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合集下载

家国情怀探寻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

家国情怀探寻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

家国情怀探寻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探寻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国家的守护者,中国军人以坚定的信念、强大的意志和无私的牺牲精神,践行着对家国的深深热爱,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一、责任担当:铸就钢铁长城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担当上。

他们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的神圣使命。

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平时,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

中国军人顶着炮火洗礼,用血肉之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荣耀的奇迹。

他们勇往直前,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的血战南京、抗美援朝的战乱边境,还是维护边疆安全的各类冲突,都不畏困难、无私奉献,时刻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忠诚奉献:誓死保家卫国忠诚奉献是中国军人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他们坚定不移地向党和人民效忠,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忠诚和力量献给国家。

无论是在久战沙场,还是在海阔天空,中国军人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度践行着他们对祖国的誓言。

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们恪守军人的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训练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和战斗力。

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敬业精神,时刻准备着为了保家卫国而献出自己的一切。

三、家国情怀:用热血书写英雄传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是他们爱国精神的终极体现。

他们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人的思念。

每一个前往战场的中国军人都深深体味着离别的辛酸和对家的思念,但他们为了家人的安全和国家的和平,义无反顾地上前线。

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披荆斩棘的英模,还是默默坚守的边关守卫者,中国军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篇篇英雄传。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努力践行着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四、弘扬爱国精神:培育优秀军人对于中国来说,爱国精神是国家的命脉。

如何进一步弘扬和培养爱国精神成为了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家国情怀》

2024届高考作文押题《家国情怀》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中国精神系列——家国情怀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青年演员罗海琼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由多个相关联的名句组合而成的材料作文。

第一句话“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是说国土被列强瓜分需要收复,为国家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句话谈的是“爱国”“奉献”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爱国”“奉献”),当国家有难时,或者为了国家利益,革命先驱敢于牺牲自己一切,这是此句的主要意思。

第二句话“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反映出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担当,从这句话可以提炼出“奉献”“责任”“担当”等关键词。

第三句话是青年演员罗海琼在接受《华商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当时记者问罗海琼:你现在很幸福吧?你对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罗海琼回答道:是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心里很满足。

每个人幸福的标准都不一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这句话,表达了青年一代的幸福观和人生追求,他们追求的是“简单平凡”,关注的是“亲情”的温馨幸福。

可以提取“平凡”“家庭”“亲情”等关键词。

第二步,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寻找契合点;这三个句子,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内在联系。

三句话,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人生追求。

秋瑾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牺牲时年仅32岁。

她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人生追求是“为国献身”。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精忠报国家国情怀作文素材七篇

精忠报国家国情怀作文素材七篇

精忠报国家国情怀作文素材七篇关于精忠报国家国情怀作文素材七篇在个人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应该都接触过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精忠报国家国情怀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精忠报国家国情怀作文素材(精选篇1)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少年强则中国强。

身为祖国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后继者,其身不正,则如何?山河飘絮,因而当今学子应以辨别是非,知荣明耻,求知修身为本务。

吾辈当怀爱国之心,以报国为己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显岳飞报国之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明林则徐尽忠之心,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陆游爱国之情。

忧国者在,国在;爱国者亡,国灭。

纵观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奋斗,更有甚者为国捐躯。

众志成城,筑起泱泱大国的风采,这是血的洗礼,是真理的展现,是奋斗的成果,不是旦夕间便可成就的。

鲁迅有言我以我血荐轩辕,这种精神是能撼天动地的。

当我们为中国的深厚文化而感到骄傲时,当我们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而感到自豪时,我们是一个接受者,接受着辉煌祖国所带给我们的优越感。

但我们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接受者,我们应该付出,应该成为一个为国的付出者。

但是,请问,我们为我们的祖国做了什么?我们能否让明天的祖国骄傲?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我们还需要时间,我们在小心地彳亍而行,摸索着前进的方向。

