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1.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亟盼政策扶持、模式突破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奶站生鲜奶掺假问题,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山阴县杀牛事件,这不仅仅是陕西、山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凸现的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我国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有很大潜力,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随之,9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提出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意见,即(1)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2)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3)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4)优化奶业布局,提高企业素质。(5)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6)引导乳品消费,开拓奶业市场。以及出台了加大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措施,即(1)加大奶牛养殖补贴力度。(2)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3)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5)完善产业政策。

中国奶业在6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危机随时存在爆发的可能,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探索解决办法,是值得欣慰与鼓舞的。

2.印度奶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从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年的奶牛养殖发展历程来看,乳品消费基本稳定但养殖水平和奶牛的产奶遗传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表现为奶牛单产逐年提高而奶牛头数逐年下降,牛场规模在逐步扩大而奶牛场数量在逐步减少;生鲜奶杂菌污染控制在5万/毫升以下(甚至低

于2万),乳品质量和营养得到大幅提高。发达国家所有舍饲奶牛场的粪污全部收集、处理、还田。

我国奶业在过去十年来,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奶牛养殖数量和乳品产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近年来发展的奶牛养殖主体以散户为主。中国奶业把最艰巨的任务-“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留给最无助的奶农来实现。奶牛养殖总体水平低下,把牛当猪养的方式导致奶牛体弱多病、产奶期短、产奶量低、生鲜奶的微生物污染高达数百万,低劣的产品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部分地区奶农对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等人畜共患的奶牛传染病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也严重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外的实践证明,奶牛养殖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路。我国奶牛养殖业又重复走了我国的家禽业和养猪业所走过的由散户到集约化的老路,何况奶牛养殖要比养鸡养猪复杂的多。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生鲜奶质量、乳品质量、以及环保养殖等方面与发达国际的差距甚远,具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所有奶业发达国家的奶业合作化程度一般高于其他农业产业。产奶牛每天的挤奶需求、奶的易腐性和乳品加工的门槛一般较高等特点决定了建立奶农横向合作化、纵向产加销一体化的必要性,以便实现产业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在60年前,与中国相邻而且都是世界人口大国的印度堪称为牛奶沙漠,只有孟买的一家牛奶公司,独家垄断,产量极低。1946年,通过“阿南德模式”(Anand Pattern)组建奶业合作社,将牛奶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连接起来,实现奶农利益和生产力的最大化。从奶业机制上的变革,用奶农合作社取代当时的“公司+农户”模式,牛奶产量大增。目前,全国奶业合作社拥有1200万个奶农会员,10.8万个村级协会,338个区域联盟和170个邦级联合会。村级协会负责收集会员每天生产的牛奶,对收集的牛奶进行乳脂和非脂固形物测试以便按质定价,年终还要按会员交纳的牛奶量进行分红。区域联盟负责收集村级协会的奶源,加工与销售液态奶及奶制品,并为会员提供饲料、兽医、人工受精服务。邦级联合会负责协调区域联盟液态奶及奶制品的销售,部分联合会还生产饲料供应区域联盟。

1970年,印度发起了“让牛奶流成河”(Operation flood)的活动,开展了“白色革命”运动。利用国外无偿援助与低息贷款作为奶业发展基金,其中30%为无偿援助,用于服务体系建设;70%为低息贷款,用于建设基础建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印度农村牛奶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基础设施,发展奶业生产合作组织,提高妇女在奶源生产中的地位,以至加快全国奶业发展步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印度全国牛奶产量达到8840万吨,是项目开始期1970年2018万吨的4.4倍,年递增速度高达13.3%。目前,印度的牛奶产量不仅能满足国内消费,还有少量奶制品供出口。年人均83千克水平。步入奶牛发达国家行列。总结

印度奶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通过“阿南德模式”(Anand Pattern)组建奶业合作社,将牛奶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连接起来,实现奶农利益和生产力的最大化。二是通过政府

和国际援助共投资(合28亿人民币)解决了奶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建设与发展资金问题。

印度实现鲜奶无包装配送体系―――学生课间饮用鲜奶

3.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催生“奶联社”

我国奶业在过去十年来,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奶牛养殖数量和乳品产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近年来发展的奶牛养殖主体以散户为主。中国奶业把最艰巨的任务-“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留给最无助的奶农来实现。奶牛养殖总体水平低下,把牛当猪养的方式导致奶牛体弱多病、产奶期短、产奶量低、生鲜奶的微生物污染高达数百万,低劣的产品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部分地区奶农对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等人畜共患的奶牛传染病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也严重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外的实践证明,奶牛养殖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路。我国奶牛养殖业又重复走了我国的家禽业和养猪业所走过的由散户到集约化的老路,何况奶牛养殖要比养鸡养猪复杂的多。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生鲜奶质量、乳品质量、以及环保养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具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1)解决之道―――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

公司以留学加拿大的奶牛营养学博士乔富龙领衔的技术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自主创新了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该集成技术在北京、河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推广应用证实平均提高单产20-50%,实现了“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的目标。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原奶第一品牌“奶联社”,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生产的优质原奶达到欧盟标准,目前是伊利集团生产金典、蒙牛集团生产特伦苏等高端产品的优质原奶供应商。

2006年6月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对奶联科技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评价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这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第一个通过正式成果鉴定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若该集成技术能在我国奶牛养殖业中广泛应用,就目前的奶牛养殖规模每年奶牛养殖可增收高达上百亿,而且为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的保障。

(2)推广之道―――创新的奶联社模式

《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的应用,确保单个牧场实现了“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的目标。如何在中国现有的奶业发展条件下,在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探索一套推广《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让更多的奶农分享这项高技术成果。经过研究与探索,公司提出创新的制度模式“奶联社|农联社”,推进现代奶业产业化,实现“让中国人每天喝杯好奶”。2007年4月13日,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内蒙古农牧业厅主持,对奶联科技创建的“奶联社模式”进行了评定。认为,奶联科技立足中国奶牛养殖产业现状,借鉴奶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奶牛养殖合作化模式--“奶联社”。“奶联社”搭建了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保本入社并获取固定回报,以解决现代奶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奶农的生存问题。采取“人畜分离和严格防疫措

施”以规避奶牛养殖所面临的高疫病风险。推行“以牛为本”的集约化生态奶牛养殖模式,以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养健康牛、产优质奶”,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以体现技术、资金和资源相结合的强大竞争优势,引领中国奶业向“节粮型和生态型”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以实现社会、农民和企业的共赢。该模式依托创新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以创新的生态奶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实现奶业现代化,科学可行。

4.奶联社发展初现成效

(1)中国第一个示范“奶联社”

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的第一个奶联社由内蒙古加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于2006年低开始运作,深受奶农的欢迎,目前入社奶牛达到800多头。奶联社给农民回报在15-20%,奶联社自身硬件设施和管理的投资回报约在12%左右。

“奶联社”的发展引起国家各级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国内外专家认可“奶联社”的运作模式,国内外新闻媒体关注奶联社的创新发展与推广。“奶联社”成为中国奶业发展低谷时期一个创新的亮点。

(2)示范“奶联社”的建设与发展

公司通过新建与整合的方式,加速示范“奶联社”的推进进程,在内蒙古包头土默特右旗以整合的方式建立了第2-4示范“奶联社”,目前奶牛存栏3000多头。

未来两年公司将计划在呼和浩特、包头两地建立“奶联社|农联社”50个,实现存栏奶牛5万头,引导1.5万奶农以牛入社。

5.“奶联社|农联社”发展前景

中国奶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奶牛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确保“养健康牛、产优质奶”。创新的“奶联社”模式以现有奶农奶牛资源为基础,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探索依靠科技、依靠制度创新、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探索带领奶农实现持续发展之路。

印度是我们的榜样!奶业发达国家的昨天就是我国奶业的明天,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国家支持政策的创新,中国奶牛方能够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介绍,这种由伊利率先践行的“奶联社”模式,是由企业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以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并获取回报的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此种模式下,不仅使企业可以把控从养牛到挤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也使奶农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从根本上杜绝了投机的行为。业内普遍认为:这种模式更符合中国奶农众多,分散养殖的现实条件,既能够保证原奶的质量安全,同时也能兼顾奶农、乳企等多方面的利益,便于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透露:近期伊利就将有20个新的奶联社投入使用。

面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009年,张剑秋表示:“全球化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的监管和挑战。乳品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实力,在确保产品品质、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中国乳品企业才有望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乳业赢家。

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奶联社”有了固定的饲料生产基地,对奶联社“养健康牛产优质奶“提供了充足优质粗饲料的保障。奶联社把目前缺乏养殖技术承受很大风险的散户奶农中的牛有效的吸纳到奶联社,让奶农不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取高额的固定回报。这个农民、奶农、奶联社投资主体奶联科技,消费者和政府共赢的项目应该得到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愿奶联社与农联社的发展成为国家惠农资金的支持,成为一劳永逸的让农民受益的平台之一。

奶联社”引领奶农一步实现“中国乳都”与奶业发达国家接轨

一、“奶联社”引领奶农率先突围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设立的时候便提出了打造“中国优质奶源第一品牌”的发展目标,并多年根植于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在2005、2006年中国奶业低迷状态下,“奶联公司”先后开展了培训、冻精与饲料销售、连锁技术服务站、奶站建设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意在引领奶农走出困境,但治标不治本。最终,公司管理层意识到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从体制上、机制上突破。于是,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总结,在借鉴奶业发达国家奶农合作组织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

---“奶联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1.什么是“奶联社”?

