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棕榈油产业状况
油脂风华褪尽棕榈油或迎温和上涨

油脂风华褪尽,棕榈油或迎温和上涨——2008年棕榈油行情回顾及09年展望中期嘉合朱耀才内容概述:2008年的棕榈油演绎了整个油脂行情的蜕变历程,由年初的“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引发了包括棕榈油在内的一波商品牛市,但是棕榈油并没有延续07年上市以来的强劲,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并不断蔓延之下,全球商品供求关系趋缓引致棕榈油基本面利空,7月中旬开启熊市格局新篇章下,配合了全球经济衰退及各国政府重手施援大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回到100美元下方后,最终在十一之后奠定熊市的里程碑。
展望2009年,棕榈油在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能否再掀上涨大旗,我们试作分析探讨。
第一部分2008年棕榈油市场行情回顾棕榈油自2007年10月29日于从大商所上市以来,借力整个商品牛市而逐步振荡上行。
进入08年,所有人从不否认又将是一个商品牛市,棕榈油走势也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在9200附近开始向上狂奔,直至10000点时再次回调至起步阶段。
具体来讲,我们把今年棕榈油的走势分为四个阶段,暂且命名为牛头、熊脑、猴腰、熊尾等四个阶段、以下予以分别阐述:第一阶段:牛头阶段。
2008.1.1---2008.3.3,期间3个月,为暴涨阶段。
棕榈油指数由9297点上涨至最高的12990点,上涨3693点,涨幅为39.7%。
1月10日南方诸省开始普遍降雪,期货市场以其少有的“价值投资发现者”角色开始狂炒天气因素,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产的菜籽或将减产被频频见诸报端,以菜籽油为首的油脂板块被发掘成做多先锋,棕榈油在其中扮演了“第三者”(替代菜籽油需求)因素被大举抬高,南方降雪在2月初早已停止,而冰雪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并未因此停止,厂家只报价不出货,贸易商大量屯货,国家出台限价法令,一时间市场被众多连锁的“人为因素”所笼罩,棕榈油的做多热情一直延续到年后的3月4日。
期间炒作因素有:1、南方暴雪,引发菜籽减产猜想;2、春节消费因素;3、港口库存减少。
2023年棕榈油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棕榈油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棕榈油是当下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之一,也是我国进口最多的食品油之一。
棕榈油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生物柴油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更好地了解棕榈油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供应和需求情况、价格和竞争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棕榈油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根据国际油脂协会数据,2019年全球棕榈油总产量为7352万吨,此外,越南、印度、泰国等国家的棕榈油生产也在逐年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棕榈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据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我国进口棕榈油总量为588.3万吨,进口金额为457.6亿人民币,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率的提升,棕榈油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二、供应和需求情况棕榈油的生产和供应以亚洲国家为主,印尼和马来西亚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此外,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巴西等国也有一定的棕榈油生产量。
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国内棕榈油产量不足,我国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
在需求方面,食品工业是棕榈油的主要消费领域,其中油脂类食品的占比最大。
此外,化妆品、清洁剂、生物柴油等领域对棕榈油的需求也较为广泛。
三、价格和竞争由于棕榈油市场的需求和供应都非常广泛,因此价格波动较大。
2019年以来,国内棕榈油价格由于进口成本增加而出现了较大的涨幅。
此外,市场上出现的棕榈油替代品也对棕榈油的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上,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比较高,因此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价格较为具有竞争力。
而在中国市场上,进口价格和国内棕榈油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也存在较大的竞争。
