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谐放大器

合集下载

第一章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第一章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

1 LC
所以 C=1/[(2πf0)2L]=200PF
Rp=L/Cr=244KΩ
Q0=ω0L/r=142
BW0.7=f0/Q0=3.3KH 在失谐Δf=±10KH的选择性为
S
1
1
0.16
1 Q02 (2f / f0 )
1 (142 * 2 *10)2
465
1.2.3 信号源和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1、 信号源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R1
M
+
V&1
L1 L2

Is G1
R2
L1
CM
+
L2
G2
C1
C2
-
C1
C2
互感耦合回路
电容耦合回路
图8 双调谐耦合回路
互感耦合系数
k=
电容耦合系数
M =M L1L2 L
k=
CM
= CM
(C1 + CM )(C2 + CM ) C + CM
次级电压
Ig
U 2= ω0C
kQ02 1 - ξ2 + k2Q02 2 + 4ξ2
BW0.7
Au/Auo 1 0.707
0.1
令: S = 0.1
fL fO fH
f
BW0.7
BW0.1
= 9.95 f0 Q0
BW0.1
= 9.95BW0.7
则:
K0.1 = BW0.1 = 9.95 BW0.7
1.2.2 并联谐振回路
下图是最简单的并联回路。 r近似为电感线圈L的 内阻,r通常很小,可以忽略,Ig为激励电流源。
频率较高时,Cb’c的容抗较小,可它并联的电阻 rb’c较大,相比之下rb’c可以忽略。

调谐放大器实训报告

调谐放大器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调谐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调谐放大器是一种利用LC谐振回路来选择特定频率信号的放大器。

- 通过调整LC谐振回路的参数,可以使放大器在特定频率上具有最大的增益。

2. 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放大器主体:主要包括晶体管、偏置电路、反馈电路等。

- 谐振回路: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用于选择特定频率信号。

- 输入、输出匹配电路: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损耗最小。

3. 调谐放大器的设计步骤- 选择合适的晶体管和电路结构。

- 设计LC谐振回路,确定L和C的值。

- 设计偏置电路,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最佳状态。

- 设计反馈电路,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和增益。

- 设计输入、输出匹配电路,降低信号损耗。

4. 调谐放大器的调试- 测量放大器的增益,调整LC谐振回路的参数,使增益达到最大。

- 测量放大器的频率响应,调整LC谐振回路的参数,使频率响应满足设计要求。

- 测量放大器的稳定性,调整反馈电路的参数,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学习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和设计方法。

- 学习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 学习LC谐振回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电路设计与制作-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晶体管和电路结构。

- 设计LC谐振回路,计算L和C的值。

- 设计偏置电路和反馈电路。

- 设计输入、输出匹配电路。

- 使用焊接工具将电路板焊接好。

3. 调试与测试- 测量放大器的增益,调整LC谐振回路的参数,使增益达到最大。

- 测量放大器的频率响应,调整LC谐振回路的参数,使频率响应满足设计要求。

- 测量放大器的稳定性,调整反馈电路的参数,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

- 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对放大器进行测试。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成果- 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调谐放大器。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 实验报告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 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功放实验箱、频率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阻箱、电容箱、电感箱、电压表、线路板、导线等。

实验原理:调谐放大器是一种利用电容和电感的频率选择性放大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电路中的电路元件进行选择和调整,使得电路在特定频率点上具有最大的增益。

调谐放大器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信号源、放大器和负载。

在调谐放大器中,放大器的增益通过变压器进行调节,而调节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是通过电容和电感的选择和调谐来实现的。

电容和电感的特性使得它们在不同的频率下具有不同的阻抗,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它们的值来控制电路的频率响应。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调谐放大器电路。

2. 将频率源连接到信号发生器和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所需的测试频率。

3.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使其与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电平匹配。

4. 使用示波器观察调谐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输出电压的幅值。

5. 通过调节电容和电感的值,来调整调谐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并记录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的幅值。

