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的物体叫做。

注意:(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如发出鼓声的鼓面;也可以是,如;还可以是,如。(2)发声体肯定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出可听声。

2.声音靠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如:。声音在中不能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不同),它们从大到小依次应该是:

。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3.声音的三要素是、、。

4.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和有关。越大,响度越大;越小,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另外,如果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我们也能听到较大响度的声音,例如:。

分贝是的单位,它用符号来表示,平时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它。当汽车经过噪声监测装置时,它的示数将(变大/变小)。

5.频率是反映的物理量,它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某人脉搏一分钟跳动了72次,其频率就是 Hz。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的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另外,影响弦乐器的因素有、、。

6.声音的品质叫做。“未见其人,先辨其声”讲的就是通过辨别各人的

,来分辨出是谁在讲话。

7.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区别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凡是,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例如;,例如;,例如。

9.通常人听力的频率范围是;叫做超声波,

叫做次声波;这些声波人虽然觉察不到,但是一些动物可以听到,例如:。超声波的特点,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超声波进行等。

10.回声是形成的,我们要把原声和回声分开,至少要距离障碍物 m,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反射回来,原声和回声叠混合在一起,使原声,所以,在室内讲话要比在旷野上。

一、填空题

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

沫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3、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

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4、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2),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 ”的声音来.这些声音的________不同.但瓶子的顺序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

图2

5、人们用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______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

6、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碰到物体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________,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______.

7、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的________、阻断它的________、防止它进入________.

8、列举两个生活或自然现象实例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列举两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

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太空中

13.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

14.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1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6.如图3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

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17.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

声波的主要过程是

图3

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

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空气—鱼

18.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人耳的错觉

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慢,后听到

D.外界杂声干扰

2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

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8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三、想一想

21.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是怎样交谈的?

22.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23.根据下列声现象应用的四个实例,请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①铁路工人用锤头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发声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②蝙蝠夜间活动、觅食,但它们从来不会碰到障碍物上.

③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海中的冰山、暗礁.

④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的心、肺患病情况.

24.(5分)如图4,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

否快满了.自己实际灌一次开水,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图4

25.在室内说话要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亮,为什么?

26、给你一个橡皮筋,你能用来验证或说明哪些声学现象和道理,请说出你要验证的结论和简单的实验步骤:

六、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35米/秒。一架在268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发出来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纳。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的物体叫做。 注意:(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如发出鼓声的鼓面;也可以是,如;还可以是,如。(2)发声体肯定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出可听声。 2.声音靠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如:。声音在中不能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不同),它们从大到小依次应该是: 。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3.声音的三要素是、、。 4.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和有关。越大,响度越大;越小,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另外,如果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我们也能听到较大响度的声音,例如:。 分贝是的单位,它用符号来表示,平时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它。当汽车经过噪声监测装置时,它的示数将(变大/变小)。 5.频率是反映的物理量,它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某人脉搏一分钟跳动了72次,其频率就是 Hz。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的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另外,影响弦乐器的因素有、、。 6.声音的品质叫做。“未见其人,先辨其声”讲的就是通过辨别各人的 ,来分辨出是谁在讲话。 7.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区别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凡是,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例如;,例如;,例如。 9.通常人听力的频率范围是;叫做超声波, 叫做次声波;这些声波人虽然觉察不到,但是一些动物可以听到,例如:。超声波的特点,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超声波进行等。 10.回声是形成的,我们要把原声和回声分开,至少要距离障碍物 m,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反射回来,原声和回声叠混合在一起,使原声,所以,在室内讲话要比在旷野上。 一、填空题 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 沫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3、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 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声现象大纲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一、知识网络 二、识记巩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 2.声音的传播是以 声波 的形式进行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大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最小 。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 340m/s 。 3.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高低 叫做音调, 声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叫做频率,单位是 赫兹 ,符号H z。振动的频率 越高 ,声音的音调 越高 。 4.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声源 振动的幅度 越大,声音的响度 越大 ,它还跟距声源的 距离 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 分贝 ,符号 dB 。 5.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音调、响度、音色 。 音色 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6.控制噪声主要着眼于 在声源处减弱 、 在传播中减弱 、 在入耳处减弱 这三个环节。 7. 15~40 dB 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 70 d B 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 8.一般只有在 20~20000Hz 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 次声波 。 三、《声现象》问题梳理 超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 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 乐音 音调 响度 音色 噪声 噪声物理、环保特征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 乐音和噪声