“奶联社”系由企业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以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并获取回报的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

(1)立足于当地农民现有牛源实现保值增值,采取多种“入社”形式,即“奶农自愿入社、不参与经营、获取年稳定回报、到期自愿退社、退社时领取入社奶牛金”。

(2)合同期内,奶牛疫病和死亡风险由“奶联社”承担,奶农零风险。

2.“奶联社”取得的应用成效

2007年初,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农业开发区建设了占地300亩的中国首个“奶联社示范牧场”,引进农民奶牛入社近千头。

(1)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入社之前平均4.12吨/头?年,入社1年半后平均5.70吨/头?年,平均增产1.58吨/头?年。

(2)原奶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平均乳蛋白3.1%、平均乳脂率3.8%、干物质12.3%、细菌总数(CFU/ml )低于5 ,达到国际水平。

(3)显著提高农民收益:一头入社奶牛年收益率20%左右。因给“奶联社”种植青

贮饲料玉米,一亩地增收150元左右;因“奶联社”大型联合收获玉米机械,为奶户解放一个劳动力,年增收12000元左右。

二、“奶联社”用专业为“2008北京奥运会”作贡献

“奶联社”因生产的原奶品质达到国际标准,成为伊利集团“金典奶”等高端乳制品原奶供基地。2008年4月,被“中奶协(即中国奶业协会)”(北京)认证中心评为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示范牧场。2008年5月,被推荐为伊利集团“2008奥运特供奶”原奶生产基地,北京奥运会期间有近三分之一的远动员与教练员品尝到“奶联社”优质原奶制造的乳制品。“奶联社”用专业为“2008北京奥运”会作贡献。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后,提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每天喝杯好奶”企业愿景。以“养健康牛、产优质奶”为“奶联社”经营理念。在传统产业上寻求突破并取得不菲成绩,靠的是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

“奶联社”与奶业发达国际接轨,率先实现奶牛养殖“四化”,利用国内领先的牧场设施设备,确保生产规模化;利用自主创新的“优质原奶生产集成技术”,确保生产集约化;建立规范与标准,实现牧场运营标准化;上联奶农,下联乳品企业,实现“共赢”一体化。

1. 技术创新

拥有自主创新的“优质原奶生产集成技术”,推动原奶生产集约化,确保实现“养健康牛、产优质奶”。

2. 机制创新

2007年4月13日,由内蒙古农牧业厅主持,对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奶联社”模式》进行了评定,认为“奶联社”是我国奶业发展转型时期值得推广的一种先进合作化产业模式。解决困扰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启动资金与技术瓶颈问题,是探索新农村建设形势下企业带动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构建国家级优质奶源基地,重塑“中国乳都”新形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奶联社”就是在实现规模化过程中的一种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以打造国家级优质奶源基地为目标,旨在加强农业基础,以创新的技术与模式引领奶农增加收入。公司计划在2008-2009年度自建4个“奶联社”牧场、奶联︱伊

利合建20个牧场、吸引奶农入社奶牛25000头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未来3年,再实现100个“奶联社”标准化牧场的发展计划,吸引奶农入社奶牛10万头,订单青贮玉米地25万亩。

“奶联社”的发展壮大,提出建设国家级优质品牌奶源基地,将对重塑“中国乳都”新形象,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奶牛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

“奶联社”引领奶农率先促进中国奶牛养殖实现“四化”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在“奶联社”视察时讲话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成果于2006年6月18日视察“奶联社”时,针对中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认为以“奶联社”发展模式为契机,将有望引领奶农率先促进中国奶牛养殖实现“四化”。刘成果理事长指出: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开始运作是近几年的事情,当时奶源基础非常薄弱。目前,中国奶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小、散、低”,这也是中国奶牛养殖的实际情况。“小”就是养殖规模小;“散”就是分散养殖,没有形成规模;“低”就是养殖基础低,起点低,产奶量低,原奶质量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成果理事长按照中国奶业规律提出了以“四化”模式来实现中国奶业质的飞跃。

吹响实现中国奶业“四化”号角

根据现代奶业发展的规律和道路,刘成果理事长提出了实现中国奶业“四化”的基本思路。中国奶业发展的根本在于奶源的发展,奶源的发展又首推奶牛养殖。奶牛养殖要按照“四化”的模式推进。

第一化:奶牛养殖规模化。2004年4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的第一届奶业发展大会,就是为了解决奶牛养殖规模化的问题。奶牛养殖规模化是实现“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规模化养殖谈不上集约化,没有规模化也谈不上标准化,没有规模化更形不成一体化。

第二化:奶牛养殖集约化。2006年6月18日,在包头市召开的第二届奶业发展大会,就是为了解决奶牛养殖集约化的问题。集约化是实现奶牛养殖“四化”的核心,集约化的本质就要靠科技,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进到奶牛养殖中来,才能实现奶牛养殖的集约化。

第三化:奶牛养殖标准化。2008年4月16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奶业发展大会,就是解决奶牛养殖在集约化基础上的标准化问题。实现标准化是奶牛养殖“四化”的关键。标准化就是集约的技术到位,在集约化的基础上技术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这要有个标准,当然这个标准是动态的。标准实现以后就是标准化。标准化实现最后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呢?就像“奶联社”的奶牛养殖那样,奶牛的单产增加了,原奶质量提高了,干物质降低了,比重增加了,体细胞和细菌总数下降了,一句话就是,营养指标上去了,卫生指标下来了,这样养殖奶牛的原奶质量就提高了。

第四化:奶牛养殖一体化。实现一体化要经过一段时间,在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上,最终要实现中国奶业链条的一体化,就是把奶牛养殖——原奶加工——成品牛奶销售链接起来,形成一个真正产业链条,利益链条,这样在利益链条上的企业才能够联起手来,共同为实现中国奶业健康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现在中国奶源“小、散、低”的情况距离“四化”相差太远了!刘成果理事长希望所有在中国从事奶业事业的人士都要向“四化”方向努力,这样,我们的奶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目前的工作重点就是实现奶牛养殖的标准化。

根据中国现有奶牛饲养情况,刘成果理事长分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奶牛养殖的几种模式,分别是牧场养殖模式、大户养殖模式、奶牛小区养殖模式、合作社养殖模式等。牧场养殖模式要靠企业投资才能够发展;大户养殖模式实质上就是规模化的家庭牧场,需要有个资金积累过程,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奶牛小区养殖模式相对散养是个进步,但是和真正的规模化又相差甚远,所以,奶牛小区养殖模式不是规模化的终端模式,只是在规模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合作社养殖模式是规模化养殖的终端模式。因此,我国现有奶牛养殖模式离“四化”还任重道远。

“奶联社”引领奶农率先促进中国奶牛养殖实现“四化”刘成果理事长对内蒙古

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奶联社”养殖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奶联社’模式是在实现规模化过程中的一种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是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生事物,这个事物所以说叫创新,就是它符合规模化饲养的规律,而且又具备很旺盛的生命力,不像小区养殖模式,那是要在实践中最终被淘汰的。‘奶联社’是有生命力的,是要逐步发展完善的问题而不是淘汰的问题,这是因为它是资源整合的理想方式,是奶牛养殖在中国很现实的一种实现形式。”

刘成果理事长还指出:“‘奶联社’的本质就是规模化,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把老百姓散养的奶牛吸引到‘奶联社’,然后,‘奶联社’再实现规模化饲养,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假如让‘奶联社’去买奶牛,这就会搞下去很费劲。‘奶联社’是规模化饲养的捷径,没有奶牛,‘奶联社’就实现不了快速规模化。”

刘成果理事长最后指出:通过规模化的实现,“奶联社”运用占有的技术和管理的优势,能够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这样就实现了集约化饲养。也就是说“技术含量上去了,管理水平上去了,集约化就实现了!”

接下来就是奶牛的良种。因为奶牛养殖就两个词,一个是良种,一个是良法。刘成果理事长特别指出:“良种只是一个遗传资源的问题,如果后期饲养水平上不去,良种照样白费。良种潜力挖出来靠的就是技术和管理,技术和管理靠的是良法,所以,良种、良法都发挥作用了,最终体现在奶牛增产,在‘奶联社’的奶牛半年就变了,原来是那么的‘罗锅’样,现在是水光溜滑的,体型外貌都变了,单产增了,一年增产一吨多奶”。

由于“奶联社”通过规模化饲料,运用科学配方,饲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成本就

下降了。而散养的问题是饲料水平上不去,产奶量不去越喂精料,奶牛本来是食草动物,也需要精料,但绝不能多喂精料,必须是粗饲料、青饲料都上去。过多地给奶牛吃精料只能是浪费饲养成本,并且效益也不好。

“奶联社”在奶牛养殖上实现了“节本”和“提质”两个效益。在奶牛养殖中,增产可以增效,提质也可以增效。“奶联社”一斤原奶与其它原奶差一块钱,这就是提质效益。还有一个是节本效益,这个节本效益不是指绝对成本下降,是相对成本下来了,这就是提质增效,节本增效,最后,整体效益就上来了!

