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简介

合集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管理,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表演等各类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

第三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管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主要目标,坚持分类管理,坚持公益性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全面发展。

第四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应当遵循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突出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第二章项目管理范围第五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管理范围包括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改造、监督等各个环节。

第六条项目管理范围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项目的选址、规划和设计;(二)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维护;(三)项目的运营、服务和管理;(四)项目的推广、宣传和评估。

第七条项目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由上级文化部门对下级文化部门实施动态监督和指导,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管理。

第八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管理应当与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相适应,同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借鉴,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第三章项目管理机构第九条设立城市文化综合行政部门,负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协调管理工作。

第十条设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评估工作。

第十一条设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管理委员会,由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方共同组成,负责项目的决策和监督工作。

第四章项目管理流程第十二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的管理流程,包括项目立项、策划、实施、监督、评估等多个环节。

第十三条项目的立项应当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进行前期调研和论证,征得相关方意见。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指导标准(暂行)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指导标准(暂行)

附件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指导标准(暂行)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二、标准实施
(一)本标准是我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底线标准,各市、县(市、区)要按照本标准,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标准落到实处。

标准以县为基本单位的推进落实。

各地以实施的标准高于本标准可按原标准实施。

(二)本标准从2016年1月起开始实施,各地根据国家和本标准以及本地制定的实施标准,明确具体的落实措施、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标准实施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三)各级政府依据本标准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省财政厅会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资金予以补助,同时省财政厅会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对优秀县(市、区)予以奖补。

(四)建立浙江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动态评估机制,结合绩效考核工作,对县(市、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在设施建设、服务供给、资金投入等方面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评估。

同时建立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开展群众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项目满意度调查。

鼓励县(市、区)对乡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动态评估。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

ICS03.080A1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079—2017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basic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2017-12-26发布2018-01-26实施前言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浙江省文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顾金孚、王显成、汪仕龙、刘靖、许睿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设施、基本服务项目与要求、人员要求、服务规范、管理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保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法律、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048-2007 《电影院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128号)《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136-2010)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4 总体要求4.1 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2 应当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4.3 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环境条件、文化特色、群众需求,着力解决基本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合理确定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布局,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编写大纲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简介、项目基础、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应用推广计划、经费预算、工作进度、保障措施等8项内容。

一、项目简介该部分是对本项目的整体性描述,是项目的总纲。

(一)编写内容对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建设内容、特色亮点、经费预算(说明有无配套经费)及项目建成后的示范意义的预评估等要点进行概要描述。

(二)编写说明1.对项目的目标、思路、功能、方法、手段、措施进行高度概括凝练,主要写要点;2.字数1000字左右。

二、项目基础该部分是对本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含公共数字文化)工作的总结,是对项目实施基础的整体性介绍。

(一)编写内容1.本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状况,包括在省内或更大区域范围内所处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2.本市/县级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亮点,包括所取得的省级(含)以上的相关荣誉;3.本市/县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概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带宽等建设水平、已实施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及当地其他相关的数字化项目建设水平;4.本市/县级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包括现存问题的分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对推进本地公共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研判。

(二)编写说明1.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馆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应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汉藏文化交流、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等项目;2.当地其他相关的数字化项目指: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及所在地其他数字化项目;3.现存问题的分析,应包括本市/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调研需求分析的结论;4.字数2000字左右。

三、建设思路该部分是对项目建设工作思路的描述。

(一)编写内容1.总体目标:通过该项目建设预期达到的总体效果;2.具体目标:说明项目建设完成后应实现的使用效能和社会效益;3.功能定位:从软件平台、资源推广、空间体验、远程指导、数据管理、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描述。

村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一览表

村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一览表
送地方戏
根据群众要求,每年由区文化馆安排送戏下乡不少于1场,每场不少于1.5小时。
文体活动
每年举办大型文艺活动不少于1场,举办各类培训班1次,各组居民依托文化中心、文体广场、健身路径等公共文化设施就近方便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数字服务
村文化活动中心设有电子阅览室,配备了2台电脑,免费提供上网服务,设施内免费提供无线WIFI服务
村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一览表
项目
内容
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通过卫星免费收听不少于17套节目
观看电影电视
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一村一月免费观看一场电影,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通过卫星直播提供25套电视节目,盲村通过村村通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年)一、服务项目与内容(一)基本服务项目1、读书看报(1)公共图书馆(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村指行政村,下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2)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含电子文献)不少于册(件),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不少于册。