6.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调谐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的幅值。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调谐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电路连接不正确、仪器操作不熟练等。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调谐放大器是一种利用电容和电感的频率选择性放大电路。

通过调节电容和电感的值,可以调整调谐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实验结果可以用来计算调谐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第2章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 44页 2.2M PPT版

第2章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 44页 2.2M PPT版
仿真
C
尖顶余弦脉冲的数学表达式
Vbm
休息1 休息2
(1) 集电极电流
i c i c max
ic I co I cm1 cost I cm1 cos 2t I cmn cosnt
ic Icmax θc θc ic1
cos t cos c 1 cos c
第2章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
2.1 概述: 2.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分析 2.4高频功放的高频特性 2.5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休息1
返回
休息2
2. 1 概述:
在高频范围内,为了获得足够大的高频输出功率,必须采 用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这是发射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输出功率大 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一般要求同低频功放相同: 效率高
oP c ,时定一率功散耗的许允管体晶当
(3) (4) 集电极能量转换效率 c :
c
Po Po PD Po PC
c Po 集电极耗散功率PP 1, PP c (3) c P o P c o C C c
PD Po
α1 αo g1 α2 α3 θc 2.0 1.0
c c
c
c


式中:(1) 0 c , 1 c ,…, n c 称为尖顶余弦脉冲的分解系数。
一般可以根据 c 的数值查表求出各分解系数的值。 (2) Ico , I cm1 , I cm2 ,…, I cmn 为直流及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振幅。
UBZ UBB
u (2)集电极输出电压 u
休息1 休息2
输入激励电路:提供所需信号电压; 输出谐振回路: (1)滤波选频,(2)阻抗匹配。

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引言:调谐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它能够选择性地放大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和测量数据来验证其性能。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调谐放大器的原理和性能,包括频率响应、增益和带宽等。

二、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包括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电感、电压表、示波器等。

三、实验原理调谐放大器是一种由放大器和谐振电路组成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谐振电路的特性,选择性地放大某个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

在调谐放大器中,谐振电路通常采用LC电路,即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与谐振频率相同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将达到最大值,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

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将减小,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会降低。

四、实验步骤1. 搭建调谐放大器电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值,按照电路图搭建调谐放大器电路。

2. 连接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

3. 连接示波器: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与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

4. 调节信号发生器:在信号发生器上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以便观察调谐放大器的输出信号。

5. 测量数据:使用电压表测量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数值。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调谐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等性能指标。

增益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值,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调谐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并绘制出增益-频率曲线。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调谐放大器在谐振频率附近具有最大的增益,而在谐振频率两侧,增益逐渐减小。

带宽是指调谐放大器能够放大的频率范围。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调谐放大器的带宽,并绘制出带宽-增益曲线。

(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

(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

(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一种高频电子电路,特别设计用于接收弱信号调谐放大的放大器。

其主要工作是将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放大,并将通过调谐电路产生的选择性滤波,使得输出信号只包含输入信号的所带有的频率成分。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电视机、收音机、电话等接收装置中必需的基本元件之一。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分为两个过程,即放大过程和滤波过程。

在放大过程中,输入信号首先经过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其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将其变成一个强度相对较大的信号;然后,信号输入到一个中频放大器中进行进一步的放大,从而达到所需的放大程度。

在滤波过程中,信号经过一个陶瓷滤波器,其作用是去除输入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确保输出信号保留所需的频率成分。

最后,放大后的信号经过输出放大器输出,可供下一级电路使用。

在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中,输入信号相对较弱,因此需要一个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

这个低噪声放大器一般是以晶体管的形式存在,其电路中要保证低噪声升压放大器前置级的全温度噪声系数尽量小,在输入端加一个抗干扰网络来降噪,将输入信号放大的电路作为放大器的前置放大器,可以达到提高系统信噪比的目的。