整体效益提高以后,奶农自然得到实惠,就等着分红吧!公司也得到实惠了,利润实现了。乳品加工企业也收到了好的原料奶,就能做出好的产品,也能卖出好价钱。“奶联社”饲养模式生产出来的原奶加工的产品才是优质产品,既品质好又安全。所以,奶业整个链条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效益。

刘成果理事长指出,“奶联社”这种模式在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首先,把产业链条的上游(饲养阶段)一体化,这个一体化的本质是利益编织,这个一体化的利益编织为整个链条的一体化创造了前提,起到推进作用。“奶联社”和伊利集团就好连接了,而一家一户散养的时候就不好连接了,一体化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奶联社”这种的方式比单独建设牧场发展大户要快,更容易实现。不过,“奶联社”需要有懂行的热心人认真地干。要求企业人有风险精神,有敢闯的精神。他们之所以敢搞“奶联社”也看到这个朝阳产业有需求,发展潜力大。所以说,搞“奶联社”是有条件的,不是哪个地方说搞就能搞起来的,必须有这么些人去干,现在搞到这个程度就是要不断总结加以完善。

对于“奶联社”的完善刘成果理事长提两条意见:“一条是要稳步推进,不要太着急,宁肯慢,别像‘一些奶牛小区’那样整黄了!TMR设备撂下也不用了,不认识不接受,硬整是不行的。在那块再推行TMR设备比登天还难。从‘奶协’的角度出发,‘奶联社’发展越快越好,但有时候欲速则不达。”刘成果理事长建议“奶联社”是个新事物,就得多方支持,企业自身努力,政府党委支持,“奶联社”具备这个条件。土默特左旗是全国奶源基地大县,有奶牛25万头。希望各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和协会形成合力把“奶联社”保护好。最后刘成果理事长指出:“奶联社”不是过渡方式,可能是一种永恒的方式。

时值两会在京召开,民生、经济成为全国关心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市长汤爱军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乳业危机”后“乳都”奶业稳步恢复,进入今年乳业销量恢复明显,伊利等乳品企业生产恢复情况良好,产量均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八成半。“特别是今年一月份,两个企业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六个百分点。”汤爱军预计伊利今年的销售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以上。对于“乳业危机”事件揭露出的行业弊端和乳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汤爱军表示集中养殖方式将成为今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控制奶制品质量的主要手段。如今,内蒙古已采取了“奶牛小区”的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管理、统一饲料、统一

挤奶等方式严格控制奶制品质量。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集中饲养奶牛的比例可达七成以上。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饲养两百头奶牛以上的集约式“奶牛小区”两千个。作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最大的乳品加工企业之一的伊利集团在有关政府的指导、配合下着力推广“奶联社”模式,有力的推动了当地奶牛养殖方式的改革,在奶源建设、确保乳品安全和维护奶农利益、打造平衡、和谐产业链方面成效显著。

据了解,2006年至2008年,伊利在内蒙古自治区已投资27亿元自建或合建牧场并加速推广的“奶联社”这一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符合中国现实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也。“问题奶粉事件”后,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曾表示:“我们在推进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的牧场园区还有奶联社等等这些不同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的同时,更要大力扶持奶联社工作的建设。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对奶源自控的力度,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原奶的健康放心的原奶供应。到今年年底将有20个新的奶联社投入使用。”

“奶联社”这种模式就是将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这种模式将奶农、奶站和乳制品企业的利益相互联系,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作为弱势的奶农的抗风险能力。奶农在这种模式下,先是以奶牛入股奶联社,将奶牛放置于奶联社中由企业派专人饲养,专业饲养人员的努力可使整体的养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这样不但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效果,提高了原奶产量和质量,为乳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奶联社”的模式中奶农会在生产后期根据入股情况得到分红,奶农和企业的利益就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既根本上确保了奶源安全,也有力的保证了奶农的合法利益,避免因为价格波动而出现奶农忍痛倒奶、杀牛等极端情况的再现。因此,奶联社模式既给奶农套上了安全生产的紧箍咒,同时也给奶农带来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更稳定的经济利益。

随着更多乳品企业像伊利一样推广奶农-乳企和谐关系,互相支持、稳定的利益格局,将有力的推动平衡、健康的产业链条的形成,全面提升企业、行业的抗风险能力,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重现。伊利的婴幼儿奶粉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质量绝对安全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伊利婴幼儿奶粉的奶源都来自于伊利的自有奶场,也就是伊利一直在推崇和实践的“奶联社”模式中的奶场所供给的奶源。

打造现代化的奶源基地是伊利未来成长发展的关键,除了在内蒙古地区加大奶源建设的力度之外,伊利集团经在我国6大黄金奶源带:内蒙古奶源带、东北奶源带、河北奶源带、新疆奶源带、四川奶源带、济南奶源带建立了奶源基地,获得了稳定可靠的优质奶源保证。伊利集团未来5到10年间,伊利每年都将投入重资,用于奶源现代化建设的更新升级,确保最安全、最放心的原奶供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和伊利一起实现对奶源的全面控制,遏制中国乳业发展的瓶颈将被突破,安全的隐患将会彻底消除。规模化、现代化的奶源基地不仅能够为伊利带来优质安全的原奶供应,同时在节约成本,理顺产业关系方面

会有明显的成效,从产业链的上游为伊利长期的发展奠定优势。

春节前夕,中国奶业协会在京召开了乳品企业奶源基地建设和奶站管理座谈会,伊利等大型乳品企业和部分省区奶业协会负责人就乳品企业在奶源基地建设及奶站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究讨论乳品企业在奶业整顿和振兴中的作用和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2009年的来临,中国乳业已经逐渐走出“奶粉风暴”,进入全面的恢复期。《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到今年10月底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乳品质量标准,推广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推进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生产规范,使奶业发展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迈出重要步伐而健全奶源基地,完善奶源管理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出席此次会议的农业部畜牧业司王智才司长明确指出,为促进奶业整顿和振兴,在奶牛养殖方面,要坚持“三个坚定不移”:一是坚持奶牛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奶牛养殖水平;二是坚持提高奶牛单产,加强奶农培训、防疫和投入品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三是坚持抓好奶业基础工作,通过开展奶牛DHI测定和奶牛生产形势监测等,全面掌握奶业生产基础数据,做好奶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奶源建设方面,伊利集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成效,其主推的“奶联社”模式,在确保原奶质量安全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与奶农结成稳定和谐的利益关系,为伊利集团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奶联社”这种模式就是将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这种模式将奶农、奶站和乳制品企业的利益相互联系,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作为弱势的奶农的抗风险能力。

和集约型的大规模牧场模式相比,“奶联社”模式更符合中国奶农众多,分散养殖的现实条件,既能够保证原奶的质量安全,同时也能兼顾奶农、乳企等多方面的利益,也便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对伊利集团而言通过奶牛合作社将大量原本分散的奶农与公司进行直接连接,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节省了管理成本并使奶农和伊利结成了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保证了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伊利的婴幼儿奶粉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质量绝对安全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伊利婴幼儿奶粉的奶源都来自于伊利的自有奶场,也就是伊利一直在推崇和实践的“奶联社”模式中的奶场所供给的奶源。

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推进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的牧场园区还有奶联社等等这些不同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的同时,更要大力扶持奶联社工作的建设。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对奶源自控的力度,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原奶的健康放心的原奶供应。到今年年底将有20个新的奶联社投入使用。”

目前,伊利集团通过战略布局已经在我国6大黄金奶源带:内蒙古奶源带、东北奶源带、河北奶源带、新疆奶源带、四川奶源带、济南奶源带建立了来源基地,获得了稳定可靠的优质奶源保证。未来5到10年间,伊利每年都将投入重资,用于奶源现代化建设的

更新升级,确保最安全、最放心的原奶供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和伊利一起实现对奶源的全面控制,遏制中国乳业发展的瓶颈将被突破,安全的隐患将会彻底消除。

我区是农牧业大区,奶牛养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奶业发展更是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区先后涌现出一批示范牧场、良种示范中心、家庭牧场、奶牛养殖小区、有机示范牧场等新型养殖模式,对于进一步提高奶牛养殖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产生了积极影响。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奶联社的创建和发展,就是一种依靠高科技和先进规范管理带动奶农实现奶牛保值增值的新模式和新探索。

背景:市场催生奶联社

过去的十多年是我区奶业的一个快速发展期。到2007年,全区奶牛存栏251.23万头,牛奶产量909.8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一些地区,奶牛业收入已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奶牛养殖已成为农村牧区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但在奶牛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小、散、低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6年以来,奶牛养殖效益大幅下滑,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出现这些波动,表象上看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等因素使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乏力;奶牛养殖集成技术推广缓慢,缺乏奶业发达国家那样的合作化机制等等,都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和消极影响。

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和水平不仅涉及广大奶农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奶业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不论是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还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都客观上要求奶牛养殖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道路。基于此,在众多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中,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独辟蹊径,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于2007年初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农业开发区投资2000万元,创建了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奶联社呼和浩特第一示范牧场。

运营:引导奶农以牛入社

奶联社由企业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平台,吸纳奶农以现有奶牛按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并获取回报。联社推行“以牛为本”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奶牛养殖,提高牛奶产量和原奶质量。立足当地农民现有牛源实现保值增值,奶农自愿入社,不参与经营,获取年稳定回报。到期自愿退社,退社时领取入社奶牛金。以保本固定回报方式入社为例:年产4.5吨鲜奶的奶牛定价为5000元人民币,合同期为5年,每年付给奶农1000元。年产4.5吨左右鲜奶的奶牛,定价及养殖利润按比例增减。5年合同到期退还本金5000元。合同期内,奶牛疫病和死亡风险由奶联社承担,奶牛所产牛犊归企业所有。

奶联科技设定的标准奶联社的养殖规模为:存栏牛头数1000头左右,牛场占地面积200亩。硬件设施为:每个圈舍都配有日光电暖混合型保暖设施和通风采光设施,每头牛都配有卧床、保温饮水、自由采食以及粪便自动清理和收集等设施;配置挤奶机械、具有全自动清洗功能的制冷储奶罐、全混日粮取料搅拌和配送设备;配备有计步功能识别器,产奶数据、体重自动测定、配种和治疗等生产数据录入的牛场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来指导生产和提升管理效率。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奶联社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奶牛入社前年平均产奶4.12吨/头,入社后年平均产奶5.23吨/头,年均增产1.11吨/头;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原奶质量也达到了国际标准,平均乳蛋白3.3%,平均乳质率3.92%,干物质12.38%,微生物(CFU/ml)低于5,成为伊利集团“金典奶”、“奥运奶”等高端乳品的原奶供应牧场。对奶农而言,一头入社奶牛收益率达20%;为奶联社种植青贮饲料玉米,一亩地增收100元;奶联社采用大型联合收获玉米机械,为奶农解放一个劳动力,年创造增收机会6000元。奶联社自身硬件设施和管理的投资回报12%左右。同时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008年初,奶联社被中国奶协认证中心评为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示范牧场。

