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我国食品超高压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压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高压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超高压技术是对现代食品进行加工的一项高新技术,其在速冻食品、乳制品、果蔬以及蛋白质有关食品加工当中拥有广泛应用。
因为超高压这项技术能够杀灭食品当中的致病菌,对污染因素进行消除,所以其在食品加工当中得到广泛运用。
我国在一些珍贵的中药材以及用冷加工替代热加工处理食品方面进行研究。
如今,借助超高压这项技术进行药材加工也许属于最佳处理方法。
而加快对这项技术的研究,能够提升我国在国际食品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以及实力。
标签:食品化工;超高压技术引言随着物质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是用来果腹,还要求健康和营养,传统的高温杀菌的加工方式因其严重破坏了食品的营养和品质,已逐渐地不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一些尽可能少地破坏食品营养成分的杀菌工艺正越来越受到青睐。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巴氏杀菌法与辐照灭菌。
巴氏杀菌又分为低温长时间巴氏杀菌和短时高温巴氏杀菌,工艺参数分别为63℃左右处理30min和72~75℃处理15s。
由于低温长时间巴氏杀菌耗时耗能,而短时高温巴氏杀菌工艺较难控制,另外,巴氏杀菌会对食品的色泽、组织结构、风味造成不良影响,还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辐照灭菌虽然能很大程度的保证食品的色泽、组织结构、风味,但也能引入更危险的食品安全隐患,难以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超高压加工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种新的加工技术。
该技术能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使食品中的酶失活、蛋白质变性和淀粉糊化等,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品天然风味和营养价值,并可能使食品产生一些新的质构特点。
这种技术的应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1 超高压加工技术简介超高压加工技术,简称高压技术,它是指将食品物料置于弹性材料包装中,常以水或其他流体作为传压介质,在100MPa以上的压力下进行处理,从而使食品达到杀菌、灭酶甚至改性等目的的加工技术。
其应用到食品加工中的原理是基于食品物料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淀粉、DNA和RNA等在超高压的环境下,被挤压,体积逐渐减小,致使分子中的氢键、硫氢键、水化结构等发生变化或破坏,从而引起蛋白质变性、酶失活、淀粉糊化、DNA和RNA构象发生改变甚至断裂,最终导致生命活动停止。
食品加工中的高压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食品加工中的高压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食品加工中的高压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其中,高压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高压处理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高压处理技术,即利用高压力将食品暴露在压力下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高压力改变食品中的分子结构,进而改变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高压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高静压处理和脉冲式高压处理。
高静压处理是指将食品暴露在高压力下一段时间,通常在100-1000兆帕(MPa)的范围内,使得食品中的微生物、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失活。
脉冲式高压处理则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施加高压力,通常在1000-10000兆帕(MPa)的范围内,使得食品中的细胞结构破裂,从而改变食品的质构和口感。
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杀菌和保鲜。
高压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细菌、病毒和酵母等微生物,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研究表明,使用高压处理技术可以在不使用化学防腐剂的情况下,将食品的保质期延长数倍甚至数十倍。
其次,高压处理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的质构和口感。
高压处理技术可以改变食品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分子结构,使得食品更加嫩滑、口感更好。
此外,高压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提取食品中的活性物质。
高压处理技术可以破坏食品中的细胞结构,使得其中的活性物质更容易被释放出来,从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迅速。
一方面,研究人员对高压处理技术的杀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高压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得细胞无法正常进行代谢和繁殖,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还探索了高压处理技术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
他们发现,高压处理技术可以用于肉类、海鲜、果蔬、奶制品等不同类型的食品,且效果显著。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化工中的重要应用

对其开展了不同方向和程度的研究。
其中,美国首先研发了这一技术,日本在超高压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将其应用于食品加工、食品销售领域,而国内尚未在食品化工领域将超高压技术发展至成熟阶段。
