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各种护理缺陷

合集下载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毒素。

在进行血透治疗时,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挑战和风险。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不安全因素:1. 感染风险:在血透过程中,患者存在着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血管通路置入和接触透析器的过程中。

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流程不当会增加感染发生的几率。

2. 血液透析器故障:血液透析器是血透治疗的重要设备,如果血透器发生故障,比如渗透,漏血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3. 静脉通路问题:在进行血液透析时,由于静脉通路的不畅通或者存在堵塞等问题,可能导致血液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受阻。

4. 过滤不足:血透过程中,如果透析液的过滤不足,患者体内的废物清除不彻底,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5. 血压控制不当:在血透过程中,患者血压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低血压,甚至是休克等危险情况。

二、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血管通路置入前和接触透析器时,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2. 定期检查血液透析器:护士需要定期检查血液透析器的性能和状态,确保它的正常运作,预防器械故障的发生。

3. 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的静脉通路,确保它的顺畅和通畅,及时解决通路问题,保证血透过程的进行。

4. 严格执行透析液净化:护士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透析液的净化过程,确保透析液的质量和过滤效果。

5. 注意血压监测和调节: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随时监测和调节,避免血压过低或过高,确保血液循环的稳定。

在血透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给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确保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得到安全而有效的治疗。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血液透析室是治疗肾脏疾病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而晚班透析护理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晚班透析护理的安全。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安全隐患1. 肾功能衰竭患者特殊情况:晚班透析护理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特殊情况,如血压波动、排尿障碍等。

这些特殊情况可能会对患者的透析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

2. 设备故障:晚班透析护理中,由于人员较少、设备使用时间较长,设备故障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行透析治疗,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3. 药物管理不当:晚班透析护理中,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环境较为复杂,护士在药物管理上可能存在疏忽的情况。

药物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用药过量或者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4. 患者情绪波动:晚班透析护理中,由于患者通常处于疲劳状态,情绪波动的情况也相对较为常见。

一旦患者情绪波动严重,可能会带来治疗效果下降等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强化患者评估:晚班透析护理中,护士应当加强患者的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以及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细致观察。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2. 设备定期检查:晚班透析护理中,护士应当加强对透析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并且,护士还应当掌握一定的设备维修技能,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3. 加强药物管理:晚班透析护理中,护士应当加强药物管理工作,不仅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还要认真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用药过量等情况。

4. 建立溃逃机制:晚班透析护理中,护士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一旦发现患者情绪波动严重,应当及时与医生和其他护士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患者情绪。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20例发生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患者进行分析,对护理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护理人员缺乏经验、护理工作缺乏规范性、护理评价及观察不到位等因素是导致护理缺陷发生的重要原因。

结论:根据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相关因素;措施血液透析是临床中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

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通过透析仪器采用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等方法将血液引流至体外,将体内代谢废物清除,促使体内酸碱和电解质平衡,从而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清除,实现血液的净化[1]。

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期间,患者自身因素和护理相关操作均会对透析治疗产生影响,导致多种护理缺陷发生,所以本研究收集部分患者治疗,对护理期间导致缺陷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20例发生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患者进行分析,最低年龄34岁,最高年龄66岁,平均(45.69±4.32)岁。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详细分析导致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n(%)为研究中计数资料,(x±s)为研究中计量资料,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统计,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完成,记录相关数据后,对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果若有显著差异,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导致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详情见表1。

表1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分析(n/%)因素护理缺陷占比840.0护理前未详细观察和风险评估护理人员缺乏经验525.0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420.0了解不足护理工作不规范210.0护理过程中注意力不1 5.0集中3讨论血液透析是临床中针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常见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半透膜将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以此促进体内电解质和代谢废物排出体位,促进患者体液循环得到改善,维持电解质平衡。