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区别。 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 2.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是否是一回事情? 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时,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 4.超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吗?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传声的介质决定的,跟声波的频率无关,即在同一种传声介质中,超声波、次声波和可听见的声它们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5.声速测距。 声速测距可以把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主要有三种题型: (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这类问题要注意闪电和雷电是同时产生的; (2)利用回声测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或利用超声波测海深,这类问题要注意声音走了一个来回。 (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之差,或测算钢轨或金属管的长度等问题。 四、例题解析 例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解析:本题关键是弄清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切发声物体都一定正在振动,所以D正确;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故B错;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是传播速度不同,所以A 错;人耳要能听到声音,声音的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而且要有一定的响度,所以C错。 点评:声音现象是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究竟是哪一个物体在振动容易出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是,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人耳要能听到声音有四个条件:正常的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声现象知识点 1.1声音的产生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 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1.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 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 三、乐音和乐器 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 振动例子 2 3 声音的产生 研究方法:转换法 声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介质()疏密相间波 0 动向前传播。 声音的传播定义: 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传声。 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铃: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真空中通过电磁 波交谈,光可在真空中传播。 一声音的产常温下空气中声速()。 生和传播不同介质声速不同。 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声速声速表中找规律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液体传声比固体稍 慢,气体传声最慢。 声速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 定义: 时间:() 条件 回声距离:() 回声定位:(超声波) 应用(雷达定位用电磁波) 回声测距:S=1/2vt (超声波)

) 定义 决定因素:()单位:() 与音调的关系 音调超声波:频率高于() 次声波:频率低于()(地震,火山,海啸) 人耳听觉范围:() 一些动物的听觉 定义:声音的()或() 响度定义 三声音的特征决定因素() 与响度的关系 响度的大小还和()有关 喇叭,听诊器作用 定义: 音色 与发声体的()和()有关

物理学角度: 定义 环保角度: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污染种类固体废物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热污染 生活 噪声来源工业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交通 单位:() 保护听力不能超过()dB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dB 保证睡眠和休息不能超过( )dB 在( )处减弱 噪声控制在( )处减弱 在( )处减弱 传递信息:人听到的各种声音, 雷声,听诊器,军号声,敲钢轨检查声,老师讲 课声,回声定位,声纳.B超等 五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清洗钟表,洗牙,加湿器,碎石,钻孔,切削,使火焰熄灭,使纸振动等.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见(比如: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把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变化转化成眼睛看得到的明显的现象叫转换法,转换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希望大家记住。敲锣或者鼓时,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声音就立刻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振动的物体叫发声体,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蚊子叫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声的,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大部分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的;总之,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声波。 3、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的声速> 气体中的声速。铁路工人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通常都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古代作战士兵晚上休息时,通常把耳朵贴在埋入土中的牛皮制的鼓面上睡觉,这样可以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传声效果好;且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能及早听到。闪电和雷声总是同时产生的,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是因为声速小于光速(3×108m/s)。 4、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叫做回声。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是0.1s。人要想区分出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以上。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上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距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7m)。也就是说教

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 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1.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 点总结超详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 初中物理的声现象是基础单元章节。下面是关于初中物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一汇总进行复习或者是预习,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

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 振动例子 2 3 声音的产生 研究方法:转换法 声波:声音以的形式传播。介质()疏密相间波 0 动向前传播。 声音的传播定义: 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传声。 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铃: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真空中通过电磁 波交谈,光可在真空中传播。 一声音的产常温下空气中声速()。 生和传播不同介质声速不同。 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声速声速表中找规律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嘴快,液体传声比固体稍 慢,气体传声最慢。 声速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 定义: 时间:() 条件 回声距离:() 回声定位:(超声波) 应用(雷达定位用电磁波) 回声测距:S=1/2vt (超声波)

健康的耳朵。 条件响度足够大。 听到声音的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 条件和过程介质传播 过程:发声体(声源)-介质传播-健康耳朵。 人耳结构: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 传导性耳聋 二我们如何耳聋神经性耳聋 听到声音助听器(增大响度) 空气传导 听到声音的方式 骨传导 定义: 双耳效应 作用:判断声源的方位 定义:声音的() 定义 决定因素:()单位:() 与音调的关系 音调超声波:频率高于() 次声波:频率低于()(地震,火山,海啸) 人耳听觉范围:() 一些动物的听觉 定义:声音的()或() 响度定义 三声音的特征决定因素() 与响度的关系 响度的大小还和()有关 喇叭,听诊器作用 定义: 音色 与发声体的()和()有关

