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人均收入水平统计数据
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引言:2017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变化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程度,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不同维度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概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X万元,比上年增长了X%。
这一增速相较于上年的X%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具体到不同地区,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达到了X万元,而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仅为X万元。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从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X亿元,经济发展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就业形势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收入来源和水平。
2017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X万人,就业率稳定在X%左右。
就业人数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居民收入的增长,稳定的就业形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力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3.薪酬水平薪酬水平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我国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X元,比上年增长了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企业效益的改善以及政府对工资水平的调控等因素。
薪酬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4.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2017年,我国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2003年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

2003年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2003年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1.概述在2003年的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数据中,我们收集和分析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消费结构以及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等信息。
以下是具体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2.收入来源2.1 薪资收入根据统计数据,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薪资收入。
我们细分了薪资收入的行业来源,并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2.2 自营收入此外,城镇居民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自营业务。
我们分析了不同行业的自营收入情况,并比较了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
2.3 投资收入在城镇居民的总收入中,还有一部分来自投资收入,包括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投资领域。
我们研究了城镇居民的投资结构和收益水平。
3.消费结构3.1 食品消费我们分析了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情况,包括各类食品的年度消费额和消费比重。
3.2 住房消费住房是城镇居民最重要的消费领域之一,我们研究了不同城市的住房消费水平和住房购买能力。
3.3 交通消费交通消费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费用和私人交通费用,我们比较了不同城市的交通消费情况。
3.4 教育和医疗消费教育和医疗是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我们分析了城镇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情况。
4.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我们计算了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并比较了不同城市和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差异。
5.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详细的数据表格和图表,供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使用。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收入收入指城镇居民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薪资收入、自营收入、投资收入等。
6.2 消费消费指城镇居民在购买商品和使用服务时支出的经济资源。
6.3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总收入除以总人口数,用于衡量人均经济水平。
6.4 消费比重消费比重是指某一消费项目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用于评估不同消费领域的重要程度。
7.结束。
中国居民收入现状及展望

收入总量 角度来分析我 国居 民收 入现状 和给出政策建
议 盾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剖析 , 提 出提高居民收入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的根本手段 。 这不 仅是建设 和谐社 会 , 落实科 学发展观 的具体要求 , 也是
相比, 虽然我 国G P D 总量规模 巨大 , 是我 国人 均收入 但 水平 较低 ,要 达到发 达 国家的水 平还需 要 很长 时间 。 20 年 , 0 7 我国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 75 , 3 8元 是美 国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9 如果 中国保持过去十年城镇人 . %。 均实 际可支 配收入9 %的年均增速 , 0 . 2 则2 年后 , 国人 我 均可支配收入将是现在 的1倍。 4 假设 同期美国保持其过
开 始 一 直 下 滑 ,0 7 也 达 到 了历 年 最 低 点 ,仅 有 20 年 1. %( 49 见图2 。 比之下 , 7 )相 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占人均 GP D 的比重一直稳定在7 %左右 。 5 再 次 , 国际横 向 比较来 看 , 国的人 均收入还 是 从 我 很低 的 , 要赶上发达 国家还需要 很长时间 。与发达国家
中国居 民收
刘 丹鹤
一
王
洋
、
引言
我 国扩 大 内需特别 是消费 内需 以转变经济 增长模式 的
必然途径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 我国居 民收入在 总量上有非 常 显著 的增加 , 居民生活水平 大幅提 升。城镇家庭平均 每
人 可 支 配 收 入 从 17 年 的 3 3 元 上 涨 到 2 0 年 的 98 4. 4 07 17 5 1 , 3 8 . 元 后者是 前者 的4 倍 ; 8 0 农村 居 民家庭人 均年 总收入从 17 年的 11 9 上升到2 0 年 的5 9 . 元 , 98 5. 元 7 07 7 11 2 纯 收入从 136 3. 元上升到2 0 年 的4 6 元 , 08 7 1 上涨 约3 倍 。 5
中国人均收入调查报告

中国人均收入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人均收入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人均收入逐年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得益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进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有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就业,为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政府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创新成果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中国人均收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政府的努力下,中国的人均收入逐年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中国人均收入省份排名一览

