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
外源基因原核系统克隆表达的基本流程

外源基因原核系统克隆表达的基本流程
外源基因原核系统克隆表达的基本流程如下:
1. 设计引物:根据外源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启动子和一个终止子。
2. 基因克隆:使用PCR或其他克隆技术,将外源基因与载体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质粒。
3. 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如大肠杆菌。
4. 筛选: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或其他筛选方法,筛选出带有重组质粒的转化菌落。
5. 培养:将筛选出的转化菌落进行扩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细菌。
6. 表达:在培养过程中,外源基因会被宿主细胞转录和翻译,产生目标蛋白质。
7. 提取:收集细菌培养物,利用细胞破裂或其他细胞提取方法,提取目标蛋白质。
8. 纯化:通过各种纯化技术,如柱层析、电泳等,纯化目标蛋白质。
9. 鉴定:利用各种方法,如SDS-PAGE、Western blot等,对
目标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10. 应用:利用纯化的目标蛋白质进行后续的研究或应用,如
功能鉴定、结构分析、抗原制备等。
这是一个基本的流程,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具体情况,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步骤和操作。
原核表达实验报告 -回复

原核表达实验报告-回复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原核表达的过程和原理,分析原核表达实验的步骤和相关技术应用。
引言:原核表达是生物学领域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原核细胞中并使其表达出目标蛋白质。
原核表达在基因工程、药物研发、蛋白质生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原核表达的过程和原理,掌握其实验步骤和技术应用,对于学习和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步骤:1. 选择合适的原核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主要包括细菌和酵母两种。
在选择表达系统时,需要考虑目标蛋白质的生理特性和产量需求等因素。
细菌表达系统常用的有大肠杆菌(E. coli) 和拟杆菌(Bacillus subtilis),而酵母表达系统则常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 构建表达载体:构建表达载体是原核表达实验的关键一步。
通常采用的是重组DNA技术,将目标基因插入载体中。
载体中包含启动子、选择标记物和阻遏子等元件,以控制和增强目标基因的表达。
3. 转化表达细胞: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到表达细胞中。
常用的转化方法有化学法、电转化法和热冲击法等。
通过转化,表达载体成功导入到细胞内。
4. 选择和培养表达阳性克隆:转化后的细菌需要进行筛选,得到表达阳性克隆。
通常通过选择标记物(如抗生素)对未转化细胞进行抑制,从而判断转化是否成功。
表达阳性克隆可通过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等方式进行扩增。
5. 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经过培养扩增的表达阳性克隆可进行蛋白质表达和纯化。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亲和层析、离心扩增和玻璃珠破碎等。
实验技术应用:1. 蛋白质生产:原核表达广泛应用于大规模蛋白质生产。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可以高效地表达大量目标蛋白质,满足科研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2. 蛋白质互作研究:原核表达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互作关系。
通过表达不同蛋白质,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揭示蛋白质功能和信号转导网络等。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总结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组学的迅猛发展,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操作技术日趋成熟。
表达系统是外源基因表达的核心,常用表达系统一般为模式生物,包括真核表达系统和原核表达系统,其中真核系统包括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植物体表达系统、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以及酵母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则主要为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原核表达系统,也是最早进行研究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其遗传学背景清晰、生长快、较易实现高密度培养、成本低、产量高,相较于其它表达系统具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是商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表达系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效益。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表达生产多种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和生物化学产品,包括:重组人胰岛素、a2b型干扰素、兰尼单抗、紫色杆菌素和牡丹皮葡萄糖苷等。
据统计,1986-2018年由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上市的重组蛋白类药物中有26%来自于大肠杆菌。