在当前的技术研究过程中,国内主要的超高压技术及设备研发单位主要是包头科发,其发展效率受限于国外设备的超高价格,在利用超高压设备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考虑设备价格拉高的产品制造成本,对于这一技术的市场化应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此,相关企业或单位需要积极开展超高压技术市场化应用的研究,推进相关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发展[2]。
近年来,以包头科发为首的一系列企业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的实验加工设备,为超高压设备及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积累了较多经验,在食品行业创新改进、超高压设备成本降低等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食品化工行业之中,超高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相当于一次技术革命,是一项极具社会价值的技术,也是当前社会中的尖端技术和热点技术。
在食品安全领域,经过超高压处理过的食品可以避免经受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可以在色香味及功能效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保持长久的可靠性,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可靠保证。
3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化工中的应用分析3.1 超高压技术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结合当前市场销售情况,乳制品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市场通用的灭除液态奶细菌的方式主要有巴氏灭菌以及瞬时超高温灭菌两种类型。
然而,上述两种灭菌方式的应用对促使液态奶中一些重要的蛋白质(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无法维持原有的功能效果,还会在处理过程中导致糠氨酸以及乳果糖等一系列的AGEs 产物出现,对液态奶等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相对而言,不需要对乳制品进行高温处理的超高压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乳铁蛋白等对温度较为敏感的蛋白质功能效果减弱。
相关研究表明,经过瞬时超高温处理的生乳会含有比处理之前的牛乳更高的糠氨酸,增长幅度可达70倍左右,牛奶的品质效果明显降低。
当前在乳制品制作过程中,超高压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通过实验研究对技术和设备进行改进,从而提升灭杀乳制品中各0 引言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杀菌技术的支持,为了提升食品在包装中的安全性和保质期,促使其在销售过程中持久保持可靠状态,众多食品化工企业始终在研究灭菌保质的技术。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左海萍陈晓兰圣志存来源:《食品界》2022年第03期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是指以液体作为压力传递介质(通常以水为加压介质),在静高压100-1000MPa和一定温度下处理适当时间,使食品中的酶、蛋白质、淀粉等生物分子失活、变性或糊化,以达到灭酶、杀菌和改善食品功能等目的(图1)。
1.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及作用特点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是一个物理过程,在处理食品时主要遵循两个原理,即帕斯卡原理和勒夏特勒原理。
帕斯卡原理认为,食品高压处理过程中,压力以同一数值沿各个方向传递到介质流体中所有流体质点,使得食品受压均匀,压力传递速度极快,与食品的形状和体积无关,且不存在压力梯度。
勒夏特勒原理是指反应平衡将朝着减小施加于系统的外部作用力影响的方向进行,即超高压处理会使食品成分中发生的理化反应向着最大压缩状态的方向进行,从而食品中反应平衡,反应速率,以及分子构象变化等。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纯物理过程,瞬间将压力均匀地传到食品的中心,操作安全、耗能低、無“三废”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超高压技术是在常温或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不会对食品产生热损伤,而且只破坏形成大分子立体结构的非共价键(氢键、离子键、疏水键和水合作用等),而对形成小分子物质(如色素、维生素等)的共价键几乎没有影响,同时能够激活或灭活食品中自身存在的酶,提高食品品质。
因此,超高压处理既可以保留天然风味、色泽以及原有的营养价值,又可以杀死微生物、钝化酶,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超高压处理技术与传统热处理技术相比较,其特点如表1所示:2. 超高压技术对食品的影响2.1 超高压技术对食品中蛋白质和酶的影响压力对蛋白质的影响是超高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超高压作用下蛋白质的分子体积被压缩变小,改变分子非共价键,引起蛋白质的解聚、分子结构伸展等变化,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起泡性等性质。
低于800MPa的压力会造成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改变,其中四级结构最为敏感,三级结构次之,二级结构则改变较小;高于800MPa,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也会受到影响。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分析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分析
□ 孙 美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超高压技术是食品加工生产中的一种新型技术,能够将食品中细菌灭杀掉,有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相对 于传统高温杀菌方法而言,超高压技术对食品营养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能够保持食品营养价值与口感价值等。在超高压 技术应用方面,首先需要对这种技术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等进行了解,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食品加工。本文主要对超高压技 术进行介绍,从乳品与发酵食品两方面进行食品加工应用分析。
3 结语
