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读后感

合集下载

《定位》读后感(通用20篇)

《定位》读后感(通用20篇)

《定位》读后感《定位》读后感(通用20篇)《定位》读后感1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们都会思考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这本经典的《定位》,也许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毕竟,一本好书,无问新旧。

谈定位有一个基本前提,供给严重过剩。

倘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已经活得挺好了,也没有动力来找新的定位。

当然,客观上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如果不想着转变,等到有一天,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想要突出重围,就得找到属于你的“新大陆”。

1、什么是定位?定位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即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了解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客户心智,从而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

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可以运用定位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定位就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

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人们会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忽略和屏蔽,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一词占领心智”,比如沃尔沃是“安全”,宝马是“驾驶”,王老吉是“下火”。

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向内找原因,比如提升员工绩效,加强内部管理等等,实际上,更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向外看。

社会变化太快,“时代抛弃你,与你无关”。

生态学有一个“生态位”的概念,即每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位置,参与了生态系统的循环。

当与其它种群出现生态位重叠,就出现了“种群竞争”。

比如树林里的马和鹿,都要靠树叶来生存,它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多吃树叶以保障生存。

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也就和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了,因此长颈鹿能够繁衍至今,马儿则进化出了出色的奔跑能力,觅食范围更广,也保障了食物来源。

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即在原有的生态位有竞争有天敌,通过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新环境,种群就会出现爆炸式增长,根本控制不住,生态学的说法叫“生物入侵”。

企业也一样,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也有自己的位置。

要想突破瓶颈,就需要找到新的定位。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导语】下面是网友caidouzhong分享的《定位》读后感,以供借鉴。

今天我在图书馆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阅读《定位》,这本书是由里斯和特劳特合著的。

之前我还阅读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深受启发:原来公关一直扮演着塑造品牌的关键角色,而广告则是对已经建立的品牌进行维护,保持品牌的活力,避免其衰退。

因此,公关被放在了首位,而广告则退居第二、起到保护和维持的作用。

这两者不能互换位置,也不能缺一、只有当品牌、公司和个人有效地运用公关与广告时,他们才能保持竞争力。

作为一向读书较慢的我,今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果然大师就是大师,他们在写作这本书时提出的观点曾遭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连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也不同意他们的看法。

然而,任何好的理念都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的趋势。

直到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并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或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甚至不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其行业中成为第一、树立行业领先的服务或地位,并且真正做好第一、才能牢固树立品牌形象,这样才能抵御竞争对手。

因此,时机至关重要,而公司定位的准确性同样关键。

这需要在事先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深入了解自身产品、市场定位及竞争对手的动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行动。

(2)在现实中,许多产品并不在行业中名列前茅,有的甚至排名第二百,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必感到畏惧。

只要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品牌取个好名字,因为名字中就蕴含了你的定位信息。

最重要的是,定位信息要简洁明了。

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简单而富有创意的信息才能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让受众牢牢记住你。

此外,产品要有明确的目标受众,而不是试图迎合所有人,否则目标群体可能会流失。

(3)许多企业倾向于通过产品延伸来定位,这是一个错误的策略。

读《定位》有感_读书笔记范文

读《定位》有感_读书笔记范文

读《定位》有感_读书笔记范文《定位》读后感范文1《定位》是针对目前社会分工日益专业的市场背景和信息无限爆炸的传播环境,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论述方式,详细说明了企业定位意义及其重要性,帮助企业在变化万千、竞争激烈的商场上以准确的定位取得制胜先机。

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锥子的穿透力来自于锋锐的锥尖,现代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需要拥有一个准确而明晰的定位。

一个准确的定位对于企业,正如锥尖对于处于囊中的铁锥一般,想要突出重围,赢得先机,必须首先沉下心来,认真打磨锋利自己的锥尖。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但无论世情商道如何演变,剥离繁杂的外衣,剩下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生存之道。

老子著道德经,阐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从企业生存的法则来理解道之所在,则可以说大道至简,简在定位,企业定位即为“一“,由此则可演化发展出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各种法则。

