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材料表)

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材料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学号:**导师:**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襄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 : 2013年 10月 2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4)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2.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10)三、环境质量状况3.1襄樊 (13)3.2 (17)四、评价适用标准4.1评价适用标准 (20)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的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5.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的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1)六、环境影响分析6.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0)6.2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38)6.3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4)6.4大气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9)七、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7.1生态环境 (60)7.2声环境 (60)7.3水环境 (61)7.4大气环境 (62)7.5社会环境 (63)7.6项目对各环境因素的保护措施 (64)7.7公众健康与安全 (65)7.8施工营地 (66)八、结论与建议8.1结论与建议 (66)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年12月,交通部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编制了《至襄樊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2002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2002]18号文《关于至襄樊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函复。

2.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中华人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2005]第40号令;3.公路的总平布置图孝襄高速公路是我国西部开发大通道至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起点位于京珠高速公路区盛家湾,途径、随州、襄樊等10个市的29多个乡镇,终点接襄十与襄荆高速公路襄阳县郜营互通,全场243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沥青混泥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每小时,总平布置图见图1。

关于公开南充至潼南四川境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关于公开南充至潼南四川境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关于公开南充至潼南(四川境)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和主要环评结论并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第二次环评公示)南充至潼南(四川境)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已进入中后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2006]28号),现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和主要环评结论进行网上和媒体公示。

1、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在项目公示之日起10日内,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获取报告简本,或直接登陆南充市交通运输局、遂宁市交通运输局网站下查阅该项目环评结论并将意见按下述联系方式反馈,项目前期行业主管部门及评价单位将根据公众意见在最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给与采纳与否的说明。

1.1项目前期行业主管部门名称和联系方式项目前期行业主管部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联系电话:联系人:张静通信地址:成都市武侯祠大街180号邮编:610041电子邮箱:1.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联系电话:联系人:王泽林通讯地址:成都市太升北路35号邮编:610017电子邮箱: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是项目直接影响区的南充市和遂宁市。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为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态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

3、公众提出意见的具体形式和起止时间公众可以采取网上发邮件、打电话、邮寄信件等多种方式发表意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本评价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2016年9月19~2016年9月30日。

南充至潼南(四川境)高速公路环评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1)路线走向路线推荐方案(H+A1+A线)起于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黄地坝,上跨广南高速并形成枢纽互通,并顺接南充过境高速北段,起点桩号HK0+000。

路线于HK0+900处上跨西气东输的支线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输气管道,在双桂镇东侧设双桂互通,至花园乡西侧后下穿达成铁路(复线),设置嘉陵停车区(HK16+400),其后设置花园互通与规划调整G318线连接,于韩家湾设置十字枢纽互通与成南高速实现立交,H线止于HK21+150(=A1线起点A1K0+000)。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一O年九月1 线路走向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1.887km。

北环起点位于北李官互通立交,终于王家沟互通立交(与京哈高速沈阳至铁岭段相接),全长30.2km。

东环起点位于王家沟互通立交,终于石庙子互通立交,全长10.8km。

南环起点位于石庙子互通立交,终于金宝台互通立交,全长29.1km。

西环起点位于金宝台立交(与沈海高速沈阳至大连段相接),终于北李官互通立交,全长11.787km。

2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为81.873公里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其中六车道14.3公里(含过渡段),八车道67.6公里,全线设互通立交23处。

拟建公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3环境影响评价概况3.1主要评价内容(1)总论(2)工程概况(3)项目建设地区环境现状(4)污染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景观影响评价(8)大气影响预测(9)声环境影响评价(10)水土保持措施及评价(11)水环境影响预测(1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3)事故污染风险分析(14)公众参与(15)清洁生产(1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2评价程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评价程序3.3工程分析拟建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交通噪声、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生态破坏等。

影响来源与环节主要是工程征地拆迁、材料堆放及运输、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大风天气引发扬尘。

项目运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声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风险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来源与环节主要是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及排放的尾气,道路车辆运输材料散落及有害物质运输事故等。

