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复习思考题
化石和古生物学思考题

化石和古生物学思考题:1什么是化石?从化石的定义可分为哪三类?传统定义:保存在岩(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活动痕(遗)迹。
现代定义:保存在岩(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活动痕(遗)迹和生命有机成分的残余。
化石有3大类型:实体化石:生物体本身形成的化石。
全部或部分。
遗迹化石(trace fossil):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弃物所形成的化石。
如动物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足迹和爬痕、在沉积物中的钻孔和潜穴,动物的粪便等。
化学化石:生物体可能因腐烂分解而全部或部分消失,但构成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分子有可能在实体化石中或沉积物中被保留下来。
2影响化石保存的主要因素?A沉积环境因素迅速埋藏、宁静的沉积环境和细粒沉积物掩埋是化石形成和保存的最理想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完整精美化石的形成。
能够形成比较稳定密闭的长期埋藏保存条件,有效阻断遗体与空气和水体的接触,降低自然和生物的破坏作用,有利于生物遗体的石化加固。
(在它们原来生活的地方被埋藏保存成为化石---原地埋藏,保存比较完整.有些生物是被搬运一定距离后才被埋藏保存成为化石---异地埋藏,化石多比较破碎,但有比较好的分选性。
) B成岩作用:影响生物遗体的石化程度。
压实和固结会使埋藏的生物遗体发生石化。
长期埋藏经石化作用加固,有利于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C后期地质作用影响a构造抬升:造成原来深埋地下的岩层暴露到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作用。
b变质作用:高温或高压会造成含化石岩层结构和化学组分的改变。
如重结晶作用。
3从化石的保存方式上可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A未变实体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全部遗体(软体和硬体)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可形成。
B变化实体化石:多数化石是在遗体被沉积掩埋以后经明显变化才形成化石的---石化作用(矿化作用)C模铸化石:在埋藏和成岩过程中生物体本身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全部或部分消失,在围岩中留下或形成印痕、印模和铸型。
模铸化石就数量来说仅次于变化实体化石。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docx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第1・2章1.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儿种?化右:保存在岩层屮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工物活动痕迹及工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屮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筹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屮和海洋)。
3.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索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 (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人5.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6.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宜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索、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人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一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屮形成的化石。
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FBI岩表而上的卬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换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换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屮留下的卬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厉,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來。
古生物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纲要一、名词解说1地史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次序、地质年月、时空散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中心目标就是成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2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成的三度空间岩层体。
其成立精心整理在岩石特点在纵、横两个方向详细延长的基础之上,而不考虑其年纪。
其地层单位可分四级:群、组、段、层,此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地层对照:地层对照在地层学意义上是表示特点和地层地点的相当,所重申的现象不一样,对照的种类也不一样。
穿时性:在连续地海侵海退的状况下,其地质时代因地而异的一个岩石地层体及其界限精心整理与地质时间面或化石带斜交的现象或关系。
5前寒武纪和前寒武系:无脊椎动物的双侧对称体系进一步发展,出现很多带壳的较高等门类(寒武纪);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中枢神经系统集中化,产生了原始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无颌纲)(寒武纪)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经过激烈结构改动而发生倒转的状况下,地层的次序老是上新下精心整理老。
7瓦尔特相律:只有在地理(空间)上相互有横向毗邻关系的那些相和相区才能在原生的垂向层序上挨次叠覆。