超高压技术是一种非热处理方法, 能够将食品中味道与营养成分保留下 来,满足消费者在食品方面各种追求。 然而超高压技术应用条件较高,食品 加工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且设备价格 比较昂贵。在超高压技术开发应用方 面,虽然相关食品加工企业已经取得 一定研究成果,但与理想效果依然存 在一定差距。因此,食品加工企业必 须加强超高压技术应用探索,通过相 关理论与实际研究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活性反应也不相同,操作人员需要将 所有酶都压死。若操作人员不想排净 酶,则需要通过低温保障流通质量。 在利用超高压技术加工食品过程中, 操作人员使用的装备比较沉重,建造 费用相对较多。在超高压装备频繁操 作过程中容易导致压强发生变化,从 而引起高压封闭器损坏。
2 食品加工应用
2.1 乳品加工应用
在 超 高 压 技 术 应 用 过 程 中, 因 为 食品处于超高压环境内,所以食品中 微生物结构、基因与细胞等都会发生 一定变化。这种技术能够对乳品中的 细菌细胞膜及细胞壁造成破坏,从而 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其中细胞通透 性可能会因为超高压环境影响而发生 变化,导致乳品中大分子结构出现变 化,使乳品中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从 而加快微生物死亡。当超高压环境下 压力没有达到灭菌要求时,便无法对 乳品中细菌产生抑制作用。牛乳中细 菌 能 够 在 100 MPa 至 600 MPa 高 压 环 境 下 出 现 明 显 下 降 现 象, 乳 品 中 孢 子 能 够 在 600 MPa 环 境 下 逐 渐 消 除。因此,在乳品加工应用方面,超 高压技术能够将食品中孢子与细菌消 除掉,有利于提升乳品安全。在乳品 加工处理方面,脂肪上浮属于常见问 题,这种问题可以通过超高压技术解 决掉。因为超高压环境下压力变化能 够影响到乳品脂肪上浮形象,当压力 大于 400 MPa 之后便会对脂肪上浮产 生抑制作用。乳品中脂肪氧化反应和 压力、时间、温度等存在一定联系, 当 食 品 加 工 环 境 温 度 达 到 -4 ℃, 压 力达到 200 MPa 时,脂肪氧化便会和 时间呈现出正比关系。另外,超高压 技术能够对乳品浊度产生影响,技术 人员可以通过压力调整使食品中浊度 下降。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科技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刘树攀(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摘 要:食品加工技术对于保持食品营养价值,加强食品的安全性,确保食品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食品加工技术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状态。
超高压技术属于一种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常被应用在食品加工中。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超高压技术基本原理、作用机理以及特点,探究了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科学、有效应用提供可靠的指导。
关键词:超高压技术;食品加工;应用Application of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ology in FoodProcessingLIU Shupan(Gansu Agricultural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nzhou 730020, China) Abstract: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food nutritional value, strengthening food safety and ensuring food quality. Therefore,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societ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ology is an advance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which is often used in food process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principl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ology, and explor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ology in food processing, aiming to provide reliable guida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ology in food processing.Keywords: ultra-high pressure technology; food processing; application热处理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
浅谈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化工中的应用

浅谈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化工中的应用摘要:社会在发展发展,科學技术在进步。
各行各业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改良技术和引进新的科学技术,食品化工行业也不例外。
在食品的化工行业中,积极地引进和广泛的使用超高压技术对其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对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化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推动食品化工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超高压技术;食品化工;应用引言当今我国的超高压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并且被应用到了化学工业、金属成形、加工技术等诸多领域之中。
而且它的使用效果不过,很好的促进了其所应用的行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从食品的化工领域对超高压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1超高压技术发展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化工领域中应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取得的成就却很惊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在25-60℃的密封的环境中,对食品施加100-1 000 MPa压力的方式来进行技术处理。
