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课内阅读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课内外延伸阅读(含答案)

《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写散文诗《新月集》。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著名诗集有《故事诗集》《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边缘集》《飞鸟集》等。
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敌人——( )无聊——( )
2.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和,它们住在。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游戏,还可以。
4.选文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的情景。
A.安静和热闹B.上课和下课C.窗外和树下。
5.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的小学生,他们可能是族、族、族或族,大家都是。从中我感受到各族小朋友之间的。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7.读选段第3、4自然段时,我们要用( )的语气来读。
A.焦急B.悲伤C.欢快D.渴望
18.选段第3自然段中的句子很有新鲜感,“放假了”指的是。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完成下面的仿写。
蝴蝶一来,他们便。
⑦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使《早梅》更贴近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己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情不自禁地合掌行礼,连声说:“你真是我的‘一字师’啊!”
2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2.请为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3.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3.“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的原因是什么?
课外延伸阅读精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上课的铃声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生:坐:红于: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初秋。
B.深秋。
(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白银盘:青螺: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像。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二、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为学校增添了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读得,读得;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4.我很喜欢这个小学,因为:三、阅读《灰雀》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矮小——()讨厌——()俯视——()忧伤——()2.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的,一只胸脯是的,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歌唱,非常。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内外阅读(含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梅兰芳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猜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
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实有些无奈。
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 )的。
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 )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
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
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
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性命。
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2.日本驻港部队司令为什么对梅兰芳感到无奈?(___)3.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他一方面坚持____,另一方面不惜___,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____,差点____。
4.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梅兰芳是什么态度?(___)5.梅兰芳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_____,更是机智、有______的爱国人士。
课外阅读小草你别看小草这样(柔弱软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
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
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
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直挺拔),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6.划掉括号里用得不当的词语。
(___)(___)(___)7.风雨过后,“我”为什么赶紧去看小草?______8.画横线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 )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说的话C.表示特定含义D.表示否定10.把小草和白杨、____相对比,突出了小草生命力的_____。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
(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_____A. 刺猬爬树时比在地上活动时要费力。
B. 刺猬很勤劳,做事很努力。
C. 刺猬摇下了很多枣,很高兴,干劲儿很足。
(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 ,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________之情。
【答案】(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故答案为:(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课内阅读。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
第四单元 课内外延伸阅读(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四单元课内外延长阅读2023-2024学年三班级语文上册(统编版)课内片段阅读精选课内阅读①“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不留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②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
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③小蜘蛛飞速地爬进屋子,在墙角织了一张又大又秀丽的网。
间或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飞速——( )间或——( )2.小蜘蛛为什么会那么饿?请在文中用“——”画出相关句子。
3.老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内阅读理解①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兴奋地说()这下好了()我最终找到了一根够长的绳子()②胡萝卜先生就这样始终走,他的胡子始终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
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了很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上。
胡萝卜先生开头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③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格外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假如你怕不当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在眼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
”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
④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当心从鼻子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拉住了眼镜。
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⑤是的,胡萝上先生的胡子的确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4.给第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5.猜测故事情节。
(1)读了第①段,我猜测后面的情节是: 。
(2)读了第①段,我猜测后面的情节是:。
6.大家为什么都说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的确太棒了?课内阅读理解一天早晨,当它正在树林里练习,发出的喔喔喔的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
一只狐狸听到了,心里寻思着:公鸡最终来找我了。
我得去感谢它的来访。
狐狸真的去了,还没遗忘带上刀叉和餐巾,由于对狐狸来说,没有比小公鸡更美味可口的午餐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附答案)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1、文段选自<<燕子>>。
2、这段主要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3、按课文内容填空:〔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乌黑光亮〕的羽毛〔活泼机灵〕的燕子〔蒙蒙〕的细雨〔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荣夺目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1、请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黄色青绿2、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
3、……有的……有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做游戏,有的散步。
4、"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什么?答:说明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竞相开放。
5、……像……似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在天空燃烧着。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掠过、叫着、飞到、横掠、沾。
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轻快、机灵。
2、给以下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掠〔lüè luè〕过沾〔zhàn zhān〕唧〔jījí〕唧荡漾〔yàng yáng〕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
1、第〔2 〕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碧绿〕,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大圆盘〕,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挨挨挤挤〕。
2、作者细致观察了〔 3 〕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精编)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精编)一、课内阅读。
荷花(节选)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选文描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加点的“冒”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冒”是不顾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应该换成“探”。
B.“冒”表明荷花不是自然长出,也不是偷偷钻出,写出了荷花挣脱束缚伸展的动态美。
C.“冒”写出了白荷花不停生长、卓尔不群的样子。
3.运用修辞手法会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画“﹏﹏﹏”的句子中“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的是___________,读着第①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我知道了:第①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第②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第③句描写了荷花_________的形态。