中频放大器通常采用叠接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两种形式。

叠接放大器是将多级电路串联起来,每一级都是共射霍尔放大器,其中第一级的放大倍数较大,后续级数的放大倍数略有减少。

差分放大器是将两个共源霍尔放大器串联起来,其中一个放大器的输出级作为另一个放大器的输入级,通过抵消共模噪声的作用可有效提高信噪比。

陶瓷滤波器是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关键的组成部分,其内部包含多个陶瓷滤波片。

它是一种频率可控的带通滤波器,能够将外部传输过来的频率成分进行选择性地滤波。

陶瓷滤波器制作采用陶瓷质量好的材料,经特殊加工处理而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的Q值。

因此,它可以快速滤掉不必要的高或低频能量,只留下需要的信号能量。

总的来说,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低噪声放大器的前级放大、中频放大器的中级放大和陶瓷滤波器的后级滤波来实现对输入信号进行选择性放大的操作。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调试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电路,深入了解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其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放大器的性能,为后续高频电子线路设计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一种高频放大器,其主要功能是对高频小信号进行线性放大。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LC并联谐振回路作为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通过调节谐振频率来实现对特定频率信号的放大。

实验中,我们采用共发射极接法的晶体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RB1、RB2及RE决定。

放大器在高频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晶体管的4个y参数分别为输入导纳yie、输出导纳yoe、正向传输导纳yfe和反向传输导纳yre。

图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等效电路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高频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

2. 双踪示波器:用于观察放大器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3. 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电阻、电容等元件的参数。

4. 扫频仪(可选):用于测试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电路,连接好实验仪器。

2. 调整谐振回路的电容和电感,使放大器工作在谐振频率附近。

3. 使用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入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观察放大器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4. 使用示波器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和矩形系数等性能指标。

5. 使用扫频仪测试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进一步分析放大器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压放大倍数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vo,其值约为30dB。

这说明放大器对输入信号有较好的放大作用。

2. 通频带放大器的通频带BW0.7为2MHz,说明放大器对频率为2MHz的信号有较好的放大效果。

3. 矩形系数放大器的矩形系数Kr0.1为1.2,说明放大器对信号的选择性较好。

4. 幅频特性曲线通过扫频仪测试,我们得到了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第1章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