一个成功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遵循市场内在的自然规律。

在企业发展之初,如何发现市场,如何从无到有,首要任务就是寻找企业定位。

那么如何准确定位就成为所有问题的关键,其审视角度和解决路径到哪寻找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与“知彼”成为寻找企业定位的第一步。

所谓“知己”,包含对企业自身发展方向的认知、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认知、企业产品服务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企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等;而所谓“知彼”则包含了企业所处市场的发展方向、企业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企业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与发展方向等等。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前期做足了功夫,企业的准确定位也就顺理成章,呼之欲出了。

企业一旦形成了明晰的定位,则有必要对内对外将其推广应用,对内需要让员工、合作伙伴了解企业发展方向、认同企业文化,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合力。

对外,则需要将企业的定位以清晰明了的语言,别具特色的企业标识,让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产生高度的辨识度和认同感,围绕并忠诚于企业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的大脑中树立起容易识别的焦点,盘踞稳固的心理位置。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1、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定位》这本书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很大,202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特劳特提出的“定位”概念击败了诸如科特勒、麦克尔·波特等这些顶级世界大师的理论,成为王者。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不但是营销的经典,也可以用在职业生涯规划、生活等各个方面,我花了一天时间仔细的研读,感触很多。

在这个传播过度、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产品的竞争优势建立需要准确的找到市场的空档,突出其产品本身所独具的优势,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也就是有效占据预期客户的心智资源。

当客户需要这个产品就会想到你,比如提到安全的汽车就会想到“volov”,想去头皮屑就会想到“海飞丝”,怎么喝酒又保健,你可能会想到“劲酒”或“黄金酒”,这是聪明的厂商进行了细致的品牌定位区分,这个产品不会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但在某个区域内,它可以做到最强,拥有忠诚的目标消费群,这就是产品的定位。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每个人的发展,自身的职业规划,与产品定位又是多么的相似。

很多人说职场竞争太激烈了,和我一样的人太多了,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存在,但是僧多粥少,总也轮不到我。

其实这就是一个职业定位的问题。

每一个人在寻找工作、谋求发展的时候都要问一下自己,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在哪里,如何根据外在市场职业竞争状态,给自己寻找一个独特的位置,避免市场的过度竞争,在狭窄的领域做到最强,那么你的职业发展就成功了。

如果你感觉工作辛苦,没有机会又赚不到钱,那一定是职业定位出现了问题。

陷入了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周遭的对手太多,你想脱颖而出实在是太困难了,在拼尽全力的情况下,可能你能达到平均水平已经不错了。

这个时候能够改变一下位置,定位到竞争相对较小,又能体现自身优势的地方,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自己。

举几个很有意思的职业来分析一下:在深圳,文员的岗位可以说是最为普通的,但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往往是这个职位招聘信息刚挂到网上,瞬间之内就会收到上百封求职简历,让你眼花缭乱。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3篇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3篇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一:《定位》读后感(1269字)今天去图书馆看了一天的《定位》,由里斯和特劳特编写的。

(之前还看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真是大为感触:原来是公关一直在扮演着塑造品牌这个角色,而广告只是在维护塑造好了的品牌,保持它的力量,使这个品牌充满活力,不衰败,所以公关就被提到最前线,而广告是后于公关,被退到第二的地位,起着保护和维持作用,这两者不能倒换顺序,也不能缺少某一个,一个品牌或是公司以及个人,只有将公关和广告很好的运用,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看书一向很慢的我,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

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

瑞夫斯的usp、大卫。

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

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

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

里斯与杰克。

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性。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5篇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5篇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5篇《定位》这本书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很大,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特劳特提出的定位概念击败了诸如科特勒、麦克尔波特等这些顶级世界大师的理论,成为王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一平时耳闻目濡,经常听到各种公司大谈特谈定位,但常常听不出所以然。