8威尔逊旋回:Therelationshipbetweenmountainbuildingandtheopeningandclosingofoceanbasin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从生成到循环的演化过程。
精心整理9层型: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限的原始(或以后厘定的)典型剖面。
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界限。
这个特定的间隔和界限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和地层界限的界限层型。
旋回堆积作用: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退序列时,编形成地层中堆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的特点有规律的镜像对称精心整理散布现象。
11非赔偿盆地:非赔偿堆积:因为结构活动激烈造成同堆积断裂背景下的可容纳空间高速增加,或物源不充足所形成的盆地内堆积物供应相对不足的现象。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8 11章思考题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8 11章思考题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8-11章思考题第8章-前寒武纪1。
前寒武纪的主要特征。
2.地球早期水圈是如何形成的?3.地球早期的大气层是如何演化的?4.前寒武纪生物界面的特征是什么?5.简要描述前寒武纪华北板块的成因历史。
6.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_____地区,岩性以_____为主。
7.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_____时期。
8.宜昌峡以东南华期(冰原期)至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地层发育,自下而上依次为地层、地层、地层和地层。
9.什么是雪球?第9章----寒武纪1.张夏组为层序,常山组为层序。
2.术语解释:小型贝壳动物化石3.结合华南地区早寒武世不同类型的沉积特征、生物组合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说明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
4.从沉积组合、生物组合、岩浆活动和构造古地理等方面总结比较了华北、扬子和东南活动区的地质历史特征。
第9章奥陶纪1.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等。
2.华北唐山奥陶系剖面自下而上发育有_____组、_____组、_____组和_____组的地层。
3.中国南方奥陶系自西向东划分为扬子型地区。
与江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类型相比,该海域的性质是从西向东。
4.以湖北宜昌剖面为例,简述扬子区奥陶纪地层发育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5.比较华北、扬子和东南活动区奥陶系地壳的构造变化、沉积组合类型和沉积厚度?第9章-志留纪1.简述我国华南地区志留纪的地理面貌及沉积特征2.志留系扬子地台与中国东南部及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沉积组合类型有什么显著差异?3.志留纪末华南构造格局的主要变化是什么?4.试用沉积相―厚度分析法(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分析宜昌志留系剖面的地质发展史。
第9章----加里东构造阶段地史特征概述1.地质历史上的冈瓦纳大陆南部包括现在、现在和现在。
2.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_____洋相隔。
第9章----泥盆纪1.泥盆纪生物界面的出现发生了显著变化,陆生植物和大量淡水鱼类的出现,反映了生物进化过程。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二、问答题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化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自然分类二名法二、问答题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一、名词解释物种绝灭假绝灭种系代谢生态代替背景绝灭大规模绝灭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特化趋同趋异二、问答题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一、名词解释蜓的隔壁和旋脊头足类缝合线四射珊瑚中柱面线胎管线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二、问答题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脊索动物及古植物一、名词解释恐龙羊膜卵古植物学石松植物的叶座叶痕二、问答题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群落特征种生态系统优势种指相化石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相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地层叠覆律海进海退超覆退覆沉积旋回穿时二、问答题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2. 简述几种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3. 详细叙述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有哪些?第八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一、名词解释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组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层型二、问答题1. 试述地层划分的依据和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2. 列表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1-7章思考题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第1-2章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__________提供物质基础,__________提供条件,__________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__________绝灭。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类型。