目前,奶联社已引进周边农户奶牛800多头,通过资产整合收购包头乳泉奶业有限公司经营性资产,奶牛存栏近3000头。2008年4月,在土默特左旗的支持下,奶联社与伊利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土左旗共同投资建设20个标准化牧场,按照统一模式运营与管理,为伊利集团提供稳定的优质原奶。奶农以2万头奶牛入社,订单青贮玉米5万亩。同时,计划2008年至2012年在土左旗再建100个奶联社牧场,使60%的奶牛入社;在呼和浩特地区扩张100个奶联社,实现20万头奶牛入社,订单青贮玉米50万亩。

前景:开创奶牛养殖新时代

奶联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创新的优质原奶生产集成技术,并与德国克拉斯公司(世界最大青贮玉米收割机制造商)、瑞典利拉伐(世界最大挤奶机制造商)、意大利司达特(世界最大的TMR饲料制造商)、德国诺丁林(欧洲最大奶牛育种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倡导具备相对规范的合作制经营模式,使奶联社在技术、装备和制度等方面有了稳定发展的保障,解决了困扰农牧民奶牛养殖的启动资金与技术瓶颈问题,顺应了奶业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奶联社实行牛场管理系统、饲料生产与管理、全混日粮饲喂方案、育种方案和生鲜奶销售“五统一”。

奶联科技还引进了丹麦福斯的多功能乳品分析仪、牛奶体细胞数快速测定仪、牛奶细菌总数测定仪等,成为我国奶源供应商中为数不多拥有独立乳品检测中心的企业,确保奶源分别达到国内一级、发达国家常规标准和国际常规有机生鲜奶标准。

奶联社养殖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小型现代化牧场,农牧民以牛入社,不参与管理,在养殖上实现了人畜分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通过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养殖集成技术,实现了“养健康牛、产优质奶”,大幅提升了奶牛养殖的生产效

率;通过生鲜奶统一销售,实现了优质优价,效益大幅提升;通过农联社为奶联社生产优质粗饲料,实现奶牛养殖和饲料种植的生态结合。

奶联社上连奶业加工龙头企业,下连千万奶农,推动这一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有利于我区奶牛养殖业尽快走出分散养殖、低水平、低效益的困境,提高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提升奶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提高农牧民收入带来新的增长点。这一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可资借鉴的模式,有望成为我区农村牧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条创新之路,理应予以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以促进我区农村牧区经济和牛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自治区政府调研室)

1.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亟盼政策扶持、模式突破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奶站生鲜奶掺假问题,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山阴县杀牛事件,这不仅仅是陕西、山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凸现的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我国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有很大潜力,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随之,9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提出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意见,即(1)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2)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3)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4)优化奶业布局,提高企业素质。(5)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6)引导乳品消费,开拓奶业市场。以及出台了加大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措施,即(1)加大奶牛养殖补贴力度。(2)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3)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5)完善产业政策。

中国奶业在6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危机随时存在爆发的可能,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探索解决办法,是值得欣慰与鼓舞的。

2.印度奶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从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年的奶牛养殖发展历程来看,乳品消费基本稳定但养殖水平和奶牛的产奶遗传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表现为奶牛单产逐年提高而奶牛头数逐年下降,牛场规模在逐步扩大而奶牛场数量在逐步减少;生鲜奶杂菌污染控制在5万/毫升以下(甚至低于2万),乳品质量和营养得到大幅提高。发达国家所有舍饲奶牛场的粪污全部收集、处理、还田。

我国奶业在过去十年来,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奶牛养殖数量和乳品产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近年来发展的奶牛养殖主体以散户为主。中国奶业把最艰巨的任务-“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留给最无助的奶农来实现。奶牛养殖总体水平低下,把牛当猪养的方式导致奶牛体弱多病、产奶期短、产奶量低、生鲜奶的微生物污染高达数百万,低劣的产品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部分地区奶农对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等人畜共患的奶牛传染病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也严重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外的实践证明,奶牛养殖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路。我国奶牛养殖业又重复走了我国的家禽业和养猪业所走过的由散户到集约化的老路,何况奶牛养殖要比养鸡养猪复杂的多。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生鲜奶质量、乳品质量、以及环保养殖等方面与发达国际的差距甚远,具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所有奶业发达国家的奶业合作化程度一般高于其他农业产业。产奶牛每天的挤奶需求、奶的易腐性和乳品加工的门槛一般较高等特点决定了建立奶农横向合作化、纵向产加销一体化的必要性,以便实现产业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在60年前,与中国相邻而且都是世界人口大国的印度堪称为牛奶沙漠,只有孟买的一家牛奶公司,独家垄断,产量极低。1946年,通过“阿南德模式”(Anand Pattern)组建奶业合作社,将牛奶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连接起来,实现奶农利益和生产力的最大化。从奶业机制上的变革,用奶农合作社取代当时的“公司+农户”模式,牛奶产量大增。目前,全国奶业合作社拥有1200万个奶农会员,10.8万个村级协会,338个区域联盟和170个邦级联合会。村级协会负责收集会员每天生产的牛奶,对收集的牛奶进行乳脂和非脂固形物测试以便按质定价,年终还要按会员交纳的牛奶量进行分红。区域联盟负责收集村级协会的奶源,加工与销售液态奶及奶制品,并为会员提供饲料、兽医、人工受精服务。邦级联合会负责协调区域联盟液态奶及奶制品的销售,部分联合会还生产饲料供应区域联盟。

1970年,印度发起了“让牛奶流成河”(Operation flood)的活动,开展了“白色革命”运动。利用国外无偿援助与低息贷款作为奶业发展基金,其中30%为无偿援助,用于服务体系建设;70%为低息贷款,用于建设基础建设。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印度农村牛

奶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基础设施,发展奶业生产合作组织,提高妇女在奶源生产中的地位,以至加快全国奶业发展步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印度全国牛奶产量达到8840万吨,是项目开始期1970年2018万吨的4.4倍,年递增速度高达13.3%。目前,印度的牛奶产量不仅能满足国内消费,还有少量奶制品供出口。年人均83千克水平。步入奶牛发达国家行列。总结印度奶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通过“阿南德模式”(Anand Pattern)组建奶业合作社,将牛奶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连接起来,实现奶农利益和生产力的最大化。二是通过政府和国际援助共投资(合28亿人民币)解决了奶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建设与发展资金问题。

印度实现鲜奶无包装配送体系―――学生课间饮用鲜奶

3.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催生“奶联社”

我国奶业在过去十年来,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奶牛养殖数量和乳品产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近年来发展的奶牛养殖主体以散户为主。中国奶业把最艰巨的任务-“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留给最无助的奶农来实现。奶牛养殖总体水平低下,把牛当猪养的方式导致奶牛体弱多病、产奶期短、产奶量低、生鲜奶的微生物污染高达数百万,低劣的产品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部分地区奶农对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等人畜共患的奶牛传染病认识不足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也严重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外的实践证明,奶牛养殖必须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道路。我国奶牛养殖业又重复走了我国的家禽业和养猪业所走过的由散户到集约化的老路,何况奶牛养殖要比养鸡养猪复杂的多。我国奶牛养殖水平、生鲜奶质量、乳品质量、以及环保养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具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1)解决之道―――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

公司以留学加拿大的奶牛营养学博士乔富龙领衔的技术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自主创新了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该集成技术在北京、河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推广应用证实平均提高单产20-50%,实现了“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的目标。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优质原奶第一品牌“奶联社”,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生产的优质原奶达到欧盟标准,目前是伊利集团生产金典、蒙牛集团生产特伦苏等高端产品的优质原奶供应商。

2006年6月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对奶联科技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评价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这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第一个通过正式成果鉴定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若该集成技术能在我国奶牛养殖业中广泛应用,就目前的奶牛养殖规模每年奶牛养殖可增收高达上百亿,而且为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的保障。

(2)推广之道―――创新的奶联社模式

《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的应用,确保单个牧场实现了“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的目标。如何在中国现有的奶业发展条件下,在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探索一套推广《奶牛养殖集成技术》,让更多的奶农分享这项高技术成果。经过研究与探索,公司提出创新的制度模

式“奶联社|农联社”,推进现代奶业产业化,实现“让中国人每天喝杯好奶”。2007年4月13日,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内蒙古农牧业厅主持,对奶联科技创建的“奶联社模式”进行了评定。认为,奶联科技立足中国奶牛养殖产业现状,借鉴奶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奶牛养殖合作化模式--“奶联社”。“奶联社”搭建了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保本入社并获取固定回报,以解决现代奶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奶农的生存问题。采取“人畜分离和严格防疫措施”以规避奶牛养殖所面临的高疫病风险。推行“以牛为本”的集约化生态奶牛养殖模式,以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养健康牛、产优质奶”,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以体现技术、资金和资源相结合的强大竞争优势,引领中国奶业向“节粮型和生态型”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以实现社会、农民和企业的共赢。该模式依托创新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以创新的生态奶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实现奶业现代化,科学可行。

4.奶联社发展初现成效

(1)中国第一个示范“奶联社”

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的第一个奶联社由内蒙古加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于2006年低开始运作,深受奶农的欢迎,目前入社奶牛达到800多头。奶联社给农民回报在15-20%,奶联社自身硬件设施和管理的投资回报约在12%左右。

“奶联社”的发展引起国家各级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国内外专家认可“奶联社”的运作模式,国内外新闻媒体关注奶联社的创新发展与推广。“奶联社”成为中国奶业发展低谷时期一个创新的亮点。

(2)示范“奶联社”的建设与发展

公司通过新建与整合的方式,加速示范“奶联社”的推进进程,在内蒙古包头土默特右旗以整合的方式建立了第2-4示范“奶联社”,目前奶牛存栏3000多头。

未来两年公司将计划在呼和浩特、包头两地建立“奶联社|农联社”50个,实现存栏奶牛5万头,引导1.5万奶农以牛入社。

5.“奶联社|农联社”发展前景

中国奶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奶牛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养殖集成技术》确保“养健康牛、产优质奶”。创新的“奶联社”模式以现有奶农奶牛资源为基础,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探索依靠科技、依靠制度创新、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探索带领奶农实现持续发展之路。

印度是我们的榜样!奶业发达国家的昨天就是我国奶业的明天,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国家支持政策的创新,中国奶牛方能够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奶联社,奶牛养殖模式的创新之举

奶源质量不高,奶农收入不增,奶制品价格不菲,中国奶牛养殖业何去何从?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北京奶联科技有限公司,以奶牛营养学博士乔富龙领衔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探索

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奶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奶联社模式。日前,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奶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奶联社国际战略合作项目签字仪式上奶联社模式得到与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擎起创新旗帜

近年来对奶制品消费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从市场需求来看,奶农是能够通过养奶牛致富的。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我国奶牛养殖基本以散户为主,奶农专业养殖技术匮乏,同时用秸秆当作主要饲料,使得原料奶的品质不高。此外,散户奶农在原料奶的买卖市场上,无法与奶制品大企业相抗衡,因而在价格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就导致了奶农虽然投入大,但产出低。奶农不仅没有走上致富路,反而绕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这样的现实,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现有奶牛养殖机制———“公司+奶站+奶农”的模式存在弊端。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保护奶农养牛积极性,又能促进奶业市场健康发展的模式呢?

