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相关术语
生态学专业英语词汇

《生态学专业英语词汇》一、生态学基础词汇1. 生态系统(Ecosystem)2.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3. 生态位(Niche)4. 食物链(Food Chain)5. 食物网(Food Web)6. 生物量(Biomass)7. 生产者(Producer)8. 消费者(Consumer)10. 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 Factor)二、生态学过程与现象1. 竞争(Competition)2. 捕食(Predation)3. 共生(Symbiosis)4.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5. 生物放大(Biological Magnification)6. 生态演替(Ecological Succession)7.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8. 碳循环(Carbon Cycle)9. 氮循环(Nitrogen Cycle)10. 水循环(Water Cycle)三、生态学分支与研究方向1.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2.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3. 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4. 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ry Ecology)5. 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6. 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7. 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8.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9. 乡村生态学(Rural Ecology)10. 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四、生态学实验与技术研究1. 生态调查(Ecological Survey)2. 样方调查(Quadrat Sampling)3.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4.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5. 地理信息系统(GIS)6. 生态模型(Ecological Model)7. 生态模拟(Ecological Simulation)8.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9. 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10. 生物指示物(Bioindicator)五、生态学政策与管理1. 生态保护(Ecological Conservation)2. 生态红线(Ecological Red Line)3. 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4.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5. 生态风险评估(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7. 生态文明建设(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8.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9.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10.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六、生态学理论与概念深化1.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描述能量或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
(完整)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自主整理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有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尺度 (scale):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境(habitat):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在其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气候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小气候生物群系:如热带森林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840年德国有机化学家J。
Liebig(李比希)在研究植物时发现: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内容: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Blackman限制因子定律::除了最小因子外,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有限制性现象。
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小、最适、最大“三基点”。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1913年美生态学家V。
E。
Shelford 认为: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或生态价:每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驯化:生物借助于驯化过程可以稍稍调整它们对某个生态因子或某些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态学名词解释大全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在生物系统中的流动。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特定地点或区域。
它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相互作用,产生特定功能和生态过程。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区内共同生活的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大小、密度和组成取决于出生、死亡、迁移和繁殖等因素。
栖息地(Habitat)栖息地是指生物种群或个体居住和繁殖的特定地理区域。
栖息地提供食物、水和庇护所,并满足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群落是指同一区域内各种不同物种共同生活和相互作用的群体。
群落的组成取决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生存所需的生态因素。
共生(Symbiosis)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其中两者从中获益。
共生可以是互惠互利的,也可以是一方获益而不损害另一方的。
食物链(Food Chain)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物通过食用其他生物得到能量的步骤。
