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2.投影仪;3.放大镜。
【例题1】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
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1.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例题2】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答案】C【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透镜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例题1】下图中A、B、C、D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答案】B【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例题2】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
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A.平面镜B.三棱镜C.凸透镜D.凹透镜【答案】C【解析】装有饮料的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射入车内的光线经矿泉水瓶折射后集中于它的焦点上,时间一长正好使放置于此处的物品起火.知识点三: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4)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例题3】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 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1)凸透镜的焦点F;(2)点光源S的位置;(3)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1)因为反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上发出的,已知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所以反向延长光线a,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F;(2)画出像S′(F)的对称点,可得点光源的位置S;(3)光线a过凸透镜的焦点,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生活中透镜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本节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要点内容。
中考时经常结合生活实质中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仪器,观察其成像特点,常考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中等。
一、照相机1、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被拍摄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汇聚在胶卷上(数码相机成像会汇聚在相机内部的电子感光器上),形成一个倒立减小的实像。
2、构造:由镜头、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照相时,成倒立、减小的实像。
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是像距。
摄影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镜头的距离越大;伴着离物体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像离镜头的距离也越小。
二、投影仪1、原理:投影仪的原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2、构造:反光镜、聚光镜、凸透镜、平面镜。
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流传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3、成像特点:在使用投影仪时,所得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与透明胶片之间的距离是能够调治的,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小一些,向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与物体间的距离,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平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人们用它来观察较小的、肉眼不易辨清的物体。
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原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使用:将放大镜放在物体的上方,合适调整距离,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到物体的细微之处。
当物体越凑近焦点时,成像越远,像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考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new)

5。
1透镜知识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例1 图5-1—1所示的几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图5-1-1解析:透镜按其形状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辑为凹透镜。
题图中透镜A、B、C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而透镜D、E、F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答案:A、B、C D、E、F【解法点拨】在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不能根据其表面的凸或凹来判断,而只能根据其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来判断。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例2 图5—1-4乙所示的四个透镜,要使图甲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是()。
图5-1-4A。
1 或 3 B。
2 或 4 C。
1 或 2 D。
3 或 4解析:由题图可知,光线经过虚线框后向主光轴偏折,即光线会聚,故虚线框内应放入凸透镜,而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为凸透镜,所以应单独放入透镜1或透镜3。
答案:A【解法点拨】凸透镜并不只是对平行光(或其他几种特殊的光)有会聚作用,而是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也并不只是对平行光(或其他特殊的光)有发散作用,而是对任何光都有发散作用。
知识点3 焦点和焦距例3 成图5—1—6中的光路图。
图 5—1-6解析:对于凸透镜,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出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出射后通过焦点。
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出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入射光线出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5—1-7所示。
图5—1—7【解法点拨】解答透镜光路的作图题时一定要牢记三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于凹透镜,是射向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5.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生活中的透镜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简单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分析】要做好本题,首先根据题干图解知道照相机所成像的性质;其次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和成像的规律.【解答】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用的是凸透镜.故选A.2、我州凯里市及部分县城开通的无人售票公交车上,为了保证人们从公交车后门上下车的安全.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_透镜成_________像(填“虚”“实”).【分析】根据摄像头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凸透镜,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解答】“车载电视监控器”是利用凸透镜U>2f 时,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因此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实像.故答案为:凸;实.3、在用小灯泡、凸透镜、光屏模拟制作照相机的过程中,应把_________当做照相机的镜头,把_________当做胶卷.【分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照的物体相当于蜡烛.【解答】在用小灯泡、凸透镜、光屏模拟制作照相机的过程中,小灯泡当做被拍照的物体,凸透镜当做照相机的镜头,光屏当做胶卷.故答案为:凸透镜;光屏.4、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投影仪的镜头是平面镜B.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分析】投影仪是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制成的.【解答】投影仪的镜头是一凸透镜,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分析】(1)掌握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当2f>u>f时,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2)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解答】(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2)投影仪成像时,按照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故答案为:10~20cm;改变光路.6、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潜望镜【分析】①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②首先判断出物距与焦距,再判断出所成像的性质,从而可以判断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解答】从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即U<f,并且此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根据此规律可以制成放大镜.故选B.7、如图所示,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该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如图,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像,这是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选A.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B.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D.