分为西施工区(1-16轴)和东施工区(16-44轴)分两阶段进行施工。
根据关键节点期、交通组织情况和工程部位将航中路站划分为7个施工区域,编号分别为:H1~H7。
H1区:1轴~16轴之间(封堵墙以西),长度117m;H2区:16轴~22轴之间(翻交段),长度41.6m;H3区:22轴~40轴-2.65之间(标准段),长度145.35m;H4区:40轴-2.65~44轴之间(东端头井),长度34.663m;H5区:1#号出入口;H6区:3#号出入口;H7区:4#号出入口;详见车站附图07-车站施工分段图详见车站附图06-车站施工分区图1.2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内容1.2.1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内容划分原则:必须先施工航中路H2区域,以满足第二阶段新镇路管线和交通翻交要求,所以H2区域为航中路车站施工的重点。
根据航中路阶段交通翻交和管线搬迁方案、设计各工程部位分布情况将航中路站划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施工车站主体结构东区(H2区域、H3区域、H4区域);第二阶段:施工车站主体结构西区(H1区域);第三阶段:施工车站主体附属结构(H5区域、H6区域、H7区域)。
第一阶段主体结构东区施工为了满足新镇路交通翻交需要,先施工H2区域(标六段、标七段),然后从中间依次逐段往东开挖与结构施工至东端头井。
H2区板防水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新镇路管线及交通翻交至封堵墙东侧H2顶板上。
第二阶段主体结构西区施工在新镇路交通翻交前30天开始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第二阶段施工从西端开始往东推进凿除临时封堵墙后与东区结构贯通。
第三阶段于2007年3月21日开始施工附属结构H6区出入口至2007年10月21日完成所有附属结构施工。
1.2.2施工筹划表1.3.2航中路车站端头井施工流程1.3 航中路站施工流程图1.3.1航中路站总体施工流程图1.3.3航中路车站西端局部落低处施工流程1.3.4航中路车站标准段施工流程1.4施工总体安排1.4.1地墙围护施工安排航中路站主体结构影响工期的工程部位为H2区施工段,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东端头井2007年6月24日完成,因此计划先进场一套地墙施工设备,从H2区封堵墙往东施工,待外环路站地墙施工完成后再调配一套设备到航中路施工地下连续墙。
计划2007年7月16日开始施工东区地下墙至2007年9月23日完成;2007年1月13日开始西区地下墙施工至2007年2月21日完成。
1.4.2主体基坑开挖前土体加固、降水井点打设及预降水、围护顶圈梁等施工安排土体加固采用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方案,加固工作量较大工期紧计划投入两台DH508桩架与两台进口三轴搅拌机头西施工东区,后施工西区。
加固施工落后地墙施工50米往进行施工。
计划2006年7月26日开始施工至2006年9月23日完成东区地基加固施工;2007年2月12日开始施工至2007年3月23日完成西区地基加固施工。
降水井点采用2台GPS10工程钻机进行成孔施工,计划2006年8月10日开始施工至2006年8月30日完成东区降水井点打设; 2007年2月27日开始施工至2007年3月10日完成西区降水井点打设。
1.4.3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安排主体基坑先开挖东区后开挖西区,东区开挖施工从H2区开始往东推进,计划2006年9月28日开始开挖施工至2006年12月26日完成东区基坑挖土;西区从西端(1轴)往东推进,计划2007年4月3日开始施工至2007年5月12日完成西区基坑挖土施工。
1.4.4 结构施工安排车站主体东区内部结构:从东区H2翻交段开始施工,紧随挖土推进速度往东端头井推进施工,计划2006年10月15日开始施工至2007年4月12日完成。
车站主体西区内部结构:从西端标一段开始施工往东推进至临时封堵墙与东区结构贯通,计划2007年4月18日开始施工至2007年7月26日完成。
1.4.5 附属结构施工1号出入口及其过街顶管施工计划于2007年4月1日开始至2007年9月4日完成;3号出入口施工计划于2007年3月21日开始至2007年6月23日完成;4号出入口施工计划于2007年7月20日开始至2007年10月21日完成;2. 外环路站2.1施工分段及施工区域划分2.1.2施工分段外环路站主体结构全长202.8米,主要根据设计结构缝分布情况和工程部位将外环路站划分为9个施工段分别为:西端头井、标一段、标二段、标三段、标四段、标五段、标六段、东端头井、1号出入口及其过街顶管。
2.2.2施工区域划分外环路站根据关键节点期和工程部位将外环路划分为4个施工区域,编号分别为:W1~W4。
W1区:1轴和10轴之间,长度 70.1m;W2区:10轴和23轴之间,长度 55.9m;W3区:23轴和26轴之间,长度 75.2m;W4区:1号出入口及其过街顶管;2.2施工阶段划分及施工内容2.2.1施工阶段划分划分原则:为了能满足业主要求2006年12月27日外环路车站的东、西端头井具备盾构下井条件,因此以先施工东、西端头井为划分重点,将外环路站划分为二个施工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施工车站主体结构(W1区域、W2区域、W3区域);第二阶段:施工车站附属结构(W4区域);第一阶段主体结构施工为了满足东、西端头井2006年12月27日具备盾构下井条件,因此,第一阶段东西两个端头井同步施工,计划于2006年7月1日开始至2007年7月1日完成。