进过一段时间处理之后可以有效的杀死微生物,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
该技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使用任何的防腐剂和化学物品就可以通过破坏细胞的结构来杀死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和细菌,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健康性,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除此之外,该项技术是一种不需要加热处理的科学技术,不加热的话就可以保障食品的原汁原味,更重要的是营养成分不会由于加热而散失。
该技术在食品化工中之所以能够应用的效果良好,是因为该技术操作上比较简单,还可以减少加工的手续以及生产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是绿色环保型的科学技术,符合当今的环保理念,更是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积极响应。
所以,它的发展前景之好可想而知。
在所有的非加热的技术中,该技术的使用范围最广。
先前日本在食品化工商队该技术的应用最好,但近年來我国这方面的发展已经赶超了日本。
目前我国已经广泛的在各种食品的加工上进行科学的应用。
2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2.1果蔬产品加工果蔬保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腐烂分解。
利用超高压处理技术改善食品营养品质的研究

利用超高压处理技术改善食品营养品质的研究食品是人类生活必需品,而食品的营养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超高压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改善食品的营养品质。
本文将从超高压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营养品质改善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超高压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超高压处理技术是一种在常温下对食品进行高压处理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高压力改变食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增加食品内部压力,可以使得食品中的微生物、酶活性等产生一系列变化。
同时,超高压力还能改变食品分子结构,使得食品更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目前,超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果汁的加工。
超高压处理可以使果汁中的维生素等活性成分得到保留,不受加热等传统加工工艺的影响。
此外,超高压处理还可以用于肉制品、乳制品、海产品等食品的加工,能够改善食品的安全性和保鲜效果。
二、营养品质改善的效果超高压处理技术对食品的营养品质改善效果显著。
首先,超高压处理可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食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污染,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
其次,超高压处理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使得食品更加鲜嫩可口。
此外,超高压处理还可以保持食品中的活性物质,如维生素、酶等,减少其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例如,超高压处理可以改善果汁中的维生素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超高压处理后的果汁,维生素C的损失率仅为传统热处理的10%左右。
同时,超高压处理还能够改善果汁的色泽和口感,使得果汁更加清澈透明、口感更加浓郁。
三、存在的问题和展望尽管超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超高压处理所需的设备成本较高,对于中小型食品企业来说,投入超高压处理设备的经济性存疑。
其次,超高压处理对于不同食品的效果存在差异,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科技进步的压力
卫生部对1998年制定的GB17325《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 汁(浆)卫生标准》,2002年进行了修订并形成报批稿。 2004年8月2日北京“果汁卫生标准研讨会”上,代表们 指出此标准报批稿不适用于低温工艺生产的工业用浓缩 橙汁, 影响了果汁的国内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应根据生 产工艺的不同补充适用于低温冷冻浓缩橙汁的指标。 会议建议: 1、国标委暂缓《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 标准》修订稿的发布; 2、由饮料行业协会提出标准修订立项建议; 3、由卫生部全国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对立项建议进 行审查,列入卫生部计划。
高压处理过程中,物料在液体介质中体积被 压缩,形成的生物高分子立体结构的氢键、 离子键和疏水键等非共价键发生变化,使蛋 白质、淀粉等变性,酶失活或激活,细菌等 微生物被杀死,也可用来改善食品的组织结 构或生成新型食品。 高压处理基本是一个物理过程,对维生素、 色素和风味物质等低分子化合物的共价键无 明显影响,从而使食品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 营养价值、色泽和天然风味,这也是高压技 术在目前各种食品杀菌、加工技术领域所独 具的特点。
(二)应用与产业化
产品 - 乳酒,不再是褐色、糊味; - 鱿鱼、鱼肠、鱼糜等水产品; - 水果制品:鲜切水果、各种果汁; - 快餐; - 奶制品; - 肉及肉制品; - 鳄梨膏(墨西哥一种色拉调味品) … … 设备 - 基础元件、密封件、传感器 - 容器、自动化与寿命
(三)理论研究
杀菌机理研究:
大部分由致病微生物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食源性疾病大部分有致病微生物引 起,中国政府的统计也是如此:
1998年卫生部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55起,中毒人数为 5836人,死亡88人;
1999年共报告97起中事件,中毒4999人,103人死亡;