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分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解答】A、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只是进入人眼的光是发散的,并不是没有光进入人眼,若真的是没有光进入人眼,将什么也看不到,故A错误;B、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但不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如小孔成像;我们从岸上看水中的东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在光屏上,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所以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C正确;D、因为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C.9、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像,放大镜成的是__________像.【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③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①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的.②投影仪是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制成的.③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制成的.故答案为:倒立、缩小的实;倒立、放大的实;正立、放大的虚.简单1. 小琦观察到秋天的早上树叶上有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放大的树叶的茎,这是因为()A.露珠相当于一个凹透镜,通过它看到树叶的茎放大的实像B.露珠相当于一个凹透镜,通过它看到树叶的茎放大的虚像C.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它看到树叶的茎放大的虚像D.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它看到树叶的茎放大的实像【分析】露珠的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物体放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露珠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树叶的茎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C.2. 放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如图所示,则幻灯机上的旗时怎么放置的()A.B.C.D.【分析】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倒立像时,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解答】A、物像上下不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题意.B、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符合题意.C、物像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不符合题意.D、物像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题意.故选B.3.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分析】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小明拍摄“天地桥”的照片,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应用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解答】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中成像,是光反射的结果.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照相机离桥远一些,物距增大,像减小.照相机给桥拍照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4. 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个小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为()A.几乎无影响B.画面上有只小虫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D.画面变得模糊【分析】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解答】小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镜片上,挡住凸透镜的一小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它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由于挡住的折射光线很少,会聚成的像变化不大.故选A.5. 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纸筒A的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要适当调整A、B的位置,这时()A.眼晴应从B端向筒内观察,观察像是否清楚B.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C.观察像时,应把纸筒A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就应该增加A、B间的距离【分析】在本题的模型照相机中在纸筒B的右端为凸透镜,纸筒A的左端的半透明纸就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在半透明纸上所看到的就是凸透镜前方的景物通过凸透镜所生成的像.【解答】A、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应该对着A端观察半透明的纸,而不对着B端向内方向观察,故错误;B、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可知,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故正确;C、为使半透明纸上得到的像更亮一些,要成像的物体就应该在明亮的地方,所以应该把模型照相机的B朝着室外面,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故错误;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即物距变大,相距应该变小,所以应该减小A、B间的距离,故错误;故选B.6.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B.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D.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要掌握所学的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情况.实像: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虚像:平面镜成像、看到水中物体的像、凸透镜成像.【解答】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A正确.B、实像有凸透镜成像和小孔成像,其中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所以B错误.C、虚像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C错误.D、凸透镜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的像是实像,但是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D错误.故选A.7.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丁B.丙、丁C.乙、丙D.甲、乙【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甲、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乙、水面上山的“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丙、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丁、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因此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甲、丁.故选A.8. (多选)在固定位置给固定景物拍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根据光线强度调节光圈大小B.根据光线强度调节快门大小C.根据距离景物的远近调节焦距D.调焦要求:直到观察到被拍景物清晰的像为止【分析】(1)照相机的光圈是控制光通量,让像不能太亮或太暗.(2)照相机的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让像不能太亮或太暗.(3)照相机距离景物距离不同,物距不同,可以通过调焦来成清晰的像.【解答】AB、根据光线的强度,调节光圈和快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不能太强或太弱,像会更清晰.两个选项都正确.CD、距离景物越远,可以使照相机的焦距增大,物距相对减小,直到拍摄到清晰的像为止.两个选项都正确.故选ABCD.9. 如图所示,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现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_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解答】从右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答案为:凸透镜;正立的虚.10. 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像对幻灯片来说()A.正立的、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放大的虚像C.正立的、放大的虚像D.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幻灯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因此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像对幻灯片来说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D.11. 如图所示的是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口的情况.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所摄景物通过镜头成的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分析】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口的情况,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缩小.12. 如图所示,是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属于______镜;B 属于______镜;C属于______镜,其作用是_______.【分析】本题首先要知道投影仪的作用:一是把透明图片上的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二是将放大的像投到竖直墙面或幕布上,以便于人们观看;其次,根据两大作用分析出投影仪结构上的各部件的作用.【解答】投影仪上的A属于凹面镜;B属于凸透镜,使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属于平面镜,其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将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反射到竖直墙壁或幕布上.故答案为:凹面;凸透;平面;改变光的传播方向.难题1. 下列关于四种光学仪器成像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同时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解答】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A正确.