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劝世良言:你做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迷信道德,不够圆滑!
鬼谷子人生哲理句子精辟

鬼谷子人生哲理句子精辟
1. 人生如棋局,鬼谷子教会我们如何下好每一步。
2. 懂得逆流而上的人,才能看到生活的真谛,如同鬼谷子一般。
3. 鬼谷子告诉我们,掌握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4. 逆境中能保持冷静,就能化危机为机遇,这是鬼谷子人生哲理的精髓。
5. 生活中的困难就如迷宫,我们要像鬼谷子一样机智狡猾。
6. 鬼谷子说:“不怕凶险者,天下何加之哉。
”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够在人生中获
得更多。
7. 鬼谷子强调重视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8. “畏难者,不行;气魄狭小者,无大能。
”鬼谷子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获得成功。
9. 人生路上充满起伏,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超越自己,鬼谷子闻名于世就是因为他的
坚持。
10. 鬼谷子说:“善败于人,知己知彼则不败。
”要想成功,就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
对手的弱点。
11. 遇到挫折时,鬼谷子告诉我们要保持冷静和乐观,因为挫折是成功的前奏。
12. 鬼谷子教导我们要勇于面对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的催化剂。
13. 生活就如江湖,我们要像鬼谷子一样机智沉稳,才能游刃有余。
14. 鬼谷子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
地。
15. 鬼谷子人生哲理的精髓在于“以柔克刚”,只有处处灵活应变,才能战胜困难和
挑战。
鬼谷子的36条忠告

鬼谷子的36条忠告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解释:世间万物是千变万化的,各有特定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紧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
所以,圣人能够始终把握事物间的阴阳变化,并以此审查先后,权衡轻重缓急,比较人才的优劣短长,以便任贤使能,君临天下。
2、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解释:人们的资质是有差别的,有的贤能,有的不肖;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勇敢,有的怯懦。
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对待方式,可以对人开放,也可以对人封闭;可以引进,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尊重,要用无为的方式管理他们。
3、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解释:详查对方的有无虚实,放纵欲望和喜好来任用,判断其真实的志向与意念。
略微排斥其言辞,开启之后加以反复揣摩,通过询问来考察其真伪虚实。
贵在得到其内心旨意和要害,通过闭合开启,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4、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解释:用开启之术,要对对方实情了如指掌;用闭合之术,要和对方结为同心。
对待人才,皆能衡量其轻重缓急,弄清对方真实意图想法,并作出切实规划,圣人善于根据实情为对方考虑。
假如不能猜中对方的轻重缓急,圣人就要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5、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解释:对方说话,表现为动;自己沉默,表现为静。
从动静的哲学看待交往双方的言谈。
根据对方的话语揣测他的真实意思。
如果对方言语有不合情理处,随即加以责问,对方一定会作出回应。
6、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鬼谷子:做人,少玩点心计,多一点善解人意,精辟

鬼谷子:做人,少玩点心计,多一点善解人意,精辟一、善解人意,没有那么容易什么是理解?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换位思考,体贴周到的人。
不幸的是,这很难做到。
傲慢无知的现代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
因此,我们总是片面地要求别人宽容我们自己,但是我们不能容忍别人持有不同的观点。
因此,有很多争议。
其实人与人之间所有误会,不过是源于不了解。
自古以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最令人羡慕的友谊,最典型的山水相逢知己典故。
余博雅是金城的一名医生。
他也是当时著名的拨弦乐器师。
他在武术界的地位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在春秋时期,他可以与音乐界的领导者相提并论。
另一个主角钟子期是谁?他其实没有什么地位,更不用说什么地位了。
他只是个伐木工。
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基本上只是平庸的生活,就像普通的你和我一样。