曾经留学加拿大的奶牛营养学博士乔富龙,2006年底,在立足我国奶牛养殖产业现状并借鉴奶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基础上,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奶牛养殖合作化模式———“奶联社”。

奶联社是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生态奶牛场,与其他私营集约化奶牛场不同的是奶牛大多数都来自经营困难的奶农,奶农自愿入社、不参与经营、不承担任何风险、获取年固定回报、到期自愿退社、退社时领取入社奶牛本金。

奶联社以先进的设施和奶牛养殖集成技术为基础,以农民的奶牛为依托,将二者的优势叠加,创造出了1+1>2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奶联社存栏达到350头,其中来自奶农的牛150头,奶农入社踊跃,但奶联社目前的圈舍已满,正在改造扩建。

在奶联社基础上,奶联科技还提出了“农联社”的概念,为建立固定的生态饲料基地,组织农户建立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实现土地的连片生态饲料种植和农业机械化作业。这样既发挥了单个农民精细耕作优势,也产生了规模机械作业的效果。

在这一模式下,奶农每年得到固定回报、规避了养牛风险,奶联科技则通过推广奶牛养殖集成技术、高品质原料奶实现了良性循环。这一畜牧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益探索。那么,是不是这一模式就能顺利发展下去了呢?

求解发展瓶颈

在现代奶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奶联社国际战略合作项目签字仪上,与会的政府官员、中科院的专家学者和来自欧洲的奶业公司就奶联社模式进行研讨,探讨这一模式今后发展方向。该模式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对农民,对奶业市场的有利的模式有夭折的危险。

首先,资金短缺日渐困扰这一模式的扩大。实践证明,奶联社模式改变了奶农入不敷出的局面,得到了奶农的认可,入社的奶农日益增多,然而奶联科技来自北欧投资银行的480万欧元贷款已经告罄,已经无力再投资建设奶牛养殖基地和技术设备的更新。乔富龙博士告诉记者,根据内蒙古本地奶牛饲养规模和市场需求,计划在2008年之前,建设15个千头规模的奶联社,而这正需要大规模的启动资金。

其次,奶牛养殖场得不到土地使用证。没有土地使用证投资在租来土地上的资产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承认,不能作为抵押再投资。这和在开发区或市区投资加工厂完全不对等,从奶联社的长远发展来看,土地使用证对于奶联社的规模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证明奶联社有一定的公益色彩。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时,乔富龙博士说,奶联社应该走上非营利组织形式,为奶农服务免费,为企业服务就要收取一定的报酬,利用这些收入来维持这样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刘振邦所说:“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合作是农业流通合作社,是市场里的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在荷兰的整个乳品加工产值的85%,在美国占45%,在丹麦、瑞典、法国各占60%以上,可以肯定地说发达国家奶制品市场基本为农业合作社来控制,合作社和私人公司来竞争,才能够达到平衡,才能够对农民有利。”奶联社模式正是做了政府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奶联社和农联社模式搭建了现代农业科学集成技术和行业标准的推广平台,规避了小农经济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等弊端,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的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受益。愿这一惠民事业得到各方的支持并得以快速发展。

倡导“造血”的制度设计

“食品安全”、“脱贫”这些敏感话题正在引起中国从高层决策者到普通公民的共同关注。

而“奶牛科学养殖”所涉及的思考半径,则与这两个话题同时交叉:奶牛的饲养方式正在面临因饲料价格上涨、牛奶收购压价而苦不堪言的农民;而粗放经营导致牛奶产品屡屡超标,对国人的生存质量更是造成了严重影响。

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殊背景,各级政府对于如何提高奶农的生产能力可谓尽心尽力,扶持政策、补贴资金等办法悉数出台,但是收效甚微。一些到我国奶牛主要饲养地区考察的学者称,那里普遍存在大量杀戮奶牛的现象。

感谢这些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海归创业者,他们应用自己的学识,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设计了“奶联社”这样一个奶牛养殖新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奶牛业振兴的希望。

诚然,在奶联社的管理中,我们看到新的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应用,将使牛品种和奶产品质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是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设计本身,对于中国奶牛业乃至

其他养殖业的影响:它使社会对于奶牛养殖业的援助转化成为奶牛业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而非原料,使其原有的“自救”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一种管理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高端社会救助精神的展示。

曾有学者将两种救助比作“输血”和“造血”,笔者认为后者更应该值得赞许。从奶联社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在将奶牛交付给奶联社后,继续从事饲料种植,仍然获得劳动机会,不仅减轻了社会负担,还增加了社会财富。

此前,孟加拉一位银行家尤努斯的做法曾经引起全球的瞩目。值得注意的是,尤努斯的银行贷款利率并不算最低,而是他成功的进行了一次金融创新,即将贷款户组织起来划分为小组,形成内部的自律机制,保证贷款安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使社会获得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晏燕)

奶联社牧场”是由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一种合作化奶牛养殖模式。奶联社牧场由奶联公司独家或与乳品企业及当地政府合资建设,奶联公司组织专业人员经营管理,奶农以符合要求的奶牛入股并以保本和分红的形式获取固定回报,不参与经营;入股奶农可优先与奶联公司签青贮玉米种植订单、优先进场当工人。奶联社牧场成立后,每个牧场相当于奶联公司的一个车间,只需按照公司制定的规范与标准负责奶牛的饲养管理即可。

奶联社第一示范牧场建成后,由于该牧场采用优质原奶生产集成技术、拥有一流装备、独立乳品检测中心和标准化牛舍,因而在运营中实现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平均每头奶牛每天比农民饲养少投入1至1.5元;入社一年半后奶牛平均单产提高38%;由于原奶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每公斤收购价比散户奶价高出1元左右,一头入社奶牛年收益率为20%,给奶联公司种青贮玉米一亩地可增收150元左右。同时,乳品企业收到了优质奶,奶联公司利润率也在10%以上。

继兴建奶联社第一示范牧场后,按照该模式,奶联公司在土左旗、和林格尔县又兴建了一家村、波林岱、善友板、什拉等4个牧场,奶联公司与伊利集团及土左旗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20个标准化牧场,今年绝大部分也将投入使用。(谭玉兰)

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代主席巴特尔率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常军政、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陶克等主管部门领导,在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汤爱军的陪同下,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兵州亥农业开发区的“奶联社”视察,呼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土左旗书记王恒俊以及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正洪陪同。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兆林向代主席巴特尔一行简要汇报了“奶联社”的创建、模式、运营效果与发展规划。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致力于“让更多的中国人每天喝杯好奶”的远大目标,倡导“养健康牛、产优质奶”,以创建中国优质原奶第一品牌。公司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奶牛养殖合作化产业模式——“奶联社”。“奶联社”系由企业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保本入社并获取稳定回报的奶牛养殖合作化模式。“奶联社”示范牧场2007年开始运营,引

中国奶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报告 目录 摘要 1.前言 1.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成果特征 1.3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结论 1.3.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总体思路 1.3.2 对前10年中国奶业发展未能实现计划目标原因的 分析 1.3.3 未来10-15年间中国奶业发展前景 1.4 研究报告的写作结构 2.奶类发展目标和预测 2.1 奶类需求预测 2.1.1 影响奶类消费的主要因素 2.1.2 乳品消费需求预测 2.2 中国乳类生产预测

2.2.1 影响中国乳类生产发展的因素 2.2.2 未来中国奶类生产预测 2.3 实现目标的条件评估 2.3.1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对乳业的影响 2.3.2 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增加奶源供给在中国的发展前 景 2.3.3 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对奶源供给的影响 3. 中国原料奶的生产 3.1 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增长变化 3.1.1 中国原料奶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 3.1.2 中国奶牛存栏量的增长情况 3.1.3 中国奶牛单产水平的增长情况 3.2 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现状分析 3.2.1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总产与单产水平 3.2.2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水平 3.2.3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区域分布 3.2.4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所有制结构与成本收益 3.2.5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组织经营模式 3.3 中国原料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平均单产水平太低 3.3.2 质量问题突出 3.3.3 农户组织性弱、养殖收益不稳定

3.3.4 奶牛饲料结构不合理 3.3.5 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3.4 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构想与对策 3.4.1 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与构想 3.4.2 未来15年加快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对策 4. 中国乳品的加工 4.1 中国乳品加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4.1.1 乳品加工业的历史回顾 4.1.2 乳品企业的近期运行情况 4.2 乳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分析 4.2.1 液态奶 4.2.2奶粉 4.2.3奶酪 4.2.4冰淇淋 4.2.5 UHT奶 4.2.6发酵乳 4.3 乳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4.3.1 产品质量问题 4.3.2 原料奶质量问题 4.3.3 原料奶生产与加工业协调问题 4.4 乳品加工业展望与构想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展望China dair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李胜利Li Shengli 2017.11.19 北京Beijing