与此同时,目前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也进入市场或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如戊型肝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流感A型疫苗等。
常见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有BL21系列、JM109系列、 W3110系列和K802系列等,其中大肠杆菌 BL21( DE3)菌株是目前应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研究最广泛的菌株之一,BL21(DE3)是由大肠杆菌B系列与K-12系列的衍生菌株通过 P1 转导等遗传突变获得的。
该类菌株通常为宿主蛋白酶缺失型,以保证外源蛋白在表达过程中不被降解,维持表达的稳定性。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在商业生产中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价值,但建立高效匹配的表达系统是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包括宿主菌、外源基因、载体的选择与匹配。
宿主菌的选择是第一步,对表达活性和表达量影响很大,理想的宿主菌株是蛋白酶缺陷型,避免蛋白酶过多引起的产物不稳定,常见的蛋白酶缺陷型菌株为BL21系列菌株。
其次是外源基因,外源基因决定了是否可获得目的产物,原核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直接表达,而真核基因不能再大肠杆菌中直接表达。
第七章-外源基因的表达

2021/4/9
1
第一节 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有以下特点: (1)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真核细胞有三种)识别 原核细胞的启动子,催化所有RNA的合成。 (2)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是以操纵子为单位的。 (3)由于原核生物无核膜,所以转录与翻译是偶联的,也是 连续进行的。 (4)原核基因一般不含有内含子,在原核细胞中缺乏真核细 胞的转录后加工系统。 2(0215/4)/9 原核生物基因的控制主要在转录水平,这种控制要比对 2
202菌中的表达部位
(1)不同表达部位
克隆在大肠杆菌中的外源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蛋白质,有 的是在细胞质中表达,有的是在细胞周质中表达,还有的则是 以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表达。
■细胞质中表达
大肠杆菌细胞质中表达的外源蛋白,大多是以包含体的形式 存在的。包含体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由不溶性蛋白质聚集 折叠而成的晶体结构。
(1)非融合型表达蛋白载体pKK223-3
➢具有一个强的tac(trp-lac)启动子,这个启动子是由trp启 动子的-35区、lac UV5启动子的-10区、操纵基因及S-D序列 组成。
➢紧接着tac启动子的是一个取自pUC8的多位点接头,使之很
2容021易/4/9把目的基因定位在启动子和S-D序列之后。
的基因,而不能用基因组DNA。 (3)必须利用原核细胞的强启动子和S-D序列等调控元件控 制外源基的表达。 (4)外源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后,必须形成正确的开放阅读 框架。 (5)利用宿主菌的调控系统,调节外源基因的表达,防止外 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宿主菌的伤害。
3.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
sdd-age原核表达蛋白

sdd-age原核表达蛋白
原核表达蛋白是指在原核生物(如细菌)中表达的蛋白质。
sdd-age是一种原核表达系统,它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在细
菌中大量表达外源蛋白。
sdd-age系统通常包括一个质粒载体,该
载体含有编码目标蛋白的基因序列,以及一些调控元件,如启动子
和终止子,用于控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在sdd-age系统中,质粒
被转化到细菌中,然后细菌被培养在含有适当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以促使质粒在细菌内大量复制。
同时,通过适当的诱导剂(如IPTG)的添加,可以启动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菌产生大量目标蛋白。
原核表达系统的优点之一是高效性,sdd-age系统特别适合大
规模生产蛋白质。
此外,由于细菌的生长周期短,这意味着蛋白质
的生产周期也相对较短。
然而,原核表达系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蛋白质可能无法正确折叠或进行后翻译修饰,这可能会影响蛋
白质的功能性。
因此,在选择原核表达系统时,需要考虑目标蛋白
的特性以及后续的应用需求。
总的来说,sdd-age原核表达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在
细菌中高效表达外源蛋白,具有高效、快速和相对低成本等优点,
适用于科研和工业生产中。
pET原核表达系统

• 在一定机制控制下,功能上相关的一组基因,无论其为何种表 达方式,均需协调一致、共同表达,使各表达产物的分子比例 适当,从而正常发挥功能。
三、乳糖操纵子结构
三、乳糖操纵子结构
The Lac Operont But Not Lactose
Hey man, I’m constitutive CAP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理
•
四、pET原核表达系统概况 原核表达系统概况 • pET系统是有史以来在E.coli中克隆表达重组蛋白的功能最强大 的系统。 • 目的基因被克隆到pET质粒载体上,受噬菌体T7强转录及翻译 (可选择)信号控制;表达由宿主细胞提供的T7 RNA 聚合酶诱导。
四、pET原核表达系统概况 原核表达系统概况 • T7 RNA 聚合酶机制十分有效并具选择性: 在非诱导条件下,可以使目的基因完全处于沉默状态而不转录; 充分诱导时,几乎所有的细胞资源都用于表达目的蛋白。 • 用不含T7 RNA聚合酶的宿主菌克隆目的基因,即可避免因目的 蛋白对宿主细胞的可能毒性造成的质粒不稳定。
Come on, let me through
Repressor
Binding
RNA Promoter Operator Pol.
