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分析_金陵十二钗典型悲剧形象比较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1、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
他虽出身于声势显赫的封建大家族,却是个封建和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他鄙弃功名利禄,能够平等待人。
在他的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
2、林黛玉: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她率直却不鲁莽,做事谨慎。
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多愁善感及年少才高。
她内心敏感,情感脆弱。
3、薛宝钗:薛宝钗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
是大家闺秀的典型代表。
薛宝钗宽厚随和、豁达大度。
宝钗人缘好,才智高,才思敏捷,但却是典型的“女夫子”。
4、王熙凤: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她是个能说会道,又会见风使舵的人。
她敢想敢干,有谋略,有胆识,有魅力。
5、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
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解析

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解析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角色,每位女性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命运轨迹。
本文将对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进行解析,探讨她们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表达的寓意。
1. 宝玉: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他身世高贵、多情善良,个性温和谦和,对待感情投入而真挚。
他的命运曲折离奇,生活在红楼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最终遭受了家族的毁灭和悲剧性的命运。
宝玉的命运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无常。
2. 黛玉: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为知名的角色之一。
她聪明才智、敏感多情,内心充满了忧郁和矛盾。
黛玉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她深爱着宝玉却无法得到他的真心,最终病倒而死。
黛玉的命运暗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3. 妙玉:妙玉是一位性格豪爽、直率坚强的女子。
她不受礼教束缚,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生追求。
妙玉的命运也是悲剧性的,她曾经受到欺凌和虐待,最终离开了红楼并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妙玉的命运反映了对女性性格的限制与伤害。
4. 探春:探春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为理智和成熟的女子角色之一。
她深思熟虑、沉稳坚强,在面对困境时总能保持冷静。
探春的命运并不悲剧,她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嫁给了自己所爱的人。
探春的命运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5. 惜春:惜春是一位害羞内敛、温柔贤淑的女子。
她对待生活和感情时都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
惜春的命运并不起眼,她过着安稳的生活,嫁给了一个善良体贴的丈夫。
惜春的命运告诉人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是幸福的。
6. 袭人:袭人是金陵十二钗中身世最为卑微的女子,她勤劳贤慧,忠诚守信。
袭人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苦难,她曾经遭受欺凌和虐待,但最终得到了幸福和安宁。
袭人的命运体现了对善良人性的回报。
7. 晴雯:晴雯是金陵十二钗中命运最为悲惨的女子之一。
她聪明伶俐、敏感多疑,但也容易受到伤害。
晴雯的命运充满了挫折和苦痛,最终因病而死。
晴雯的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除了以上几位女子之外,金陵十二钗还包括紫鹃、宝琴、元春、迎春、探春、湘云等角色。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个别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个别人物形象分析展开全文《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个别人物形象分析小组成员:组长:丁悦组员:王惠张丹杨亦馨周文逸吴萍张朦晓成琳许铃研究背景《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荡气回肠的爱情,跌宕起伏的情节,性格各异的人物,吸引了许多的热爱甚至终生研读。
前辈们花了一生的心血,对红楼进行深入分析。
他们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身世遭遇分析他们的个性及个性对命运的影响,同时一些人物的言行挖掘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状况。
他们对红楼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大师们精辟的观点的基础上对红楼中的一些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作出了些研究。
我们主要研究了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物的各自背景,身世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对红楼做了一个总结,概括。