主要内容Contents 一、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 1、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二、中国乳业在进步,中国奶业自信在建立 2、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progressing, and 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establishing self confident 三、中国奶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Problems when China dairy industry in the developing 四、中国奶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4、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facing huge opportunities

一、中国奶业是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 1、China's dairy industry is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五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 Five ministries jointly issued the "National Dairy Development Plan 2016-2020" ?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 indispensable industry for healthy China and a strong nation ?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 Food safety representative industry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产业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ymbol industry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 strategic industries throug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1st,2nd, and 3rd industries 奶业战略定位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dairy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和发展分析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1、什么是乳制品 2、乳制品的现状 3、乳制品的问题 4、乳制品的对策 一、什么是乳制品? 乳制品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乳制品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乳制品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乳制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乳制品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乳制品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二、乳制品行业的现状 (一)、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 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书主要研究乳制品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

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等。 (二)、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 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三、乳制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2008年9月初,三鹿奶粉被曝光含三聚氰胺。随后,越来越多国内乳企被牵涉其中。国家质检总局9月16日(央视)公布婴幼儿奶粉抽检结果:175个婴幼儿奶粉企业中66个已停产,其中109个生产婴幼儿奶粉,抽491批次;22个企业共68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这其中包括两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国内乳品巨头,以及一大批国产奶粉品牌。9月18日,蒙牛、伊利、光明等多个批次的液态奶也检出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的婴幼儿部分出现肾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统疾病。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8日,全国因此次问题奶粉事件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还有10666名。 (一).剖析起因 1、奶粉企业添加三聚氰胺为提高“检测”蛋白质含量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变化历程 20世纪5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全力投人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流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五六十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同时,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中国社会仍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因此比较复杂。而中国社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装在中国得以发展,西式服装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旧十分受欢迎。 到了1956年1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改进服裝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穿着。这时许多织布厂加强设计工作,出现了一批新品种、新花色。穿花衣的妇女和儿童逐渐增多,男子服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色彩依然比较单调。 当时典型的服饰及形象 男子服饰 新款中山装。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款中山装成为全国城乡广大人民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裝,具体款式为:前襟4个口袋、5粒纽扣,袖口各3粒纽扣,立领上装翻领,后背没有横带。中山装在以后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男子服饰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品种之一,他将中国的传统意识融入其中,并结合了西装的样式,和旗袍一起成为中国现代服装发展的有益借鉴。 还有衬衫和大衣。村杉主要有两种:一为长袖衬衫,直摆,尖领或方领,克夫袖,以为白色,也有淡蓝色和灰色;二为短袖衬衫,样式为翻领、翻驳头,胸前两只袋,门襟4粒纽或硬领,以及不翻驳头,胸前一只带,门襟6粒纽。大衣。男子冬装除中式棉袄外,还有棉大衣或呢大衣。款式为翻驳领,贴袋或插袋,明门襟或暗门襟,单排扣或双排扣,装袖。女子服饰 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为正统服饰的代表—旗袍,仍然被城市的一些中老年妇女所穿着。到50年代后期,随着女性就业队伍的扩大,穿着旗袍的人越来越少,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机会销声匿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字领好八字领的衬衫十分普及,面料为细布或府绸。女子冬装主要是中式棉袄加罩衫。列宁装是当时党政机关和基层工作人员常穿的服装,具体形制是大驳领,双排八粒纽,斜插袋,束腰带,主要为女子穿着,但在当时是男女通用的服装。进入50年代中期,“春秋衫”被各种年龄层次的妇女所喜爱。形制是翻领,装袖,直襟,四粒纽,可开关门襟驳头,一字领或八字领,前身两只大贴袋,外观稳重大方。到以后又流行拉链衫和央克衫。 50年代末期起,连衣裙逐渐成为我国中青年妇女夏季的日常服装。 廓形有束腰型、直身型、旗袍型,马甲型等;袖型有泡泡袖、无袖等;领型有无领(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V”字形、“U”字形)、装领等。而料常用各种印花或素色的丝绸、全棉、棉涤,款式主要有细褶裙、喇叭裙等。 服饰品女子基本不化妆,发型日趋简化,姑娘们爱留辫,上了年纪的妇女一律齐耳短发。男子发型更简单,有梳理整齐的“西装头”和“平头”。 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服装时代背景 进入20纪60年代,中国连续3年自然灾害,粮食大减产,棉花也连年歉收,纺织品和针织品产量都比往年下降。这个时候又受计划供应的限制,布票的数量比较少,人们在购买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中国奶业发展历程 1.中国奶业发展的现状亟盼政策扶持、模式突破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奶站生鲜奶掺假问题,5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山西山阴县杀牛事件,这不仅仅是陕西、山西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凸现的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工作。会议指出,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生活和农民收入。我国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有很大潜力,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油料生产和奶业发展,坚持以农为本,理顺利益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规模化经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油料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随之,9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提出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意见,即(1)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2)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3)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4)优化奶业布局,提高企业素质。(5)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6)引导乳品消费,开拓奶业市场。以及出台了加大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措施,即(1)加大奶牛养殖补贴力度。(2)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3)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4)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5)完善产业政策。 中国奶业在6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危机随时存在爆发的可能,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探索解决办法,是值得欣慰与鼓舞的。 2.印度奶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从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年的奶牛养殖发展历程来看,乳品消费基本稳定但养殖水平和奶牛的产奶遗传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表现为奶牛单产逐年提高而奶牛头数逐年下降,牛场规模在逐步扩大而奶牛场数量在逐步减少;生鲜奶杂菌污染控制在5万/毫升以下(甚至低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1

乳制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奶类生产始终着高速增长势头。 我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其它种类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有全脂和脱脂奶粉,但是黄油、干酪和炼乳产量很少。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乳业资源日趋合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但是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100 kg 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250 kg。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 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高,而中国的比例是6.7: 2. 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 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 中国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乳企须研究中国乳业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强乳业发展的计划性。 纵观以往喧嚣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其焦点一直围绕在价格战、奶源战、资本战、圈地战、广告战、口水战等方面,但2007年竞争的话题显然已转移到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代表的研发大战。各个乳制品企业推出的新品无一不注重科技

奶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奶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奶业发展增幅较快 如果以20年为一个发展时期来划分的话,近20年是属于快发展的,在1995年之前的20年则是属于慢发展,发展走势是前慢后快,前后两个20年的发展指数对比,后者是前者的好几倍,可以说已经实现了一个大飞跃发展。如果只拿出1998年至今年这16年的时间来看,这一时期的发展走势则为前快后慢。2008 年发生了惊世闻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这一年正是我国奶业发展快慢的分水岭。在2008年之前的10年,我国的奶业发展年均增长指数高达15%以上,这一战绩与记录在世界奶业发展中较为罕见;2008年之后的这五、六年,整个行业 发展可以说是从卫星般的高速度跌入了蚂蚁爬行般慢速度,反差特别大,前行的车轮已驶入了慢车道,甚至在徘徊中缓慢前行,从近几年的奶牛存栏数、生鲜奶总产量和人均消费量等这几项指标,就可证明这一点。纵观整个奶业发展来看,它的发展曲线是呈慢→快→慢波浪式曲线前行的。 目前,全国的乳品加工企业大约有657家左右,年生产总值大约2850~2900亿元,行业平均利润点约5.5~6%。2013年的液态奶生产总量2335.97万吨,干乳制品生产总量362万吨(其中奶粉生产总量158.88万吨)。2014年上半年全国的乳品生产加工总量,已出现了近十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奶粉生产总量同比下降-10.87%,液态奶同比下降-1.42%。时至10月全国的乳制品生产总量2198.8万吨,同比增长只有0.04%;其中,液态奶的生产总量有1193.1万吨,同比增长 也只有0.72%,全年生产总量能与去年持平就已算不错。 根据AC尼尔森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奶粉销售额虽有4%的增长,但销售量下降了7%。2013年国内生产的婴幼儿奶粉大约在85万吨,今年比去年看来不会有很大的增量。2014年的市场总容量,是在去年的基数上,再加上小 包装成品进口13万吨,总量约为100万吨左右,与去年同比不会有多大的增量,市场总值大约在680—700亿元之间。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曾在出席今年8月23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次年会时说:“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稳定可控奶源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素质持续提升,没有发生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者信心和市场发展得到了显著恢复,整个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在出席今年7月8日“ 2014第二届中国--意大利食品安全对话”峰会上也表示:“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产量大幅度提升”。谷秘书长在另一次的奶业大会上说:“我国乳业发展,产业水平普遍提升,转型升级步伐普遍加快,生鲜乳品质安全水平普遍改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12月13日谷在出席国科司达特、易牧网第九届年会暨大客户高层论坛会上,对当前的奶业形势分析时认为:“当前局部地方出现卖奶难和价格低的现象,但奶业形势总体还是向好的,潜力巨大,我国一定会创民族品牌,建世界一流奶业”。

中国古代衣服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衣服的发展史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是穿衣服的。人为什么要穿衣服?有人说是为了护身、为了御寒,这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的;有人说是为了遮羞、为了礼貌,这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的;也有人说是为了好看、为了吸引异性,这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解释的。当猿刚刚进化为人的时候肯定没有穿衣服,我们的祖先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不得而知。上古传说把衣服的发明归功于黄帝。《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实际上,衣服的出现要早得多。我们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就发现了骨针,从而可以知道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穿衣服了。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10根的粗麻布印痕。在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20~30根的细葛布和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40~50根的绢。那时的人们一定也穿衣服了,只不过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罢了。 商周时代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说文解字》说:"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金文中常见有周天子赏赐给臣下"赤芾"的记录。"赤芾"是一块红色的布,系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又叫韦,后世称为蔽膝。华夏族的习俗是束发的,发髻要用