(填序号)A.含苞待放 B.蓓蕾初绽 C.欣然怒放5.荷花还有怎样的形态?请你想一想,写在下面吧。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茶花你见过山茶花吗?山茶花,真是美极了。
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等等。
有的一根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来花上就色彩缤纷。
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清凉入人心牌,但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以为是一同系,那就大错特借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学着阳光。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1.课内阅读。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①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②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文中把小燕子的尾巴比作________。
(2)选文主要描写了小燕子的________。
从句子①中可以感受到小燕________,从句子②中可以体会到小燕子________。
A.灵巧敏捷 B.动作轻盈 C.美丽可爱(3)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燕子的________之情。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花大姐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luòlà)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fèng féng)。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瓢虫,朱红的、瓷漆(qī xī)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yì yí)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落________(luòlà)下来合缝________(fèng féng)瓷漆________(qī xī)益________(yì yí)虫(2)照样子写词语顺顺溜溜(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仿写一句比喻句。
(4)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5)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课内阅读《荷花》片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照样子,写一写。
(2分)挨挨挤挤干干净净多多少少大大小小2、读课文,填一填。
(3分)刚开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全开的荷花: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含苞欲放的荷花: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分)4、课文写白荷花时,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请你也试着用这个句式写一写大扫除的情景吧!(3分)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洒水,有的擦桌子。
《燕子》片段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1、这段话中的“五线谱”是指(电线),“音符”是指(燕子)。
(4分)2、这段话描绘(燕子),赞美(美丽)的春天,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分)《翠鸟》片段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用“——”画出一句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4分)把头上的羽毛比作头巾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保有话来写的?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3、这段话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描写了翠鸟的(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
(4分)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分)它长得可真漂亮2、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2分)3、作者具体写翠鸟的漂亮是通过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来体现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片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分)2、读了第一段话,我的心情很快乐,因为小村庄的风景很美。
读了最后一段话,我的心情很悲痛,因为小村庄没有了(4分)3、我知道第一段话是采用(排比)的方法写的,从(森林)、(河水)、(天空)和(空气)四个方面写出了小村庄的美丽。
(3分)4、小村庄前后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大呢,是因为人们不好好地保护大自然,过多地乱砍乱伐。
(1分)《画杨桃》片段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
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我会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陌生——(熟悉)怀疑——(相信)2、我会选词填空。
(3分)虽然……但是…………因此……如果……就……(1)(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2)今天下雨,(因此)展期推后。
(3)杨桃(虽然)被画成了五角星,(但是)好笑吗?3、老师说的这段话中哪句最重要?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态度。
(4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从这句话看出老师要我们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4、“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
《惊弓之鸟》片段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爱过箭伤,伤口没有愈(úù)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éè)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éě)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īī)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2分)悲惨——(悲伤)害怕——(可怕)3、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
(2分)孤单一个,离开大家了4、填空(3分)大雁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所以飞得慢。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因为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第四单元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们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1、我能按原文填空。
(3分)2、我不但知道自己的生日,还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3分)爸爸的生日是( 6 )月(23 )日妈妈的生日是(5 )月( 1 )日我的生日是( 6 )月( 1 )日。
3、我能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2分)特别(特殊)珍贵(宝贵)4、我能写几句话,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会好好学习的。
《比绝招》片段奶奶要过竹板,说:“过去奶奶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还要调换花样,不往快里练,成吗”?小柱子说起刚才比绝招的事,问奶奶:“三胖和二福的绝招也是练出来了吗?”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很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小柱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想拿出绝招,只有练。
练点什么呢?晚上小柱子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想着终于有了主意。
1、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3分)(1)有的人,生来就特别。
(A)A:与众不同,不普通B:格外C;特地D:尤其(2)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
(C)A:才识和品貌的高低。
B: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C:一次吸气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奶奶的话归纳了两种有绝招的办法,一种是天生特别,别人比不上,一种是练出来。
奶奶的绝招是做家务快、好,她是练出来的。
奶奶的话说明了的道理。
(5分)3、文中的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单臂倒立、空翻。
(2分)4、你想练一种什么样的绝招?通过什么方法来练习?(3分)1分钟写成50个字,我想通过不断地写字来练习。
《检阅》片段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博莱克忘记了自己在拄拐。
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1、用“——”划出描写博莱克动作的词语。
(2分)2、“紧跟”中的“紧”字表示什么意思?(②)(2分)①与“松”的意思相反。
②接近,空隙很小。
③动作先后密切连接。
3、体会体会博莱克当时是什么心情?(2分)快乐、紧张。
《她是我的朋友》片段输血迫在眉睫。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名孤独,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阮恒。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分)2、“迫在眉睫”这个词的意思是等不得,非常急。
课文中说“输血迫在眉睫”,那是因为如果不及时给小姑娘输血,她就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
(2分)3、“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说明阮恒很怕,但愿意给小女孩献血。
(2分)4、“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放下去”说明阮恒心里很矛盾,但后来“又举起来”,是因为他想到小女孩已经不能再等,我一定要救她。
(2分)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1、这段话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词语有啜泣、哭泣、紧闭、咬、抽泣(4分)2、从这些词语中我知道阮恒当时是这样想的:我要坚强、勇敢,一定要救小女孩救。
(3分)3、医生会怎样安慰阮恒,想一想,并联系上下文,把医生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3分)阮恒,别怕,抽点血你不会死的。
《太阳》片段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1、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分)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
(3分)3、“其实”一词与第二自然段中的“实际”一词意思相近。
(3分)4、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
(2分)这么远,箭不能射得到。
5、选词填空。
(2分)比喻数字比较假设第二自然段除了用数字外,还用了比较方法说明太阳很大。
6、太阳的中心温度真的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吗?为什么?(2分)真的,因为太阳很热,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才测出来的。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片段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
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
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经过14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屋倒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出的臭气。
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现“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细缝,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度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3分)得到(失去)容易(困难)生存(死亡)2、用“”划出描写震后悲惨的景象。
(2分)3、请用“”划出中国国际救援队员们是如何搜救灾区伤员的。
他们用哪哪些些仪器搜救伤员?(3分)4、用“一……就……”说一句话,不要忘了加标点。
(2分)我一到学校,就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