研究目的我们研究红楼,是希望在使自己更加了解红楼,了解古典文化,了解封建社会的腐败落后,同时也让大家更加关注红楼,学习红楼,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学会客观评价事物,学会访谈,学会查找资料,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撰写论文报告,最主要是学会合作,培养默契。
研究论文(一)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红楼梦》中赚人眼泪最多的就是林黛玉了,字《红楼梦》问世以来,林黛玉以她轻灵清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特征,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
的确,在她身上,凝聚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寄托。
因此在阅读小说原著的时候,她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时时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封建礼教的束缚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甚为有限。
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环境,显得清高。
她从不去劝宝玉追求功利,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在大观园中,自然得不到好人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直与锋芒去抵御、抵抗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但她的心是光明的。
金陵十二钗判词和人物性格简析

金陵十二钗判词和人物性格简析一、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的一生都只为一个“心”字,一个“情”字。
她在湘云打趣她跟唱戏的伶人眉眼相似时,会冷笑着使性子拌嘴,她偷偷地看《西厢记》、《牡丹亭》那些闺阁小姐不会沾染的书。
黛玉是随性的,多情的。
敏感多情的人总会忘记,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放在心里,并不所有的细节都值得回忆珍藏。
一颗七巧玲珑心需得配上二两的“难得糊涂”,才得妥帖。
把心放宽,有时候在乎得太多,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折磨。
心若计较,处处都是荆棘;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二、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那个时代的大家闺秀大抵都像宝钗一样,沉稳、克制,你从她们身上绝挑不出一点错处。
林妹妹的一生为心,宝姐姐的一生为礼。
不符合大家闺秀身份的事她一样都不会做,她察言观色,记下每一个人的喜好,充当家庭的润滑剂。
宝钗用所谓的礼教为自己划了一个圈,从此不敢越雷池一步,林妹妹的是汩汩的泉水,宝姐姐的心则是幽深的湖,表面不起波澜。
三、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在《红楼梦》中出场次数并不多,第一次出场便是大观园内省亲的大场面。
面对大观园中鲜花着锦的热闹景象,元春认为贾家树大招风,烈火烹油易引大祸。
对亲人的担心与对自由的渴望炙烤着元春的心,对家族的挂心使其不得不在皇宫之内过活,而对自由的渴望又让其对这个吃人之地厌恶非常。
两面炙烤内心煎熬,对于元春而讲,魂归大梦大概是最好的结局。
四、贾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看三姑娘平日做派,大概是瞧不出这是个姨娘出的庶女。
“玫瑰花”的浑名用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又香又甜,却带着刺。
探春真真是《红楼梦》中的“新女性”,既有才性又有气性。
打王善保家那一巴掌令人叫好!曹公将其远嫁,大抵也是存了偏爱之心。
对着阴影哀叹的人,恰恰忘记了自己正背向光明。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篇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林黛玉]她冰雪聪明,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曾因为宝玉的丫头误了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词》;她为了爱情柔肠寸断,泪终不干。
1.有才 2.聪明 3.痴情【薛宝钗]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
她恪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稳重大方,八面玲珑。
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随和,大度;有才华;冷、无情,但“任是无情也动人”。
[贾宝玉]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
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逆臣”。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
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
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四、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她1.容貌俊美,性格泼辣;2.精明能干,要强逞能;3权诈机变,心狠手辣;4.机智幽默,善于奉承;5.贪财好利,嫉妒成性;5.探春:独立,聪明能干,有远见。
她没有黛玉的细腻悲悯,宝钗的聪明伶俐,湘云的活泼开朗,但她有卓超的才华,过人的智慧,深刻的见解,高瞻远瞩的眼光。
六、迎春:贾迎春是贾赦与前妻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
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