笄别住。商代遗址中出土过许多骨质的发笄。 先秦时代,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衣服是右衽窄袖、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 " 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葛,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实丝绵,充填新绵的叫襺,充填旧絮的叫袍。穷人填不起丝绵,只能填些碎麻,叫做缊袍。袍因是内衣,所以只能居家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概况 1、乳制品制造行业概况 乳制品制造的产业链较长,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一体化程度要求很高,实现了第一产业(农牧业)向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分销、物流)纵向延伸。产业链示意如下: 奶牛养殖是世界公认的节粮高效型畜牧业,是奶业的基础。奶牛养殖的产品牛奶是乳制品制造的重要原料,奶牛养殖是乳制品制造行业的上游环节。 乳制品制造行业是奶业的重要子行业,是奶业发展的关键。它上连奶牛养殖业,下连消费市场,是奶业的中轴和龙头。根据《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 年修订)及《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 版),结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乳制品的定义和分类如下:乳制品是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

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2、全球2015 年国际奶业形势分析 (1)大部分主要奶业出口国家(地区)产量增长 截至2014年底,全球奶牛存栏2.72亿头,原料奶产量首次突破8亿吨大关,达到8.02 亿吨,同比增幅为 3.3%,高于前期历史水平,而同期国际乳制品贸易量稳步增长,达到6650万吨,增幅6%,接近全球总产量9%。但是,整体上看仍然是绝大多数的乳制品为本地消费,因此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少量的变动对整个国际市场价格都不能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在目前全球奶业贸易中,主要的出口国家(地区)有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地区)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2015 年,这四个国家(地区)的原料奶产量(加工量)有涨有跌,美国增长 1.26%,欧盟增长3.03%,澳大利亚增长3.73%,新西兰下跌1.42%,合计产量增长为570.2 万吨,大幅低于2014 年的1062.9 万吨。

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1中国乳业现状特点分析 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 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 1.1中国原料奶生产现状 中国的原料奶生产以奶牛为主,牛奶产量约占奶 业总产量的90%。据统计,2006年末,全国存栏奶牛约 1400万头,牛奶总产量约3500万t 。2007年全国存栏奶 牛和牛奶总产量约比2006年分别增长8.7%、13.1%,奶牛生产区域主要由牧场区、农区和大中城市郊区三部分组成。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的奶牛饲养数量较多。 从奶源和生产情况看出,中国奶牛资源严重不足,全国1400万头,约93万人占有1头奶牛。从奶源的区域分布上看,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很少。西部地区有良种及改良奶牛约500万头,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但产奶量仅占全国的35%, 可见西部地区奶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原料奶生产除大中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奶牛饲养条件较好、机械挤奶程度高外,就全国而言,机械挤奶不足30%。由于机械化挤奶、原料奶降温、冷藏贮运等没有很好解决,造成原料奶质量差,鲜奶收购标准低于乳业发达国家水平,这直接影响乳制品加工业生产高质量的乳制品。 1.2乳品加工现状 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34个(国 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 ,列前十位省市为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 ,奶粉还占有较大比例。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儿配方奶粉占 28%,其他奶粉占26.2%。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 , 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生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 1.3乳制品消费现状 中国目前乳业人均占有量水平很低,全国人均仅 为18kg ,与世界人均占有104kg ,发达国家人均320kg 中国乳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郑秋鹛1,张兰威2 (1.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 摘要:从中国乳业完整产业链出发,分析了原料奶、乳品加工、乳制品消费乃至技术研发的现状,并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找出差距,提出了中国乳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乳业;现状;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230(2008)10-0047-05 China's dairy industr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s ZHENG Qiu-Mei 1,ZHANG Lan-Wei 2 (1.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2.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From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based ,analyzed the raw milk ,dairy processing ,dairy products and con -sum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and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dentified gaps ,to advice how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 developing. Key words:Dairy industry ;situation ;development proposals 收稿日期:2008-06-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SZH-04099);黑龙江省海外学人项 目基金(1054HZ025)。 作者简介:郑秋鹛(1963-),女,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技术经济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7641835.html, rpgy@https://www.360docs.net/doc/1617641835.html, 中国乳品工业

(发展战略)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及变化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 2006 年的中国乳业可谓风起云涌,作为时刻关注着乳品行业发展、并与广大乳品企业一起成长的原料供应商,我们将对乳品行业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一下浅述和交流。 行业结构的变化 集团化、规模化。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大约有1500 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的需要,乳品企业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也会持续增长。三元、均瑶、古城、银桥、黑龙江奶业集团、南京奶业集团等十大乳品企业也将迅速扩张。 行业外资本侵入。从2002 年甚至更早开始,新希望、维维、统一、康师傅、北亚等行业外资本大鳄挥舞资本大棒来势汹汹的介入乳品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随心所欲的,如新希望由饲料产业进攻金融、房地产,无不高奏凯歌;统一、康师傅凭方便面起家,如今却也在饮料行业呼风唤雨、傲视群雄。任何行业内人士都不能低估这些资本大鳄的力量,他们的进入必将给整个乳品行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必将推动乳品行业更快的朝前发展。 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乳品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像完达山、光明、伊利、蒙牛等 著名企业均投巨资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纷纷引进ERP 系统

科技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乳品巨头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有的科研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研中心。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最先进生产工艺,大力投入科研开发,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外资、民营经济逐渐涉入乳品行业,这些经济体的介入将给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 产品的差异化 乳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仍旧是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是应对乳品行业激烈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产品的差异化无非体现在功能上、口感上、品质上、概念上。如何开发功能更新更完美、概念更创新、口感更好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生产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果葡糖浆、果糖等甜味剂,维生素族、氨基酸系列、矿物元素、低聚糖系列、活性益生菌、膳食纤维、核苷酸、ARA 、 DHA 、CPP、牛磺酸、卵磷脂等功能性配料为乳品企业开发产品提供了很好的选择。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健康、优质的原料也逐渐成为乳品研发人员的首选。原料的不同是产品差异化的最大体现:如包括十大乳品企业在内的广大乳品企业纷纷尝试用果葡糖浆代替白砂糖等甜味剂生产乳制品;雀巢的能恩系列婴幼儿奶粉特别添加活性益生双歧杆菌;伊利的托菲尔、其乐系列婴幼儿奶粉特别添加活性双歧杆菌或低聚果糖;英特尔多美滋、明治乳业系列婴幼儿奶粉全部添加了低聚糖;摇篮钙维健奶粉特别添加核苷酸、蜂蜜和双歧因子;圣元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别添加AA ;贝因美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别添加低聚糖;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别添加低聚异麦芽糖;三鹿和东方乳品酸奶系列特别添加低聚异麦芽糖;乐百氏、娃哈哈乳饮料特别添加低聚糖等等。食品配料种类丰富、且层出不穷,乳品企业在保留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及自身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搭配原料对开发差异化产品最为

中国服饰发展历史

中国服饰发展历史 汉朝 汉服制度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服饰,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文化。 商周时代,汉服实行的衣冠制度,为上衣下裳。无论男女,下身都穿裙而不是裤子,头上束发,发髻要用笄别住。古籍中记载,周天子常给臣下赐“赤芾”(一块红色的布),系于腰间并垂于腹前,为贵族身份的标志,后世称之为“蔽膝”。 先秦的华夏族,出现了上衣下裳朝宽衣博带的变化,右衽窄袖、长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装饰,无纽扣,以带束腰。深衣出现在春秋战国,不论贵贱、男女、文武,都穿这种衣服。《礼记》记载,“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深衣。”贵族以深衣为常服,冕服为礼服;老百姓以深衣为吉服、短褐为常服。人们腰中常束一条皮带,悬挂着一些饰物。 《礼记》曰:“衣不帛襦”。儒家崇尚俭朴,倡导不用丝绸裁制内衣襦和裤。六朝时一些世家子弟,常用白丝绸做内裤,故被称为“纨绔子弟”。 古代的裤子,被称作“胫衣”,穿时套在胫上,用于保暖。胫衣初变成裤子时,没有裤裆,只两只裤管,上端相连,再用带子系在腰间。 隋唐时代,服饰丰富、华丽。开元前,女装以窄袖为时尚,盛行胡服。初唐的妇女,多戴胡帽,穿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着软靴、系蹀躞带,到中唐后,衣衫趋于宽大。唐代妇女还穿男装,流行袒胸低领,在襦衫外面罩一对襟短袖饰衣,即为一种短袖外套,叫做半袖或半臂,再于肩上搭一披帛。唐女裙式样繁多、色彩艳丽,流行石榴裙。妇女喜欢画眉毛,擦胭脂,涂口红。唐代的男装,以圆领窄袖袍衫为主,鞋多为靴子。 宋崇倡理学,倡“存天理,去人欲”,服饰以尚自然简朴。百姓日常的服装是襦袄,女装外衣,多襦衫和裙。上衣短窄贴身,下裳流行褶裤裙。内衣有抹胸和裹肚,裤子不外露,只有下等人才单穿裤子。当时流行衣衫的外面,再加罩一件宽大外衣,不加横襕,斜领交裾的叫“直身”,直领对襟的叫“鹤氅”,外套叫“背子”。背子有长袖、短袖,两边的开衩一直到腋下。 明代官员系玉带,所着袍服,为团领衫,服色和花纹,均依品级而异。前胸后背均织一方形纹饰,叫补子。文官补子绣飞禽,武官补子绣走兽,其纹样,亦按品级各异。一般儒生,穿镶黑边之蓝色直身,戴软巾,有黑色垂带,亦称儒巾。皂隶,穿青布衣;市井之富民商人,所穿绫罗绸缎,只许为青色、黑色,直到万历年后,艳衣丽服才遍及黎庶。 汉服人文 汉服是交领右衽,袖宽且长,以绳带系结(取代扣子),穿着身上,神态举止含蓄内敛,端庄稳重,潇洒脱俗,有一种蕴藉的气质与美感。此外,还包含着社会政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时尚审美等诸种因素。 古人认为,服饰礼仪应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合,主要是为维护社会的秩序。汉服尊卑有别,大致分五类。唐宋是以服色和带饰区别官位之高低,明清以补服形式界定职务之上下。绯(红)色袍衫,为一至四品官阶;青色袍衫,为五至七品官阶;绿色袍衫,为八至九品官阶。服制规定,上及皇宫官吏,下涉市民百姓。在明代,有“百工百衣”的“职业装”。 汉服中,包括崇敬天地神明祖先的思想内涵。中国服饰早期的形与色,便是出于对天地的崇拜。《周易.系辞下》载:“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为天,天玄色;坤为地,地黄色,以此形成了上衣下裳、玄衣纁裳之服饰。殷人尚白,是因古人视蚕为天虫,蚕丝之白色,乃系上天所赐之。《周礼》曰:“享先王,则衮冕。”即冕服有崇敬祖先之意。