爱国不是口号,爱国是一个信念,是精神上的动力,需要我们付诸于行动。

爱国,无需我们受榜棰缧绁,幽于圜墙之苦。

吾辈当清醒,非淈其泥而扬其波,对于事务应有正确的判断。

爱国,只是一个纯净清醒的认识。

相信,并且一直努力着,铭记着。

我坚信,没有爱国之心的理想只不过是黄梁一梦,没有爱国之心的蓝图只不过是一张破乱的废纸,没有爱国之心的立志只不过是一个谎言。

今天的学习,不只是为了你的就业,是将来能为我们的祖国多做一份贡献,让祖国以你为荣。

学习,小则关乎未来,大则关乎国家发展。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似乎一切都在快速变化和融合。

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中,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这是我们立身养德的基础,也是我们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精神支柱。

一、什么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感情、责任担当和精神寄托。

它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精神信仰。

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文化和民族的紧密联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1.强化国家认同:家国情怀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国家认同感,激发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2.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

弘扬家国情怀,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培育公民道德:家国情怀强调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与担当,有助于在家庭和社会中培育高尚的公民道德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如何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1.深入学习历史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理解家国情怀的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

2.培养家国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培养家国情感。

例如: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感受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激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助于加强民族认同,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总之,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我们立身养德的基础。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秉持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信仰,不断学习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家国情怀——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家国情怀——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家国情怀——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努力生活是每个人的责任,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因为我们的祖国辽阔而强大,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并成长。

我在大脑发育和精神成长上的诸多经历与这一宏大的主题紧密相连。

首先,我要提到我的家人。

我的父母都是从农村来的,他们为了生计和家人努力工作了几十年。

虽然他们没有功名利禄,但他们仍然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做到了最好。

我们家庭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并且也知道要为他们为我们自己努力。

我小时候并没有很有优势,但我有一个有爱和信仰的家庭,这对我的长大成熟和自我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在家庭中被关爱和鼓励的过程,也在我步入大学及后来的事业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在大学里读了四年的经济学,这四年里我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这个过程中,我从商业理论并得到实践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然而,在学习期间我也面临了很多困难,包括一个变换了课程的学年和在我的领域内遇到了太多的竞争。

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通过坚持努力和勇气,我最终克服了困难。

然后是毕业后追逐的梦想——创业。

我的团队和我创建了一家公司,致力于研究新技术。

创业在中国很难,因为这里有大大小小的障碍,包括政治方面的诸多限制。

然而,我们一直相信,只要不屈服的努力和不断的进步,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我们最终积累了大量的资源,获得了不少经验并得到了一些基金的支持。

我们的公司现在研发了一些真正有用的解决方法,并在一些特定的市场上表现良好。

除了成功的创业,还有一件我最近做的一件事,证明了我的家国情怀和与乡亲和谐共处的决心。

在我家乡附近,当地的村民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了压迫,事情非常严重。

当我回到家乡并看到了这种情况时,我觉得必须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我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并与我的同伴一起联络了很多人,最终我们帮助了当地居民。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学到了救助他人的经验和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我们更加了解到自己是谁和需要做什么。

我的日常生活中,家国情怀已经渗透了到我的每个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中国精神的体现与传承

中国精神的体现与传承

中国精神的体现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中国精神则是这一文化传统的核心和灵魂。

中国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品德和世界观,代表着中国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精神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生活态度。

它的传承和发扬,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精神的体现之一是崇尚和平。

中国历史上,和平一直是人民的愿望和国家的追求。

尽管中国曾经历无数的战争和动荡,但和平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强调和谐共处和友好合作,这种和平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强调“和为贵”,弘扬礼义和人伦,提倡建立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的和平精神不仅贯穿于国际关系中,也指导着国内社会的发展。

中国精神的体现之二是家国情怀。

家庭和国家的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紧密,中国人民对家庭、亲人和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

家国情怀表现在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上。

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庆祝和传承这些节日,中国人保持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家国的归属感。

