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回乡偶书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有趣,有效。

【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会写“音、何、客”3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做到有节奏,争取有感情。

3、通过猜测贺知章做诗时的年龄,品读诗句图文,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难点:在语境中理解诗句,感情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方案一:背古诗,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方案二:猜方言。

假如教师的方言与学生的不同,猜方言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并在不经意间渗透“乡音”,好玩又匠心独具。

【教学流程】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回乡偶书》。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争取把每一个字读正确。

2.这首诗可能有些小朋友读过,甚至会背,但是,真想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读题目。

特别注意读准“偶”字,并问:这个“偶”字,我们在哪里见过?(偶然、木偶、偶尔、偶像)(2)读作者。

(3)朗读整首诗,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指导读好前鼻音“鬓”,了解“鬓毛”指的是耳朵旁边的头发;开火车读准“衰”,如果学生提到“衰”字有“shuāi”和“cuī”两种读音,告诉学生现在统读“shuāi”。

)4.能正确读好每一个字,让我们再来练读整首诗,一定能读得字正腔圆,更加悦耳。

(读诗)二、扎实识字,端正书写1.有的时候,一篇课文会读了,一首诗会背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认识了。

有的字可能换一个地方遇到,说不定就不熟悉了。

能不能考一考,敢不敢迎接挑战?2.出示生字词语,认读:【偶然木偶鬓毛两鬓衰老衰落】3.出示生字:【音何客】(1)“小老师”带读这三个字。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教案优秀10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偶、鬓、衰”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

同学们,瞧瞧看,这首著名的《咏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贺知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请大家手书空,和我一起来写诗题。

正音。

3、这首诗就是诗人80多岁回到家乡后偶然写下来的,齐读课题。

4、到底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品读。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3、检查词语:鬓毛衰乡音相见相识4、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古诗一定能读得更流利,自己试一试。

5、节奏读(1)标出节奏,指名读。

(2)齐读(3)教师示范,讲方法: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品读第一句过渡:让我们先看看第一行。

1、点生读2、师问:少小是什么意思?读。

3、在这行诗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和它相反,谁找到了?你来读。

4、介绍背景:贺知章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80多岁才回到故乡,此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还有谁来读?5、为什么贺知章要时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乡?是的啊,由于种种原因,思念家乡的贺知章却不能回家,他的内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师范读。

6、此时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读。

7、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什么没有改变?(乡音)请你读第二行,点评。

教师点评:由于深深地眷念这爱自己的家乡,他无法忘记那一口家乡话。

齐读。

8、从离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齐读第一句。

四、品读第二句1、过渡:年近老迈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走在这乡间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图,他碰见了谁?(小孩)自由读第二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2、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爷爷,自然是不认识的。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写作、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讲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演示法 - 展示古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展示古诗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展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法 - 让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让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 让学生练习默写古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古诗的内容。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 -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2. 讲授新课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回乡偶书》教案7篇

《回乡偶书》教案7篇

《回乡偶书》的教案7篇写教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写明自己的教学流程,只有与实际的教学状况做好结合,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教案,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回乡偶书》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回乡偶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力量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悲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当,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一般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家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日,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依据同学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看,你发觉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沟通: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订正。

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尝,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同学边观看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终全班沟通)(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课文分析:《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实情感。

二、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背古诗,猜诗人导入。

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无穷无尽的韵味,骆宾王7岁就能作诗《鹅》“鹅、鹅、鹅。

”,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能背很多诗给大家听吧!生:进行古诗背诵。

((1)预设一:学生没有背到《回乡偶书》师:孩子们真棒能背那么多古诗了,那你们猜猜这些诗人是谁?生:说出诗人。

师:哇,既然你们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诗人图片)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呢?(2)预设二:背到《回乡偶书》,直接导入。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孩子们,他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我们学过他的一首古诗是?)生:自由说,《咏柳》,生背诵古诗。

师:有没有人了解贺知章呢?(出示课件,介绍贺知章有关知识。

请生读)(贺知章,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唐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一生官运亨通,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这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回乡偶书》(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观看板书并书空),来齐读课题,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题目的意思吧。

(生读课题)二、学习古诗:(一)初读古诗,检查预习。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回乡偶书》教案(合集15篇)《回乡偶书》教案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中运用古诗,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篇1:《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身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利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身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身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身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中利用古诗,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2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生日。

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生:请客。

)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生:做客。

)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

“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

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①(课件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

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3、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设想: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诵读回乡偶书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认“偶、鬓、衰”三个生字。

读熟并背诵古诗。

2、诵读过程中,初步感知诗文的意思,受到古文化语言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为重。

注意引导学生在品味诗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指名学生扮演诗人(下巴贴上白须,鬓角处以棉花贴成花白)
生:请你们猜猜我是谁?我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我很小时就离开了家乡,家乡的山水道路一点也没变啊!可这么多年,我没回来过,难怪大家不认识我了。

想到这些,我要赋诗一首。

(投影出示《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抽读字卡,正音“衰”为翘舌音,
3、指名分行读诗句,再次正音。

三、研读感悟
1、师述诗意: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后,日夜思念着它,如今已
经年老的我终于回来了,家乡的口音虽然没有变化,头发却已稀疏斑白了。

孩子们看见我,都围着我好奇地问:“你是谁?从哪来呀?“真叫我一肚子的话说不出,哭笑不得。

2、师:你们能明白我的感受吗?请你们自己读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诗。

评点:(预设1)学生流利读诗,却缺乏感情。

师:我年纪太大了,像你们这样一口气读下来,我吃不消,要慢一点。

(预设2)学生有感情读文,但调子一样。

师大声跟读:你理解了我,有些伤感,是吧?可后两句怎么办?(预设3)学生轻松愉快地读诗文后两句。

师:是啊,当我回到故乡心情伤感时。

村边的孩子们围住我问个不停,看着他们天真可爱的样子,我的心情一下开朗舒畅起来。

(预设4)学生入情地读文,富有韵味。

师紧握生手:你真是我的知己呀!
四、诵读欣赏
1、师: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品读古诗,非常棒!你们想不想也来扮演诗人?
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读,读熟了,请一个代表上来表演表演。

2、学生四人小组读诗,相互评议,推选代表。

3、代表们扮演诗人,诵读古诗。

五、背诵积累。

1、自由背诵。

指名展示。

2、一起读诗人的另一首诗《咏柳》
3、课外找找贺知章的其它诗文读读,背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