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 在妈妈肚子里

合集下载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我在妈妈肚子里(精选4篇)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我在妈妈肚子里(精选4篇)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我在妈妈肚子里(精选4篇)教案一:《我在妈妈肚子里》绘本故事讲解教学目标:1. 通过绘本故事《我在妈妈肚子里》,让幼儿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准备:1. 绘本《我在妈妈肚子里》2. 彩色铅笔、纸张教学过程:引入活动:教师把绘本《我在妈妈肚子里》展示给幼儿,并问:“你们知道妈妈怀孕是怎么回事吗?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故事,了解一下。

”讲解故事:教师用朗读的方式,给幼儿讲解《我在妈妈肚子里》绘本故事的情节,并适当停顿,让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例如,“当妈妈怀孕的时候,我在哪里呢?”、“妈妈是怎么给我提供养分的呢?”等等。

讨论问题:1. 你们觉得妈妈怀孕时会感觉到什么呢?2. 你们觉得在妈妈肚子里会是什么感觉?3. 我们应该怎么样照顾妈妈呢?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色铅笔在纸上绘制妈妈和宝宝的形象,并自由发挥想象,画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情景。

小结活动:请几位幼儿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大家,说出自己作品的特点和想法。

教师适时给予认可和肯定。

延伸活动:1. 与家长进行家校合作,组织幼儿到一个怀孕的妈妈家中,帮助她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进对妈妈的关心和爱护。

2. 接触一些婴儿图片,让幼儿说说自己希望给妈妈宝宝做些什么。

3. 带幼儿参观医院产科,让幼儿亲身感受妈妈怀孕的过程。

教案二:我的童年教学目标:1. 通过绘本《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童年。

2.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教学准备:1. 绘本《我在妈妈肚子里》2. 彩色铅笔、纸张教学过程:引入活动:教师把绘本《我在妈妈肚子里》展示给幼儿,并问:“你们有没有听妈妈说过你们在她肚子里的时候的事情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

”讲解故事:教师用朗读的方式,给幼儿讲解《我在妈妈肚子里》绘本故事的情节,并适当停顿,让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含反思教学背景这堂课将在幼儿园中班进行,主要教授幼儿关于“在妈妈的肚子里”的知识。

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以及宝宝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家庭中,建立起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2.了解宝宝与父母的关系;3.分享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

能力目标1.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家庭;2.能够倾听并理解他人的经历和感受;3.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

情感目标1.培养宝宝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意识;2.促进宝宝情感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如何尊重家庭中的新生命;2.认识宝宝成长的奇妙过程。

教学难点1.对于一些幼儿来说,深入理解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可能会是个难题;2.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学习妈妈的肚子里有宝宝的这一事实;2.探索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3.认识宝宝与父母的关系。

教学方法1.组织讲授;2.观察和分析绘本;3.聆听小朋友的经历;4.讨论。

教学准备1.绘本《妈妈的肚子里》;2.爱心模型玩具。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幼儿认识妈妈肚子里有宝宝1.介绍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的过程;2.通过玩具模型,演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3.观察和分析绘本,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

步骤二:探索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1.为幼儿准备一幅深入剖析妈妈肚子的图片;2.给幼儿时间认真观察,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宝宝长大的过程;3.向幼儿解释更多细节,让他们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

步骤三:认识宝宝与父母的关系1.引导幼儿探讨宝宝与父母的关系及他们之间的联系;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庭。

反思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受到了幼儿的好评。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还需加强幼儿的互动交流,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分享自己和家庭的故事,培养孩子互相分享和了解的习惯。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大肚子妈妈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大肚子妈妈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大肚子妈妈设计意图中班的幼儿已初步具备观察能力,会对很多事情感到好奇。

看到怀孕的阿姨就会有许多关于大肚子妈妈和小宝宝的问题,本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换位体验,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体验到了妈妈的辛劳,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妈妈、关心妈妈的情感。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有引导幼儿在观察、模仿、交流,体会妈妈的辛苦,培养幼儿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发现自己出生前后妈妈肚子的明显变化,知道大肚子妈妈与宝宝的亲密关系。