Repressor
LacZ
LacY
LacA
Repressor mRNA
No way!
Repressor
CAP
The Lac Operon:
When Lactose Is Present But Not Glucose
二、基因表达方式
• 根据生物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将基因表达的方式分为: 组成型表达
诱导或阻遏型表达
协同表达
组成型表达( 组成型表达(constitutive gene expression) ) • 在个体发育的任一阶段都能在大多数细胞中持续进行的基因表 达,无论表达的水平高或低,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少、或变 化很小。 且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对生命过程必需的、必不可少 的,这类基因通常被称为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 • 举例: Homo sapiens ribosomal protein S27a (RPS27A),mRNA4156 Homo sapiens actin, beta (ACTB), mRNA6988 Homo sapiens 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 mRNA2105
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原核表达系统是指利用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等)来表达外源蛋白质的工具,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原核表达系统通过重组DNA技术将目标基因插入原核细胞的表达载体中,并利用细胞自身的代谢机制,将目标蛋白质大量表达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1. 原核表达系统的基本构成原核表达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两部分。
表达载体是一种重组DNA分子,通常包括以下基本组成成分:(1)起始位点(起始密码子):在大肠杆菌中通常为AUG。
(2)表达基因:包括编码目标蛋白质的DNA序列和转录启动子、转录终止子等序列。
(3)选择标记:旨在筛选出带有目标基因的细胞,并提高表达效率。
常用的选择标记有抗生素抵抗基因和荧光标记基因等。
(4)复制起点:能够使表达载体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提高表达效率。
宿主细胞则是一种能够实现表达载体遗传信号转录、翻译和合成目标蛋白质的生命体。
2. 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流程原核表达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目标蛋白质的表达:(1)制备表达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构建成重组DNA分子。
(2)转化宿主细胞将制备好的表达载体转化(transform)到宿主细胞内。
转化过程中,表达载体通过电击、热激或溶菌酶处理等方法,被宿主细胞吞噬并与其细胞质融合。
(3)表达基因转录和翻译转录因子识别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序列,调节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能够合成被表达的mRNA。
转录后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合成蛋白质。
(4)目标蛋白质的后处理和纯化将宿主细胞内表达的蛋白质从培养基或细胞酶中提取出来。
通常采用离心、过滤或柱层析等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纯化。
3. 原核表达系统的优缺点原核表达系统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主要因为其有以下的优缺点。
(1)优点①高效:能够表达大量的目标蛋白质,通常能够达到10%以上的蛋白质总产量。
②简便: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很容易进行规模化操作。
外源基因的表达

•Ⅱ型启动子
Ⅱ型启动子所属基因绝大多数编码蛋白质。
转录起始位点
TATA框(Hogness框):富含AT的保守序列区,它 启动子 与DNA双链的解链有关,并决定转录起始点的选择。 基本区 其中心点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20~-30bp的位置。 CAAT框: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5bp处,与RNA 聚合酶的结合有关。 GC框: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0~-300bp处, 与转录因子的结合有关。
s factor:
6.2.1.4 启动子的分离
随机克隆法 聚合酶保护法 过滤膜结合法 PCR扩增法
6.2.2 增强子
增强子(enhancer):是能够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 顺式作用序列,又称强化子。 增强子的特性:
双向性。
重复序列。 增强子行使功能与所处的位置无关。
特异性。
增强子不仅与同源基因相连时有调控功能,与异 源基因相连时也有功能。
序列特异性
*启动子的特征 方向性 位置特性 种属特异性
6.2.1.1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
•转录起始位点:大多数细菌启动子转录起始区的序列为 CAT,转录从第二个碱基开始,该碱基为嘌呤碱基 (A/G)。 •Pribnow框: -10bp处的TATA区,又称-10序列区。 •Sextama框: -35bp处的TTGACA区,又称-35区。 •间隔区:内部无明显的保守性,其序列的碱基组成对启 动子的功能不十分重要,但其长度却是影响启动子功能的 重要因素。
6.1.3 外源基因mRNA的有效翻译
外源基因mRNA有效翻译必须考虑的基本原则:
AUG(ATG)是首选的起始密码子。