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子群像

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女子群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家族,通过其各种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陵十二钗,她们是红楼梦中的女性群像,共同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和价值观念。
金陵十二钗中的每个女子都独具特色,不同的个性、背景和命运赋予了她们不同的价值认同和人生观。
让我们逐一分析她们的形象和角色。
1. 贾迎春贾迎春是贾府的寄养女儿,她是贾府姐妹中最年轻也最活泼可爱的。
尽管她只是一个寄养女儿,但她始终保持着善良和纯真的天性。
她的形象代表了红楼梦中活泼开朗的一面,也体现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 贾探春贾探春是贾府姐妹中最有才情的一个,在诗词文学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
她敏感、聪明,对人生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
贾探春的形象突出了女性的智慧和独立精神,在男权社会中展现了女性的自主意识。
3.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府上晴雯的表妹,她是贾府姐妹中最为贤淑温和的人。
薛宝钗以她的美丽和贞洁著称,她忍辱负重,对感情持有谨慎和理智的态度。
薛宝钗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贞石和忍让,同时也凸显了她的智慧和内涵。
4.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复杂的一个角色,她是作者曹雪芹笔下最受关注的人物。
黛玉是个才女,聪明伶俐,但也极其敏感脆弱。
她是红楼梦中的反叛者,不愿墨守成规。
她敢于表达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代表了一种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然而,也正因为她的敏感和矛盾,使她陷入了悲剧的命运。
5. 姚黛玉姚黛玉是林黛玉的形象变奏,她是平民女子,不同于红楼梦中的贵族女子。
姚黛玉形象鲜活地展示了平民女子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到的压迫。
她聪明勤劳,善良坚强,与富贵圈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 赵姨娘赵姨娘是贾府的重要角色,她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机智的人。
她在贾府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护短一派中的重要人物。
赵姨娘用她的智慧和手腕维护贾府的利益,同时也为贾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 贾母贾母是贾府的主要女性,她是一个充满母性和慈爱的人。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篇11、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
林黛玉泪尽而逝。
2、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金陵十二钗深度解读

金陵十二钗深度解读《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缺陷,让人们从中汲取到了深刻的思想启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陵十二钗,通过她们的形象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角色形象的挖掘和描绘。
下面我们就对这12个角色的性格、命运进行深度解读。
第一钗: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被描述为美貌绝伦,才情出众,却也情感多变,性格复杂。
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被父母抛弃后,与表兄弟林宝玉相依为命。
林黛玉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子,对感情极其敏感,因此难免受到伤害。
她与宝玉的爱情错综复杂,最终憔悴而死。
林黛玉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第二钗: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是荣府的公子,也是林黛玉的表兄弟。
他本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但因为家族命运,他的性格逐渐变得成熟和内敛。
他心思细腻,对爱情充满执着,最终却未能与心爱之人在一起,最终也落得憔悴而死的结局。
贾宝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社会富贵子弟对命运无能为力的束缚。
第三钗: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冷静、理智的女子,这一点与林黛玉的形象截然不同。
她有很高的道德观,明辨是非,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一种婚姻,而非林黛玉那样的纯粹爱情。
她最终成为荣府的主人,也证明了她的理智和能力。
薛宝钗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能动性和主人公形象。
第四钗:王熙凤王熙凤是一个极其精明的女子,性格狡猾、心机深沉,喜欢掌控一切。
虽然她在家庭和社会上都拥有很高的地位,但她的内心却始终充满了空虚和苦闷。
她的最终下场也不是很令人满意。
王熙凤的形象表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缺乏自由掌控命运的现实。
第五钗:贾探春贾探春是一个深情、善感的女子,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在情感方面表现得非常坚定,但对身份和地位的重视也不亚于薛宝钗。
她也是邢夫人的亲生女儿,但被丢弃在荒野上。