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书,该书是一本改变了传播营销的书。

它讲述了什么是定位,并提出定位是广义的成功战略,定位技巧可应用于包括政治、战争和商业,甚至追求异性;时代可以分为:产品至上时代、形象至上时代和定位时代。

在产品时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并且有钱去推销它就行了,但仿效产品毁掉了产品时代。

在形象时代,声誉或者形象比任何一个具体的产品更加重要。

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样毁掉了形象时代。

在定位时代,创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的客户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长处和短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

在定位时代,光靠发明或发现新东西是不够的,甚至没它也行,但你必须是第一个打入客户的大脑才行。

人脑有一个针对现有信息量的防御机制,它能拒绝无法计算的信息,只接受与其内部现状相称的新信息,其他东西则一概过滤掉。

政府、企业或产品都需要有正确的定位。

定位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

缺乏适当定位至今是许多本土企业及非赢利组织在竞争中的瓶颈,是营销中的突出问题点。

对于个人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呢?做事没有重点,希望人人满意,得到所有人的满意,结果是没有人满意。

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尽善尽美才去做,结果很可能永远做不成。

如果你试过多次,并且偶尔取的成功,你在公司里的名声可能会很好。

我们经常会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却没想到不管是鸡头还是鸡尾他终究是鸡,成不了凤凰。

《定位》读后感(最新)

《定位》读后感(最新)

《定位》读后感最近一两天连续阅读《定位》,由里斯和特劳特一同编写的。

其中给我最深的理念是营销就是要把产品植入顾客心智之中,并开创了“胜出竞争”营销之道。

(之前还看了阿尔里斯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真是大为感触:原来是公关一直在扮演着塑造品牌这个角色,而广告只是在维护塑造好了的品牌,保持它的力量,使这个品牌充满活力,不衰败,所以公关就被提到最前线,而广告是后于公关,被退到第二的地位,起着保护和维持作用,这两者不能倒换顺序,也不能缺少某一个,一个品牌或是公司以及个人,只有将公关和广告很好的运用,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看书一向很慢的我,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大师不愧是大师,当时他们写这本书得出这样的观念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骂他们是胡说八道,说他们的观点不正确,就包括营销大师大卫奥格威都不赞同他的观点。

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是能经受的住时间考验,这样的理论才是时代所趋的。

直到20xx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

瑞夫斯的USP、大卫。

奥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

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不是迈克尔。

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而是艾。

里斯与杰克。

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

(1)一个企业只有在它这个行业成为第一,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或是第一的位置,并且真正做到了第一(所谓第一是先于竞争对手提出),你才能牢固的树立你第一品牌的形象,你才能不被竞争对手打败,所以时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公司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之前一定要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位置,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你才有针对性。

(2)但是现实中很多产品并不是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第二,有的甚至是第二百名,即使这样我们也不惧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取一个好的名字,因为名字中间就隐含了你的定位,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信息一定要简单,在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的年代,你只有极为简单又富有创意的信息才不会被信息的海洋给淹没,才能让受众记住你;还有你的产品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目标受众,而不是人人都兼顾,否则你的目标群体会丧失。

《定位》读书心得个人所感五篇

《定位》读书心得个人所感五篇

早已听说《定位》这本书的大名,但始终没有机会一睹其芳容。

直到最近读完这本书,我才深深被大师的观念和论述所折服。

《定位》一书,远非“经典“ 、“好书“ 、“过瘾“这样的形容词所能形容,而更应该用“开创性“ 、“颠覆性“ 、“划时代性“这样的形容词形容。

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无数伟大的公司用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知与真理。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位大师如同两位镇静而又战绩卓越的将军给即将毕业的军校学生授课,将一例例失败的战争进行解析,将一场场成功的战役进行解密,循序渐进给学生讲解如何用“定位“这个新的理念、新的生产工具做到决胜总在开战前,实现“先胜而后求战“、如果要给两位大师授课的内容加个标题,我希翼这堂课的标题是《我们肯定能赢》。