4环境质量现状4.1社会环境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沈阳市核心区。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3%、16.1%、12.6%。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某环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概述2.工程概况3.区域环境概况4.社会环境概况5.声环境概况6.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7.水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8.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分析9.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0.公众参与11.主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2. 环保投资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4. 结论与建议1. 概述1.1 项目由来1.2 编制依据1.3 编制目的1.4 评价等级1.5 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1.6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1.7 评价标准1.1 项目由来为保持经济发展的后劲,加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和疏理既有城市道路网络,适应新城市发展需要,**县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新的的城市交通结构形态。

本环路(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线)工程项目即为其中的“一环”,将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4 评价等级(1) 声环境本项目属大中型新建项目,沿线偶有村庄等敏感点分布,故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2) 大气环境本工程主要废气污染源为过往车辆排放的NO2、CO,其等标排放量<2.5×108m3/s,确定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3) 水环境本项目水污染源为建设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以及运行期路面径流污染,水质类型简单,排放量不大,因此确定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4) 生态环境本工程路线经过区域大部分为丘岭,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工程影响范围约为12Km2,小于20Km2,且不会造成生物量的锐减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因此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5 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1.5.1 评价范围(1) 声环境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3) 生态环境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4) 社会环境评价:路线经过主要乡镇、行政村;(5) 水利、水环境评价:路线经过的主要河道上游200m、下游500m,及线路两侧各200m 以内的水域。

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桂林至南宁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桂林至南宁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一章 工程概况
图 1-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1.3 工程组成
本项目工程组成包括主线、线外路面改建、南宁连接线、互通、公路辅助设施(服 务区、停车区、收费站、养护工区等)。工程组成见表 1-1。
表 1-1 工程组成
项目组成
主线
灵川至庙岭段 线外路面改造 南宁连接线
互通 辅 服务区 助 设 停车区 施 收费站
第三章 环境影响及措施................................................................................. 23
3.1 环境影响及措施 ........................................................................................................ 23 3.2 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 38 3.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47 3.4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 48
0个
7个
新增 7 处停车区
16 个

G8513线九寨沟至绵阳段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G8513线九寨沟至绵阳段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线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段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项目概况拟建工程主线起于九寨沟县川甘界青龙桥,经平武县、北川县、江油市,止于绵阳市游仙区张家坪,顺接绵阳至遂宁高速,设十字形枢纽互通立交与绵广高速相交。

九寨沟支线起于双河松柏,止于九寨沟县城北中田山接省道。

路线位于东经°′~°′,北纬°′~°′区内,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

项目建设里程公里,包含主线及九寨沟支线,其中项目主线路线长公里(阿坝州境公里,绵阳市境公里;其中黄土梁隧道段已单独立项并取得环评批复);九寨沟支线长公里(均位于九寨沟县境内)。

主线及九寨沟支线均采用路基宽米、设计车速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标准。

项目经过九寨沟县、平武县、北川县、江油市、绵阳市游仙区等县区。

建设方案环境比选根据确定的路线起点和终点,综合考虑路线的主要控制因素、地形地貌、环境敏感区及地方政府意见,在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规划通道范围内,拟定了、、、、、、、、、线路线设计方案,详见表。

表绵九路路线设计方案一览表方案和方案因线走廊平通~桂溪段为“”地震重灾区,路线与中央断裂带平行且距离较近,江油过境也存在东线走廊比较,特拟定桥头九岗岭~南泽坝(响岩镇南)~北城~沿涪江经武都~江油~张家坪方案进行论述性比选论证。

方案穿越观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及窦圌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存在重大法律障碍,环境不可行;方案不存在法律障碍,且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方案优势明显。

因此环评推荐采用方案。

方案和方案鉴于平武县城以北火溪河路段与省道和火溪河电站开发项目相互干扰严重,拟定黄羊坝~水晶~阔达走廊路线方案进行论述性比选论证。

方案穿越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且无法避让,存在重大法律障碍,环境不可行;方案不存在法律障碍,且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方案优势明显。

因此环评推荐采用方案。

省界接线比较段:方案和方案起点川甘交界区域,根据特殊的地形、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川甘两省路网规划、提出了线走廊,接线点青龙桥;线走廊,接线点摩天岭;以及线走廊的局部比较方案线,接线点野猪关梁子三个接线点。