8.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
12. 什么是自然选择。
13.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
14.进化的不可逆性。
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15.羊膜卵对动物登陆有何意义?16.生命从何而来? 生物的共祖是谁?17.哪一类生物最先登上荒芜的陆地?18. 现今的猴子还会进化成人类吗?19. 什么叫地史时期?20.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2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22. 生命形成的条件23. 为什么地球可以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24. 地球上生命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
25. 早期生物演化的4次重大事件。
26. 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
第3章---原生动物门1.“虫筳”繁盛于______时期的______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2.标准化石的定义3.“虫筳”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第4章---古植物1.叠层石的定义及其地史分布2.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共同产物。
古生物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化石:外模:内模:遗迹化石:广栖生物:狭栖生物:窄盐性生物:广盐性生物:群落:小生境(生态):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指相化石:标准化石:适应辐射和适应趋同:形态功能分析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相:生物相:浮游相:壳相(底栖相):混合相:礁相:相变:瓦尔特相(定)律:相分析: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相标志:纵(垂)向加积作用:横(侧)向加积作用:生物筑积作用:超覆:海进(侵)序列:退覆:海退序列:补偿盆地:(√非补偿盆地、√超补偿盆地)复理石:旋回沉积作用:非旋回沉积作用:地层学: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阶:地层划分:地层对比:穿时:界限层型和单位层型历史构造分析:沉积建造分析:地槽:地台板块构造:联合古大陆:冈瓦纳古陆:广西运动:地层沉积三定律:1)地层水平律:2)地层连续律:3) 地层层序律:岩相古地理:构造旋回与构造阶段:威尔逊构造旋回构造阶段的划分:蛇绿岩套:混杂堆积:A式俯冲:B式俯冲: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
二、填空题1、化石按体积大小分为:。
2、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3、化石的分类:4、蜓类属于动物门、珊瑚属于动物门、菊石属于动物门、三叶虫属于动物门、笔石属于动物门、恐龙属于动物门、鲸鱼属于动物门、叠层石属于植物门。
5、蜓类化石看到初房、旋圈、旋脊或拟旋脊的叫;看到初房、隔壁、房室、壳圈数的叫。
6、四射珊瑚的构造组合类型有:7、横板珊瑚的复体类型有:复体、复体、复体。
8、分左右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单瓣壳两侧;分背腹壳的为动物,它双瓣壳大小,单瓣壳两侧;双壳动物的耐盐性;造礁珊瑚、部分腕足动物的耐盐性。
9、菊石化石根据旋卷壳旋卷程度分为四种:卷、卷、卷、卷。
10、菊石化石的缝合线根据复杂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1、三叶虫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分为:、、、。
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可分为:面线、面线、面线、面线。
12、腕足动物的腕螺分三种类型:螺顶指向主端的为,螺顶指向背方的为,螺顶指向两侧的为13、腕足类的腕螺类型有、和。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by2005级【重要】

古生物地史学思考题一、古生物学基本概念1.化石的定义,化石保存的条件如何?化石保存的类型有哪几种?化石:指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保存的条件: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最好具硬体,如贝壳、骨骼、牙齿等。
硬体矿物质成分不同,保存成化石的可能性也不同。
软体易腐烂,除非有特殊条件,如极寒冷条件。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低能条件易保存;酸性环境中(ph〈7.8),碳酸硬体易溶解,中性至弱碱性易保存;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还原条件下有机质易保存。
埋藏条件被化学沉积物和细粒沉积物埋藏,硬体较易保存下来时间条件被埋藏的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后才能成为化石。
成岩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过程中,压实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到化石保存。
只有压实作用较小、未经重结晶作用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
化石保存的类型实体化石:未变实体化石,变化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2.研究化石有何意义?化石为什么能确定地层时代及进行地层化分与对比?意义:(了解生物化石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系统、生物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时空分布及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为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地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信息,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服务于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Why:由于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生物层序律。