有一次,在去楚国探亲的路上,博雅看到了楚江美丽的水域。
他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一种艺术情感的涌动。
钟子期,一个伐木工人,碰巧在劈柴,他受到启发,开始演奏。
博雅弹钢琴,钟子期听音乐。
一般人见到大师,有30% 的人会上去要签名。
30% 的人有勇气袖手旁观,甚至不和对方说话。
当然,也有百分之三十的人不愿意,只能在偶像面前聚在一起,尴尬地挤出一句话: 打得真好。
如果是这样,故事就结束了。
幸运的是,钟子期是剩下的百分之十。
二、善解人意,首先要善解人心钟子期是怎么做的呢?他只说了一句话: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
怎么理解呢?您的曲子高妙啊,比高山更巍峨,比大海还辽阔。
俞伯牙听后,泪眼婆娑的握着钟子期的手,只说了三个字:你懂我。
这是为什么呢?俞伯牙平生遇到的九成人或许都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些人,要么不说,要说也总是说不到点子上。
而钟子期不同,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在撞击着俞伯牙的灵魂。
钟子期为什么那么厉害?古人对他的评价叫:子期善听。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了解别人,你必须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你自己。
早在古希腊,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就刻着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在事物复杂诱人的今天,人们应该从哲学的高度深刻理解“自知”,并以此作为人生的起点,全面准确地把握自己。
《鬼谷子》名言200句,句句饱含人生大智慧

一、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是历史上最富神秘的传奇人物,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二、鬼谷子的名言:1.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秦时明月》2.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3.纵横捭阖,冷心为上。
4.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鬼谷子总结的精辟与人谈话方法.....《鬼谷子智慧》5.你两个都想救,结果却是两个都没有救成,选择生,必有死,选择胜,必有败,这个世界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事实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当今世上7国纷争,生灵涂炭,无论你如何去选择,都难免会有牺牲,纵横者,天地之道,莫说是两条人命,就算是天下苍生放在眼前,又有什么分别呢,这个考验,并不重生死,而在于决断。
《秦时明月》6.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7.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鬼谷子》8.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鬼谷子》9.'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10.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11.潜谋于无形 常胜于不争不费.12.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
不离形,不拘法,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其相之善者也。
《相辨微芒》13.物极必反,困则思变.《鬼谷子卷一》14.有相无心相自灭,无相有心相自生.引自纵横家鬼谷子: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15.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1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鬼谷子》17.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18.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鬼谷子》19.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鬼谷子》20.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
鬼谷子劝世良言:做人要圆,做事要方,层次越高的人越圆滑!

鬼谷子劝世良言:做人要圆,做事要方,层次越高的人越圆滑!俗话说做人要圆滑,做人要圆,做事要方。
反之,做人如果太方,很容易得罪人。
做事如果太圆,则很难成功。
一我们先来个聪明人的故事,看他是如何用圆滑的手段为自己化解难题的。
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叫裴度,或许很多朋友不知道,但是你知道他是韩愈的大贵人就行了。
话说裴度在当地方官的时候。
有一天他正在招待宾客,这时候师爷忽然慌慌张张的跑过来,贴着裴度的耳边禀报说:“裴大人,出大事了。
您的符印被人偷了。
”古代当官都会有个印,有很多用途,比如发布文书等用途,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地方的工作证。