第二阶段附属结构施工于2007年2月18日开始至2007年7月28日完成所有附属结构施工。
2.2.2施工筹划表.3外环路站施工流程图2.3.1外环路站总体施工流程图2.3.2外环路站端头井施工流程图2.3.3外环路站标准段施工流程图2.4 施工总体安排2.4.1地墙围护施工安排外环路站主体结构工期较紧,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东西端头井2006年12月27日具备盾构下井条件,所以外环路站计划进场两套地墙施工设备,东、西端头井两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从两端头井往标准段推进。
计划进场日期2006年7月1日,计划进场后两个月即2006年8月29日完成外环路站地墙施工。
2.4.2主体基坑开挖前土体加固、立柱桩打设、降水井点打设及预降水、围护顶圈梁与第一道砼支撑等施工安排土体加固采用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方案,加固工作量较大工期紧计划投入两台DH508桩架与两台进口三轴搅拌机头从东、西端头井落后地墙施工50米往中间进行推进。
计划2006年7月31日开始施工至2006年9月8日完成。
本车站工程主体基坑中间设有23根立柱桩兼抗拔桩与6根抗拔桩,立柱桩施工投入两台GPS10工程钻机紧随地基加固施工进行。
计划2006年8月18日开始施工至2006年9月11日完成。
降水井点采用2台GPS10工程钻机进行成孔施工,计划2006年8月18日开始施工至2006年9月11日完成。
2.4.3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安排主体基坑从东、西端头井两个工作面同步开挖施工往中间逐步推进,计划2006年9月28日开始施工至2006年12月16日完成。
2.4.4 结构施工车站主体内部结构从东西端头井两个作业面同步施工往标准段推进合拢施工,计划2006年10月18日开始施工至2007年3月18日完成。
2.4.5 附属结构施工1号出入口及其过街顶管施工计划于2007年2月18日开始至2007年7月27日完成。
3. 吴中路停车场出入场线工作井及暗埋段3.1施工分段暗埋段结构全长50米,主要根据设计结构缝分布情况划分为3个施工段分别为:盾构工作井、AM-1、AM-2三个施工段。
盾构工作井段里程:C2K0+568.8~C2K0+585.2,长度16.4米;AM-1段里程: C2K0+585.2~C2K0+611.2, 长度26米;AM-2段里程: C2K0+611.2~C2K0+635.2, 长度24米。
3.2停车场出入场线工作井及暗埋段施工流程图3.2.1停车场出入场线暗埋段施工总体流程图3.2.2停车场出入场线盾构工作井施工流程3.2.3停车场出入场线AM-1段施工流程3.2.4停车场出入场线AM-2段施工流程4. 区间隧道施工筹划4.1施工工期总体安排出入场线工作井4.2 施工筹划表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1.平面布置根据业主提供施工用地范围,结合各车站的现场及车站的施工特点,结合施工阶段考虑,作如下布置:(1)、本工程项目经理部设在航中路站北面施工便道以北吴中路以南;生活区布置在航中路站布置①轴西端,外环路站也是布置在①轴西端井以西,但为了施工方便在外环路站和航中路站布置移动集状箱办公室根据各阶段施工情况灵活布置。
(2)、区间盾构施工场地的占用结合在车站施工场地内一并考虑,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轮流使用,不另设专用施工场地。
(3)、施工场地采用全封闭围护措施,在主要出入口设大门。
场地围护结构采用2.0米高50mm 厚的活动房彩钢板,底部为500mm 高砌块。
(4)、施工便道采用20cm 厚的钢筋砼结构,施工场地全部硬地坪化。
2.施工阶段平面布置2.1车站施工A 围护结构施工阶段:主要有钢筋笼制作场地,泥浆集装箱系统堆放场,湿土堆放场,钢筋原材及成型场地。
B 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主要有钢支撑堆场、钢筋制作成型及堆场,模板场地,木工房、区间盾构施工场地,脚手架钢管堆场等。
C 附属结构施工阶段具体见技术标中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2.2区间盾构施工2.2.1生产设施布置虹井路站~吴中路停车场区间,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场允许使用范围,结合实际施工的需要,将利用端头井出洞位置设钢结构集土坑(出洞加固完成后安装),平面外形尺寸为长20m、宽8m、深4m。
集土坑内设置土箱翻转架以满足倒土之需,并在端头井附近布置一套拌浆系统,通过送浆管路送浆至井下。
在工作井和顶板上面布置二辆32t桁车,用于井下至地面的垂直运输,包括盾构出土、管片运输等。
同时在该场地上配备一辆5T桁车以作驳管片及吊运其他材料之用。
在相应空闲位置布置轨道、轨枕、走道板等堆场以及涂料、充电间和材料仓库。
同时根据场地情况布置用电、用水、排水。
具体生产设施平面布置待施工场地确定后再定。
2.2.2生活办公设施布置附图56-63现场及水电2.2.3施工通讯布置3.临时生产根据业主所提供的现场允许使用范围,结合实际施工的需要,分不同施工阶段进行相应的场地布置各项临时生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