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等级砝码技术报告

合集下载

F2等级砝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F2等级砝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F2等级砝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发布时间:2021-04-02T14:12:27.24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1期作者:薛仲林[导读] 砝码是质量量值传递的基础,是保证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薛仲林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河北区 300222摘要:砝码是质量量值传递的基础,是保证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近年来,计量技术机构和行业计量站的质量计量,专业方法、数据处理、空气浮力修正对砝码不确定度影响做了分析和研究。

文章介绍了砝码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并以不同量级的砝码为例说明分析过程,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F2等级砝码、不确定度评定1 引言2019年5月20日,国际计量大会普朗克常数(符号是h)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来替代国际千克原器,标志着质量的量值传递向前迈了新台阶。

保证砝码的测量结果准确度,是保证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1.1测量依据: 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

1.2测量对象:被测量对象为F2级及以下砝码。

1.3环境条件:温度 18.0℃,相对湿度 45 %。

用无水酒精清洗砝码,静置24小时。

1.4测量标准:F1等级克组砝码标准装置1.5 测量过程:采用直接比较法,用ABBA测量方法,并记录数据,共测量3次。

2 数学模型:4.2标准砝码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根据规程可知 100g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16 mg,100g砝码不确定度为0.053mg,一般取 3故标准砝码不确定度ucr为:以此为依据类推到从20g到1kg的测量不确定度。

如下表所示:测量仪器名称校准参量规范代号(含年号)名称测量范围扩展不确定度(校准和测量能力,k=2)砝码质量 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 1kg U=0.5mg 500g U=0.3mg200g U=0.2mg100g U=0.1mg50g U=0.1mg20g U=0.1mg参考文献1 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2 JJF1059-201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3 JJG1036-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

F2等级砝码技术报告

F2等级砝码技术报告

F2等级砝码技术报告
1.引言
1.1砝码技术的背景
砝码技术是测量和校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科学实验和质量控
制等领域中,准确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砝码技术被广泛应用。

1.2报告目的
本报告旨在介绍F2等级砝码技术,包括其定义、制造工艺、性能特
点以及在测量和校准中的应用。

2.定义
2.1F2等级砝码的定义
2.2F2等级砝码的规格
3.制造工艺
3.1材料选择
3.2制造工艺
F2等级砝码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锻造、车削、磨削和精加工等工艺。

首先,将选定的不锈钢材料进行锻造成砝码的初形,然后通过车削和磨削
工艺进行加工和精益求精。

最后,对砝码进行表面处理和精加工,以确保
其满足规定的精度和外观要求。

4.性能特点
4.1高精度
4.2良好的稳定性
4.3良好的耐腐蚀性
5.应用领域
5.1实验室测量
5.2质量控制
5.3科学研究
6.结论
F2等级砝码是一种精密测量设备,其制造过程和特点决定了其在测量和校准中的重要性。

F2等级砝码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

通过使用F2等级砝码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科学研究的可靠性。

以F2等级砝码折算质量测量结果的-2013

以F2等级砝码折算质量测量结果的-2013

以F2等级砝码折算质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测量依据: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二、测量方法依据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在量程为0~200g和0~20g 分度值e=0.1mg和e=0.01mg的机械天平(TG328B和TG332A)上采用ABA循环称量法.下面以测量砝码100g﹑50g﹑20g﹑500mg为例进行分析.三、数学模型m=m+d式中: m -F等级砝码的质量值m-E等级砝码的折算质量值d-被测砝码示值与标准砝码两次示值的平均值之差值四、不确定度分析1. E等级标准砝码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m)采用B类方法评定。

依据JJG99-2600中给出的E等级标准砝码100g﹑50g﹑20g﹑500mg 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5mg﹑0.03mg﹑0.025mg及0.008mg 其中=2,则标准不确定度为u(m)=0.05mg/2=0.025mg u(m)=0.03mg/2=0.015mgu(m) =0.025mg/2=0.0125mg u(m)=0.008mg/2=0.004mg2.差值d的标准不确定度u(d)的评定u(d)是测量过程中衡量仪器引起的不确定度,主要由3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构成:天平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d);衡量仪器分度值引起的不确定度u(d);由不等臂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d)。

(1)天平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不确定度分量u(d)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

本实验以100g砝码在天平上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到,得到测量列为0.20、0.21、0.20、0.20、0.20、0.22、0.20、0.20、0.20、0.21.单次实验标准偏差s ==0.007mgu(d)= s/=0.0022mg同理得出50g u(d)=0.004 mg 20g u(d)=0.0015mg500mg u(d)=0.0005mg(2)由衡量仪器引起的不确定度u(d)本测量仪器是标尺分度值e的机械式衡量仪器,由分辨率引起的不确定度分度值e=0.1mg的天平检定时u(d)= d/5/=0.016mg分度值e=0.01mg天平上检定时u(d)= d/5/=0.0016 mg(3)由不等臂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在测量过程中由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所覆盖,按满足规程规定的砝码,磁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4)标准不确定度u(d)的计算100g u(d)==0.016mg50g u(d)==0.016mg20g u(d)==0.0021mg500mg u(d)==0.0016mg3.由空气浮力引起的不确定度,由于标准砝码被检砝码的体积接近可忽略.五、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标准砝码m和d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为100g u(m)==0.0297mg50g u(m)==0.0219mg20g u(m)==0.0127mg500mg u(m)==0.0043mg六、扩展不确定度100g U=k u=20.0297=0.06mg50g U=k u=20.0219=0.04mg20g U=k u=20.0127=0.03mg500mg U=k u=20.0043=0.01mg。