而且朝廷对这事管的很严,丢了印就可能会招来牢狱之灾。
这事换着是你,你紧张不?可是人家裴度听完却跟没事人似的,一切照旧,该吃吃,该喝喝,依然跟客人们侃大山。
师爷看着自己的老板心居然那么宽,也只好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结果没过多久,下人又禀报师爷,印找到了。
这就奇怪了,莫非这东西长腿,跑出去散心去了不成?师爷迷惑不解的问裴度。
裴度听后哈哈大笑说:“印哪会长腿,这事看似蹊跷,其实很简单。
肯定是有人趁我们不备,偷偷的把印拿出去私盖公章去了。
事情办完了,他们肯定会物归原主,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师爷说:“既然如此,大人为何不派人搜查,严惩不贷?”裴度说:“师爷,你有所不知,做人要圆融些,要宽容些。
如若我兴师动众,一来惊动朝廷对我不利,二来打草惊蛇,偷印者害怕被发现,定然会把印给毁掉,如此一来,这印恐怕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师爷听完放才恍然大悟,原来老板故作镇定,都是装的,是为了麻痹别人。
所以平缓的解决了这件事。
二很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否则适得其反。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
比如有些人就不懂方圆之道,沉不住气,喜欢事事较真,做人不懂圆滑。
在一家公司里有个中层管理老高。
老高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喜欢较真。
有一次公司论到他值班,负责考勤工作。
结果他一大早就站公司门口抓迟到的。
苦等了一早上,还真让他抓到了,司机小赵迟到了。
鬼谷子谋略三境界:愚谋(阳谋)、阴谋和鬼谋,最高境界是众谋

鬼谷子谋略三境界:愚谋(阳谋)、阴谋和鬼谋,最高境界是众谋鬼谷子说: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谋略或说计谋,在鬼谷子看来有阴谋和阳谋之别。
鬼谷子认为,谋略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公开的谋,叫愚谋,也可称之为阳谋;第二种境界叫私下的谋,叫阴谋;第三种境界叫结比而谋,叫鬼谋。
愚谋不如鬼谋,正谋不如奇谋,阳谋不如阴谋,奇之所向而莫能之止。
鬼谷子著作鬼谷子还说有一种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到未发之中境界的人,就可以托付真实情况,这就是鬼谷子所认为的谋略的最高境界即众谋。
众谋是众人合谋,一起谋划、讨论、商议,古书有询谋佥同。
鬼谷子“道破天机”鬼谷子认为,内谋谋圣,外谋谋智,深谋远虑所以不穷,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
鬼谷子所谓的“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隐者的“终南山”阴谋是采用欺诈,蒙骗等手段,实际意图和真实意图是不统一的。
比如三国演义的黄盖诈降。
表面看来是黄盖和主将周瑜产生了矛盾,黄盖要带兵投降,其实黄盖是要接近曹军水师放火。
隐居者也是旁观者阳谋是实际意图与真实意图统一的一种谋划。
所有行动与计划都让对手看见、知道。
阳谋与阴谋不同,阳谋带有一定震慑力,有可能使对手不战而屈,这是阴谋达不到的效果。
比如商鞅立木树信,司马穰苴斩监军立威。
鬼谷子《鬼谷子》智谋,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
鬼谷子留下的七条人性法则

鬼谷子留下的七条人性法则是什么鬼谷子留给我们的七条人性法则:一:穷者重利,以利切入。
跟没钱的人就不要谈啥理想愿景了,直接告诉他能赚多少钱就行了。
跟操心柴米油盐的人谈什么琴棋书画有啥意义呢?第二条:弱者重尊,以谦切入,你求地位低下的人办事,你就要格外的尊重他,因为他最缺这个。
第三:强者重果,以事切入。
强者,不喜欢跟弱者打交道,也不喜欢啰嗦。
你跟他交往,不需要太谦虚。
别绕圈儿就事论事,直奔主题就行了,他们最反感的就是形式化的废话。
所以他们只跟有结果的人玩,你就直接了当点儿,你想要什么,你能贡献什么,直接点就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第四:老者重捧,以礼切入。
跟年长的人打交道,一定要有礼貌,多听他们讲过去的事,多捧着他们点,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认为自己年纪大,就很有智慧。
你嘴上要顺着他们,但是心里面有自己的主见。
第五:妇者重情,以柔切入。
最蠢的男人就是总喜欢跟女人讲道理,女人的道理就是情绪,你让她难受了,你对的都是错,你让她开心了,你错都是对。
这就是女人的逻辑。
女人生气时说的话,别当真,都是相反的。
她生气的时候说,我们分手吧,意思就是你赶紧来跟我很好啊。
她生气是说我们各自冷静几天吧。
意思就是说,这几天你千万不能冷落我,所以你要整明白呀。
第六:智者重修,以真切入。
真正的高手都是注重每天修炼自己,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简称就是活明白了的人。
在这种人面前,其实你就是透明的,你那点什么小套路啊,小技巧小算计啊,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绝对的真实。
跟高手过招,最大的套路叫真诚。
第七条:小人重计,以虚切入。
对待智者越真越好。
讲真话,干真事做真人对待小人越虚越好,说假话干假事交假心。
有句话说得很好:用钱谈来的女人,在她身上就少花点儿感情,用感情谈来的女人,在她身上就多花点钱,就这个意思。
如果你对虚情的人动了你的真心,你就会受伤。
越是满嘴漂亮话,称兄道弟的人,你越要小心,这种人往往在准备在钱上给你设套。
所以该要钱时,你千万别含糊。
鬼谷子:人品不过关,全都是扯淡,缺钱可以赚,缺德就完蛋!