SD序列为与核糖体16S rRNA互补结合的位点,该序 列至少含有AGGAGG序列中的4个碱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生产真核 蛋白质的实例
干扰素基因工程
干扰素是一类多功能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胞分 裂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因而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干扰素具有重 扰素、(β)成纤维素干扰 素、(γ)免疫干扰素。目前,白细胞干扰素和成纤维素干扰素基 因的结构基本了解:5’端有一段非翻译序列,紧接着一段先导序列, 其后是干扰素基因,编码166个氨基酸,再后是3’非翻译区,末端 是多聚A。
hGH编码的前24个氨基酸的DNA片段克隆
先人工合成6个小片段U1-U6,再依次将6个片段连接为一个较大的 片段,该片段两端分别为EcoRI和HindIII黏性末端。利用酶切位点 与pBR322相连,形成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扩增。
hGH编码24-191个氨基酸的DAN片段克隆
利用反转录酶法,从人垂体提取mRNA反转录成cDNA,再合成第 二链,用HaeIII切割,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纯化551bp的DNA 片段,经末端转移酶的作用在3’端加入多聚C尾,再在pBR322上加 入多聚G尾,使二者重组,对大肠杆菌进行转化,扩增。 hGH基因的克隆 将两部所得质粒酶切,连接,重组到含有LacUR-5启动子和四环素 标记的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筛选,表达。
3.提高外源基因mRNA的稳定性
多数情况下,细菌的mRNA的半衰期很短,而外源基因mRNA的半 衰期更短,若能增加外源mRNA的稳定性,就有可能提高外源基因 的表达水平。 4.提高表达蛋白的稳定性,防止其降解 原核细胞中外源蛋白往往不够稳定,易被蛋白酶降解从而使蛋白质 产量降低。采取措施提高目的蛋白的稳定性,减少目标蛋白的降解 从而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干扰素领域已获得成功,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 人αI型干扰素已于1990年正式投放市场。
生长激素基因工程
人生长激素来自垂体,作为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侏儒症、 烧伤、伤口愈合,以及预防老年患者肌肉萎缩等。前体生长激素的 N端有一段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去掉信号肽之后就可以成为成熟 的生长激素。 在体外人工合成了起始密码ATG与编码前1-23个氨基酸的DNA 片段并用反转录酶法合成了编码24-191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将两 者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成功表达。
IFN-cDNA的制备
从诱发产生干扰素的白细胞中提取mRNA 分级分离 把不同部分的mRNA分别注射到爪蟾卵母细胞中 检测干扰素抗病毒活性
活性最高的mRNA反转录成cDNA
IFN-cDNA的修饰
在cDNA两端连接EcoRI识别序列,并在5’端连上信号序列。 IFN-cDNA克隆修饰的cDNA与表达载体pBR322或YEpIpT连接,形 成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分泌干扰素。
胰岛素基因的克隆表达
鼠胰岛素原cDNA连在pBR322上,转化大肠杆菌进行克隆;
人的胰岛素DNA将A肽和B肽的DNA片段分别于pBR322相连,通过对大 肠杆菌转化儿进行克隆; 鼠胰岛素使用PL启动子,基因产物为融合蛋白,在β -内酰胺酶信 号肽的作用下,穿过胞膜分泌到胞外。 人胰岛素使用β -半乳糖苷酶启动子,表达融合蛋白β -半乳糖苷酶 -A肽,β 半乳糖苷酶-B肽,经溴化氢处理后,得A肽与B肽,通过双 硫键的结合,成为成熟的人胰岛素分子。
5.减轻细胞的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
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过度表达,必然影响宿主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而宿主细胞的代谢失常又会影响目标蛋白的表达。采取诱导表达和 讲宿主菌生长和表达质粒的复制分开等方式,平衡宿主细胞生长于 目标蛋白表达这二者之间的矛盾。 6.优化发酵条件
在进行工业化生产时,工程菌株在大规模培养时培养条件的优化控 制对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至关重要。
胰岛素的英文缩写,INS. (insulin)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 1955年英国F.桑格小组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结晶 牛胰岛素,它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①B细胞(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 ②A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升糖素, 胰升糖素作用同胰岛素相反,可增高血糖。 ③D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15%,分泌生长激素抑 制激素
胰岛素立体结构
胰岛素的性质
〖化学本质〗蛋白质
〖分子式〗C257H383N65O77S6 〖分子量〗5807.69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 〖熔点〗233℃(分解) 〖比旋度〗-64°±8°(C=2,0.003mol/L NaOH) 〖溶解性〗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矿酸(无机酸) 或氢氧化碱溶液中易溶 〖酸碱性〗两性,等电点pI5.35-5.45