F2等级公斤组砝码标准装置技术报告

F2等级公斤组砝码标准装置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等级公斤组砝码标准装置
计量标准名称F
2
计量标准负责人黄珽
建标单位名称海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填写日期2017-7-1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
五、环境条件……………………………………………………………………(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
八、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十一、结论………………………………………………………………………( )十二、附加说明…………………………………………………………………( )
注:应当提供《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注:应当提供《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F2等级砝码折算质量修正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F2等级砝码折算质量修正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式中: U i n s t ( 厂一 标准砝码质量的不稳定性引起的不 确定度 ;

1 . 5 测量方法 : 采用 A B B A循环 的方法, 将 被测砝码用 天平一对一与相 同标称值 的标准砝码 比较 , 得到被测砝 码与标准砝码 之间的差值 d 。则标 准砝码 的折算质量 m 加 上被 测砝 码 与标 准 砝 码 之 间 的差 值 d为 被 测砝 码
的折算 质量 m。每 次重 复 测 量 2次 , 取 2次 测 量 的算 术 平 均 值作 为 被测砝 码 的测量 结果 。
2 测 量模 型
m =r r t c r+d
扩展 不确 定度 ( 根 据 规程 估 计 值 为 1 / 3}
M P E f ) 。
因为相应的标准砝码只有 四个检定周期 , 相应 的标 准砝码质量的不稳定性引起的不确定度 U i n s t ( ) 可根据
M d:
2 0 0 g:
[ 0 . 3 —0 . 0 0 1 / ( 2 . 0 6× ) =0 . 0 7 3 m g

×
:0. O 0 5 mg
u(
√ ( 詈 )

, )
/ _ 『
不 确定 度 u D
册 z 8 2 嘴
此时 , 电子天平 的分 辨 力是 0 . 1 m g , 考 虑 其 引 入 的 不 确定 度是 均匀分 布 , = , 则
收稿 日期 : 2 0 1 4—0 2—1 7
m。 = 2 0 0g:
李晓 霞: F 2 等级砝码折算质量修正值 的不确定度译 定
U i  ̄ t ( ) =【 m( 一) 一m ( i ) ] / ( 2 . 0 6 × )

F2等级吨砝码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F2等级吨砝码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F 2等级吨砝码标准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 概述:1.1测量依据: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1.2环境条件:常温,相对温度不大于80%。

1.3计量标准器:50个F 2等级20kg 标准砝码,每个砝码的扩展不确定度U=0.1g,.包含因子(K=3)1.4主要配套设备:电磁天平,检定分度值5g, 实际分度值1g, 最大允许误差5g.1.5被测对象:M 1等级500kg-1000kg 砝码,最大可接受的扩展不确定度U 500kg =7.5g U 1000kg =15g 包含因子K=32.测量方法:依据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采用单次替代法,在符合上述条件下,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3.数学模型:m A =m B +(V A -V B )(ρK –ρ1.2 )式中:m A -被测的M 1等级砝码折算质量:m B -F 2等级砝码的组合折算质量:V A -被测砝码的体积;V B -标准砝码的体积;ρK -检定时实验室的空气密度;ρ1.2-参考空气密度为1.2mg/cm 24.不确度来源及分量的评定(在1000kg 处)4.1 输入量M B 的标准不确度 u Bef (m B )评定:采用B 类方法进行,根据规程50个20kgF 2等级砝码最大组合允许误差 δ(m B )=50×0.3=15g标准砝码不稳定性的标准不确定度 u ins(m B )取相应砝码最大允许误差 δ(m B ) 的331 u Bef (m B )=)()(220B ins B m u m u + 式中 u 0 --标准砝码最大允许误差的1/3;根据规程F 2等级20kg 砝码的允许误差为0.3g, 0.3×50=15 g ,呈正态分布,置信概率95%。

包含因子K=3,估算)()(s s m u m u ∆=0.1 自由度=50 u Bef (m B )==+233152315)()( 5.77g 4.2空气浮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 b (m B ) 的评定,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M 1等级砝码检定中,相应的空气密度修正量相对于最大允许不确定度一般非常小,因此不用进行空气浮力修正,这时通过估计空气浮力修正值的大小来评定该不确定度分量,首先,空气密度一般控制在(ρK ±0.12)mg/cm 3,其次F2等级千克组砝码的材料是不锈钢,材料密度为(7950±140)kg/m 3,从而可计算出最大的空气浮力修正量,因此空气浮力的标准不确定度可取为u B (m A ) =31×(ρK –ρ1.2 ) ×(V A -V B )=31×0.12×(1000/7810-1000/8090)=0.31g4.3天平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u w 的评定,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用1t 天平对1t 砝码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1)1000.0037; (1)1000.0037; (2)1000.0007; (3)1000.0035; (4)1000.0037; (5)1000.0021;(6)1000.0026; (7)1000.0030; (8)1000.0026; (9)1000.0026; (10)1000.0010;.实验标准差S=1)(12--∑=n m mn i i =1.04g自由度10-1=94.4测量天平分度值时天平测量重复性因起标准不确定度u ba (m B )的评定,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