鞍山至台安高速公路工程

鞍山至台安高速公路工程

鞍山至台安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1038号二O一一年十一月1项目建设背景1.1项目名称鞍山至台安高速公路工程1.2项目地理位置鞍山至台安高速公路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鞍山市、沈阳市、辽阳市。

线路呈东南~西北走向,连接沈大高速公路与京沈高速公路。

路线起点位于孙家青堆子北(地理坐标:东经122°53′18″,北纬41°07′35″),终点为台安县宽邦屯村南(地理坐标:东经122°19′59″,北纬41°24′02″)。

路线自东南向西北展布,途径唐马寨镇、于家房镇、黄沙坨镇、新开河镇,路线全长为57.729km。

1.3建设单位辽宁省交通厅1.4项目建设意义拟建鞍台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优化辽宁省高速公路网结构、为鞍山市区入关和加强与西部各市联系提供最便利的交通条件、缓解鞍羊线巨大的交通压力、促进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繁荣沿线地方经济、改善鞍山市路网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

2工程概况推荐路线全长57.729km,全线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采用设计车速为120km/h,路基宽度为28m。

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

表1 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3环境影响评价概况3.1主要评价内容(1)总论(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3)工程分析(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7)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风险分析(8)水土保持方案(9)公众参与(10)路线方案比选(11)环境保护措施与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12)环境管理与监理、监测计划(13)环保投资估算及经济损益分析3.2评价程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附图1。

3.3工程分析勘察设计期阶段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城镇规划、土地利用、居民生活、自然生态及景观均会产生重大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附件:1、****计交字[2003]974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2、****环建字[2004]10号****省环境保护局文件3、****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前言省道****至****公路****至****段工程位于****省南部的辽源市****县,公路起于****市,经营城、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止于****县,全长约134公里。

该路是****省南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市与国道集锡公路的联系道路,是通化市、****县通往****的必经之路。

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本段公路贯穿于****县北部,起点位于****的建国,与已建成的营城子至辽源一级公路连接,终点位于****县市政与公路界,全长53.3k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受****县交通局的委托,****省环科院环境评价中心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环保局、辽源市环保局、****县交通局、省公路勘测设计院的大力协作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章总论项目建设的意义1)建设该段公路是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功能的需要省道****至****公路起自****省省会****,主要经由伊通县、营城子镇、****镇、中育乡、二龙山乡、仁合乡,止于****县,全长约134km。

目前****至营城子段为高速公路标准,营城子至建国(辽源至营城子一级公路的重复路段)为一级公路标准,****(建国)至****段为二级公路标准。

拟建的****至****公路是省道****至****公路的一部分,作为通化市与省会****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路段,拟建的公路将使通化市、****县通往****市以及****省西北、北部地区以高等级公路的方式有效的连接起来,使行车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总论 (4)1.1.评价目的 (4)1.2.评价依据 (4)1.3.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5)1.4.评价标准 (6)1.5.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7)2.工程分析 (9)2.1.项目概况 (9)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9)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9)2.4.主要工程量 (11)2.5.材料来源与运输 (13)2.6.交通量预测 (14)2.7.投资估算 (17)2.8.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17)2.9.工程污染源分析 (17)3.区域环境概况 (20)3.1.自然环境 (20)3.2.生态环境 (28)3.3.社会环境 (29)3.4.相关城镇规划 (31)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2)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5.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5)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1)5.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62)6.收费站环境影响分析 (64)6.1.收费站概况 (64)6.2.收费站 (64)6.3.影响分析 (64)7.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及对策建议 (65)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5)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67)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0)8.1.环保投资经济损益分析 (70)8.2.环境效益 (71)8.3.社会效益 (71)9.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73)9.1.环境管理计划 (73)9.2.环境监测计划 (73)9.3.“三同时”一览表 (73)10.公众参与 (74)10.1.目的与意义 (74)10.2.方式 (74)10.3.调查结果 (74)10.4.调查结果分析 (75)11.结论与对策建议 (77)11.1.结论 (77)11.2.对策建议 (80)前言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

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

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

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

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

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1.总论1.1.评价目的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但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营运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为:(1)定量或定性地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现状和受建设项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新***线路线方案进行评价。