胰岛素生物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在β 细胞
的细胞核中,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胰岛素基因区DNA向mRNA转录, mRNA从细胞核移向细胞浆的内质网,转译成由105个氨基酸残基构
成的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86
个氨基酸组成的长肽链——胰岛素原。胰岛素原随细胞浆中的微泡 进入高尔基体,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切去31、32、60三个精氨酸
α -淀粉酶基因工程
α -淀粉酶普遍应用于食品、酿造、轻工业纺织、造纸、制药等工 业中。热稳定α -淀粉酶已逐步取代中温α -淀粉酶,并由微生物进 行生产。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地衣芽孢杆菌的热稳定α -淀粉酶基 因转移到枯草杆菌中,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胰岛素这类活性蛋白多肽和细胞因子居有高度生物活性,分子 量很大,立体结构异常复杂,体外难以人工合成。
所以过去糖尿病患者只能服用从牛、猪体中提取的胰岛素来治 疗;但牛、猪胰岛素结构上与人胰岛素有差别,如与猪胰岛素B链 第30个基酸残基不同,长期服用会引起肾和眼的疾病,故必需要用 基因工程方法获得重组人胰岛素进行治疗。 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人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 酸,B链有15种30个氨基酸,共26种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 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 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此外A链中A6(Cys)与 A11(Cys)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
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抑制因子基因转进大肠杆菌细胞,并得到了 基因产物,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了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胰岛素基因工程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 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在胰腺中散布 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 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 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 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连接的链,断链生成没有作用的C肽,同时生成胰岛素,分泌到β
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中。未经过蛋白酶水解的胰岛素原,一小部 分随着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 。
胰岛素的分类
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 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 同,因而易产生抗体 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 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 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 相同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因工程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来自哺乳动物的下丘脑。主要抑制生长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的产生,可以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 胰腺炎、糖尿病等。
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因连在pBR322上并加上了 乳糖操纵子调控,重组分子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以及乳糖发酵标记。 基因产物不易被细胞内源性酶消化。
外源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
2014-12-1
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措施
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优化表达载体的设计 在构建表达载体时,对决定转录起始的启动子序列和决定mRNA翻 译的SD序列进行优化,要求SD序列与翻译起始位点AUG的距离要 合适,这样才能获得目的蛋白的高水平表达。 2.避免使用稀有密码子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大肠杆菌基因对某些密码子的使用表现出较大 的偏爱性,同义密码子使用的频率与细胞内相应的tRNA的丰度正 相关,稀有密码子的丰度极低。在mRNA的翻译过程中,往往会由 于外源基因中含有过多的稀有密码子而使细胞内稀有密码子的 tRNA供不应求,最终造成翻译终止或移码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