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第1框心中有他人教案鲁教版1
《心中有他人》教学设计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心中有他人》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节,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交往合作的良好品德,帮助学生处理好合作中的人际关系。
即:与人合作应注意做到平等待人、体谅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
二、教学设想:以体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突出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知识的生成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
主要突出我校推行的“生本互助六环节”教学模式,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重在导行,通过学生阅读、思考发言、情景再现的体验来理解知识点,达到总结深化教学内容、凸显重难点的目的,使学生在行动上有更明确的方向。
三、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做到相互尊重、理解、宽容,能与人为善。
能力目标: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学会要换位思考,有效地化解矛盾,培养合作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与同学或朋友发生矛盾时处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在与人交往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平等待人、体谅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
2、教学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换位思考,宽容理解他人。
五、教学方法:1、教法:案例分析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
2、学法: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思考发言,情景再现为主进行学习。
六、课时:1课时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自主感悟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17岁少女车祸死亡捐献器官救五人》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介绍吴华静事迹的视频思考:吴华静作为一名17岁的少女,可以说涉世未深,但她的行为为什么能够感动社会?这说明她具有哪些值得人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导入新课:善于与他人合作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艺术。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教学设计 鲁教版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心中有他人课型新授课环节教学内容教法学法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树立平等意识。
2、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时进行换位思考,能有效化解矛盾。
3、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认定目标自主学习出示本课目标1、树立平等意识。
2、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时进行换位思考,能有效化解矛盾。
3、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新授内容:1、平等待人的意义(重要性)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
只有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责任,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才能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目标,初步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答案,小组内可以相互讨论。
教学重点树立平等意识,心中有他人教学难点平等相待“你我他”。
走出自我,豁达待人环节教学内容教法学法二次备课导入新课生活像一首美妙的乐曲,有时需要独奏,更多的时候需要合奏。
要弹奏好生活的乐章,就要善于与人合作。
播放背景歌曲《兄弟,干杯》,导入新课。
预习展示复习提问:1、交往礼仪三原则2、交往的基本技巧有哪些3、平等待人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到平等待人?出示问题,学生回忆后提问检查。
环节教学内容教法学法二次备课作业设计1、平等待人的重要意义2、怎样处理合作中的人际关系?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4、怎样做到豁达待人?5、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怎样做?合作探究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3、当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应主动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课堂记忆。
调动小组内积极性。
当堂达标的最佳办法。
4、怎样做到豁达待人呢?他人无意或过失伤害了自己时,应不予计较和追究,由衷的原谅、饶恕他人的错误和过失;哪怕是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也可原谅、饶恕对方。
鲁教版八上《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word学案

鲁教版星海实验中学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学案项目一:心中有他人教师寄语: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学习目标:1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自傲,不自卑。
2、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能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化解矛盾。
3、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市平等的。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平等相待“你我他”难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面问题:1、平等相待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 。
2、每个人在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是平等的。
3、在合作中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推给别人。
孔子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这个道理。
4、人与人的合作需要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一:平等相待“你我他”1、自主阅读教材上杨振宁与密尔斯合作的事例,并思考:(1)、密尔斯为什么愿意和杨振宁合作?是因为杨振宁比他的资历深吗?(2)、与人合作应注意什么?合作释疑:小组讨论以上问题,说出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2、感悟: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与同学相比,我的优势和劣势在那里?同学乐于助人,与他《她》相比,我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不足 ___________ 。
同学篮球技艺高超,与他《她》相比,我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不足____________同学热爱学习,与他《她•>相比,我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不足____________同学歌唱的好,与他《她》相比,我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不足____________ 。
八年级政治上册 心中有他人学案1 鲁教版

心中有他人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第一课时:心中有他人学习目标:1、懂得与他人友好合作,就必须做到平等相处;2.懂得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做到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理解他人,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人际矛盾和冲突。
学习重点:理解平等相待你我他的意义学习难点:懂得走出自我,豁达待人的意义一、平等相待“你我他”。
1、阅读P69“杨振宁与密尔斯在科研方面进行合作”的事例,思考、讨论:密尔斯为什么愿意与杨振宁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杨振宁比自己的资历深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中我们学到与人搞好合作应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考:合作交往中为什么要平等待人?(如何理解“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4、看P70漫画和案例情境,思考、讨论:(1)如果你是林冬,当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应如何对待陌生同学或比自己弱小的同学?二、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1、阅读P71材料,结合实际,思考、讨论(1)浩然与学习委员、文娱委员发生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应如何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P71“晓明与李巍的故事”,思考:(1)如果自己是此时的李巍,心里有什么感受?(2)请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尾,并说出设定这个结尾的理由。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合奏生活的乐章教案鲁教版