中国精神的体现之三是劳动精神。

劳动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国精神的体现之一。

中国人民从古至今一直以勤劳、朴素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投入到各种劳动中。

劳动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真和热情上,也表现在对知识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上。

中国人民对于勤劳和创造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坚持,这种劳动精神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人民的责任与使命。

只有通过传承,中国精神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承不仅包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也包括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培养和教育。

中国的教育体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精神,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精神的价值。

家国情怀(8篇)

家国情怀(8篇)

家国情怀(8篇)祖国的文化我们深知,在世界上有着高不可攀的地位。

中国经济的飞黄腾达,使许多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动力和热情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掀起了风靡全球的“中文热”。

而中国人呢,麻木地敲击着手机和键盘,真正拿起笔来写字什么也不会写,尤其是作为中学生,我们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人、接班人,把自己的母语学好,是作为一个中学生、中国人的根本要求。

历史总会按照规律前行,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人类主宰着一切。

而人类的素质是一代代上升的,对于爱国的热忱也应一代代上涨。

我们应铭记祖国被侵略的历史,铭记那时的硝烟战火,更应铭记为国献身的先烈们,是他们,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

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紧紧拥抱着国家富强的梦想,呕心沥血,让炎黄子孙的血液如同黄河浪涛般响彻世界。

中国的声音,在华夏土地上响彻上下五千年,在召唤中华儿女团结的五星红旗下,嵌入龙的灵魂,传承龙的精神。

将爱国进行到底,让中国梦在春雨与阳光中如同嫩笋一般破土而出,结出圆梦的香甜。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岁的生日。

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无不为她的生日感到欢喜;我们无不为她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

同时,这些成就都应该归于爱国人士。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并谨记:爱国情怀不该丢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就义诗》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过若松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立春日感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其一》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林安邸》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记南征诸将》1、国在心在,国强心强。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民族的根基。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它强调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一、家1.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认为“家和万事兴”,即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先有一个良好的家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孝敬父母被视为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之一。

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关于婚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规范。

2. 家庭责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们应该承担起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等责任。

这种责任感不仅仅限于亲属关系上,在社会上也同样存在着。

二、国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爱国的故事和典籍,例如《孟子》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被视为一个人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2. 社会责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

这种社会责任感不仅仅限于自己所在的小区或城市,而是涵盖整个国家和民族。

每个人都应该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世界1. 世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阔的世界观念。

早在古代,中国就与外部世界保持着交流和贸易。

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形成了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态度。

2. 和平与友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平与友谊也是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和平使者和外交家,例如郑和、玄奘等。

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和平与友谊的重视。

四、现代社会中的家国情怀1. 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它。

例如,在家庭观念方面,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

2. 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精神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精神是一个很宏大的一个命题,我们有无数部鸿篇巨著来从各个方面来阐述它,却好像总也阐述不完,因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信仰经过五千年历史的积淀酝酿实在已经得无比浩大了。

我们可以讲中国人的礼仪、中国人的义、中国的纲常、中国人的宇宙观、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等等,中国精神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要想一一赘述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即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来表达我的一点理解。

当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一篇小论文实在是很难讲清楚,因此由于我的知识浅薄可能会阐述不清,这一点还请老师见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孟子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也可以看作是儒家传统知识分子遵从的信条。

它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可见早在孟子之前我们中国人就已树立起这一家国情怀。

所谓修身,就是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君子之道,行为光明磊落,无愧于良心。

而齐家是指要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效仿学习的样板。

(中国古代宗族意识强,每族有一族长,有很大的权威性)治国是指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

(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这是很古老而又朴素的一种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影响了后世无数中国人。

孟子还有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语出《孟子·尽心上·忘势》2它的含义是不得志时追求善,得志时推广善。