贾探春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无常和缺乏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分析——金陵十二钗典型悲剧形象比较分析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内容摘要:《红楼梦》继承民族小说艺术技巧的优秀成果,将女性形象的传统发挥到极致。
小说浓墨重彩的描绘了许多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几千年来一直处于深闺的不谙世事的女子所罕有的才情,以及她们所经历的坎坷遭遇。
本文通过十二金钗中的几个典型悲剧的女性形象,在时代、家庭和受教育的背景来讨论其人格的形成,并透过大观园中红楼女儿的经历和所处地位,以及通过展示她们有声有色的真实的内心生活来探索个中悲剧的意义。
关键词:金陵十二钗时代背景命运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emale characterimage analysis- jinling twelve stock typical tragedy imagecomparative analysisAbstract:"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heriting national novel artistic skill of excellent achievements, the female image of the traditional develops acm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twelve gold hair pin several typical tragedy image of women, in age, family and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to discuss the 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through the grand view garden in daughter by the experiences and position, and through the show they sound colored true inner lif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gedy.Key words: Twelve jinling hairpin era background fate a dream of red mansion目录一、痴心丫头与二木头 (1)(一)香菱的人物形象 (2)(二)贾迎春的人物形象 (3)二、水中月和镜中花 (4)(一)金玉良缘薛宝钗 (4)(二)木石前盟林黛玉 (6)三、机关散尽太聪明与才智精明志智高 (8)(一)生前心已碎王熙凤 (8)(二)瑶池仙品贾探春 (10)参考文献: (12)引言《红楼梦》中生活的是一群有着鲜明个性的美的女性形象,她们风姿绰约,无以类比,各自都怀揣了一段令人捉摸的身世秘密。
比干裙钗,巧笑美目,风流文采,争奇斗艳。
“金陵十二钗”多数都是才情并茂,出类拔萃的。
可“一目十行”的林黛玉;怀有“中兴”之志却不幸身为庶出的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
南省人称“辣子”的王熙凤,做了不少谋财害命的事,但也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还有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人皆言黛玉所不及的薛宝钗。
各女子娇艳绚烂却也命里注定悲剧,宝、黛悲剧历来凝集了众家之说,本文固然也要陈述观点,但同时不见经传的香菱和贾迎春身上折射出来的大家庭的悲剧也同样值得人深思。
悲剧是具有永恒意义的,本文试以在怀金悼玉的主调中,透过对贾迎春、香菱、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这六个女人的形象分析和背景分析结合人物判词来对她们的命运进行追踪解读。
一、“痴丫头”与“二木头”(一)香菱的人物形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①“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
“两地生孤木”:拆字法,两个“土”字,加一个“木”字,是“桂”字,寓夏金桂。
后两句判词言香菱的结局当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在万紫千红、四溢芳香的大观园,曹雪芹不仅用“一把心酸泪”培植出牡丹花和绛珠草这样的名花异草,同时也灌溉着一朵朴素别致、暗香浮动的菱花香菱。
香菱位列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是大观园中一个命运变化莫测的女子宿命。
香菱本是苏州阊门外户甄隐士的独生女,“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
父母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
英莲生得粉妆玉砌,十分可爱,眉心中有个米粒大小的胭脂胎记,更显得俊俏标致。
因此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但是香菱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就借癞僧之口说出了香菱悲惨的命运:“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①“有命无运”正是对香菱一生最为贴切的形容。
在元宵之夜,“甄士隐命家人霍启(祸起)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应要小便,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
待他小解完来抱时,哪有香菱的踪影?”②从此香菱如石沉大海般音信渺茫,父母也因为她的失踪双双卧病。
祸不单行,隔壁葫芦庙里失火,甄家受了池鱼之殃,家财荡尽…..。
这一情节,正应“累及爹娘”的判词。
香菱幼年被拐的经历对她的一生又莫大的影响,虽然作品中对这些经历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但香菱小时候跟着拐子悲惨生活我们还是可想而知的。
当她与拐子租住在葫芦庙家时,凭着眉心的那一点朱砂痣,葫芦僧依稀认出她是当年的英莲,渐渐盘问诱导她的身世,她也只说“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
在拐子喝醉时她却庆幸自己可以嫁给冯渊,公然自叹“我今日罪孽可满了”。
嫁给冯公子后,“必不以丫鬟相看。