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误.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C说法错误.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D说法正确.故选A、D.2. 调皮的小明学着爷爷的样子拿着放大镜看报纸,“报纸上的字真大呀!”他还发现字的边缘有“彩虹”,你能帮他解释这些现象吗?【分析】彩虹是因为光发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七种颜色的光,即见到的“小彩虹”.【解答】答:放大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彩虹是阳光通过凸透镜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角度不同,凸透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3. 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____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分析】(1)放大镜实质上就是凸透镜,通过放大镜我们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2)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解答】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小丑鱼被鱼缸放大了,所以球形鱼缸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或凸透镜.我们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凸透镜或放大镜,虚像.4.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原理图,当照相机镜头在A位置时,照出了相片(1).若照相机镜头移至B位置,则照出的是相片______,此时像距变_______(填“大”或“小”)了.【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解答】若照相机镜头移至B位置,还是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移至B位置,物距减小,像距会变大,像变大,照片是(3).故答案为:(3);大.5. 把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小玻璃瓶装上水,但不要装满,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内留有一个空气泡,这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放大又能缩小的两用透镜,如图所示.如果把它放在书上,则()A.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B.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C.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放大的D.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缩小的【分析】气泡处的水相当于凹透镜,成缩小的像;无气泡处相当于凸透镜,成放大的像.【解答】因气泡的存在,水面变得向下凹,在此位置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从气泡看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变小的字.其他位置则相当于一个不规则的凸透镜,据前题的分析知,放在书上,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故成为放大镜;当看到的是在垂直于小瓶轴线方向上变大的文字.故选A.6.有下列光学器具:①照相机、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一类包括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分析】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的利用凸透镜三种成像规律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潜望镜、穿衣镜、牙医内窥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解答】(1)潜望镜是靠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穿衣镜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牙医内窥镜是牙医是利用牙在平面镜成等大的像,通过观察像来观察牙的情况,并且做出诊断.原理都是光的反射.(2)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放大镜.故答案为:潜望镜、穿衣镜、牙医内窥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7.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用照相机照像时,若曝光太强相片会发白,若曝光太弱相片会发暗,所以必须恰当曝光.为了曝光合适,相机上设置了快门和光圈.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可设置各种快门值,如13、160、1100、1200等等,快门1100,意思是按下快门按钮后镜头的进光时间是1100s.照相机的镜头上还有一个类似于眼睛瞳孔的装置,叫光阑.光阑的大小可调,它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面积.光阑的口径越大,进光面积越大.把镜头的焦距跟光阑的直径的比值叫光圈数,简称光圈.如光圈8是指光阑的直径是镜头焦距的18,光圈的字数越大,光阑的直径就越小.底片的曝光量跟曝光时间和进光面积有关.如果拍摄的是静止或慢速的物体,我们所选择的快门时间可稍长一些,如果拍摄的是动态的景物,就必须选择较短时间的快门,否则照出的相片就会因物体的运动而不清晰.(1)若只调节相机的光圈数,现有8和5两个光圈数,那么当光线较亮时拍摄,应选用光圈数是______较好.(2)若只调节快门值,现有1100、1200两种,那么拍摄跳高运动员的英姿时,应选用______值较好.【分析】(1)光圈的字数越大,光阑的直径就越小.(2)如果拍摄的是静止或慢速的物体,我们所选择的快门时间可稍长一些,如果拍摄的是动态的景物,就必须选择较短时间的快门,否则照出的相片就会因物体的运动而不清晰.【解答】(1)光圈数越大,曝光直径越小,当光线较亮时拍摄,选择光圈小比较小的,故选择光圈数为8的.(2)如果拍摄的是动态的景物,就必须选择较短时间的快门,拍摄跳高运动员的英姿时,选择1200的快门.故答案为:(1)8;(2)1 200.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般手电筒都有一个俗称灯窝的东西,灯窝相当于一面凹面镜,它有聚光焦点.当光源在焦点上时,光就会被强烈地反射出来,近似地形成平行光,这样手电筒的光就能照亮较远的地方,避免发散的光照到远处时就很快地变暗.然而,钢笔型电筒、打火机电筒等微型电筒并没有灯窝,它们发出来的光也能近似平行射出,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要从微型电筒的电珠分析入手,微型电筒使用的电珠和普通的电珠不同,它顶端玻璃很厚,呈半圆形,恰好是一个凸透镜,能起聚光作用,所以不用灯窝也能使电珠发出的光近似于平行地射出.(1)一般手电筒得到近似的平行光,是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利用凹面镜的“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经凹面镜______后平行射出”这一性质制成的.(2)微型手电筒得到近似的平行光,是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上,利用凸透镜的“从_______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_______后平行射出”这一性质制成的.(3)请你列举出一种与一般手电筒或微型手电筒非常相似的应用_______.(4)通过阅读以上的一段文章,你还可以知道:同样的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光照面的明亮程度与光照面的面积、光源距光照面的距离有关,光照面的面积越_______,光照面上亮度就越小.【分析】(1)面镜对光有反射作用;(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灯泡尖端很厚、呈半圆形的玻璃是凸透镜,灯丝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3)利用凹面镜或凸透镜可获得平行光,应用还有汽车前灯等.(4)同样的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光源距光照面的距离一定,所照光面越大,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线越少,光照面上亮度就越小.【解答】(1)面镜对光有反射作用,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2)灯泡尖端很厚、呈半圆形的玻璃是凸透镜,灯丝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3)利用凹面镜或凸透镜可获得平行光.汽车前灯内有一凹面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经凹面镜反射后得到一束平行光.(4)同样的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光照面的明亮程度与光照面的面积、。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专题5.4 眼睛和眼镜课前预习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拟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线还没会聚就到达视网膜上了,近处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知识点一:眼睛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2.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拟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看清近处的物体。
【例题1】〔经典题〕以下图是人的眼睛构造图。
人眼的结构和照相机十分相似: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透镜,瞳孔相当于_________,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
【答案】凸,光圈,底片。
【解析】人眼的结构和照相机十分相似: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瞳孔相当于光圈,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知识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2.矫正:佩戴凹透镜。
【例题2】〔2022山东德州〕如下图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矫正方法的是。
〔填序号〕【答案】③;①。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考点训练含解析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考点训练含解析
播方向,使得通过透镜后向上射出的光线能射向屏幕,把像呈现在屏幕上。
答案: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镜头凸透镜
【解法点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典型例题
例3 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如果这时用黑纸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
A.不能成像
B.只能成一半像
C.仍成原来的像,但它的亮度比原来暗
D.需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才能重新得到像
解析;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上的某点发出的所有射向透镜的光经透镜折射后必会聚于像点,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从物体射向透镜上半部分的光经透镜折射后仍会
聚于像点,只是透过的光减少了,因此仍成原来的像,但亮度比原来暗些。
.