总的来说,针对棕榈油行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中国棕榈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需求前景广阔;2.印尼和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但同时也存在环境问题。
棕榈油生产应当合理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3.棕榈油价格波动较大,价格风险较高。
2023年油棕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油棕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油棕果是热带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其果实可以提取油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能源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油棕果油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下面将就油棕果行业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1. 全球性市场需求增加据国际橡胶研究和发展委员会(IRSG)报告,全球油棕果油市场需求将逐年增长,预计到2022年总产量将达到7750万吨。
其中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市场需求最为广泛。
在亚洲地区,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是主要消费市场。
2. 输油管道问题持续受关注由于油棕果油主要产于热带地区,运输问题一直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长期以来,油棕果油主要通过海上运输,但是由于全球大型运输船只的数量有限,且运输费用较高,导致该领域的发展持续受到影响。
3. 环保问题成为市场发展热点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油棕果油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和配套设备。
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也开始推出相关政策,限制砍伐和开采油棕林。
二、市场前景1. 新技术的引入目前全球的大多数油棕果油生产企业都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和环保问题等问题。
因此,一些企业开始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如人工智能、互联网和新能源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绿色生产能力。
2. 展开全球性市场战略由于油棕果油的市场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因此,一些企业开始采取全球性市场战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这些企业逐渐将目光投向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
3.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趋势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规定,许多企业开始从传统的单一利润角度转向环保型和可持续发展型企业。
这将迫使企业进一步注重环境污染的控制、人员和社会的责任,以及原料的合理利用等方面。
东南亚农药市场必争之地——印度尼西亚

10/718海外农化 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中国在东南亚的最大邻邦,也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东盟唯一的二十国集团成员。
印尼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更加具潜力,发展前景广阔,巩固和发展印尼市场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2015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之后,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会更加凸显,东盟国家之间的货物、人员、资源流动会更加便利,贸易以印尼为基础可辐射到其他国家。
据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经商参处周惠先生介绍:中、印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中、印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具有地缘优势,两国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及开展经贸活动的良好条件;印尼有数代人华侨华裔的基础,文化相通对中国在印尼开展贸易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印尼的经济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年增长率约6%,在G20成员国中,印尼经济发展速度仅次于中国。
