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说课稿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说课稿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三、说教学过程: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经,因此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复习了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在新授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的意义进行的练习;第二部分是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第三部分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第四部分给出四个数让学生写出比例、和给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
在第一部分里,我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的形式,为揭示比例的意义做铺垫。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的将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行上,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南县三仙湖镇胜利学校肖永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性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解比例的基础,也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材分三步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步,观察写出的比例,初步发现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是相等的。
第二步,让学生再写出一些比例,验证不同的比例是否也具有同样的规律。
第三步,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规律,并说明比例的基本性质。
最后,还介绍了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积也是相等的。
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质性。
4、教学难点: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在此,采取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即时点拨,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
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学互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一)复习导入(二)合作探究(三)归纳整理(四)巩固提升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成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3和6︰9 2.4︰0.8和60︰403.请你写出几组比例。
二、合作探究(一)比例各部分名称。
1.自学教材41页的内容,了解比例的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

5.书上96页第5题 写在作业本上.
能力提高,仔细推敲:
1、把 4.5,7.5, 1 , 1 和四个数组成比例,其中内项的积是(
)
A.33.75 B.2.2253
C.1.35
D.4.65
2、明辨是非
(1)因为5a=6b,所以a:b=6:5.
()
(2)在比例中,“:”左边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右边两个数的乘积.
培养学生能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新知识;启发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 与知识探究全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说重点、难点
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突破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分散难点
课堂上让每位优生都能经过自己的思考 去发现比例中隐藏着的规律,给优生充分的时间 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 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规律,将知识结构转 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成比例.
说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新知
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 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 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说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地组成比 例.
应知应会,认真就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 ).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
).
3.在比例5 : 6 = 1.5 : 1.8里,外项有( )和( ),内项有( )和(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合成与分解,比例的等比性质,以及比例的合比性质。
这些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以下基础:一是对比例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二是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规律;三是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困难:一是对比例的合成与分解理解不深,容易混淆;二是对比例的等比性质和合比性质的理解不够透彻,难以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三是虽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但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合成与分解,比例的等比性质和合比性质;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能力;3.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1.比例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2.比例的等比性质和合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3.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比例的合成与分解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比例基本性质》人教版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说程序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基础是“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生在单纯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上没有多少困难,但是比和比例的意义容易混淆,基于此,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在引入上我直接提示课题,引起生对学过的比的知识的回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基础是“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复习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识,比的基本性质,让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这种情景下,用课件出示例1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4、教学准备: 题卡、教材。
说教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贯 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 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 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 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说学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 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 握知识.
整体设计
1、游戏导入 2、自主探索 3、实践应用 4、总结反思 5、拓展延伸 6、布置作业 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巩固新知 深化认识 发展能力 巩固提高
( 二)自主探索 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4 ∶ 1.6 = 60 ∶40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 叫做比例的內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内项
2.4 ∶ 1.6 = 60 ∶40
外项
两个外项积是: 两个内项积是:
你发现了什么?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内项
2.4 ∶ 1.6 = 60 ∶40
外项
2 .4 6 0 如果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1 .6 4 0
2.4和40仍然是外项,1.6和60仍然是内项吗?
比例的基本性质
内项
2.4 ∶ 1.6 = 60 ∶40
外项
2.4× 40= 1.6 × 6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五、说学习评价
1 1 1 1 ( 3) : 和 : 3 6 2 4
3 (4)1.2: 和 4
4 : 5 5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清水坪学校黄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将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2、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以下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⑵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二、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周城小学马维萍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 练习八的练习题。
2、说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例的意义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关系。
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例的意义,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5、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能力, 善于观察, 主动交流,愉快合作,是我班学生最大特点.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版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从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成比例。
③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基础是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上没有多少困难,基于此,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我组织学生复习比例的意义。
让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通过比和比例的不完全对比,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我采用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
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再次对比和比例作了对比,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基本训练(见课件)
2、拓展练习(见课件)
(五)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再做简明扼要的总结。
(六)布置作业
练习八5、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