中国奶业发展的新问题和对策及未来趋势

1奶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07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央和地方扶持奶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奶业形势出现明显好转。鲜奶收购价格上涨,奶农养殖效益得到提高。但奶源趋紧导致企业争抢奶源现象严重;终端产品销售价格过低,以及原奶、运输等成本大幅上升,严重挤压乳品企业的利润空间,部分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奶业价值链各环节利益分配失衡,抑制了奶业的健康发展。 1.1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上扬,奶牛价格有所恢复,奶农养殖效益逐步提高 从2007年年初开始,内蒙古原奶价格连续上涨3次,平均收购价为2.00元/kg。目前,呼和浩特市原奶价格已由年初的1.76元/kg涨到2.3元/kg。养牛小区内的原奶价格涨到2.6元/kg。在一些地区,乳品企业用现金一家一户上门收取原奶,人为推高了原奶价格。目前,内蒙古原奶价格最高的地区已涨到3.1元/kg。在原奶价格上涨的同时,奶牛价格也开始上涨,一头产奶量在5t左右的奶牛的价格涨到6000 ̄7000元,有些地区涨到近万元,较年初涨了1000 ̄2000元甚至1倍。小牛犊的价格同样看涨,一头刚出生的小母牛年初300元左右,现在涨到600元左右。随着原奶收购价格回升,内蒙古奶牛养殖效益开始好转,奶农养殖积极性有所恢复。据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奶农测算,按照目前2.3元/kg的奶价,每头单产5t的奶牛一年可产生2000元的效益,较上半年增加1500元。 2007年黑龙江省牛奶平均收购价为1.82元/kg,同比增长8.55%,12月份黑龙江省中西部许多奶区原奶价格已突破3元/kg,创历史新高。目前,全省牛奶平均价格为2.5元/kg。奶牛价格有所恢复,目前,品质较好的成母牛价格10000 ̄12000元,较差的8000元左右。6月龄以内牛犊价格2000元左右,断奶犊牛价格3000元左右。随着原奶价格上涨和奶牛价格的回升,2007年下半年以来,单产5t的奶牛年纯收益可达2500元/头,与2007年上半年的850元/ 中国奶业发展的新问题和对策及未来趋势 钱贵霞1郭建军2 (1.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北京100010) 摘要:为了解2007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后的效果,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的奶牛养殖户、乳制品加工企业、奶站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奶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上扬,奶牛价格有所恢复,奶农养殖效益逐步提高;奶牛存栏数量下降,奶源紧张,企业争抢奶源情况严重;奶制品价格上涨,但涨幅较小,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奶业价值链各环节利益分配失衡,抑制了奶业的健康发展。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快《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落实;按照《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合理布局乳制品加工企业,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整合奶业价值链,保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使得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扶持奶业合作社、奶农协会和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示范与推广力度以及对养殖小区的扶持;加强奶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最后对中国奶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奶业;政策;涨价;奶源紧张;对策;展望 收稿日期:2008-03-08 作者简介:钱贵霞(1971~),女,内蒙古扎兰屯人,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gxq1021@yahoo.com.cn

中国乳业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7641835.html, 中国乳业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作者:解晶钱贵霞 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05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乳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其研究领域广,交叉学科较多,使得众多学者从事乳业方面的研究。乳业类期刊在介绍国家奶业发展政策、提供奶业问题解决方案、分析乳业发展现状、加强学者之间的沟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促进乳业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基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截至2009年10月21日),对2005-2008年的《中国乳业》、《中国奶牛》、《中国乳品工业》、《乳业科学与技术》、《乳品与人类》5种期刊发表的乳业研究论文,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出乳业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以及研究领域等基本情况,进而分析作者数量同论文的引用率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乳业研究论文期刊基本情况分析 (一)论文数量与内容分析 一般而言,期刊载文量是衡量学术期刊所含信息量及吸收、传递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陈晓玲,2005)。2005——2008年发表乳业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前5位的期刊中,《中国奶牛》发文数量最多,为1484篇,年均371篇;其次是《中国乳业》,1357篇,年均339篇;《乳品科学与技术》发文数量最少,为457篇,年均114篇。而且除《乳品科学与技术》外,其他4种期刊在2007年的发文数量都出现递增趋势,2008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奶业连续多年快速发展,所隐藏的众多问题在2007年集中爆发,如奶农“倒奶杀牛”,乳品企业无序竞争等。一些学者从国家和地方两个角度,对当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乳业快速发展,呈现出乳品产量持续增加、乳品与苜蓿“双进口”趋势明显、养殖规模偏小、行业利润率低等特点.当前我国乳业正处于从传统乳业向现代乳业转型地关键时期.未来,乳业发展将从注重数量型向质量型升级.为实现乳业健康发展,应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继续加强奶牛补贴,建立稳定合理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奶农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强化乳品全程质量安全监控. ■DRC视角■张云华 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乳品进口增长迅速,苜蓿草进口成为新动向. 我国乳品产量持续增加,占世界总产量比重增长. 近年来我国乳品生产快速增长.2010年末奶牛存栏1420.1万头,比2000年地469.4万头增加了2倍.同时,原料奶产量也逐年增加.2010年奶类?穴含羊奶等?雪和牛奶产量分别为3748万吨和3575.6万吨,分别是2000年地4.l倍和4.3倍.乳业地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乳业中地地位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奶类产量占全球地5.8%,居全球第3位.b5E2RGbCAP 乳品进口增长迅速,苜蓿草进口成为新动向. 我国乳品贸易一直是进口贸易大于出口贸易,贸易逆差在2007年实现了下降,但是由于2008年9月地“三聚氰胺”事件,我国乳制品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2009年地贸易逆差达到9.7亿美元,比2008年高出73%.乳品进口以干乳制品为主,2011年我国进口干乳制品86.30万吨,同比增长18.5l%,进口额25.5l亿美元,同比增长31.68%.p1EanqFDPw 在乳制品进口剧增地同时,饲草进口也增长迅速.中国奶牛养殖精饲料用量相对过高, 粗饲料多用玉M秸秆和天然草,营养价值低,而优质苜蓿干草缺乏.2011年,我国进口苜蓿草27.6万吨,比2009年增加了2.6倍,进口额为9965万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3.9倍.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乳业原料、产品“双进口”趋势明显.DXDiTa9E3d 奶牛养殖户生产规模普遍偏小,难显规模效应. 目前,我国奶类生产呈现出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地特点.2009年全国主要规模化养殖企业地奶牛总存栏量为31.38万头,仅占全国奶牛总存栏量地2.58%.据乳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尽管我国奶牛存栏量日益增加,到2009年已达到

蒙牛发展历程

蒙牛发展历程 2002年0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 2002年0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从民营企业变为合资企业。2009年7月,中粮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民族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品牌500强《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目前它与IT行业的联想、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电器行业的海尔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2008年09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撤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蒙牛乳业07月6日晚间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将以每股17.60港元的价格,向中粮集团和厚朴基金联合投资成立的新公司出让蒙牛20%的股权,涉及交易金额高达61亿港元,从而成为蒙牛乳业的第一大股东。宁高宁入驻蒙牛董事会,成蒙牛非执行董事。 2012年04月12日,蒙牛乳业表示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经董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一、确立课题 观乎世界的变迁与发展,领略历史的层层演变,中国的服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次我们小组是围绕“中国服饰的演变”而展开的。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自中国进入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向美观、适体、平凡化演变,由长袍马褂到中山装,再创以后的西装,逐渐满及太多数人的需求,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选取了两种有特点的服饰作为研究对象,旗袍由原来的宽松肥大到后来的合身、适体,受到了广大女性的青睐,中山装是直翻领有盛装的四贴袋服饰,其中,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仁、义、廉、耻”,此后,它就成为中国大多数男子喜欢的服装。 经过反复交流讨论,我组成员确定了“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过程”这个主题 二、文献的研究 课题确定后,组员们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的第一步便是文献查阅。 首先,八位组员分别分成两组,由四位同学负责上网浏览查询,他们到各大网站进行了搜索,例如我们在百度网站上以服饰的演变为关键检索到服饰的相关内容,然后作上笔记,写明它的经过,另外四位同学在校图书室进一步查找。在相关记载中摘录了许多与服饰演变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类汇集。 文献查阅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好充分准备,为方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科学、更充实,组员们再次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查询,便于组员们对于课题研究,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对已获得得的各类资料进行了整理汇集,交流了各自对于课题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想法。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对前期的文献研究的总结;二是对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了整理筛选,这次讨论后,我们小组的论文基本成形。 经过这个阶段的小组研讨,组员们的收获是大家都有面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为我们下一步圆满地完成研究论文奠定了基础。 四、实地考察 在我们小组的轮讨之后,决定以我们周围的老年人和一些服饰店作为访问对象。首先,我们讯问了他们关于中国历史服饰的变化及其特点,为了搜集更为有效的证据,我们还请求他们展示出他们现存的一些古老服饰进行观察并拍摄下来以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