2000年收到的中毒报告增至150起,中毒人数6273人, 死亡人数150人;
不是创新的结果和创造性的物化。
人类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 于创新。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 关重要。
消费者对食品需求趋势
吃得饱:充饥饱腹、安全
二、国内外超高压技术的发展
(一)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
19-20世纪之交,美国就开始超高压研究。 1914年,Bridgman 基于高压物理方面的非凡成就, 或1946年诺贝尔物理奖。 1974年在美国IFT年会(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上, 再次提出压力+温度的食品保藏方法。 从1986年起,世界每两年举行一次高压技术会议。 欧盟1992年在法国召开超高压食品会议,随后欧盟投 入1.08亿法郎开展十方面研究。 1995年,美国IFT将超高压列入21世纪美国食品工业 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欧盟随之。 我国也将超高压列入90年代16个重点开发技术之一。 近十年我国有关超高压方面的国家级项目超过30个。 发达国家著名高校、科研单位都开展这方面研究。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热点
世界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 涉及食品种类多、面广; 食源性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潜在危机; 无知历史性错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为制假; 系统庞大、复杂; 知识、人才、技术、设备不足 ……
食源性疾病肆虐
工业化国家,每年患病率达30% –美国每年约有8000万人患食源性疾病;其中造成 32.5 万人住院治疗, 5000 人死亡. –中国 1988年甲型肝炎病毒污染毛蛤, 30万人发病. - 疯牛病、口蹄疫、SARS、禽流感…… 食源性疾病新特点:流行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食品贸易量持续增长 , 全球食 品贸易额每年约5000亿美元) WHO 估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 90%以上, 发展中国家则为 95% 以上。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 数据仅为我国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5%-10%。
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
保证食品安全、改善食品质量
改进加工技术、工艺、设备:生物技术、机电 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精少加工、绿色加 工、生态化
不断发展新技术、工艺、设备、新产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食品加工的目标:
来于自然,保持自然,高于自然
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制高点和热点
深加工可以使已收获农产品减少损失、改善 品位、实现增值并增加农民就业,是农业产 业链的龙头。中低温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化可 以使食品在规定的货架期内,保持天然、营 养、新鲜,特别利于保持热敏营养及益生菌 的活性等,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制高点和热 点。超高压技术是中低温加工技术中最被看 好的高新技术之一。
( 2004-08-16 11:35 来源:北京信报)
最近几年,Sars、禽流感以及最近我国香港发现 的变异流感病毒… …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
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医生手里能够对付病菌的武器 已经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人类很可能将回到无 抗菌药的时代。 老一代抗菌药物失去了原有作用,新一代抗菌药物 的临床寿命又越来越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惊人: 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 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两年。 耐药菌是全人类的敌人,因为它可以在人群中传播, 即使从来没有使用过抗菌药的人,同样可能成为抗 菌药滥用的受害者。有人指出,人类正在与耐药菌 “赛跑”,胜者是谁,尚无法预料。
热加工技术面临挑战
2002年4月,瑞典科学家在土豆条、饼干等以碳水 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的高温烹炸、烘烤食品中发现了 大量的聚丙烯酰胺。研究人员称,将碳水化合物加 热至高温可以产生丙烯酰胺,而以大米、土豆以及 面粉等为原料制造的土豆条、面包和饼干等食物的 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化验表明,上述食品,特 别是土豆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非常高,一盒土豆条 中这种致癌物质的含量,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 水规定标准的500倍。这一发现相继得到英国、挪 威、德国、瑞士等国科学家的证实。
- 微生物的破坏细胞膜
- 改变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
- 抑制生化反应
- 影响酶活性
- 影响DNA的复制与转录,从而影响微生物的遗 传与变异
杀菌动力学研究
- 杀菌曲线形状分析 - 杀菌动力学方程
不同微生物的耐压性研究
- 植物性与非植物性
- 芽孢与非芽孢 - 酵母与霉菌
超高压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
- 微生物种类
主要特点
1、瞬时压缩、作用均匀、时间短、耗能低; 2、污染少(热、化学); 3、更好保持天然风味: 色、香、味、营养; 4、通过组织变性,得到新物性食品; 5、压力不同作用影响性质不同; 6、其他应用
节能
液体压缩能: E= 0.4 P.C.Vo; C: 液体压缩比,P: 压力, Pa; Vo: 初始体积;
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暴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食物中毒,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2003年南京等地的学生奶中毒事件
祸根都是致病微生物!