它通常包括多个级别,从生产者(植物)到消费者(动物)再到更高级的消费者,形成能量转移和传递的链条关系。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社会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
它衡量了消耗或污染资源的数量,并将其与地球提供的可持续资源量进行比较。
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濒危物种是指目前数量很少,并且有面临灭绝威胁的物种。
它们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或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生态工程利用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来恢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
它包括使用植被、建设人工栖息地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法来维护生态平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学名词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以下是几个生态学中常用的重点名词的解释: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的是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
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要素构成,包括物种、栖息地、水、土壤、气候等。
2.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群体。
种群研究关注个体数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以及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
3. 群落(community):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共同栖息在相同地域内。
群落研究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面的多样性。
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对维持生命的持续演化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5.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
它包括物种的食物来源、栖息地要求、生活习性等,与其他物种形成互补或相互竞争的关系。
6. 演替(succession):演替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或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从原始状态到相对稳定的高级群落。
演替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它们是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再生的重要过程。
7. 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捕食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被捕食者则被捕食者捕食。
这种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能量和物质的转移方式,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8.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衡量个体、群体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程度的指标。
它包括个体或群体对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系统的负荷量,可以用来评估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学:生态学是讨论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范围,既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气候macroclimate:指离地面L5m以上的气候,是有大范围因素所打算的。
小气候microclimate:小环境中的气候。
4.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行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5.生态环境:讨论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进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o6.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进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整种群数量的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因子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但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组织其生存生长繁殖或集中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7.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养分成分。
8.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学常用名词解释

生态学常用名词解释英美(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学说)苏联建立了植被等级分类系统称为地植物学北欧群落分析法瑞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称为植物区系学派生境(植物个体或群落具体生长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和)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生态因子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规律:环境中的各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2主导因子作用规律:所有生态因子都是所必须的,但起决定性为主导因子.3阶段性⋯:植物对因的需要是分阶段的,植物一生中并不需要一成不变的因4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因子在需要量上有大小之分,但生理作用上却同等重要,如微量.5可调节性和有限补偿作用:虽然不可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调节和相互补偿的)生理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吸收利用的波段,在0.38~0.74um间)耐阴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下能否完成生长)耐阴性意义(1育苗:调节光照强度 2 造林:选择造林地点、配置混交树种、确定造林密度)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积温植物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或某个生长发育阶段,通常需要的温度积温,分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k=(t-t0)物候在季节性明显的地区,植物适应与气候条件节律性变化的结果,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育节律寒害原因低温造成植物新陈代谢絮乱膜性改变和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 是构成植物的无机物之一 2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光合作用要水提供原料,水解作用要有水参与,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及在体内的运转和利用都离不开水。