鬼谷子:人品不过关,全都是扯淡,缺钱可以赚,缺德就完
蛋!
我们都知道做人的重要性,人都不会做,做不好,那么你肯定也没几个真心好朋友,因为做事交友看的就是你做人的根本,什么是聪明人,就是你拆我的台,我装不知道,这是聪明人。
而你捧我的场,我捧你的场,这是好朋友。
经常批评你,又肯来帮你,这是贵人。
我帮你百次不记恩,半次没帮到你记仇,这是小人。
所以说,做人的心态很重要,懂得感恩才有一切,因为有一样东西比能力重要,比智商重要,比情商也重要,那就是人品!你要知道人品不过关,其他全部都是扯淡!如果你拥有财富,别人只是崇拜的是你的财富,不是你,但你会误会别人崇拜你。
如果你有权力,别人崇拜的只是你的权力,不是你。
因此请看清自己,人品德行才是你行走天下的至宝!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心,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活,但不能生事。
你要知道做人的根本法则,那就是:对上恭敬、对下不傲,是为做人之根本,上,可以是领导,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达者,贵人;下,可以是下属,可以是晚辈,等等,不管是对上对下,都要有一颗尊重对方的心,甚至是小孩子,都要尊重,因为做人,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的人品过关了,那么不管是你的生活还是事业,肯定也不缺人帮你,成功的几率也就大增!
反之,人品太差的人,别说知心朋友,可能连一个能说话的朋友都不会有,求人办事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请做一个好人,因为人品不
过关,其它的全部都是扯淡的,因为对方不认可你,俗话说的好:缺钱可以赚,但是缺德你就完蛋了!你说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鬼谷子劝世良言:你做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迷信道德,不够
圆滑!
那日在思过崖上,风清扬跟令狐冲传授《独孤九剑》时,说了三句话:第一句: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第二句:用什么招?根本就没招,无招胜有招。
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第三句:人是活的,剑法是死的,活人不可给死剑法所拘。
一把剑用活了,才是高手,才会求败,才会到处喊孤独。
学读书也是如此,比如孟轲。
其实孟老师的性格跟令狐冲很像,不仅是因为孟轲提倡“仁义”,更是因为他跟令狐冲一样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什么繁文缛节,一边去。
孟子干过一件比鬼谷子更出格的事情,他说过这么一句惊世骇俗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注意这里的书是有所指的,说的是《书》。
我们常说的诗书指的就是《诗》和《书》,是两本书,而不是所有书。
战国时代诗书的影响就可比拟牛顿的三大定律,是古人实实在在遵循的真理。
但是孟老爷子偏不信这个邪,可能他觉得说完不信书还不过瘾,于是他接着说:“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可能是假的。
当然他没直说,而是说最多30%是真的。
这简直是狠狠的打脸喜欢迷信权威的现代人。
要知道鬼谷子对于诗书的态度也是很明确的,比如他说:“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
”作为先秦老油条之一,鬼
谷子的这句话说的很艺术。
意思是说,要想说服一个人,就必须学会凭借道德,仁义,礼乐,忠信和计谋五个方面。
首先摘取《诗》和《书》里的教诲,再综合分析利害得失。
很显然鬼谷子是依靠《诗》、《书》里的教诲来说服一个人,而孟子则是质疑《书》的真实性,他们都把书读活了。
一个利用,一个质疑,结果都成了大师,一个是纵横家大师,一个是儒家大师。
