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选择题1. 对《次北固山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2. 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
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第二句直接抒情,“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后两句直抒胸臆,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已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D.“夜郎”古夜郎国,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
这里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关心之切。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道西风瘦马”中“西风”,即“秋风”“瘦马”写出了路途的辛劳奔波,也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B.“断肠人在天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之上直接抒情,抒发了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深切思乡之情。
C.《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歌表达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好友李白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以慰藉的一首诗。
4. 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二、填空题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 含答案01

《古代诗歌四首》一、基础积累(25分)1.理解性默写(19分)(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分)(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分)(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想象,借月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分)(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次北固山下》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沦落异乡的游子浓重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观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一场春雨刚过。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
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天净沙秋思》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七年级语文上15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第一部分: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灿烂(làn)澹澹(zhān)子规啼(tí)B.萧瑟(shè)竦峙(sǒng)歌咏(yǒng)C.枯藤(téng)沧海(cāng)一帆悬(xuán)D.碣石(hè)归雁(yàn)断肠人(cháng)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左迁龙标(向左迁徙)幸甚至哉(幸运)B.竦峙(耸立)幸甚至哉(达到极点)C.澹澹[(水波)荡漾]客路(旅人前行的路)D.与明月(给)次北固山下(停宿)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其中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景象是诗人在海边所见。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挂念之情。
D.《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5.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汉展示自己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关怀和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直接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肃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了一幅辽阔、壮观的图景,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喜欢悲哀凄惨地啼叫。
这样写景,不着悲痛之语,却尽显悲痛之意,渲染出一种寂寞萧条的气氛,为下文表现作者对故友遭贬谪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做了铺垫。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堤岸相平。
大江之上一叶孤舟,海风吹来,船帆满起,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小舟奋力地向前驶去……
上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成对偶句式,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景
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示例】夕阳西下,诗人骑着瘦削的老马走在曲折的山路上,西风嗖嗖地迎面吹来。
走过小桥,几户人家,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停留着三两只乌鸦,一幅凄凉的画面便映入眼帘。
在夕阳映照下的“枯藤、老树、昏鸦、人家、瘦马”让人觉得格外的忧伤,由此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在外流浪已有多年,尝尽了一个“断肠人”在外羁旅生活的凄苦,又想到未曾回过久违的故乡看一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由此使我想到了自己有家的幸福。
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
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六、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点拨:
反复诵读这四首诗歌,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在背诵的基础上尝试默写,注意生难字词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