中国人均收入省份排名一览中国人均收入省份排名一览中国人均收入省份排名一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6日,全国至少已有25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其中,上海、北京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568元、36047元,是目前仅有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大关的地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京沪超3万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在全国数据出炉后,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也相继公布。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0月26日,除了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山西、西藏外,其余25省份均已公布了当地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和财产性净收入。
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位居前两位的为上海和北京,其人均收入均突破3万元。
其中,上海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68元,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047元,这两地也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大关的地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8地区超全国水平在城镇居民收入方面,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这8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已公布数据的25个地区中,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39686元;北京排第二,为39142元;浙江位列第三,为33464元,这三地也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的地区。
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暂排在末位是甘肃省,仅为17638.5元。
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山东、辽宁、福建、海南、河北这10个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人均收入的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收入的世界排名一则微博给了一张图片,指出中国人均收入的世界排名从1960年到2010年逐年下降。
此微博经过诸多名人(如任总)的转发,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图片如下。
我不知该图片所谓的“人均收入”到底指的是什么,但不外乎有这么几个指标: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要知道人均量,就得先知道GDP、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总量。
国民收入是GDP减去物质损耗(Depreciation)——比如农业中土壤的损耗、工业中机器设备的折旧等等。
可支配收入则为国民收入扣除上缴税款和企业自留利润之后,再加上政府转移支付给个体的结果。
GDP总量易得,但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较难获得,特别当我们需要各个国家历年来的数据的时候。
为了代替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我用人均消费这一指标——即消费总量除以总人口。
人均消费反映了个体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务,是比较合理的个体福利指标。
在微观计量中,当家庭收入无法准确衡量时,也经常使用家庭消费作为替代。
我的数据来源于Penn World Table 6.3版本。
Penn World Table是进行国际宏观指标对比时常用的一套数据,包含了各个国家历年来的基本宏观数据。
该数据的构造方法、变量定义及准确可靠性在此不赘述,感兴趣的观众可以自己搜来看。
我选取了人均GDP和消费-GDP比率两个变量,并继而计算出人均消费。
所有的变量均为实际量,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下图为中国的人均GDP(蓝线)和人均消费(红线)历年来的国际排名。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两个指标的排名非常一致。
五十年代,排名为60名到80名。
三年灾害时期,排名猛跌到110名开外。
文革中后期,排名跌倒150名开外。
改革开放后,两个指标的排名大都逐年提升:人均GDP提升到2007年的第93名;人均消费提升得慢,在2007年时是第124名。
一句题外话,这也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消费所占比重萎缩的事实。
回到最开始那个排名,除了“2010年的第127名”与人均消费在2007年的排名类似之外,其他年份的排名均相差甚远。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七——2004年中国人均GDP1269美元,仍为中下收入国家水平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七——2004年中国人均GDP1269美元,仍为中下收入国家水平
佚名
【期刊名称】《统计教育》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公布的2004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前10位国家座次排定。
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加拿大、西班牙和韩国。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卢森堡、挪威、瑞士、丹麦、爱尔兰、冰岛、美国、瑞典、卡塔尔和日本分居世界前十位,中国居世界第112位。
【总页数】1页(P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2
【相关文献】
1.英国《银行家》杂志推出2001年度“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国大陆14家银行进入前一千,中国工商银行位居第七 [J],
2.去年找国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居世界第四位 [J],
3.IMF:中国去年GDP居世界第七人均收入仍为中下 [J],
4.中国人均GDP仍列世界百位之后 [J],
5.《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世界胃肠病学杂志》2004年度的影响因子分别位居1608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第14位和4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均收入等级划分表

中国人均收入等级划分表一、背景介绍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的等级划分对于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指的是人均收入较低的群体,他们的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
这些人群通常依靠农业生产或低技术劳动来维持生计,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三、中等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指的是人均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群体,他们的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等收入人群在中国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中等收入人群通常从事各类工作,包括蓝领工人、白领职员等。
四、高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指的是人均收入较高的群体,他们的收入水平远超过基本生活需求,并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
在中国,高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包括企业高管、专业人士、创业者等。
高收入人群通常从事高级职业或拥有高收入的资产。
五、超高收入人群超高收入人群指的是人均收入极高的群体,他们的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一般高收入人群,并拥有巨额财富。
在中国,超高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科技等行业,包括大企业家、投资者、高级管理人员等。
超高收入人群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本和资源,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六、不同收入等级的影响不同收入等级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低收入人群通常面临基本生活需求的压力,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资源相对匮乏。
中等收入人群相对稳定,生活条件较好,可以满足一定的消费需求。
高收入人群和超高收入人群享受较高的生活品质,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和社会资源。
七、政府的相关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收入分配公平和促进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农村扶贫工作、促进教育公平等,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年人均收入水平统计数据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 单位美元
年份 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GDP
1962 70 69.79
1963 70 73.69
1964 80 83.93
1965 100 97.47
1966 100 103.18
1967 100 95.50
1968 90 90.37
1969 100 98.89
1970 120 111.82
1971 120 117.18
1972 120 130.11
1973 140 155.08
1974 150 158.00
1975 170 175.87
1976 170 162.92
1977 180 182.68
1978 180 154.97
1979 180 182.28
1980 190 193.02
1981 200 195.31
1982 210 201.44
1983 230 223.25
1984 250 248.29
1985 290 291.77
1986 300 279.19
1987 290 249.41
1988 290 280.97
1989 290 307.49
1990 310 314.43
1991 340 329.75
1992 370 362.81
1993 410 373.80
1994 460 469.21
1995 530 604.23
1996 650 703.12
1997 750 774.47
1998 790 820.86
1999 840 864.73
2000 930 949.18
2001 1000 1041.64
2002 1100 1135.45
2003 1270 1273.64
2004 1500 1490.38
2005 1740 1715.03
2006 2010 2027.34
2007 2410 2566.43
2008 2940 3266.51
2009 3500 3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