印尼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制造业发展落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也很落后。
化工产品包括农药产品主要从中国进口。
在农业进出口方面,根据印尼农业部数据显示,2013年印尼农业的出口额达到222亿美元,进口额达到91.7亿美元。
获取盈余的主要产品是油棕、橡胶、咖啡、可可粉、椰子以及菠萝等,粮食的贸易差额呈现赤字。
在2013年期间,印尼粮食的出口额达到1亿450万美元,而粮食的进口额达到39.7亿美元,以致赤字38亿美元,由此可见印尼是农业大国,但是印尼粮食还不能实现自给。
农业产出方面以稻米为例,中国稻米产出已经达到每公顷9~12吨,而印尼稻米产出量平均每公顷4.3吨,仅为中国的1/3~1/2。
印尼大米年进口量约150~300万吨,大豆年进口量约180~200万吨,玉米年进口量300多万吨,此外印尼不种植小麦完全依靠进口。
在农业政策方面,印尼农业对粮食和人员安全重视度不断提高,提高粮食自给率、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国民经济的农业政策发展目标,政府增加农业投入,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和重点扶植工作。
印尼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的东南亚国家,当前两国正处于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中国和印尼关系目前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棕榈油产业研究

物理精炼:
脱色白土
蒸汽
↓
↓
毛油→预处理→脱色、过滤→脱臭→RBD油(精炼脱色脱臭油)
化学精炼:
磷酸 碱溶液
↓
↓
废白土 脂肪酸蒸馏物和挥发物
脱色白土 蒸汽
↓↓
↓
↓
毛油→预处理→碱炼→离心分离→脱色 过滤→脱臭→NBD油(中和脱色脱臭油)
↓ 皂脚 杂质
↓ 挥发性气味
↓ 酸化
↓ 棕榈酸油
(主要组成:游离脂肪酸 中性油 部分甘油酯如单甘酯甘二酯)
棕榈油行业研究
业务部 2013-2-26
目录
棕榈油行业研究
棕榈油简介 棕榈油生产工艺 棕榈油的产地与主要消费区域 棕榈油行业竞争 棕榈油经营资质
棕榈油简介
棕榈油是从热带植物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的油脂,果肉压榨出的 油称为棕榈油,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所说的棕榈油仅 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和精炼油,不包含棕榈仁油。人类食用棕 榈油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
MPOB1981年开始研究用棕油生产生物柴油,2002年中试,2006 年批量生产。2005年马政府发布《生物燃料法令》在资金和技术方 面支持生物柴油业的发展。2013年马来西亚生物柴油产量增长可能 超过一倍 ,达到15-20万吨 。 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棕榈油期货合约已成为全球的标杆 合约;BMD也是全球棕榈油的定价中心。
国内有棕榈油贸易企业近万家,其中大型贸易企业直接从国外 进口,进入国内后再通过大量的中小分销商进行分销。
天津、上海和广州周边地区不但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贸 易集散地,而且大型的棕榈油加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 ,拥有足够的棕榈油加工、储存能力。
我国的棕榈油行业处于垄断竞争状态,产能和库容相对集中在 少数大企业。
印尼棕榈树种植结构

印尼棕榈树种植结构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之一,棕榈树是该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印尼棕榈树种植结构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模式、种植技术和农业特征等方面。
首先,印尼的棕榈树种植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和若干其他小岛屿上。
其中,苏门答腊岛是印尼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区,占全国总面积的约60%以上。
此外,加里曼丹岛也是印尼的重要棕榈油生产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约30%左右。
在土地利用模式方面,印尼的棕榈树种植通常采用大规模种植方式。
许多企业和农民会将大片土地用于种植棕榈树,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这些种植园通常有几十到几千公顷不等的面积,其中有些种植园甚至超过了几万公顷。
此外,印尼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棕榈树种植者,他们种植棕榈树的面积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公顷之间。
种植技术方面,印尼的棕榈树主要种植两个品种,即非洲油棕和吨吕亚油棕。
这两个品种在印尼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在种植过程中,棕榈树通常以幼苗的形式种植,且要定期施肥、除草和除虫等。