血液透析风险的防控措施 (2)【精选文档】

血液透析风险的防控措施 (2)【精选文档】

血液透析风险的防控措施一、失衡综合征发生原因:1)血液中的溶质浓度急速下降,而脑细胞、脑组织中血脑屏障未能及时清除,使血液和脑组织间产生渗透压差,大部分水分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水肿或脑脊液压力增高。

2)脑缺氧。

3)低钠透析和无糖透析,患者产生低血糖、低钠血症,造成血液和脑脊液间的溶质浓度差。

防控措施:1)首次透析患者:避免短时间内快速清除大量溶质。

首次透析血清尿素氮下降控制在30%—40%以内。

建议采用低效透析方法,包括减慢血流速度、缩短每次透析时间(每次透析时间控制在2—3小时内)应用面积小的透析器等。

2)维持性透析患者:采用钠浓度曲线透析液序贯透析可降低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

另外,规律和充分透析,增加透析频率、缩短每次透析的时间等。

二、血液透析发生高血压发生原因:1)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紧张的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2)失衡综合症、硬水综合症。

3)水分超滤不足,每次透析结束没有达到目标体重。

4)降压药在透析过程中被透出。

5)肾素依赖型高血压.6)透析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防控措施:1)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量,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控制在1kg/d以内,盐的摄入量应小于2g/d,同时进行充分透析.2)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

3)加强宣教,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在透析间期能做到定时测量血压,按时服用药物;同时注意休息,戒烟戒酒。

4)改变透析方式,对特别严重者应中止透析。

三、心力衰竭发生原因:1)动静脉流量过大.2)醋酸盐透析液对心血管产生不良影响.3)饮食中水、钠控制不严,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每次透析水分超滤不足未达到干体重或透析液中钠浓度过高.4)透析不充分;低蛋白血症;透析低氧血症。

5)大量、快速输液、输血使循环血量增加过快。

6)合并心脏器质性病变或有严重的贫血。

防控措施:1)低蛋白血症患者,在透析说可给予补充白蛋白,保证充分的超滤水分。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应对措施。

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在2019年10月开展本次实验,在2020年11月结束本次实验,共计88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

通过随机编号结构的奇偶性确定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通过基础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护理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出现情况、护理认可度进行分析及对比。

结果:导致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护理制度不完善、护患沟通不及时等;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出现概率下降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组间数据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实验组患者护理认可度提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组间数据差异较为凸显,(p<0.05)。

结论: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导致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主要因素,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加以应对,降低护理缺陷出现概率,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相关因素;应对措施前言:现阶段,临床上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多是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血液透析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护理工作的影响,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能够避免护理缺陷的出现,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

因此,对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应对措施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共计88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参与其中,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象为88例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实验开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0年11月。

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编号分别为奇数与偶数,对照组患者年龄上至65岁,年龄最小值为21岁,中间值为(40.3±1.5)岁,23:21为男女比,实验组患者年龄上至66岁,年龄最小值为21岁,中间值为(40.4±1.6)岁,24:20为男女比。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方法:以我院从2014年4月1日至今发生的36例血液透析护理缺陷为研究对象,从护理缺陷的分类、时间、发生原因和与护士关系等方面,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护理缺陷的分类中,透析过程中失血及坠床患者20例,合占55.6%;在36例血液透析护理缺陷中,其中上机环节为12例(33.3%),透析过程中为18例(50.0%),透析治疗结束后为6例(16.7%)。

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为:透析时的评估和观察不细致;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力。

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失血与跌倒为主要的护理缺陷,比较容易发生在入科2年内的护士当班时,以及透析的过程中。

完善与落实护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等是避免血液透析出现护理缺陷的主要措施,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透析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原因分析;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服务、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纠纷和事故等问题始终存在,从而形成护理缺陷,这对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造成了阻碍。

本文以我院在2014年4月1日至今发生的36例血液透析护理缺陷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4年4月1日至今发生的36例血液透析护理缺陷为研究对象,其中涉及护理人员5名,其中N2层级3人,N3层级1人 N4层级1人。