水使树木的一些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其保持其功能,树木也需要蒸腾调节温度)蒸发散土壤水经树木的蒸腾和林地土壤蒸发而进入大气,蒸作用称巨大地形对森林分布影响(1 山脉走向和排列(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 2 河流水系 3 海陆分布距离,在我国自东南向西北海洋季风和湿润气流逐渐减弱,依次出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极端干旱相应植被为森草荒。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各种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的有机阶段和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指人类社会本身及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环境的变化,这里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过程。
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生物放大一词是专指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说的,如果生物之间不存在食物链关系,则用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来解释。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5、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6、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7、建群种:建群种是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建群种是群落的创造者、建设者。
如油松是燕山油松林内的主要层(乔木层)的建群种。
建群种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占绝对优势,但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术语

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术语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不同物种(speciess)在一定地域内共存的程度,以及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程度。
生物多样性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物种有机体的数量和多样性,是“生物圈”不断发展过程进化的核心概念。
它表现为一定区域内的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基因分异、生态系统复杂度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2 生物多样性之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生物圈演化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帮助维持地球的稳定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以许多种生物有机体的缩写,它的状态是某一一定地域内物种的相对数量和多样性的综合表现。
它不仅仅关乎表象的形态多样性,更关乎某一地区的物种数量、分布格局,以及物种之间的关系,包括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
因此,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和保护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种收益,它不仅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环境影响,也是科学研究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维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除了保护物种外,还应该保护特定的生物群落,即物种的组合和结构,以及保护这些物种所处的特定环境,环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变化和转换。
针对这几个方面的保护,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即自然科学、法律法规和社会关系(联结治理),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球生物多样性问题。
自然科学保护方法主要是搜集动植物种群资料,了解物种繁衍特性,从而控制物种的群落复原和种群恢复。
例如,繁殖生态技术的应用。
法律法规保护方法是关于保护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的法律,以及对其违反者及违规者的处罚,以确保物种能够长期繁衍,为环境服务。
社会关系(联结治理)保护方法指的是社会之间进行合作,吸引界管理者和社会参与者一起发挥管理作用,以实现社区驱动和自发管理。
例如,社区驱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特性——E. 溶解性
❖由于其极性,水是强溶剂 ❖几乎所有物质多少都可以溶于水 ❖几乎所有的水都含有一些溶解物质:
➢雨水含有溶解气体和微量矿物质 ➢湖水和河水含有 0.1-0.2‰ 溶解矿物质 ➢海洋含有 35‰溶解矿物质
水的特性——F. 光学特性
• 水表面反射5~10%
• 吸收: 最先吸收红外、紫外和长波光——红色 光,短波光吸收相对较弱——绿色光
类的有机体产生彼此相似的特征的过程;或者是 对特定的选择性条件产生相似的适应性反映。
e.g.:全球分布的红树植物,具有典型的革质或
肉质叶、支撑根、胎生viviparity种子;沉水
植物的茎叶的适应
• 适应辐射Adaptive radiation:从同一个
祖先向不同方向发育出不同类型以适应显著不同 的生活方式。从一个祖系而来的大量遗传趋异使 得很多新种得以出现,每一新种适应于利用新的
的可变环境因子为条件,如温度、酸度、盐度等。
条件是不可消耗的 not depletable
• 资源Resources: 有机体利用或消耗 deplete
的任何东西属于资源,如:花蜜是蜜蜂的资源, 光是所有植物的资源,水是所有生物的资源…
• 环境变化Environmental variation:大多
局部地区的水循环,示主要途径
地球上水主要的库—体积和平均滞留年限(mean residences times) (仿 Brown 1983修改)
库
体积 (×103 km3)
百分比
循环时间 (年)
海洋
1 370 000 94.202 3 000
地下水
60 000 4.126 5 000
(积极交换的地下水) (4 000) (0.275) (300)