固然,还有3 个副标题,分别是“找到你的对手“ 、“明确你的策略“ 、“改变你的思维“,而这也正是这本书要向世人传达的精髓。

1.找到你的对手都说商场如战争,若论两者的残酷程度,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程度一点也不弱于战场。

但若论两者关于“对手“的理解,商场的理解则显著深刻于战场。

战场中,你的对手就是你的敌人,毫无争议;但在商场中呢,你的对手到底是谁?难道就只是你的竞争者们吗?显然不是。

以传统营销学的观点来看,你的对手就是你的竞争者们,你必须跟你的竞争者们大打质量战、价格战,惟有如此,你才干杀出一条血路,以极其激烈的惨胜赢得部份消费者的些许不可靠、不坚固、不稳定的芳心。

然而,《定位》则告诉我们,你的对手根本不是你的竞争者们,而是潜在消费者的心智,惟有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抢占消费者的心智高地,才干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漂亮、赢得干脆、赢得兵不血刃!因为在这个“选择的暴力“社会中,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已成为常态,而消费者的心智则极其有限,最多只能为每一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

当无限膨胀的选择遇上极其有限的心智,无需赘言,决定权永远在于消费者有限的心智。

可以说,找到你的对手是商场取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定位》,作者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豆瓣评分8.3分,书的封面宣传语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作者所理解的“定位”最原始的概念是,抢占用户的心智资源。

即大部分企业最初做是从“产品”出发,不断的打磨自己的产品,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完美的主角。

而定位理论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产品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在用户的心智中是什么样子,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那么企业要“定位”,实际上是和其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想尽办法使自己的产品在用户心中占据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好位置,而不是自顾自的捣鼓自己的产品从产品上找办法。

为了写更多的书,做更多的讲座,本书作者也是绞尽脑汁,用无数个案例来论证和套用到理论中来,以至于后来这个理论被滥用了。

我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定位理论最核心的思想并不是差异化,而是逆向思维,从占领用户的心智资源出发回溯到我该做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我的产品该如何宣传,等等。

那么,这本书值得去看吗?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需要去看一些关于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书籍,而这本“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一书成为我的选择之一。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最开始我觉得这个观念很新颖,特别是在作者所处的年代有这样的想法是很了不起的;后来,慢慢的觉得书里
面的某些内容写的有些牵强,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很多反驳作者的案例;读完这本书,我有点混乱了,甚至有点觉得花那么多时间把一本书看完有点浪费啊,明明就是说的一句话。

现在,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值得去看看的。

尽管我对本书有诸多的不满,但一个多月的现在,这本书给予我的一个新的思考方式——逆向思维,以及新的.概念——心智资源,为我的大脑加入了新元素。

而且,在看书的过程中,书里面某些思想的光明确实能激发你对现实工作和生活的思考,说不准就能产生新的点子,启发你的行动和改变。

除了这本书的内容给予我东西外,看这本书的心路历程也让我对看书这件事情有了新的态度。

以前看书,我总是希望所看的书能满满干货,看完之后浑身充实。

书中的内容,我也希望它是有理有据有权威的,能成为指引我生活的方向牌。

而事实上,现在看书,越发发现,很多书并不都能完美到让自己满意。

正如这本《定位》,我觉得啰嗦且稍显逻辑混乱。

但,没有关系啊,起码他的核心思想它打开了我思维中的某一扇门。

也许,这一扇门外的路也并不是通往正确的方向,但我多了一个选择,要不要走就看我自己了。

以后看书,我希望自己能对书的作者多一份宽容,去尽量倾听和感知作者想诉说的内容是什么,观点有哪些。

也许作者说的可能让你想反对,也许有点思维不清,但既然选择了看一本,就客观的去找寻最核心的内容。

如果过分的抱怨书的缺点而忽视了它真正光辉的东
西,那就有点可惜了。

以后看书,我希望自己能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作者的思想,但也不要排斥和否定作者的想法。

摘取它,把他放到自己的大脑思想库里,某一天说不定会用到,再拿出来,这样自己的思想将会越来越充盈,且你也将会拥有更多的思想选择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