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可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薛蟠从中作梗,冯公子被打死,就这样,香菱又一次被命运抛入火坑。
香菱以妾的身份跟随薛蟠进京,但她并没有获得薛姨妈的承认,又没有给薛家生下一男半女的子嗣后代,因此并不受薛家上下的重视。
只有薛宝钗同情她可怜她,亲自给她取了“香菱”这个清新高雅的名字,又将她引进了大观园中,跟黛玉诸人学诗,度过了香菱一生中短暂的幸福时光。
就在香菱被大观园的姊妹们认可时,薛蟠却和“桂花夏家”的小姐夏金桂成婚。
夏金桂利用香菱的天真,成功的将“香菱”变成可以任意欺凌的“秋菱”,可惜香菱对此毫无察觉,从不提防,“傻气”十足。
《红楼梦》第五回出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对香菱的一生有这样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③根据脂砚斋的评论,我们知道“两地”即两个“土”字,合起来是一个“圭”,加上“孤木”就是夏金桂的“桂”字,所以在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有命无运”的香菱是被夏金桂主仆折磨虐待而死的。
①曹雪芹:《红楼梦》,长春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7页。
②曹雪芹:《红楼梦》,长春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8页。
在经过拐子摧残后的香菱已经完全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勇气和渴望,成为一个麻木怯懦的人。
有人说过,痛苦的经历和心灵的创伤是一种财富,能使人变得更加坚强勇敢。
但是在香菱身上,自始自终未能看到其“抗争”的一面,甚至连“怨言”都不曾有。
香菱只是一个内心空白的女性,在她短短一生中,她将自我的全部价值投入到识字学诗中,对身边的事情不闻不问,除了诗之外,似乎没有过任何追求,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香菱从来都没有主动过。
当厄运来临时,她也只有麻木的坐以待毙。
(二)贾迎春的人物形象“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①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
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
“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
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
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
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与“痴丫头”同样缺乏反抗,逆来顺受的“二木头”---贾迎春。
贾迎春是贾赦与其妾所生的女儿,贾琏的妹妹,在贾家姐妹中排行老二。
她生的很美,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虽为荣国府千金,但尊贵的身份并没有带给她任何欢乐。
父亲贾赦纵情淫乐,对她漠不关心,生母早亡,哥哥贾琏与嫂嫂凤姐一个只顾寻欢作乐,一个只顾盘剥利己,再加上自己庶出,继母邢夫人自私狭隘,也无过人的才智,成为大观园里无人关注的对象。
在《七十三回》中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乳母拿去赌钱输掉,她置若罔闻,不予追究。
丫头设法替她追回,她却说:“罢,罢,罢,省些事来,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
”②侍女绣桔看不过去了,忿忿地说:“姑娘怎这么软弱,都要省起事来,将来连姑娘还骗了去呢。
”③绣桔和迎春祖母的儿媳争理,王柱儿媳妇却叫嚣迎春和下人要钱。
众人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迎春见劝止之时,①曹雪芹:《红楼梦》,长春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37页。
②曹雪芹:《红楼梦》,长春人民出版社,2011版,第554页。
索性听之任之,“自拿一本《太上感应集》看”,“若有不闻之状”。
表面上的与世无争,实际上是她内心的怯懦,缺乏勇气。
最终的结局也如判词里写的“金桂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痴丫头”和“二木头”不同的出生背景,却有着相同的逆来顺受和麻木不仁。
同样缺乏安全感的两个人,对她们而言,最安全的安全感,就是停留在已经习惯的不安全当中。
她们的自我价值更像是随波逐流的浮萍,有着超然物外的性格,却没有超然物外的社会环境与之相适合。
迎春和香菱二人如果在一个风平浪静,碧海无波的环境下,宽以待人,与世无争的性格,可以让她们乐天知命,平庸而快乐地过一辈子。
但是在封建社男尊女卑的环境下,二人共同的结局正如王夫人所说的“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的惨死。
香菱和迎春都是那个时代,所有无力反抗,以及不知反抗的弱者的缩影,她们的悲剧,固然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社会黑暗”的烙印,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们的性格中本身潜藏着的懦弱、被动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铸就了她们悲剧的因素。
二、“水中月”与“镜中花”“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①“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一)金玉良缘薛宝钗《红楼梦》中的女性对传统的妇德有着自觉的维护。
有人说:“十二金钗里没有一个三从四德的女子,这是不合理的。
十二金钗固然是按照“才德美”新型品评模式塑造的新型女性,在女性的才与美上,都有比较觉醒的追求。
但他们从未否认过传统妇德。
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薛宝钗,薛宝钗是自觉回归传统妇德的。
护官符有句“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是采办杂粮的“皇商”,因此,他们与贾家那种传统贵族式官僚世家不同,尤其是大异于林黛玉那种已经破落的中等官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