能力目标:用心模仿大肚子妈妈,互相交流,用语言动作表现妈妈的辛苦。

情感目标:感知自己和妈妈曾是一体的亲密关系,萌发感恩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重点:萌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恩情感难点:模仿妈妈,知道妈妈的辛苦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以有看见过大肚子的妈妈的经验物质准备:ppt妈妈的怀孕前后对比照片、故事视频、娃娃场地准备:教室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这位阿姨怎么了,为什么地的肚子会变得那么大?谁在里面?你们知道在你们还没有出生之前,住在哪里吗?教师小结:很多小朋友都知道自己还没出生前,是住在妈妈的肚子里的。

妈妈怀孕了,体型慢慢有了变化,肚子变得大大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二、观看“大肚子妈妈”视频讨论,感受妈妈对宝宝的情感我们住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辛苦吗?(幼儿进行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有时睡觉,有时微微动一下,为了让宝宝顺利长大,妈妈还要吃很多食物,给宝宝讲故事等。

大肚子妈妈很辛苦,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还要按时去医院做检查三、角色扮演,体验妈妈的不易我们的妈妈非常的伟大,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一下大肚子妈妈的辛苦?游戏规则:将娃娃塞在衣服里,扮演怀孕的妈妈,要求小朋友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宝宝”,不能让"宝宝”从肚子里掉出来。

教师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就很爱我们,为我们做很多事情,虽然辛苦但妈妈很开心,因为她很爱宝宝。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教案名称】:在妈妈的肚子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在妈妈的肚子里》,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情况;2. 培养幼儿对于母爱的敬佩和孝敬之情;3.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文本《在妈妈的肚子里》;2. 讨论和分享对于母爱的感受和理解;3. 进行绘本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1. 绘本《在妈妈的肚子里》;2. 幼儿绘画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们回忆并讨论一下他们对于妈妈的印象,以及妈妈对他们的关爱;2. 呈现绘本《在妈妈的肚子里》,让幼儿们猜测故事内容。

二、阅读《在妈妈的肚子里》(2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们展示绘本,并穿插讲解字词和绘画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2.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为什么宝宝要待在妈妈的肚子里?”、“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过得开心吗?”等;3. 教师边读边指导幼儿倾听和观察图片,加深他们对于母爱的理解。

三、分享和讨论(15分钟)1. 询问幼儿对于故事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畅所欲言;2. 组织幼儿们轮流分享他们心目中的妈妈形象,鼓励他们用词准确、细致描绘;3. 引导讨论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如何成长的,以及妈妈在怀孕期间的重要作用;4. 鼓励幼儿们表达对于母爱的敬佩和孝敬之情。

四、绘本创作和表演(30分钟)1. 让幼儿们分成小组,以《在妈妈的肚子里》为蓝本,创作自己的小绘本;2. 给每个小组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指导他们完成绘本内容,鼓励他们添加自己的创意和想法;3. 完成绘本后,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和讲解他们的绘本;4. 鼓励一些愿意的小组进行绘本的表演,展示他们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理解。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全班进行简短总结,回顾并强调幼儿们对于母爱的敬佩和孝敬之情;2. 对于绘本创作和表演活动进行简要评价,并表扬幼儿们的努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们写一封感谢信给妈妈,表达对她们的感激之情;2. 在幼儿园家长会上,给家长们分享幼儿们创作的绘本和表演。

肚子里的家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学教案

肚子里的家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学教案

肚子里的家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二、教学内容1.语言发展–认识语言的基本概念–区分语音、词语、句子–讲述自己的家庭和日常生活2.词语教学–学习描述家庭成员的词语–探讨家庭活动和食物的名称–学习新的形容词和副词3.句子构成–组合词语成为完整的句子–学习基本句型并进行模仿–培养发表观点和表达意见的能力4.听说训练–听故事并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唱儿歌、朗读故事书–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提高表达能力5.阅读启蒙–通过图画书启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授简单的拼音知识和字词–鼓励持续阅读并分享阅读体会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提问、引导、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2.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增强幼儿的参与度–利用角色扮演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情景教学–制造真实生活场景,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培养幼儿在不同情景下运用语言的能力4.示范引导–老师示范模仿,让幼儿跟随模仿–通过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四、教学流程1.热身活动(10分钟)–唱歌、跳舞等活动,为课堂气氛热烈起来2.语言发展引导(15分钟)–讨论语言的基本知识–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3.词语教学(20分钟)–引导幼儿学习描述家庭成员和家庭活动的词语4.句子构成练习(20分钟)–给出句子构成练习题目,让幼儿组合词语成句5.听说训练(20分钟)–听故事、唱儿歌、角色扮演等活动6.阅读启蒙(20分钟)–展示图画书,引导幼儿朗读、理解故事内容7.总结与反馈(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要求幼儿各自表达今天的学习体会五、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收集幼儿的作品和练习记录2.评价标准–能够表达家庭成员和家庭活动的相关词语–能够组合词语成句表达意思–能够在角色扮演中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六、教学资源1.图书类资源–图画书、故事书等2.教具类资源–字卡、词语卡、图卡等3.音频视频资源–儿歌、故事录音等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肚子里的家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学教案