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评定

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概 述
1 . 1 测量方法 : 按现行J J G 9 9 — 2 0 0 6 ( 砝码》 检 定规程 的方法 。 1 . 2 测量标准 : F 级标准砝 码。
1 . 3 被测对象 : F 级砝 码 。 1 . 4 环 境条件 : 砝 码 的检 定 应 在 稳 定 的环 境 状 况 下 , 砝 码 的温 度 接近 室温 ; 检定 实验室不允许 有容易 察觉 的振 动和气 流 , 应尽量 远 离 振 源 和磁 源 。 实验 室 内 的 天 平 和 砝 码 应 避 免 阳光 直接 照 射 。 当空气密度相对于 1 . 2 k g / m 。 变化超过 1 0 %时 , 被检砝码 的计算应 采 用真空质量值 , 折算质量值 由真空质量值计算而来 。 1 . 5 实验室气象参数 检定条件 : 检定砝码 时 , 实验室 内需配备 相
‘ - u E = = 6 m g 。估计 为0 . 1 0 , 则 自由度v E = 5 0 。3 ) 鉴 式中: m 广 一被 测砝码 的折算 质量 ; m 一 标准砝 码 的折算 质量 ; v 广 . 一被 测砝码 的体积 ; v 一 标准 砝码 的体 积 ; p ~ 测量 时 ,实 验室 的实 际空气 密度 ; p 。 厂 约 定的标 准空气 密 度 … P = 0 . 0 0 1 2 c m ; AI —— 从天平 上读 得被 测砝 码 与标 准砝 码 质量 差 度v = 5 0 。 天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 = 、 / + u = N / 1 2 + 6 2 + 2 2 = 9 值; m 卜 测 天平 分度 值 时所 添 加标 准 小砝 码 的折算 质 量 值 ; ( m g ) 。其 自由度v = 5 0 △I _一 由于添加灵敏度小砝码 而引起 的天平示值变化 。 4 合 成 标 准 不 确 定 度 适用 于标 准砝码 调整 的参 考条 件如下 : ——标 准参考 密度 : 以上各分量相互 独立 , 因此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为 8 0 0 0 k g / m 。 ; ——大 气 空气 密度 : 1 . 2 k g / m ; ——在2 0 %的 空气 中平 u = VH w 2 ( Am) q - U r 2 ( m 2 = V' 7 — . 1 2 + 5 — 8 2 + 9 2 = 7 4 ( m g ) 衡, 无需进行空气 浮力修正 。 有 效 自 由度 : 3 不 确 定 度 的 评 定 3 . 1 砝码衡量 过程中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 ) 。g  ̄ 2 0 k g 砝码 70 +u 4 r 44 0. 0 0. 0 64 + + + — 连续测量 1 0 次, 得 到测量结果如下( 单位 : k g ) Vw Vr V b a 3 6 ’ 5 0 ’ 5 0

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评定

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评定

知识专题标题:深度解析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评定一、概述在物理学、工程学、实验室实验等领域,砝码的准确度和不确定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全面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重要的概念。

二、概念解析我们来解释一下f2等级公斤砝码的概念。

f2等级公斤砝码是指经国家权威机构检定合格的,具有一定标准规格和精度等级的公斤砝码。

在实际应用中,f2等级公斤砝码的准确度和不确定度直接影响着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评定f2等级公斤砝码的不确定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针对f2等级公斤砝码的不确定度评定,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包括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B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和合成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等。

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是指通过对砝码本身的材料、结构、密度等因素进行深度研究,来评定其不确定度的方法。

B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则是通过对砝码的使用情况、环境条件、测量仪器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来评定其不确定度的方法。

而合成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则是将A类和B类方法进行综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四、主题文字反复提及在进行深入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多次提及“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主题文字,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对f2等级公斤砝码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五、深度探讨在评定f2等级公斤砝码的不确定度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依据材料、结构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评定,而是需要将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在评定A类不确定度时,我们既要考虑到砝码的制作材料和结构特点,还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结构对砝码的影响程度;在评定B类不确定度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砝码的使用环境、测量仪器的精度等因素对砝码准确度的影响。

只有通过全面综合分析,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评定f2等级公斤砝码的不确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F2等级砝码组标准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董英刚
建立单位名称天津市蓟州区计量检定所填写日期2017年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
五、环境条件……………………………………………………(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
八、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 十一、结论……………………………………………………( ) 十二、附加说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