这里的善是指儒家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从孔子、曽子、孟子到董仲舒、朱熹等无数儒家门人他们毕生所追求的就是把儒家的思想体系传播出去,使每个中国人都按照儒家的价值观来为人处世,当然董仲舒成功地说服了汉武帝以儒道治国,后世的皇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需要董仲舒“天人感应”、“天地君亲师”那一套,因此可以说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多半个人格,所以说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很大程度上就是儒家的家国观念再糅合其他一些学说的内容,但儒家的内容毫无疑问是占主要地位的。

道家对于中国人家国观念也有一些影响,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

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或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为神化皇帝提出的“天子”,实际上就是融合了部分道家思想的儒道。

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
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从春秋战国时代起中国人保家卫国的观念就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灵魂深处。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3强大的齐国前来攻打弱小的鲁国,身为鲁国一个平头小老百姓的曹刿认为自己也应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出一点力,主动为鲁庄公出谋划策,巧妙的通过鼓声判断敌人虚实最后成功击退了齐国的侵略。

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叫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而不是士大夫或大儒学者的家国情怀是因为这是全体中国人所共有的所集体认同的一种国家集团理念,而不管他是肉食者还是小老百姓,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是大家的共同信念,所以我们讨论的是包括达官贵族、走卒贩夫、农夫乞者等全体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家族社会结构,所以,这个社会结构必然产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样举世无双的价值体系。

这个价值体系并非是孔子一个人的贡献,它是中华民族至少五千年来的大家族社会结构在解决利益分配、权力地位、弥合纷争等方面时应对种种问题而产生的种种对策后凝聚而成的必然结晶。

“在对于不同价值项的强调上,中国家族社会把“仁”放在首位,并且以之统帅其余的价值项。

而仁的本义是:1.人;2.爱。

仁就是人,就是爱。

所谓“博爱之谓仁”、“仁者爱人”、“仁者人也”。

因此,“以仁为本”其实就是“以人为本”或“以爱为本”的意思,这是真正的人本主义思想。

把仁爱作为治理一个国家的最高原
则,这不用说是最人道的原则。

不管统治者能否完全做到,但这无疑是最合理的最自然的原则。

这个原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家国政体中得到强调,恰恰是因为这个家国是一个家族构成的。

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扩大。

因此,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亲情之爱就演变或者说升华为整个大家族社会成员中的爱。

所以孔子呼吁大家族成员“泛爱众,而亲仁”,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4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中华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是魏国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肯定会灭掉魏国,这不是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相矛盾吗?首先春秋之前中国的周王朝已经是统一的王朝了,商鞅想要帮助秦一统天下是符合中国人大一统的观点的,而且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中国才是国,那时分裂的诸侯国更像是一个个邦。

中国人是指现在意义上的中国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商鞅帮助促进了现代中国的统一。

古代中国人区分华夏与夷狄,认为只有汉人才是中华正统,因此才有岳飞抗金保家卫国人人传颂,大唐破吐蕃的赫赫功绩,但经历了几千年的融合交流相处,原来被视为异族的一些少数民族已经和不少汉人杂居同化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了因此到了近现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变化,来自外国的威胁成为大家的共同矛盾。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不断遭受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了团结起来反击侵略建立民国以免亡国灭种,孙中山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走向了“五族共和”,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从此中国人有了新的定义即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进而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近代中国史可以说是一部用血泪写成的屈辱史,一代一代前人努力的探寻救亡图存的方法,李鸿章掀起洋务运动,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毛泽东传播星星之火。

无论他们成功与否这些都是他们为了使国家兴存所做出的艰苦努力,这是他们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中国人讲究宗族姻亲以此来区分归属,那么从我们整个地球村的高度来看,世界上有无数个民族,有美利坚民族、德意志民族、大和民族,而我们中华民族整体应该属于一个宗族,我们是一家人,中国是我们的国,而中华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国情怀用朴素的语言来讲应该是期望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再次强大起来,用生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
1《礼记·大学》
2《孟子·尽心上·忘势》
3《左传·庄公十年》
4《中国人的国家观和家国情怀》辜正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