肚子里的家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学教案

肚子里的家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2.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体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小兔子乖乖》
2.词汇:兔子、红薯、胡萝卜
3.句型:小兔子乖乖吃红薯,不吃茄子。

三、教学重点
1.让幼儿理解课文内容
2.教授新词汇,并加以巩固
3.练习相关句型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课文《小兔子乖乖》
3.卡片:兔子、红薯、胡萝卜
4.彩笔、挂图、图书
五、教学活动
第一阶段 - 导入(15分钟)
1.玩游戏:兔子逃跑,孩子们模拟兔子逃跑的姿势
2.自我介绍:每个幼儿说一句自我介绍的话
第二阶段 - 学习(30分钟)
1.朗读课文《小兔子乖乖》
2.解释并教授新词汇:兔子、红薯、胡萝卜
3.分组活动:小组讨论,通过卡片比赛来巩固新词汇
第三阶段 - 操练(30分钟)
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幼儿分角色演绎课文
2.句型练习:让幼儿用新学词汇和句型造句
第四阶段 - 总结(15分钟)
1.角色扮演:幼儿穿上小兔子服装,表演《小兔子乖乖》片段
2.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语言课的教学,幼儿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课文学习、词汇教学和
句型练习,提高了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幼儿们在角色扮演环节中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生活情境结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1. 教学目标•认识备孕、怀孕、分娩和产后护理的基本知识;•通过故事、动画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关爱心,让幼儿明白爱是一种责任。

2. 教学重点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并且明白爱是一种责任。

3. 教学难点让幼儿认识备孕、怀孕、分娩和产后护理的基本知识。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脑斧》绘本、教具、黑板、彩笔等;•准备动画视频,如《小奶牛的诞生》。

5. 教学过程5.1 课前导入教师展示一幅孕妇的图片,让幼儿来猜猜这是什么,然后再和幼儿说这是孕妇,孕妇是怎么来的呢?5.2 讲解备孕、怀孕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备孕、怀孕的基本知识,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妈妈也是这样生出自己的。

5.3 讲解分娩教师通过故事《小脑斧》的讲述,让幼儿了解分娩的过程,了解生孩子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疼痛,同时也要对新生儿做好一定的护理。

5.4 讲解产后护理教师通过动画视频《小奶牛的诞生》的讲解,让幼儿了解母牛和自己的妈妈生完孩子后要如何护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5.5 课堂小结通过梳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学习收获。

6.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解释备孕、怀孕、分娩和产后护理的过程;•检查幼儿是否认识妈妈肚子里宝宝的成长过程;•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判断幼儿是否对爱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7. 教学反思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在妈妈的肚子里》这节课上,通过讲解和故事、动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并且进一步认识到爱是一种责任。

但是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如: - 整个课堂内容有点过于生硬,需要增加更多的趣味性; -讲解备孕、怀孕、分娩和产后护理的过程时间安排不够充足,可以再加深一些内容。

综上所述,针对这些问题,我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能够对生命和爱有更深刻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详案肚子里的家(三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详案肚子里的家(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详案肚子里的家(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详案肚子里的家一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详案萝卜兔的故事二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详案被澡盆卡住的熊三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详案肚子里的家一设计思路: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幼儿从本来对家的点滴认识,发展到“爸爸本领大”知道了爸爸的许多本领,进而对爸爸产生景仰,视他为自己的偶像。

活动“肚子里的家”是对前一个活动的延伸,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妈妈,进而让幼儿产生好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因此我们的活动就开展了。

此活动是为了解决幼儿心中的疑惑,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还有一个家,感知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对妈妈的热爱。

活动目标:1、幼儿收集照片,介绍自己的妈妈以及妈妈怀孕的情况。

2、倾听故事,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3、通过讲讲说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重点:幼儿收集资料,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