答案:C
【解法点拨】凸透镜的面积大小只影响会聚光的多少,改变的是进光量,不影响所成像的位置、大小和倒正。
5.2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 知识点难易程度 例题数 变式题数 合计一 照相机 ★ 1 1 10二 投影仪 ★ 1 1 三 放大镜 ★ 1 1 四实像和虚像★22一、照相机: 1.镜头:凸透镜; 2.原理:光的折射;(1)物距: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u >2f );(2)像距:胶片在一~二倍焦距之间靠近焦点处(f <v <2f ); (3)物体越远,像越小,胶片越靠近焦点; 3.像的性质: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4.光路图:如右图; 5.透镜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2)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6.物体不动时的调整(1)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2)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7.其他说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例题1】12月2日是全国安全交通日,为加强交通安全,太原市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
下列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眼上成的像是虚像B.电子眼的摄像头是凹透镜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C【解析】解:A、电子眼成像特征和照相机是一样的,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
B、电子眼摄像头和照相机都是凸透镜;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所以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故C正确。
D、电子眼的成像规律和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的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1】如图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2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扫描: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2.投影仪;
3.放大镜。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1.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交卷、屏幕。
3.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重点难点解读:
重点了解如下基本知识
1.生活中的透镜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对点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生活中的透镜
【例题1】(2019云南模拟题)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答案】10~20cm,改变光路。
【解析】本题考查投影仪成像原理。
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10~20 cm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成像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知识点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
【例题2】(2019四川自贡)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
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
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答案】C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
B.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故B正确。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在物距不变的条件下,乙照片中彩色菜花大些,
则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些,故C错误、D正确。
达标训练题:
1.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A
【解析】监控摄像机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经它们的镜头所成像均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A. 放大镜
B. 近视眼镜
C. 监控摄像头
D. 投影仪
【答案】 C
【解析】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B不合题意;
C.监控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合题意。
3.夏天的早晨,在野外经常看到如图所示树叶上有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
叶片上的露珠所起的作用与_______工作原理相似。
它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放大的、_______像。
【答案】放大镜。
虚。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德州)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
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答案】C
【解析】(1)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2)当反射面上凹凸不平时,光在上面会发生漫反射,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
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正确;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投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正确。
2.(2020新疆模拟题)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共相同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显微镜
【答案】B
【解析】已知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
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
符合题意;
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
不符合题意。
D.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物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3.(2019湖南娄底)娄底高铁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
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_____5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凸;小于。
【解析】人脸在摄像机镜头前1m处被拍摄成数码照片,则物距为1m,由于摄像机镜头属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可判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物距为1m,则焦距应小于0.5m,即50cm。
4.(2019四川达州)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
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
【答案】②;反射。
【解析】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2f>u>f,
像距v>2f,即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
到五彩的画面。
二、填空题
5.(2020绥化模拟)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5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答案】实照相机
【解析】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2020海南模拟)如图所示,甲是的工作原理图,乙是的工作原理图.(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者放大镜)
【答案】照相机,放大镜。
【解析】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透镜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靠近物体。
三、综合应用题
7.(自编提)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投影仪,结合平时学习得到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2)螺纹透镜的作用是什么?
(3)除屏幕上的像与投影片的景物上下颠倒外,左右有没有颠倒呢?
(4)如何让投影片的像最清晰?
(5)要使屏幕上的像增大一些,应该怎样操作?
(6)上述操作实质是调节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会聚光线(3)左右也颠倒了,即完全相反(4)上、下调节透镜的位置即可(5)向后移动投影仪,再上、下调节透镜的位置(6)减小了投影片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增大了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