纳入标准为:①透析过程中失血:透析时失血量>5mL,其原因主要为拔针后的按压不当、内瘘的穿刺部位出现渗血和凝血等;②跌倒:身体失去平衡,触及地面或者其他物体,主要指在透析室中和透析结束后出现的跌倒事件;③血肿:静脉穿刺与动静脉的内瘘周围出现直径为5~10cm的肿胀,在24h后仍未消退;④其它原因:如机器故障的处理不当、透析器的使用错误和参数设置出现错误等。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探讨及对策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探讨及对策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探讨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工作风险大,容易发生意外,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1 临床资料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有血透机27台,床边连续性血透机一台,血液灌流机一台,固定病人数200余例,每月透析次数达2000余人次,因此每周一到周六均为三班透析,同时周日还有一批早班病人。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总人数18人,没有专职工程师,主管护师6名,护师2名,护士10名,其中有2名是2008年毕业的未注册护士。

在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的病人最大为86岁,最长透析史为18年。

有各种疾病并发尿毒症的:最多的数原发性肾脏疾病,有糖尿病双目失明的,有红斑狼疮的,有恶性肿瘤转移等并发尿毒症的,有高血压性肾病的,这些病人情况很差,有些病人都需要靠轮椅维持生活。

2 影响血液净化中心不安全的因素2.1 人员因素我们血透室共有护士18名,有2名主管护师有7年以上专科工作经验,另外4名主管护师专科工作经验在4年左右,其余护士均为近两年由于血透病人的猛增新招进科的。

其中有2名未注册护士。

我们每周7天中,6天为三班。

每周透析次数接近500例次。

血液净化中心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是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由于年轻护士较多,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使病人的安全受到威胁。

如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并发症,甚至休克。

针对这一情况,病人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病人表现为头昏、打哈欠;有的表现为呕吐、腹痛,晕厥等,有经验的护士会及时做出判断,及时处理。

因此,血透室的人员结构和配备直接关系到护理的安全性。

2.2 技术因素血透室的护理工作是技术复杂,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要掌握各类血透机的操作,我们血透室没有设专职工程师,因此护士不仅要学会血透机的操作,还要学会机器常见报警及故障的处理。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患者,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实施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出现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患者,选取时段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区间内,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展开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

结果:经过回顾性分析,得出引起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包含护理人员观察和风险评估不到位、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护理人员知识缺乏、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护理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为护理人员观察和风险评估不到位,占36例,占比36.00%。

结论:针对临床引起出现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发生因素,对其予以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影响因素;应对措施前言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机器帮助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液体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然而,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护理缺陷,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1]。

血液透析也可能受到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等)和透析治疗因素(如透析时间、频率等)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确保血液透析的安全和有效。

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选取,就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实施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100例出现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患者,选取时段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其中男性共参与64例,女性共参与36例,年龄予以汇总显示在36~67岁为分布区间,所测得均值得出在(45.78±8.86)岁,血液透析时间在2-6年,其平均透析时间为(3.36±0.68)年。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均齐全完整;获得本医院相关部门的批准。

排除标准:对血液透析不耐受者;患者资料缺失;随时存在生命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血液净化治疗中常见护理缺陷[推荐]血液净化治疗中常见护理缺陷:这些归纳总结的教训基本都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没有进行查对,工作认真度不够,大家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杜绝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望大家引以为戒1、动脉夹子未打开,误认为穿刺不成功,致重新穿刺;2、静脉夹子未打开,致高跨膜压,再次打开,未降低流量,致突然增加心脏负担。