……
“超级变异病菌”震惊加拿大
加拿大魁北克省舍布鲁克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日 前透露,从2003年年初至今,一种变异的致命病 菌已使这家医院的100名病人死亡。 截至上世纪末,全世界每年死于细菌性感染的人 数已达到2000万,这是40年前的3倍。造成病死率 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由于抗菌药无法控制 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部分植物性病原体高压敏感性
¢ Ç Î ú Î ï î Ë À ¹ Рظ ˾ ú ®¶ Ò û Ç ¸ ˾ ú Ï Ð Æ ÈÆ ò ¾ ú ó ³ ´ ¦ ¸ ˾ ú ¸ ±È ÊÈ ª Ð Í » ¡ ¾ ú ä Æ Í ú ¾ ú ³ Ã Ç ÅÊ Ï ¾ ú ï É Î Ê ÇÅ ú £Ä Ð UHT Ä Ð í È É â Ï Ú ÉÈ í â Ï Ú UHT Ä Ð ÝÈ Æ â þ ò ¹ ÛÈ â í È É â Ï Ú ¦ È ¼ â Ð å ¦ À ´ í ¹ ¤Ò Õ 340MPa,10min,23 æ ¡ 340MPa,10min,23 æ ¡ 300MPa,10min,25 æ ¡ 600MPa,10min,25 æ ¡ 600MPa,30min,23 æ ¡ 700 MPa,13min,20æ ¡ 170MPa,30min,23 æ ¡ 300MPa,10min,25 æ ¡ 340MPa,10min,23 æ ¡ §» Ê î ¼Ç õ Ü 10-6 õ Ç ¼ Ü 10-6 õ Ç ¼ Ü 10-6 ¼Ç õ Ü 10-5 õ Ç ¼ Ü 10-2 õ Ç ¼ Ü 10-5 õ Ç ¼ Ü 10-5 õ Ç ¼ Ü 10-6 õ Ç ¼ Ü 10-4 DÉ µ 13.2 min 9.3 min ½° Æ å ½ é É Ê ÑÈ Ð ¡ Ò ð µ Ä Æ ½ å ½ ° é É Ê 30min º ó Î ´ ± ä 4 min ½° Æ å ½ é É Ê 7.13min
积极推进我国食品超高压加 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发言内容
一、超高压技术对食品工业发展的意义 二、中国超高压技术的发展 三、对超高压技术发展的几点看法 四、我国超高压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超高压技术
超高压(>100MPa)技术是最近十来年新兴起的一门研 究超高静压力下生物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变化规律和应 用的新兴技术。 超高压可以用来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低于65℃)处理加 工食品,包括杀菌、灭酶、贮藏保鲜以及淀粉、蛋白质 改性、诱变育种等。除杀菌时间短、节省能源,减少污 染外,是人们目前发现的能最好保持食物天然色、香、 味和营养成份的加工方法。 日、美、法、英等发达国家竞相研究开发该项技术,不 少产品已商业化,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