第6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一、心中有他人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平等意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2.能力: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有效化解矛盾。
3.知识: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心中有他人”是第三单元第6课第一个项目内容,从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教材设置了两个层次:“平等相待你我他”和“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教材通过真实而典型的事例,说明没有平等的合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平等待人是维系合作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宽容他人。
培养学生以平等、宽容、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平等相待你我他”是本项目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只有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上看,只有让学生明确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要尊重对方,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才能让学生学会与人平等相让,培养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
“走出自我,豁达待人”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实现豁达待人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引领学生去体验、认识、明白应如何去做,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从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课堂按照“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通过李明的系列故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坚持“触境生情”、“以情促情”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煽情”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如何在合作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思品第三单元第六课《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他人》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2.4 知道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一、教与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乃至争吵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增强交往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也不自傲或自卑。
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做到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互相帮助,能够与人为善。
二、教与学重点:平等相待“你我他”;三、教与学难点:走出自我,豁达待人四、教法与学法:情境创设、案例分析、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解等方法。
五、教与学过程:(一)导入:师: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同学们,听了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感想)?(----感动)生:充满爱心,处处为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师:同学们答的好,这位巴士司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伟大行为,充分体现了“心中有他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心中有他人》。
教师(屏显)课题《心中有他人》。
师:当今社会,合作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而要处理合作中的人际关系,获得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走好合作之路。
那我们在合作中就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可是,在合作又要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呢?这节课,我们主要从两个基本的方面探讨如何做到做到心中有他人。
(二)新授(屏显)学习任务一:平等相待“你我他”环节一: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代表展示(师:大部分小组成员已经胸有成竹了,下面把小组达成的共识进行成果展示。
展示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而不是照本宣科。
)针对问题1教师点拨:杨振宁的大度、真诚、平等待人和乐于助人,使他与密耳斯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也为杨 -密耳斯的规范场理论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六课 第1框 心中有他人教学设计 鲁教版

心中有他人【内容标准】2.2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5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感悟,了解平等意识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自傲,不自卑。
能力:通过情景剧表演、故事续编、往事回忆,体验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籍;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为善。
知识:通过反省自我,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平等相待你我他;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方法指导:在课本上用铅笔标出关键字、词、句,大胆运用课本知识加深理解,不会的可向其他同学请教,合作解决,再不会的在课本中标注下来请老师帮忙解决。
预习内容:①对平等待人的理解;②怎样做到走出自我,豁达待人?课前准备:①用品:课本、学案、笔、纸;②回忆往事:在你心目中,班中的哪位同学最具有一颗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心灵,并回忆你与他/她之间所发生的令你感动的往事;③尝试着表演情景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展示课题。
导入语: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微笑是最好的美容师”,可是有一个同学,她叫城城,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一起来看。
播放微视频。
此微视频的设计意图:视频中展示贯穿课堂的主线人物——城城的三大烦恼,而且这三大烦恼分别对应着《心中有他人》的三个知识模块——平等待人、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此视频在导出新课的同时,让学生对本课时内容形成整体的感知。
二、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解读目标,即通过怎样的条件和行为达成目标,本节课需达到的层次是什么。
(详细过程:第一、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将采取丰富多样、趣味盎然的活动--自主感悟、情景剧表演、故事续编、回忆往事等,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定会收获颇丰;第二、本节课我们将要达到的层次:把平等待人的意识贯彻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在合作中发展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第1框《心中有他人》教案鲁教版

八
科目
思品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心中有他人
授课类型
新课
一、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二2.4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二2.5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
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3、回答课本P70材料后的问题。
4、在合作中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5、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怎样理解和宽容他人?
6、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学会与人合作?
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
2、生说,师启发、引导、点拨。
3、生说,师引导、点拨。
4、生说,师引导、点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在与人交往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平等待人、体谅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
难点
在与人发生矛盾时的换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情境《盲人打灯》,学生思考:你们听了这则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生说,师引导,点拨,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与人相处时忽视往往忽视他人的感受,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敏感,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八年级的学生极具可塑性,初二年级又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极为重要时期,如何帮助他们很好的与人相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B、在合作过程中,自己愿意做的、接受的事,就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愿意、不接受的事,就让别人去做。
C、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就让别人去做,去想。
D、在合作过程中,要时刻理解和宽容别人。
3、学会在生活中平等待人、理解宽容他人。
三Hale Waihona Puke 自学指导自学课本p69—72页思考:
(时间:5分钟小字部分速读,大字内容细读理解,把答案找出来,画上线)
1、为什么要平等待人?怎样做?
2、为什么要体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怎样做?
3、为什么要理解宽容他人?怎样做?
四、分享交流自学成果;列举生活中事例,情景材料,考察学生如何去做
2、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往合作中做到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能够与人为善,友好地对待伙伴、同学和邻人。
能力目标:
1、学会恰当处理合作中的人际关系的技能。
2、掌握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乃至争吵时进行换位思考,有效化解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3、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指()
A、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B、在合作过程中,自己愿意做的、接受的事,就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愿意、不接受的事,就让别人去做。
C、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就让别人去做,去想。
D、在合作过程中,要时刻理解和宽容别人、
“平等相待你我他”是本目的重点。从内容上看,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只有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上看,只有让学生明确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要尊重对方,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才能让学生学会与人平等相让,培养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
“走出自我,豁达待人”是本目的教学难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实现豁达待人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引领学生去体验、认识、明白应如何去做,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理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在与伙伴、同学发生不愉快、冲突乃至争吵时,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平等相待你我他
难点
走出豁达,平等待人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课标题的意思进入学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懂得每个人在法律和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待人。
2、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心中有他人
年级
八
科目
思品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心中有他人
授课类型
新课
一、教材分析
本目是“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的第一目。这一目从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
本目设置了两个层次:平等相待你我他;走出自我,豁达待人。教材通过真是而典型的事例,说明没有平等的合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平等待人是维系合作的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宽容他人。培养学生以平等、宽容、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五、课堂小结
六、练习及检测题
单项选择题:
1、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和相处,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讲究义气,不伤和气④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基础是()
A、平等待人B、尊重他人
C、文明礼貌D、理解宽容
二、学情分析
本目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理论难度,但培养学生的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尤其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不是一蹉而就的,是一个长期任务,也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凌弱欺生,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简答题
小强从农村刚刚转到一所城市学校,班主任把他分到小明(班长)的学习小组。小明很瞧不起小强,干值日时把自己的脏活都推给小强做。
你对小明的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
七、作业设计
学习与评价:1-5;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