蒸发热 蒸发 1 g水所需要的热 0℃, 597 cal 或 2498 J
能
100℃, 536 cal 或 2243 J
热导性 在1℃ cm-1 梯度下穿过 0℃冰 0.022
1 cm2 横截面的热通量 0℃ 0.0055
(J cm-1s-1C-1)
20℃ 0.0060
40℃ 0.0063
水的特性——D.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现象
➢ 稳定的温度环境
➢ 支持自身重力的能量消耗少乃至无 (浮力)
➢ 利于运动
❖ 不利方面Disadvantages:
➢ 氧气含量低 (溶解度低, 扩散受限制)
➢ 水的粘滞性限制retards 生物的运动(某些生
物具有流线型身体, 其它的具有降落伞). ➢ 光照可能不足
水生生物达成中性密度的途径
• 减少 (真骨鱼类bony fish) 或除去 (鲨鱼 等) 硬骨骼部分
(insects)
2. 水的性质和水循环
2.1 水的性质
极性分子a polar molecule
→是离子和极性溶质的良好溶剂 →氢键hydrogen bonds, 亲和力cohesive、
粘着力adhesive、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热力学特性 →光学特性
水的特性—A.密度
环境条件
物种在环境条件方面表现的一般模式图
• 另外两个因子使得耐受限的确定变得复杂 化:其一,物种能在生理上适应某些环境 因子;其二,对一个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取 决于其它环境因子的水平,例如, pH变 化会影响很多鱼类对温度的耐受性
• 动物和植物都进化出了很多逃避机制,如
迁徙 Migration (birds & insects etc.), 冬 眠hibernation (e.g. squirrel, snake),蛰 伏 dormancy (plant), 滞育diapause
类所能生存的条件范围
• 最适Optimum 最适合有机体的狭窄的环境条
件范围
• 调节者Regulators:不论对于温度、 pH
或溶解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物
• 顺应者Conformers:内环境随外部条件变
化的生物
1.2 生态学定律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任何生物学过程都受对其需求而言
资源或新的(或新腾出的)生境。e.g.:
Victoria湖的丽鱼科鱼类 (Mwanza Gulf的东非人 称为 furu,意为漫游者/流浪汉 ,wanderer)
▪同一祖先 ▪相对短的时期
进化出多样的形态、色彩、行为模式
令科学家高兴的是,新种的出现、改变和消失, 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他们的眼前
丽鱼科鱼类的适应辐射(趋异)——从少数祖先 产生出很多种类,是最令人惊叹的事件之一, 而且作为活的有机体,其进化的各个不同阶段 都可被观察到
a. 表面张力 水分子间的氢键——水的表面张力 比水重,但腿上的微绒毛分散重量
b. 毛细管现象
(a) 毛细管中,粘着力 adhesive forces 把水
分子吸向管壁,其他分 子受亲和力影响而被吸 上
(b) 较粗的管子中,少量
水分子被吸向管壁,粘 着力不足以克服容器表 面下水分子的亲和力, 水面仅稍许升高
• 充气的鳔 (植物也有类似现象!) • 积累脂质等代谢产物 • 含较高的水分
一些水生生物的运动方式
2.2 水循环 The Hydrological Cycle
水圈循环示意图
水的自然循环——降水→地下水或地表河流→海洋。任何静 止的水体,从树叶上的水滴到整个大洋的表面,都在不停蒸发。 蒸发向大气补充水汽。即使是在积贮了千万年的冰川和冰帽、 深海以及地下的水,都通过降雨或降雪的补充,而与地表水和 大气中水汽联系在一起
Common Ecological Terms and Laws 生态学术语和法则
1. 生态学术语和法则 1.1 生态学术语 1.2 生态学定律
2. 水的性质和水循环 2.1 水的性质 2.2 水循环
1.1 生态学术语
• 环境Environment:有机体生活的生物和非生
物环境surroundings,包括温度、光照强度等,
相对最少的因子所限制。亦即,个体或种群的生 长受其所需必需营养物中最少的一个的限制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物种的分布受有机体耐受范围最窄
的环境因子所控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之内
存活 生长 繁殖 有 机 体 表 现
温度
密度
30℃ 0.99565 20℃ 0.99821
10℃ 0.99970
4℃ 0.99997
0℃ 0.99984
0℃冰 0.917
水的密度特点导致水温的分层stratification现象
水的特性—B.粘滞度 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粘滞度下降
水的特性——C. 热力学特性
• 高比热high specific heat——利于有机
数有机体都面临着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外部环境的 连续变化,有些环境因子每秒或每分钟都在改变, 如光照强度;另一些因子则有日变化、季节变化 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变化(如冰川周期)
• 生境/栖息地Habitat :动物或植物正常生
活的地方,通常以优势植物类群或特定物理特 性为特征,如溪流生境、森林生境
• 适应Adaptation :有机体所具有的有助
• 散射: 短波光强烈——洁净水的颜色;当含悬 浮物增加时,长波光散射增加—浑浊
Iz=I0+e-εz
ε垂直消光系数,可从实测计算而来ε=[1/z2.303(lgI0 -lgIz)]
• 水下10m,光照仅为水面的
水生的利弊Pros and Cons of aquatic life
❖ 优越性Advantages:
冰川/冰盖
24 000 1.650 8 600
湖泊/内陆海
230 0.0158
10
土壤水 大气水
0.022%
82 0.0056
1
14 0.00096 0.027
河流
1.2 0.00008 0.032
• 泛化种Generalist:对食物、生境等适应范
围宽的种
• 特化种Specialist:只利用某一严格生境或
资源的种
• 特化Specialization:形态或功能上的适应,
使得个体特别良好地适应于某一严格的生境、 资源或环境条件;这种限制的进化过程
• 生态耐受性Ecological tolerance 一个种
以及对所研究个体产生影响的所有其他生物。
• 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非生物成分,
影响特定有机体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非生 物环境因子包括土壤、水、空气、光、营养盐 等等。
• 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对特定有机体产生
影响的生物成分,即该有机体与其他有机体的 相互关系。
• 条件Conditions:引起有机体对之作出反应
于生存或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可以是行为、
形态或生理的特征。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顺应/驯化Acclimation:较长时间暴露于
特定条件下,个体的生理速率或行使某一功能 的能力发生的改变
• 适应环境Acclimatization:对于环境条件
变化,有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形态的改变
• 趋同Convergence: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
体维持稳定的体温;使海洋和大水体保 持较小的温度变化
• 高蒸发热 (或潜热latent heat)——蒸发
的冷却效应
• 冰比水轻——避免环境极端化
水的性质——热力学特性
性质 定义
值
比热 将 1 g 水温度升高 1℃ 1 cal 或 4.2 J 所需的热能
融化热 把 1 g 0℃ 的冰融化成 80 cal 或 335 J 0℃的水所需要的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