难点:把收集到的资料告诉同伴和老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和妈妈一起拍的照片若干,妈妈怀孕的图片,字宝宝,故事《肚子里的家》活动流程:介绍自己的妈妈→出示图片,导入活动→倾听故事→提出问题,了解故事大致内容→扩展延伸过程:一:介绍自己的妈妈1、幼儿拿者照片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叫什么,在哪里工作,这张照片在哪里拍的…….2、教师予以指导,介绍好的给予表扬。

二:出示图片,导入活动1、哦,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我觉得都介绍的不错,我发现照片上的妈妈都是抱着你们拍的,你们的妈妈关心你们吗?那你们爱不爱你们的妈妈呀?2、那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得吗?3、教师出示妈妈怀孕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4、哦,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呀?三:倾听故事《肚子里的家》1、教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学着小宝宝的口气向幼儿讲述故事的名字,边讲边出示字宝宝——肚子里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教案
在妈妈肚子里
内容与要求
了解出生的秘密,知道妈妈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正怀孕7个月的老师。

2.有关小生命孕育产生的影像。

3.一些有关小生命孕育的图书和图片。

过程与指导
一、看看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了
老师:老师和我们越来越不一样了,你们发现她和我们哪里不一样了?
幼儿:她越来越胖了……不是的,她的肚子越来越大了……
幼儿:是啊,她肚子里的小宝宝越来越大了。

幼儿:她走路很慢的,这样子,很不方便的样子。

老师:怎么会的呢?
幼儿:小宝宝在里面很重的。

幼儿:她蹲下来是这样的,因为,这样是为了保护小宝宝。

幼儿:老师从来不跳的、不蹦的,因为小宝宝会受不了的。

幼儿:老师有时候会呕的,大概是东西不好吃吧……不是的,是小宝宝在里面动,关老师难过了。

幼儿:老师吃东西很多的,有一次,她吃了许多面包和肉……是啊,小宝宝也要吃的,所以才吃得多的。

幼儿:老师的衣服不一样了,很大的。

老师:这叫孕妇衫。

是啊,自从老师有了小宝宝之后,她的身体和我们越来越不一样了,这都是因为她的肚子里多了一个小宝宝。

二、讨论肚子里的宝宝的事情
老师:对肚子里面的宝宝,你们一定有许多问题吧。

那么,有什么问题呢?说出来听听。

幼儿:小宝宝是怎么长大的?
幼儿:他在妈妈肚子里有一根带子。

老师:这根带子叫脐带。

(出示图片或看影像)
幼儿(边看边问):A:宝宝吃的是饭吗?B:不是的,是营养。

C:老师吃下的是饭,宝宝就吸收关老师身体里的营养。

男幼儿:我们男人怎么不会生宝宝,你们女的会生宝宝?(孩子们都一片茫然)
关老师:这是因为我们女人的身体里有一张小床。

幼儿:小床是怎么放进去的?是木头的还是铁的?
老师:这是因为我们女人的身体里有一个可以给孩子生长的宫殿,叫子宫(指示图片)。

幼儿: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看得见东西吗?听得见声音吗? 宝看得见吗?
幼儿:看不见的,像摸黑一样。

老师:他在四个月的时候,我对他说话,他就会动了。

所以,我还给他听音乐的。

幼儿:宝宝有大便、小便吗?
老师:(出示图片)书上说宝宝是有小便的。

幼儿:是啊,他喝了关老师的营养水,当然有小便啦。

幼儿:那大便有吗?
幼儿:没有的。

幼儿:应该有的,我们都有的。

老师:我们的大便是怎么才会有的?(孩子沉默)老师指着模型:这件事我们明天再研究。

幼儿:为什么妈妈生了孩子之后,肚子上都会有疤呢?
老师:你们的妈妈都有疤吗?
幼儿:我没注意过。

幼儿:你有吗?生过孩子的才有。

老师:我已经生过孩子了。

可是我没有。

幼儿:给我们看看。

(给这个孩子看)真的没有的。

怎么有的妈妈有,有的妈妈没有?
老师:这件事,你去问问妈妈吧。

明天来告诉大家。

幼儿: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干吗?
幼儿:是啊,他大概在做什么事?
幼儿:他不会动的。

老师:不,他动得可厉害了。

老师:(把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放在关老师的肚子上)你们看。

关老师的肚子的表面有小宝宝动的。

幼儿:小宝宝会动的。

他在里面干吗呢? 宝看得见吗?
幼儿:看不见的,像摸黑一样。

老师:他在四个月的时候,我对他说话,他就会动了。

所以,我还给他听音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