(2)为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对工程的环保措施能否满足环保要求进行评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从环保的角度,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沿线经济发展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1.2.评价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99号《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4)《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6)***省交通厅冀交公字[1998]350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方案的批复》,;(7)省环保局冀环管建函[20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意见的函》;(8)***市环保局*环管函[2001]1号《关于***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9)《*高速公路辅道(国道******市辖段新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0)《***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报批版)》;(11)《***市*高速公路辅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审查意见》;1.3.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3.1.评价预测年限选择2000年、2007年、2015年分别代表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

1.3.2.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各专题的评价等级和依据见表1-1。

表1-1 评价等级及依据1.3.3.评价范围根据公路施工期、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调查范围视环境敏感情况适当扩大。

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4.1.评价内容根据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结合本项目的工程实施情况,国道***改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指标);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以NO2、CO为评价因子);3.社会环境影响评价;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与对策;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计划;8.公众参与。

1.4.2.评价重点由于该项目的施工任务已完成,本次评价的重点确定为营运期噪声、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及对已采取或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论证。

1.5.评价标准1.5.1.施工期噪声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5.2.营运期(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声环境分影响对象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4类标准。

评价标准见表1-2、表1-3。

表1-2 评价标准值一览表1.6.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1.6.1.评价因子拟建公路工程特征及沿线环境特征,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见表1-4。

表1-4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注:★显著影响☆一般影响○轻微影响由表1—4可知,施工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居民生活质量、农作物及植被、水土流失、扬尘、沥青油烟等;营运期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为交通噪声、交通运输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其中对后两项是有利影响。

1.6.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沿线的现场踏勘调查,确定拟建公路路肩两侧200m以内的村庄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5。

表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注:1、K6+800—K13+600为***规划区。

2、距离为临路第一排房屋至路肩的距离。

2.工程分析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市*高速公路辅道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市交通局;建设地点:***市(***市、***县);建设性质:新建(5km利用旧路);建设规模:55.858km;建设投资:3.64亿元;项目进展情况:已经通车。

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新建国道***线距原国道***线300—500m,路线走向为:起自***—辛集交界处的三门闸桥,经保*路、***市规划区、京九铁路、*高速***支线立交桥,夹圹桥后利用原***线***段旧路,在东辛庄下旧路接***北环,终于***—献县交界处。

全线经过***市、***县两市县。

新建公路夹圹桥以西在高速公路南,夹圹桥以东在高速公路北。

主要控制点为:***市、徐家佐、枣科、石槽魏、东四王、北榆林、张官庄、***县街关镇、周家窝、徐庄、小范等。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见附图2。

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路线全长55.858km,其中新建段48.76km,分别为k0+000—k35+000、k40+106—k49+400、k51+347—k55+858;补强段5.106km,为k35+000—k40+106。

建设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

桥涵构造物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

路面宽11.4—16.6m。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

道路横断面图见图2-1。

图2—1 道路横断面图10表2-1 主要技术指标2.4.主要工程量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工程为:征地拆迁、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及排水与防护、绿化、交通工程、收费站等。

各主要工程阶段概况为:(1)征地拆迁:共征地4393亩,其中永久占地4313亩,临时占地80亩。

征地拆迁量及相应的补偿措施见表2-2。

表2-2 征地拆迁量及补偿措施(2)路基工程本项目所经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拟采用较低的路基,平均填土高度0.6m。

路基土方1540.7千立方米,平均每公里27.6千立方米。

(3)路面工程路面工程分为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底基层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为含灰10%的石灰土层,厚15cm;第二层为三灰土层(粉煤灰、石灰和土),厚15cm;基层采用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4cm中粒式。

沥青面层采用改性沥青,这种路面结构在行车舒适性、投资效益、方便施工、养护等方面均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4)桥涵工程沿线大中桥4座,合计全长346m,为了施工方便和节省投资,有利于集中预制分散安装,大中桥上部构造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空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采用单排双柱或群桩单柱式。

沿线共设小桥8座,有6、8、10m三种不同跨径,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构造跨径≤8m时,可采用轻型桥墩台,不宜多于3孔,总桥长不超过30m,软弱地基采用桩基薄壁桥台,跨径≥10m时,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或薄壁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