物理学角度: 定义 环保角度: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污染种类固体废物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 热污染 生活 噪声来源工业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交通 单位:() 保护听力不能超过()dB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dB 保证睡眠和休息不能超过( )dB 在( )处减弱 噪声控制在( )处减弱 在( )处减弱 传递信息:人听到的各种声音, 雷声,听诊器,军号声,敲钢轨检查声,老师讲 课声,回声定位,声纳.B超等 五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清洗钟表,洗牙,加湿器,碎石,钻孔,切削,使火焰熄灭,使纸振动等.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四章声现象 4.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 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练习: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 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 >v 气 声 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钢管、水、空气。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大钟余音绕梁是因为钟仍在振动。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 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4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叫做回声。教室里说话有回声,但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5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礼堂和音乐厅墙壁凸凹不平,事增强声音的吸收,减弱声音的反射。 6声音又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尖细和粗闷。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256HZ表示发声体一秒钟振动256次。响度是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 7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一般的发声体较小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发声体较大时发出声音音调低。女生的声带细小,音调高,男生的声带宽大,音调低。敲编钟时,大编钟音调低,小编钟音调高。 8 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0分贝以下还有声音只是人听不到。减弱噪声的三途径:在声源出减弱——消声器,禁止鸣笛;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市区种树,铁道两旁的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耳罩。

9声能够传递信息,比如;声呐回声定位(超声波)。B超造像。超声波探伤;声能够传播能量,比如;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武器。 10天坛声学奇迹是利用生音的反射造成的。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11听其声而知其人是利用音色辨别的。 12真空罩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类似的实验有,在一个大的注射器中放置发声体,把活塞拔出的过程,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会变小。 13在雪山上不能大声呼喊,会引起雪崩,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14小提琴演奏时,要调整琴弦的松紧,是为了调节音调。 15听诊器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16声控灯说明声能传播能量。 17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15度时340m/s。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声速小于光速(3×10*8m/s) 18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暖瓶里接水,水快捷满时空气变短发声音调变高,声音变尖。19声音可以通过骨头传播,叫骨传导,人耳能准确判断声源的位置,利用双耳效应。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如空气、木、铁等。 3、声音的场速度是340米/秒。 4、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秒以上。最少也要秒。 5、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

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扰人们听的声音。 12、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噪声等级:小于40分贝安静,超过50分贝影响睡眠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分贝以上就损坏人的听觉器官。 1、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 5、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t=T-273℃。 6、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最小单位:℃ 注意事项: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

声现象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 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如空气、木、铁等。 3 声音的场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秒以上。最少也要0.1秒。 5 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 音调:人们所感到的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7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8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 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11 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妨碍正常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或者干扰人们听的声音。 12 减小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 噪声等级:小于40分贝安静,超过50分贝影响睡眠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分贝以上就损坏人的听觉器官。 光的反射折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反射]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1878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 3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4 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 光速:3*100000千米/秒。在水中传播速度是这速度的四分之三 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速度的三分之二 6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7 法线:经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线。 8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9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0 光路是可逆的。 11 漫反射:如果镜面是凹凸不平的,那么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镜面反射:如果镜面是光滑的,则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 12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13 平面镜成像四特点: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 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4 会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两种方法找物体的像。最关键是光路图法。 15 球面镜:利用球面的一部分进行反射的镜。 16 凹镜:利用球面的内表面进行反射的球面镜。 凸镜:利用球面的外表面进行反射的球面镜。 17 球面镜的作用:凹镜对光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另外放在焦点的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镜反射后,能平行射出。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能够扩大视野。 18 凹镜的焦点:射向凹镜的平行光线经反射以后所会聚的点叫焦点。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倾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的现象 2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当光由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或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4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5 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 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6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光决定 7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声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还会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5、立体声:人靠两面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体的方位,从而对周围的声音有立体的感觉。使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有立体感的方法:在演奏音乐的舞台上左右两侧各放一个话筒,将接收到的声音分别放大,最终分别由左右两只扬声器播放出来。 三、乐音与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4、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感到的响度就越弱。 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由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波形是不同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的。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6、乐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7、噪声是由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噪声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1)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路径中隔离和吸收声流;3)阻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四、超声波 1、一般只有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的应用:1)声纳----探测海洋深度、鱼群、礁石等2)B型超声仪---观察内脏器官及胎儿,帮医生诊断。 3)超声探伤仪---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4)超声波测速仪---测量物体速度。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总结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 能传播声音。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定义: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 2.理解: ①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③ 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 3.难点: ①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 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习题 1. 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说话时__________在振动.敲锣时锣 面在___________. 2. 在扬声器纸盒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1-1-1所示的现 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而发生的, 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A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 .蝈蝈和蝉发声时,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C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发声停止,振动也停止 D .液体振动时不能发声 5.图l-l-5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作用. 知识点二:声源 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 理解: ① 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② 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 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4、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练习: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钢管、水、空气。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