棕榈树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5到7年的时间才能开始结果,而完全成熟则需要10到30年不等。
在育种研究方面,印尼也在积极致力于培育更高产量、更抗逆性和更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
印尼的棕榈树种植还有一些农业特征。
首先,印尼的棕榈树种植多采用农业托管模式。
这意味着农户可以将土地托管给农业公司或种植园,由他们负责种植和管理,农户则可获得租金或分红。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棕榈树种植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其次,印尼的棕榈树种植还存在着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冲突的问题。
一些农户或企业为了腾出土地种植棕榈树,会进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火灾,这已经对印尼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总结来说,印尼的棕榈树种植结构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模式、种植技术和农业特征等方面。
大规模种植、非洲油棕和吨吕亚油棕的种植、农业托管模式以及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冲突等是该国棕榈树种植的主要特点,也是该国棕榈油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
棕榈油知识简介.

二、棕榈油加工流程
( 4)
• 冷冻分提 直接从棕榈果提取出来的棕榈油为我们俗称的半固体棕榈油, 其他棕榈油均是由其通过冷冻分提出来的. 1、原理:棕榈油甘三酯中脂肪酸链长度各异,同时不饱和程 度也不同,这就使得棕榈油含有相当数量的低熔点及高熔 点的甘三酯.通过控制棕榈油的冷却结晶过程并进行分离, 把棕榈油分成低熔点软脂和高熔点硬脂. 2、影响棕榈油结晶工艺的因素有: a、油脂的组成。 b、同分异构体。 c、冷却条件。
与油脂组成有关,由此可定性的了解油脂的品质/纯度及掺杂。
• 棕榈油比重(x℃)范围 液体棕榈油: 0.896~0.898(40℃) 半固体棕榈油: 0.881~0.885(50℃) 固体棕榈油:0.889~0.895(60℃)
19
一、特征指标
( 5)
• 皂化价 与脂肪酸分子量有关,可用以推断油脂脂肪酸C链平 均长度,可结合用以评定油脂品质。
136—160颗/公顷
每串果产油
每粒果中的果核
20—25%
5—8%
7
棕榈油的类别
代码 SOL ROL palm super olein refined palm olein 熔点范围 ≤18℃ 约22℃ 碘价范围 ≥58 56~58 习惯叫法 低熔点棕榈油 24度棕榈油
PMF
POF CPO
palm mid fraction
3、煎炸油 棕榈油使用最广泛的是用做煎炸油, 由于它具有较好的气味,较好的抗氧 化性,不易与酸质聚合,有营养的脂 肪酸组成(50%不饱和脂肪酸,无反 式酸)。
30
五、棕榈油产品的用途
(4)
4、专用油脂 棕榈油和棕榈仁油都是生产专用油脂的理想原料,通过 分提、氢化等得到各种化学组成的甘三脂,特别适用于糖 果(如巧克力)的生产。
棕榈油成本以及生产介绍

棕榈油生产提炼过程一、棕榈果园区每公顷可植138棵棕榈树,年产棕榈果25吨左右/公顷,果园投资主要为土地置用,西马地区一般每公顷投入20,000马币,东马每公顷投入5,000/6,000马币(印尼水平与东马相当或更低)。
采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资0.3马币/串(西马印尼1/8)。
苗圃培育棕苗,种发芽后1年移植入土,2.5-3年后收获产果。
产果寿命20-30年,每棵树年长10-12个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树年产(摘)两次。
目前市场价格,棕果140-150马币/吨,含油28%-30%。
二、初榨厂(1)果串采摘后24小时内送入初榨厂(防止FFA升高)。
(2)蒸煮:150℃2小时灭菌并且煮烂果实串的杆子。
(3)果实剥落,提开机-剥落机,果实串杆分离,串杆经燃烧作肥料,果实送到料仓(4)压榨:螺杆式压榨机。
榨饼从机头挤出,内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体部分从下口流出,过滤后送入蝶式离心分离机,得出毛棕榈油。
(5)压榨棕榈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饼送入网式分离口。
a)榨碎挤干的果实肉纤维经加工处理,生产纤维板及纸张;b)果实核风送至破碎机,把核壳破裂开分出仁粒,核壳作为燃料;c)仁粒经压榨机,过滤机和蝶式分离机,得到毛棕榈仁油。
出油率按油棕新鲜果实串计,得毛棕榈油20%,毛棕仁油2%。
毛棕榈油呈桔红色,半液体状油。
表面密度(50℃):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油)501-549,凝固点(℃)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
毛棕榈油压榨厂在马来西亚(尤其西马)环保要求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尼棕榈油产业状况一、印尼棕榈种植发展情况(一)棕榈种植面积快速扩张1970年以来,棕榈油成为印尼发展最快的经济作物。
1986-2006年的20年时间里,印尼棕榈种植面积增长近10倍,从60.7万公顷发展到607.5万公顷;棕榈油产量增长也超过10倍,从164万吨增长到1610万吨。
印尼棕榈种植园长期以来主要有3种经营模式:大型私人种植园、国营种植园和个体农户小型种植园。