农家书屋基本配备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 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5-1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4次。

(3)省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150TB,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25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3TB。

(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实时更新,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收听广播(1)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

(2)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中央1、7、 13套,省第1套和地市1套电视节目)。

3、观赏电影(1)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一行政村每年不少于12场,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2)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送地方戏(1)县(市、区)要在行政区域内重点扶持不少于1个文艺院团。

(2)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每年有5场以上戏剧戏曲等文艺演出。

价格按照省级不低于10000元/场、市级不低于5000元/场、县级不低于3000元/场进行采购。

5、设施开放(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和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一、服务项目与内容项目内容标准基本服务项目读书看报1.公共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和村(社区)(村指行政村,下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2.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收听广播3.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

4.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5.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

观赏电影6.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7.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送地方戏8.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农村乡镇每年送戏曲等文艺演出。

设施开放9.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

10.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

文体活动11.城乡居民依托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公园、健身路径等公共设施就近方便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12.各级文化馆(站)等开展文化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

硬件设施文化设施13.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在辖区内设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设置综合文化站,按照国家颁布的建设标准等进行规划建设。

14.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15.结合基层公共服务综合设施建设,整合闲置中小学校等资源,在村(社区)统筹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因地制宜配置文体器材。

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方案

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方案

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方案1. 引言文化志愿服务是一种通过参与和推动社区文化活动,提升文化素质的公益活动。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方案,以促进社区居民的文化参与和交流,加强社区凝聚力,提升社区的文化氛围。

2. 项目背景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和居民参与意愿的不同,一些社区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居民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因此,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 目标和目的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参与意识,加强社区凝聚力,丰富社区文化活动。

具体目的包括: - 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居民的文化需求; - 动员和培育一支积极参与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 增强社区居民的社交能力和文化交流氛围; - 增进社区居民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 项目内容本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4.1 文化活动组织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文化活动可涵盖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

志愿者团队将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推广,确保活动的高质量和广泛参与。

4.2 志愿者招募与培训运营一个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我们将通过社区公示、网络平台等途径招募社区居民作为文化志愿者,同时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文化知识、活动组织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志愿者队伍的结构将包括核心团队和活动执行团队,以保证志愿服务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4.3 社区资源整合将社区内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居民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

与文化机构、艺术家、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他们提供场地、演出、展览、讲座等资源支持。

通过积极沟通和协商,使得社区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4.4 意识宣传和反馈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向社区居民宣传项目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免费项目简介
1.公共文化艺术基础辅导培训:开展舞蹈、声乐、戏剧、曲艺、故事、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专业的普及型辅导及培训。

含基层文化指导员培训、农民工合唱培训、贫困学生舞蹈培训等活动。

2.时政法制科普教育与讲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健康与生活等方面的讲座。

3.公益性展览:美术、书法、摄影等方面的公益性展览,群众性的艺术作品展。

4.“非遗”展示:“非遗”项目的普查和申报,建立传承基地,“非遗”展示厅的展览和基础讲解。

5.广场文化活动:开展节庆文化活动、主题宣传演出、群众性文化艺术技艺展示活动等。

6.老年大学:开办舞蹈、声乐、时装、摄影等艺术专业课程,学员通过选拔考试进入各专业学习。

7.“送文化进基层”文化惠民服务:送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文艺辅导、图书等到街道、军营、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加强与当地的文化互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

8.电子阅览服务:提供链接及下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北碚文化信息网上的文化信息,通过网络及视频进行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和示范。

9.馆办内部刊物及文艺资料:向公众发放馆办内部刊物及编辑创作的文艺资料。

10.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本馆业务干部对基层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的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进行基础性的业务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