3、透析液出入口、AB液接错;透析液浓度等未达到,未注满透析器即上机4、上机引血时预充盐水放完还未连接静脉,致血液丢失.5、下机边说边做,把静脉针当动脉针抜出,引起血液丢失.6、肝素端与空针连接不够紧密,致血液从肝素端漏出.7、HDF-online(金宝AK-200S)在红线没有感应到时打开了HDF,灌了很多水进入病人体内导致心衰8、病人在被子里面不小心把针拔了,血都滴到地上了9、插管的病人血路管与动静脉导管对接不好导致空气进入10、回血后导管的夹子没夹血涌到床上11、穿刺针的夹子夹歪了导致血流到床上12、动静脉针与血液管路连接不紧使血流出13、血液管路与透析器/滤过器/分离器/灌流器/吸附器等连接不紧14、输血、输液输完后未及时发现导致空气进入15、肝素注射器连接不牢固紧密,肝素泵缓慢推注,有肝素从注射器口沿注射器沿透析机流走,导致肝素量不足16、静脉壶到透析器部分的管路扭转或打折,误认为静脉端不畅17、上个透析的病人调整的温度、浓度,在下个病人透析时忘记调回。

18、停肝素时忘记夹住肝素端,导致空气进入。

19、给插管患者回血时,误将静脉端当动脉接上NS袋,一开泵,瞬间眼前出现一个"血袋",惊出一身冷汗.20、病人回血下机的时候,不知到是什么原因,空气都过了空气监测器,机器都没有报警,一般情况下机器都会报警,血泵自行停止,但是今天却没有(绝对按照操作流程操作的),由于几个病人同时下机,突然回头看到管路变白了,血泵还在转动,太可怕了,吓的我全身发软,不知道空气进去多少,还好病人没有什么反映,也许很少吧! 机器不是万能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一次操作完一个病人后再给下一个患者操作,另外机器必须定期效正保养,避免因机器原因导致的不良事故的发生.21、穿刺及拔针时无菌观念不强,引发静脉炎22、不论静脉还是动脉端,建议采取钮扣式或队列式的穿刺,使穿刺点有足够的时间修复,保护穿刺点,减少因重复穿刺引起假性血管瘤,及血管内壁增生。

23、新内瘘使用后按压不到位或叫病人自行按压导致穿刺口出血或形成手臂皮下血肿。

24、今天引血接到静脉针了,动脉针迅速肿胀,病人狂叫疼,不知因为胀,还是静脉引血的压力,迅速换了回来,但肿胀影响了流量,不是太好.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真是经历了才知道.25、水处理系统消毒。

储水桶及反渗水管路使用甲醛消毒后冲洗不充分,第二天偏偏是在储水桶中提取水样检测甲醛浓度合格。

做病人时,刚做上,病人述内瘘侧肢体明显疼痛,继而出现全身不适症状。

当时不明白什么原因,喊医生对症处理后病人好转。

后在复用水管处放水闻到甲醛味才明白原因。

26、上机护士未把静脉管放入卡夹处(红外线感应处),血线未出来,也未按开始键,做了一个半小时才发现,时间预定4:30,还是4:30没动,机器也没报警。

27、上机前因机器故障换机器,结果血泵处动脉管装反,穿刺后引血不见血,盐水泵进病人体内,幸亏发现及时未将近空气泵入。

28、有一次下机拔针时静脉夹子夹偏了,导致少量空气进入病人体内,病人表现呕吐胸闷,立即给予头高足低位,休息后好转。

29、刚上班时在血透过程中静脉壶上推注药物时,因衔接不严密,导致血液喷射而出。

30、下机时发现动静脉端接反了。

31、旁路的进水端、出水端跟透析器接反了。

32、空针穿刺,将静脉血路管连接在动脉穿刺针上,导致空气进入33、回血时将动静脉搞错,导致血液流出34、上机透析了两小时才发现两个病人的透析器用反了,因为他们的名字比较想像,而且这个错误还不是护士发现的,是病人在无意中发现的,后来马上更换了新透析器。

黑玫瑰补充:35、以前复用管路时,泵管有小裂缝,清洗时没发现,治疗过程中血液顺着机子流了一地。

36、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病人,置管处渗血,但外观敷盖的纱布无血迹,可是血液延着颈背流了一背。