3.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时代,化石证据。
)生命起源三阶段①原始海洋中的N、H等元素和水、CO、CO2、 H2S、HCl、CO4等化合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形成氨基酸、核苷酸及单糖等有机化合物。
②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③生物大分子聚集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呈现生命现象,构成有生命的原生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前寒武纪(系)(Precambrian)前寒武纪划分方案。
华北区的太古宇和元古宇地层层序及主要特点如何?华北区在什么时代结束活动发展阶段?早元古代后期华北区发生的强烈地壳运动—吕梁运动。
分为两期。
吕梁运动将太古宙形成的几个陆核联结起来,形成中国北方的巨大稳定地块—华北地台。
扬子地台区基底在什么时代形成?晚元古代后期晋宁运动使板溪群及更老地层发生褶皱变质,并伴随花岗岩侵入。
这次运动的结果是形成稳定地块—扬子地台,这一地区从此结束地槽活动发展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阜平运动、五台运动、吕梁运动和晋宁运动发生的时间、特点及影响范围?阜平运动、五台运动发生在太古宇,华北。
吕梁运动发生在早元古代后期,分为两期,地点为华北地区太行一带。
吕梁运动将太古宙形成的几个陆核联结起来,形成中国北方的巨大稳定地块—华北地台。
晋宁运动发生在晚元古代后期,使板溪群及更老地层发生褶皱变质,并伴随花岗岩侵入。
这次运动的结果是形成稳定地块—扬子地台,这一地区从此结束地槽活动发展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鄂西震旦系剖面地层层序及主要沉积特征。
什么是伊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 Fauna)?产于澳大利亚南部伊迪卡拉山石英砂岩中的无壳后生动物群,出现于元古代后期震旦纪冰期之后第十六章早古生代Early Paleozoic寒武纪全球的主要古地理特点是什么?当时北半球的北美,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华北和扬子等块体为独立板块,分布于赤道附近寒武纪有哪些主要生物类群?三叶虫最为繁盛,末期出现笔石,头足类和珊瑚小壳动物群的地层意义如何?是划分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界限的最好标志澄江动物群的时代及其演化意义?小壳动物群之后很快出现,寒武系山东张夏寒武系地层剖面及其地质发展史?基底遭受长期剥蚀夷平后,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路表海环境竹叶状灰岩的形成环境。
竹叶状灰岩是一种同生砾岩,在极浅水或海滩条件下,已沉积的钙质软泥发育泥裂,受波浪冲击形成扁砾,后又被新沉积的灰质所胶结,并沉积下来。
代表温暖干燥气候条件下海水动荡不定的沉积。
华南区寒武系有几种沉积类型,其特点如何?从西北向东南可划分三个沉积区:•扬子区:稳定型浅海沉积,以滇东剖面为代表,灰岩和碎屑岩为主,大量小壳动物化石和三叶虫化石;•江南区:过渡型陆缘海深水沉积,以浙西、皖南为代表,页岩和灰岩,厚度较大(数百米),球接子为主,无底栖三叶虫;•东南区:活动型地槽沉积,巨厚层复理石沉积。
以粤北为代表奥陶纪有哪些主要生物类群?腕足类,头足类,笔石发展的高峰期华北区发生整体上升的时代?奥陶纪中国南方奥陶纪的三种沉积类型及其特点。
仍可分为三种沉积类型(区):•扬子区:稳定型陆表海沉积,以湖北宜昌三峡剖面为代表,灰岩和页岩为主,浅海底栖化石丰富;•江南区:过渡型陆缘海深水沉积,以浙西、皖南为代表,笔石页岩;•东南区:活动型地槽沉积,巨厚层复理石沉积,笔石。
•三峡奥陶系剖面的地层层序和主要沉积特征。
灰岩和页岩为主,浅海底栖化石丰富;志留纪的主要生物类群?笔石,是珊瑚第一次全球性发展和造礁时期华南区志留系地层(掌握扬子区标准剖面的地层层序)1.扬子板块稳定型沉积,以川南-黔北为代表。
2.扬子板块大陆边缘及华南残余盆地扬子板块东缘(江南过渡区)——分布范围较窄,江南古陆未接受沉积。
华南残余盆地——钦-防地区残留海水,为笔石碎屑岩相。
关于广西运动。
加里东运动发生的时间及对我国的影响?S3~D1。
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最终拼合转为造山带,华北板块规模扩大,总之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加里东褶皱带在全球的分布如何?西北欧的英国、挪威、瑞典及北美东北部、格陵兰古大西洋(Iapetus)消亡的原因和时间?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北美板块和俄罗斯板块拼接形成劳俄大陆S3第十七章晚古生代Late Paleozoic什么叫“老红砂岩”大陆,形成于什么时代?劳伦西亚与波罗第大陆碰撞,形成于D海西运动发生于什么时候?其表现如何?晚古生代,形成海西(或华里西)造山带晚古生代的主要生物特征如何?晚古生代是陆生植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同繁荣时期。
了解二叠纪末的生物绝灭事件。
P3腕足类大量衰减和蜓全然绝迹中国东部泥盆系沉积类型及特点(包括掌握华南区浅海相代表剖面)。
象州型和南丹型的沉积特点。
•南丹型(深水相沉积)•——以碳酸岩、硅质岩及黑色碳质泥岩为主,含浮游、游泳生物(菊石、竹节石、浮游三叶虫),代表远岸、较深水、宁静、光照不足、少氧的陆表深水盆地环境。
分布于滇东南,桂西北。
呈条带状分布。
•象州型(浅水相沉积)•——碳酸盐台地沉积,除底部为陆相至滨海相碎屑岩外,主要由碳酸岩夹碎屑岩组成,含大量底栖生物(腕足、珊瑚)化石,代表近岸浅水、富氧、水动力条件较强的陆表海环境。
分布于桂北、桂中、黔东南、滇东南、川西北龙门山等地。
•以桂中(桂林、柳州)泥盆系剖面为代表:华北石炭系(山西太原剖面)的主要沉积特点华北地区自奥陶纪中期后一直处于上升剥蚀状态,至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因此,C2直接覆盖于O1之上。
华南石炭系地层(贵州都匀剖面)。
中国东部二叠纪古地理格局的特点;中国南海北陆格局形成于什么时代?延续至什么时代?早二叠世末期,北方海槽褶皱隆起,整个北方成为陆地环境,以秦岭—昆仑山一线为界出现南海北陆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三叠纪。
中国北方海槽在什么时代褶皱隆起?P1------P3华北区二叠系是海相或陆相沉积?陆相黔中二叠系剖面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P1末期发生上升运动,使华南地区P2早期普遍发育陆相至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成为南方重要成煤期。
P2晚期重新发生海侵,发育海相地层。
简述晚古生代生物演化的重大事件。
D3鱼类向两栖类进化D3原始爬行类出现S3以裸蕨为代表的陆生植物出现联合古大陆形成于什么时代,什么时候开始解体?P3出现,J开始解体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海称作什么海?特提斯海第三部分:地史学史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任务(1)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形成和发展的生物进化史;(2)研究地史时期古地理变迁的沉积发展史;(3)研究地史时期大陆和海洋板块的格局、板块离合过程、构造演化历史的构造运动史。