成功的道理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原因却各有不同。
二如果说孟子是文化人,质疑《书》是为了追求真理,而鬼谷子就是纯粹的阴谋家,引用《书》纯粹是为了用来说服引用。
有人会说《书》不就是《尚书》嘛,我也读过。
其实孟子和鬼谷子读的《书》和现代版本的《尚书》压根不是一回事。
啥意思?孟子时代的《书》真实性只有30%,但是现代《书》的真实性只有0%,没错,就是伪书。
为什么那么肯定呢?因为战国时代《书》不叫《尚书》,《尚书》是汉代才开始的说法。
二者本来是一本书的两种叫法,比如《鬼谷子》又叫《捭阖策》。
之所以会这样要感谢嬴政先生的焚书坑儒,很多先秦典籍毁于一旦。
但是有一个叫伏生的人硬是把《书》给背诵下来的,直到汉朝建立才誊写下来,理论上这个真实性没问题吧。
但是后来有人在孔子故居的墙壁里居然又发现了战国版本的《尚书》,二者一比对居然有有差异,足足少了16篇。
伏生版的叫《今文尚书》,孔子故居的叫《古文尚书》。
那么孰真孰假呢?古人认为伏生版本是真
的,孔子故居版本是假。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书也有旦夕祸福,两个版本的《尚书》居然全部失传了。
直到东晋才又重见天日,一时间真假难辨,于是出现了第三个版本的《尚书》,千百年来一直作为正统《尚书》被研究学习。
可是十年前,考古学者经过对考古成果战国竹简的整理,对照找到的《尚书》章节和流传的《尚书》章节进行对照,证实东晋时代的《尚书》确实是后人伪造,被称为“伪中之伪”,伪书中的伪书。
是不是有点乱?其实就是伏生版本《今文尚书》最靠谱但是失传了,孔子故居版《古文尚书》可能也是伪书,也失传了。
接着晋朝出现的第三个版本《尚书》一直被当着是真的,但是经过考古确定,是地地道道的伪书。
也就是说近1700年的时间里,古人研究的《尚书》实际上是伪书,而且这部伪书却是真假参半,说出来实在很尴尬。
但这就是高手作案,天衣无缝。
这就是中国国学历史上最著名,最大的伪书案:《伪古文尚书》案。
三有些事情你以为是真的,其实它是假的。
有些事情你以为是假的,其实他是真的。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比如现代还流传“孔子遗嘱”,也就是所谓《子寿终录》,也是伪书。
为什么古人喜欢写伪书呢?其实从真书出
现第一天就有了伪书。
先秦时代的作者写书并非是为了扬名、大多是要推行某种主张,为了增加自己著作的权威性,作者往往爱署上一个古代圣贤的名字,比如黄帝、姜太公、鬼谷子、张良比比皆是。
说了别生气,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也
是假名人文始祖黄帝所著,这些都是借圣贤以推销自己的作品。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当然伪书并不是说没有价值,或者否定价值。
但是作者通过伪书的方法的确达到了推广自己学说的目的。
但是这种作风被一些人所不齿,比如王充之所以写《论衡》,就是觉得写伪书的人不实诚(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
正所谓真真假假真亦假,假假真真假亦真。
假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洗礼就变成了真的。
真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有时候那些喜欢跟你讲道德的人,未必能相信。
有时候做人更不能自我,轻信别人。
你看古书,圣人有时候都会出错,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有时候因为你的不够圆滑,轻信错的人,错的事,最终耽误的自己。
正所谓人心惟危,人心善恶未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学习国学鬼谷子谋略智慧,欢迎关注鬼谷子微信公众号(guiguzi7619299),我们一起纵横捭阖,鬼谷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