37、粘或扯胶布过程中,不小心胶布粘到了手套上,抬手时把针也给带拔出来了。

38、扯旧的胶布时,动作粗暴,用力过大,把病人的皮给扯下了一块。

39、上下接台时,上一拔病人的超滤量未及时清零,下一拔病人继续上机,下机后一称:未超滤或超滤远远底于目标量。

40、上机后在倒转透析器时,未及时拧紧动静脉与透析器的连接,而管路也未进行固定,常出来管路从透析器端脱开,导致眼前涌出一股红色喷泉。

安真洙补充41.运转开始后,没有检查肝素管夹子,直到近2小时后,肝素泵过载才发现。

解决方法除加强规范操作外,可以考虑配制比较稀的肝素浓度,这样肝素速度会比较快,发生过载的时间会短些。

42.有的机型如DBB26,浓度设定不能自动复位;有的机型如NCU-12,温度不能自动复位……护士在操作时没有仔细对照医嘱,导致治疗风险。

43.进入消毒程序,没有吸入足够的消毒液,导致消毒不规范,增加风险。

44.把F6误看做F60,导致治疗TMP超高,报告工程师说机器坏了。

45.金宝机器,设置了单超脱水量,却没有开始单超,导致实际脱水减少。

46.用空气回血的最后关头,去夹静脉管上夹子时,把夹子捏碎了……47、泵管安装方向相反,冲洗时:如为玻璃瓶装盐水,液体从排气孔喷出.....天女散花,周边人员及床上用品全遭殃;如为袋装盐水,马上成了“过氧乙酸盐水袋”。

乐点开心补充48、A、B管吸错浓缩液,机器无法完成自检程序或准备工作,工作人员误认为机器故障,立即电话急招工程师就位。

吸错液还是相对常见和好排除的,还有一种可能是打错液,从配液室出来的液就是A桶装B液,或者B桶装A液(A/B桶不同有助于排除第一类错误),还有最最恶心的是,护士老师在清洗原液过滤网时,两个管子都揪下来了,装回去的时候装反了。

最难分辨。

49、脱水量或时间设置错误:脱水量设置少了一个0(如3500设置成了350),治疗时间机子一般设为默认4小时,上机后未进行修改等。

50、治疗发生意外,无法用静脉侧回血,有的护士“急中生智”,将血泵泵管反转,用动脉针回血。

这种方法回血是没有空气报警监测的,是及其危险的。

而且对于小血栓类无法有效阻隔。

继续修改本帖子,大家查看时只用看首页即可:安总的补充回帖:51.在治疗初期的引血阶段,开始超滤。

或者是后稀释HDF在血流量没有达到预期值时,开始治疗。

上述错误操作有可能会导致血液过浓缩而失血。

52.静脉压传感器保护罩不能做到一患一个。

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至于把传感器保护罩用消毒液浸泡在晾干的复用方式,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超乎想象开心的补充:53.旁路下机时没理顺,机器反复报警,一查上下水管成麻花了黑玫瑰的补充回帖:54、上机时已经设置了治疗各参数和肝素走量等,但没有及时按开始键,治疗好长一段时间后机子报警才发现。

55、各类型机子的操作混肴,如:肝素维持时间设置混肴:贝朗机时间设置应为30分钟,误把时间与费森机一增设置为3:30,导致肝素维持追加不足引起外循环凝血(反之亦然)等;非自动肝素泵的机子(如东丽机),治疗后期忘记停肝素,增加病人出血的风险。

56、治疗过程中更换透析液,机子处于准备状态,待电导正常时,一直忘记手动按继续透析键(如东丽),导致机子一直处于准备状态,治疗中断,延误和延长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57、消毒时,A、B管回位不到位(如费森),导致水漫金山----流了一地。