第1章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

1
2
1
Q
2f f0
(式1.8)
图1.4 并联谐振曲线
U
(1) Um 称为谐振曲线的相对抑制比 (α),它反映了回路对偏离谐振频 率的抑制能力。 (2) 当相对抑制比从1下降为谐振 值的 1 2 时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 谐振回路的通频带, 也称回路带宽, 通常用B或BW或2f 0.7来表示。
由定义,得:
dn
1 100
0.01
dn (dB) 40dB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 矩形系数(K0.1或Kr0.1或 K0.01 ) 按理想情况,谐振曲线应为一矩形。为了表示实际曲线接
近理想曲线的程度,引入“矩形系数”,它表示对邻道干扰 的抑制能力。
假设谐振放大器是理想放大器,其特性曲线是如图1.1所
示的理想矩形。为了评价实际放大器的谐振曲线与理想曲线
并联而成,如图1.2所示。一般电容器损耗很小,可以认为电容 支路只有纯电容;电感支路中,线圈本身损耗用电阻r表示; 通常认为线圈的损耗就是回路的损耗。在分析电路时,往往需 要把电感与电阻串联支路转换成电感与电阻并联的回路形式, 当ωL>> r时,其换算公式可近似为图1.2中所示。
图1.2 并联谐振电路
BW0. 7
显然K(Kr)愈接近于1越好,说明
BW0. 1
放大器的谐振特性曲线就愈接近于理想
图1.1 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曲线,放大器的选择性就愈好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4. 工作稳定性 指在电源电压变化或器件参数变化时以上三参数的稳定程度。
为使放大器稳定工作,必须采取稳定措施,即限制每级增益, 选择内反馈小的晶体管,应用中和或失配方法等。
2. 通频带(B、BW、BW0.7 ) 通频带是指信号频率偏离放大器的谐振频率f0时,放大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1 A C12
B
C6
CT C5 R8 L2
L5
R6
C8
L3
C9
V2
V3
C13 L6 OUT
RL=120,75,51
R2
R4 R7
R9 L4
RL R10 C7
R5 C3
图 2-1 功率放大器(丙类)原理图
按图接好实验板所需电源,将A、B两点短接,利用扫频仪调回路谐振频率,使其 谐振在 6.5MHz 的频率上。 2.加负载 51Ω,测I0电流。在输入端接f=6.5MHz、Vi=120mV信号,测量各工作电压,同 时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峰值电压,将测量值填入表 2.1 内。
IE=VE/RE
设:Re=1kΩ
2. 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的测试
实验条件:Ie=2mA、C=120pf、C'=680pf、RL=110k
(1)改变CT电容,当分别接C9、C10、C11 时,纪录相应的频率值,并填入表 3.1。 (2)改变CT电容,当分别接C9、C10、C11 时,用示波器测量相应振荡电压峰峰值Vpp,并
(5)改变谐振回路电阻,即 R 分别为 2KΩ,470Ω时,重复上述测试,并填入表 1.3。比
较通频带情况。
(二)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2
1.实验线路见图 1-2
L1 R1 C1
L3
C6
C7
+12V
C5
CT1 CT2
L2
OUT
C3
C4
V
C=3p,9p,12p
R2
R3
C2
图 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三.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2. 频率计 3. 万用表 4. 实验板 G1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 3-1。
Rp R1 IN
L2
C12
C13
+12V
R3 C2
C
V
OUT L1
R
C1
R2
R4
C’
CT
图 3-1 LC 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图
实验前根据图 3-1 所示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找到相应器件及插孔并了解其作用。
大,此时的频率为中心频率,然后保持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不变,改变频率,由中心
频率向两边逐点偏离,测得对应的输出频率f和电压值,并填入表 1-4。
表 1-4
f(MHz)
10.7
C=3pf Vo C=10pf
C=12pf
2.改变耦合电容 C 为 10pf、12pf,重复上述测试,并填入表 1.3。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目的。 2.画出实验电路的直流和交流等效电路,计算直流工作点,与实验实测结果比较。 3.写明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及名称、型号。 4.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幅频特性。 (1)单调谐回路接不同回路电阻时的幅频特性和通频带,整理并分析原因。 (2)双调谐回路耦合电容 C 对幅频特性,通频带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找出单调谐回路和
7
1.检查静态工作点
(1)在实验板+12V 插孔上接入+12V 直流电源,注意电源极性不能接反。
(2)反馈电容 C'=680pf 不接,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停振时的情况。
注意:连接 C'的接线要尽量短。
(3)改变电位器 Rp,测得晶体管 V 的发射极电压 VE,VE 可连续变化,记下 VE 的最大
值并计算 IE 值。
实验条件:f=6.5MHz时,C/ C'=100/1200pf、IEQ=3mA,改变L的并联电阻R,使其分别 为 1 KΩ、10 KΩ、110 KΩ,分别记录电路的振荡频率,并填入表 3.3.(注意:频率计后
几位跳动变化的情况)。
(2)回路LC参数及Q值不变,改变IEQ对频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f=6.5MHz、C/ C'=100/1200pf、R=110KΩ、IEQ=3mA,改变晶体管IQ使其分别
(1)用扫频仪调双回路谐振曲线
接线方法同上 3(3)。观察回路谐振曲线,选C=3pf,反复调整CT1、CT2 使两回路谐
振在 10.7MHz。
(2)测双回路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按图 1-2 所示连接电路,将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至电路输入端,选C=3pf,置
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为 10.7MHz,反复调整CT1、CT2 使两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