主要内容(1)地层的地球的形成顺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地质年代的确定和地层系统的建立(地层学);(2)地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和时空分布特征(沉积古地理学);(3)根据地层中的各种构造标志(沉积组合、接触关系、古地理、古气候等)恢复地层形成的构造背景。
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的概念。
绝对地质年代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相对地质年代各地质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什么是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地层层序律新地层覆盖在老地层上面生物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时代越老,反之越新。
地层及地层学的概念。
地层是地球表层所有层状岩石的统称。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学科什么叫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年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岩层地层划分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或属性把岩层分成不同的单位。
岩层地层对比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的地层时代或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
年代地层划分是以地层形成的时代为依据把地层分成不同的单位。
年代地层对比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剖面地层的生物特征、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或磁性地层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的地层时代或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
地层划分的依据有哪些?(1)岩石学特征:组成地层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组分、结构、组构和沉积构造等(2)生物学特征: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组分(类别),以及物物化石的含量、生物化石的保存状态、生物化石之间及生物化石和围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3)地层结构:组成地层的岩层在时空上的组构方式。
(4)地层的厚度和体态:组成地层的岩层的厚度和体态,也包括地层单位的厚度和体态。
(5)地层的接触关系:主要划分为不整合接触和整合接触两大类,在识别地层结构、划分地层单位中具重要作用。
(6)共它属性:如地层的磁性特征、矿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生态特征、同位素年龄等地层对比的方法有哪些?(1)同位素年龄测定(2)生物地层对比(3)岩石地层对比(特殊的标志层,如火山岩夹层、事件粘土层等)(4)磁性地层对比(古地磁极倒转)(5)全球海平面变化(6)不整合面(大级别的年代地层对比,不整合面并非等时界面)什么是标志层和标志层法?标志层是指一层或一组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层。
标志层应当具有所含化石和岩性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分布范围广、易于鉴别的特点。
标准层一般为沉积岩。
标志层法是用标志层来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什么是标准化石和标准化石法?标准化石:能确定地质时代的化石。
标准化石应具备时限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特征显著等条件。
(时限短则层位稳定,易识别;分布广则易发现,利比较)标准化石法:用标准化石来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的概念。
岩石地层单位:以岩性特征作为主要依据所划分的地层单位;根据可观察到的和可鉴别的岩石学特征,或岩石学特征组合(如沉积韵律)及其地层关系所定义的岩石体。
建“组”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岩石地层单位内部允许不整合面存在吗?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宇Eonthem 宙Eon界Erathem 代Era系System 纪Period统Series 世Epoth阶Stage 期Age时带Chronozone 时Chron根据生物地层学方法来划分对比地层的理论根据是什么?生物的演化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生物地层单位的概念(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
延限带:是指从地层序列的化石组合中,经过选择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化石分子的已知延限所代表的那段地层体。
组合带:是单个地层或地层体,其特征是将一个独特的由三个或更多的化石分类单元构成的组合或伴生视为一个整体,而区别于相邻地层的生物地层特征。
顶峰带:是指某些化石属、种最繁盛时期的一段地层,它不包括该类化石最初出现和最终消失时的地层。
沉积相、岩相、生物相、笔石相、壳相的概念。
沉积相:能反映地层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总和。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岩性相、古生物相)。
岩相:沉积环境在岩性特征上的表现即为岩相。
生物相:沉积环境在生物特征上的表现即生物相。
相变、相分析的概念。
相变:沉积相(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和生特物征)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
相变的研究是恢复古地理面貌的重要手段。
相分析: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来恢复沉积环境的过程称为相分析。
相分析是地层工作重要的研究手段什么是现实主义原理?运用现代沉积环境与产物的关系推断古代沉积物或地层的形成条件,是指导沉积相分析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