近十年,为适应国际市场发展和价格波动大的情况,棕榈种植园模式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已经逐渐由政府主导和控制市场转向私人部门经营和市场自我调节为主,国营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在总种植面积和产量中所占比重由1986年的54.8%和67.8%下降到2006年的11.5%和15%;同期大型私人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比重分别由23.8%和28%上升到45%和47.7%,已发展成为棕榈业的支柱;个体农户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比重从21.4%和4% 增长到43.5%和37.8%,其增长势头最猛。
(见表一)数据来源:印尼农业部。
就地域分布看,印尼棕榈油的主产区为苏门答腊岛,其中苏门答腊岛的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印尼总产量的80%。
全国共有19个省种植和生产棕榈油,包括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省、南苏门答腊、朋姑露、楠榜、占俾、亚齐、邦加勿里洞、西爪哇、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东南苏拉威西、东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巴布亚省等。
(见表二)表二(A)印尼各省2003年和2004年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布情况表二(B)印尼各省2005年和2006年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印尼农业部(二)未来新增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潜力较大尽管受城市化、人口增长、新工业园区发展、道路建设用地增加及环保主义者的反对等因素影响,印尼棕榈种植土地扩张受到一些限制,但印尼政府为保持年均经济增长6%的目标,将种植园列入国家优先发展产业,计划未来五年新增300万公顷土地用于种植棕榈树、橡胶、可可等经济作物。
从印尼现有土地资源看,也具备扩大种植面积的条件。
印尼SOEHERMAN咨询机构调查显示,印尼全国可用于棕榈种植的土地大约有260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亚齐、巴布亚各省,其中巴布亚可用土地最多,约600万公顷,其次是廖省260万公顷,占俾180万公顷,南苏门答腊150万公顷,加里曼丹等中部地区约600万公顷。
(见表三)数据来源:soeherman根据印尼农业部规划,到2009年,棕榈种植面积将达到712.5万公顷,其中个体农户种植园面积将超过私人种植园面积,达330万公顷,位居第一位,私人种植面积306万公顷,国营种植面积仅76万公顷,棕榈种植面积平均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
(见表四)表四 2007-2009年印尼棕榈种植面积及产量预测数据来源:农业部种植园司二、印尼棕榈油生产和出口情况(一)棕榈油生产发展情况棕榈油生产加工业是印尼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资料,目前棕榈种植已占到农业产值的11.87%,2003-2006年,棕榈种植业的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7.8%,远高于整个农业部门8%的比率,同期棕榈油产量以每年约15.3%的速度增长,其中个体小农种植园增长最快,为20.7%,私营部门为15.9%。
印尼农业部初步统计,2006年棕榈油(仁)总产量1610万吨,同比增长12%,印尼棕榈油(仁)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43%,预计2007年印尼棕榈油(仁)产量将达到1710万吨,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世界最大棕榈油生产国,到2009年总产量将超过1900万吨。
(见表二、四)尽管印尼棕榈油总产量将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世界第一,但就生产能力来讲,印尼棕榈油劳动生产率大大落后马来西亚。
目前,印尼棕榈油单产量只有2-3吨/公顷,而马来西亚为4-5吨/公顷;就产品来讲,以初级产品为主,很少开发棕榈油附加产品。
即便如此,印尼现有棕榈油加工能力也难以满足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20家棕榈油加工厂,整体生产率为13520吨TBS/小时,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见表五)。
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今后至少需要建立119家规模为30吨TBS/小时的新加工厂才能满足需求。
数据来源:soeherman(二)棕榈油及衍生产品市场消费及出口情况从世界植物油市场发展前景看,全球对植物油需求继续增长。
在对植物油需求增长中,棕榈油比重继续上升,2005年棕榈油已经超过豆油成为最大消费量的植物油,尤其是近几年印度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对棕榈油的需求,再加上欧洲等国大力发展生物燃油,燃料用棕榈油需求也会出现较大增长。
世界油料组织(Oil World)研究显示,由于产量增幅跟不上需求的增长,2007年全球棕榈油的供应将会趋于紧张。
预计,2007年世界棕榈油产量为3857万吨,需求量为3912万吨,棕榈油价格将突破620美元/吨,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纪录。