开心的补充:58.穿刺内瘘动脉端,进针过深,回退回血,连接血管路血流量很好,行治疗.....再观察皮下已形成一个大血肿.赶快重新更换穿刺部位.菲菲补充:59、穿刺静脉过程中,进针过深,导致皮下血肿,当时予以更换静脉穿刺点但没有对其进行按压止血,透析结束后才进行拔针按压,结果第二天发现皮下大面积血肿已经大约6*10CM了,十天还没有吸收,并且病人上臂不能弯曲活动.引以为戒黑玫瑰补充:60、CRRT管路安装方向错误(如泵管反向安装,尤其是置换液泵和废液泵反向安装错误的机率最大),各连接间的夹子未打开等,导致机子自检不能完成而误认为机器故障。

61、CRRT在更换袋子时,废液袋的侧支夹子夹不到位或忘了夹,进入治疗后导致称的重量与机子所测出的进出不相符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62、内瘘穿刺针的小盖帽没有拧紧而夹子又未夹(夹子可夹可不夹,看各人的习惯),行穿刺时,血涌而出。

安总补充:63.护士在操作机器的时候,图方便,用止血钳按压机器上的薄膜按键,导致机器损坏。

开心补充:64.HDF治疗后稀释不按血流速的要求,而是随意更改置换液速率,导致血液从动脉管与血滤器连接处溢出.65.水处理配液处阀门没关紧,下班没检查到,周一上班水处理间都可以划船了.黑玫瑰补充:66、在进行血管穿刺时,由于病人高凝或来回进退针,导致针尖已有纤维丝或凝血栓堵塞,未拔针的情况下还继续在进行穿刺。

67、上机时,泵前的动脉管路被打折或夹子未打开,接机后发现血流量不足,误以为针未在血管内而反复的进行回来调试针的方向或穿刺操作。

刘工补充:68、所有的上机工作都按部就班地做完了,透析半个个小时后才发现静脉穿刺针的小夹子没打开,而静脉压又没有监测,结果是病人血色素掉了1克。

---原因:血液堆积在透析器内,发生血液凝固或红细胞破裂容血.因为静脉回路不通,静脉压又没有监测无法报警(由于没有实际的血液流量——静脉侧堵塞。

脱水已经打开,对滤器中的血液进行脱水浓缩,再加上该部位血液在体外时间过长,必然会导血液凝固)。

开心补充:69.管路预冲完动脉管路用止血钳夹闭挂在机器上,穿刺连接血管路上机完毕,检查发现动脉管路距穿刺针约10公分处在渗血,换管路检查,却原来是止血钳上的胶套脱落了,光板止血钳把管路夹破了.70.发生空气报警时,静脉夹关闭。

为了解除报警,通常都会用注射器在静脉壶上抽吸,从静脉针进血,把气排到静脉壶中。

但是:手动打开静脉夹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静脉压的数值,如果静脉压很高,静脉夹打开以后,这个压力在释放的同时会把空气直接送入体内,导致空气栓塞。

71.类似的道理在动脉端。

当穿刺针贴壁等情况发生,会出现动脉负压,血液供给不足,采血不良等报警,当然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表述方式有点区别。

最常见的操作是,将盐水连接到泵前的预充口或补液口,打开盐水夹,释放压力。

开放盐水夹子的时候,盐水会迅速补充到管路里,如果此时血泵没打开,那么盐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动脉针进入血液,类似于两侧回血的方式。

如果负压形成的时候有空气析出,那么就会有发生空气栓塞。

72.静脉穿刺在肘正中,针尖紧贴血管上壁,未调整好针尖位置,胶布固定过紧,针尖穿出血管和皮肤.发现及时,机器还未报警.失血约0.5ml73.止血钳的塑料套脱落,预充完后直接夹住血管路动脉端,上机连接调定好后,检查发现治疗巾上有血,细查止血钳夹的位子有一细小的裂纹,无奈更换动脉管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