三.预习要求 1. 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 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 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µh,回路总电容C=220pf(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 回路中心频率 f。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电路如图 1-1
L1
填入表 3.1。
表 3.1
CT
f(MHz)
Vpp
51pf
100pf
150pf
3. 测量当C、C'不同时,起振点、振幅与工作电流IEQ的关系(R=110KΩ) (1) 取C=C3=100pf、C'=C4=1200pf,调电位器Rp使IEQ(静态值)分别为表 3.2 所示各值,
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振荡幅度Vpp(峰峰值),并填入表 3.2。
Vi=84mV RL=75Ω
RL=120Ω
其中:Vi: 输入电压峰-峰值 V0: 输入电压峰-峰值 I0: 电源给出总电流 Pi:电源给出总功率(Pi=VCI0) (VC: 为电பைடு நூலகம்电压) P0: 输出功率 Pn: 为管子损耗功率(Pa=Pi-P0)
3. 加 75Ω负载电阻,同 2 测试并填入表 2.1 内。 4. 加 120Ω负载电阻,同 2 测试并填入表 2.1 内。 5. 改变输入端电压 Vi=84mV,同 2、3、4 测试并填入表 2.1 测量。 6. 改变电源电压 Vc=5V,同 2、3、4、5 测试并填入表 2.1 内。
三.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2. 频率计 3. 万用表 4. 实验板 G1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 4-1
C6
Rp
R3 C5
R1
L1
L2
+12V
C7
C2
OUT
V EX
6MHz
C3 100p
CT
R2
C4
R4
RL C4 1500p
图 4-1 晶体振荡器原理图
1.测振荡器静态工作点,调Rp,测得IEmin及IEmax。 2.测量当工作点在上述范围时的振荡频率及输出电压 3.负载不同时对频率的影响,RL分别取 110KΩ、10KΩ、1KΩ,测出电路振荡频率, 填入表 4.1,并与LC振荡器比较。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测量结果,计算各种情况下Ic、P0、Pi、η。 2. 说明电源电压、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的相互关系。 3. 总结在功率放大器中对功率放大晶体管有哪些要求。
6
实验三 LC 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 LC 三点式震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 LC 电容反馈式三点振荡电路设计及参数计 算。 2. 掌握振荡回路 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 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原因
2.动态研究
(1)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Vi~Vo(在谐振点)
选R=10k,Re=1k。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毫伏表,选择正
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调节频率f使其为 10.7MHz,调节C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
为最大。此时调节Vi由 0.02 伏变到 0.8 伏,逐点记录V0电压,并填入表 1.2。Vi各点测量
的回路谐振频率f0=10.7MHz为中心频率,然后保持输入电压Vi不变,改变频率f由中心频率
向两边逐点偏离,测得在不同频率f时对应的输出电压V0,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 1.3。频率偏
离范围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
表 1.3
f(MHz)
10.7
V0(V)
R=10k R=2k
R=470Ω
计算f0=10.7MHz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及回路的通频带和Q值.
二.预习要求 1. 复习 LC 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 分析图 3-1 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并计算晶体管静态工作电流 Ic 的最大 值(设晶体管的β值为 50)。 3. 实验电路中,L1=3.3µh,若C=120pf,C'=680pf,计算当CT=50pf和CT=150pf时振荡频率各 为多少?
10
RL~f R
f(MHz)
表 4.1 110 KΩ 10 KΩ
1 KΩ
五.实验报告 1. 画出实验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 2. 整理实验数据。 3. 比较晶体振荡器与 LC 振荡器带负载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 你如何肯定电路工作在晶体的频率上。 5. 根据电路给出的 LC 参数计算回路中心频率,阐明本电路的优点。
为表 3.2 所标各值,测出振荡频率,并填入表 3.4.
Q~f R
f(MHz)
表 3.3 1 KΩ 10 KΩ 110 KΩ
IEQ~f 表 3.4
IEQ(mA) 1
2
3
4
f(MHz)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写明实验目的。 2. 写明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8
3. 画出实验电路的直流与交流等效电路,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以IEQ为横轴,输出电压峰峰值Vpp为纵轴,将不同C/ C'值下测得的三组数据在同一座 标纸上绘制成曲线。 5. 说明本振荡电路有什么特点。
输入端.观察回路谐振曲线(扫频仪输出衰减档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位置),调回
路电容CT,使f0=10.7MHz。
(4)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当回路电阻R=10k时,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将调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