就印尼国内需求看,其棕榈油消费增长缓慢,产品消费以食用为主。
2006年棕榈油及衍生产品产量达1610万吨,其中国内消费420万吨,出口1190万吨,国内和国际消费市场份额比例约为3:7,预计到2009年该比例仍将保持不变。
随着世界需求的加大及印尼产量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印尼棕榈油出口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赚取外汇的重要行业之一,2006年印尼棕榈油及衍生产品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收入的6%,非油气出口收入的8%。
根据印尼海关统计,2001-2006年印尼棕榈油及衍生产品年平均出口额增长55%,从12.27亿美元增长到52.97亿美元;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9.5%,从548.5万吨增长到1190万吨(见表六)。
目前,印尼的主要出口市场为印度、中国、荷兰、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31%、13%、10%、7%、6%。
随着中国对棕榈油进口配额的放开,以及印尼棕榈油出口在欧洲市场和印度市场接连碰壁,印尼已开始将棕榈油出口市场向中国倾斜。
目前,印度和中国是印尼棕榈油前两大出口地。
2006年分别向两国出口棕榈油235万吨和180万吨,预计2007年对两国的出口量将分别达到260万吨和220万吨。
表六 2001-2006年印尼棕榈(仁)油出口情况数据来源:印尼中央统计局、贸易部;⑴为初步统计数据三、印尼棕榈油业管理自印尼独立以后,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棕榈油业发展,在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时,就曾制定种植园十年规划,注重吸引和鼓励私人和外资投资棕榈油种植园。
2006年,印尼政府再次将棕榈种植列入国家优先发展行业,计划为种植园提供贴息贷款及减少税收等优惠政策,并将在苏北、廖省、西加里曼丹和东加里曼丹四个地区建立棕榈油工业集中发展区,吸引国内外投资商。
此外,为使棕榈油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印尼政府计划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部门,重新调整国有种植业的战略和模式,强化管理,提高国营种植公司的效率,并完善国家市场战略以促进棕榈油消费。
目前,印尼棕榈油行业的管理部门主要有三个:农业部、工业部和贸易部。
农业部种植园总司负责棕榈种植业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政策制定、技术标准等;工业部负责棕榈油加工生产环节的管理,包括棕榈油加工企业的注册、经营、生产、销售等;贸易部国际贸易总司负责棕榈油进出口贸易环节的管理,包括棕榈油及衍生产品贸易政策、棕榈油进出口商注册、经营许可等。
此外,印尼政府还将税收作为调控棕榈油市场供求的手段。
为促进棕榈油出口,印尼曾将棕榈油出口税率从1999年的60%以上调至现在的零关税,但政府仍保留了10%的初级产品增值税。
近期,印尼国内部分人士呼吁政府为鼓励本地棕榈油下游行业的发展,需对棕榈出口采取限制措施,若印尼真的采用调高出口税率等限制措施,无疑将更加加剧未来国际市场棕榈油供求缺口。
四、印尼棕榈油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正如印尼其他很多行业一样,棕榈油业也面临很多限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实际可用于棕榈种植的新垦土地日渐稀缺。
印尼新垦棕榈园的扩张威胁到现有热带雨林,目前受到环境保护者的指责和施压。
-- 缺少拥有熟练技术的劳工。
-- 劳动生产率低下,特别是个体经营种植园。
印尼棕榈油生产率只有2-3吨/公顷,而马来西亚为4-6吨/公顷。
造成生产率低的原因是:1)75%的种植园老化,需要进行革新。
2)棕榈园管理维护不善。
3)收割方式方法不科学。
4)育苗和种植技术落后。
-- 地方政府管理混乱。
2001年印尼中央政府经济权力下放到地方后,地方政府管理不善,政策措施不完善,致使土地纠纷不断,且生态环境破坏及非法活动日益猖獗,尤其是在县级地方。
-- 后勤运输等支持体系不完善,如化肥、农业化工、汽车、重型机械设备、工厂加工设备供给不上,运输、油罐储存、咨询及研发等服务体系不完善。
-- 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落后,产品难以向外运输。
印尼可用种植棕榈的土地大都分布在加里曼丹和巴布亚岛,这些地区多数不通公路、没有电力,土地开垦成本大。
-- 国家对棕榈油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印尼政府及金融机构难以给该行业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补贴,大多企业只能使用利率16%、期限20年的商业贷款,导致企业负担过重大大影响其扩张和开发新产品。
在土地使用上,印尼也只给予25年的使用权,而马来西亚是90年。
未来几年,印尼若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真正的产业竞争力,需要有针对性的从上到下对棕榈油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并给予企业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社会和安全保障、分配体系、融资、政府支持、价格政策、税收优惠刺激、商业法规等方面的保证。
执笔:安丽丽二OO七年四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